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河北省衡水中學11-12學年高一上學期二調考試(全科)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河北省衡水中學11-12學年高一上學期二調考試(全科)

資源簡介

衡水中學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二調考試
高一化學試卷
滿分:100分 考試時間:110分鐘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N~14 O~16 Ne~20 S~32 Zn~65 Na~23 K~39 Cu~64 Fe~56 Mg~24 Al~27 Cl~35.5 Ca~40 Ag~108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下列每小題所給選項只有1項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涂在答題卡上,
每小題1分,共10分)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CO2的摩爾質量為44g
B. 6.02×1022個H2SO4分子的質量為9.8g
C. 標準狀況下,22.4L鹽酸的質量為36.5g
D. 同溫同壓下,無法判斷等物質的量的CH4和CO原子個數比
2、下列有關金屬元素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金屬元素的原子只有還原性,其陽離子只有氧化性
B.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顯正價
C.金屬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化合價均不相同
D.金屬元素的單質在常溫下都為固體
3、用光潔的鉑絲蘸取某無色溶液,在無色火焰上灼燒時觀察到有黃色火焰,則下列有關敘述中
正確的是 ( )
A. 只含有Na+ B. 一定含Na+,也可能含K+
C. 既含Na+又含K + D. 可能含Na+或K+中的一種
4、下面關于Na2CO3和NaHCO3性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受熱時NaHCO3比Na2CO3穩定
B.在水中NaHCO3比Na2CO3溶解性大
C.質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NaHCO3放出的CO2比Na2CO3多
D.物質的量相等的Na2CO3和NaHCO3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放出的CO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2︰1
5、下列各組物質混合后,既產生無色氣體,又生成白色沉淀的是( )
A. Ba(NO3)2溶液和Na2SO4溶液 B. 金屬鈉和MgCl2溶液
C. 金屬鋁和NaOH溶液 D. FeCl3溶液和Na2O2
6、將一小塊鈉投入盛5mL澄清飽和石灰水的試管里,不可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  
A.鈉熔成小球并在液面上四處游動 B.有氣體產生   
C.溶液底部有銀白色物質生成 D.溶液變渾濁 
7、下列物質中含有的原子數最多的是( )  
A. 0.45mol氮氣 B.4℃時10mL 水   
C. 標準狀況下5.6L甲烷( CH4 ) D.10g氖氣
8、下列離子方程式不正確的是 ( )
A.飽和的碳酸鈉溶液中滴加少量稀鹽酸: CO32-+H+= HCO3-
B. 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 Ca2++HCO3-+OH- =CaCO3↓+H2O
C.鋁粉溶于NaOH溶液中: 2Al+2OH-+2H2O =2AlO2-+3H2↑
D.偏鋁酸鈉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2AlO2-+3H2O+CO2=2Al(OH)3↓+ CO32-
9、 下列儀器:①容量瓶,②蒸餾燒瓶,③漏斗,④燃燒匙,⑤天平,⑥分液漏斗,⑦膠頭滴管,常用于混合物質分離的是( )
A. ①③⑤ B. ②④⑦ c. ①②⑥ D. ②③⑥
10、用坩堝鉗夾住一片剛剛用鹽酸處理過的鋁箔,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熔化,可觀察到熔化的鋁并不滴落。對此現象解釋不正確的是( )
A.鋁在空氣中能很快形成氧化膜 B.氧化膜的熔點比鋁高
C.氧化膜與鹽酸不反應 D.外焰溫度未達到氧化膜的熔點
二、不定項選擇題(下列每小題所給選項有1個或2個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涂在答題卡上,每個2分,部分分1分,錯選不得分。共40分)
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電解質在熔融狀態下都能導電 B. 由于電流的作用,酸、堿、鹽溶于水發生電離
c. 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有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D. 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是電解質溶液導電的原因
12、下列變化過程中,必需加入還原劑才能實現的是( )。
A.Na2O2→NaOH B.CO2→CO C.Fe2+→Fe3+ D.Ba(OH)2→BaSO4
13、向含有FeCl3、BaCl2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SO2,有白色沉淀生成,過濾向濾液中滴入KSCN溶液時,無明顯現象,由此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A.白色沉淀是BaSO3 B.白色沉淀是BaSO4
C.白色沉淀是BaSO3、BaSO4的混合物 D.FeCl3全部被SO2氧化為FeCl2
14、下列各物質中,在一定條件下不能由兩種單質直接化合制得的是( )
A.FeS B.Fe3O4 C.FeCl2 D.FeCl3
15、將過氧化鈉投入到氯化亞鐵溶液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
A.最終生成白色沉淀 B.最終生成紅褐色沉淀
C.有氣泡產生 D.無變化
16、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A.鈉與水的反應 Na+ + H2O= OH-+ H2↑
B.NaHCO3溶液與鹽酸的反應 CO32- +2H+=H2O + CO2↑
C.用FeCl3溶液腐蝕銅線路板: Cu + 2Fe3+ = Cu2+ + 2Fe2+
D.AlCl3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 Al3++4OH-=AlO2ˉ+2H2O
17、下列示意圖中,白球代表氫原子,黑球代表氦原子,方框代表容器,容器中間有一個可以上下滑動的隔板(其質量忽略不記)。其中能表示等質量的氫氣與氦氣的是(   )(He相 對分子質量為:4)
A. B. C. D.
18、某二價金屬的碳酸鹽和碳酸氫鹽的混合物,跟足量的稀鹽酸反應,消耗H+和生成CO2物質的量之比為6:5,則該混合物中碳酸鹽和碳酸氫鹽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
A.1:1 B.1:2 C.1:3 D.1:4
19、下列各項操作中,不發生“先沉淀后溶解”現象的為( )
①向飽和Na2CO3溶液中通入過量的CO2,②向Fe(OH)3膠體中逐滴滴入過量的稀H2SO4,③向石灰水中通入CO2至過量,④CaCl2溶液中通入CO2至過量
A.① ④ B.② ③ ④ C.① ② ④ D.①
20、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分別放在甲、乙兩燒杯中,各加等質量的鋁,生成氫氣的體積比為2:3,則甲、乙兩燒杯中的反應情況可能分別是( )
A. 甲、乙中都是鋁過量 B. 甲中鋁過量、乙中堿過量
C. 甲中酸過量、乙中鋁過量 D. 甲中酸過量、乙中堿過量
21、將10.5 g鋅、鐵、鎂粉混合物與一定量的質量分數為25%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蒸干溶液后得固體(不含結晶水)29.7g., 則產生氫氣的質量為 ( )
A. 1.92g B.0.2g C.0.4g D. 無法求得
22、向Al2(SO4)3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時,其沉
淀的質量w和加入NaOH體積v之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則混合
溶液中 Al2(SO4)3和MgSO4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A.1:1  B.1:2  C.2:1  D.1:3
23、 將Cu片放入0.1mol/L FeCl3溶液中,反應一定時間后取出Cu片,溶液中(Fe3+):c(Fe2+)=2:3,則溶液中Cu2+與Fe3+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
A.3:2 B.3:5 C.4:3 D.3:4
24、某種混合氣體,可能含有N2、HCl、CO, 把混合氣體依次通過足量的NaHCO3溶液和灼熱CuO,氣體體積都沒有變化;再通過足量Na2O2固體,氣體體積縮小。最后通過灼熱的銅網,經充分反應后氣體體積又減小,但還有剩余氣體。以下對混合氣體組成的判斷,正確的是( )
A. 一定沒有N2;CO和HCl中至少有一種 B. 一定有N2、CO和HCl
C. 一定有N2;CO和HCl中至少有一種 D. 一定有N2和HCl;沒有CO
25、等物質的量的N2、O2、CO2的混合氣體通過Na2O2后,體積變為原體積的8/9 (同溫同壓),這時混合氣體中N2、O2、CO2物質的量之比為(  )
A.3:4:1 B.3:3:2 C.6:7:3 D.6:9:0
26、在反應8NH3 + 3Cl2 = 6NH4Cl + N2中,若有56克N2生成,則發生氧化反應的物質的質量是(  )
A、68g B、71g C、102g D、272g
27、有一塊鎂鋁合金,其中鎂與鋁的質量比是8:9。加入足量稀H2SO4使其完全溶解后,再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質量隨NaOH溶液體積變化的曲線如下圖,其中正確的是( )
28、把鋁粉和氧化亞鐵粉配成鋁熱劑,分為兩等份,一份在高溫下恰好完全反應后,再與足量鹽酸反應,另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燒堿溶液中充分反應,前后兩種情況下生成的氣體質量比是 ( )
A.3:2 B.2:3 C.1:1 D.28:9
29、向20mL 2mol/L AlCl3溶液中加入30mL 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得到0.78g沉淀,則NaOH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
A、1mol/L B、2mol/L C、5mol/L D、8mol/L
30、將4.6g金屬鈉投入到足量水中,得到ag溶液;將4.8g金屬鎂投入到足量鹽酸中,得bg溶液。若水的質量與鹽酸的質量相等,則反應后兩溶液的質量關系式是( )
A. a=b B. ab C. ab D. 無法判斷
Ⅱ卷(共50分。請將正確答案填寫在答卷紙的相應位置上。)
31、(14分)(1)向盛有25 mL 0.2 mol /L的Na2CO3溶液的試管中緩緩滴入0.1 mol /L鹽酸75 mL,且邊加邊振蕩,則在標況下產生CO2氣體的體積為 mL
(2)FeCl3溶液中混有FeCl2,寫出除雜試劑的化學式為 ;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3)FeCl2溶液中混有FeCl3,寫出能檢驗雜質離子的離子方程式
(4)2.1克平均式量為7.2的CO和H2組成的混和氣體在足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后,立即通入
足量的Na2O2粉未中,待反應完全后,粉末質量可增加 g
(5)1mol Na2O2 與足量的CO2完全反應,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
(6)Fe(OH)2轉化為Fe(OH)3的現象為 化學方程式為
32、(8分)下圖中A至F是化合物,G是單質,A的焰色反應為黃色。
(1)寫出B、C的化學式:
B ;C
(2)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①A+F: ②D+E:
(3) 若2molA與1.5molE的混和物在密閉容器中加熱后,得到的固體成分為_________
(填名稱)
33、(8分)在一定條件下可實現下圖所示物質之間的變化:

請填寫以下空白:
(1)已知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堿式碳酸銅),受熱易分解.
寫出A與足量的F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 .
(2)寫出明礬溶液與過量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圖中所得G和D都為固體,混合后在高溫下可發生反應,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4)每生成1mol D,同時生成______mol E.
34、
(14分)某學習小組用圖中裝置測定鋁鎂合金中鋁的質量分數和鋁的相對原子質量.
(1)A中試劑為 .
(2)實驗前,先將鋁鎂合金在稀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 .
(3)檢查氣密性,將藥品和水裝入各儀器中,連接好裝置后,需進行的操作還有:①記錄C的液面位置;②將B中剩余固體過濾,洗滌,干燥,稱重;③待B中不再有氣體產生并恢復至室溫后,記錄C的液面位置;④由A向B中滴加足量試劑;上述操作的順序是 ;(填序號)記錄C的液面位置時,除視線平視外,還應 .
(4)B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5)若實驗用鋁鎂合金的質量為a g,測得氫氣體積為b ml(已換算為標準狀況),B中剩余固體的質量為cg,則鋁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6)實驗過程中,若未洗滌過濾所得的不溶物,則測得鋁的質量分數將 .(填“偏大”、“偏小”、“不受影響”)
35、(6分)試樣X由氧化亞鐵和氧化銅組成,取質量相等的兩份試樣,按下圖所示進行實驗:
(1)寫出步驟③中所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2)若全部的溶液Y和全部的粉末Z充分反應,生成不溶性物W的質量為 m ,則每份試樣
中氧化銅的質量為(用m表示) 。
高一化學試題答案
1-5 B B B C B 6-10 C B B D C 11-15 D B B C BC
16-20 C A B A B 21-25 C B D C A 26-30 A A C AC A
31、(14分)(1)56 (2)Cl2 Cl2 + 2Fe2+ =2Cl-+ 2Fe3+
(3)Fe3++3SCN-=Fe(SCN) 3 (4)2.1 (5)1mol
(6)白色沉淀迅速變為灰綠色最終變為紅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32、(8分)(1) Na2CO3 CO2 (2)①HCO3-+OH- =CO32-+H2O
②2Na2O2+2H2O= 4Na+ +4OH-+ O2↑(3)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33、(8分)(1)AlO2-+2H2O+CO2=Al(OH)3↓+HCO3- (2)Al3++4OH-AlO2-+2H2O
(3)3CuO+2Al3Cu+Al2O3 (4)3/4
34、(14分)(1)NaOH溶液.
(2)除去鋁鎂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3)①④③②;使D和C的液面相平
(4)2Al+2NaOH+2H2O=2NaAlO2+3H2↑
(5)(6)偏小.
35、(6分)(1) , 。
(2)0.625m
高一化學試題答案
1-5 B B B C B 6-10 C B B D C 11-15 D B B C BC
16-20 C A B A B 21-25 C B D C A 26-30 A A C AC A
31、(14分)(1)56 (2)Cl2 Cl2 + 2Fe2+ =2Cl-+ 2Fe3+
(3)Fe3++3SCN-=Fe(SCN) 3 (4)2.1 (5)1mol
(6)白色沉淀迅速變為灰綠色最終變為紅褐色 4Fe(OH)2+O2+2H2O=4Fe(OH)3
32、(8分)(1) Na2CO3 CO2 (2)①HCO3-+OH- =CO32-+H2O
②2Na2O2+2H2O= 4Na+ +4OH-+ O2↑(3)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33、(8分)(1)AlO2-+2H2O+CO2=Al(OH)3↓+HCO3- (2)Al3++4OH-AlO2-+2H2O
(3)3CuO+2Al3Cu+Al2O3 (4)3/4
34、(14分)(1)NaOH溶液.
(2)除去鋁鎂合金表面的氧化膜.
(3)①④③②;使D和C的液面相平
(4)2Al+2NaOH+2H2O=2NaAlO2+3H2↑
(5)(6)偏小.
35、(6分)(1) , 。
(2)0.625m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二調考試
高一年級英語試卷
本試卷分為第一卷(選擇題)和第二卷(非選擇題)兩部分
第一卷(選擇題 共105分)
第一部分:聽力(共兩節,滿分20分)
做題時,先將答案劃在試卷上。錄音結束后.你將有兩分鐘的時間將試卷的答案轉涂到答題卡上。
第一節: (共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每段對話后有一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每段對話前,你將有時間閱讀各個小題,每小題5秒鐘;聽完后,各小題將給出5秒鐘的作答時間。每段對話讀一遍。
請聽下面5段對話,選出最佳選項。
1. How long can the woman’s child watch TV a day
A. For half an hour. B. For one hour. C. For two hours.
2. What does the woman do probably
A. A driver. B. A teacher. C. A doctor.
3. Where is Mr. Baker probably
A. At a restaurant. B. In his office. C. At a travel service.
4. 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yesterday morning
A. Cloudy. B. Raining. C. Sunny.
5. What will the man do tonight
A. Meet Jean. B. Visit the woman. C. Go to the library.
第二節:(共1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5分)
請聽下面5段對話或獨白,選出最佳選項。每段對話讀兩遍。
請聽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題。
6. Why won’t the woman go to the movies
A. She has to review her lessons.
B. She has seen the movie before.
C. She doesn’t want to go with the man.
7.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about the woman
A. She has studied hard. B. She studied very well. C. She won’t pass the exam.
請聽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題。
8. How old is the woman’s son
A. 15 B. 16 C. 17
9. What does the woman’s son like
A. Playing volleyball. B. Playing football. C. Playing basketball.
10.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
A. Mother and son. B. Sister and brother. C. Friends.
請聽第8段材料,回答第11至13題。
11. Where will the man go
A. To a theatre. B. To a cinema. C. To a bookshop.
12. Which country does the man come from
A. America. B. Britain. C. France.
13. How will the man go there
A. By taxi. B. On foot. C. By bus.
請聽第9段材料,回答第14至16題。
14. How does the man feel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versation
A. Happy. B. Nervous. C. Upset.
15. What can we know about Jane Smith
A. She’s got wavy (卷曲的) golden hair.
B. She’s about the man’s age.
C. She is a little taller than the man.
16. Who takes over Mr. Wilson’s duties this week
A. The woman. B. Jane Smith. C. Johnson.
請聽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題。
17. When did the accident happen
A. On Friday morning. B. On Friday afternoon. C. On Saturday morning.
18. How many teachers were there on the bus
A. 2 B. 4 C. 5
19. What were the students doing when the accident happened
A. They were sleeping. B. They were enjoying music. C. They were preparing for a concert.
20. What do we know from the talk
A. Thirty-five people were treated at hospitals.
B. Four students were killed in the accident.
C. The accident was caused by careless driving.
第二部分:英語知識運用 (共二節,滿分45分)
第一節: 單項填空(共1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5分)
21. John thinks it won’t be long _______ he is ready for his new job.
A. when B. after C. before D. since
22. A lot of questions _________ at the meeting, which made things more complicated(復雜的).
A. came across B. came up with C. came up D. came in
23. I ______ Beijing for Shanghai in a few days. Do you know when the earliest plane ________
A. leaves; takes off B. am leaving; takes off
C. leave; is taking off D. am leaving; is taking off
24. They were thirsty, so they went ______ something to drink.
A. searching for B. in search for C. searching D. in their search of
25. Now many people move into cities in order to have their children _____________.
A. better educate B. receive well education C. better educated D. accept better education
26. She’s in a hopeless situation, _____ we will keep a very close eye on.
A. where B. when C. which D. that
27. Many difficulties ______ when Daisy helped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life.
A. risen B. arose C. raised D. rose
28. I _____ have watched that movie --- it’ll give me horrible dreams.
A. couldn’t B. needn’t C. shouldn’t D. mustn’t
29. Never try to escape _______ whenever you break traffic regulations.
A. being fined B. having been fined
C. to have been fined D. to be fined
30. I’ll tell you _______ he told me last week.
A. all which B. what C. that all D. all what
31. ---Could I take my child
---Sorry. The ticket ____ one person to the cinema.
A. allows B. permits C. promises D. admits
32. I fell in love with the pretty girl ________ I saw her.
A. first time B. for the first time C. the first time D. by the first time
33. It took _______ building supplies to construct these energy-saving houses. It took brains, too.
A. other than B. more than C. rather than D. less than
34. Excuse me, but can you tell me what UN in your papers ________
A. stands up B. stands for C. stands out D. stands up for
35. The chair is _______; move it, please.
A. in a way B. in the way C. on a way D. on the way
第二節:完形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30分)
閱讀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從各題所給的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
A large cat arrived at a farm where many mice lived. None of them dared go outside for fear of being 36 by the cat.
The mice decided to hold a 37 to find a way of stopping themselves from being in 38 . One day, when the cat was out, mice of all ages 39 into the meeting room.
“Let’s build a big trap,” one mouse 40 . When this idea was 41 , another said, “What about poisoning(毒死) her ” But 42 knew where to buy the poison. One young mouse, whose mother had become the cat’s food, 43 said, “Let’s cut her teeth, so she can do no more harm.” But the meeting did not accept his 44 .
At last, one mouse, 45 than the rest, jumped onto a table. Waving a bell, he called for 46 , “Be quiet! We’ll tie this bell to the cat’s tail, so we’ll always know 47 she is! We’ll have 48 to escape, and the slower and weaker mice will hear her coming and be able to 49 !” Hearing the words, everyone got 50 and they congratulated him on his good idea.
“We’ll tie it so tightly that it will never 51 !”
“She’ll never be able to walk 52 again! Why, the other day, she suddenly appeared right in front of me! Just imagine…”
However, the wise mouse said, “We must 53 who is going to tie it on her tail.” There was not a sound in the room. Nobody was 54 enough to put the plan into action. The meeting ended without any decision being made.
It’s often very 55 to have bright ideas, but putting them into practice is a more difficult matter.
36. A. trained B. taught C. caught D. invited
37. A. party B. test C. game D. meeting
38. A. return B. danger C. fact D. need
39. A. rushed B. swam C. flew D. stepped
40. A. questioned B. explained C. suggested D. answered
41. A. supported B. discussed C. accepted D. refused
42. A. everybody B. nobody C. somebody D. anybody
43. A. angrily B. happily C. carefully D. slowly
44. A. present B. reason C. idea D. excuse
45. A. younger B. longer C. stronger D. wiser
46. A. pleasure B. silence C. help D. information
47. A. where B. what C. how D. who
48. A. experience B. power C. time D. space
49. A. shout B. watch C. stay D. hide
50. A. worried B. excited C. surprised D. tired
51. A. drop off B. turn up C. get up D. put off
52. A. gladly B. quickly C. quietly D. directly
53. A. believe B. learn C. imagine D. decide
54. A. honest B. brave C. rich D. old
55. A. easy B. difficult C. strange D. important
第三部分 閱讀理解(共20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40分)
A
My friend Robert started a new job this week and he’s been in the training class for two days. The employer has a very strict dress code—dark blue shirts and pants.
On the first day, an older gentleman in his class did not have the proper clothes and he was strictly told that he would be fired if he didn’t have the right clothes the next day. He explained, “Sir, I had been told about this, but because of my larger size, it’s sometimes difficult to find the right clothing for a price I can afford.”
Last night, Robert and I decided that this old man shouldn’t lose the chance of work simply because he couldn’t afford the clothes. I had some cash on hand and Robert took it with him this morning just in case it was needed.
When training started this morning, the trainer was ready to fire the older gentleman. “You have 10 minutes to be in proper clothes,” he was told. At this point, Robert spoke up and asked if he could have 10 minutes to get him the clothes. He then ran out to the store and bought the proper-sized pants and a shirt; he returned with both and gave them to the older man.
The older gentleman began to cry and told him that he couldn’t accept such a gift from a stranger. Robert told him he had to because he had lost the receipt(收據) and couldn’t return them—a little white lie. The pants were a perfect fit, the shirt was a bit tight but he was able to keep his job.
“My wife and I tried to gather together some money last night, but we didn’t have enough to buy the clothes,” he told Robert. “It’s unbelievable to me that a person would do such a thing for only knowing me a day!”
More unbelievable is how good it has made Robert and me feel to do this.
56. If the older man did not have the proper clothes, he would _____.
A. be punished B. be offered another job C. put off the training class D. lose his job
57. The money which was paid for the clothes was _____.
A. the trainer’s B. the older man’s C. the writer’s D. Robert’s
58. How did Robert persuade the older man to accept the clothes
A. He told the older man that he would lose his job if he did not take them.
B. He told a lie that the clothes didn’t fit himself.
C. He told the older man that he could save money and return it later.
D. He told the older man that he had no way to send them back.
59. What might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A. Proper clothes for a stranger B. Fight against strict rules
C. A strange employer D. An unbelievable thing
B
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beautiful country of Holland and its capital Amsterdam Anyone who has traveled to Amsterdam would probably agree on one thing: Amsterdam’s story is a tale of two cities — one during the day and a completely different one at night.
When the sun is up, this largest city in the Netherlands sits quietly on the Amstel River. You can rent a bicycle, visit the Van Gogh or Anne Frank museum, or take a water taxi. But when the sun goes down, the partying begins. In the big clubs and in the coffee shops, tourists gather to talk politics and smoke.
Several areas of the city clearly show the two worlds that rule Amsterdam. And they’re all within a short cab ride of each other. For example, Dam Square attracts daytime sightseers to its festivals, open markets, concerts and other events. Several beautiful and very popular hotels can be found there. And there’s the Royal Palace and the Magna Plaza shopping mall. But at night party-seekers come to the square. Hip hop or funk music (瘋狂音樂) is heard there. So if you come, be ready to dance. The clubs don’t shut down until 4 am.
And while you’re there, check out the various inexpensive ways to tour the city. Don’t worry about getting lost. Although Dutch is the official language, most people in Amsterdam speak English and are happy to help you with directions. And you’ll notice that half the people walking around in the streets are on bicycles they rent. Amsterdam also has a well-planned canal system. For about 10 dollars, you can use the canal bus or a water taxi to cruise (巡游) the “Venice of the North”.
The city has a historic past. One impressive (印象深刻的) place to visit is the Anne Frank House on Nine Street. It was there that the young Jewish girl wrote her famous diary during World War II. Visitors can view Anne’s original diary and climb behind the bookcase to the room where she and her family hid from the Nazis for two years.
60. What means of transport is not available to visitors in Amsterdam
A. A carriage. B. A bicycle.
C. A canal bus. D. A water taxi.
61. What can you learn about by visiting the Anne Frank House
A. The wonderful past of Amsterdam. B. The experience of a beautiful girl survivor.
C. The life of Jewish during World WarⅡ. D. The suffering of the Dutch in wars.
62. The passage is intended to _______.
A. call up people’s memories of World WarⅡ
B. tell readers what A Tale of Two Cities is about
C. instruct visitors what to do and see in Holland
D. offer readers some information about Amsterdam
63. This passage is most likely taken from _______.
A. a private diary B. a test paper C. a travel journey D. a history book
C
Book 1 Elixir written by Eric Walters
Twelve-year-old Roth becomes a friend of Dr. Banting and his assistant, Mr. Best, who are doing research on a cure for diabetes (糖尿病). She finds herself torn between her sympathy for the animals being experimented on and her friendship with Banting and Best.
Book 2 George Washington Carver written by Elizabeth Macleod
Meet the “Peanut(花生)Specialist”, George Washington Carver, the inventor and professor who made over 325 products out of peanuts. Through his agricultural research, he also greatly improved the lives of countless black farmers in the southern United States. See also Macleod's Albert Einstein: A Life of Genius.
Book 3 The Inuit Thought of It: Amazing Arctic Innovations
written by Alootook Ipellie & David MacDonald
Explore more than 40 ideas necessary to Inuit survival. From ideas familiar to us today to inventive concepts that shaped their lives, celebrate the creativity of a remarkably intelligent people. Also see other books: The Chinese Thought of It by Tingxing Ye and A Native American Thought of It by Rocky Landon and David MacDonald.
Book 4 Made in Canada: 101 Amazing Achievements written by Bev Spencer
What things do we use daily that have a Canadian connection Here are 101 common things that were invented in Canada or by a Canadian, including the Blackberry, alkaline(堿性) batteries and the Blue Box recycling program.
Book 5 Newton and the Time Machine written by Michael McGowan
Ten-year-old boy Newton has invented a time machine to see dinosaurs up close. But it disappears on a test run with his two huge friends, King Herbert and Queen Certrude, can he save them before time runs out
6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Roth's feeling in Book 1
A. Painful. B. Curious. C. Frightened. D. Disappointed.
6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Animals are mentioned in Book 1 and Book 5.
B. Book 3 introduces 40 inventive concepts.
C. Alkaline batteries were invented by Dr. Banting.
D. George Washington Carver was a black farmer in the US.
66. In Book 5, King Herbert and Queen Gertrude are________.
A. Newton's human friends
B. the names of the time machine
C. two dinosaurs
D. the inventions of the time machine
67.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native Americans, you may read the book by ________.
A. Elizabeth Macleod B. Eric Walters
C. Rocky London & David MacDonald D. Bev Spencer
D
A serious problem for today’s society is who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our elderly and how to improve their lives. It is not only a financial problem but also a question of the system we want for our society. I would like to suggest several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is problem.
First, employers should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retired employees. To make this possible, a percentage of profits should be set aside for this purpose. But when a company must take life-long responsibility for its employees, it may suffer from a commercial disadvantage due to higher employee costs.
Another way of solving the problem is to return the responsibility to the individual. This means each person must save during his working years to pay for his years of retirement. This does not seem a very fair model since some people have enough trouble paying for their daily life without trying to earn extra to cover their retirement years. This means the government might have to step in to care for the poor.
In addition, the government could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are of the elderly. This could be financed through government taxes to increase the level of pensions(養老金). Furthermore, some in-situations should be created for senior citizens, which can help provide a comfortable life for them. Unfortunately, as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shows, this is not a truly viable answer. The government can seldom afford to care for the elderly, particularly when it is busy trying to care for the young.
One further solution is that the government or social organizations establish some working places especially for the elderly where they are independent.
To sum up, all these options(選擇)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refore, it is reasonable to expect that some combination of these options may be needed to provide the care we hope to give to our elderly generations.
68.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how can the government help to improve the lives of retired people
A. Set aside some profits to help people with problems after they retire.
B. Increase savings levels of people during their working years.
C. Increase the discounts for food and transport for the old.
D. Increase the level of pensions.
69. The underlined word “viable” in the fourth paragraph most probably means “______”.
A. impossible B. practical C. perfect D. obvious
70. What is the writer’s main purpose in writing this article
A. To point out the need for government support for old people.
B. To make general readers aware of the problems of retired people.
C. To discuss some possible solutions to an important social problem.
D. To instruct retired people on how they can have a happier life.
E
請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并按照要求匹配信息。注意:E=AB F=AC G=AD
On Monica & Hitesh's wedding day, Monica's mother gave her a newly opened bank saving passbook(銀行存折) with $1000 deposit amount. Mother: “Monica, take this passbook. 71 When something happy and memorable happens in your new life, put some money in. Write down what it’s about next to the line. When you look back after years, you can know how much happiness you’ve had. ” 72 This was what they did after a certain time:
----- 7 Feb: $100, first birthday celebration for Hitesh after marriage
-----1 Mar: $300, salary raise for Monica
-----20 Mar: $200, vacation trip to Bali
----- 15 Apr: $2000, Monica got pregnant
-----1 Jun: $1000, Hitesh got promoted… and so on…
73 They didn't talk much. They regretted that they had married the nastiest person in the world....
One day Monica talked to her Mother: “Mom, we can’t stand it anymore. We agree to divorce. I can’t imagine how I decided to marry this guy!!! ” Mother: “Sure, girl, that's no big deal. Just do whatever you want if you really can’t stand it. But before that, do one thing first. Remember the saving passbook I gave you on your wedding day Take out all money and spend it first. 74 ”
Monica thought it was true. So she went to the bank, waiting at the queue and planning to cancel the account. While she was waiting, she took a look at the passbook record. She looked, and looked, and looked. 75 Her eyes were then filled with tears. She left and went home, putting the passbook back to the safe.
A. However, after years, they started fighting and arguing for unimportant things.
B. Keep it as a record of your marriage life.
C. They had saved much money when they retired.
D. Then the memory of all the previous joy and happiness just came up her mind.
E. Monica and her husband both thought it was a great idea.
F. Remember the saving passbook her mother gave her on the wedding day.
G. You shouldn't keep any record of such a poor marriage.
第二卷(共45分)(請把答案寫在答案頁上)
第一節 單詞拼寫(共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5分)
根據下列句子所給漢語意思,寫出空缺處各單詞的正確形式。
1. He _________(討價還價) over the price of the meat with the shopkeeper.
2. Competition from abroad has become _______(兇猛的) than it was in the 1980s.
3. ________(就個人而言)speaking, I prefer the second one.
4. This flower ________(屬于)to my sister is very beautiful.
5. We found further scientific ________(證據) for this theory.
第二節:根據內容提示完成句子(每題1分,共5分)
1. It was also a treasure ______ ______ gold and jewels, which took the country’s best artists about ten years to make.
2. Although he had ______ _______ _______for the final of the race he decided at first not to take part.
3. We are determined to create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system.
4. You should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the rainforest where I live and appreciate how the animals live together.
5.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that Kip Keino became the only Kenyan sportsman ever to appear on the cover of the world famous sports magazine Sports Illustrated.
第三節:短文改錯(共1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0分)
文中共有10處語言錯誤,每句中最多有兩處。錯誤涉及一個單詞的增加、刪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詞處加一個漏字符號(∧),并在其下面寫出該加的詞。
刪除:把多余的詞用斜線(\)劃掉。
修改:在錯的詞下劃一橫線,并在其下面寫出修改后的詞。
注意:1.每處錯誤及其修改均僅限一詞;
2.只允許修改10處,多者(從第11處起)不計分。
Walter’s goal in life was become a successfully doctor. He knew he had to finish high school first, so he put his heart into her studies----in particular, biology, chemistry and maths. Because he worked hard at these subjects, Walter became good at it. However, Walter forgot that he needed to master some other subjects beside those he had been chosen. As a result, Walter fail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e end of the second school year. But he had to repeat these subjects and he was almost unable to graduate like planned. Walter learned a good lesson.
第四節.書面表達:(25分)
1. 趙州橋位于河北省趙縣以南,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得到了中國政府很好的保護。
2. 趙州橋始建于公元590年,花費18年的時間,由李春設計建造。
3. 趙州橋全部是由石頭建成。
4. 橋長50.82米,寬10米,比中國古代的任何石橋都要寬,恰似一彎大彩虹。
5. 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來參觀。
寫作要求:1. 標題:Zhaozhou Stone Bridge
2. 字數:100左右。內容必須包括所有提示要點,不要逐條翻譯。
3. 生詞: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 彩虹---rainbow 被列為---be listed as
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二調考試
高一年級英語試卷
第 II 卷
第一節 單詞拼寫(共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5分)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
第二節 完成句子(共5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第三節:短文改錯(共1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0分)
文中共有10處語言錯誤,每句中最多有兩處。錯誤涉及一個單詞的增加、刪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詞處加一個漏字符號(∧),并在其下面寫出該加的詞。
刪除:把多余的詞用斜線 \ 劃掉。
修改:在錯的詞下劃一橫線,并在其下面寫出修改后的詞。
注意:1.每處錯誤及其修改均僅限一詞; 2.只允許修改10處,多者(從第11處起)不計分。
Walter’s goal in life was become a successfully doctor. He knew he had to finish high school first, so he put his heart into her studies----in particular, biology, chemistry and maths. Because he worked hard at these subjects, Walter became good at it. However, Walter forgot that he needed to master some other subjects beside those he had been chosen. As a result, Walter fail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e end of the second school year. But he had to repeat these subjects and he was almost unable to graduate like planned. Walter learned a good lesson.
第四節:書面表達(滿分25分)
在各題規定的區域內用黑色中性筆答題,超出該區域的答案無效!
衡水中學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二調考試
答案(英語)
聽力: 1-10. BCACA ABABC 11-20. ACBAB CACAB
單選:21-25 CCBAC 26-30 CBCAB 31-35 DCBBB
完形填空: 36-40 CDBAC 41-45 DBACD 46-50 BACDB 51-55 ACDBA
閱讀:A篇DCDA B篇ACDC C篇AACC D篇DBC E篇BEAGD
單詞:1.bargained 2. fiercer 3. Personally 4. belonging 5. evidence / proofs
完成句子:1. decorated with 2. reached the standard 3. an even better
4. pay more attention to 5. It was no wonder
改錯:Walter’s goal in life was∧ become a successfully doctor. He knew he had to finish high
to successful
school first, so he put his heart into her studies----in particular, biology, chemistry and maths.
his
Because he worked hard at these subjects, Walter became good at it. However, Walter forgot that
them
he needed to master some other subjects beside those he had been chosen. As a result, Walter fails
besides failed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n the end of the second school year. But he had to repeat these subjects
at So
and he was almost unable to graduate like planned. Walter learned a good lesson.
as
書面表達: One possible version:
Zhaozhou Stone Bridge, standing south of Zhao County, Hebei Province, is listed as a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by the United States. It was Li Chun who started to build the bridge in 590 AD and spent 18 years finishing it.
The bridge, wholly made of stones, is 50.82 meters long and 10 meters wide. It is said that it is wider than any other stone bridge in ancient China and looks like a big rainbow. Zhaozhou Stone Bridge, visited by 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tourists yearly, is preserved well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聽力材料:
Text 1
M: Do you think children watch too much TV
W: I only allow my child to watch up to an hour a day. I don’t think TV is bad for kids.
Text 2
M: Joan, will you pick up our son from the school
W: I am very sorry I can’t. A patient has just arrived. He was badly hurt in a traffic accident. I have to operate on him at once.
Text 3
M: Good afternoon this is Dick William at World Travel Service. Is Mr. Baker there
W: No. he’s out to lunch. I will be glad to take a message.
M: Well, thank you, but I’ll give him another call later.
Text 4
W: I went shopping without my umbrella yesterday morning.
M: Yesterday morning was beautiful. I thought the sunshine was going to continue.
W: So did I. Unluckily, I got caught in the rain in the afternoon.
Text 5
W: Do you think you cloud give me a ride to the library tonight
M: I’d like to, but I’m heading in the other direction. I’m meeting Jean tonight.
Text 6
M: Do you want to go to the movies tonight
W: I Can’t. I have to review my lessons.
M: Are you having a test tomorrow
W: Yes. We are having our mid-term exam.
M: I wish you luck.
W: Thanks. But I’m a little nervous.
M: Nervous You used to study very well.
W: Bur I haven’t studied for a long time.
Text 7
M: Hello, Mrs. Lee. How are you
W: Fine, thank you. And you
M: I’m fine, too. Who was that young man with you
W: He’s my son.
M: How old is he He seems to be very big.
W: He is 15.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
M: Does he play now
W: Yes, he does. He plays on his school team. He is sitting with my brother over there now.
M: Which man is your brother
W: The one with brown hair.
M: Is he on the left
W: Yes, he is the one.
Text 8
M: 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Riverside Theater
W: Sorry, I didn’t catch what you said.
M: Please show me where the Riverside Theatre is.
W: Do you speak French I’m a foreigner here.
M: Oh, wonderful! I come from Paris. Is there a Riverside Theatre near here
W: Ok. Let me tell you the way. Walk along the river and take the fourth turning on the left, then go down until you reach the second set of traffic lights. Turn right at the end of the road, and you will see the theater.
M: Good heavens! What a long way!
W: You can take a taxi if you can’t remember what I told you or if you don’t want to walk a long way.
M: Well, I like walking. It’s a fine day for walking, isn’t it And Shakespeare’s play is worth the effort!
W: It sounds reasonable. I like Shakespeare!
M: Thank you very much.
W: It’s a pleasure
Text 9
W: You seem to be in a good mood. Mr. Anderson.
M: Well, today is my 35th birthday, and a friend is having a party for me tonight.
W: That’s really nice.
M: Maybe you know her. She lives in the building, too. Her name is Jane Smith.
W: I’m not sure. What does she look like
M: Well, she’s got wavy brown hair, and she is a little taller than you, and she is about my age.
W: Oh, Dr. Smith. I met her once. One of my friends goes to her.
M: Well, I have to got back to my apartment…Oh, no!
W: What’s the matter You look upset.
M: I think I lost my key in my apartment.
W: Oh-oh, you have got a real problem. The Wilsons aren’t at home.
M: Do you know when they will be back Maybe I’ll wait here by the pool.
W: I don’t think that’s a good idea. They went away for a week.
M: A week What am I going to do I can’t go to a party dressed like this.
W: Wait! I just remembered! Can Johnson in Apartment 201 take over Mr. Wilson’s duties this week
M: Great! Thank you for your help.
Text 10
Now, back to the news. A tour bus carrying high school children from Boston ran off a highway exit on Friday morning, killing 4 children and injuring more than 30 people. 42 music students, age 10 to 13, from Oak Hill School in Boston, 5 teachers and 2 bus drivers were on the overnight trip to Canada. They were to take part in a band concert. Andrew, a 12-year-old boy who was on the bus, said that all the children were asleep at the time of the accident. The cause of the crash has yet to be determined. Police said the bus went down a hill and landed on the side. Two girls and two boys were killed, and several other people were thrown from the bus. 36 people were treated at hospitals, but most are now out of danger. The school remained open on Friday. School officials were sent to the home of the four who died. The children are very upset…Many are walking around corridors crying and hugging each other.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
高一年級數學試卷
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
選擇題(每小題5分,共60分。下列每小題所給選項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涂在答題卡上)
1. 某研究小組在一項實驗中獲得一組數據,將其整理得到如圖所示的散點圖,下列函數中,最能近似刻畫與之間關系的是( )
A.
B.
C.
D.
2. 設是函數的零點.若,則的值滿足 ( )
A. B. C. D.的符號不確定
3. 已知,滿足,且,則 等于( )
A.0 B.2 C.4 D.6
4. 對兩條不相交的空間直線a與b,必存在平面,使得(  )
A.a ,b B.a ,b⊥ C.a⊥,b⊥ D.a ,b∥
5. 在正方體ABCD-A1B1C1D1中,P、Q分別是棱AA1、CC1的中點,則過點B、P、Q的截面是(  )
A.三角形 B.菱形但不是正方形
C.正方形 D.鄰邊不等的矩形
6. 如圖(1)所示,一只裝了水的密封瓶子,其內部可以看成是由半徑為1cm和半徑為3cm的兩個圓柱組成的簡單幾何體.當這個幾何體如圖(2)水平放置時,液面高度為20cm,當這個幾何體如圖(3)水平放置時,液面高度為28cm,則這個簡單幾何體的總高度為(  )
A.29cm   B.30cm 
C.32cm    D.48cm
7. 下圖是一個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根據圖中尺寸(單位:cm),可知幾何體的表面積是(  )
A.18+
B.18+2
C.17+2
D.16+2
8. 若圓錐與球的體積相等,且圓錐底面半徑與球的直徑相等,則圓錐側面積與球面面積
之比為(  )
A.∶2 B.2∶1 C.∶2 D.3∶2
9. 三棱錐中,,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為中點,則與平面所成的角的大小等于( )
A. B. C. D.
10.已知函數,其圖象上兩點的橫坐標,滿足,
且,則有 ( )
A. B. C. D.大小不確定
11. 如圖,四邊形ABCD中,AD∥BC,AD=AB,∠BCD=45°,∠BAD=90°.將△ADB沿BD折起,
使平面ABD⊥平面BCD,構成三棱錐A-BCD,則在三棱錐A-BCD中,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
A.平面ADC⊥平面ABC
B.平面ADC⊥平面BDC
C.平面ABC⊥平面BDC
D.平面ABD⊥平面ABC
12.已知不重合的平面、β和不重合的直線m、n,給出下列命題:
m∥n,n m∥;
m∥n,n m與不相交;
∩β=m,n∥,n∥β n∥m;
∥β,m∥β,m m∥;
m∥,n∥β,m∥n ∥β;
m ,n β,⊥β m⊥n;
m⊥,n⊥β,與β相交 m與n相交;
m⊥n,n β,mβ m⊥β;
其中正確的個數為(  )
A.1 B.2 C.3 D.4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90分)
填空題(每題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題紙的橫線上)
13.函數的單調遞增區間為
14.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面ABC,高為5,一質點自點A出發,沿著三棱柱的側面繞行兩周到達點A1的最短路線的長為_______
15.如圖是 一正方體的表面展開圖,B、N、Q都是所在棱的中點,
則在原正方體中,
①AB與CD相交;②MN∥PQ;③AB∥PE;
④MN與CD異面;⑤MN∥平面PQC.
所給關系判斷正確的是_____.
16.定義在R上的函數滿足,且當時,,則=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第17題10分,其余12分,共70分,解答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寫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
17. 設關于的不等式的解集為,不等式的解集為.
(1)當時,求集合;
(2)若,求實數的取值范圍.
18. 已知四棱錐P-ABCD的三視圖如圖所示,E是側棱PC上
的動點.
(1) 是否無論點E在何位置,都有BD⊥AE?證明你的結論;
(2) 求直線PA與底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
19.如圖,在直角梯形ABCD中,∠B=90°,DC∥AB,BC=CD=AB=2,G為線段AB的中點,將△ADG沿GD折起,使平面ADG⊥平面BCDG,得到幾何體
A-BCDG.
(1)若E,F分別為線段AC,AD的中點,求證:EF∥平面ABG;
(2)求三棱錐C-ABD的體積.
20.已知函數(為實數,,).
(1)當函數的圖像過點,且方程有且只有一個根,求的表達式;
(2)若 當,,,且函數為偶函數時,試判斷能否大于?
21. 如圖,矩形ABCD中,AB=6,BC=2,沿對角線BD將△ABD向上折起,使點A移至點P,且點P在平面BCD內的投影O在CD上.
(1) 求二面角P-DB-C的正弦值;
(2) 求點C到平面PBD的距離.
22.如圖,在△BCD中,∠BCD=90°,BC=CD=1,AB⊥平面BCD,∠ADB=60°,E、F分別是AC、AD上的動點,且==λ(0<λ<1).
(1)判斷EF與平面ABC的位置關系并給予證明;
(2)是否存在λ,使得平面BEF⊥平面ACD,如果存在,求出λ的值,如果不存在,說明理由.
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
高一年級數學試卷
一、選擇題: DABDB ABCBC AD
二、填空題: (3,6) 13 ①②④⑤
三、解答題: 17:解:(Ⅰ)當時, 由已知得. 解得.
所以. …………………2分
(Ⅱ) 由已知得. …………………3分
①當時, 因為,所以.
因為,所以,解得;
……………5分
②若時, ,顯然有,所以成立;
……………7分
③若時, 因為,所以.
又,因為,所以,解得.…9分
綜上所述,的取值范圍是. ……………10分
18解: (1)不論點E在何位置,都有BD⊥AE.------1分
證明如下:連結AC,∵ABCD是正方形,∴BD⊥AC.
∵PC⊥底面ABCD,且BD 平面ABCD,∴BD⊥PC.
又∵AC∩PC=C,∴BD⊥平面PAC.
∵不論點E在何位置,都有AE 平面PAC.
∴不論點E在何位置,都有BD⊥AE.----------6分
(2)面ABCD,故即為直線PA與底面ABCD所成的角,------8
-----------12
19 (1)證明:依題意,折疊前后CD、BG位置關系不改變,∴CD∥BG.
∵E、F分別為線段AC、BD的中點,∴在△ACD中,EF∥CD,
∴EF∥BG.-----------3
(注:要用平行公理進行直線EF∥BG的證明,否則扣除2分)
又EF 平面ABG,BG 平面ABG,∴EF∥平面ABG.-------6
(2)解:由已知得BC=CD=AG=2,證AG⊥平面BCDG,即點A到平面BCDG的距離AG=2,
∴VC-ABD=VA-BCD=S△BCD·AG=××2=.----12分(缺AG⊥平面BCDG證明過程扣2分)
20解:(1)因為,所以.
因為方程有且只有一個根,所以.
所以. 即,. 所以. ………4分
(2)為偶函數,所以. 所以.
所以 
因為,不妨設,則.又因為,所以.
所以. 此時.
所以. …………… 12分
21.證明:(1)過O作OE⊥BD于點E,連接PE
∵BD⊥OP,∴BD⊥平面OPE,∴BD⊥PE,∴∠PEO為二面角P-BD-C的平面角,
在△POE中,PE=3,OE=1,PO=2,則sin∠PEO=;----6分
(2)VC-PBD=VP-BCD,∴××h=××2,解得h=2.
即點C到平面PBD的距離為2----12分
22 解: (1)EF⊥平面ABC.---2分
證明:因為AB⊥平面BCD,所以AB⊥CD,又在△BCD中,∠BCD=90°,
所以BC⊥CD,又AB∩BC=B,
所以CD⊥平面ABC,又在△ACD中,E、F分別是AC、AD上的動點,且==λ(0<λ<1),
∴EF∥CD,∴EF⊥平面ABC.----6分
(2)∵CD⊥平面ABC,BE 平面ABC,∴BE⊥CD,
在Rt△ABD中,∠ADB=60°,∴AB=BDtan60°=,則AC=,
當BE⊥AC時,BE==,AE=,
則==,即λ==時,BE⊥AC,又BE⊥CD,AC∩CD=C,∴BE⊥平面ACD,
∵BE 平面BEF,∴平面BEF⊥平面ACD.所以存在λ,且當λ= 時,平面BEF⊥平面ACD.-------12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二調考試
高一年級歷史試卷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7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 共70分)
一.選擇題(1—50題每題1分,51—60題每小題2分,每小題所給選項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涂在答題卡上)
1.2009年盧龍縣被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孤竹文化之鄉”,孤竹國出現于約公元前1600年左右,是商湯滅夏后所封的諸侯國。西周時期,孤竹國歸屬周朝,與周天子的關系不包括
A.定期朝見周天子 B.按期向周天子繳納貢賦
C.當地長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襲 D.周天子承認孤竹國君在國內的世襲統治權
2.公元前202年,劉邦擊敗項羽一統“天下”,稱帝建立漢朝,遵循周朝宗法制的原則,他應立下面哪個孩子為太子,作為帝位的法定繼承人?
選項 姓名 性別 年齡 生母姓名及身份 在諸子中的特點
A 劉肥 男 20歲 曹氏,劉邦反秦前在家鄉的情婦 最年長且最賢能
B 劉元 女 12歲 呂雉,劉邦結發之妻,現封為皇后 人緣最好
C 劉盈 男 10歲 也是呂雉,同上行 柔弱善良
D 劉如意 男 3歲 戚懿,劉邦最受寵的妃子 最受父親寵愛
3.《禹鼎》記載:噩侯反叛伐周,厲王命禹出征,生獲其君。這反映了
A.分封制趨向衰落,尚能維護王權 B.宗法制度開始瓦解
C.封國實力削弱,周王權力加強 D.周王鑄鼎顯示權威
4.春秋時期,齊桓公在葵丘會盟諸侯,盟約的第一條是:“毋以妾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 B.維護母系家長的地位
C.維護宗法制度 D.規范諸侯們的婚姻
5.某知名學者說:“中國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國之政,得____而后行;中國之境,得漢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也。”這段引文空格處應該填
A.夏禹 B.商湯 C.周武 D.秦皇
6. 嬴政即位三十二年,秦始皇東巡到達碣石(今秦皇島一代),命令李斯刻字:“遂興師旅,誅戮無道,為逆滅息。……庶心咸服。……皇帝奮威,德并諸侯,初一泰平。墮壞城郭,決通川防,夷去險阻。地勢既定,黎庶無繇(即徭役),天下咸撫。男樂其疇,女修其業,事各有序。……”對上述文獻的理解符合史實的是
A.秦的統一順應形勢,得到六國君民的一致擁護。
B.秦統一后廢分封,行郡縣,封國從此以后在中國歷史中消失了
C.秦統一后進行了大規模交通建設,有利于境內各地區各民族的交往
D.當時人民沒有徭役負擔,安居樂業,社會穩定
7.某教師在對秦朝歷史進行講述時,展示兩張與秦朝歷史相關的郵票,引發了學生的熱議,他們紛紛就郵票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評論,其中明顯不正確的是
A.中央集權政治具有強大的威力 B.秦王朝統治下的人民負擔沉重
C.古代勞動人民具有卓越的智慧 D.秦代經濟呈現全面繁榮的局面
8.我國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個區域聯系起來,說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這就是所謂分野的觀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國來分配,如表一;后來又按各州來分配,如表二。從表一到表二的變化主要反映了
A.“天人感應”的思想 B.中國古代早期的天文學成就
C.“君權神授”的思想 D.中央集權的加強
9.1975年湖北省云夢睡虎地11號秦墓出土《秦律十八種》,其中《工律》記載:“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長、廣亦必等。”《金布律》要求:“買賣往來,商品各嬰其賈(價格)。”對以上記錄認識準確的是
A.秦朝的經濟法規簡略粗疏,輕罪重刑 B.秦朝政府控制了農副產品的市場交易
C.統一度量衡強化統治,加重百姓負擔 D.秦朝重視運用法律管理社會經濟生活
10.有個家境貧窮的讀書人賈六,寒窗苦讀十年,被當地郡的中正發現,但由于出身較低,被評為“中下品”,推薦到西北懷遠縣作縣令。該事件應該發生于
A.漢朝 B.魏晉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11.徐天麟在《西漢會要》中說:“漢祖龍興,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矯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實行印證了這一觀點的是
A.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國并行制
12.“前代選用,皆州郡察舉……至于齊隋,不勝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權而歸于吏部。自隋罷外選,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師春還秋住,烏聚云合。”這是唐玄宗時禮部尚書沈既濟對下列哪一制度的評價?
A.推恩令 B.科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察舉制
13.費正清在《中國:傳統與變遷》一書中說:“隋及初唐時……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下面有關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進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A.相權三分,獨立施政 B.中央集權,地方分權
C.分工明確,相互牽制 D.完善機構,皇權頂峰
14.從社會歷史看,魏晉南北朝的社會還是應被稱為“世襲社會”,而唐以后的歷史則形成了一個穩定的“選舉社會”。這“選舉社會”是指
A.唐朝民主推舉官員制度 B.三省六部制
C.察舉制度 D.科舉制度
15.自漢朝到明清,“中朝、內閣、軍機處”三個機構的共同特點是
①始終沒有實權 ②由皇帝近臣取代重臣
③最初是臨時機構 ④始終由高官任職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16.中國古代中樞權力體系的變化,突出了相權與皇權的爭奪,以相權的削弱展現了古代中國專制皇權不斷加強的趨勢。黃宗羲曾經有這樣的言論:“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罷丞相始也。”其含義是指宰相制度下
A.容易形成極端專制 B.對皇權有一定制約作用
C.不易產生明君賢臣 D.政治腐敗現象更加嚴重
17.利瑪竇在《中國札記》中說:“雖然我們已經說過中國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還在一定程度上是貴族政體……如果沒有與大臣磋商或考慮他們的意見,皇帝本人對國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決定……所有這類文件都必須先由大臣審閱然后呈交皇帝。”利瑪竇認為中國明朝
A.政府的主要形式不是君主制 B.內閣掌握著行政大權
C.君主與內閣大臣擁有同等決策權 D.內閣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君權
18.“凡京奏,禁中稱文書,必發閣臣票擬。閣票用本、紙、小帖、墨字,內照票擬,或皇上御筆,或宦官代書,具即在文書上面用朱字。閣票如有未合上意,上加筆削或發下改票,閣臣隨即封上,間有執正強爭,也多曲折。”上述現象最早出現于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19.“元制,凡有重大軍事,則遣中書省官員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書省建制,故稱‘行中書省’”。由此可見,元朝的行中書省
①最初是出于軍事需要而設立的 ②實際上是中書省的派出機構 ③確保了地方的獨立性④對我國的地方行政機構改革影響深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有史家指出,沒有政治現代化,則軍事、科技等方面的現代化往往是徒勞,這便是甲午失敗的最基本的原因,至于多開兩炮,少打兩炮,那是小事也。依其觀點,可能對以下哪一條建議的評價相對較高
A.重籌國防,以圖將來 B.懲處腐敗,整頓吏治
C.抓住時機,全面變革 D.取締洋教,傳播國學
21.從17世紀中期開始, 伴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 西方列強為拓展商品市場, 加快對外殖民掠奪, 把亞非拉地區很多國家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廢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 廢墟讓我們把地理讀成歷史。” 從右圖所示的廢墟中, 我們可以解讀的歷史是:圖片內容見證了
A. 近代中國主權的完全淪喪 B. 英法聯軍的暴行
C. 洋務運動的破產 D.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略
22.馬克思說:“俄國不花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得到更多的好處。”文中的好處是指俄國
A.得到大量戰爭賠款 B.取得許多通商口岸
C.在中國內地開設工廠 D.割占中國大量領土
23.1937盧溝橋事變發生時日軍出現在北京近郊,其援引的條約簽訂于下列哪一戰爭之后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4.右圖是我國近代的一幅漫畫。圖片為一個漁夫在釣魚,上面一把剪刀要剪掉魚桿的釣線;剪刀上的字為“歐洲的干預”,魚桿釣上來的魚身上寫著“遼東”。這幅圖片所反映的事件
A.中斷了中國社會獨立發展的道路
B.激發農民群眾奮起掃蕩王朝秩序
C.揭開了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序幕
D.導致了清朝政府的統治土崩瓦解
25.據不完全統計,從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記載的涉外司法訴訟約有39起,這些案件多數由中國政府依照本國法律審理,但外國人自審案件也有11起。這說明當時
A.外國已攫取在華領事裁判權 B.統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權觀念
C.中國的涉外法律較西方先進 D.涉外司法訴訟以貿易糾紛為主
26.連環畫又叫“小人書”,它既是文學歷史,又是繪畫美術,圖文并茂,在文化教育當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以下四本反映民主革命重大斗爭題材的連環畫中,旨在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的是
(1) (2) (3) (4)
A.(1)(2) B.(3)(4) C.(1)(3) D.(2)(4)
27.“19世紀末,洋教勢力擴大,吸收了不少中國人加入;與此同時,人民的反洋教斗爭迅速發展,并最終形成聲勢浩大的義和團運動。”該材料反映了
①列強利用傳教特權,強迫中國人入教 ②帝國主義侵略加深,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
③群眾中愛國行為與賣國活動斗爭激烈 ④東西方文化既相互融合又激烈沖突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28.“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滅洋樹大旗。莫道中華盡懦弱,農民階級志不移”該詩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三元里抗英B.義和團運動 C.太平天國運動 D.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
29.清政府對義和團政策的變化歷程是
A.鎮壓一招撫一鎮壓  B.招撫一鎮壓一利用
C.利用一鎮壓一招撫 D.招撫一利用一鎮壓
30.20世紀30年代,日本關東軍石原莞爾提出:“滿蒙問題的解決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徑。”通過下列哪一事變,這個荒謬的看法變成了關東軍的侵略行經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七七事變 D.八一三事變
31.雅虎知識堂評價某戰役“是國共合作、共創民族抗戰偉業在戰役上配合的典范……從閻錫山接受周恩來建議,建立戰地動員會,到八路軍吸收友軍陣地戰、阻擊戰經驗,整個戰役過程中無不閃爍著民族團結精神的光輝……同時也為新形勢下的國共合作積累了經驗。”依據所學,可以得知戰役名稱是
A.平型關戰役 B.淞滬會戰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
32.抗日戰爭初期,國共領導的兩個戰場的相同之處是
A.都進行了積極抵抗 B.抗戰路線相同
C.不同的作戰方式各自為戰 D.都積極組織民眾抗戰
33.1937年11月20日,國民政府發表宣言:“凇滬一隅抗戰堅持三月,各地將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筑成壕塹,有死無退。”材料表明凇滬會戰的積極作用在于:
A. 取得了抗戰以來的首次勝利 B. 推動了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
C. 粉碎了日軍迅速滅亡中國的計劃 D. 扭轉了抗戰初期的不利局面
34. 1937年2月,中國共產黨致電國民黨,提出了“工農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政府,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與軍事委員會之指導”的主張。這表明
A.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B.中共黨內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不斷滋長
C.中國共產黨放棄了革命領導權 D.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第二次國共合作
35.日軍軍機電報第一號:“(1931年9月18日)晚上10點鐘,暴戾的中國軍隊在北大營西側,破壞南滿鐵路襲擊守備隊,雙方正沖突中……沖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這段電文
A.真實記錄了當時歷史事實 B.是后人的“偽造”史料
C.是研究中國開始全民族抗戰的珍貴材料 D.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36.圖7所示歷史文物或歷史文獻是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維護民族獨立的歷史見證,根據其所反映的歷史階段先后排列正確的是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7.某學生在學完《太平天國運動》后,做詩一首:太平不太平,權斷手足情。天國豈天國,強弩履薄冰。其中“權斷手足情”的原因是
①領導者腐朽思想的日益滋長 ②領導集團內部矛盾尖銳
③清政府分化、離間政策的影響 ④洪仁玕與洪秀全政見的不同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38.“以天國的理想作為現實奮斗的目標,以政治上的平等與經濟上的平均作為政治動員的口號。”下列文獻內容能夠印證該觀點的是
A.《海國圖志》 B.《天朝田畝制度》
C.《資政新篇》 D.《中外紀聞》
39.1851年與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國都發生了大規模的革命運動。對這兩場革命運動的評價正確的是
A.都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范疇 B.都大大推動了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
C.都廢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都因帝國主義武裝干涉而失敗
40.電視劇《黎明前的暗戰》,講述了國民黨湘籍將領程潛、陳明仁深明大義,促成湖南和平解放的義舉。劇中多次提及“無湘不成軍”的民諺,該民諺的產生最可能始于
A.兩次鴉片戰爭中 B.土地革命時期
C.太平天國運動后 D.解放戰爭時期
41.《天朝田畝制度》書摘,從“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銀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等語,可知太平天國的理想境地是
A.共產與民主 B.共產與平等
C.平等與自由 D.民主與科學
42.1853年定都天京后,楊秀清發布《待百姓條例》,其中規定“鋪店照常買賣,但本利皆歸天王,不許百姓使用。”這一政策
A.促進了農工商業的發展 B.調動了農民參加太平天國的積極性
C.為《資政新篇》的產生提供了理論依據 D.違背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43.太平天國十分強調“正名”。《幼學詩》以朝廷、君道、臣道、家道、父道、母道、子道、媳道……為題,規定了每個人的行為準則和倫理規范。如“朝廷”詩即云:“天朝嚴肅地,咫尺凜天威,生殺由天子,諸官莫得違。”《天父詩》則云:“只有媳錯無爺錯,只有嬸錯無哥錯。只有人錯無天錯,只有臣錯無主錯。”上述材料表明
A.太平天國并未顯現出相比清朝統治者的進步性
B.太平天國不可能贏得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
C.太平天國有機糅合了儒家大同思想和基督教教義
D.受時代的局限,太平天國未提出科學的革命理論
44.20世紀初,孫中山先生當時公開號召同盟會員、革命志士宣傳太平天國,宣傳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稱太平天國諸領袖為“民族英雄”、“老革命黨”。這是因為
A.二者革命任務上的一致性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C.二者革命綱領上的共同性 D.二者革命主體上的一致性
45.在耶穌之下,太平天國的首義諸王一夜之間都成了上帝的眾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別對應天象:洪秀全為日,楊秀清為風,蕭朝貴為雨,馮云山為云,韋昌輝為雷,石達開為電。(陳旭麓《近代中國的新陳代謝》)這實質上反映了太平天國( )
A.宣揚人人生而平等思想 B.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C.借助神權重建等級秩序 D.增強核心領導層凝聚力
46.美國駐華代辦衛理于10月11日凌晨1時就把這一消息電告國務院,稱:“顧臨(John Green)來電,二天前在漢口俄國租界抓到幾位革命黨人,昨天5人被處決,昨晚隨即發生數百名士兵兵變,他們焚毀漢口對面的營房。”電文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金田起義 B.義和團運動 C.武昌起義 D.南昌起義
47.1904年,劉漢公著《太平天國戰史》。孫中山為其寫序稱;“漢公是編,可謂揚皇漢之武功,舉從前穢史一澄清其奸,俾讀者識太平朝之所以異于朱明,漢家謀恢復者不可謂無人。”對此話理解正確的是
A.孫中山客觀地肯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積極作用
B.孫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國運動宣揚反滿革命
C.孫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的歷史作用
D.孫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國運動的局限性
48.近代民主革命家章太炎為革命領袖黃興撰寫挽聯:“無公則無民國,有史必有斯人。”盛贊其開創民主共和的偉大歷史功績。依據所學知識判斷,黃興的歷史功績是
A.闡發革命綱領 B.領導重大起義 C.組織臨時政府 D.頒布臨時約法
49.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采用紅黃藍白黑“五色旗”為國旗,取代清朝的國旗——龍旗。其主要意圖是
A.建立公民社會 B.反對封建迷信
C.反對滿族統治 D.實行分權制衡
50.《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中華民國屬于真正的人民民主共和國②它體現了西方民主思想
③其實際意義主要在于否定了君主專制制度④標志中國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政體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1.右圖為近代“帽業專家”盛錫福帽店的產品商標。某歷史文獻有如下記載:“失去辮子,人們一時難以適應這種變化,于是,時興起戴帽子。……據說,當時名揚四海的盛錫福帽店日夜趕制帽子,仍然供不應求。”這種情景最早應該出現在
A.太平天國時期 B.辛亥革命時期
C.五四運動時期 D.新中國成立初期
52.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發100周年,民革中央和部分政協委員向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提出的“兩岸共同紀念辛亥革命爆發100周年”的提案,在臺灣島內引起了共鳴。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表示,追尋孫中山路線的新黨也正在為紀念這個重要日子而精心準備。在對辛亥革命的評價中,可能為兩岸主流學者所共同接受的是
A.辛亥革命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
B.辛亥革命廢除封建帝制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國,具有劃時代意義
C.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方向
D.辛亥革命的結局表明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53.1919年5月,中國在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北京各大高校的學生紛紛走上街頭游行示威。中國人民獲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權利始于
A.鴉片戰爭時期 B.維新運動時期
C.民國成立初期 D.新文化運動時期
54.“武昌起義以后,一個月之內,……十三省相繼宣布獨立,并且沒有一個地方發生激烈的戰爭。滿清的滅亡,不是革命軍以軍力打倒的,是清朝自己瓦解的。……我們這個古老的帝國,忽然變為民國了。”(蔣廷黻《中國近代史》)這一材料
A.否定了武昌起義的重要作用 B.說明了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局限性
C.揭示了清朝滅亡的內在原因 D.描述了全國所有省份獨立的概況
55.1912年春,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A.宣告了中華民國的成立 B.標志著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結束
C. 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 D.標志著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憲法的誕生
56.1919年梁漱溟指出,對五四運動中火燒趙家樓的學生第一要提起公訴,不公訴不足以維持民國初年剛建立的法治;第二要當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維護學生的愛國熱情。下列哪項與其觀點一致
A. 要在法律框架內理性表達愛國情感 B. 要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
C. 要維護北洋政府的專制統治 D. 要用法律阻止學生開展愛國運動
57.最近,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為增補共產國際代表尼科爾斯基的照片費盡周折。假設尋找時發現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證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A.1921年10月開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簽發的蘇聯護照
C.1921年7月初和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產國際匯報五卅運動情況的俄文原稿
58. 1924年,孫中山曾說:“從前奮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沒有辦法,從此以后有了辦法,就要諸君擔負責任,拿這個辦法,去替國人發生一個新希望。”“這個辦法”的關鍵是
A.武裝奪取政權 B.聯合地方實力派
C.建立責任內閣 D.喚醒民眾進行國民革命
59.毛澤東曾經指出:“沒有五四運動,第一次大革命是沒有可能的。五四運動的的確確給第一次大革命準備了輿論,準備了人心,準備了思想,準備了干部。”毛澤東突出評價的是五四運動
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B.在政黨政治方面的作用
C.在文化系統重建中的地位 D.對中國社會主義運動的意義
60.中共在某次會議上制定的奮斗目標——“用無產階級的軍隊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實現共產主義”。這次會議的中心議題是
A.提出徹底的革命綱領 B.正式建立中國共產黨
C.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 D.確定國共合作的方針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30分)
注意事項:1.答卷Ⅱ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填在答卷紙試卷密封線內規定的地方。2.答卷Ⅱ時用藍黑色鋼筆或圓珠筆寫在答題紙上。
二.本卷共2小題,其中61題14分,62題16分
61.觀察下列圖片
圖一 簽訂《馬關條約》 圖二 日本騎兵進入沈陽
圖三 關東軍司令部 圖四 受降儀式
請回答 :
(1) 哪次戰爭導致圖一所示事件的發生 (2分)為什么說該條約的簽訂標志著列強對華侵略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2分)
(2)圖二、圖三說明為完成這一政策,日本采取了什么行動,結果如何 (4分)
(3) 有人說圖四所反映的戰爭是14年抗戰,有人說是8年抗戰,請根據相關史實對這兩種說法加以說明。(4分)面對圖四的簽約場景,你的內心定會備受鼓舞。為什么會有這種感受 (2分)
62.標語、口號是時代的產物。它以特殊的方式記錄歷史跳動的脈搏,勾勒社會演進的軌跡。閱讀以下材料,并回答問題。(16分)
材料一:口號:“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材料二:口號:“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材料三:19世紀末20世紀初,孫中山認為: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順乎天理,應乎人情,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為先知先覺者所決志行之,則斷無不成者。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號出現在什么事件中?結合相關知識分析該運動的導火線、性質。(6分)
(2)結合相關知識分析材料二中口號提出的背景及其所起到的歷史作用。(4分)
(3)材料三中,孫中山認為的“世界潮流”是指什么?(2分)
(4)用史實說明,孫中山是怎樣“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4分)
2011~2012年上學期高一歷史二調考試答案
選擇題
1—20CCACD ADDDB DDCDB BCCAC
21—40BDDCB CCBAA AADDD BBBAC
41—60BDAAC CBBAB BBCCD ACDAB
二.主觀題
61. ⑴中日甲午戰爭(2分);反映了帝國主義列強資本輸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 (2分) 。
⑵九一八事變(2分);日軍很快占領中國東北三省,并建立了殖民統治(2分)。
⑶第一種說法 :1931 年九一八事變,日軍侵略中國東北,中國軍民奮起抗擊,因此是 14 年抗戰(2分); 第二種說法:1937 年盧溝橋七七事變,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中國全面抗戰。因此是 8 年(2分)。中國人民在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勝利;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共同御敵,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恥辱,捍衛了民族尊嚴。(任答兩點即得2分)
62. ⑴事件:五四運動 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性質: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6分)
⑵背景:日本侵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歷史作用:推動結束內戰,成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4分)
⑶是指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 (2分)
⑷孫中山領導發動了辛亥革命;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等革命組織;創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任選兩點得2分)
2011~2012年上學期高一歷史二調考試答案
選擇題
1—20CCACD ADDDB DDCDB BCCAC
21—40BDDCB CCBAA AADDD BBBAC
41—60BDAAC CBBAB BBCCD ACDAB
二.主觀題
61. ⑴中日甲午戰爭(2分);反映了帝國主義列強資本輸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 (2分) 。
⑵九一八事變(2分);日軍很快占領中國東北三省,并建立了殖民統治(2分)。
⑶第一種說法 :1931 年九一八事變,日軍侵略中國東北,中國軍民奮起抗擊,因此是 14 年抗戰(2分); 第二種說法:1937 年盧溝橋七七事變,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中國全面抗戰。因此是 8 年(2分)。中國人民在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勝利;中華民族團結一致、共同御敵,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恥辱,捍衛了民族尊嚴。(任答兩點即得2分)
62. ⑴事件:五四運動 導火線: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 性質: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6分)
⑵背景:日本侵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歷史作用:推動結束內戰,成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4分)
⑶是指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 (2分)
⑷孫中山領導發動了辛亥革命;成立興中會和同盟會等革命組織;創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 任選兩點得2分)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二調考試
高一年級物理試卷
說明:答題時間110分鐘,滿分110分。1——16題為選擇題,用2B鉛筆涂在答題卡上;17——21題為主觀題,用黑色中性筆書寫在答題紙上。
一、選擇題:不定項選擇,每題4分,部分分2分,共64分。
1. A、B、C三物同時、同地、同向出發作直線運動,下圖是它們位移與時間的圖象,由圖2可知它們在t0時間內(除t0時刻外)( )
A.平均速度
B.平均速度>>
C.A一直在B、C的前面
D.A的速度一直比B、C要大
2.甲、乙兩人同時由相同位置A沿直線運動到同一位置B,甲先以速度v1勻速運動了一半路程,然后以速度v2勻速走完了剩下的后一半路程;乙在由A地運動到B地的過程中,前一半時間內運動速度為v1 ,后一半時間內乙的運動速度為v2,若v1<v2,則甲與乙相比較 (  )
A.甲先到達B地
B.乙先到達B地
C.只要v1、v2取值合適,甲、乙兩人可以同時到達
D.以上情況都有可能
3.足球運動員已將足球踢向空中,如右圖所示,下列描述足球在向斜上方飛行過程中某時刻的受力圖中,正確的是(G為重力,F為腳對球的作用力,Ff為空氣阻力)(  )
4.人用手豎直地握著啤酒瓶,始終保持靜止,則(   )
A.手握瓶子的力越大,手與瓶子間的摩擦力就越大
B.往瓶子加水后,手與瓶子間的摩擦力將增大
C.手握瓶子的力大小等于手與瓶子間的摩擦力
D.若手握瓶子的力增大,則手與瓶子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增大
5.質量為0.8kg的物塊靜止在傾角為30°的斜面上,若用平行于斜面沿水平方向大小等于3N的力推物塊,物塊仍保持靜止,如圖所示,則物塊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
A.5N B. 4N C. 3N D.
6.如圖所示,甲、丙物體在水平外力F的作用下靜止在乙物體上,乙物體靜止在水平面上。現增大水平外力F,三物體仍然靜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對甲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B.乙對甲的支持力一定增大
C.乙對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增大
D.甲對丙的摩擦力可能增大
7. 如圖所示,車內繩AB與繩BC拴住一小球,BC水平,車由原來的靜止狀態變為向右加速直線運動,小球仍處于圖中所示的位置,則(  )
A.AB繩拉力變小、BC繩拉力都變大
B.AB繩拉力變大,BC繩拉力變小
C.AB繩拉力變大,BC繩拉力不變
D.AB繩拉力不變,BC繩拉力變大
8.如圖所示,在靜止的平板車上放置一個質量為10kg的物體A,它被拴在一個水平拉伸的彈簧一端(彈簧另一端固定),且處于靜止狀態,此時彈簧的拉力為5N.若平板車從靜止開始向右做加速運動,且加速度逐漸增大,但a≤1m/s2.則( )
A.物體A相對于車仍然靜止
B.物體A受到的彈簧的拉力逐漸增大
C.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逐漸減小
D.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先減小后增大
9. 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楔形物塊靜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傾角為θ.斜面上有一質量為m的小物塊,小物塊與斜面之間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塊,使之勻速上滑.在小物塊運動的過程中,楔形物塊始終保持靜止.地面對楔形物塊的支持力為( )
A.(M+m)g
B.(M+m)g-F
C.(M+m)g+Fsinθ
D.(M+m)g-Fsinθ
10. 如圖所示,物體A靠在豎直墻面上,在力F作用下,A、B保持靜止.物體A的受力個數為( )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11.如圖所示 ( http: / / photo. / showpic.html" \l "blogid=4958fdd20100l0ne&url=http: / / s3. / orignal / 4958fdd2g8f05997d76e2" \t "_blank ),輕繩的兩端分別系在圓環A和小球B上,圓環A套在粗糙的水平直桿MN上。現用水平力F拉著繩子上的一點O,使小球B從圖中實線位置緩慢上升到虛線位置,但圓環A始終保持在原位置不動。則在這一過程中,環對桿的摩擦力Ff和環對桿的壓力FN的變化情況是( )
A、Ff不變,FN不變
B、Ff增大,FN不變
C、Ff增大,FN減小
D、Ff不變,FN減小
12.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A、B兩物體的質量mA=2mB,A物體與輕質彈簧相連,彈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豎直墻上,開始時,彈簧處于自由狀態,當物體B沿水平向左運動,使彈簧壓縮到最短時,A、B兩物體間作用力為F,則彈簧給A物體的作用力的大小為(  )
A.F B.2F C.3F D.4F
13.蹦級是一種極限體育項目,可以鍛煉人的膽量和意志。運動員從高處跳下,彈性繩被拉展前做自由落體運動,彈性繩被拉展后在彈性繩的緩沖作用下,運動員下落一定高度后速度減為零。在這下降的全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彈性繩拉展前運動員處于失重狀態,彈性繩拉展后運動員處于超重狀態
B.彈性繩拉展后運動員先處于失重狀態,后處于超重狀態
C.彈性繩拉展后運動員先處于超重狀態,后處于失重狀態
D.運動員一直處于失重狀態
14. 如圖所示,滑輪本身的質量忽略不計,滑輪軸安在一根輕木桿B上,一根輕繩AC繞過滑輪,A端固定在墻上,且繩保持水平,C端下面掛一個重物,B0與豎直方向夾角θ=45。 ,系統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輪的位置不變,改變θ的大小,則滑輪受到木桿的彈力大小變化情況是( )
A.只有角θ變小,彈力才變大
B.只有角θ變大,彈力才變大
C.不論角θ變大或變小,彈力都變大
D.不論角θ變大或變小,彈力都不變
15.如圖所示,電梯與地面的夾角為30,質量為m的人站在電梯上。當電梯斜向上作勻加速運動時,人對電梯的壓力是他體重的1.2倍,那么,電梯的加速度a的大小和人與電梯表面間的靜摩擦力f大小分別是( )
A.a=g/2 B.a=2g/5 C.f=2mg/5 D.f=mg/5
16.如圖所示,小球A、B、C質量分別為m、2m、3m,A與天花板間,B與C間用彈簧相連,當系統平衡后,突然將A、B間細繩燒斷,在繩斷瞬間,小球A、B、C的加速度(以向下為正方向)分別為( )
A.g 、g 、g
B.-5g 、2.5g 、0
C.5g 、-2g 、0
D.-g 、2g 、3g
二、實驗題:每空2分,作圖3分,共7分。
17.(6分)“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
   
(1)在平衡小車與桌面之間摩擦力的過程中,打出了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計時器打點的時間間隔為0.02 s.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點,量出相鄰計數點之間的距離.該小車的加速度a=______m/s2.(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2)平衡摩擦力后,將幾個相同的大砝碼都放在小車上.掛上砝碼盤,然后每次另取一個較小質量的砝碼添加到砝碼盤中,測量小車的加速度.小車的加速度a與砝碼盤中砝碼總重力F的實驗數據如下表:
砝碼盤中砝碼總重力F(N) 0.196 0.392 0.588 0.784 0.980
加速度a(m·s-2) 0.69 1.18 1.66 2.18 2.70
請根據實驗數據在圖丙所示的坐標系中作出a-F的關系圖象.
圖丙
(3)根據提供的實驗數據作出的a-F圖線不通過原點,請說明主要原因.

三、計算題:本題共4大題,40分;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和規范的方程,否則不得分。
18.(8分)一輛長20 m的貨車和一輛長6 m的汽車正以20 m/s的速度一前一后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兩車相距25 m。現汽車以0.5 m/s2的加速度超車,汽車超過貨車30 m后才從超車道進入行車道。求:
(1)汽車超車所用的時間和在這段時間內行駛的距離;
(2)汽車完成超車后的末速度。
19.(8分)固定光滑細桿與地面成一定傾角α,在桿上套有一個光滑小環,小環在沿桿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沿桿向上運動,推力F與小環速度v隨時間變化規律如圖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
(1)小環的質量m;
(2)細桿與地面間的傾角α.
20.(9分) 為了測量小木板和斜面間的摩擦因數,某同學設計如圖所示實驗,在小木板上固定一個輕彈簧,彈簧下端吊一個光滑小球,彈簧長度方向與斜面平行,現將木板連同彈簧、小球放在斜面上,用手固定木板時,彈簧示數為F,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穩定后彈簧示數為F,測得斜面斜角為θ,則木板與斜面間動摩擦因數為多少?(斜面體固定在地面上)
21.(14分)如圖所示,在傾角θ=37°的足夠長的固定的斜面底端有一質量m=1.0 kg的物體,物體與斜面間動摩擦因數μ=0.25,現用輕細繩將物體由靜止沿斜面向上拉動,拉力F=10.0 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經時間t1=4.0 s繩子突然斷了,(sin37°=0.60,cos37°=0.80,g=10 m/s2)求:
(1)繩斷時物體的速度大小;
(2)從繩子斷開到物體再返回到斜面底端的運動時間?
高一物理答案
1.AC 2.B 3.B 4. B、D. 5.A 6.BC 7. D. 8.AD 9.D 10.B
11。B 12.C.13.B 14.D 15.BD 16.B
17.(1)0.16(0.15也可)
(2)如圖所示
(3)未計入砝碼盤的重力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系”這一探究性實驗,題中用到的知識點有紙帶的處理、表格數據的處理以及圖象問題.意在考查考生對實驗的探究能力.以及熟練運用學過知識處理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繪圖的能力,根據Δx=aT2可計算小車的加速度,a=0.16 m/s2,運用表格中繪出的數據可繪出圖象,圖象不過原點的主要原因是未計入砝碼盤的重力.
18.答案:(1)18 s 441 m (2)29 m/s
解析:(1)以貨車為參考系則汽車做初速度為0,加速度為0.5 m/s2的勻加速度運動
由幾何關系知:s0=20+6+25+30=×0.5t2,解得時間t=18 s
在此時間內汽車行駛距離的距離為:s=v0t+at2
代入數值有s=20×18+×0.5×182=441 m。
(2)由速度關系式有:vt=v0+at=20 m/s+0.5×18 m/s=29 m/s。
19.答案:(1)1 kg (2)30°
解析:(1)0~2 s內F1-mgsinα=ma①
由題圖知a=0.5 m/s2
2 s后F2=mgsinα②
由①②得F1-F2=ma,
所以m= kg=1 kg.
(2)由②式得α=30°.
20.解析:固定時示數為F,對小球F=mgsinθ ①
整體下滑:(M+m)sinθ-μ(M+m)gcosθ=(M+m)a ②
下滑時,對小球:mgsinθ-F=ma       ③
由式①、式②、式③得 μ=tan θ
21.答案:(1)8 m/s (2)(1+) s
解析:(1)物體在繩斷前受重力、支持力、拉力、摩擦力四力勻加速沿斜面向上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F-mgsinθ-μmgcosθ=ma1
又v=a1t1
解得v=8 m/s.
(2)繩斷前的位移為x1=t1=16 m
繩斷后,物體受三個力勻減速運動直到停止,
由牛頓第二定律
mgsinθ+μmgcosθ=ma2
v=a2t2
解得t2=1 s
x2=t2=4 m
物體從斜面下滑的位移為:
x=x1+x2=20 m
加速下滑的加速度為
a3==4 m/s2
下滑的時間為t3= = s
故從繩子斷開到物體再返回到斜面底端的運動時間
t=t2+t3=(1+) s.
圖2
A
m
F
M
θ
A
B
F
302011~2012學年度上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
高一年級生物試卷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1-12頁,第Ⅱ卷13-16頁。總分9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
注意事項:1.答卷Ⅰ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用鉛筆涂寫在答題卡上。
2.答卷Ⅰ時,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
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3.考試結束,將答題紙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50分。下列每小題所給選項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請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涂在答題卡上)
1.下列哪個選項均屬于生命系統范疇( )
①水分子 ②石頭  ③遷徙中的一群大雁 ④變形蟲  ⑤病毒 
⑥生物圈 ⑦恐龍化石 ⑧蛋白質  ⑨跳動的心臟 ⑩運輸營養的篩管
A.①③⑥⑧⑨ B.②④⑥⑦⑩
C.⑤⑥⑦⑧⑩ D.③④⑥⑨⑩
2.2009年夏末,臺風“莫拉克”過后,我國南方部分省市大面積干旱,出現了人畜飲水困難的現象。下列有關水的作用錯誤的是( )
A.水在病變細胞中以結合水和自由水形式存在
B.在胰島素(蛋白質)的合成過程中伴隨著水的產生
C.人體衰老細胞中自由水含量減少,代謝緩慢
D.冬季,植物體內自由水含量相對增高,以增強植物的抗寒能力
3.存在于RNA 而不存在于DNA中,存在于葉綠體而不存在于線粒體,存在于動物細胞質而不存在于植物細胞質中的糖類物質分別是( )
A.核糖、葡萄糖、糖原 B.脫氧核糖、核糖、纖維素
C.核糖、脫氧核糖、麥芽糖 D.脫氧核糖、葡萄糖、淀粉
4.人體內,HIV病毒與相應的抗體結合后產生沉淀,再被吞噬細胞攝取徹底水解后可得到( )
A.多種氨基酸、一種五碳糖 B.一種氨基酸、四種脫氧核苷酸
C.多種氨基酸、五種含氮堿基 D.多種氨基酸、八種核苷酸
5.科學家在利用無土栽培法培養一些名貴花卉時,培養液中添加了多種必需化學元素。其配方如下:
離子 K+ Na+ Mg2+ Ca2+ NO H2PO SO Zn2+
培養液濃度/mol·L-1 1 1 0.25 1 2 1 0.25 1
其中花卉根細胞吸收最少的離子是( )
A.Ca2+ B.SO C.Zn2+ D.H2PO
6.下列物質中一定含有肽鍵的是 ( )
①胰島素 ②雄性激素 ③酶 ④Na+載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7.胰島素是在胰島B細胞中合成的,剛合成的多肽稱前胰島素原,在信號肽酶的作用下,前胰島素原的信號肽被切除,成為胰島素原。最后胰島素原在蛋白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胰島素和一個多肽(如下圖)。胰島素原水解所需的水中的氫用于( )
A.形成—COOH 和—SH B.形成—COOH和連接碳的—H
C.形成—SH和—OH D.形成—NH2和—COOH
8.(改編)下列關于實驗操作步驟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斐林試劑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質的鑒定。
②用甲基綠染色使RNA呈現綠色,用吡羅紅染色使DNA呈現紅色。
③重鉻酸鉀溶液在酸性條件下與乙醇發生化學反應,變成灰綠色。
④CO2使得澄清石灰水變混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關于下列四圖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甲圖中共有5種核苷酸
B.乙圖所示的化合物中不含糖類物質
C.組成丙物質的單糖是脫氧核糖或核糖
D.在小鼠的體細胞內檢測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10.在治療創傷的中藥方劑中,雄性羚羊角或犀牛角的用量極少,但是缺少這味藥,療效將大大下降甚至無效。已知動物的角主要是由死亡細胞的角化(變性)蛋白質組成的,則羚羊角等的有效成分最可能是(  )
A.特殊活性蛋白質 B.DNA C.微量元素類 D.大量元素類
11.下圖為細胞亞顯微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①此圖不能表示高等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
②該圖中結構3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③若此圖表示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則不包括的
結構為2、5,圖中其余的細胞器都應該具有
④圖中含有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的結構有3、5、6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2.細胞內生物膜為細胞生命活動提供了廣闊場所,不同細胞器增大膜面積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關細胞器增大膜面積方式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葉綠體通過內膜向內折疊增大膜面積
B.內質網通過折疊廣泛分布于細胞質基質
C.線粒體內的基粒增大了線粒體的膜面積
D.高爾基體通過產生囊泡而增大膜面積
13.下列屬于滲透作用的是( )
A.水分子通過細胞壁 B.葡萄糖分子通過細胞膜
C.K+通過原生質層 D.水分子通過原生質層
14.如圖為顯微鏡下某植物細胞在30%蔗糖溶液中的示意圖。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若將細胞置于清水中,A基本保持不變
B.若該細胞處于40%蔗糖溶液中,B/A值將變小
C.B/A值能表示細胞失水的程度
D.A、B分別表示細胞和液泡的長度
15.羅伯特森提出的生物膜“蛋白質—脂質—蛋白質”三層結構不能解釋下列哪種現象( )
A.溶于脂質的物質能夠優先通過細胞膜
B.變形蟲的變形運動
C.細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呈雙層排列在膜中間
D.細胞膜是細胞的邊界
16.與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的實驗材料及外界溶液有關的正確敘述分別是( )
①實驗材料必須是成熟的植物活組織細胞
②細胞液最好有顏色,便于觀察和判斷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的程度
③細胞液必須有顏色,否則不能發生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
④外界溶液的濃度應適中,不能過低或過高
⑤外界溶液必須對細胞無毒害
⑥外界溶液的濃度無特殊要求,任何濃度均可以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⑥
17.科學家在研究鈉通過細胞膜的運輸方式時,做了下述實驗:先向槍烏賊神經纖維里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不久可測得神經纖維周圍溶液中存在24Na+。如果在神經纖維膜外溶液中先后加入某藥物和ATP,測得周圍溶液中24Na+的量如圖所示。據圖做出下列推斷,錯誤的是( )
A.加入某藥物后,溶液中24Na+的量不再增加 B.加入ATP后,細胞中24Na+的量減少
C.“某藥物”的作用機理是使載體蛋白變性 D.“某藥物”的作用機理是抑制細胞呼吸
18.(改編)某綠色植物細胞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的細胞,對其中某細胞器的組成成分進行分析,發現A、T、C、G、U五種堿基組成如下表。由該細胞器參與完成的生理活動是(  )
堿基 A T C G U
總量 35 20 30 42 15
A.C6H12O62C3H6O3+能量
B.氨基酸+氨基酸蛋白質+水
C.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D.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19.葡萄糖在進入紅細胞之前必須先與細胞膜上的載體結合,這種結合的速率會影響葡萄糖進入細胞的快慢。圖中a、b、c分別代表甲、乙、丙三種不同細胞的葡萄糖的結合速率曲線。那么,在葡萄糖濃度低的情況下,這三種細胞對葡萄糖吸收快慢的程度是( )
A.甲細胞的吸收最快、乙細胞次之
B.乙細胞的吸收最快、丙細胞次之
C.丙細胞的吸收最快、甲細胞次之
D.三種細胞的吸收速率相似
20.科學家用水綿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把載有水綿和好氧性細菌的臨時裝片,放在沒有空氣的
黑暗環境里,用通過三棱鏡的單色光照射水綿,結果是 ( )
A.細菌均勻分布在水綿周圍
B.細菌均勻分布在水綿帶狀葉綠體的周圍
C.細菌集中分布在紅光區和藍紫光區照射的水綿段周圍
D.細菌集中分布在黃綠光區照射的水綿段周圍
21.現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通入不同濃度的氧氣,產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如圖所示。則在氧氣濃度為a時(  )
A.酵母菌只進行無氧呼吸不進行有氧呼吸
B.用于無氧呼吸的葡萄糖的比例是2/5
C.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9 mol氧氣
D.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釋放能量的比例是1∶2
22.在一塊含有淀粉的瓊脂塊的四個圓點位置,分別用不同的方法處理,如圖所示。將上述實驗裝置放入37℃恒溫箱中,保溫處理24小時后,用碘液滴在瓊脂塊上,可見其上面呈藍色的斑塊個數是(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23.馬鈴薯塊莖進行無氧呼吸,葉肉細胞進行有氧呼吸。若它們共產生了18 mol 的CO2,且兩種呼吸作用轉移到ATP中的能量相等,則它們共分解了多少摩爾的葡萄糖(  )
A.35 B.42 C.24 D.60
24.如圖表示某綠色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在氧濃度為a、b、c、d時,CO2和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變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氧濃度為a時,最適于貯藏該植物器官
B.氧濃度為b時,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約為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濃度為c時,無氧呼吸最弱
D.氧濃度為d時,無氧呼吸的強度與有氧呼吸相等
25.稻田長期浸水,會導致水稻幼根變黑腐爛。測得水稻幼根從開始浸水到變黑腐爛時細胞呼吸速率的變化曲線如右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Ⅰ階段幼根細胞的有氧呼吸速率和無氧呼吸速率皆降低
B.Ⅱ階段幼根細胞的有氧呼吸速率和無氧呼吸速率皆升高
C.Ⅲ階段幼根因無氧呼吸的特有產物丙酮酸積累過多而變
黑腐爛
D.從理論上講,為避免幼根變黑腐爛,稻田宜在Ⅱ階段前適時排水
26.下列圖表是有關某種酶的實驗處理方法及實驗結果,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某酶 試管I 2 mL 試管Ⅱ2 mL 試管Ⅲ2 mL
pH 8 8 7
溫度 60℃ 40℃ 40℃
反應物 2 mL 2 mL 2 mL
A. 甲物質可能抑制該酶的活性
B. 該酶比較適合在40℃的環境下起作用
C. 該酶在中性環境下的催化效率比堿件環境高
D. 該酶在作用35 min后便失去活性
27.如右圖表示酶活性與溫度的關系。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當反應溫度由t2調到最適溫度時,酶活性下降
B.當反應溫度由t1調到最適溫度時,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時比t1高,故t2時更適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時比t2低,表明t1時酶的空間結構破壞更嚴重
28.關于馬鈴薯細胞呼吸中還原劑[H]的來源和用途的敘述組合中,最準確的是(  )
①只來源于葡萄糖 ②只來源于丙酮酸 ③來源于葡萄糖、丙酮酸和水 
④用于生成水  ⑤用于生成酒精  ⑥用于生成乳酸
A.無氧呼吸:①④ B.無氧呼吸:②⑥
C.有氧呼吸:①⑤ D.有氧呼吸:③④
29.某研究小組獲得了水稻的葉黃素缺失植株。將其葉片進行了紅光照射光吸收測定和色素層析條帶分析(從上至下),與正常葉片相比,實驗結果是( )
A.光吸收差異顯著,色素帶缺第2條 B.光吸收差異不顯著,色素帶缺第2條
C.光吸收差異顯著,色素帶缺第3條 D.光吸收差異不顯著,色素帶缺第3條
30.如圖為ATP的結構和ATP與ADP相互轉化的關系式。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圖1 圖2
A.圖1中的A代表的是腺嘌呤,b、c為高能磷酸鍵
B.圖2中反應向右進行時,圖1中的c鍵斷裂并釋放能量
C.吸能反應與ATP合成相聯系,放能反應與ATP水解相聯系
D.酶1、酶2作用的機理是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受溫度、pH等因素影響
31.下列有關ATP的說法正確的是(  )
A.ADP轉化為ATP需要Pi、酶、腺苷、能量
B.人體細胞內儲存大量的ATP
C.線粒體是藍藻細胞產生ATP的主要場所
D.高等植物體內產生ATP的生理過程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32.如圖中的新鮮土豆片與H2O2接觸后,產生的現象及推測錯誤的是( )
A.若有氣體大量產生,可推測新鮮土豆片中含有過氧化氫酶
B.若增加新鮮土豆片的數量,量筒中產生氣體的速度加快
C.一段時間后氣體量不再增加是因為土豆片的數量有限
D.為保證實驗的嚴謹性,需要控制溫度等無關變量
33.提取光合色素,進行紙層析分離,對該實驗中各種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
A.未見色素帶,說明材料為黃化葉片
B.色素始終在濾紙上,是因為色素不溶于層析液
C.提取液呈綠色是由于含有葉綠素a和葉綠素b
D.胡蘿卜素處于濾紙最上方,是因為其在提取液中的溶解度最高
34.如圖甲表示麥芽糖酶催化麥芽糖水解的模龍型,圖乙表示在最適溫度下,麥芽糖酶的催化速率
與麥芽糖量的關系。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該模型能解釋酶的催化具有專一性,其中a代表麥芽糖酶
B.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數量,故整個實驗中應設置“麥芽糖酶的量一定”
C.如果溫度升高或降低5℃,f點都將下移
D.可用斐林試劑鑒定麥芽糖酶是否完成對麥芽糖的催化分解
35.下圖是某同學為了研究酵母菌的無氧呼吸所制作的一個實驗裝置。開始時錐形瓶中裝有質量分數為2%的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適量的酵母菌。實驗過程中,刻度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會向右移動。表中是該同學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進行實驗時所記錄的液滴右移的距離(單位:cm)。請判斷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實驗開始前應對葡萄糖溶液作煮沸處理,以除去氧氣和滅菌
B.表中數據可以表示酵母菌無氧呼吸所產生的CO2的量
C.在一定范圍內,隨著溫度升高,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強度越來越大
D.35℃最有利于酵母菌的無氧呼吸,隨著實驗的進行,液滴右移的速率越來越大
36.下列敘述符合生物學原理的是( )
A.水稻根部主要進行無氧呼吸,所以能長期適應缺氧環境
B.快速登山時,人體的能量主要來自有機物分解產生二氧化碳的過程
C.蔬菜在低氧、干燥、低溫的環境中,可延長保鮮時間
D.淀粉經發酵可產生酒精,是通過乳酸菌的無氧呼吸實現的
37.據表分析相同質量的脂肪和糖在氧化分解的差異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
物質 部分元素比例 氧化分解時
C O 耗氧量 釋放能量 產物H2O 產物CO2
脂肪 75% 13% 較多 較多 X Z
糖 44% 50% 較少 較少 Y W
A.同質量的脂肪比糖氧化分解時耗氧量多 B.脂肪中H的比例是12%
C.脂肪分解釋放能量較多與H的比例高有關 D.X<Y,Z>W
38.如圖是生物體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的模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DNA與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點只在②方面
B.如果要構成三磷酸腺苷,需要在①位置上加上兩個磷酸基團
C.③在生物體中共有8種
D.人體內的③有5種,②有2種
39.有人把變形蟲的核取出,觀察無核變形蟲短期的一系列生理變化特點后,預測出a~d四
個現象,并提出相應的推測理由①~④。請選出預測現象和推測理由均正確的一個組合( )
預測現象:
a.失去核的變形蟲,雖然停止伸出偽足,但幾天后核將再生,能正常活動
b.失去核的變形蟲,細胞質功能逐漸衰退,幾天后將死亡
c.失去核的變形蟲,雖將會反復進行數次分裂,但結果還是死亡
d.除去核以后,細胞質活動反而暫時提高,因此細胞分裂將更加旺盛
推測理由:
①核能抑制細胞的過度分裂
②沒有核的細胞也具備分裂的能力
③如果沒有核,就不能制造出合成眾多蛋白質所必需的核酸 
④許多生物結構都有再生能力,核也能再生
A.a~④ B.b~③ C.c~② D.d~①
40.紅細胞吸收無機鹽和葡萄糖的共同點是(   )
A.都可以從低濃度一邊到高濃度一邊 B.都需要供給ATP
C.都需要載體協助 D.既需要載體協助又需要消耗能量
41.如圖中曲線a、b表示物質跨(穿)膜運輸的兩種方式,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脂溶性小分子物質不能通過a方式運輸
B.與方式a有關的載體蛋白覆蓋于細胞膜表面
C.方式b的最大轉運速率與載體蛋白數量有關
D.抑制細胞呼吸對方式a和b的轉運速率均有影響
42.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某生物細胞,發現有葉綠體、高爾基體、線粒體等細胞器,由此可判斷該細胞可能取自(  )
A.果蠅 B.水稻 C.家兔 D.大腸桿菌
43.水稻細胞內合成的某種物質,能夠在常溫下高效分解淀粉,該物質(  )
A.在4℃條件下易變性 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 D.含有羧基
44.提取鼠肝細胞的線粒體為實驗材料,向盛有線粒體的試管中注入丙酮酸時,測得氧的消耗量較
大;當注入葡萄糖時,測得幾乎不耗氧;同時注入細胞質基質和葡萄糖時,氧消耗量又較大。下列
敘述中與實驗結果不符合的是 (  )
A.有氧呼吸中,線粒體內進行的是第二、三階段
B.線粒體內能分解丙酮酸,不能分解葡萄糖
C.葡萄糖只能在細胞質基質內被分解成丙酮酸
D.水是在細胞質基質中生成的
45.有一種物質只能順濃度梯度進出細胞,但卻不能順濃度梯度進出無蛋白質的磷脂雙分子層膜。這種物質出入細胞膜的方式是(  )
A.自由擴散 B.協助擴散 C.主動運輸 D.胞吞或胞吐
46.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一種疾病,下列關于結核桿菌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高倍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該菌的遺傳物質分布于細胞核內
B.該菌是好氧細菌,其生命活動所需能量主要由線粒體提供
C.該菌感染機體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體的消化降解
D.該菌的蛋白質在核糖體中合成,經內質網加工后由高爾基體分泌運輸到相應部位
47.如圖表示酶的有關實驗:取甲、乙兩支潔凈的試管分別注入3 mL漿糊。然后在甲試管中注入
2 mL新鮮的小麥淀粉酶濾液,在乙試管中注入2 mL清水,振蕩這兩支試管,如圖所示。下列說法
正確的是 ( )
往兩支試管中先分別滴入1滴碘液,再在35℃水浴
中保溫5 min,乙試管內變藍
B.兩支試管內各物質的量要求相同,是為了排除物質
用量的不同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C.35℃是小麥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適溫度
D.若用該裝置來驗證酶的專一性,可以用斐林試劑檢驗顏色變化
48.如圖表示多種植物成熟細胞,在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質壁分離的百分率,圖中曲線表明這些植物細胞(  )
A.細胞液濃度>蔗糖溶液濃度
B.細胞液濃度<蔗糖溶液濃度
C.有不同濃度的細胞液
D.細胞膜有不同的選擇透過性
49.在做“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時,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對相關試劑的使用情況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們所得的實驗結果依次應為(  )
甲 乙 丙 丁
丙酮 - + + +
水 + - - -
CaCO3 + + - +
SiO2 + +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50.水中氧含量隨水溫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溫帶湖泊中的某動物,其血液中的血紅蛋白含量與其生活的水溫有關。右圖中能正確表示一定溫度范圍內該動物血液中血紅蛋白含量隨水溫變化趨勢的曲線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0分)
二、非選擇題
51.(8分)請據圖分析完成下列問題:
(1)判斷甲、乙、丙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________,屬于真核細胞的是________ 。
判斷的主要依據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陽能通過圖中乙細胞結構[填名稱] 中進行的光合作用后,才能進入生物界。若圖中乙細胞是洋蔥的根尖成熟區細胞,則圖中不應該具有的結構是[填編號] 。
(3)圖中丙細胞合成蛋白質的場所是[填編號] ,圖中乙細胞與細胞壁形成有關的細胞器是[填編號]________。
(4)如果圖中乙細胞是低等植物細胞,則圖中還應該有的細胞器是[填編號] 。
52.(8分)根據反應式ATPADP+Pi+能量,回答下列問題:
(1)ATP作為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在ATP→ADP的過程中,由于 斷
裂而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2)在綠色植物體內,發生ADP→ATP的生理過程是在細胞內的 、 和 中進行的。
(3)在呼吸作用中,反應方向向 ,能量來自 。
(4)根吸收無機鹽離子的過程,反應方向向 ,能量用于 。
53.(4分)下圖是細胞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乙圖是甲圖的局部放大):
(1)圖甲、乙可能是下列哪種細胞(  )
A.玉米的葉肉細胞    B.酵母菌
C.藍藻 D.人的口腔上皮細胞
(2)動物細胞吸水膨脹時,A的厚度變小,說明A具有__________。
(3)細胞能將代謝廢物及多余的物質從細胞內排出到細胞外,并從周圍吸收所需營養物質,體現了圖丙具有的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
(4)下列曲線能正確表示K+出入細胞的速率和相關條件的關系的是(  )
54.(10分)兩個生物興趣小組分別對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進行了如下的探究實驗。請分析作答:
(1)甲興趣小組想探究的具體問題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無氧條件下均能產生CO2。現提供
若干套(每套均有數個)實驗裝置,如圖Ⅰ(A~D)所示:
①請根據實驗目的選擇裝置序號,并按照實驗的組裝要求排序(裝置可重復使用)。有氧條件下
的裝置序號:     ;無氧條件下的裝置序號:    。
②裝置中C瓶的作用是                  ,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還可用
          代替。
(2)乙興趣小組利用圖Ⅱ所示裝置(橡皮塞上的彎管為帶有紅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
母菌的細胞呼吸類型。
①如果想得到實驗結論,還必須同時設置對照實驗,請問對照實驗裝置(假設該裝置編號為Ⅲ)如何設計?  。
②請預測與結論相符合的現象,并填寫下表:
序號 裝置中紅色液滴的移動現象
裝置Ⅱ 裝置Ⅲ 結論
1 a     b不移動 只進行有氧呼吸
2 c不移動 d     只進行無氧呼吸
3 e     f     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
③若酵母菌消耗的O2為3 mol,而釋放的CO2為9 mol,則酵母菌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
有氧呼吸的    倍。
55.(10分)為了探究血漿中的無機鹽濃度對紅細胞形態的影響,某小組利用以下實驗材料用具
設計實驗進行研究,請分析回答:
(1)材料用具:加入檸檬酸鈉(抗凝劑)的新鮮豬血,0.9%NaCl溶液,10%NaCl溶液,
蒸餾水,燒杯,滴管,顯微操作器材等。
(2)實驗步驟:
第一步:取三支燒杯,編號甲、乙、丙,依次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各2ml;
第二步:在3支燒杯中分別滴入____________________ ,振蕩搖勻,放置5分鐘。
第三步:分別取3支試管內的混合液各1滴置于3張潔凈的載玻片,做成臨時裝片。
第四步:根據顯微鏡檢查,紅細胞的形態如下圖所示。
(3)結果分析:
①在高濃度溶液中紅細胞________________,在低濃度溶液中紅細胞_____________。
②正常情況下,血漿中的無機鹽濃度與____________ 溶液濃度基本相同。
2011~2012學年度上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
高一生物答案
一、選擇題
1-10 DDAAC CDDCC 11-20 CBDDB ACCAC 21-30 CCDBD BBDBC
31-40 DCCDD BDDBC 41-50 CBDDB CBCBA
二、非選擇題
51.(8分,每空1分)
(1)甲 乙、丙 甲無核膜包圍的細胞核,而乙、丙有
(2)葉綠體 4
(3)6 5
(4)5
52.(8分,每空1分)
(1)遠離A的那個高能磷酸鍵
(2)細胞質基質 線粒體 葉綠體
(3)左 葡萄糖等有機物
(4)右 主動運輸
53.(4分,每空1分)
(1)A (2)一定的流動性
(3)選擇透過性 (4)AB
54.(10分,每空1分)
(1)①C→A→B(或C→B→A→B) D→B
②吸收空氣中的CO2,排除其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  
(2)①裝置Ⅲ除用等量清水代替10% NaOH溶液外,其他設計與裝置Ⅱ相同 
②a向左移 d向右移 e向左移 f向右移 
③6
55.(10分,每空2分)
(2)蒸餾水、0.9%NaCl、10%NaCl; 等量新鮮豬血
(3)滲透失水; 滲透吸水; 0.9%NaCl
2011~2012學年度上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
高一生物答案
一、選擇題
1-10 DDAAC CDDCC 11-20 CBDDB ACCAC 21-30 CCDBD BBDBC
31-40 DCCDD BDDBC 41-50 CBDDB CBCBA
二、非選擇題
51.(8分,每空1分)
(1)甲 乙、丙 甲無核膜包圍的細胞核,而乙、丙有
(2)葉綠體 4
(3)6 5
(4)5
52.(8分,每空1分)
(1)遠離A的那個高能磷酸鍵
(2)細胞質基質 線粒體 葉綠體
(3)左 葡萄糖等有機物
(4)右 主動運輸
53.(4分,每空1分)
(1)A (2)一定的流動性
(3)選擇透過性 (4)AB
54.(10分,每空1分)
(1)①C→A→B(或C→B→A→B) D→B
②吸收空氣中的CO2,排除其對實驗結果的干擾 溴麝香草酚藍水溶液  
(2)①裝置Ⅲ除用等量清水代替10% NaOH溶液外,其他設計與裝置Ⅱ相同 
②a向左移 d向右移 e向左移 f向右移 
③6
55.(10分,每空2分)
(2)蒸餾水、0.9%NaCl、10%NaCl; 等量新鮮豬血
(3)滲透失水; 滲透吸水; 0.9%NaCl2011~2012學年度上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
高一年級地理試卷
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注意事項:1.答卷Ⅰ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用鉛筆涂寫在答題卡上。
2.答卷Ⅰ時,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
3.答卷Ⅱ時,答案一定要答在答案紙上,不能答在試卷上
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
一 單選題(每題1,共60分)
1.2010年元旦過后,美國科幻大片《阿凡達》在我國上映。影片講述地球人類試圖從遙遠的潘多拉星球開采礦產以解決地球的能源危機而與“納美人”(該星球的土著人類)發生一系列的矛盾沖突。假如影片中“潘多拉”星球在宇宙中存在,那么它不可能屬于
A.河外星系 B.總星系 C.銀河系 D.太陽系
讀右圖回答下面2-3題。
2、當晨昏線處在CD位置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赤道上晝夜平分
B.北半球各地晝長達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陽高度達最大值
D.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
3、當晨昏線從CD→AB之間的位置時,下列說法正確的( )
A.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 B.北半球各地夜漸短晝漸長
C.地球公轉速度逐漸變快 D.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漸小
讀下圖的地球儀,回答下面4-5題
4.放在桌上的地球儀,其地軸與桌面的夾角為:(  ) ( http: / / www. / )
A.23°26′ B.46°52′
C.66°34′  D.90°
5.面對地球儀,自西向東撥動它轉動,地球儀上距桌面
最近點:(  ) ( http: / / www. / )
A.始終為南極點  B.始終在赤道上   
C.始終在南回歸線上  D.始終在南極圈上
6.從北京開往西安的K51次列車,當其自東向西行駛時,車輪對哪側的鐵軌磨損較大
A.南側 B.北側 C.東側 D.西側
7.我國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陽可直射井底,該地位于: ( )
A.赤道上 B.北回歸線上 C.北極圈上 D.南回歸線上
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號衛星開始繞月飛行,成為中國第一顆“月球衛星”。圖1是嫦娥衛星拍攝的月球照片,判斷下面8-9題。
8.月球表面的環形山主要是
A.火山 B.隕石坑
C.斷塊山 D.褶皺山
9.月球表面環形山的最主要成因是
A.流水侵蝕作用 B.冰川堆積作用
C.太陽風作用 D.天體撞擊
10 若只考慮云量狀況,下列四幅圖中所列地區氣溫按由低到高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 BCDA B. BDAC C. ABCD D. BACD
11.在無風的地點點燃蚊香,可見煙霧總是上升且只能上升到一定程度,這是因為:
 A.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B.空氣遇冷收縮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 
 C.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氣壓改變導致空氣向周圍分散流動
D.空氣遇冷收縮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氣壓改變導致空氣向周圍分散流動
12.正確反映三大類巖石互相轉化的模式圖是
讀“某地地質地形圖”,完成13-14題。
13. 該地地形成因是
A. 向斜成山 B. 向斜成谷
C. 背斜成山 D. 背斜成谷
14.下列有關敘述不可信的是
A. 該地區曾發生過變質作用 B. 該地區曾是廣闊的熱帶淺海
C. 該地區曾發生過巖漿活動 D. B處可能有煤礦
15. 讀右圖,若圖中某地質構造是板塊構造的分界線,
其位置可能是
A. M、P B. N、Q
C. P、Q D. M、N
圖6是某地地表形態和地質構造示意圖。讀圖回答16-17題:
1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沖積扇地貌由風力搬運作用形成
B、沖積扇地貌由流水侵蝕作用形成
C、甲處的地質構造是背斜
D、斷層線右側的巖層相對下降
17.近年來,圖中河流下游泥沙淤積加劇,其原因可能是
A、疏浚河道 B、植被破壞 C、引水灌溉 D、退田還湖
18. 讀右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A處是向斜
B.①處地質構造是斷層
C.A成山谷,主要受外力侵蝕作用的結果
D.兩處比較,在A處易儲水
讀圖,回答下面19-20題
19. B、 D所處的地質構造形成原因
A. 地殼運動 B. 外力侵蝕
C. 巖漿活動 D.變質作用
20. 如果F為太平洋板塊,E為亞歐板塊,則虛線圈處的邊界為
A.高原 B.山脈 C.生長邊界 D.消亡邊界
21.下圖中屬于移動沙丘構造圖的是
22.關于地層和化石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元古代地層中常含有恐龍化石 B.各類巖石組成的地層中都有化石
C.化石是埋藏在巖漿巖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或遺跡
D.三葉蟲化石存在于古生代地層中
23. 下列生物發展經歷的演化過程先后順序正確的是
A.海生無脊椎動物—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哺乳動物
B.海生無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
.C.爬行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兩棲動物—哺乳動物
D.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哺乳動物—海生無脊椎動物
中國西藏雅魯藏布江下游的雅魯藏布大峽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峽谷。大峽谷核心無人區河段的峽谷河床上有罕見的四處大瀑布群。干流河谷沿東西向的斷裂帶發育,流域呈東西向的狹長帶,支流多而短小,較大支流有拉薩河、帕降藏布、拉喀藏布、尼澤曲、年楚河等。干流在拉孜以上為上游,其中薩噶以上稱馬泉河,為高寒河谷地帶。拉孜到則拉為中游,支流眾多,流量增大,河谷展寬,氣候溫和,水利條件較好,是西藏農業最發達的地區。下游穿行于高山峽谷中,河流流向驟然由東流折向南流、再轉向西南流,形成世界上罕見的馬蹄形大河灣,著名的底杭峽為世界最大峽谷之一。據圖回答24-25題。
24、圖中①②對應的板塊是
A.①亞歐板塊;②非洲板塊 B.①亞歐板塊;②印度洋板塊
C.①印度洋板塊;②亞歐板塊 D.①印度洋板塊;②太平洋板塊
25、大峽谷大拐彎處最顯著的地質構造是
A.斷裂構造 B.背斜構造 C.向斜構造 D.火山構造
26.長城西段遭受嚴重破壞的自然原因是 ( )
A.流水侵蝕 B.冰川侵蝕 C.風化和風蝕 D.水的溶蝕
27讀“某區域地質剖面簡圖”(圖1),圖中甲、乙、丙三處的地質構造分別是
A.斷層、向斜、背斜 B.斷層、背斜、向斜
C.向斜、斷層、背斜 D.背斜、向斜、斷層
圖1是海南省著名的旅游景觀“南天一柱”照片。讀圖,回答28題。
28.該景觀
A形成受海水侵蝕的影響
B.表現出石灰巖沉積特點
C.反映熱帶自然景觀特征
D.在冬季觀賞的效果最佳
29.氣象諺語有“露重見晴天”的說法。就此現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天空云量少,大氣保溫作用強 B.地面輻射強,地表降溫慢
C.空氣中水汽少,地表降溫慢 D.大氣逆輻射弱,地表降溫快
30.讀下圖等壓線圖,其中代表形成風的原動力(直接原因)的字母是
3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水平氣壓梯度力與風向垂直,由低壓指向高壓 B 地轉偏向力與風向垂直,北半球向左偏
C 摩擦力與風向相反,使風速減小 D 風向與氣壓梯度力的夾角高空比近地面小
小實驗:在兩只燒瓶里分別充滿CO2和空氣,塞緊帶有溫度計和膠頭滴管的橡皮塞。再把兩只燒瓶放在紅外線下照射,觀察溫度升高的情況。結論:兩瓶在相同光線照射下,裝CO2的溫度較鄰瓶高,最大可達4 ℃。完成32-33題。
32.該實驗反映的現象是(  )
A.溫室效應 B.酸雨污染 C.大氣污染 D.臭氧層破壞
33.下列關于大氣中二氧化碳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能吸收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增加大氣溫度
B.能分解氧分子與氮分子為原子,使大氣強烈增溫
C.能吸收長波輻射,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
D.能反射和散射太陽輻射,增加大氣溫度
34.根據太陽高度與太陽輻射經過大氣路程長短的關系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太陽輻射到達地面的多少與太陽高度成反比 B.太陽高度與太陽輻射通過的大氣路程成正比
C.太陽高度越小,太陽輻射被大氣削弱越多 D.太陽高度越大,太陽輻射被大氣削弱越多
讀右圖,回答下面35-36題。
35、 近地面大氣的熱量主要來自
A.①太陽輻射 B.②大氣輻射
C.③地面輻射 D.④大氣逆輻射
36、 利用人造煙霧來防御霜凍的原理是
A.減弱① B.增強② C.減弱③ D.增強④
37.白天的大霧天氣使空氣能見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大霧削弱了地面輻射 B.大霧對太陽輻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霧改變了太陽輻射的波長 D.大霧增強大氣逆輻射
38. 下圖所示四幅熱力環流圖中,正確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9. 若右圖為北半球一氣壓中心,P點氣壓為1005百帕,M點氣壓為
1000百帕,則M點的風向為
A 北風 B 東北風
C 西南風 D 東南風
40、右圖是北半球氣壓帶、風帶分布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地的氣候炎熱干燥
B.②地氣壓帶夏季南移
C.③地常年盛行西南風
D.④地是副極地高氣壓帶
右圖為“近地面和高空等壓面狀況圖”,據此回答第以下41-42題。
41.若圖中氣壓分布狀態是熱力作用形成的。則圖中四點氣溫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2.在同一水平面上,圖上四點中為高氣壓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3.如圖所示的四幅畫中,晝夜溫差最大的可能是
44.右圖所處半球和近氣壓場分布狀況看,它屬于
A.北半球、高氣壓 B.北半球、低氣壓
C.南半球、高氣壓 D.南半球、低氣壓
下圖示意某一等壓面。P1、P2為等壓線,P1、P2之間的氣壓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慮水平受力,不計空間垂直運動時,O點空氣運動的可能方向。據此完成45-46題。
45.若圖為北半球,P1>P2,則O點的風向為
A ④或⑤ B ③或④
C ⑥或⑦ D ⑤或⑥
46. 若圖為高空等高面,P1A ③或⑦ B ①或⑧
C ⑦或⑧ D ②或③
讀“三圈環流”示意圖,回答47—49題。
47.圖中表示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是
A.① B.③
C.⑤ D.⑥
48.⑤表示的近地面氣壓帶名稱為
A.赤道低氣壓帶
B.副熱帶高氣壓帶
C.副極地低氣壓帶 D.極地高氣壓帶
49.④表示的近地面風的名稱是
A.東北信風 B.東南信風
C.盛行西風 D.極地東風
讀右圖,回答下面50-51題
50. 圖中反映的氣候類型為
A 溫帶海洋性氣候 B 地中海氣候
C 熱帶雨林氣候 D 熱帶草原氣候
51.關于圖中氣候類型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分布在北半球大陸東岸
B 分布在南北半球40~60度大陸西岸
C 成因為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D 成因為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帶交替控制
讀“南亞地區印度某民居區在不同季節的景觀圖” ,回答下面52-53題
52.該地區的氣候類型為
A 溫帶海洋性氣候 B 地中海氣候
C 熱帶季風氣候 D 熱帶草原氣候
53.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1景觀出現時地球公轉速度較慢
B.圖2景觀出現時羅馬炎熱干燥
C.圖1景觀出現時該地盛行西南季風 D.圖2景觀出現時衡水盛行西北季風
讀下面四種氣候類型的氣溫與降水月份分配圖,回答54題。
54、四圖的氣候類型的名稱是
A?熱帶草原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B?地中海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C?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雨林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
D?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
55..根據下表提供的四個地區的氣候資料,分析其所屬的氣候類型排序正確的是
地區 氣候資料
1月均溫 7月均溫 12~2月降水量 6~8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
① 26℃ 26.5℃ 643 612 2480
② -10.7℃ 24.8℃ 45 321 680
③ 8℃ 25.0℃ 345 32 740
④ 5.4℃ 27.5℃ 105 425 1015
A.①熱帶草原氣候 ②溫帶季風氣候  ③地中海氣候  ④熱帶季風氣候
  B.①熱帶雨林氣候 ②溫帶季風氣候  ③地中海氣候  ④亞熱帶季風氣候
  C.①熱帶沙漠氣候 ②溫帶大陸性氣候 ③溫帶季風氣候 ④熱帶季風氣候
  D.①熱帶雨林氣候 ②地中海氣候   ③溫帶季風氣候 ④亞熱帶季風氣候
閱讀下列氣候資料,回答56-57題
一月平均氣溫(℃) 七月平均氣溫(℃) 6—8月降水量(mm) 12月—次年2月降水量(mm) 年降水量(mm) 主導風向
-6.4 23.8 429 85 685 冬季:偏北風夏季:偏南風
56.該地氣候為:
A 溫帶季風氣候 B 溫帶大陸性氣候 C 亞熱帶季風氣候 D 溫帶海洋性氣候
57.該資料最能反映哪個城市的特點
A 北京 B 上海 C 烏魯木齊 D廣州
讀“某地近地面風形成示意圖”,已知地轉偏向力與風向始
終垂直。據此完成58—60題。
58.圖中表示風向的是
A.a B.b C.c D.d
59.該地一定位于
A.日本 B.澳大利亞 C.印度 D.德國
60.當南非的開普敦盛行圖示風向時,南京市與開普敦
A.盛行風向一致 B.白晝長短一致 C.均為高溫期 D.均為多雨期
Ⅱ卷(非選擇題 共40分)
注意:不要在試卷上直接答題;把答案寫在答題紙上
二、綜合題(每空2分,共40分)
讀圖:圖中晨昏線與極圈相切,光照來自圖的右側,粗實線為180°經線。完成下列問題。
(每空2分,共6分)
(1)圖中的晨昏線是 (晨或昏)線。
(2)圖中角a的度數為 。
(3)圖示時刻全球新舊日期的比例為 : 。
2.讀某地地質剖面圖。(每空2分,共8分)
根據巖石的相互切割狀況,判斷圖中A、B、C、D、E巖石形成的先后順序(從老到新) 。
該地區曾發生過哪些地質作用?(至少寫兩種)
(3) ABCDE 可能存在生物化石的巖石有哪兩個
(填字母) 。
如果B巖石為石灰巖且含有珊瑚化石,
則E可能為 巖 。
3.在一個六面封閉的透明的玻璃柜內,底面兩側分別放置一個電爐和一大碗冰塊。在玻璃柜頂面中部的內壁貼一張下垂的薄紙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內壁貼一張豎立的薄紙片B(如圖)。在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根據紙片A、B的偏動情況,可以模擬驗證某一地理原理。(每空2分,共8分)
該實驗驗證的是 熱力環流 原理。
(1)在電爐通電一段時間之后,紙片A向 (左或右)偏,
紙片B向 (左或右)偏。
(2)這個環流形成過程各個環節發生的順序按從先到后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
①空氣受熱不均 ②空氣發生水平運動 ③同一水平面產生氣壓差異,形成水平氣壓梯度力 ④空氣垂直運動,引起同一水平面空氣密度的差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
(3)如果右圖中的曲線表示等壓面,比較圖中A、B、C、D四點氣壓值的高低順序 。
4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每空2分,共8分)
(1)此圖表示北半球__________季氣壓狀況,此季節大陸上低氣壓把__________氣壓帶切斷,使其僅保留在海洋上。
(2)季風形成有兩個原因:
A處季風形成主要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B處季風形成還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讀下列氣候類型圖,回答: (每空2分,共10分)
⑴看氣候直方圖,判斷該地有可能位于( )
A 美國東北部
B 澳大利亞東南部
C 我國南方地區
D 地中海沿岸
看右面的降水和氣溫圖中,各點的數字表示月份。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2)該地位于________半球。
氣候類型屬于_________ __________ 。
( 3)該氣候類型在全球分布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該地的最高氣溫出現在_______月,說明這里可能受海洋影響比較大。
2011-2012上學期高一地理二調答案
單選題。
1—10 AABCD BBBDB 11—20 CCCDC CBCAD
21—30 ADBBA CBADA 31—40 CACCC DBDCC
41—50 ABAAB ABCCB 51—60 DCBBB AADBD
綜合題。
1(每空2分共6分):
(1) 晨 (2)23°26′(或者23.5°) (3)1:2
2、(每空2分共8分)
⑴ BAEDC
⑵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沉積作用或外力作用
⑶ BC ⑷大理巖
3.(每空2分共8分)(1)右 左 (2)D (3)ABCD4.(每空2分,共8分)
(1)夏季 副熱帶高
(2)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5、(每空2分,共10分) (1)B (2)北 地中海
(3)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 (4)8
2011-2012上學期高一地理二調答案
單選題。
1—10 AABCD BBBDB 11—20 CCCDC CBCAD
21—30 ADBBA CBADA 31—40 CACCC DBDCC
41—50 ABAAB ABCCB 51—60 DCBBB AADBD
綜合題。
1(每空2分共6分):
(1) 晨 (2)23°26′(或者23.5°) (3)1:2
2、(每空2分共8分)
⑴ BAEDC
⑵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沉積作用或外力作用
⑶ BC ⑷大理巖
3.(每空2分共8分)(1)右 左 (2)D (3)ABCD4.(每空2分,共8分)
(1)夏季 副熱帶高
(2)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5、(每空2分,共10分) (1)B (2)北 地中海
(3)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 (4)8
00
太 陽 光
A
E
D
C
F
B
大氣上界
地面




30N
60N
90N




0
a

N
S
180°°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二調考試
高一年級政治試卷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選擇題共40題,非選擇題共3題。試卷共6頁。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
卷Ⅰ(選擇題 共6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40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60分。在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
1. 商品流通過程中實際需要的貨幣數量是受貨幣流通規律支配的。在一定時期內,流通
中需要的貨幣數量
①與貨幣價值成正比 ②與商品價格水平成反比
③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 ④與流通中的商品數量成正比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 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為避免油價下跌影響成員國的收益,經常采用“限產促價”的辦法。近年來國際油價屢次創新高,由于擔心油價過度上漲會刺激新型能源的加快發展,影響成員國的長遠利益,歐佩克采取了“增產壓價”的辦法。上述經濟現象中蘊含的經濟學道理有( )
①供求影響價格 ②價格變動對互補品需求的影響
③價值決定價格 ④價格變動對替代品需求的影響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 假如2009年12月20日,1單位甲國貨幣:1單位乙國貨幣為1:6.83,1單位丙國貨幣:1單位乙國貨幣為1:9.12。2010年11月22日,1單位甲國貨幣:1單位乙國貨幣為1:6.64,1單位丙國貨幣:1單位乙國貨幣為1:9.80。對此,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①甲國對乙國貨幣貶值,有利于乙國對甲國的境外投資
②乙國對甲國貨幣匯率下跌,有利于甲國對乙國擴大出口
③丙國對乙國貨幣匯率上升,有利于丙國對乙國擴大進口
④乙國對丙國貨幣升值,有利于丙國吸引乙國的游客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 2011年8月6日(七夕節),《齊魯晚報》報道,玫瑰之鄉山東平陰縣盛產一種低度七色玫瑰酒,這種包裝新奇的七瓶七色套裝酒采用了男女形體組成的“情”字作為注冊商標,新穎的設計,受到許多青年人的歡迎。這種玫瑰酒的熱銷屬于( )
A.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B.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C.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D.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5. 2011年4月4日至10日,我國汽油價格比前一周上漲4.4%,下列關于油價上漲影響的認識中,正確的有( )
①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化 ②價格變動調節生產規模
③合理的價格有利于引導社會消費 ④需求是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 假如原來1雙皮鞋=12只瓷碗,符合等價交換;現在皮鞋生產部門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一倍,生產瓷碗行業的勞動生產率降低了一倍,現在1雙皮鞋可換瓷碗( )
A.48只 B.24只 C.12只 D.3只
7. 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只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為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就必須
①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 ②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③大力推動科技創新 ④通過改革,調整經濟基礎中與上層建筑不相適應的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 2011年5月8日母親節這天,小李買了一塊“書形母親節蛋糕”送給媽媽。對該家蛋糕店來說,這塊“書形母親節蛋糕” ( )
①實現了其價值 ②實現了其使用價值
③出讓了其價值 ④出讓了其使用價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9. 假如某地只有10個銅板和10個梨子,且一個梨子=一個銅板。后該地發行10元紙幣代替10個銅板,則1元紙幣=1個銅板,這時一個梨子的價格就是1元。如果該地20元紙幣的話,則2元紙幣=1個銅板,這時一個梨子的價格也就變成了2元。從材料中我們可以獲得的正確認識是( )
①控制貨幣發行量可穩定物價 ②發行紙幣可以增加社會財富
③紙幣發行量與其購買力成正比 ④紙幣實際上是一種價值符號
A.①④ B.③④ C.①② D.②③
由于銀行庫存紙幣吃緊,津巴布韋各銀行不得不對取款額實行“配給制”,規定每人每天只能從銀行支取5億津元。2010年4月,津巴布韋實際通貨膨脹率高達100000%,5億津元按照黑市兌換價也只相當于十幾美元。據此回答第10-11題。
10.在紙幣產生以前:
A.商品的價格與價值總是一致的
B.是不會產生通貨膨脹的
C.貨幣的價值量是不變的
D.商品的價格由價值量決定,且不受供求關系的影響
11.在下列關系中關于紙幣發行量、物價上漲與通貨膨脹三者關系的選項中,說法正確的是( )
A.如果增加紙幣發行量,就必然會引起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
B.物價上漲總是由增加紙幣發行量引起的,其本質是通貨膨脹
C.紙幣發行量不超過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一般不會引起通貨膨脹和物價普遍上漲
D.物價上漲必然導致增加紙幣發行量和通貨膨脹
12.南京與武漢之間的高速動車組投入運營后,原來幾十個小時的車程縮短為3小時;加之高速動車二等票的價格僅為180元,而乘飛機的最低費用一般也要400以上,致使以往乘坐飛機的人大多改乘動車。于是,2011年夏秋季航班計劃取消了武漢---南京的所有航班。這種現象說明:
①生產決定消費方式 ②消費對生產具有導向作用
③消費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④生產決定消費水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著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曾經指出:“隨著信息的發展,有價值的不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硬通貨不再是美元,而是關注。”在信息爆炸和產品豐富的經濟社會中,最重要的資源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貨幣資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大眾的注意力。如何抓住消費者注意力這種稀缺的商業資源,便成為企業營銷成敗的關鍵。這對企業經營者的有益啟示是:
A.企業生產的根本出發點是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B.企業之間競爭成敗的關鍵之一是信息是否暢通準確
C.企業應通過多種方式吸引大眾培養潛在的消費者
D.企業必須擁有能引導消費市場的全部經濟資源
14.許多消費者慨嘆:現在買菜不僅要看“口味”好不好,還要看“口袋”深不深。越來越高的蔬菜價格,引起了消費者的擔心。要減輕消費者的擔心,應該
A.倡導消費者轉變消費觀念 B.加大貨幣發行量,提高居民的購買力
C.發展生產,保障蔬菜供應 D.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提供優質服務
15.下表為2010年9月13日—17日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基準價(人民幣元/100美元)。
9月13日 9月14日 9月15日 9月16日 9月17日
675.09 673.78 672.50 671.81 671.72
李某即將去美國旅游,他準備了一定數量的人民幣、美元現金,以及一張同時具有人民幣、美元結算賬戶的雙幣信用卡。假如此后一段時間人民幣匯率仍將維持上述趨勢,不考慮其他因素,他在美國購物后,既方便又劃算的結算方式是
A.直接使用美元現金結算
B.直接用人民幣現金結算
C.使用雙幣信用卡人民幣賬戶透支消費, 免息期結束前用美元還款
D.使用雙幣信用卡美元賬戶透支消費,免息期結束前用人民幣還款
16.2010年9月28日,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預計兩年上市),標志著北京汽車集團化、跨越式發展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這一公司
①經營的直接目的是利潤 ②股東大會是決策機構,董事會是執行機構
③應有2-200人為發起人 ④上市后,股東轉讓股票須征得其他股東同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中國人民銀行于9月27日和9月30日先后發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辛亥革命100周年金銀紀念幣一套。這里的紀念幣( )
①有使用價值和價值 ②由國家發行,價值由國家規定
③面值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④在本質上是一般等價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8.越來越多的城市白領在消費上"不求所有,但求擁有"過著"租生活"。改變過去"買——用——扔"消費方式,引領著"租——用——還"消費新時尚。"租——用——還"的消費新時尚( )
①提高了商品的價值 ②改變了商品流通方式
③體現求實消費心理 ④符合綠色消費原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由浙江貝達藥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鹽酸埃克替尼(凱美納)"2011年8月13日正式上市后廣受關注,已經實現銷售超千萬元,終結了西方藥業巨頭在這一領域的壟斷歷史,被衛生部部長陳竺贊譽為相當于民生領域"兩彈一星"問世。貝達成功的訣竅就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貝達之所以重視自主創新是因為( )
A.自主創新可以提高商品的價值量,增加企業利潤
B.自主創新可以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有利于實行低價競爭
C.自主創新就能生產出適銷對路的優質新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D.自主創新可以提高產品的質量,有利于實現產品的價值
20.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出現了“用工荒”。下列對當前“用工荒”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
①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 每年新出生人口逐年減少 → 勞動年齡人口減少
②加大支農惠農力度 → 農業生產比較效益超過其他產業 → 農民返鄉從事農業生產
③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超過第一、第二產業 → 吸引大量勞動力
④勞動者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 → 影響農民外出打工的積極性 → 勞動力供給減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1.美國參議院于10月3日程序性通過了“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立項預案。此案將人民幣利匯率問題進一步升級。下列關于“人民幣匯率與人民幣利率”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二者都是宏觀調控工具
②利率主要反映人民幣的對內價值,匯率可以反映人民幣的對外價值
③保持“兩率”不變,對我國經濟有利無弊
④從根本上看,“兩率”的確定都是由我國經濟運行規律決定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存款準備金就是中央銀行根據法律的規定,要求各商業銀行按一定的比例將吸收的存款存入央行開設的準備金賬戶,對商業銀行利用存款發放貸款的行為進行控制。商業銀行繳存準備金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今年上半年,央行已經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這一政策可能產生的效應有( )
①金融機構的利潤有所減少 ②國家運用貨幣政策,加強宏觀調控
③市場上流通貨幣減少,通脹趨勢緩和 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加大
A.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除人民出版社、民族出版社、中國盲文出版社、中國藏學出版社4家出版社保留事業體制外,2010年底前,中央各部門各單位148家經營性出版社將全部轉制為企業,其所屬報紙、期刊等經營性出版單位一并轉為企業。出版社從事業單位轉為企業單位后,最顯著的變化是 (  )
A.由法定數額股東組成 B.以營利為目的
C.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D.成為法人
24.2011年9月我國消費價格指數(CPI)為6.1%,同比上升6.5%,居民的通貨膨脹預期日益強烈。在此情況下,不考慮其他因素,消費者理性的應對措施是:
A.增加現期消費 B.增加儲蓄
C.持有債券 D.提前歸還債務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25.《就業促進法》側重規定了政府在促進就業中的職責,而對勞動者自身來說,實現就業從根本上說在于
A.提高職業技能,轉變就業觀念
B.大力發展經濟,增加就業崗位
C.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良好就業環境
D.完善勞動力市場體系,暢通就業信息渠道  
這是某股份有限公司的經濟結構。
國有經濟股份   集體經濟股份   外資經濟股份   私營經濟股份   個人經濟股份  
占50%   占15%   占20%   占10%   占5%  
26.從上表中可以看出,該公司
①是國有控股企業 ②是混合所有制企業
③具有明顯的公有性質 ④其投資主體是多元化的  
A.①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27.目前,占全國人口總數約2/3的農村, 只消費了全國1/3的商品,5個多農村人口購買的商品才相當于1個城鎮人口購買的商品。這意味著(  )
①生產決定消費,消費是生產發展的動力 
②我國城鄉經濟存在較大的差距 
③農民生活消費滯后,應提高消費的科學性 
④農村擁有巨大的消費市場和消費潛力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28.一般化妝品如果不開封,保存期可達三年左右,一旦開封,都很容易壞掉,不但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會傷害皮膚。針對這點,精明的商家推出了小巧的化妝品保鮮冰箱。這種美容冰箱一上市就得到了許多消費者的青睞。隨著美容冰箱這一新鮮概念逐漸被人們認知,相關公司已開始下大力氣開拓國內市場。上述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是(  )
A.不斷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
B.用新鮮概念包裝產品才能占領市場
C.沒有生產就沒有消費,生產起決定作用
D.生產必須把握消費需求,不斷推動產品創新
29.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不斷得到加強。下列對公有制認識正確的是(  )
①公有制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②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的具體實現形式可以多樣化 
③堅持公有制為主體,要求國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④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必須保證公有制經濟控制國民經濟的命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
30.華爾街流行一句話:市場一定會用一切辦法來證明大多數人是錯的。這提醒人們(  )
A.投資只是少數人的事情
B.資本市場的生命力就在于復雜性
C.投資要樹立風險意識
D.資本市場的變化是沒有規律的
31.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多個子公司、市值過百億元的上市公司。該類型公司的特點有(  )
①組織機構有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
②全部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呈現
③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
④財務必須向全社會公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
32.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居民投資方式日益多樣化,如果你以7.70的匯率賣出1萬美元,并將換得的人民幣存入銀行,存期為三年,年利率為4%,利息稅率20%,存款到期應得本息為
A、7392元   B、79464元   C、84392元   D、86240元
33.2011年02月09日,官方微博央行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本輪加息的力度選擇依然是0.25個百分點,幅度并不大,但選擇的時機非常果斷,表明央行今年抗通脹的底氣很足,通過本次加息,已經在宣布,中國的貨幣政策將進入從緊和加息的周期。貨幣政策將進入從緊和加息的周期,以下可以理解為其理由的經濟現象是:
①2011年1月份的CPI公布,受春節等季節性因素影響,CPI創金融危機以來的新高;
②我國華北和黃淮等地遭遇數十年來的罕見旱情,全球食品價格指數也連續上漲;
③中國的房地產調控進入了關鍵時刻,長期的負利率對于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極不利;
④金融危機剛過,我國的很多中小企業復蘇的基礎依舊不牢固;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34.作為投資手段,無論是活期儲蓄還是定期儲蓄都存在風險。這種風險是指(  )
A.若發生通貨膨脹,存款會發生貶值 B.商業銀行比較容易破產
C.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會損失利息 D.存折丟失,容易被人盜取
35.據國家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11月我國CPI同比上漲5.1%,創28個月來新高。某退休工人老李2010年1月19日將20000元人民幣存入銀行。假定一年期存款利率為2.5%,一年間CPI的平均漲幅為3.3%。那么,一年后老李存款的實際購買力約為( )
A.19840元 B.19340元 C.19845元 D.19500元
36.2011年“6.5”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確定為“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近年來,隨著“保護環境、綠色消費”觀念的深入人心,人們普遍開始青睞于“無毒、無公害、無農藥殘留、無污染”的綠色食品、純天然食品,從而大力推動了綠色產業的發展。這反映了 ( )
A.生產的發展推動消費的發展 B.消費對生產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C.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D.物質資料生產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
我國多種所有制經濟并存的經濟現象就像“八寶飯”:糯米是主要成分,沒有糯米不是八寶飯;但糯米并不就是八寶飯,還有其他紅棗、蓮子、核桃、紅生、紅豆、砂糖等成分,只有把糯米和其它成分組合在一起并以糯米為主才是八寶飯。回答37—38題。
37.“八寶飯”中的“紅棗、蓮子、核桃、紅生、紅豆、砂糖”是
A.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C.混合所有制經濟
D.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38.“八寶飯”中糯米與紅棗、蓮子、核桃、紅生、紅豆、砂糖等成分的關系是
A.在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優勝劣汰
B.在國民經濟中此消彼長
C.在所有制經濟中地位平等
D.在市場經濟中平等競爭、相互促進
39.擴大居民消費必須使居民“有更多錢花”、“有錢更敢花”、“有錢花得舒心”,與之相
對應的有效措施是
①促進就業 ②提高恩格爾系數
③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④擴大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
A.④—③—① B.①—④—③ C.①—③—④ D.②—④—③
40.2011年2月份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數據為2.7%,假如某市人民幣儲蓄存款余額4900億元。假設一年以后這些儲蓄存款的利息收益縮水了22.05億元,那么央行規定的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是
A.2.2% B.2.25% C.3.15% D.不能確定
卷Ⅱ(非選擇題 共40分)
(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
二、主觀題。(共計3大道題,41題12分,42題15分,43題13分)
41.材料:蘋果公司生產的iPhone手機擁有超過200項目專項技術,小巧、輕盈,將創新的移動電話、可觸摸寬屏,以及因特網通信設備三者融為一體,在全球引起消費者的熱捧。但手機價格加上服務費約為1400美元,在中國市場上約6000~8000元人民幣。多項調查表明:在歐美,購買此類手機的多為中高檔收入人群,很少有剛出校門的青年人。大約40%有意向購買iPhone的消費者會等到它的價格降低之后再出手。受iPhone影響,諾基亞、三星、LG等國際領先的手機廠商也計劃推出類似手機。
試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影響價格因素、影響消費的因素以及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的知識的。(12分)
42.材料一:長春市某高中組織學生對社區居民下崗失業和再就業情況進行了調查,某小組調查統計結果如下:
社區勞動力 現在勞動力 2053人
2年內預計新增勞動力 105人
下崗失業或曾下崗失業446人 初中文化水平以下者 204人,約占45%
初級工及無技術等級的人員 336人,約占75%
實現再就業302人 就業企業 個體和私營經濟225人,集體企業62人,其他15人
就業領域 工業、建筑業63人,服務性行業239人
注:部分下崗失業人員拒絕就業服務中心提供的某些服務性工作崗位再就業。
材料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強調“堅持以人為本,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國家將高度重視零就業家庭的就業,加強對大學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
(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經濟生活中的哪些現象?(6分)
(2)結合材料二,運用所學經濟生活知識,為政府提供幾條解決材料一所反映問題的建議。(9分)(至少三條建議)
43.面臨金融危機“寒流”侵襲,中國的玩具業遭遇了較大的困境,但浙江義烏超奇特玩具工藝品有限公司卻在“寒冬”中傲然挺立。
結合經濟常識,分析超奇特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做法所遵循的經濟學道理?(13分)
企業做法 經濟學道理
自主開發出材料環保、檔次高的會跑、會笑,會說英文的玩偶娃娃,利潤比同類企業高出一倍。
公司改變貼牌生產,在國內,國外銷售都打自己的品牌。
公司一方面鞏固產品質量,開發出前景看好的人工智能玩具;另一方面,不斷開發國際市場。
公司堅持以“產品、價格、服務”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堅持“先人后企”的發展理念。
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二調考試
高一年級政治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共60分)
1—5 DACDA 6—10 DABAB 11—15 CACCD 16—20 BDDDC
21—25 DCBAA 26—30 DADDC 31—35 BCCAC 36—40 BBDBB
二、非選擇題(共計3大道題40分,41題12分,42題15分,43題13分)
41.①影響價格的因素:價值決定價格。iPhone手機擁有超過200項目專項技術,小巧、輕盈,將創新的移動電話、可觸摸寬屏,以及因特網通信設備三者融為一體,說明其研發的成本較高。(4分)
②影響消費的因素:iPhone手機價格比較高,購買此類手機的多為中高檔收入人群,說明收入水平、物價水平影響消費。(4分)
③消費反作用于生產:
受iPhone影響,諾基亞、三星、LG等國際領先的手機廠商也計劃推出類似手機說明消費是生產的動力,對生產有促進作用;消費引導生產,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會引起一個產業的出現和發展。(4分)
42. (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就業形勢嚴峻,下崗人員亟待提高自身素質;一部分勞動者不愿意從事服務性行業工作,說明勞動者就業觀念亟待改變;非公有制經濟和服務業為解決就業問題做出了較大貢獻。(6分)
(2)①大力發展生產力,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
②堅持和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充分發揮集體經濟、個體經濟、中小企業在增加就業中的作用;
③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加強職業培訓,提高職業技能和道德素質;
④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改善勞動就業和自主擇業的環境;
⑤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為深化改革擴大就業提供保障;
⑥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9分)
43
企業做法 經濟學道理
自主開發出材料環保、檔次高的會跑、會笑,會說英文的玩偶娃娃,利潤比同類企業高出一倍。 技術創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3分)
公司改變貼牌生產,在國內,國外銷售都打自己的品牌。 注重企業的品牌,樹立企業良好的信譽和形象。(3分)
公司一方面鞏固產品質量,開發出前量看好的人工智能玩具;另一方面,不斷開發國際市場。 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或者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實施走出去戰略。(4分)
公司堅持以“產品、價格、服務”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堅持“先人后企”的發展理念。 樹立正確的經營戰略。(3分)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二調考試
高一年級語文試卷
本試卷分第Ⅰ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第I卷 閱讀題
一、小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惡搞”是在拔文化的根
①自胡戈在網上扔下一個“饅頭”,讓成千上萬的網民得到了一種別樣的娛樂體驗后,“惡搞”一詞就大放異彩。自此,惡搞的潮水越過影視大片,漫向名人、經典、歷史、文化……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惡搞”大潮中,近來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惡搞者已從過去的草根人物,變為現在的專家、教授;“惡搞”的范圍也從娛樂圈擴大到學術圈;惡搞對象從娛樂人物、事件,轉移至傳統文化,如以孔子為噱頭對優秀傳統文化所作的“國學辣妹”式的詮釋,正使這場“惡搞”運動,從消遣娛樂演變成文化顛覆。
  ②以顛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無厘頭戲說娛樂圈的人和事,博得大家開心一笑,在這個娛樂化時代也無可厚非。但時下惡搞之風正從少部分人的自娛自樂變成了一種集體狂歡。在一些專家學者筆下,原本代表中華歷史文化美好、智慧、勤勞、善良的人和物被推倒,美的貶成丑的,紅的說成黑的,詞語中甚至極盡笑罵、攻擊之能事。要知道,專家學者的學術研究,一向受到人們的重視和推崇。他們中一些人對于傳統中國文化抹黑式的“惡搞”,無疑顛覆了傳統文化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和莊嚴。
  ③優秀文化的傳承是要有紐帶的,這個紐帶就是文化偶像和經典。當偶像和經典不斷被顛覆,并且頗受歡迎的時候,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和道德底線何在 當傳統文化被解構,并且只有解構而沒有架構的時候,我們應該反思,文化的脊梁一個個被消解之后,華夏文化該如何挺立 日本動畫片風靡世界,韓國電視劇在亞洲引發了“韓潮”,而國內的學者卻在制造“孔子狗”、“李白仔”、“岳飛賊”之類的“惡作劇”,這不僅給世界帶來了對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秩序的破壞,更給中國的 “軟實力”留下了“硬傷”。
  ④在一個開放、多元、張揚個性的社會,不可避免會有顛覆傳統的現象和對權威崇拜的質疑。“惡搞”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有重新拆解、解構舊模式的意義,能夠為人們提供新的視角。但“惡搞”也應該有一個底線,民間對于影視作品、藝術作品的“惡搞”,只是為了讓人開心一笑。而知識分子對傳統文化“惡搞”現象的出現,實在是一種拔自己文化根的行為。因為,“惡搞”損害的絕不僅僅是文化本身,還會影響到人們的價值取向。
  ⑤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作為代表社會、文化良知的學者專家,理應耐得住寂寞,抵制各種誘惑,堅守學術陣地,端正學術操行,假如一味地“惡搞”文化,傳播虛假、偏執的理念,最終傷害的是文化的尊嚴。
  ⑥今天的學術研究、文化建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時尚化、娛樂化、商品化的沖擊。“惡搞”以貌似率真來游戲人生,以自謔、謔人的方式來“惡搞”文化,蔑視權威,拋棄敬畏。其實,背后是文化犬儒傾向。當我們把神圣、崇高統統打倒的時候,我們用什么來守住精神家園呢?
1.下列對“惡搞”含義的理解,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對優秀傳統文化所作的“國學辣妹”式的詮釋,從而達到對文化的顛覆。
B.以顛覆的、滑稽的、莫名其妙的無厘頭戲說人和事,博得大家開心一笑。
C.代表中華 歷史文化美好、智慧、勤勞、善良的人和物被推翻,美的貶成丑的,紅的說成黑的,詞語中甚至極盡笑罵、攻擊之能事。
D.以貌似率真來游戲人生,以自謔、謔人的方式來“惡搞”文化,蔑視權威,拋棄敬畏。
2.下列不能作為“‘惡搞’是在拔文化的根”這一判斷依據的一項是( )
A.對傳統中國文化抹黑式的“惡搞”,無疑顛覆了傳統文化在人們心目中的美好和莊嚴。
B.當中國傳統的文化偶像和經典不斷被顛覆,并且頗受歡迎的時候,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和道德底線就會動搖。
C.國內學者對文化偶像的“惡搞”,不僅破壞了世界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秩序,更給中國的 “軟實力”留下了“硬傷”。
D.在一個開放、多元、張揚個性的社會,“惡搞”文化會產生顛覆傳統、質 疑權威崇拜的現象。
3.下列對文中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自胡戈在網上扔下一個“饅頭”后,“惡搞”的大潮從“惡搞”的范圍、對象到“惡搞”者身份均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
B.“惡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積極的一面,它有重新拆解、解構舊模式的意義,能夠為人們提供新的視角。
C.對任何文化都不能“惡搞”,因為這會損害文化本身,更會影響到人們的價值取向,是在拔文化的根。
D.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專家學者要耐得住寂寞,要能抵制各種誘惑,堅守學術陣地,承擔社會責任,保持文化良知,端正學術操行,不傷害文化的尊嚴。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一)文言文閱讀(共19分)
李君虛幼有清譽。宋元嘉末,魏軍逼瓜步,百姓咸負擔而立。時父湛之為丹陽尹,使其子弟并著芒屨,于齋前習行。或譏之,李君虛時年十余,甚有慚色。湛之有一牛,至所愛,無故墮廳事前井,湛之率左右躬自營救之,郡中喧擾,李君虛下簾不視也。門生王鐵盜其衣,李君虛遇見,謂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見。”王鐵慚而去,不敢復還,后貴乃歸罪,待之如初。尚宋文帝女南郡獻公主,拜駙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遷秘書丞。湛之卒,李君虛悉推財與弟澄,唯取書數千卷。
宋明帝即位,累遷吏部尚書。有人求官,密袖中將一餅金,因求請見,出金示之,曰:“人無知者。”李君虛曰:“卿自應得官,無假此物。若必見與,不得不相啟。”此人大懼,收金而去。李君虛敘其事,而不言其名,時人莫之知也。
李君虛美儀貌,善容止,俯仰進退,咸有風則。每朝會,百僚遠國使,莫不延首目送之,時人以方何平叔。嘗聚袁粲舍,初秋涼夕,風月甚美。李君虛援琴奏《別鵠》之曲,宮商既調,風神諧暢。王彧、謝莊并在粲坐,撫節而嘆曰:“以無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
時傖人常珍奇與薛安都為逆,后又求降,明帝加以重位。李君虛謂全其首領,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寵異。帝不從,珍奇尋又叛。建安王劉休仁,人才令美,帝與李君虛謀誅之,君虛以為不可。帝怒曰:“卿癡不足與議事。”李君虛懼而奉旨。明帝崩,遺詔以為中書令、護軍將軍,與尚書令袁粲受顧命,輔幼主,粲等雖同見托,而意在君虛。李君虛同心理事,務弘儉約,百姓賴之。既而王道隆、阮佃夫用事,奸賂公行,李君虛不能禁也。性和雅,有器度,不妄舉動,然世頗以名節譏之。 (節選自《續古今傳記》)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莫不延首目送之 延:邀請
B.帝不從,珍奇尋又叛 尋:不久
C.尚宋文帝女南郡獻公主 尚:娶公主為妻
D.建安王劉休仁,人才令美 令:美好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君虛“有器度”的一組是( )(3分)
①帝與李君虛謀誅之,君虛以為不可 ②可密藏之,勿使人見
③李君虛敘其事,而不言其名 ④李君虛懼而奉旨。
⑤ 李君虛同心理事,務弘儉約 ⑥后貴乃歸罪,待之如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②③⑥ D.②③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李君虛的父親帶領隨從們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場面喧鬧混亂,李君虛不喜歡這種場面,所以放下簾子來阻隔外面的混亂和喧鬧。
B.李君虛到袁粲家參加聚會,在風月和美的涼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藝,得到了王彧、謝莊的高度贊揚,這說明李君虛具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C.明帝在遺詔中任命李君虛為中書令、護軍將軍,讓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遺命,輔佐幼主,但明帝更屬意于李君虛,由此可見皇帝對李君虛很器重。
D.李君虛和袁粲同心協力處理政事,李君虛倡導儉約,因此百姓很依賴他,后來王道隆、阮佃夫掌權,李君虛不能禁止,因此受到別人譏諷。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卿自應得官,無假此物。若必見與,不得不相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君虛謂全其首領,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寵異。(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夏日三首(其一)
北宋·張耒
長夏村墟風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添絲屋角晴。
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久斑兩鬢如霜雪,直欲漁樵過此生。
【注】①檐牙:屋檐如牙齒一般。②蝶衣:蝴蝶的翅膀。曬粉:蝴蝶的翅膀上多粉。③落落:稀疏的樣子。④嘈嘈:雜亂的聲音。
8.這首詩是運用了反襯手法來表現環境的“清”的,請具體說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頸聯中“邀”“納”二字極為傳神,請簡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1.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以望復關。不見復關,_______________。
(2)總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
(3)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4)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 。
(5)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 , ,信可樂也。
(6) , 。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2-16小題。
雪野里的精靈
李存葆
東坡居士面對邈遠天昊,蒼茫坤宇,曾浩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我真正體會出這兩句話的奧義,是在多次晉謁了一棵巨樹之后。
那是縣苔城西定林寺中的銀杏樹。它蒼勁蔥郁,主枝周逸旁出,狀若碩大無朋的蓮花。我第一次站在它下面時,頓被一種強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懾,所征服,所溶解。它那騰游時空的氣魄,吐納古今的恢宏,剪裁春秋的博大,抽黃謝綠的頑強,都使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
后來,我又多次拜謁它,每每都會對蘇軾的話產生新的感悟。它的前句喻生命的短暫如蜉蝣,后句指生命渺小如滄海一粟。人類雖然可以嘲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但站在這棵古樹前,仰望著無涯無際的時空,我們便會感到:在宇宙間,地球僅是一粒微塵,人生更如蜉蝣、朝菌,只不過俄爾一瞬,稍縱即逝。
博大與渺小,久遠與短暫,都是相對而言的。定林寺里的古銀杏樹無疑是一支巍峨崢嶸的生命進行曲。后來我在雪野中兩次偶然所見,則又領略了弱小生命吟出的生的禮贊。
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個暮冬,我到嶗山頂峰的駐軍觀察所采訪。大雪后的嶗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鑄。我與哨長扶石踏雪,拽枝騰挪,來到一向陽處的山坳。這時,我猛然發現,向陽的竹林邊,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這銀色的世界里,織出了一小片綠毯。
哨長在這綠毯邊沿旁的一巨石前,小心翼翼地用雙手扒開雪層,并喚我過去觀看。當我走至巨石下,呈現在我面前的竟是一片美妍的小花。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攢攢擠擠,比肩爭頭。這些小花僅比米粒兒稍大,白的、紫的、藍的、紅的、黃的,五顏六色,星星點點。看到如此眾多的小生命,堅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燦爛起來。我驚異地看著這些小生命,它們也仿佛睜著深情的眼睛凝望著我……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戀、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質。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們也會頑強地舉起美的萌芽,決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輕易降落。
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啟明星,正在呼喚著春蕊的艷麗,春樹的繁茂,春蠶的吐絲……
前年元宵節前夕,我應長白山林場友人之邀,曾到雪國一游。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的安睡的一片杉林里漫游。驀地,有幾點藍色的彩光在雪地里閃動,一下躍入我的眼簾,燃亮了我的雙瞳。我趨前四下細瞧,竟是幾朵藍色的小花。這藍色的小生命,由纖纖的細莖挑著,那吹彈得破的花萼,顯得那樣稚嫩和孱弱。
這雪國中的藍色小生命,纖細里充溢著堅韌,孱弱里蘊藏著剛強,微小里含納著博大;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著星的璀璨,月的嫵媚,日的明麗。它們以小小的藍色火焰與巨大的寒流搏擊,它們以火熱的心律終于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們是這漫漫雪國里生命的精靈!友人告訴我,這藍色的小花名叫“白頭翁”。
定林寺里的銀杏樹、嶗山雪地里的小花小草,還有這雪國中的“白頭翁”,都是造物主無與倫比的杰作,都是生命的奇觀……
人們慣常喜愛呤詠參天的大樹,喜愛聆聽它們博大生命的浩歌。但浩歌是一種境界,寂寞也是一種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與旗幟,寂寞則是春的預告和序曲。
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對憧憬著春天卻不能轟轟烈烈、大紅大紫的眾多的小花小草,誰也沒有權利去有意或無意地踐踏它們……
1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兩項是(5分)(此題不用涂卡,答案寫在主觀題答題紙上)
A.銀杏樹蒼勁蔥郁,折射出強大的生命光波,“我”第一次見到它,就感到自己生命無常。
B.文章提到古人嘲笑“朝菌”“蟪蛄”生命短暫的話,目的是以人的淺薄自大來村托小花小草的偉大。
C.“它們也會頑強地舉起美的萌芽”,其中的“美”,不僅指小花的外觀,也指它們的精神。
D.本文寫到了古老的銀杏樹、嶗山頂上的小花和長白山杉林里的藍色小花,從三個不同的角度說明了生命的力量。
E.結尾一段的意思是,正如天地公平地對待萬物一樣,我們也應善待那些弱小的生命。
13.文章把小花稱作“雪野里的精靈”,意在表現小花的哪些特點?(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說“浩歌是一種境界,寂寞也是一種境界”。兩種“境界”分別指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請賞析“看到如此眾多的小生命,堅忍不拔而又蓬蓬勃勃地活在這雪地里,我的眼睛被染得燦爛起來”這句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作者在古老的銀杏樹前,“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人們往往能夠從自然景象中獲得某種人生的啟示,請結合自己的生活(或閱讀)談談你的體驗。(不少于100字,下面表格共120字)(9分)
第Ⅱ卷(表達題)
四、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基礎知識(共9分)
17.下列各句中,劃線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參加保險,雖不能使人化險為夷,但卻能在災禍不期而至時,使投保者得到一筆賠償,盡量減輕損失。
B.自從中國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規以來,不少外商蠢蠢欲動,紛紛來中國投資。
C.就在公安部門緊鑼密鼓準備端掉“紅桃幫”這個流氓團伙時,那幫家伙仍為虎作倀,毫不收斂,在他們的罪行簿上又添新惡。
D.在學習上也是這樣,吃別人嚼過的饃不香,要善于動腦筋,師心自用,才能學深學透。
1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7·23”甬溫線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不僅要查清直接原因,還要追根溯源,查清設計、制造、管理等方面的源頭性問題。
B.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特別是科學技術和造船工業能力的提高,才能夠使一個國家有能力建造航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航空母艦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
C.為了更好地提高服務質量,我們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為旅客創造和諧的候車環境和快樂的人性化服務。
D.朝鮮藝術家這次來華表演的歌劇《紅樓夢》,受到了中國觀眾的熱烈歡迎,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盡管古印度人的歷史觀念極為淡薄,沒能留下多少史料, 。 。 , ,如《太子瑞應本起經》、《修行本起經》、《過去現在因果經》、《佛本行經》等。 ,但源出佛世的傳述,其中敘述的佛陀事跡盡管不無出入,而大體輪廓基本一致。
①在眾多佛經和記述佛教戒律制定原委的“律藏”中,有多處關于佛陀身世的自述和佛陀言行的記錄
②這些文字寫成于佛陀逝世后幾百年間,難免經過后人潤飾
③但佛陀的生平,還是有不少文字記載,可以說是他同時代的世界偉人中生平事跡記載最為詳悉者
④(英)查爾斯·埃利奧特《印度教與佛教史綱》第一卷說,佛陀“有力的人格在印度文學中留下了比任何其他導師或君王更鮮明的形象”
⑤佛典中有一類專門記述佛陀生平事跡、被稱為“佛傳文學”的經典
A.③④①②⑤ B.⑤①③④② C. ③④①⑤② D.⑤①④③②
(二)語言運用(共11分)
20. 請用"銀河"、"樹影"、"蛙聲"等詞語寫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語言連貫,不少于40個字。(6分)
(左側表格共50個字)
21.閱讀下面的材料,從中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5分,字數不能超過18個字)
一只野狼臥在草上勤奮地磨牙,狐貍看到了,就對它說:“天氣這么好,大家在休息娛樂,你也加入我們隊伍中吧!”野狼沒有說話,繼續磨牙,把它的牙齒磨得又尖又利。狐貍奇怪地問道:“森林這么靜,獵人和獵狗已經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處徘徊,又沒有任何危險,你何必那么用勁磨牙呢?”野狼停下來回答說:“我磨牙并不是為了娛樂,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獵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時,我想磨牙也來不及了。而平時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時就可以保護自己了。”
答:
五、作文(60分)
22. 請以“冬天”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主題明確,自選文體,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
2011~2012學年度第一學期二調考試
高一年級語文試卷答案
一、小現代文閱讀
1、D 2、D 3、C
二、古詩文閱讀
4. A(延:伸長。延首,伸長頭頸。常形容急切盼望的樣子。)
5.C(①表現李君虛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④表現李君虛恐懼。⑤表現李君虛能夠和袁粲團結一致,并主張儉約。)
6.D(“李君虛不能禁止王道隆、阮佃夫掌權”錯誤,是不能禁止他們做奸邪賄賂之事。)
7.翻譯(10分)
⑴你本來就應該得到這個官位,不必憑借這餅黃金。如果一定要給我,我不得不向上級稟告(或稟告給上級)。
(2)李君虛認為保全他們的性命,在這件事上已經很寬大,不值得格外施加特別的恩寵。
【參考譯文】
李君虛小時候就有純潔美好的聲譽。宋元嘉末年,魏軍進逼瓜步山,百姓都挑著擔子站著(時刻準備逃跑)。當時他父親李湛之任丹陽尹,讓他的子弟們都穿著草鞋,在房前練習行走。有人譏笑他的父親,李君虛當時十幾歲,覺得很羞慚。李湛之有一頭牛,是他非常喜愛的,無緣無故掉入廳事之前的井里,李湛之帶著身邊的人親自營救,郡府之中吵吵嚷嚷,李君虛放下簾子不觀看。一個門生王鐵偷了李君虛的衣服,君虛碰見,對他說:“你可以秘密地藏起來,不要讓人看見。”王鐵慚愧離去,不敢再回來。后來他富貴了,才回來謝罪,李君虛還像當初一樣對待他。李君虛娶宋文帝的女兒南郡獻公主為妻,官拜駙馬都尉、著作佐郎,多次升遷任秘書丞。褚湛之死后,李君虛把父親的財產都送給弟弟李澄,自己只取了幾千卷書。
宋明帝即位,多次升遷任吏部尚書。有人向他請求官位,秘密地在袖子里挾帶一餅黃金,于是請求相見,然后拿出黃金給他看,說:“沒有人知道。”李君虛說:“你自然應該得到這個官位,不必憑借這餅黃金。如果一定要給我,我不得不(向上級)報告你。”此人非常害怕,收起黃金離去了。李君虛說起這件事時,卻沒說出他的姓名,當時人都不知道他是誰。
李君虛儀表秀美,舉止優雅,待人接物總是極有風度法則。每次朝會,眾位官僚和外國使者,沒有不伸長脖子目送他的,當時人把他比作何平叔。曾經在袁粲家聚會,初秋的夜晚極為涼爽,涼風習習,明月當空,景色甚是美麗。李君虛持琴演奏《別鵠》的曲子,音調和諧,韻致和美。王彧、謝莊都在袁粲家的座席上,打著節拍贊嘆說:“用無牽無掛的神思,契合有節律的樂器,簡直無法停止。”
當時傖地人常珍奇和薛安都叛逆,后來又請求投降,明帝授予他們高官。李君虛認為保全他們的性命,在這件事上已經很寬大,不值得格外施加特別的恩寵。明帝不聽,常珍奇不久又叛亂。建安王劉休仁,人品才能都很美好,明帝和李君虛謀劃誅殺他,李君虛認為不可。明帝發怒,說:“你真是癡愚,不值得和你商議事情。”李君虛懼怕,因而奉旨行事。明帝駕崩,遺詔授予李君虛中書令、護軍將軍的職位,與尚書令袁粲同受遺詔輔佐幼主,袁粲等人雖然也同時受托付,但明帝屬意于李君虛。李君虛和袁粲同心協力處理政事,李君虛倡導儉約,因此百姓很依賴他,后來王道隆、阮佃夫掌權,奸邪賄賂之事盛行,李君虛未能禁止。李君虛性格寬和溫雅,有器量,不隨便行動,但是世人多在名譽節操方面譏諷他。
詩歌鑒賞:
張耒(1054-1114) 字文潛,號柯山,楚州淮陰(今江蘇清江)人。蘇門四學之一。詩學白居易、張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詞僅傳六首,風格與柳永、秦觀相近。
【賞析】本詩通過夏日午夜燕雀、蝴蝶、蜘蛛等意象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清凈、安寧生活的喜愛。抒發了詩人淡泊名利、厭惡世俗,想要歸隱田園的情懷。
首聯、頷聯詩歌描寫的是燕雀、蝴蝶、蜘蛛等的動景:夏日晝長,江村風日清麗,屋檐上棲息著許多小燕雀,羽翼都已長成;蝴蝶展翅停在午間的花枝上,在晴朗的天氣里,蜘蛛在屋角悠然織網。這里詩人以燕雀、蝴蝶、蜘蛛等動景反襯鄉村的清凈。
頸聯描寫月光照射在疏疏落落的簾子上,斜倚枕上,聽著潺潺溪水聲的景象,月影、溪水動靜結合從側面烘托了夏夜的清靜。尾聯直抒胸臆:久已花白的頭發如今像霜雪一般白了,我現在只想做個樵夫或漁翁過完這一生,充分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滿足,對鄉間生活的由衷贊許。詩人喜歡這種悠閑的生活,希望到老能一直過著這種隱居生活,進而表達了詩人對繁華世界的反感,不與世間相爭的高潔。
全詩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作者選取遠離官場的農村夏日景象,通過寫燕雀、蝶、蛛網的動來襯托出鄉村生活的恬靜,使得鄉村生活生意盎然,充滿情趣;鄉村整體的鬧,恰恰表明了他們的祥和,表現出農村的“風日清”;而農村的“風日清”正反襯出官場的污濁難耐。“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表達作者的心已經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了,心已靜極。全詩表現出詩人對月影、溪聲的喜愛之情、清閑的心境以及歸隱村野、終老鄉間的愿望。
8.這首詩運用了反襯手法來表現環境的“清”的,請具體說明。
參考:幼雀雛燕在檐前飛舞,反襯村居環境的清幽;蝴蝶飛舞,蜘蛛織網,反襯白天的清靜;風吹簾動,溪聲嘈嘈,反襯夜晚的清靜。
9.頸聯中“邀”“納”二字極為傳神,請簡要分析。
參考:“邀”字是擬人手法,把月光、疏簾寫得很有情味,晃動的月影好像是疏簾請來的一樣;“納”字展開想象,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溪聲好像可以用虛枕裝起來一樣。
10.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參考:這首詩表現出詩人對月影、溪聲的喜愛之情、清閑的心境以及歸隱村野、終老鄉間的愿望。
文學類文本閱讀:
四、語言文字運用
17.A 18.A 19.C
20.參考:靜謐的夏夜,銀河橫空,群星璀璨。星星眨著調皮的眼睛,隱隱映出村莊周圍婆娑的樹影。微風掠過樹梢,樹葉沙沙作響,伴著四周稻田里傳來的陣陣蛙聲,宛如一曲動聽的田園交響樂,令人陶醉。
21.參考:平時居安思危,危時方能化險為夷。
江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春雪 魯濤
對于一位在江南住慣的人,在嚴寒的冬天也難得一見雪的蹤影,春天下雪便是奇跡了。物以稀為貴,今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春雪就越發顯得珍貴。
雪從正月十一下起。剛一開始,雪子肆無忌憚如同撒鹽般脫落在廣袤的大地上,同時也不停地側敲著人們的房子、窗戶和雨傘,并發出吱吱的聲音,清脆而又幽雅。走在路上的我,感覺這聲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帶入了那個遠逝的夢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邊,我和小伙伴們正在聆聽叮叮當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泉水聲。
一陣洶涌的雪子過后,接踵而來的是蘆絮般的小雪,一小片,一小片的,稀稀拉拉,下得不大,但不久地面上屋頂上白了一層,宛如覆蓋了一叢白毯。樹枝上,草坪間,山尖上頂著一串串的小白花,與朦朧的天空灰白相間,很有些中國古代山水畫“雪煙俱凈,山水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韻味。
雪雖然下得不大,可是整個蒼茫的大地比往常寧靜了許多。但也不像唐代詩人柳宗元所描繪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那樣冷靜。寧靜之中也蘊含著蠕動:漫天的飛雪本身就是一幅時尚的動漫,它在向大地炫耀的同時,也一步一步地澆滅了人們內心的煩躁和不安;還有路上三三兩兩的車仍在穿梭,與飛雪的糾纏更添大地的嬌媚;偶爾還有幾個行人匆匆趕路,游離在這寂寥的雪國中。行人的稀少,我想到了一個原因,那可能是跟人們愛美有關,生怕太多的行走玷污了這幅天然渾成的山水畫,倒不如躲在家中偎倚在火爐旁邊,一邊嗑著瓜子,一邊調侃,享受著雪帶來的寧靜和悠閑。如果是讀書人的話,映雪讀書也是一種不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選擇。
雪除了給人們帶來寧靜外,還給人們帶來極高的興致和美好的希望。記得《世說新語》里有一篇《王子猷居山陰》的文章,文章曰:“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我在納悶,何以使這位鼎鼎大名的書法家而又自命清高的魏晉名士乘興而行呢?聰明的人一眼就會發現,那就是“雪”惹的“禍”。可見,雪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調劑品”和“開心果”。有了雪,文人就妙筆生花;有了雪,情人就風花雪月;有了雪,農夫就信心百倍;有了雪,咱們老百姓就真高興!
江南的春雪雖韻味十足,意興盎然。但也有它先天的不足:相比北國的雪,它顯得不夠剛毅,不夠堅強,不夠渾厚,嬌氣、羞澀、短暫也就在所難免了。北京的雪我是見過的,但并不像李白所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那么夸張。如果真要把江南的雪和北國的雪做個比喻的話,我想:北國的雪就好比北方漢子,豪放、灑脫,洋洋灑灑;而江南的雪如同小家碧玉,嬌小、細膩,纏纏綿綿。法國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鳩認為地理與氣候決定人的精神氣質。從南北雪的形態特征來看,孟德斯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理論確實有道理。
春雪下了整整一天一夜,到正月十二下午停了。可我的心間卻沒有停留對雪的眷戀,我不僅眷戀雪的潔白,眷戀雪的晶瑩剔透,更眷戀雪的那種不夾帶一絲絲雜質的純正。這讓我想起了為人處世,人如果能夠像雪一樣坦坦蕩蕩,純正潔白,世間就沒有了那么多的恩恩怨怨了,人類也就可以和諧幸福地生活。而人們常常把雪當做“天使”,當做“棉被”,當做好事情的預兆,也就是因為雪代表了人們內心的追求:自然、純潔、灑脫。雖然有時候人們達不到潔白無瑕的那種境界,但向往她本身也是一件美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事物。
這場春雪已經融化了,但它播撒在人們心間的希望種子是不會融化的,到了秋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t "_blank )時候還會豐收。(《散文選刊》2006年第6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西县| 蚌埠市| 鄂尔多斯市| 屏南县| 吉木乃县| 绥宁县| 肇庆市| 富锦市| 长宁县| 南开区| 宽城| 阿拉善盟| 秀山| 偏关县| 清原| 卓尼县| 吉木萨尔县| 通河县| 河曲县| 东乡族自治县| 西青区| 清丰县| 额济纳旗| 临泽县| 邢台市| 枣阳市| 乐山市| 安康市| 永年县| 青岛市| 荥阳市| 新邵县| 沁阳市| 五莲县| 颍上县| 黄大仙区| 托里县| 贺州市| 永丰县| 买车| 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