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孝南區2020—2021學年度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學業水平監測生物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題選出答案后,請寫到答題卡題號所指示的答題區域。)1、2020年1月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打亂了我們平靜的生活。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是引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原體。下列哪項表明該病毒屬于生物()A.能使人體患病B.具有細胞結構C.能在人體細胞內繁殖D.由有機物組成2、某生態系統中甲、乙、丙、丁四種生物的數量關系如右圖所示,假設這四種生物構成一條食物鏈,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甲、乙、丁都是消費者B.若此生態系統被污染,則體內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是乙C.如果甲的數量增加,在一段時間內,乙和丙的數量將增加D.物質和能量的流動方向是:乙→甲→丁→丙;3、下列有關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和臨時裝片的制作,敘述錯誤的是()A.玻片標本上寫有“6P”字樣,通過顯微鏡觀察到的物像是“d9”B.調節焦距時,先轉動細準焦螺旋,再轉動粗準焦螺旋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越暗,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D.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時,應在載玻片中央滴加清水4、西瓜堪稱“瓜中之王”,是雙子葉開花植物,原產于非洲,金、元時始傳入中國。關于西瓜的敘述,正確的是()A.在結構層次上,西瓜屬于果實,瓜瓤和瓜皮都是由子房壁發育而來B.西瓜屬于被子植物,有雙受精現象,胚乳提供種子萌發所需的營養物質C.在西瓜迅速膨大的季節,植株吸收的水分大多進入細胞的液泡中D.西瓜汁主要存在于細胞的細胞質中5、下列有關植物類群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A.海帶是藻類植物,依靠它的根固著在淺海的巖石上B.苔蘚植物一般都很矮小,具有根、莖、葉的分化C.蕨類植物的根、莖、葉中有輸導組織,因此比苔蘚植物長得高大D.紅松是裸子植物,其果實是我們常食用的“松子”6、下列對綠色開花植物的植株、花、果實和種子示意圖的描述,錯誤的是()A.圖甲中的①是由圖丁中的②發育形成的B.經過傳粉、受精后,圖乙中的⑥會發育成圖丙中的①C.圖丙中的②萌發需要有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D.圖丁中的種子萌發時,首先突破種皮的結構是③7、如圖是葉片的結構示意圖,有關葉的結構敘述錯誤的是()A.1是表皮,具有保護作用,屬于保護組織B.2是葉肉,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結構C.3是葉脈,運輸的營養物質只有水分和無機鹽D.4是氣孔,是氣體交換和水分的散失的門戶8、下列關于生產實踐中涉及的生物學原理解釋錯誤的是()A.低溫貯藏蔬菜水果是為了減弱呼吸作用B.幼苗移栽時根部帶一個土坨是為了降低蒸騰作用C.菜農夜晚在蔬菜大棚內延長光照時間,是為了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積累有機物D.果樹在開花期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常會造成減產,這與傳粉不足有很大的關系9、如圖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植物進行的兩種生理活動。曲線a、b分別表示()A.呼吸作用、蒸騰作用B.蒸騰作用、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光合作用D.光合作用、呼吸作用10、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對此理解錯誤的是()A.環境優美,旅游價值高B.空氣清新,氣候宜人,有利于健康C.山中有金礦銀礦可開采D.動植物資源豐富,具有很高的價值二、填空題(每空2分,共20分)11、下圖是不同細胞的結構示意圖,請根據圖片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植物細胞是(填“甲”或“乙”)。若將該細胞放在顯微鏡下,不容易觀察到的結構是(填序號),該結構可控制物質進出。(2)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都具有的能量轉換器是(填文字),該結構是進行作用的場所。(3)“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遺傳現象,細胞內的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填文字)結構中。12、圖甲中字母A、B、C分別代表植物的三種生理活動,圖乙是小奧同學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動的實驗步驟,請分析回答:(中括號[]填字母,橫線填文字)(1)小奧探究的是圖甲中的[]生理活動。(2)實驗前將植物進行暗處理是為了消耗盡葉片中原有的淀粉。該步驟主要是利用了圖甲中[]生理活動來達到目的。(3)水浴加熱裝置中,裝有酒精的燒杯是[]。(4)葉片經水浴加熱脫色后,滴加碘液,實驗現象是葉片未遮光部分變。(5)植物體內的水分大多數通過[]生理過程散失到空氣中,參與了水循環。2021年1月七上生物期末參考答案選擇題每個2分,共計20分)1-5CDBAC6-10BCBDC填空題(每空2分)11、(10分)(1)甲,②(2)線粒體,呼吸(3)細胞核12、(10分)(1)A(2)C(3)b(4)藍色(5)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湖北省孝南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學業水平監測生物試題.docx 湖北省孝南區2020-2021學年七年級上學期期末學業水平監測生物試題答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