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古代文化知識——謚號、廟號、年號、改元、尊號、徽號1.謚(shi四聲)號 古代帝王、諸侯、高官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據(jù)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稱為謚或謚號。謚號是死者生前事跡和品德的概括。謚號按性質分三類: (1)表揚性的 經(jīng)天緯地曰文 布義行剛曰景 威強睿德曰武 柔質慈民曰惠 圣聞周達曰昭 圣善聞周曰宣 行義悅民曰元 安民立政曰成 布綱治紀曰平 照臨四方曰明 辟土服遠曰桓 聰明睿知曰獻 溫柔好樂曰康 布德執(zhí)義曰穆 齊宣王曰:……(《齊桓晉文之事》) 秦昭王聞之,使人遺(Wèi)趙王書。(《廉頗藺相如列傳》) (2)批判性的 亂而不損曰靈 殺戮無辜曰厲 好內遠禮曰煬 厲王虐,國人謗王。(《邵公諫厲王弭謗》) (3)表同情的 恭仁短折曰哀 慈仁短折曰懷 在國遭憂曰愍(mǐn) 2.廟號 是根據(jù)皇帝死后,在太廟立室供奉時特起的名號,如高祖、太宗等。從漢代起,每個朝代一般是第一個皇帝的廟號太長,不便稱呼,所以唐宋以來的皇帝都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到了明清兩代才用年號來稱呼。 3.年號 是紀年的名稱,亦是帝王用的,如“貞觀”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號。 4.改元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變紀年的年號,稱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時也可以改元,如漢武帝改了十一次年號,唐高宗用過十四個年號。到了明代以后,才規(guī)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號來稱呼皇帝。如清高宗年號是乾隆,清高宗就是稱為乾隆皇帝。 5.尊號、徽號 “尊”為尊敬,“徽”為美好。“尊號”和“徽號”都是對尊者加上的號,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尊號起于唐代。往往在皇帝和皇后生前就有尊號。如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受尊號為開元圣文神武皇帝,清代同治帝曾尊生母那拉氏為圣母皇太后,再加上徽號為“慈禧”。封建時代帝后的尊號可以上幾次,實際上都是臣子對他們的阿諛奉承。現(xiàn)代也有贈送徽號這種情況的,但性質和內容已不一樣,如孫柄文曾贈給郭沫若一個徽號:“戎馬書生”。 中國古代的帝王,生前有尊號,死后有謚號和廟號。 尊號是對當代帝王尊敬的稱號。以前的帝王稱為天子,帝,皇,王,后,都是尊號,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正式把最高統(tǒng)治者的尊號定為皇帝。到了后來,覺得單稱皇帝不過癮,就又加了一些好聽的字眼,到了唐高宗的時候成了制度。武則天來了五次上尊號的活動,一次比一次厲害,從圣神皇帝一直到天冊金輪圣神皇帝。到了宋朝宋神宗的時候,在司馬光的勸說下停止了上尊號活動。不過到了明朝,出了一位喜歡自己給自己封官的皇帝,如果不是死得早,就要自己篡了自己的皇帝位置。這就有點像面包師的孩子做皇帝一樣,只知道給人封賞面包。 廟號是死了以后要入太廟吃冷豬頭,才追奉給某祖某宗的名號。在以前,只有有德有功的皇帝,像開國之君和中興之主,死后才可以入太廟,因而不是每個皇帝都有廟號,西漢12位皇帝,只有7人有廟號,所以歷史上稱呼漢、晉、隋時的皇帝一般以謚號為主。到了唐代以后,追奉祖宗成風,是個皇帝,只要不是被廢或被殺的末代皇帝都有廟號。再加上他們喜歡換年號,后人稱呼漢以后的一般就稱呼廟號了。再后來皇帝們懶得換年號了,就以他們的年號來稱呼他們了。 謚號是皇帝死后根據(jù)他生平的業(yè)績給予的稱號。在史書上稱呼皇帝,一般是先廟號后謚號。皇帝的謚號,開始的時候也只是一兩個字,到了后來就多了起來,好像是不多用不足以平民憤。在死皇帝沒有謚號的時候,稱為大行皇帝,意思就是再也不回來了。 死皇帝躺在棺材板里,也很在乎自己的謚號的好壞,《左傳》里楚國的死楚王熊惲就是這樣,他兒子商臣篡了他的位置,讓他上吊,伸了腿后給他了一個不好的謚號靈,他不閉眼睛,直到換了一個比較好聽的成才心滿意足的閉了眼睛。 開始的時候,那些混蛋的統(tǒng)治者們還得到了一些不好的謚號,到了后來,拍馬屁的日漸增多,做皇帝的人生前再怎么混蛋不堪,也不會得到不好聽的謚號了,除非他被廢掉或者是沒兩天就翹辮子。 皇帝謚號的擬定,先由百官開始拍馬屁,百官根據(jù)新皇帝的意思,擬定好后,讓新皇帝的看看,滿意以后,在南郊裝模作樣的念一下,算是經(jīng)過了老天爺?shù)耐馊缓髮懙傈S裱紙上,精心裝裱一番,放到死皇帝的陵里面。到后來還未死皇帝制作一個印信。 死皇帝的謚號,一般在埋葬前奉上,也有追加更改的。不過不管改了多少次,都以最后一次的為準。同一王朝的皇帝的謚號,一般不重復。 一個皇帝即位后,采用自己紀年的名稱,這就叫做年號。比如明神宗朱翊鈞,于隆慶六年六月即位,并宣布確定年號為萬歷,明年開始改稱萬歷元年。而人們也就習慣于將神宗稱為萬歷皇帝。清朝的康熙、乾隆、雍正等都是年號。 皇帝去世后,后世皇帝要將大行皇帝的牌位供奉到太廟,而廟號就是在太廟里供奉牌位時嗣皇帝位大行皇帝上的名號。廟號一般都稱為祖或者宗,有功者稱祖、有德者稱宗。因此一般開國皇帝都有戰(zhàn)功因此稱祖,而后代的皇帝統(tǒng)治國家有德所以稱宗。清代的除努爾哈赤稱太祖外,順治皇帝由于率兵入關統(tǒng)一中國因此稱世祖,康熙皇帝平三番,打俄國屢有戰(zhàn)功因此稱圣祖,其他皇帝都稱宗,如世宗雍正、高宗乾隆等。 謚號是古代人死后由后人根據(jù)死者生前的事跡,評定后給予的稱號。清代皇帝的謚號最多有25個字如康熙皇帝的謚號為“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恭德大成仁皇帝”簡稱仁皇帝。皇后的謚號最多有19個字,另外大臣和王也有謚號大臣為兩字如李鴻章謚號“文忠”,后人習慣稱為李文忠公,曾國藩謚為文正等等。王爺一般是一個字,如雍正時期的怡親王允祥,死后被雍正皇帝謚為“賢”等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