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世界的居民40.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已超過60億。人口的自然增長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決定的。41.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42.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國家(發達國家。如:歐洲的德國),人口的自然增長較慢;經濟發展水平低國家(發展中國家。如:非洲的國家),人口的自然增長較快。43.世界人口最稠密4個地區:①亞洲東部 ②亞洲南部 ③歐洲西部 ④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這些地區處在中低緯度地區、氣候溫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臨海地帶。44.世界人口最稀疏4個地區:①干旱的荒漠 ②寒冷的極地 ③空氣稀薄的高山高原 ④原始熱帶雨林45.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46.人口的增長應與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人口增長過快 (如:非洲) 人口增長過慢 (歐洲的德國)產生問題 資源:資源緊張、能源短缺;環境:森林減少、草原破壞、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社會:糧食不足、醫療教育交通住房就業壓力過大 勞動力短缺兵員不足人口老齡化措施 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使人口增長與 資源、環境相協調,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47.“鄉村人口遷入→城市”原因:①鄉村人口增長造成勞動力過剩②城鄉差別—城市的就業機會相對較多,城市的物質生活條件較鄉村好,城市的文化,教育等條件比鄉村好。“鄉村人口遷入→城市”對城市的影響:①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勞動力,有力的支持了城市的建設與繁榮②過多的涌入,則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膨脹,以及引發一系列的城市問題:如物質供應問題、城市就業問題、交通、治安、環境等問題。48.城市問題主要表現在: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工業污染、噪聲干擾、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49.世界三大人種分別是: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人種都是平等的,沒有優劣之分。三大人種 體質 特征 分布地區膚色 頭發 面部 體毛白種人 色淺 波狀 鼻高唇薄 較多 歐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亞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黃種人 黃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亞洲東部(北美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紐特人也屬于)黑種人 黑色 卷曲 唇厚 很少 非洲中南部、美洲50.目前被聯合國確定為工作語言的是: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51.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使用人數最多的是漢語。52.拉丁美洲大多數國家通用語言是西班牙語;巴西和一些島國使用的是葡萄牙語。西亞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語。53.世界的三大宗教:宗教 產生 經典 分布 建筑三大宗教 基督教 巴勒斯坦地區 圣經 歐洲、美洲、大洋洲 教堂(尖頂)伊斯蘭教 沙特阿拉伯 古蘭經 亞洲西部和東南部、非洲北部和東部 清真寺(圓頂)佛教 古印度 佛經 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寺廟佛塔道教 中國本土 中國湖北省武當山 道觀54.聚落的主要形式包過城市和鄉村。55.城市市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56.城市問題:交通堵塞、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噪聲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就業困難57.鄉村居民居住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公路分布。58.世界遺產可分為文化遺產、自然遺產以及自然與文化遺產三大類。我國的主要世界遺產:萬里長城、泰山、北京故宮、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黃山、九寨溝、黃龍、武陵源、承德避暑山莊及外八廟、曲阜孔廟、孔林、孔府、武當山古建筑、布達拉宮、廬山、峨眉山—東山大佛、麗江古城、平遙古城、蘇州古典園林、天壇我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聚落:山西的平遙古城,云南的麗江古城,安徽的西遞村和宏村村落。外國世界文化遺產的聚落: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法國的“巴黎塞納河岸”,巴西的巴西利亞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