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年級上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復習資料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年級上冊第二章地球的面貌復習資料

資源簡介

二、地球的面貌
1.對于地球的形狀曾有“蓋天說”和我國古代天文學家張衡提出的“渾天說”。
2.麥哲倫的航海依次經過了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3.地球的真實形狀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4.地球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極半徑6357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地球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
5.地球儀上各線的緯度
項目 赤道 北極 南極 北回歸線 南回歸線 北極圈 南極圈
緯度 0° 90°N 90°S 23.5°N 23.5°S 66.5°N 66.5°S
6.經線和緯線的對比
經線 緯線
定義 連接南、北極,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圈 與地軸垂直,與赤道平行,并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形狀及長度特征 半圓(兩條相對的經線形成一個圓圈)每條經線都等長 自成圓圈(到兩極縮成一點)每條緯線都不等長(自赤道向南北極逐漸縮小)
指示方向 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零度起點線 本初子午線(0°經線) 赤道(0°緯線)
零度線的確定 經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 最長的緯線,距南北兩極相等的緯線圈
標度的范圍 自本初子午線向東、西各180° 自赤道向南、北各90°
度數的代表符號 0°經線以東為東經(E),以西為西經(W) 0°緯線以南為南緯(S),以北為北緯(N)
劃分半球的界限 20°W、160°E組成的經線圈東半球為20°W-160°E西半球為20°E-160°W 0°緯線(赤道)北半球為0°-90°N南半球為0°-90°S
7.緯度中,0°-30°為低緯度地區,30°-60°為中緯度地區,60°-90°為高緯度地區。
8.地球儀上任何兩條相對的經線(經度之和為180°)都組成一個經線圈;任何一個經線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兩個半球。
9.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分界線是0°緯線(即赤道),東半球和西半球的分局誒現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
10.由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所構成的網絡叫做經緯網。
11.格陵蘭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澳大利亞是大陸。
12.地球的陸地占29% ,海洋占71% 。
13.北半球的陸地面積大于南半球的陸地面積。
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無論是哪一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
14.跨經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亞洲。
跨經度最廣的大洋是北冰洋,跨緯度最廣的大洋是太平洋。
緯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極洲。
15.全球共有七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
按照面積由大到小排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16.北美洲和南美洲位于東西半球中的西半球,亞洲、歐洲和非洲位于東西半球中的東半球。
17.北冰洋沿岸的大洲:歐洲、亞洲、北美洲
太平洋沿岸的大洲: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極洲
18.赤道橫穿過的大洲有:南美洲、亞洲、非洲
19.我國(中國)所在的大洲是亞洲。我國位于南北半球的北半球,東西半球的東半球。
20.全球共有6塊大陸: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洲大陸、南美洲大陸、南極洲大陸、澳大利亞大陸。亞歐大陸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塊大陸,占陸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以上。
21.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
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南美洲和南極洲的分界線:德雷克海峽
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地中海、紅海
22.地球上共有4個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跨南北半球,是四大洋中面積最大、最深、島嶼最多的大洋。
大西洋跨南北半球,形狀略成“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北冰洋大致以北極為中心,介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間,是四大洋最淺最小的洋。
23.五種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六種局部地形:山頂、鞍部、盆地、陡崖、山谷、山脊
24.五種基本地形介紹
平原 1.開闊平坦,地面起伏小 2.海拔低(<200m)
高原 1.開闊平坦,地面起伏 2.海拔高(>1000m) 3.邊緣比較陡峭
山地 1.崎嶇不平 2.海拔>500m 3.坡度較陡,溝谷較深
丘陵 1.崎嶇不平,坡度緩和 2.海拔<500m 3.相對高度<200m
盆地 中間低,四周高
25.世界之最
最大的平原 亞馬孫平原(南美洲)
最長的山脈 安第斯山脈(南美洲)
最大的盆地 剛果盆地(非洲)
最深的海溝 馬里亞那海溝(太平洋)(最大深11034米)
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亞洲)
最大的高原 巴西高原(南美洲)
26.兩大山脈帶:①.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 ②.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及非洲西北部山脈帶
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組成: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脈和安第斯山脈組成)、日本群島、臺灣島、菲律賓群島等呈弧形分布的島嶼山體
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及非洲西北部山脈帶組成:喜馬拉雅山脈、阿爾卑斯山脈、阿特拉斯山脈
27.海底地形:
大陸架:陸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較緩,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內
大陸坡:大陸架向外傾斜的陡坡,水深急劇增至數千米
海溝:海溝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達到1萬多米。
大洋中脊:大洋中脊是大洋中新海底誕生的地方,火山活動比較強烈。
28.等高線的特點:
①等高線是閉合的曲線
②坡度越陡,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緩,等高線越稀疏
③同一等高線上的點,海拔都相同
④任意相鄰的兩條等高線,高度差都相等
29.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中,綠色代表平原,黃色代表高山,棕色代表高原。
30.區別山谷和山脊:
①山脊是分水線,山谷是集水線 ②凸高為谷,凸低為脊 ③折中畫線法
31.山脊、山谷、山頂、鞍部、陡崖
32.大陸漂移假說是由德國科學家魏格納提出來的,他認為在2億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互相連接的一塊大陸“泛大陸”,它的周圍是一片汪洋“泛大洋”,后來原始大陸才分裂成幾塊大陸渙渙飄逸分離逐漸的形成了現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狀況。
33.版塊構造學說,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巖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阿爾卑斯山的隆起(歐洲):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的隆起(亞洲):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于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地區。
日本被稱為“火山國,地震邦”: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34.一般來說,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有張裂拉伸、有碰撞擠壓、地殼比較活躍,最容易發生火山和地震。
35.世界兩大山脈帶與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世界兩大山脈帶 環太平洋沿岸山脈帶 橫貫亞歐大陸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脈帶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南县| 东明县| 雅安市| 武穴市| 保亭| 宝山区| 娄底市| 阳城县| 邵武市| 安岳县| 成武县| 宁海县| 西乌珠穆沁旗| 开封市| 溧水县| 金坛市| 双桥区| 互助| 澄城县| 靖远县| 汝南县| 武宣县| 衡东县| 邵阳县| 通山县| 高平市| 神池县| 六枝特区| 揭阳市| 辽源市| 洪湖市| 元阳县| 普陀区| 四川省| 天镇县| 余姚市| 永济市| 贡觉县| 西平县| 林甸县| 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