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鄧州市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質量評估八年級生物試卷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項正確答案,請把正確答案填入答題卡上,每小題1分,共20分)1.海洋中有許多美麗的腔腸動物,如海葵、珊瑚蟲、水母等,關于這種生物的敘述不正確是A.生活在海洋中B.體內有消化腔C.頂端有觸手D.身體呈左右對稱2.以下關于扁形動物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背腹扁平B.身體成兩側對稱C.有口無肛門D.身體呈輻射對稱3.華枝睪吸蟲最發達的器官是A.運動器官B.消化器官C.生殖器官D.感覺器官4.蛔蟲生活在小腸內而不能被消化的原因是A.人體的消化液不能消化活的動物B.蛔蟲體表有角質層C.蛔蟲體表細胞生長快D.蛔蟲生活在沒有消化液的地方5.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那么蚯蚓是靠什么呼吸的A黏液.B.口C.肺D.體壁6.珍珠貝和三角帆蚌常被人們用來人工培育珍珠,光亮炫彩的珍珠的形成與下列哪一結構有關A.貝殼B.外套膜C.珍珠層D.內殼7.下列關于蝗蟲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其外骨骼有保護和支持作用B.在生長發育中終身蛻皮C.其外骨骼能防止體內水分散失D.在生長發育中有蛻皮現象8.鮑魚稱魚而非魚類,有些動物不稱魚而屬于魚類,如下列動物中的A.海豚B.海獅C.海豹D.海馬9.青蛙必須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最重要的原因是A.成體既用鰓呼吸也用肺呼吸B.皮膚裸露C.幼體用肺呼吸D.肺不發達,需要皮膚輔助呼吸10.下列關于兩棲動物的描述正確的是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上B.幼體生活在水中,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能在水中游泳C.幼體和成體都能生活在水中和陸地上D.它們在水中用鰓呼吸,在陸地上用肺呼吸11.爬行動物的身體分為A.頭、頸、軀干、四肢四部分B.頭、軀干、四肢、尾四部分C.頭、頸、軀干、四肢、尾五部分D.頭、胸、腹、四肢、尾五部分12.鳥類飛行時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是A、肺B.肺和氣囊C、氣囊D、氣管13.海豚生活在海洋中,外形像魚,有鰭,體表光滑無毛,但它是哺乳動物而不是魚的主要原因是A.用肺呼吸B.牙齒分化C.體溫恒定D.胎生哺乳14.下列關于動物類群主要特征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腔腸動物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B.軟體動物身體表面有外套膜C.環節動物身體分節,體表有角質層D.節肢動物體表有堅韌的外骨骼15.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患者關節腔內大量積液并伴有腫脹疼痛,那么其病變部位應在下列哪個結構上A.關節頭B.關節窩C.關節腔D.關節囊16.下列成語所描述的動物行為中,屬于先天性行為的是A.鸚鵡學舌B.老馬識途C.作繭自縛D.驚弓之鳥17.下列幾種動物行為中,不能起到在同種個體間進行信息交流作用的是A.雌蠶蛾釋放性外激素B.雄性獅子在領地周圍撒尿C.黑長尾猴發現敵害時發出叫聲D.臭鼬遇到敵害威脅時放出臭氣18.對于有關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動物在維持生態平衡中起重要作用B.動物能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C.動物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有機物D.動物能促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19.哺乳動物門齒的功能是A撕裂B.咀嚼C.切斷D.磨碎20.下列關于鳥特有的特征的敘述錯誤的是A.體表有羽毛B.用肺呼吸并用氣囊輔助呼吸C.善于飛行D前肢覆羽成翼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30分)21.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6分)紅嘴鷗已連續多年從西伯利亞飛抵昆明過冬,為昆明增添了一道美麗的風景。(1)從體內有無脊柱來說,紅嘴鷗屬于動物中的。(2)紅嘴鷗每呼吸一次進行____次氣體交換,這種特有的呼吸方式叫雙重呼吸,從而提高了效率。(3)紅嘴鷗的體溫不會隨著環境溫度的變化而改變,是動物。恒定的體溫增強了動物對適應能力。22.如圖是水螅、渦蟲、蛔蟲的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分析回答。(6分)(1)從圖中可以看出,水螅的身體由(e)內胚層和(d)外胚層兩層細胞構成,圍成的腔(c)叫。水螅吃進去的食物在腔內被消化,食物殘渣是由(b)_____排出體外。(2)水螅特有的防御利器是,在觸手處尤其多。(3)(f)是水螅的,其長成小水螅后,就會從母體上脫落下來獨立生活。(4)從結構上看,蛔蟲的消化器官比水螅和渦蟲復雜,表現在,從生活方式上看,蛔蟲與其他兩種動物不同,營生活。23.(6分)人之所以能夠奔跑、跳躍、活動自如,關鍵在于人有關節,關節使人體既能折疊彎曲又能伸展自如。根據下面的關節結構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1)標號①和③的表面覆蓋著一層[],能減少運動時骨與骨之間的摩擦。(2)把兩塊骨牢固地聯系在一起的是[](3)圖中[]內有少量滑液,對關節起作用。(4)運動是指骨骼肌受到傳來的刺激而收縮,牽動所附著的圍繞關節的活動。24.(6分)馬是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象征,馬是吃苦耐勞、勇往直前的代表。請識圖回答下列問題:(1)馬是哺乳動物,它的體表、胎生、,提高了動物的成活率。(2)馬是草食動物,與狼相比,在牙齒分化上不同的是沒有。(3)馬用呼吸。(4)馬具有高度發達的和,能夠靈敏的感知外界的環境變化,對環境的復雜多變及時作出反應。25.(6分)同學們養過蠶嗎?蠶寶寶吐出的絲線能制成各種絲綢制品。人類擁有這種珍貴的絲綢至少已有4000年了。請你養幾只蠶,探究它的取食行為。提出問題:蠶總是吃桑葉,這是先天性行為嗎?(1)作出假設:(2)實驗用的蠶的來源:①向別人要來已經養了數天的大蠶;②去市場購買即將孵化的卵,等孵化出小蠶后再進行實驗。請你選擇獲得蠶的方式,你的選擇是(填序號)。(3)請你選擇出作為該實驗的材料。A.桑葉和菠菜葉B.油菜葉和菠菜葉(4)該實驗的變量是(5)每一組蠶的數量,你認為應該選擇(A一只B.十只),原因是八年級生物參考答案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20分)1----5.DBCBD6----l0BBDDBlBADCDG----20.CDCCO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30分)21.(6分)(1)脊椎鳥類(2)2氣體交換(3)恒溫環境22.(6分)(1)消化腔口(2)刺細胞(3)芽體(4)有口有肛門寄生3.(6分)(1)②關節軟骨(2)④關節囊(3)⑤關節腔潤滑(4)神經骨24.(6分)(1)被毛哺乳(2)犬齒(3)肺(4)神經系統感覺器官25.(6分)(1)蠶吃桑葉是先天性行為(2)②(3)A(4)菜葉的種類不同(5)B減少實驗中的誤差和偶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案.pdf 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