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試題(8科9個)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試題(8科9個)

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試題(生物)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1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一、單選題(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下列性狀中,屬數量性狀的是( )
A.人的游離和附著耳垂 B.豌豆的花色 C.人的高矮 D.狗毛的直曲
2、下列不是人體胰島B細胞內DNA控制合成的物質是( )
A.氨基酸 B.mRNA C.胰島素 D.tRNA
3、下列生化反應不是在葉肉細胞細胞質中的某種基質中進行的是( )
A.糖酵解 B.丙酮酸的分解
C.CO2的固定 D.組蛋白與DNA結合
4、在人體內,下面哪一組物質不可能在同一個細胞中產生( )
A.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B.呼吸氧化酶和抗體
C.生長激素和RNA聚合酶 D.ATP和神經遞質
5、用小麥幼苗根觀察植物細胞的分化,除觀察全段根尖外,下列哪一段也能說明( ) A.根冠 B.生長點 C.伸長區 D.根毛區
6、下列屬于哺乳動物和人體“內環境”的是( )
A、肺泡腔內的氣體 B、小腸腔內的消化液
C、心室腔內的血漿 D、膀胱腔內的尿液
7、在一塊含有淀粉的瓊脂塊的四個圓點位置,分別用不同的方法處理,如圖所示。將上述實驗裝置放入37℃恒溫箱中,保溫處理24小時后,用碘液滴在瓊脂塊上,可見其上面呈藍色的斑塊個數是( )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9、人體內氫隨化合物在生物體內代謝轉移的過程如右圖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①過程發生在核糖體中,水中的H只來自于─NH2
B.在缺氧的情況下,③過程中不會發生脫氫反應
C.M物質是丙酮酸,④過程不會發生在線粒體中
D.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②③過程發生于線粒體中
10、圖示植物體細胞在一定時間內吸收K+與某些條件之間的關系。
假定其他條件均為理想狀態。圖的橫坐標條件最可能的是( )
A.載體數量 B.氧氣濃度 C.光照條件 D.溫度變化
11、假設有一段mRNA上有60個堿基,其中A有15個,G有25個,那么轉錄該mRNA的DNA分子區段中,“C+T”的個數以及該mRNA翻譯成的蛋白質所需氨基酸的個數分別是( )
A.40、30 B.60、30 C.60、20 D.80、40
13、生物學能有今天如此輝煌的成就,離不開眾多科學家傾其一生孜孜不倦的研究。下面提及的科學家實驗中有精心設置對照實驗的是( )
①達爾文提出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中心的生物進化理論
②魯賓和卡門證明了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③赫爾希和蔡斯證明了在噬菌體中DNA是遺傳物質,而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
④艾弗里證明了促使R型菌轉化成S型菌的物質是DNA
⑤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
14、下列前項是實驗試劑,中項是其作用,后項是實驗應用,敘述錯誤的是( )
A.龍膽紫溶液、細胞核染色、觀察染色體
B.秋水仙素、多倍體形成、獲得植物新品種
C.石油醚、溶解葉綠體色素、分離色素
D.甲基綠、DNA染色、鑒定原核和真核細胞
15、右圖為細胞周期中部分細胞核的變化示意圖,此過程( )
A.發生在細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發生在細胞周期的分裂間期,染色質復制
C.發生在細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漸解體
D.發生在細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體螺旋變粗
A. 甲可以導致戊的形成 B.甲可以導致丁或戊兩種情形的形成
C. 乙可以導致戊的形成 D.乙可以導致丙的形成
17、細胞內的下列結構包被著單層磷脂分子的是( )
A.神經元突觸前膜內的突觸小泡 B.乳糜微粒中的甘油三酯
C.根尖分生區細胞染色體中的DNA D.胰腺腺泡細胞內的核糖體
18、依據下圖,下列關于DNA分子片段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限制性內切酶、解旋酶可分別作用于①、③部位
B.②處的堿基缺失將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
C.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養液中復制2代,子代
中含15N的DNA占3/4
D.該DNA的特異性表現在堿基種類和(A+ G):(T +C)
的比例上
19、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發生于下圖中哪個過程? ( )
A.① B.② C.③ D.④
20、人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大小、形態不完全相同,但存在著同
源區(Ⅱ)和非同源區(I、Ⅲ)(如右圖)。由此可以推測( )
A.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別決定的基因
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男性患病率不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遺傳病,患者全為男性
D.I片段上某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21、如果一個健康人受到驚嚇后的收縮壓>140mmHg,可以通過神經調節恢復正常。在下列的反射弧中,②應該是( )
① ②
主動脈和頸動脈壁上壓力感受器→心血管中樞→心臟、血管
A.交感神經 B.副交感神經 C.感覺神經 D.植物性神經
22、 如圖不能夠表達的生理過程是( )
A 突觸小體釋放神經遞質
B 乳腺細胞分泌乳汁
C 轉基因大腸桿菌分泌胰島素
D 雜交瘤細胞分泌單克隆抗體
23、蛋白質、脂肪和糖類是人體必需的三大營養物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植物性食物含有人體齊全的必需氨基酸
B.脂肪的熱量值高于糖類和蛋白質,因而脂肪是人體的主要能源物質
C.胰島素缺乏時,可能出現高血脂
D.馬拉松運動員肌肉細胞所需能量的來源主要為糖類的有氧呼吸
24、關于心血管疾病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是多基因遺傳病 ②性狀主要由復等位基因控制
③肝臟過剩的甘油三酯以LDL形式運輸至血液
④肝臟過剩的甘油三酯以VLDL形式運輸至血液
⑤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26、1個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釋放能量為m,其中40%用于ADP轉化為ATP,若1個高能磷酸鍵所含能量為n,則1個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產生ATP分子數為( )
A.2n/5m B.2m/5n C.n/5m D.m/5n
27、下圖為細胞中多個聚合核糖體上合成蛋白質的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a為mRNA,b、c、d、e為DNA
②最終合成的b、c、d、e在結構上各不相同
③合成a的場所在細胞核,f代表核糖體
④該過程表明生物體內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質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28、某植物光合作用最適溫度為25℃,呼吸作用最適溫度為30℃。下圖為植物處于25℃環境中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變化的坐標圖,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a點葉肉細胞產生ATP的細胞器只有線粒體
B. 將溫度由25℃提高到30℃ 時,a點下移,d點上移
C.c點表示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影響已經達到飽和
D.當植物缺鎂時,b點將向右移
29、如右圖所示,甲圖表示胚芽鞘受到單側光的照射,乙圖表示不同濃度生長素溶液對胚芽鞘生長的影響,如果甲圖中b處的生長素濃度為m,則a 處生長素濃度x的范圍是( )
A.mC.ni
30、甲乙兩圖分別表示不同性別果蠅的染色體及相關基因。甲、乙兩果蠅交配,子代中雙顯性個體占65%,則BV之間的交換值為( )
A.10% B.20% C.40% D.17.5%
二、綜合題(共90分)
(一)(11分)細胞通訊是細胞間或細胞內高度精確和高效地發放與接收信息的通訊機制,是一種對環境做出綜合反應的細胞行為。不同的信號分子必須與相應的受體(化學本質多為糖蛋白)特異性結合才能發揮作用。圖一是雌激素(固醇類物質)與相應受體結合示意圖,圖二是生長素與相應受體結合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31、圖一、圖二的受體所處的位置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信號分子與受體結合形成“激素-受體”復合物,其最終均通過影響細胞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過程而起調節細胞功能的作用。
32、圖一雌激素進入細胞的轉運方式是_____________。圖二中所示的__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_(細胞器)釋放Ca2+,Ca2+促使細胞內的H+以_____________的轉運方式運往細胞外,增加了細胞壁的延展性,而使細胞生長,可見,生長素的作用是促進細胞的_____________。細胞在持續生長過程中,細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變,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細胞器)為細胞壁添加了新的成分。
33、圖_________過程體現了細胞膜的識別功能。
34、_____________酶催化mRNA的合成,作為蛋白質合成的模板。
(二)(11分)人體是一個平衡系統,人體平衡的維持有賴于多方面的調節與控制。下圖所示下丘腦對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的調節過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圖中英文字母表示激素,甲、乙、丙、丁表示內分泌腺,數字表示部分生理活動,其中,激素C的分泌受H的調控影響。虛線部分表示神經調控。)
35、在正常情況下,餐后血糖濃度升高,
圖中 (用字母表示)分泌增加,
使血糖濃度降低。當人體處于饑餓狀態時,
圖中除下丘腦之外,還有( )
內分泌腺活動加強,促使血糖含量升高。
(多選)
A.甲 B.乙 C.丙 D.丁
36、突然處在非常危險環境時,人體能通過圖中生理過程 (填數字)促使相關內分泌腺分泌激素,使血糖濃度快速上升。由此可以看出人體對血糖濃度的調節屬于
調節。
37、從圖中的調控關系看,E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圖中②③過程表示了人體以 方式調節體溫,這種方式在人體處于 環境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39、環境驟熱時,寫出人體體溫調節的反射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時,如果人體沒有及時補充水分,血漿滲透壓將變 。寫出此時人體調節水平衡的過程:

(三)(9分)右圖是病原體對不同免疫狀態小鼠的感染進程示意圖。
40、圖中顯示的吞噬細胞、B或T細胞分別是機體的第__________、__________道免疫防線。后者是__________(特異/非特異)性免疫。
41、在正常小鼠的皮膚和粘膜表面一般有一定數量的細菌生活,稱其為__________。它的存在,往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2、 曲線②如果是B細胞缺陷小鼠,則它不能產生__________,但能通過__________起免疫作用。
43、大多數抗原要經過吞噬細胞處理,將抗原呈遞給T細胞,再由T細胞呈遞給B細胞而發揮其免疫作用。曲線__________說明有的抗原不經過這種呈遞,機體可以發揮其免疫作用。
44、 時間t時,三種小鼠的病原體數量E>F>G,你如何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0分)細胞工程是在細胞水平上,以細胞生物學理論和技術為基礎,結合現代工程技術手段以及其他學科的科學原理和技術,研究、開發和利用細胞的現代生物技術。下列甲、乙、丙是細胞工程的圖例,請據圖回答:
45、過程①、②的實質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 46、要將植物的器官、組織、細胞培養成完整的植株,必需的條件是離體,并接種在人工培養基上。人工培養基除了營養物質外,還需___________誘導,并需在適宜的溫度和pH、一定光照和___________條件下進行。
48、 培育植物體(B)的過程乙稱為___________。過程③的細胞分裂方式為___________,過程③的細胞工程技術是___________。有的植物花粉離體培養形成的植株是可育的,如___________。
49、 過程④的細胞工程技術是___________。它的優勢在于,能突破自然界的___________而得到遠緣雜交細胞。
49、圖丙中光反應發生[ ] 中,在光反應中的能量變化是 。
50、圖丁中曲線的意義是: 。
51、如圖甲所示,如果適當縮短光源與實驗裝置的距離,則單位時間內黑藻放出的氣泡數量
(填“增加”、“減少”或“不變”)。
52、黑藻的葉肉細胞處于丙圖狀態時,對應圖丁曲線中 。
53、如果A點時CO2釋放量為a mo1/m2·s,C點時的CO2吸收量為b mo1/m2·s,則在C點時O2的產生量為 mo1/m2·s。
54、將黑藻放在特定實驗裝置內,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影響(其余的實驗條件都是理想的),實驗以CO2的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1)若在晝夜不停的光照下,則該植物生長的最適宜溫度是 ,在35℃時,該植物每小時實際光合作用速率為 。(用CO2吸收量表示)
(2)每天交替進行12小時光照、12小時黑暗,溫度保持在30℃的條件下,該植物 (能,否)生長。
(3)根據表中數據,在答卷紙上的坐標圖中繪出光合作用消耗CO2的總量與溫度之間關系的曲線。
(六)(12分)下圖一為含有目的基因的DNA(外源DNA),圖二為某質粒,表中是幾種限制酶識別序列及其切割位點。用圖中的外源DNA與質粒構建重組質粒。
限制酶 BamHⅠ SmaⅠ EcoRⅠ Hind Ⅲ
識別序列及切割位點
請根據上述信息分析回答:
55、外源DNA、質粒分別有_______、_______個游離的磷酸基團。
56、DNA分子的一條多核苷酸鏈中,兩個脫氧核苷酸之間以_________和_________
相連。用SmaⅠ限制酶切割外源DNA,切開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
間相連的鍵。
57、如果用SmaⅠ酶切割外源DNA和質粒來重組質粒,其結果是_____________。
58、如果使用EcoRⅠ酶切割外源DNA和質粒,將目的基因片段與切割后的質粒混
合,加入_________酶,獲得的環狀DNA可能有哪幾種情況?______________。
59、如果使用BamHⅠ和Hind Ⅲ兩種限制酶同時處理外源DNA和質粒,比用EcoR
Ⅰ酶切割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0、將重組質粒導入大腸桿菌中,培養基中需加入___________進行鑒別和篩選含有
___________的細胞。
(七)(6分)以下列兩種基因型的某種植物為親本,進行雜交實驗:
61、進行人工授粉之前,需要在 時期對母本用人工方法去除雄蕊。
62、H1、H2、h基因控制該植物葉柄的不同形態,H1、H2之間表現共顯性關系,H1、H2都對h為完全顯性。它們的雜交子一代中,出現與葉柄形態相關的表現型種類最多可能有
種。
63、控制紅色花色的基因分別是A、R、E,控制白色花色的基因分別是a、r、e;各顯性基因的表現效果相同,且顯性基因的越多,紅顏色越深,隱形類型為白色。若雜交子一代自交,則子二代花色的表現型種類是 種;基因型為AaEeRr的幾率是 。
64、基因T、t分別控制該植物果實的圓形性狀和橢圓形性狀;G、g分別控制該種植物葉緣鋸齒尖銳與光滑。若基因T與G(t與g)之間的交換值為20%,子一代自交產生的子二代中,表現型為葉緣尖銳同時果實呈橢圓形的個體的基因型為 ,這種表現型出現的幾率是 。
(八)(11分)紅細胞表面僅含A抗原的為A型血,僅含B抗原的為B型血,同時含A、B抗原的為AB型血,O型血紅細胞則不含這兩種抗原,但通常含有可以形成A、B抗原的物質H(無H者也被視為O型血。上述抗原的形成由兩對基因控制,這兩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上,其中基因H編碼的酶能促使前體物質轉變為物質H,但它的等位基因h則不能編碼這種酶;基因IA編碼的酶能促使H轉變為A抗原,基因IB編碼的酶能促使H轉變為B抗原,但它們的等位基因i則不能編碼這兩種酶。A抗原、B抗原以及與它們的前體物質之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65.圖中X、Y分別是_______________。
66.基因i變成基因IA或IB的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_______________,該現象發生
的本質原因是DNA分子中發生了_______________。
67.表現為B型血的人,其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68.一個A型血男子與一個O型血女子結婚后生下的一個孩子為AB型血,且已知
該夫婦所生孩子的血型只可能是AB型血,則孩子、父、母的基因型依次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孩子與其基因型相
同的配偶結婚,生育AB型、A型、B型、O型血的孩子的概率之比是__________。
69.經過數年研究,已成功實現了B型血向O型血的轉變。根據圖中信息可推測,
將B型血的__________切去,可以實現B型血向O型血的轉變。研究發現海南
咖啡豆和大豆的α-半乳糖苷酶可以作為改造血型的工具酶。B型血的人常飲咖
啡或吃大豆制品,血型會發生改變嗎?為什么?_______________。
70.要大量獲得α-半乳糖苷酶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生物學技術。
(九)(10分)生物乙醇是以生物為原料生產的可再生能源。我國利用農作物廢棄物(秸稈)生產乙醇,其技術流程為:纖維素酶分解→酵母菌發酵→蒸餾→成品。如果向含有纖維素培養基中加入剛果紅染液時,剛果紅會與纖維素形成紅色復合物,而呈現紅色,如果纖維素被降解,則培養基表面會形成以纖維素分解菌為中心的透明圈。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71、纖維素酶可以從能分解纖維素的細菌培養液中提取。某同學設計了從土壤中分離纖維素分解菌的實驗流程:土壤取樣→選擇培養→梯度稀釋→鑒別培養。
①最好選擇 環境采集土樣。
②配置培養基時,各種成分在熔化后分裝前必須進行 ,接種前要進行 。在整個微生物的分離和培養中,一定要注意在無菌條件下進行。在制備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基的倒平板操作時,平板冷凝后,應將平板倒過來放置,這樣做的目的是 。
③以下是兩種培養基配方:
A培養基配方:
KH2P04 Na2HP04 MgS04.7H20 纖維素酶 葡萄糖 尿素 瓊脂
1.4g 2.1g 0.2g 1g 10.0g 1.0g 15.og
B培養基配方:
KH2P04 NaN03 Na2HP04.7H20 MgS04.7H20 KCl 纖維素粉 酵母膏 水解酪素
0.9g lg 1.2g 0.5g 0.5g 5g 0.5g 0.5g
如果要分離提純土壤中的纖維素分解菌,應選擇 (填編號) 培養基配方,從功能看該培養基屬于 培養基。
④為了鑒別纖維素分解菌和進一步純化菌種,可以在鑒別培養基中加入剛果紅染液,將篩選獲得的菌液稀釋后用    法接種到鑒別培養基上,然后挑選產生   的菌落作為菌種進行擴大培養。
72、進行工業化酶解時,為了使纖維素酶能反復使用,可以采用酶固定化技術,其具體方法包括如下圖所示的三種,則①表示 、②表示 、③表示載體結合法。
上理工附中2011學年高三生命科學月考(三)答案
二、綜合題
(一)(11分)31.圖一受體位于細胞內,圖二受體位于細胞膜上 轉錄 翻譯
32.被動運輸 “激素-受體”復合物(“生長素-受體”復合物) 內質網
主動運輸 伸長生長 高爾基體 33.二 34.RNA聚合
(二)(11分)35. B (A、B、C ) 36. ⑥ 神經-激素
37、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或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
38. 代謝 寒冷 39._溫感受器→傳入神經→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傳出神經→皮膚血管、汗腺 高 血漿滲透壓升高,刺激下丘腦,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減少,同時渴覺中樞興奮,引起口渴,主動飲水,增加機體含水量 (2分)
(三)(9分)40、二 三 特異 41、正常菌群 對病原菌拮抗(抑制)
42、抗體 致敏T細胞釋放淋巴因子殺死抗原細胞或致抗原細胞裂解死亡 43、②
44、吞噬細胞是機體的第二道防線,病原體進入機體后首先是吞噬細胞起免疫作用,因此,吞噬細胞缺陷小鼠的病原體數量快速上升。B或T細胞是第三道防線,B或T細胞缺陷小鼠有其中一種免疫細胞與吞噬細胞共同發揮作用,因此,病原體數量較吞噬細胞缺陷小鼠低。正常小鼠的非特異性與特異性免疫共同發揮作用,病原體量最低。
(五)(10分) 49、[a]類囊體 光能→NADPH、ATP中活躍的化學能 
50、在一定范圍內,光合速率隨光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過光飽合點(超過一定范圍)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大 51、增加  52、B點以后  53、 a+b
54、(1)25℃ 6.5mg/h (2)能
(3)如圖
(六)(12分)55. 2、0 56.磷酸 脫氧核糖 胞嘧啶脫氧核苷酸
鳥嘌呤脫氧核苷酸 57.目的基因與抗性基因被破壞 58.DNA連接
原質粒切割的粘性末端重新連接;目的基因的粘性末端連接而成環狀;
目的基因與切割質粒形成 重組質粒 59.避免切割的外源DNA、質粒
的粘性末端自身環化 60.抗生素 重組質粒(目的基因)
(七)(6分) 61. 花未成熟 62. 3 63. 7 1/8
64. tG//tG 和 tG//tg 9%
(九)(10分)71、①纖維素含量豐富的土壤 ② 調整PH 高壓蒸汽滅菌 防止冷凝水污染培養基 ③ B 選擇 ④涂布平板 透明圈 72、包埋法 交聯法
圖一
圖二
雌激素




t



E
F
G
圖一
圖二

GGATCC
CCTAGG

CCCGGG
GGGCCC




GAATTC
CTTAAG


AAGCTT
TTCGAA
前體物質
物質H
A抗原
B抗原
←X←Y
IA基因→酶A
酶B←IB基因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試題(語文)
注意:1.滿分150分,完卷時間150分鐘。
2.所有答案均做在答題卷上,否則不予計分。
一、閱讀(8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5題。(16分)
①有個孩子問,為什么中國古代建筑都是木結構,而歐洲人卻用石頭造屋
②這是一個不太好回答的問題。當然不是中國人不會使用石頭,也不是石材匱乏的緣故,從宮殿臺基、欄桿到鄉間的石板路、石拱橋,華夏大地上到處都能找到關于石頭的記憶。反過來想,歐洲建筑以石頭為主,也并非表示人家不懂木作手藝,更不是他們那片土地上缺少木材。早在公元前一世紀,羅馬人維特魯威就在《建筑十種》中,記述了木材的采伐和加工。
③有一種解釋是人類最初將木材作為主要建筑材料是受制于技術條件,因為在金屬工具的雛形階段,處理木材相對顯得容易……這種說法顯然是把石頭建筑的出現推置于木建筑之后,也就是說歐洲的建筑文明應該晚于中國。可是,想想那些希臘神廟(更不用說埃及金字塔),有關“最初”的自豪感不免令人生疑,其實這上邊很難認定孰先孰后。
④問題抑或在于不同的人居理念 還真有那么一說。有人正是從木材的溫潤質感與石頭冷冰冰中看出了不同的生活意趣。有人不憚其煩地論證木結構建筑如何暗合農耕文化的田園詩意,好像石頭城堡只能充作吸血鬼騎士的文化符號。還有人把中國建筑勻稱流暢的線條視如天地人的和諧之境,而把注重體積感和立面裝飾的西方建筑看作是一味張揚等等。
⑤建筑史著作里經常充滿了諸如此類似是而非的說法,前衛學者喜歡將傳統文化與時尚趣味一鍋亂燉,而這本身也成了一種時尚。難道人們真是為了觀念而棲居 如果要打撈舊日的詩意,也該聽聽“約之閣閣,椓之橐橐”(《詩·小雅·斯干》)的歌吟,筑版夯土的農民工絕不會想著“回歸自然”什么的,造屋正是為了避除風雨蟲鼠之害,何曾成了風雅之賞 可是,真的沒有主觀因素嗎
⑥中國建筑為什么不用石頭用木頭,大人告訴那孩子,那是為了趕時間,不像你吃飯作業都磨磨蹭蹭。用石頭造房子太慢,在古代光是石料加工和運輸就是曠日持久的勞役。羅馬彼得大教堂造了整整一百年,巴黎圣母院造了一百八十多年,而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前后耗時竟達六百年之久。神是永恒的,不妨天長地久耗下去。可是鐘情于現世的中國人絕對等不起,尤其是中國的皇帝和官員們。中國歷史上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是一番大興土木,嵯峨相接的宮殿一轉眼就起來了,實在是靠了木結構的施工便利。換作西方人鑿石壘堡的搞法,怕是皇帝等到死也住不進宮里。對了,皇帝死后的寢宮倒是萬古永恒的石頭建筑,他們大多即位之初就開始修造自己的陵墓,那檔子破事可以搞上幾十年。
⑦所以,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下詔營建新都。宇文愷奉詔,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就建成了大興城(長安)。而明代永樂皇帝遷都北京,營造宮殿只用了四年光景(精雕細刻的紫禁城也只用了十幾年)。當然,造得快也毀得快。并不都是“楚人一炬”,戍卒未叫人心早已浮動。中國歷史上從來不乏重新洗牌的機緣,天變不足畏,風水輪流轉,別說生不逢時沒人給你機會。中國人以生命的尺度調諧做事情的節奏,并不是發覺落后于西人之后,才有了“大躍進”的思維。現在不也有把剛蓋了十年十幾年的大樓都炸了的事么
⑧“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所以留不下城堞和穹頂,留下了一堆沉痛的文字。
1.(2分)第②段中“記憶”的含義是 。
2.(4分)對本文理解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 )
A.對于木結構建筑暗合農耕文化田園詩意的說法,作者給予了充分肯定。
B.作者認為中國建筑線條勻稱流暢,但不如西方建筑注重體積感和立面裝飾。
C.第⑤段畫線句中的“時尚”指將傳統文化與當下趣味糅合在一起的時髦做法。
D.中國古代木建筑難以保存,原因在于頻繁戰爭的破壞和木質材料的自身特點。
E.統治者的急功近利不僅使宮殿建筑難以久存,也加劇了社會的動蕩不安。
P.文末引用“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強調了要提升生命價值的主旨。
3.(4分)對文章開頭孩子的疑問,作者之所以認為“這是一個不太好回答的問題”,不是因為建筑材料、 、 方面的問題,而是因為 。
4.(2分)第⑥段列舉羅馬彼得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建造過程的耗費時日,意在表達 。
5.(4分)請聯系高中語文教材中相關課文,談談你對文章結尾處“所以留不下城堞和穹頂,留下了一堆沉痛的文字”的理解。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6—11題。(22分)
世界上最荒涼的動物園
蘇 童
灰場動物園離我家很近,我開始去那兒臨摹動物時,它作為一個動物園已經是徒有虛名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動物園給人一片荒涼的印象,幾棵半枯的老樹下陳列的不是動物,而是空蕩蕩的獸籠,幾乎所有的獸籠都已銹蝕或殘破,動物園剩下的居民只有一群錦雞、一頭麋鹿和兩只猴子,僅此而已。
兩只幸存的猴子,一老一小,小猴子有時會突然跳到老猴子背上,每逢這時,老猴子就伸出長臂在小猴子骯臟的皮毛上搔幾下,我猜它們是一對父子。值得一說的是,那只老棕猴的眼睛其中一只是瞎的。這么一只獨眼猴使我的寫生遇到了難題,我不知道怎么畫那只瞎了的猴眼。猶豫了很久,我還是把那只猴眼的位置空在紙上了。
我的繪畫老師批評了我的動物寫生,他認為我畫的兩只猴子死板僵硬。他指著我畫的那只老猴子問:“怎么就畫了一只眼睛 還有一只眼睛呢 ”我說:“還有一只眼睛是瞎的,我畫不出來。”
繪畫老師的濃眉揚了起來:“你說那是只獨眼猴子 ”他拍著大腿道,“那不是最好的寫生素材嗎 你一定要畫出另一只眼睛,你總是抓不住動物的神韻,再去畫那只獨眼猴子,把另一只眼睛也畫出來,畫好它,猴子的神韻也許一下就出來啦。”
大概是我愚笨的原因,我始終不知老師嘴里的神韻為何物。但我還是決心去捕捉猴子的神韻,于是一個星期以后我又去了灰場動物園。
就在那天,我與學校的生物教師不期而遇。他說:“沒想到你在這兒畫畫,我在這兒還是第一次碰到熟人呢。”我問他來這兒干什么,他有點神秘地笑了,說:“來看動物啊,你知道我對動物最感興趣。”我說看動物應該去市動物園,那兒才是真正看動物的地方。生物教師搖了搖頭,手指著飼養員的紅磚小屋說:“我跟老張是老熟人了,我常上這兒來,跟他談點事情。”
生物教師說:“你看見那老猴子的瞎眼了吧 那是五年前給一個醉鬼用鐵條捅的,他一只手拿香蕉,另一只手藏在背后拿著那根鐵條。世上總有這種人,他們不愛動物,不愛也沒什么,可他們對動物竟然如此殘暴。”
生物教師還說:“我愛動物,我愛一切動物,即使是那只瞎了一只眼睛的獨眼猴,當然獨眼總是個遺憾,假如它在我手里,我會讓它變得漂亮一些完美一些。”
我與生物教師本來僅僅是點頭之交,自從有了灰場動物園的那次邂逅,我們之間的關系一下子就親密了許多。生物教師熱情地邀請我去參觀他的標本展覽室,我就跟著他去了位于校辦廠區域內的那間小屋。
一進去我首先就看見了一只美麗的錦雞。它被固定在一根樹樁上,很明顯它已經被開膛破肚,完成了防腐處理,我看見錦雞栩栩如生,但它的羽毛上還沾著血與藥液的疤跡。“其實我的鳥類標本不少了。”生物教師把錦雞標本移到貓頭鷹和駝鳥之間,他淡淡地說,“我現在最想做的是靈長類動物標本。”
我并沒有在意生物教師的話,應該說我很不適應那間小屋的氣氛,我覺得許多鳥許多貓還有許多我未見過的動物一齊瞪大眼睛盯著我。由于它們的靜態和屋里的光線,每個動物看上去都異常安詳舒適,但是我聞到空氣中有一股難能描述的酸腥味,它使我難以堅持看完小屋里陳列的每一種標本。當我找了個理由匆匆退出小屋時,生物教師仍然深情地望著他的標本,我聽見他在里面喃喃自語:“真奇怪,他們為什么不愛動物呢 ”
我第二次在灰場動物園遇見生物教師是一個星期天的早晨。那天下著瀠瀠細雨,我發現猴房里的棕猴父子在雨天里表現出一種驚人的親情。小猴子被老猴子掖在懷里躲雨,當渾身濕透的老猴子把手放在前額觀望天空中的雨絲時,我忽然覺得它惟一的眼睛里積滿了某種憂患,我懷著激情畫下了它抬頭觀雨的神態。也就在這時,我聽見從飼養員的屋子里傳來兩個男人爭吵的聲音,爭吵聲忽高忽低的,我聽不清具體內容,但我聽出另外一個人就是我們學校的生物教師。
那場越下越大的雨中斷了我的寫生計劃,我原先想到飼養員的小屋里去躲一會兒雨的,但是我想那樣會給他們帶來種種不便,就干脆鉆到了鹿房低矮的木板房頂下面。
雨一停我就想離開了,我帶來的紙都被雨弄濕,無法再畫下去。雨后的灰場動物園更顯冷清荒涼,除了殘余在枯樹上的雨水滴落在地的聲音,周圍一片死寂。
我已經推起了自行車,就是在這時候我聽見從猴房那里傳來一種奇怪的類似嬰兒的啼哭聲。最初我不知道那是猴子的哭聲,我只是覺得那種聲音異常凄厲異常疹人,于是我騎上車朝猴房那兒駛去。你也許已經猜到了,我再次看見的猴房里只剩下那只小棕猴了,僅僅是隔了一個小時,僅僅是隔了一場雨,那只瞎了右眼的老棕猴不見了,我看見那只小猴用雙臂抓住鐵網迎向我,它像一個人類的嬰兒一樣向我哭泣,我清晰地看見它粉紅的臉上滿是淚水,不是雨水,是淚水,那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看見猴子的淚水,像人的眼淚一樣,也是晶瑩透明的。
我一時愣怔在那兒,內心充滿了酸楚與疼痛的感覺。但我不知道該對那只小棕猴做些什么,我在口袋里找到一顆潮濕了的花生仁,隔著鐵網喂給小棕猴,但它剛咽下去就吐出來了,我一直以為它在戰栗,這時才懂得那種戰栗就是猴子的哭泣。
我曾經偷偷地跑到生物教師的標本室外面看望那只棕猴,說起來我大可不必這樣掩人耳目,只要你對動物具有一定的興趣,生物教師總是樂于為你打開標本室的門。但我似乎害怕與那只棕猴直面相對,最終還是選擇了一個安靜的午后爬到了那間小屋的窗臺上。
我看見一只棕猴盤腿坐在一張課桌上,讓我驚訝的是它現在不僅潔凈而安詳,作為某種特征的殘眼竟然不見了,變成了一只明亮的無可挑剔的眼睛,那只我所熟悉的獨眼棕猴,現在有了一雙完美的眼睛。
我的繪畫老師總是要求我去捕捉動物的神韻,但我認為動物們的神韻在于它們的眼淚,我努力了多年,還是畫不出那種淚水,最后干脆就不去畫了。那個位于工業區的灰場動物園,后來我再也沒去過,不去也無妨,我猜那大概是世上最荒涼的動物園了。
(《散文選刊》2008年第11期)
6.(4分)文章開頭寫到“動物園給人一片荒涼的印象”,文末又說“我猜那大概是世上最荒涼的動物園了”,請根據文意,依次寫出這兩處“荒涼”的具體含義。
(1)“動物園給人一片荒涼的印象”,“荒涼”的含義是 。
(2)“我猜那大概是世上最荒涼的動物園了”,“荒涼”的含義是 。
7.(4分)下面兩句是關于人物神態、動作的描寫,請寫出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1)繪畫老師的濃眉揚了起來:“你說那是只獨眼猴子 ”他拍著大腿道,“那不是最好的寫生素材嗎 ……” “揚”、“拍著大腿”刻畫出 。
(2)生物教師把錦雞標本移到貓頭鷹和駝鳥之間,他淡淡地說,“我現在最想做的是靈長類動物標本。” “移”、“淡淡地”刻畫出 。
8.(2分)文中寫到“我聽見從飼養員的屋子里傳來兩個男人爭吵的聲音,爭吵聲忽高忽低的,我聽不清具體內容……”,請根據情節展開想象,寫一段對話描寫,將兩人“爭吵”的內容補寫出來。
9.(2分)當“我”看見“那只我所熟悉的獨眼棕猴,現在有了一雙完美的眼睛”時,除了“驚訝”,“我”當時的心理感受還應有 、
10.(6分)下列對本文的理解與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 )( )
A.這是一篇寫人的散文,通過寫生物老師,來反襯繪畫老師的樸實、善良。
B.本文的敘述很有特點,在時間的推移中交織著場景的變化、情感的波瀾。
C.老猴子的獨眼是敘事的主線,情節發展與人物刻畫都圍繞這一點來展開。
D.兩次邂逅的場面以及標本室的描寫,逐漸呈現了生物老師性格的復雜性。
E.與繪畫老師的理解不同,“我”所理解的“神韻”,其實質是一種“殘缺”。
F.文中關于“雨”的環境描寫,推進了故事發展,又烘托了“我”的心境。
11.(4分)本學期我們學習了課文《世間最美的墳墓》,而本文的標題是《世上最荒涼的動物園》;實際上,“最美”與“最荒涼”這兩個詞語,都表達了作者深刻的人生體驗,請你就此予以說明。
(三)默寫(6分)【任選6空,超過6空,按前6空評分】
12. (1) ,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2) ,杜鵑聲里斜陽暮。(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3)北極朝廷終不改, 。(杜甫《登樓》)
(4)吾嘗跂而望矣, 。(《荀子·勸學》)
(5) ,知來者之可追。(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6)如今 ,我為魚肉 。(司馬遷《項羽本紀》)
(7)但愿人長久, (蘇軾《水調歌頭》)
(8))青青子衿, 。(《詩經·鄭風·子衿》)
(四)閱讀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3—15題。(8分)
[正宮]塞鴻秋 潯陽即景
(元)周德清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清如淀,江帆幾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飛如電。  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13.“正宮”是這首散曲的宮調,“塞鴻秋”是 。根據這首散曲的字數和構成特點,它應屬于散曲中的 。(2分)
14.以下對這首曲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第一二句,縱目萬里長江,放眼淮上遠山。作者從大處著眼,從遠處落筆,勾畫山水全貌,雄偉壯麗。
B.三四句遠眺江帆和山泉,使用比喻,以工整的對偶敘述,帶著分明的動感。
C.五、六句寫天空浮云和月亮的變化,構成整個畫面的背景。一個“學”字,使月亮變得富有人情,頓覺搖曳生姿。
D.最后一句寫北塞鴻雁南歸,不僅點明秋季時令,而且又為這無聲詩的畫面上留下了“陣雁驚寒”的音響,令人產生無窮的遐想。
15.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來又構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潯陽山水圖。請從動靜寫景的角度對這首散曲上片作簡要賞析。(3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16—21題。(17分)
浣花溪記
[明]鐘 惺
①出成都南門,左為萬里橋。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如塊、如帶、如規、如鉤,色如鑒、如瑯矸、如綠沈瓜,窈然深碧、瀠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專名,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②行三四里為青羊宮,溪時遠時近。竹柏蒼然、隔岸陰森者,盡溪,平望如薺。水木清華,神膚洞達①。 自宮以西,流匯而橋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②云通灌縣,或所云“江③從灌口來”是也。
③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稍斷則復見溪。如是者數處,縛柴編竹,頗有次第。橋盡,一亭樹道左,署曰“緣江路”。過此則武侯祠。祠前跨溪為板橋一,覆以水檻,乃睹“浣花溪”題牓。過橋,一小洲橫斜插水間如梭,溪周之,非橋不通。置亭其上,題曰“百花潭水”。由此亭還,度橋過梵安寺,始為杜工部祠。像頗清古,不必求肖,想當爾爾。石刻像一,附以本傳,何仁仲別駕署華陽時所為也④,碑皆不堪讀。
④鐘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遠,東屯⑤險奧,各不相襲。嚴公⑥不死,浣溪可老,患難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門一段奇耳。窮愁奔走猶能擇勝,胸中暇整可以應世。如孔于微服主司城貞子時也⑦。
⑤時萬歷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頃之霽。使客游者,多由監司郡邑招飲,冠蓋稠濁,磬折喧溢,迫暮趣歸。是日清晨,偶然獨往。楚人鐘惺記。
[注釋]①[水木清華,神膚洞達]水光樹色清幽美麗,使人感到神清氣爽。 ②[舁夫]抬轎子的人。 ③[江]指錦江。錦江是岷江的支流。岷江從灌縣東南流經成都附近,納錦江。故上文說“通灌縣”。 ④[別駕]明代州府副長官通判的別稱。署,代理官職。⑤[東屯]夔州(今四川奉節)東瀼溪。 ⑥[嚴公]指嚴武。 ⑦[司城貞子]春秋時陳國的大夫,死后尊為司城貞子。
16.上文中提到的“少陵”是指 (1分)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頗有次第( ) (2)不必求肖( )
(3)猶能擇勝( ) (4)迫暮趣歸( )
18.把下列句子解釋成現代漢語。(6分)
(1)人家住溪左,則溪蔽不時見。
(2)溪周之,非橋不通。
19.下面“以”字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2分)
A.則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B.覆以水檻 C.附以本傳 D.胸中暇整可以應世
20.下列對文章內容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文章開門見山,比喻描寫,移步換景,給人目不暇接之感。
B.文章景物描寫善抓形態,歷歷如畫,寫景抒情融洽自然。
C.文章第②和第③段為浣花溪記游的主體,文字清幽之妙,結構詳略得當。
D.文章結尾,作者嘲諷了那些假冒斯文的達官貴人附庸文雅、熱衷應酬的丑態。
21.有不少評論者認為第④段與游記文體有點“不倫不類”,對此你如何看?請簡述理由。(2分)
(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2~25題。(11分)
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李、杜所以稱大家者,無意之詩,十不得一二也。煙云泉石,花鳥苔林,金鋪錦帳,寓意則靈。若齊、梁綺語,宋人摶合①成句之出處,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己情之所處發,此之謂小家數,總在圈繢②中求活計也。
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景中情者,如“長安一片月”,自然是孤棲憶遠之情;“影靜千官里”,自然是喜達行在之情。情中景尤難曲寫,如“詩成珠玉在揮毫”,寫出才人翰墨淋漓、自心欣賞之景。凡此類,知者遇之;非然,亦胡突看過,作等閑語耳。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豈以“蕭蕭馬鳴,悠悠旆旌”為出處耶?用意別,則悲愉之景原不相貸,出語時偶然湊合耳。必求出處,宋人之陋也。其尤酸迂不通者,既于詩求出處,抑以詩為出處,考證事理。杜詩:“我欲相就沽斗酒,恰有三百青銅錢。”遂據以為唐時酒價。崔國輔詩:“與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錢。”就杜陵沽處販酒向崔國輔賣,豈不三十倍獲息錢耶?求出處者,其可笑類如此。
(選自王夫之《姜齋詩話》,有刪節)
注:①摶合:隨意捏合。②圈繢:框框。
22.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作詩為文,重在立意,匠心獨運,方能寫出好作品。
B.欣賞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需要讀者的細心體會 。
C.詩歌寫景敘事,語言表達常帶有偶然性,因而不可坐實求證。
D.相信“無一字無來歷”,必求出處,體現了藝術追求的苦心孤詣。
23.第二段多處引用詩句,其作用是____ (2分)
24.根據文意,作者評齊、梁和宋人的詩為“小家”的理由是__________(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25.試分析文末“就杜陵沽處販酒向崔國輔賣,豈不三十倍獲息錢耶”句的表達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作文(70分)
26.閱讀下列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你手里有一個杯子需要出賣,成本是一元錢,怎么賣?如果僅僅是賣一個杯子,也許最多能賣兩、三塊,如果你賣的是一個流行的杯子,也許它可以賣到三四元;如果它是一個出名的品牌的杯子,說不定賣到五六元;如果這個杯子還有其他的功能,它可能賣到七八元;如果這個杯子外面再加上一套高級包裝,賣十元二十元也是有可能的;如果這個杯子正好是某個歷史名人用過的,與某個歷史事件聯系了起來,一不小心,一二百元也有人要。
杯子外面的世界,永遠會遠遠大于杯子里面的世界。
要求:針對上述文字,自選角度,聯系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月考3答案
(2分)
(答“為了趕時間,鐘情于現世的中國人絕對等不起”給1分)。
4.中國古代統治者對現世享受的追求(2分)
5.(4分)聯系的課文相關內容恰當(1分)能正確理解、分析“留不下……”、“留下了……”的含義(2分)語言通順(1分)。 ,
[例]晚唐杜牧《阿房宮賦》,鋪采摘文,極寫宮殿的豪華奢侈,“矗不知幾千萬落”。結局是“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杜牧深嘆‘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始皇帝自以為皇權固若金湯,橫掃六合,最終連一座宮殿也沒留住。倒是杜牧的諷喻和警戒長留史冊,令人感嘆!如聯系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賈誼的《過秦論》,根據表述酌情給分。
(二)(22分)6.(4分)(1)破敗、荒蕪,缺乏生機;(2)冷漠、無情,缺乏天趣與人性(各2分)
7.(4分)(1)繪畫老師的率直爽朗(1分)以及內心的驚喜(1分)
生物老師做事的細致嚴謹(1分)以及內心的冷漠與別有用心(1分)
8.(2分)要點:切合人物身份并符合故事情節(1分);采用言語交往形式(1分)
例1:“你給不了它關愛,把它交給我,我會讓它變得漂亮一些完美一些。”另一個男人道:“你口口聲聲說你愛動物,可將它們制成標本就是你愛的方式嗎 我不同意!”生物老師又說:“這可由不得你了,我已和你的老板談好了價錢!”(2分)
例2:“不行,200塊錢,我是絕對不賣的”飼養員大聲說道,“你以為這瞎眼猴子值多少錢,不賣你就自己留著當寶吧”生物老師說,見飼養員一幅不慌不忙的神態,又輕聲說,“要不,再加一百 ”二個人便握手成交(2分)
9.(2分)凄涼、悲痛、悲憤、酸楚、疼痛(答對一個給2分)
10.(6分)A、E(答對一項給3分)
(三)(6分)12.(1)總為浮云能蔽日(2)可堪孤館閉春寒(3)西山寇盜莫相侵(4)不如登高之博見也(5)悟以往之不諫(6)人方為刀俎(7)千里共嬋娟〔8)悠悠我心
(四)(8分)13.曲牌名;小令。(每空1分) 14.B(3分)
15.一、二句側重寫江、山的雄偉,是靜態的;(1分)三、四句著重寫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飛流,是動態的。(1分)動靜變換,形成錯落有致、姿態萬千的潯陽山水秋色圖景。(1分)
(五)(17分)16.(1分)杜甫 17.(4分)(1)秩序、整齊 (2)相像 (3)美景 (4)臨近
18.(6分)(1)溪東面住有人家,這時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見(左、蔽、時)
(2)溪水四面環繞著它,沒有橋便無法通行(周、非……不……)
19. (2分)A 20.(2分)A
21.(2分)議論穿插在游記中,形式似乎突兀。但在內容上,這一段是從眼前之景聯想開去:從自然山水之清遠、險奧,到嚴公杜老之患難真情;從奇緣天遣,到窮愁擇勝;從少陵之好整以暇可以應世,到仲尼之從容不迫進退有據。以詩圣直擬孔圣,層層推進,贊嘆杜甫的胸襟和懷抱。這是寫作本文的核心所在,深化了浣花溪“山水之眼”的人文內涵
譯文:
出成都城南門,左邊是萬里橋。向西折行的細而美、長而彎,所見像套連的圈、像開口的玉環、像帶子、像圓規、像彎鉤,水色像明鏡、像靈玉、像濃綠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現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著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帶;然后才有“浣花溪”這一專門名稱,這是因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兒的緣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宮。溪流—會兒遠,一會兒近。青竹翠柏郁郁蔥蔥,顯得對岸濃蔭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盡頭,遠遠望去像一片薺菜。水光樹色,清幽而絢麗,使人表里澄徹,神清氣爽。從青羊宮以西,從三處地方溪流匯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橋,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轎夫說通向灌縣,或者這就是所謂“江從灌口來”的說法吧。
溪東面住有人家,這時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見;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現在眼前。像這樣的情形有好幾處。溪岸人家用樹枝、竹條編扎成門戶和籬墻,很是整齊。走到橋盡頭,路旁邊立著一座亭子,題寫著“緣江路”幾個字。過了這里就到了武候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橋跨過溪身,橋上有臨水的欄桿覆圍著,到此才看見題著“浣花溪”字樣的匾額。過橋,是一片小小的陸地,像梭子那樣橫斜著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環繞著它,沒有橋便無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題字為“百花潭水”。從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過橋經過梵安寺,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畫得十分清朗古樸,不見得一定強求維妙維肖,但想來杜甫應當是這個模樣。還有一塊刻在碑石土的肖像,附著杜甫的傳記,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華陽縣令時所制作的。碑文都沒法讀了。
鐘予說:杜甫的兩處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環境幽遠,在夔州東屯的,地方險僻,兩者互不相同。假如嚴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過晚年,患難時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這位老詩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現罷了:在艱難潦倒中流離奔波,卻仍能選擇勝地處身;胸襟安閑從容,可以應付世事,這同孔子當年客居在司城貞子家里避難時的情形是一樣的啊。
其時為萬歷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時像是要下雨,不一會兒便天晴了。朝廷使臣出來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縣長官邀請參加飲宴,官場中人稠雜而渾濁,像石磬那般彎曲著身子打躬作揖,喧鬧聲充滿四方,將近黃昏時分連忙回家。這天清晨,我偶然獨自前往。楚人鐘惺作。
(六)(11分)22.D(3分)
23.旁征博引,充分論證了本段的論點:“巧于作詩的人必然將情與景結合得天衣無縫”(“神于詩者,妙合無垠”亦可)。(2分)
24.沒有真情實感,只是在藝術形式(雕琢詞句)方面下工夫。(2分,答對一點給1分)
25.巧妙利用杜詩、崔詩中不同的酒價,進行推算,從而指出以詩為出處考證事理的人酸迂不通。(3分)詼諧幽默。(1分)
譯文
無論詩歌還是長篇文章,都以“意”(主旨)為主,“意”是(詩文的)主帥,沒有主帥的兵,叫做烏合之眾。李白、杜甫之所以被稱為大家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詩作不注重立意的十首中找不到一二首。(描寫)煙嵐、云霞、泉水、石頭,花草、飛鳥、苔蘚、林木,華美的鋪榻、錦繡的帷帳等等,要有寓意才是好詩。像齊、梁時代的詩(只會)用華美的詩句,宋朝人(只會)用前人現成的字句組合成詩,役使自己的心,向前人的詩句中去摘取索求,而不顧及自己的感情是從哪里發出的,這就叫做小家子路數,總是在一個框子里尋求(作詩的)方法。
情和景名義上是兩種東西,實質上卻不能分開。詩寫得出神入化的人,詩中的情和景必然結合得天衣無縫;巧于作詩的人則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景中有情的,如“長安一片月(李白《子夜吳歌·秋歌》),自然(在長安的月夜之景中)充滿了一種(女子)獨自棲息, 思念遠征夫君的情懷。又如“影靜千宮里”(杜甫《喜達行在所》),自然有(詩人長期流離后)終于到達天子所在之地的歡喜之情。情中有景的,特別難以曲折地表達,如“詩成珠玉在揮毫”(杜甫《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寫出了詩人縱情揮毫,馳騁筆墨的自我欣賞的欣喜之情。凡是這類情景交融的詩句,有欣賞智慧的人自然就能體會,如果不是這樣的讀者,糊涂的人草草看過,只不過把它們當作平常的句子罷了。
杜甫“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后出塞》),難道是把《詩經》中“蕭蕭馬鳴,悠悠旆旌”的詩句作為出處的嗎?杜詩和《詩經》中的句子立意迥異,景物描寫的作用也不能相互替代,用詞相近只是偶然的巧合罷了。作詩一定要有出處,是宋朝人的淺陋之處,那些特別酸迂不通的人,既在前人的詩中尋求后人詩句的出處,還把詩本身作為出處,來考據事理。杜詩:“我欲相就沽斗酒,恰有三百青銅錢。”有人就把這兩句詩作為依據來考證唐代的酒價。崔國輔有詩:“與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錢。”照此說來,有人到杜甫買酒的地方買進酒,再到崔國輔那兒去販賣,那豈不是能獲取三十倍的利息嗎?作詩尋求出處的人,他們的舉動像這樣可笑。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試題(數學文)2011-12
一.填空題 (本大題滿分56分)本大題共有14題,只要求直接填寫結果,每題填對得4分,否則一律得零分.
1.不等式的解集為_____________.
2.計算:_____________.
3.拋擲一枚均勻的正方體骰子(六個面的點數分別為1、2、3、4、5、6),則事件“出現點數大于4”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已知等比數列,,,則_____________.
5.若函數在區間上存在反函數,則實數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
6.雙曲線的虛軸長是實軸長的倍,則實數的值為_____________.
7.若,且,則_____________.
8.如圖,正方體的棱長為,則點到的距離為_____________.
9.若函數是以為周期的奇函數,,且,則_____________.
10.函數的圖像恒過定點,過點的直線與圓相切,則直線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橢圓,過點作傾斜角為的直線交橢圓于、兩點,為坐標原點,則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
12.已知為常數,函數在區間上的最大值為,則實數的值為_____________.
13.在中,已知,若分別是角所對的邊,則的最大值為_____________.
14.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若為坐標原點,則、、三點在同一直線上的充要條件為存在唯一的實數,使得成立,此時稱實數為“向量關于和的終點共線分解系數”.若已知、,且向量是直線的法向量,則“向量關于和的終點共線分解系數”為 .
二.選擇題(本大題滿分20分)本大題共有4題,每題都給出代號為A、B、C、D的四個結論,其中有且只有一個結論是正確的,必須把正確結論的代號寫在題后的圓括號內,選對得5分,不選、選錯一律得零分.
15.從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選出4人參加迎新座談會,若這4人中必須既有男生又有女生,不同的選法共有 ( )
A.140種 B.120種 C.35種 D.34種
16.“”是“對任意正數,均有”的 ( )
A.充分非必要條件 B.必要非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條件
17.函數圖像上的動點到直線的距離為,點到軸的距離為,則的值為 ( )
A. B. C. D.不確定的正數
18.函數圖像上存在不同的三點到原點的距離構成等比數列,則以下不可能成為公比的數是 ( )
A. B. C. D.
三.解答題 (本大題滿分74分)本大題共有5題,解答下列各題必須寫出必要的步驟.
19. (本題滿分12分)
已知為虛數,且,為實數,求復數.
20. (本題滿分14分,第1小題滿分6分,第2小題滿分8分)
已知向量,,
(1)當時,求的值;
(2)求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21.(本題滿分14分,第1小題滿分4分,第2小題滿分4分,第3小題滿分6分)
設函數,
(1)求的反函數;
(2)判斷的單調性,不必證明;
(3)令,當,時,在上的值域是,求的取值范圍.
22. (本題滿分16分,第1小題滿分4分,第2小題滿分6分,第3小題滿分6分)
已知公差大于零的等差數列的前項和為,且滿足,,
(1)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2)若數列是等差數列,且,求非零常數;
(3)若(2)中的的前項和為,求證:.
23.(本題滿分18分,第(1)題4分、第(2)題8分、第(3)題6分)
已知二次曲線的方程:.
(1)分別求出方程表示橢圓和雙曲線的條件;
(2)對于點,是否存在曲線交直線于、兩點,使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3)已知與直線有公共點,求其中實軸最長的雙曲線方程.
上理工附中2011學年度高三數學月考三(文理)
(考試時間:120分鐘 滿分:150分)
一.填空題 (本大題滿分56分)本大題共有14題,只要求直接填寫結果,每題填對得4分,否則一律得零分.
1.不等式的解集為_____________.
2.計算:_____________.
3.拋擲一枚均勻的正方體骰子(六個面的點數分別為1、2、3、4、5、6),則事件“出現點數大于4”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已知等比數列,,,則_____________.
5.若函數在區間上存在反函數,則實數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
6.雙曲線的虛軸長是實軸長的倍,則實數的值為_____________.
7.若,且,則_____________. 11
8.如圖,正方體的棱長為,則點到的距離為_____________.
9.若函數是以為周期的奇函數,,且,則_____________.
10.函數的圖像恒過定點,過點的直線與圓相切,則直線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橢圓,過點作傾斜角為的直線交橢圓于、兩點,為坐標原點,則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
12.已知為常數,函數在區間上的最大值為,則實數的值為_____________.
13.在中,已知,若分別是角所對的邊,則的最大值為_____________.
14.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若為坐標原點,則、、三點在同一直線上的充要條件為存在唯一的實數,使得成立,此時稱實數為“向量關于和的終點共線分解系數”.若已知、,且向量是直線的法向量,則“向量關于和的終點共線分解系數”為 . 文
二.選擇題(本大題滿分20分)本大題共有4題,每題都給出代號為A、B、C、D的四個結論,其中有且只有一個結論是正確的,必須把正確結論的代號寫在題后的圓括號內,選對得5分,不選、選錯一律得零分.
15.從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選出4人參加迎新座談會,若這4人中必須既有男生又有女生,不同的選法共有 ( )
A.140種 B.120種 C.35種 D.34種
D
16.“”是“對任意正數,均有”的 ( )
A.充分非必要條件 B.必要非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條件
A
17.函數圖像上的動點到直線的距離為,點到軸的距離為,則的值為 ( )
A. B. C. D.不確定的正數
C
18.函數圖像上存在不同的三點到原點的距離構成等比數列,則以下不可能成為公比的數是 ( )
A. B. C. D.
文D
三.解答題 (本大題滿分74分)本大題共有5題,解答下列各題必須寫出必要的步驟.
19. (本題滿分12分)
已知為虛數,且,為實數,
(文)求復數.
20. (本題滿分14分,第1小題滿分6分,第2小題滿分8分)
已知向量,,
(1)當時,求的值;
(2)(文)求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
21.(本題滿分14分,第1小題滿分4分,第2小題滿分4分,第3小題滿分6分)
設函數,
(1)求的反函數;
(2)判斷的單調性,不必證明;
(3)令,當,時,在上的值域是,求的取值范圍.
[解] (1),
(2)當時,減;當時,增
(3)
22. (本題滿分16分,第1小題滿分4分,第2小題滿分6分,第3小題滿分6分)
已知公差大于零的等差數列的前項和為,且滿足,,
(1)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2)若數列是等差數列,且,求非零常數;
(3)若(2)中的的前項和為,求證:.
[解] (1)
(2)
23.(本題滿分18分,第(1)題4分、第(2)題6分、第(3)題8分)
已知二次曲線的方程:.
(1)分別求出方程表示橢圓和雙曲線的條件;
(2)若雙曲線與直線有公共點且實軸最長,求雙曲線方程;
(3)、為正整數,且,是否存在兩條曲線、,其交點與點,滿足?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23.(本題滿分18分,第(1)題4分、第(2)題8分、第(3)題6分)
已知二次曲線的方程:.
(1)分別求出方程表示橢圓和雙曲線的條件;
(2)對于點,是否存在曲線交直線于、兩點,使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3)已知與直線有公共點,求其中實軸最長的雙曲線方程.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試題(英語)
(完卷時間:120分鐘 滿分:150分)
第I卷 (共105分)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30%)
Section A Short Conversations
Directions: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
1. A. A student B. A secretary C. A teacher D. A boss
2. A. In the department store. B. At the airport.
C. At the railway station. D. At the furniture store.
3. A. By car. B. By bike. C. By bus. D. On foot.
4. A. The English test took place a week ago.
B. The woman was confident about the English test.
C. Tomorrow’s English test will be easy.
D. There won’t be an English test tomorrow.
5. A. She doesn’t like English poetry. B. Poetry class is very popular.
C. Dr. Robinson is easy to get along with. D. The course will be difficult.
6. A. Five feet tall. B. Only one foot tall. C. Six feet tall. D. Seven feet tall.
7. A. Go to the library B. Go to see a film.
C. Get some exercise. D. Do homework in school.
8. A. It is 4:10 now. B. It is 4:20 now. C. It is 4:50now. D. It is 5:00 now.
9. A. He is not very enthusiastic about his English lessons.
B. 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his English.
C. He is a student of the music department.
D. He is not very interested in English songs.
10. A. He has always been so productive.
B. He got his job done within a minute.
C. He finished the paper just in time.
D. He hasn’t finished his paper yet.
Section B Passages
Directions: In section B, you will hear two short passages, and you will be asked three questions on each of the passages. The passages will be read twice, but the question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When you hear a question,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Questions 11 trough 13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1. A. When directions are long. B. When directions are short.
C. When homework is given. D. When your mother talks.
12. A. Your pen and paper. B. A few words.
C. Your mind and ears. D. Some pictures.
13. A. Topics or page numbers. B. Key words or a picture in mind.
C. Some details. D. School assignments.
Questions 14 through 16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4. A. It is based on individual need, personal goals and different life styles.
B. It is decided by the healthiest lifestyle.
C. It is based on some tests and comparison with standards.
D. It is based more on individual needs than personal goals.
15. A. It is more accurate. B. It is more flexible.
C. It is less enjoyable. D. It is less effective.
16. A. An accountant who can be as physically fit as an athlete.
B. The importance of three basic factors concerning fitness.
C. New concept of fitness and its essential factors.
D. Some sports with significant training effect.
Section C Longer Conversations
Directions: In Section C, you will hear two longer conversations. The conversations will be read twice. After you hear each conversation, you are required to fill in the numbered blanks with information you have heard. Write your answers on your answer sheet.
Blanks 17 through 2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Information about the motel
Room price: $ 17 per night
Facilities: 18 drinks, chocolate bars available from selling machines 19 TV in the room.
The office: Open till 20 .
Complete the form. Write One Word for each answer.
Blanks 21 through 24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How big is the Pocket Reader It’s about 21 long, remarkably small.
What’s there on the product There are 22 on the product.
Why is it convenient with a Pocket Reader You’ll be able to 23 wherever you are.
How come you don’t need to make notes or photocopies You can just 24 into the product.
Complete the form. Write NO MORE THAN THREE WORDS for each answer.
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
Section A (16%)
Directions: Beneath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25. Some birds, such as pigeons, possess the ability to find their way home ____ long distances.
A. in B. from C. over D. through
26. In Martin Luther King’s time, the money spent on educating a black child was just one fourth
of ____ on each white child.
A. that spent B. what to be spent C. it had been D. which was spent
27. The daughter asked her father whether he had any clothes ___ because she was doing so.
A. to wash B. to be washed C. washed D. being washed
28. -- My watch started up again.
--You ____ get it repaired ____ it’s working now.
A. should; even though B. can; in spite of that
C. may; despite D. must; if
29. The girl felt ____ nervous in the presence of a large audience, for it was her first public
performance.
A. not a little B. little C. only a little D. not a bit
30. Most of what has been said about the Smiths ____ also true of the Johnsons.
A. are B. is C. being D. to be
31. Nowhere else along the coast ___ such shallow water so far from land.
A. there is B. is there C. it is D. is it
32. Greatly moved by her words, ________________ .
A. tears came to his eyes B. he could hardly hold back his tears
C. tears could hardly be held back D. his eyes were filled with tears
33. You are saying that the prices of houses will go on rising, and this is _____ I disagree.
A. why B. what C. how D. where
34. The secretary worked late into the night ____ a long speech for the president.
A. preparing B. to prepare C. prepared D. was preparing
35. When all is said and done, ____ to most of our customers is quality.
A. what mattered B. what matters C. that matters D. that mattered.
36. He was asked of all the stories he had read _____ was the most interesting.
A. that B. what C. which D. as
37. If he had a real talent for painting, a painter he should be; if not, he must take to some other
craft, ____ he would have the chance of making himself a decent livelihood.
A. where B. which C. as D. when
38. ____ 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ecent world-wide economic problems is the fact that US
government would hardly accept.
A. Regarding B. To regard C. Regarded D. Being regarded
39. ____ people have spread in the world, they have killed wolves, usually to protect their own
animals such as sheep and cattle.
A. However B. Whatever C. Whichever D. Wherever
40. ____ that witnessed the emergence of and the ongoing debate ove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A. During the first 10 years in the 21st century
B. That it was in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
C. It was in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
D. It was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
Section B (9%)
Directions: Comple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by using the words in the box. Each word can only be used once. Note that there is one word more than you need.
A. exchange B. supportive C. strong D. value AB. depressionAC. strengthened AD. cushion BC. confident BD. longer .CD. strength
Since we are social beings, the quality of our lives depends in large measure on ou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Our 41 of the human condition is our tendency to give and receive support from one another under stressful conditions. Social support consists of the 42 of resources among people based on their interpersonal ties. Those of us with 43 support systems appear better able to cope with major life changes and daily problems. People with strong social ties live 44 and have better health than those without such ties. Studies over a range of illnesses, from 45 to heart disease, reveal that the presence of social support helps people fight off illness, and the absence of such support makes poor health more likely.
Social support will 46 stress in a number of ways. First, friends, relatives, and co-workers may let us know that they 47 us. Our self-respect is 48 when we feel accepted by others despite our faults and difficulties. Second, other people often provide us with informational support. They help us to define and understand our problems and find solutions to them. Third, We typically find social companionship 49 . Engaging in leisure-time activities with others help us to meet our social need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distracting us from our worries and troubles.
I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15%)
Directions: For each blank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 there are four words or phrases marked A, B, C and D.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the word or phrases that best fits the context.
German universities, known for their excellence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20th century, are in a state of decline, according to Michael Burda, an American economics professor at Berlin’s Humholdt University.
Burda claims that Germany’s 300 schools of 50 learning are being hurt by “a long-time shortage of general 51 .
“No statistic(統計數字) makes this more evident than a low proportion of young Germans actually 52 university-level degrees,” he says.
Only 22 per cent of German students aged 24-34 53 complete their university studies. That’s compared to 31 percent in the UK, and 39 percent in the US, 54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One reason for the decline is that Germany spends barely 1.1 per cent of its gross 55 product (GDP) on higher education, compared to 2.6 percent in the US.
“ A central reason why so few Germans 56 university degrees here is the deterioration (下降/退化) in the 57 of education. This certainly comes from the rise i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per teacher. Those who have the will and the means often study 58 ,” he said.
Since the 1960s, more than 90 percent of German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publicly supported. Famous universities are still public institutions, 59 by federal and regional governments.
Private funding of universities is 60 in Germany. This comes from the country’s lack of a donating tradition and rules limiting the amounts of tax-free donations.
But now there signs that 61 may be changing.
Professor Dieter Lenzen, president of Berlin’s Free University, agrees that 62 money has to be spent on higher education. But he disputes Burda’s claim that German universities are in 63 .
“A decade ago that may have been the 64 , but that was a result of the unsteady situation at the time of reunification. Now, things have changed for the better,” Lenzen said.
50. A. self B. high C. higher D. language
51. A. loan B. funding C. aid D. finance
52. A. completing B. rewarding C. demanding of D. applying for
53. A. successfully B. scarcely C. fail to D. try to
54. A. thanks to B. due to C. owing to D. according to
55. A. definite B. digital C. dominant D. domestic
56. A. persuade B. pursue C. seek D. refuse
57. A. difficulty B. quantity C. quality D. organization
58. A. here B. abroad C. alone D. at home
59. A. administered B. established C. managed D. financed
60. A. rare B. common C. sufficient D. rejected
61. A. tax B. money C. attitudes D. decision
62. A. less B. more C. no D. enough
63. A. progress B. decline C. need D. development
64. A. evidence B. occasion C. situation D. case
Section B (22%)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hree passages.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everal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that fits best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the passage you have just read.
(A)
Boll, a German scientist who was the star of the Manhattan Project, is lecturing at a New York university on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dropping of the atomic bomb on Japan. The speech has become part of his summer routine, self-justifying what was done near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 scientific triumph of his work, in fact, has been disturbing his life, silently troubling his moral beliefs. He has been overcome with scenes of the ruin of the Japanese city, Hiroshima. “Dreams have become nightmares,” he admits. Then his wife, an Austrian Jew whose parents were sufferers of The Nazi death camps, designs a curing journey for her husband, bringing together Boll and Amai, a woman from Hiroshima who lost her face in the world’s first atomic explosion.
Following his speech, Amai, wearing a face rebuilt by the skilled hands of an American doctor, makes her way to Boll. Now 56 and a documentary filmmaker, she wants to interview him about his role in making the bomb. Boll looks to Amai to recover himself after reconsidering what he has done. And when Amai sees through Boll’s face to his inner miserable state, she recognizes a shadowy reflection of the despair and tiredness that overcome the Japanese after the war, and begins to figure out the price he has paid for victory.
6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bout Boll
A. He has been enjoying the victory over the Japanese.
B. He is a professor at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 He was one of the scientists who made atomic bombs.
D. He has made himself certain he had done nothing wrong.
6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bout Amai
A. She is a documentary filmmaker, who was not personally involved in World War II.
B. She lost her face in the atomic bombing and is now wearing a new face.
C. She cannot forgive those who have done so much harm to her and her country.
D. She sees the despair of the bomb-makers and enjoys the price they have paid for that.
67. What is the author of the passage trying to tell the readers
A. Killers hardly ever seek forgiveness from their victims.
B. People can always justify whatever they have done wrong.
C. Boll and his wife take great pride in the success of the Manhattan Project.
D. Victory in war will never be gained without paying the price.
(B)
Th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isaster Information (CIDI) is encouraging Americans who wish to help the recent victims of this week’s numerous international disasters to donate cash different from in-kind donations such as clothing and canned goods, in order to provide best assistance.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cash donations are the most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means of response, a policy supported by CIDI’s funding partner, the 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Office of Foreign Disaster Assistance, and those in the established international disaster response community.
“We’ve all seen the heartbreaking images of past international disasters, where massive amounts of clothing and canned goods collected in piles, left virtually untouched,” says Suzanne H. Brooks, Director of CIDI. “CIDI’s mission is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inappropriate material donations sent to victims and to facilitate efforts by professional humanitarian relief agencies. The best way for Americans to help is to donate cash to an established relief agency so that they can provide the quickest onsite assistance.”
On Tuesdays, an 8.0 magnitude earthquake rocked the South pacific, causing a series of tsunamis that flooded parts of Samoa and Tonga. Entire villages were washed away. In Indonesia- in the same region destroyed by a tsunami in 2004—a 7.6 magnitude earthquake is reported to have leveled entire buildings, burying what may be thousands of residents in ruins. And across Vietnam, the Philippines and Cambodia, a deadly typhoon has resulted in flood and destruction. While reports are still being confirmed, the death tolls are expected to be high, the damage is expected to be extensive, and millions of people will be depending on the global community for support.
International relief efforts work best when the right tools are employed. CIDI provides information and guidance to ensure that America’s generosity results in effective relief.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interested in making contributions can help the victims of the tsunami and earthquakes. Additionally, donors can visit www. globalgiving.org.
CIDI is based in Washington, DC and was created in 1988. The center is fund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Office of Foreign Disaster Assistance. CIDI provides individuals, groups, embassies and corporations with information and guidance in support of appropriate international disaster relief efforts. By reaching out to the American public and the private sector, CIDI helps to promote activities and donations that will do the most good for disaster victims around the world.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CIDI and helping international victims, please visit http://www.cidi.org.
68. 2004 witnessed an earthquake which ____.
A. slightly damaged the whole buildings B. resulted in the death of thousands of people
C. Flooded the poor living areas D. destroyed the whole country of Indonesia
69. The underlined phrase “in-kind donations” (Line 3, Para 1) most probably refers to ____.
A. donations given in cash
B. relief work kind to disaster victims
C. donations given in the form of goods or service
D. relief efforts made in disaster areas
70. It is quoted as saying that CIDI’s task is to ____.
A. respond quickly to what is happening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B. make various relief agencies work together efficiently to provide direct help
C. save civilians buried in ruins
D. support the policy by the United States Agency
71. Donors are greatly encouraged to ____ when natural disasters occur in a certain region of the
world.
A. personally deliver their checks to where global disasters happen
B. give whichever assistance they want to the earthquake victims
C. do all that they can to provide victims with clothing and canned foods
D. present relief funds to CIDI
(C)
The general Allotment Act, passed in 1887 by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was expected to help Native Americans. The Act called for breaking up tribal reservations (部落居留地) and turning them into family-sized farms. Each farm would be given to an individual Native American.
The government thought that Native Americans would be better off if they forgot their tribal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tribal languages. The government expected Native Americans who owned land and farmed for a living to become more like other Americans. But it didn’t work out that way. The Native Americans were used to living in tribal groups and sharing with each other. They had always thought of land as something that belonged to the whole tribe, rather than to individuals.
With their families scattered on separate farms, many Native Americans were dissatisfied. The land they were given was often poor, and they hadn’t the skill to farm it well. Poverty and poor health increased, while the Native American stuck to their old languages and customs. Eventually the government realized that the division of reservation land had made things worse rather than better for Native Americans.
The Indian Reorganization Act, passed in 1943, reversed the government’s policy. This Act said that all Native American land should be owned by tribes, rather than by individuals. The new Act encouraged tribal organization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running tribal affairs. The Act also provided money, which tribes could borrow to buy more land or to start business.
Economic conditions have improved for Native Americans. Many tribes run successful manufacturing, mineral leasing, hotels and gambling business. Yet problems of unemployment and poor health still exist. Today Native Americans face a double challenge. They must continue to improve thei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osition, while at the same time preserving their lands and cultural heritage.
72. Why did the government want Native Americans to own land and farm for a living
A. It thought this would make Native Americans more like other Americans.
B. It wanted to see if individual Native Americans would drop out of school.
C. It wanted to see whether matters could become worse on the reservation.
D. It thought all the land and farm should belong to Native Americans.
73. Though it is not directly stated,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_____.
A. most people who owned land and farmed it were Native Americans
B. Native Americans were used to living on separate farms
C. the government did not quite understand Native American ways
D. the customs of the Native Americans were harmful and uncivilized
74. On the whole, the article tells us about _____.
A. the good land that was given to Native Americans
B. the government’s effort to help that didn’t work out
C. helping Native Americans on their reservations
D. breaking away from old customs of Native Americans
75. Which statement does this article lead you to believe
A. The government wanted to break up family farms.
B. Native Americans are very hard to deal with.
C. New customs are always better than old ones.
D. Old customs usually influence modern life.
Section C (5%)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chooses the most suitable heading from A-F for each paragraph.
The time for the monarchs to migrateThe monarchs’ winter homesThe science researches on the monarchsThe life cycles of the monarchsAB. The mysteries of the monarchsAC. The route of migration
76. __________
In early fall, before the winter cold sets in, delicate black and orange monarch butterflies leave the milkweed fields where they hatched. As they fly to their warm winter homes, they fill the sky with their colorful midair displays.
77. __________
The monarchs that live west of the Rocky mountains migrate to winter homes along the California coast. Monarchs that live east of the Rockies face a much longer flight. Their winter home is in central Mexico. Monarchs starting near the Great Lakes in the United States may travel 2,500 miles to reach Mexico. They cross lakes, plains, rivers, and mountain.
78. __________
By November, millions of eastern monarchs are in their winter homes. They nest in forests in the mountains west of Mexico City. Some of them have returned to the very same tree that their “great-grandparents” were in years before. The new generation of monarchs settles in the trees in such large numbers that the trees seem made of butterflies. They are such a popular attraction for tourists that visitors are advised to visit midweek to avoid crowds.
79. __________
By winter’s end the monarchs head back to their summer homes. The females lay eggs on plants along the way. The life cycles of the monarchs are almost complete .Some will reach their places of birth before they die. Others will die along the way. Even if they don’t make it, their “children” will continue the journey back to the starting point. There the cycle begins again.
80. __________
No one knows how these fascinating insects find their way across long distances to their places of birth or winter homes. Maybe they have a built-in compass, as some scientists suspect. Maybe they just know how to follow the sun. Only time and research will tell.
Section D (8%)
Directions: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or complete the statements in the fewest possible words. (Note: Answer the questions or complete the statements in NO MORE THAN FIFTEEN WORDS)
President Coolidge’s statement, “The business of America is business,” still points to an important truth today that business institutions command more respect in American society than any other kind of organization,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 Why do business institutions possess this great respect
One reason is that Americans view business as being more firmly based on the ideal of competition than other institutions in society. Since competition is seen as the major source of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by most Americans, competitive business institutions are petition is not only good in itself, it is also the means by which other basic American values such as individual freedom,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hard work are protected.
Competition ensures that there is no monopoly (壟斷) of power. In contrast to one, all-powerful government, many businesses compete against each other for profits. Theoretically, if one business tries to take unfair advantage of its customers, it will lose to competing business which treats its customers more fairly. Where many businesses compete for the customers’ dollar, they cannot afford to treat them like inferiors or slaves.
A contrast is often made between business, which is competitive, and government, which is a monopoly. Because business is competitive, many Americans believe that it is more supportive of freedom than government, even though government leaders are elected by the people and business leaders are not. Many Americans believe, then, that competition is as important, or 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democracy in preserving freedom.
Competition in business is also believed to strengthen the ideal of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Competition is seen as an open and fair race where success goes to the swiftest person regardless of his or her social class petitive success is commonly seen as the American alternative to social rank based on family background. Business is therefore viewed as an expression of the idea of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rather than the aristocratic idea of inherited privilege.
81. In America, what kind of organization possesses the most respect in societ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competition protec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 Government is believed to differ noticeably from business b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 What is the reason the author gives to explain why Americans respect business
institutions so mu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te: Answer the questions or complete the statements in NO MORE THAN FIFTEEN WORDS)
第II卷 (共45分)
I. Translation (20%)
Direction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using the words given in the brackets.
1. 湯姆第一次乘飛機時感到很不舒服. (sic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全社會將掀起一場反對非法捕殺野生動物的運動. (laun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很有可能一周后, 他就將現在的雄心壯志拋到九霄云外了. (like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人們從四面八方圍攏來, 緊盯著大屏幕裳的實況轉播. (gaz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盡管你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樣的錯, 但是我們可以原諒你. 以后你可得注意了. (in spite of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Guided writing (25%)
Directions: Writing an English composition in 120-15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elow in Chinese.
最近報上有這樣一則新聞: 一位好心的年輕人幫助將一位被車撞到的老人送到醫院后, 卻被老人告上法庭, 要求賠償.
請根據這則報導寫一篇作文. 該文章必須包括以下內容:
1. 事件的簡單介紹
2. 你對這一事件的看法
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三英語月考三答案
65-67 CBD
68-71 BCBD
72-75 ACBD
76-80 A / AC / B / D /AB
1. Tom felt rather sick the first time he took a plane.
2. The whole society will launch a campaign against the illegal kill of wild animals.
3. It is likely that he will forget all about his great ambition in a week.
He’s likely to forget…
4. People gathered from all directions, gazing at the live broadcast on the big screen.
5.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you have made the same mistake again and again, we can still forgive you. You’d better watch out/ be careful in the future.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試題(歷史)
(考試時間:120分鐘,總分:150分)
一、選擇題(共60分,每小題2分。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某中學的歷史興趣小組對古代埃及文明開展探究活動,同學們在以下四幅圖片中找到了一張反映古代埃及文明的圖片。該圖片是( )
漢謨拉比法典 佛陀坐像 獅身人面像 帕特農神廟
A. B. C. D.
2.西歐中世紀城市的特征不包括( )
A. 規模小 B.空間狹小 C.公共設施建設滯后 D.城市規劃合理
3.“(公元前513年)晉趙鞅、荀寅帥師城汝濱,遂賦晉國一鼓鐵,以鑄刑鼎,著范宣子所為刑書焉。”該段文字描述的時期是( )
A.商朝時期 B.西周時期 C.東周時期 D.秦朝時期
4.“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這段話反映的是( )的思想。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韓非子
5.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法令規定:“戮力本業,耕織致棉帛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其中所反映的思想是( )
A.仁政愛民 B.廢除井田制 C.富國強兵 D.重農抑商
6.《史記 蕭相國世家》說,漢興,蕭何“因民之疾秦法,順流與之更始。”蕭何改變的主要是( )
A.政令 B.官制 C.法律 D.皇帝稱號
7.唐太宗在一次科舉考試之后,得意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對他的話最準確的理解是( )
A.中央擴大了政治統治的基礎 B.科舉制有利于出身寒門的優秀人才
C.科舉制選拔的方式相對公平 D.地方門閥世族勢力受到有效的抑制
8.中國古代有避諱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時,必須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項不屬于這種情況的是( )
A.漢初改“相邦”為“相國” B.唐初改“內史省”為“中書省”
C.東漢改“秀才”為“茂才” D.唐代改“民風”為“人風”
9.大唐王朝寬容開放,廣泛吸收域外文化,成就中華文明博大恢宏。其中對中國文化發展影響最為深遠的是 ( )
A.西方的樂舞繪畫天文歷算傳入 B.東亞儒家文化圈的最終形成
C.伊斯蘭教的傳播和本土化改造 D.佛教的廣泛傳播和本土化發展
10.“(南宋)孝宗即位,詔求直言。先生上封書事:帝王之學,必先格物致知,以極夫事物之變,使義理所存,纖悉畢照,則自然意誠心正,而可以應天下之務。”此段文字中所提到的“先生”是指( )
A. 董仲舒 B.朱熹 C.程頤 D.程顥
11.與大一統的帝國時代相伴始終的矛盾是( )
A.君權與相權 B.君權與教權
C.貴族與平民 D.中央與地方
12.右圖的歷史人物所在時代的政治制度是( )
A.封建等級制
B.等級君主制
C.君主專制
D.君主立憲制
13.“因此我要說:主權既然不外是公意的運用,所以就永遠不能轉讓;并且主權者既然只不過是一個集體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來代表自己;權力可以轉移,但是意志卻不可以轉移”。說這段話的人是( )
A.伏爾泰 B.孟德斯鳩 C.盧梭 D.洛克
15.關于工業革命在英國興起的原因,著名經濟學家諾思認為:“制造工藝的改進可能是在意外情況下也可能是經反復試驗后進行的,但只要這種改進的收益立即為其他所有制造者得到而研究的成本又高于制造者從中所得的個人增益,那么‘研究’便不會進行。不過如果能夠保守改進的秘密或是能保持一種壟斷即專利權的話,那么便會使潛在的個人利潤增加,因而研究費用高得多也不妨承擔。早期的創新便是這樣出現的”。對這段話最準確的理解是( )
A.專利權有利于鼓勵人們去創新
B.《壟斷法》保護了專利權
C.私有產權保護是工業革命在英國興起的關鍵因素
D.資產階級政體確立是英國工業革命的政治前提
16.俾斯麥在回憶錄中說:“如果為了執行皇上的囑托,我立即把這項對電文既無改動又未增添任何內容的文稿送給報界并電告我們的全部使團的話,……將造成高盧公牛看到紅布那樣的印象。……我們是被侵略者這點是重要的,而高盧人的傲慢和容易暴怒則有助于我們做到這點。” 俾斯麥在回憶錄中所說的“高盧人”是指( )
A. 英國人 B.法國人 C.俄國人 D.德國人
17.“Four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up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 conceived in Liberty ,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from Gettysburg Address , Delivered on the 19th Day of November, 1863
Question: the “new nation” is which nation ( )
A.America B.France C.Britain D.Germany
18.梁啟超《變法通議》曾提及:德相俾斯麥對人說:“三十年后,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日人之游歐洲者,討論學業,講究官制,歸而行之;中人之游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某廠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原,其在此乎?”梁這段話試圖( )
A.證明中國進行社會政治變革的必要性 B.說明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戰敗的原因
C.批評洋務運動未能使中國富強 D.比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異同
19.晚清某一不平等條約規定:在“諸國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各城鎮,五年內概不得舉行文武各等考試”。該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20.民國初年,有人在《時報》上發表文章,其中寫道:“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新內閣成,舊內閣滅:新官制成,舊官制滅”。根據所學知識指出中華民國的政治體制是( )
A.君主立憲制 B.內閣制 C.君主制 D.共和制
21.吳玉章說,在1918年,他讀到了約翰 里德寫的《震動寰球的十日》:“通過這本書,我了解到我們北方鄰國已經建立了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了一個勞農政府。”此時,“我們的北方鄰國”的國名應該是( )
A.俄羅斯帝國 B.蘇俄 C.蘇聯 D.俄羅斯聯邦
22.對右圖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1854年成立 ②公共租界的實際最高統治機構
③又名“市政委員會” ④與中國舊有“工部”職能相似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歷史學習中,常常需要對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下列史實沒有因果關系的一組是( )
A.新航路開辟——海外殖民擴張
B.英國工業革命——鴉片戰爭
C.抗日戰爭爆發——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D.1929-1933年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
24.1922年在華盛頓簽署的《五國海軍協定》中規定,英帝國的主力艦總噸位,按照標準排水量計算,不得超過52500噸,那日本應該不超過( )噸。
A.52500 B.31500 C.21000 D.17500
25.學習歷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來“重建”歷史場景。假如你生活在1940年的世界,可能會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A.德國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 B.英德不列顛之戰
C.美英發布《大西洋憲章》 D.日本偷襲珍珠港
26.“那時,六大公司統治著德國化學工業市場,他們組成兩大集團……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兩大獨立公司”。這種現象最早應該出現于( )
A.第一次工業革命時 B.第一次世界大戰后
C.第二次工業革命時 D.納粹政權建立之后
27.新文化運動先驅者認為,封建“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控制人們思想的枷鎖,這就造成人們政治上的不平等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這主張與文藝復興運動的思想都特別強調( )
A.提倡解放人性 B.關注政治上的平等 C.注重社會民主 D.關注家庭生活的平等
28.法國資產階級民主政體最終建立是在( )
A.大革命期間 B.拿破侖帝國時期 C.19世紀五六十年代 D.第三共和國時期
29.19世紀末,德、日兩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完成統一,有統一國內市場 ②對外戰爭,獲取戰爭賠款
③重視教育與科技 ④在自由競爭中高度壟斷⑤建立完善的民主政治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30.二戰以后,從美國羅斯福新政肇始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西歐、北歐國家廣泛推廣,這一經濟政策采納的理論來自于( )。
A.亞當 斯密 B.羅斯福 C.馬克思 D.凱恩斯
二、非選擇題(共90分)
31. 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一:我們的政體確可以稱為民主政體,因為行政權不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數人手中。當法律對所有的人都一視同仁、公正地調解人們的私人爭端時,民主政體的優越性也就得到確認。一個公民只要有任何長處,就會受到提拔,擔任公職,這是作為對他優點的獎賞,跟特權是兩碼事。
──伯里克利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戰死將士葬禮上的演說
材料二:(民主是)一種使人樂意的、無政府狀態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這種制度下,不加區別地把一切平等給予一切人,不管他們是不是平等者。……極端的自由,其結果不可能變成別的東西,只能變為極端的奴役。
──柏拉圖《理想國》
問題:根據所給材料和所學知識,評論伯里克利和柏拉圖的觀點。(10分)
32. 武王克商
材料一:帝紂聞武王來,亦發兵七十萬人距武王。武王使師尚父與百夫致師,以大卒馳帝紂師。紂師雖眾,皆無戰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紂師皆倒兵以戰,以開武王。武王馳之,紂兵皆崩畔紂。紂走,反入登于鹿臺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
──《史記·周本紀》
材料二:右圖為青銅利簋及其銘文。這件青銅器1976年于陜西省臨潼縣零口出土,現藏中國歷史博物館。銘文的大意是:武王伐紂,卜問能否取得勝利,兆象很好。就在當天,周師一舉打敗了商軍。七天以后,武王賜給有事(官名)利(人名)以青銅,利覺得很榮耀,遂鑄此簋作為紀念。
問題:(8分)
(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發生在哪一年的什么戰役?(2分)
(2)兩則材料哪一則更可靠?為什么?兩則材料之間形成什么關系?(6分)
33. 中央集權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閱讀以上材料回答問題:(14分)
(1)材料1、2、3分別是哪三個時期的形勢圖?(3分)
(2)為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管轄,材料1、2、3所代表的中央政府分別推行了什么行政制度?(3分)
(3)材料2、材料3與材料1相比,實行這些制度后,對政局發展的影響有什么不同?(4分)
(4)根據三幅圖反映的史實,扼要指出我國古代社會發展的主要趨勢。(4分)
34. 英國城市化
材料一:1600-1851年英國城市人口比例變化圖
材料二:關于1843年英國城市伯明翰工人階級居住條件的報告
工人住的這種院子極多。……每個院子所包含的房屋數量不一樣,從4個到20個不等,這些房子大部分都是三層樓高,并且是名副其實的背靠背建筑。院子的盡頭或一邊會有一個洗衣房,一個爐灰坑,還有一個簡易廁所,有時還會有一個或多個豬舍,以及大堆的豬糞。
──斯皮瓦格爾《西方文明簡史》
材料三:由于缺乏市政規劃,城市的街道經常被當作下水道或露天排水溝:“這條街道的中央是一條排水溝,土豆皮、各種各樣的肉類和蔬菜的廢棄部分,洗衣服、擦房子用過的污水,都被倒進這排水溝里,他們淤積在那里,腐敗變味。”
──斯皮瓦格爾《西方文明簡史》
問題:(10分)
(1)根據材料一,簡要敘述1600-1851年城市人口的變化,并分析原因。(6分)
(2)從材料二、三可以看出,英國城市化過程中存在什么問題?這些問題是通過什么方法逐步得到解決的?(4分)
35. 千年變局
閱讀下列材料 , 回答問題 :(13分)
“ 歐洲諸國,百十年來, 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國,闖入邊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載,亙古所未通, 無不款關而求互市……合地球東西南朔九萬里之遙, 胥聚于中國 , 此三千余年一大變局也。”"
一一 [ 清 ] 李鴻章《同治十一年北洋大臣奏折》 (1872)
(1)“ 無不款關而求互市 ” 是什么意思 (2分)
(2) 簡要敘述“ 歐洲諸國”"當時如何 “ 胥聚于中國 ” 的。 (8分)
(3) 你如何評價“ 此三千余年一大變局也” (3分)
36. 辛亥革命
“東亞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引自1912年臨時政府之《中華民國國歌》
問題:(10分)
(1)材料中的“舊邦”是指什么?(2分)
(2)“舊邦新造”的理論基礎是什么?(2分)
(3)材料中“揖美追歐,舊邦新造”是什么含義?請用史實簡要說明。(6分)
37. “能保住五十年和平”的會議
材料一:捷克人寧愿讓他們的國家在一場摧毀歐洲的大災難中滅亡,而不愿做出唯一能使希特勒和蘇臺德人滿意的重大讓步。……我們的文明是由歐洲文明融合而成,……我們不能坐視歐洲文明走向末日,而不做出阻止它的毀滅的最后努力。……為了促成希特勒的另一次勝利而出賣一個小國。我將毫不猶豫接受責罵,只有這樣能避免一場世界大戰。
──美國駐巴黎大使布拉特給羅斯福總統的信
材料二:我知道,今天人們很不愿意回憶那一次會議,……可是由于我要在這里忠實于事實的真相,我得說,每一個在英國經歷了那三天的人當時都覺得那會議好極了。
在最初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激動地感激他(張伯倫)。人們在錄音機里首先聽到的是“為了我們時代的和平”那篇消息,它向我們受考驗的一代宣告:我們可以再次在和平中生活,可以逍遙自在,可以為建設一個美好的新世界出力。可是今天每個人都不說真話。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材料三:我們已經論證了一個民主國家和一個極權國家之間達成圓滿協議的可能性,我本人真不明白,為什么不該重提這種經驗呢?
希特勒先生曾提簽一項海軍協定,根據這項協定,德國艦隊將被限制在一個雙方一致同意的水平上,同英國艦隊在數量上保持固定的比例,……它表明德國和我們自己有可能在對于雙方都生死攸關的問題上達成協議。
──英國首相張伯倫在下院講話
問題:(25分)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這一歷史事件標志著什么?(4分)
(2)通過這一事件,“我們可以再次在和平中生活”了嗎?為什么?(6分)
(3)根據你的理解并結合材料,談一談你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認識。(15分)
上理工附中2010學年高三歷史測試(三)(參考答案)
二、非選擇題(共90分)
說明:下列答案按層次由高到低、依次遞減的原則進行排列和賦分。“答案1”為最高層次的答案,“其他答案”為不符合題意的答案。圓點符號后的內容為參照性示例。
31.答案1:對伯里克利和柏拉圖的觀點都能從不同角度去分析。(10分)
伯里克利肯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公民主權;但他沒有看到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缺陷,并且回避了婦女、奴隸、外邦人沒有公民權的問題。(4分)
柏拉圖正確地看到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缺陷,可能導致多數人暴政;但他站在貴族立場,否定雅典公民擁有平等權和城邦主權,這是錯誤的。(4分)
二者存在一個共同的歷史局限性,即回避了婦女、奴隸、外邦人沒有公民權的問題。(2分)
答案2;
只從一個角度論證二者的積極性和局限性。(5分)
其他答案。(0分)
32.(1)答案1: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大戰)。(2分)
(2)答案1:
材料二更可靠。(1分)
因為材料二是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因為武王和利都親身參與了伐商的牧野之戰,事后的追記離開戰役發生時間也不久。(3分)
材料一可以為材料二提供解讀的線索,并且可以佐證材料二。(2分)
答案2: 只點出材料二是第一手史料,未解釋為什么是第一手史料。(2分)
材料一、材料二的關系只答了一個方面。(1分)
其他答案:(0分)
34.(1)答案1;(6分)
英國城市人口比例持續增長;1801-1851年間,增長速度加快。(2分)
18世紀中期以前,主要是圈地運動的推動;18世紀中期以后,主要是工業革命推動。(4分)
答案2:整體趨勢和階段趨勢只回答到其中一點;圈地運動和工業革命沒有答全,或分階段答。(3分)
其他答案:(0分)
(2)答案1;(4分)
英國城市化過程中存在工人貧困、城市環境污染等問題。(2分)
這些問題是通過首先從工廠法開始,并逐步擴展到其他社會領域的社會立法,得到逐步解決。(2分)
答案2:回答不完整。(2分)
工人貧困或城市環境污染。
社會立法,未答到工廠法。
其他答案。(0分)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分)
36.(1)答案1: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或清朝)。(2分)
其他答案:(0分)
(2)答案1:三民主義。(2分)
其他答案:(0分)
(3)答案1:
學習西方的制度與文化,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2分)
可舉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例子,如推翻了清朝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臨時約法》;發布改稱謂、廢跪拜、剪發辮、易服飾、禁纏足和倡女權等革除“舊染污俗”的政令等;為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等;任舉兩例即得4分。
答案2:只回答到政治、經濟、文化一個角度。(2分)
其他答案:(0分)
(2)答案1:
沒有。(2分)
《慕尼黑協定》的簽訂,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加速人類社會再次滑向世界大戰的深淵。(2分)1939年,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或1940年,英國遭到法西斯德國的進攻。)(2分)
其他答案:(0分)
(3)本題采用SOLO評分法。(15分)
第五層次,抽象拓展結構:能夠擴展材料本身的意義,并進行更為抽象的提煉和概括。(13-15分)
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
視角:歷史是復雜的,對于歷史的認識需要多元觀察。而對《慕尼黑協定》的產生和影響,需要從多方的材料與評價中綜合理解。但是,面對日益逼近的法西斯威脅,歐洲國家不能構建有效的集體安全體系。英、法和蘇聯之間缺乏信任,以致國際局勢進一步惡化,人類社會再次滑向世界大戰的深淵的歷史教訓,卻從反面啟示著人類:只有加強國際合作,才能消除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保護人類文明。
論述:論述充分;論述較充分。
敘述:敘述完整流暢形成結構。
第四層次,關聯結構:能在多個線索或材料之間建立起聯系,并對此作出解釋。(8-12分)
材料與史實:運用充分;運用較充分。
視角:作為綏靖政策頂峰的《慕尼黑協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西方各階層試圖避免戰爭,維護和平的心態。美國人試圖讓捷克人向法西斯出讓蘇臺德區,避免“歐洲文明走向末日”。張伯倫則從英德“海軍協定”簽訂的經驗出發,提出與“極權國家”達成協定以避免戰爭的主張。從民眾心態看,人們害怕戰爭,渴望和平,所以大家“激動地感激”張伯倫,以為可以“在和平中生活,可以逍遙自在”。但是,政治精英和民眾良好的和平訴求和僥幸心態恰恰為法西斯所利用,《慕尼黑協定》的簽訂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加速了戰爭爆發。觀點清晰;觀點較清晰。
論述:論述充分;論述不夠充分。
敘述:敘述形成結構;敘述連貫流暢。
第三層次,多點結構:使用多個線索或材料,進行單一維度地解釋。(4-7分)
材料與史實:運用較多材料;運用較少材料。
視角:提煉出一個視角。如《慕尼黑協定》的簽訂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觀點清晰;觀點不清晰。
敘述:敘述完整流暢;僅能列舉。
第二層次,單點結構:找到一個線索或材料即得出結論。(1-3分)
第一層次,前結構:沒有形成對問題的理解,回答與問題無關或同義反復。(0分)
如,《慕尼黑協定》的簽訂反映了當時所有人的心態。
伊麗莎白一世
(第12題)
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樓
(第22題)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2012屆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
物理試題
本卷g=10m/s2
一、單選題Ⅰ:(每題2分)
1.許多科學家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下列敘述中符合物理學史實的是( )
A.庫侖通過扭秤實驗,得出了庫侖定律
B.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總結出了電磁感應定律
C.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通過實驗測出了萬有引力恒量
D.伽利略通過理想斜面實驗,提出了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2、關于磁場的描述,正確的說法是   (   )
(A)沿磁感線方向,磁場逐漸減弱。磁感線從磁體的N極出發,終止于S極
(B)磁場的方向就是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某點受磁場作用力的方向
(C) 垂直穿過某一面積的磁感線條數叫磁通量,穿過垂直磁感強度方向的磁感線等于磁感強度,磁感強度的大小叫磁通量密度。
(D)在磁場強的地方同一通電導體受的安培力可能比在磁場弱的地方受的安培力小
4、如圖6所示,一段導線abcd位于磁感應強度大小為B的勻強磁場中,且與磁場方向垂直。線段ab、bc和cd的長度均為L,且。流經導線的電流為I,方向如圖中箭頭所示。導線段abcd所受到的磁場的作用力的合力為 ( )
A. 方向沿紙面向上,大小為 B. 方向沿紙面向上,大小為
C. 方向沿紙面向下,大小為 D. 方向沿紙面向下,大小為
5.如圖所示,閉合電鍵S后,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觸頭由a端向b端移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壓表的讀數減少,小燈L變亮
B.電壓表的讀數減少,小燈L變暗
C.電壓表的讀數增大,小燈L變亮
D.電壓表的讀數增大,小燈L變暗
6、右表是某邏輯電路的真值表,該電路是( )
7、某探月衛星經過多次變軌,最后成為一顆月球衛星。設該衛星的軌道為圓形,且貼近月球表面,則該近月衛星的運行速率約為:( )
(已知月球的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1/81,月球半徑約為地球半徑的1/4,近地地球衛星的速率為7.9 km/s)
(A) 1.8 km/s (B) 0.4 km/s (C) 11 km/s (D) 36 km/s
8、如圖(俯視),物體靜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個水平向東的力F1作用在物體上,但要使物體獲得方向東偏北30 的加速度,那么必須同時對物體施加另一個作用力F2,F2的最小值為…… ( )
A. F1 。 B.F1 。 C.F1 。 D.F1 。
二、單選題Ⅱ(每題3分)
9、如圖所示,用傳感器測量通電螺線管軸線(x軸)上的磁感應強度,然后繪出B—x圖像,設x=0處為螺線管軸線的中央,下面最符合實際情況的圖是 ( )
10、物體在一個不為零的豎直向上的提力作用下在豎直方向參與了下列三種運動:勻速、加速和減速。關于這個物體在這三種情況下機械能的變化情況,正確的說法是( )
A.勻速運動機械能可能不變
B.加速運動機械能一定增加
C.減速運動機械能一定減小
D.三種情況下,機械能都有可能增加
11.如圖所示,一物塊以某一初速度v0沖上一個足夠長的固定粗糙斜面,從A到B所用的時間為t1,到達最高點后沿斜面下滑時,從B到A所用的時間為t2,則兩段時間t1與t2的關系是( )
A.t1=t2 B. t1<t2
C.t1>t2 D.無法確定
13、如圖所示,四個質量、形狀相同的斜面體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將四個質量相同的物塊放在斜面頂端,因物塊與斜面的摩擦力不同,四個物塊運動情況不同.A物塊放上后勻加速下滑,B物塊獲一初速度后勻速下滑,C物塊獲一初速度后勻減速下滑,D物塊放上后靜止在斜面上.若在上述四種情況下斜面體均保持靜止且對地面的壓力依次為F1、F2、F3、F4,則它們的大小關系是(   )
A.F1=F2=F3=F4 B.F1>F2>F3>F4 C.F1<F2=F4<F3 D.F1=F3<F2<F4
14、矩形線框abcd固定放在勻強磁場中,磁場方向與線圈平面垂直,磁感應強度B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如圖甲所示。設t=0時刻,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垂直紙面向里,則在0~4s時間內,圖乙中能正確表示線框ab邊所受的安培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是(規定ab邊所受的安培力方向向左為正)( )
15、如圖所示,通電螺線管的內部中間和外部正上方靜止懸掛著
金屬環a和b,當變阻器R的滑動頭c向左滑動時(  )
A.a環向左擺,b環向右擺
B.a環和b環都不會左擺或右擺
C.兩環對懸線的拉力都將增大
D.a環和b環中感應電流的方向相同
16、如圖所示電路中,電源的電動勢為E,內阻為r,各電阻阻值如圖所示,當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觸頭P從a端滑到b端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壓表的讀數U先減小,后增大
B.電流表的讀數I先增大,后減小
C.電壓表讀數U與電流表讀數I的比值不變
D.電壓表讀數的變化量ΔU與電流表讀數的變化量ΔI的比值不變
三、多選題(每題4分)
18、如圖所示,均勻細桿AB質量為M,A端裝有轉軸,B端連接細線通過滑輪和質量為m的重物C相連,若桿AB呈水平,細線與水平方向夾角為 時恰能保持平衡,則桿對軸A有作用力大小下面表達式中正確的有:( )
A.mg. B. .
C.g. D.Mg-mg sin .
19、空間某一靜電場的電勢在x軸上分布如圖所示,x軸上兩點B、C的電場強度在x方向上的分量分別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有:( )
A.的大小大于的大小。
B.的方向沿x軸正方向。
C.電荷在O點受到的電場力在x方向上的分量最大。
D.負電荷沿x軸從B移到C的過程中,電場力先做正功,后做負功。
20、如圖(甲)所示,一個用粗細均勻同質材料制成的“”型導軌垂直于磁場固定在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中,a是與導軌相同的導體棒,導體棒與導軌接觸良好。在外力作用下,導體棒以恒定速度v向右運動,以導體棒在圖(甲)所示位置的時刻作為計時起點,下列物理量隨時間變化的圖像一定不正確的是圖(乙)中的:( )
四、填空題(20分)
21、愛因斯坦曾高度評價伽利略的工作:“伽利略的發現以及他所應用的科學的推理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標志著物理學的真正開端。”將相應的選項序號填寫入空格完成伽利略研究問題的科學研究方法:
→ →數學推理→ → 。
①提出假設、②結論推廣、③發現問題、④實驗驗證
22、質量為m的物體從靜止開始以g/2的加速度豎直向下運動,當下降高度為h時,該物體機械能的增量為________,該物體動能的增量為_________。
23、一帶電油滴在勻強電場E中的運動軌跡如圖中虛線所示,電場  方向豎直向下。若不計空氣阻力,則此帶電油滴從a運動到b的過程中,動能和重力勢能之和______,重力勢能和電勢能之和_______。(填“增加”、“減少”或“不變”)
24、三個用電器均為“110V,20W”,將兩個并聯后與第三個串聯,然后接于電源上,當每個用電器均不超過額定功率時,這個電路最多消耗電功率為 W,此時電源輸出電壓為 V.
25、如圖所示,磁場的方向垂直于xy平面向里,磁感強度B沿y方向沒有變化,沿x方向均勻增加,每經過1cm增加量為1.0×10-4T,即=1.0×10-4T/cm,有一個長L=20cm,寬h=10cm的不變形的矩形金屬線圈,以v=20cm/s的速度沿x方向運動.則線圈中感應電動勢E為 ,若線圈電阻R=0.02,為保持線圈的勻速運動,需要外力大小為 .
四、實驗題(24分)
26.(4 分)如圖,為測量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小車的加速度,將寬度均為b的擋光片A、B固定在小車上,測得二者間距為d。
(1)當小車勻加速經過光電門時,測得兩擋光片先后經過的時間和,則小車加速度 。
(2)(多選題)為減小實驗誤差,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增大兩擋光片寬度 (B)減小兩擋光片寬度
(C)增大兩擋光片間距 (D)減小兩擋光片間距
27、(6分)在做“電場中等勢線的描繪”的實驗時,先在導電紙上畫出電極a和b(模擬為點電荷)的連線,在連線上選取間距大致相等的5個點c、d、e、f、g,如圖所示.G為靈敏電流表,甲、乙為兩探針.在實驗時將a、b接入電源
(1)為得到過d點的等勢線,須不斷移動探針_____(填“甲”
或“乙”)
(2)在右圖上畫出過f點的等勢線
(3)(多選題)對于該實驗的認識與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電流表讀數為零時表明所測兩點的電勢差為零
B.如果將一根探針接觸連線中點,另一探針從一個電極沿連線逐漸移動到另一電極,電流表的讀數是逐漸變小的
C.在實驗過程中電極與導電紙的相對位置不能再改變
D.從實驗原理來說,如用電壓表代替電流表也可以描繪出等勢線
28、(6分)學了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E 后,為了定量驗證感應電動勢E與時間△t成反比,某小組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一個實驗裝置:線圈和光電門傳感器固定在水平光滑軌道上,強磁鐵和擋光片固定在運動的小車上。每當小車在軌道上運動經過光電門時,光電門會記錄下擋光片的擋光時間△t,同時觸發接在線圈兩端的電壓傳感器記錄下在這段時間內線圈中產生的感應電動勢E。利用小車末端的彈簧將小車以不同的速度從軌道的最右端彈出,就能得到一系列的感應電動勢E和擋光時間△t。
(1)觀察和分析該實驗裝置可看出,在實驗中,每次測量的△t時間內,磁鐵相對線圈運動的距離都_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從而實現了控制__________不變;
(2)在得到上述表格中的數據之后,為了驗證E與△t成反比,他們想出兩種辦法處理數據:第一種是計算法:算出____________________,若該數據基本相等,則驗證了E與△t成反比;第二種是作圖法:在直角坐標系中作_________________關系圖線,若圖線是基本過坐標原點的傾斜直線,則也可驗證E與△t成反比。
29、(8分)虛線方框內是由電阻、電源組成的線性網絡電路,為了研究它的輸出特性,將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按圖示的方式連接在它的輸出端A、B之間.電鍵S閉合后,實驗中記錄的6組電流表示數I、電壓表示數U如下表所示.
(1)試根據這些數據在下面的坐標紙上畫出U-I圖線.
(2)若將方框內的電路等效成電動勢為E、內電阻為r的電源,從圖線上求出電源的電動勢E=_______V,內電阻r=______Ω.
(3)若電流表內阻為0,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至最上端時,電流表示數是_______A.
(4)變阻器滑片移動過程中,滑動變阻器的最大功率是_________W.
六、計算題(50分)
30、(10分)如圖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斜面,傾角α=530,高為H,質量為m的小物體,開始時它在斜面頂端。(sin530=0.8 ,cos530=0.6)
(1)在物體上加一個水平力使物體靜止,則該該水平力的大小為多大?方向如何?
(2)辨析題:若把題(1)中的水平力反向,大小不變,然后釋放物體,則物塊落地的速度為多大?
某同學分析如下:因“光滑斜面”所以物體沿光滑斜面下滑不受摩擦力作用,故物體受到三個力:重力G、支持力N、水平力F,支持力不做功,根據動能定理得: ,解方程得到V的大小。
你認為該同學的分析正確嗎?若正確,請求出落地速度的大小;
若不正確,請指出錯誤處,并求出落地速度的大小。
31、(14分)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直流發電機M的電動勢E=250 V,內阻r =0.5Ω,R1 =R2 =1Ω.電熱器組中裝有50只完全相同的電熱器,每只電熱器的額定電壓為200 V,額定功率為l 000 W,其他電阻不計,也不計電熱器電阻隨溫度的變化.問:
(1) 當接通幾只電熱器時,實際使用的電熱器都能正常工作
(2) 當接通幾只電熱器時,被接通電熱器的總消耗功率最大
(3) 當被接通電熱器的總消耗功率最大時,電阻R1、R2和內阻r上消耗的功率分別為多少
32、(12分)如圖乙所示,由均勻電阻絲做成的正方形線框abcd,總電阻為R,邊長為L.現將線框以與ab垂直的速度v勻速穿過一寬度為2L、磁感應強度為B的勻強磁場區域,整個過程中ab、cd兩邊始終保持與邊界平行.令線框的cd邊剛與磁碭左邊界重合時t=0,電流沿abcda流動的方向為正.
(1)在圖甲中畫出線框中感應電流隨時間變化的圖象;
(2)求整個過程中線框產生的焦耳熱;
(3)求線框出磁場的過程中流過線框的電量.
32、(14分)如圖所示,一傾角為37°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從斜面的底端A點由靜止開始運動,到達B點時立即撤去拉力F。此后,物體到達最高點C。每隔0.2秒通過位移傳感器測得物體的瞬時速度的大小,下表給出了部分測量數據。(取sin37°=0.6,cos37°=0.8)
t/s 0 0.2 0.4 0.6 0.8 1.0 1.2
V/ms-1 0.0 1.0 2.0 0.1 0.5 0.9
試求:
(1)恒力F的大小;
(2)0.6秒時物體的瞬時速度;
(3)物體在斜面上運動過程中重力的最大功率;
(4)物體在斜面上運動的過程中,地面對斜面的摩擦力
上理工附中2011學年第二學期高三物理月考(3)答題紙
g=10m/s2,sin37°=0.6,cos37°=0.8
二、填空題(20分)
21、__3___、__1___、_4___、__2__22、___-0.5mgh______、____0.5mgh_______。
23、 減小 、 減小 。24、 30 、 165 。
25、 4×10-5 、 4×10-7 。
三、實驗題(24分)
26、(1)_______)________,(2)____B、C_________
27、(1)_____乙_______.
(2) (3)____ACD___________
28、(1)_____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磁通量變化__________
(2)____E⊿t_______________,______E-1/⊿t_____________
四、計算題(50分)
(10’)30、(1)F=4/3mg
(2)不正確,
(14分)31、
(1)4個
(2)16個
(3)P1=P2=2500w
Pr=1250w
(12分)32、
“(1)如右圖
(2)Q=2B2L3v/R
(3)q=BL2/R
(14分)33、
(1) F=15N
(2) V=1.5m/s
(3) P=15w
(4) 上滑過程,f=8N 方向向右
下滑過程 f=1.6N 方向向右
圖6
30
F


R
b
a
c
R
R
b
a
P
E
A
V
r
2R
a
b
E
電壓傳感器
光電門傳感器
擋光片
線圈
強磁鐵
彈簧
F
A
B
37°
C
F
A
B
37°
C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試題(政治)
一、單項選擇題(共42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1.二十多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的三大產業的比重發生了很大變化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第一產業 27.1% 15.1% 10.2%
第二產業 41.3% 45.9% 46.8%
第三產業 31.6% 39.0% 43.0%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可以推論出我國
①農業總產值逐漸減少 ②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漸提高
③勞動者對服務業技能培訓的需求上升 ④勞務消費在居民消費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1年6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6.4%,創三年來新高。為有效控制通貨膨脹,政府應采取的財政政策和措施是
A.增加國家稅收,擴建公用設施 B.削減行政開支,減少財政支出
C.減少國家稅收,減持外國國債 D.增加財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長
3.2011年2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對山東、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江蘇、陜西、甘肅等受旱災影響嚴重的8個省安排增加支農再貸款額度100億元。中國人民銀行這一舉措表明
A.我國中央銀行代表國家發行貨幣 B.中國人民銀行在我國銀行業中占據主體地位
C.我國中央銀行代表國家加強宏觀調控 D.發放貸款是中國人民銀行的重要業務
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保險業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成為新興的保險大國。參加保險的目的是為了
A.賺錢 B.實現財產增值 C.慈善事業 D.獲得財務上的保障
5.2010年,江蘇省固定資產投資總量較快增長,全年共完成23186.8億元,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外資企業、民間企業投資額所占比例分別是23%、13%和64%。這說明
A.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B.生產資料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
C. 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D. 多種所有制經濟可以發揮各自優勢,共同發展
6.李某是國有企業工程師,去年工資收入是36000元,獎金8000元,個人專利轉讓收入5000元;其妻開一家個體雜貨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勞分配收入和按生產要素分配收入分別是
A.44000元和26000元 B.36000元和19000元
C.49000元和21000元 D.44000元和11000元
7.經濟學家詹姆斯在《公平是最大的動力》一書中寫道:公平是對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個人最大限度地釋放自己的能量,促進社會財富的增加。這說明
A.公平與效率是對立的 B.公平與效率是統一的
C.公平是追求效率的社會條件 D.效率是實現公平的物質前提
8.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10年3月28日與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簽署收購沃爾沃汽車公司的協議。這屬于
A. 引進外資 B. 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C.“走出去”戰略 D. 技術輸出
9.據世界銀行統計,中國出口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從2007年的7.4%提高到2010年的9.6%,呈持續擴大趨勢。中國出口份額的擴大主要得益于
A.制造業競爭力日益提高 B.對外投資大幅增加
C.人民幣持續小幅升值 D.外匯儲備快速增長
10.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人民法院
①負責刑事案件的偵查、預審 ②有權對犯罪嫌疑人實施拘捕
③是我國司法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④負責刑事案件的審判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發展基層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下列屬于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是
A.業主委員會 B. 居民委員會 C. 鄉人民政府 D.消費者協會
12.2009年8月10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全體會議,決定任命崔世安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任行政長官。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任行政長官要由國務院任命,這是因為
A.行政長官要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B.國務院總理是我國的最高行政機關
C.特別行政區是我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D.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
13.現階段,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給予大力支持,促進了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共同繁榮。這一事實說明
A.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各民族之間的民族矛盾已不存在
B.協調民族矛盾是黨和國家的重要職能
C.我國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
D.促進各民族人民和睦相處是鞏固和發展各民族團結的核心
14.2011年是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十周年。上海合作組織是
A.當代最重要的國際組織 B.政府間、區域性國際組織
C.非政府間、政治性國際組織 D.協調國際爭端的主要力量
15.自1971年我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席位以來,我國更加廣泛地參與國際事務,對外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我國和平外交政策的核心是
A.走和平發展道路 B.獨立自主原則
C.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6.在我國的政治生活中,人民政協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是
①民主監督 ②參政議政 ③立法建議 ④政治協商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7.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在帶研究生時,一開始不上專業課,而是讓學生學習《矛盾論》、《實踐論》等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經考試合格后才開始學習專業課。錢學森這樣做是因為
A.哲學是各門具體科學的基礎
B.哲學是人類對某一具體領域的發展規律的概括
C.哲學具有指導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D.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8.“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人民創造的一種哲學思想,它把日常生活中的金木水火土等五種物質元素看作是構成宇宙萬事萬物及各種自然現象變化的基礎。這種學說是屬于
A.樸素唯物主義觀點 B.形而上學觀點 C.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D.唯心主義觀點
19.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喜歡朝令夕改。這些人在思想方法上違反了
A.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觀點
C.物質與運動不可分離的觀點 D.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辯證統一的觀點
20.民間諺語寓意深遠、代代相傳,凝聚著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飯,量體裁衣”這兩句諺語的哲學道理是
①矛盾的兩個方面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
②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確認識矛盾的重要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④離開對具體矛盾的具體分析就不能正確解決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1.溫家寶總理在給一位國務院參事的回信中,引用了兩句古詩:“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這一古訓蘊含的哲理是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直接經驗比間接經驗更重要
C.感性認識比理性認識更深刻更正確 D.感性認識必須上升到理性認識
二、不定項選擇題(27分,每小題3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正確選項。每小題全部選對得滿分,部分選對得部分。有錯選的、則該小題不得分)
22.擴大居民消費必須使居民“有更多錢花”、“有錢更敢花”、“有錢花得舒心”,與之相對應的有效措施是
A.促進就業 B.提高恩格爾系數 C.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D.擴大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
23.從2010年12月1日開始,我國對境內的外商投資企業、外國企業及外籍個人征收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至此,我國的內外資企業稅制實現了全國統一。這一調整
A.表明稅收具有相對固定性的特征 B. 符合世貿組織的國民待遇原則
C.符合世貿組織的最惠國待遇原則 D.旨在創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
24.據估計,到2020年,在45種重要戰略性資源中,我國有9中嚴重短缺,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即依賴進口)將大大增加。這一預測告訴我們
A.要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效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B.加強國家宏觀調控,鼓勵各行各業節能減排
C.依靠國際市場大規模進口重要的戰略性資源
D.建立國家經濟安全的預測預警體系,保障資源能源安全
25.去年生產iPhone與iPod的83家蘋果公司中國代工廠有45家未支付員工加班費、137名蘋果中國供應商員工因暴露在正己烷環境下健康遭受不利影響。蘋果公司代工廠侵犯了我國勞動者
A.取得勞動報酬權 B.受尊重權 C.享有社會保險和福利權 D.獲得勞動保護權
26.2011年11月15日,上海靜安區一幢居民高層住宅發生特大火災,導致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一些政府官員因嚴重失職被問責追究。行政問責制的建立
A.是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重要舉措 B.有利于建設責任政府,提高官員的責任心
C.有利于建設法治政府,嚴格依法辦事 D.有利于建立官員淘汰機制,提高官員素質
27.如今,通過網絡關注社會熱點、表達意愿,已成為中國網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網民意愿的表達日趨理性。這說明
A.網絡民主已成為政治的核心問題 B.基層民主日臻完善
C.公民政治參與能力提升 D.網民直接參與政府決策
28.2011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15個理事國以10票贊成、5票棄權的結果通過第1973號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聯合國安理會
A.是聯合國的審議機構 B.對國際問題的調停和裁決實行常任理事國“大國一致”原則
C.是唯一有權對國際和平和安全采取行動的機構 D.通過的決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
29. “少年安能長少年,海波尚變為桑田。”唐代詩人李賀的這一詩句體現了
A.運動是靜止的特殊狀態 B.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C.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D.物質的運動是永恒的、絕對的
30. 規律的客觀性是指,規律是
A.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質的聯系 B.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C.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的 D.存在于人的意識之外而不可能被認識的
三、簡答題(25分。第 31題4分,第32、33、34題各為7分)
31.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以什么作為議題?列舉兩個具體事例說明其必要性。(4分)
32.《上海市公務員考核實施細則(試行)》和《上海市公務員獎勵實施細則(試行)》,其中規定,連續兩個季度考核被定為不稱職公務員,將被辭退。
請用所學政治學知識回答:
(1)國家為什么要辭退不稱職的公務員?(4分)
(2)在我國公務員必須接受監督,其主要途徑有哪幾種?(3分)
33. 按照《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2010年1月1日,我國與其他國家建立的首個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建立。從“中國—東盟”互補的經濟優勢來看,雙方的合作空間巨大。
(1)“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凸顯了經濟全球化哪一個特征?(2分)
(2)分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我國經濟的影響。(5分)
34. 2010年下半年,我國開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黨中央國務院對人口普查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要確保數據真實、準確、完整,要認真做好普查數據評估、匯總和處理,要提高普查成果應用水平,特別是要深入挖掘普查數據反映出的新格局新趨勢,為更好地編制“十二五”規劃、制定完善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口政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提供基本依據。
請運用“認識世界 尊重實際”有關知識簡要回答:黨中央國務院對人口普查工作提出的具體要求的哲學依據。(7分)
四、分析說明題(共36分,每題12分)
閱讀材料,完成35、36題。
2011年4月起,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向社會公布了個稅法修正案草案,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提交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議的草案二審稿。6月27日下午,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分組審議了關于修改個稅法的決定草案。6月28、29日,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兩次召開會議逐條研究了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審議意見。法律委員會認為,為了進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稅收負擔,加大稅收調節收入分配力度,對個人所得稅法進行修改是必要的、適時的,同時建議將起征點提高。
2011年6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以134票贊成、6票反對、11票棄權,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該決定將于今年9月1日施行。
此次修改,個人所得稅有以下變化:
調整后工資、薪金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七級超額累進稅率表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含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一 不超過1500元 3 0
二 超過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三 超過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四 超過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五 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六 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七 超過80000元 45 13505
調整前工資、薪金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表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含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一 不超過500元 5 0
二 超過500元至2000元 10 25
三 超過2000元至5000元 15 125
四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 20 375
五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 25 1375
六 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 30 3375
七 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 35 6375
八 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 40 10375
九 超過100000元 45 15375
35.(1)上述兩個圖表體現了哪些經濟現象?(4分)
(2)扣除“三金”后,小李的月收入是6500元,2011年9月起,他所繳納的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請寫出變化金額)(3分)
(3)請用“宏觀調控”的有關知識,簡要回答本次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的經濟學意義。(5分)
36.請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依法治國”的有關知識對上述材料進行分析說明。(12分)
37.隨著人類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斷增強,人類對地球家園造成的破壞性影響也越來越嚴重。人類為了眼前的經濟利益破壞性地利用自然:亂砍亂伐導致森林破壞,水土流失;過度耕種放牧導致土地沙化,沙塵肆虐;過度消費加劇空氣污染,物種退化。
2011年1月7日,活動的發起方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宣布了2011年“地球一小時”的兩大變化:首先,地球一小時的核心主題不再僅僅是氣候變化,而是更廣泛的可持續環保行動;其次,除了熄燈一小時外,“地球一小時”活動還從號召大家響應環保,變為動員個人和社會團體自發為環保做出一個行動改變。
WWF(中國)首席執行官關德輝(Jim Gradoville)說:“熄燈是一種信號,向他人傳遞你對保護地球的決心。今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除了熄燈,我們還能做些什么?除了遏制全球變暖,還有哪些行為可以助力于地球的可持續發展?這就是2011年地球一小時主題發生改變的原因。”
請運用《探索規律,實事求是》相關知識分析說明上述材料。(12分)
五、論述題(20分)
38.運用政治常識,結合國內外因素,闡述對“我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理解。
要求:(1)圍繞論題,在論述中正確運用所學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
(2)論點緊扣論題,論述全面深入,合乎邏輯。
(3)根據論題要求,運用相關材料,理論聯系實際地加以論證。
(4)學科術語使用規范。
上理工附中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三政治月考(三)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共42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B C D D A C C A B B
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C C B B A D A D C A
三、簡答題(25分。第 31題4分,第32、33、34題各為7分)
31.(4分)“文化” (1分)舉例(3分)(一個例子得1分,兩個例子得3分)
32. (1) 因為公務員擔負著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任務。而國家機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因此公務員是人民的公仆。必須遵守國家公務員的準則,堅持執政為民。否則,就是不稱職,要被辭退,以維護人民的利益。(4分)
(2)其主要途徑有: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協的監督;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等方面的監督。 (3分)
33.(1)世界各國之間的相互依賴性增強,全球經濟合作走向新的起點。(2分)
(2)有利于發展對外貿易,使我國人民享受到更豐富的商品,也為我國企業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2分)
有利于我國更好地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促進國內改革與發展;也有利于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經濟合作,實現互利雙贏。(3分)
34. 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2分)
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意識具有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分)
辦事情要堅持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3分)
四、分析說明題(共36分,每題12分)
35. (1)我國自開征個人所得稅以來,個稅起征點經歷了多次調整,變動始終呈上調態勢,其中,本次調整幅度最大(2分);除此之外,本次個人所得稅的修改還調整了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的級次、級距和適用稅率,加快推進個人所得稅制度的綜合改革。(2分)
(2)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調整前繳稅=(6500-2000)*15%-125=550
調整后繳稅=(6500-3500)*10%-105=195
變化355元(3分)
(3)國家運用財政政策等手段,對分配關系進行干預和調整,及時糾正經濟運行中偏離宏觀目標的傾向,以保證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2分)
通過此次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進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稅收負擔,加大稅收調節收入分配力度,有助于縮小收入分配差距,進而維護社會穩定。(3分)
36. 上述材料說明,人民群眾可以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使依法治國的方略得到落實,在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過程中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1分)
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和通過個稅法修改說明,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國人大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為它的常設機關,在它閉會期間行使立法權。在此期間向社會征求意見和委員的慎重研究審議說明了人民代表由人民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全國人大常委會以表決方式通過,說明了人大制度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在討論問題的時候,代表可以充分發表意見,在表決時,必須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則,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由此可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它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有利于動員全體人民以國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總之,人大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6分)
個人所得稅法的修改過程還體現了我國依法治國的方略得到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的主體是廣大人民群眾,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基礎,依法治國必須制度化和法律化。此次個人所得稅法修改的意義充分體現了依法治國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4分)
總之,通過人大制度和依法治國方略,我國的民主政治進一步發展,這對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維護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加快中國特設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1分)
37. 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是辯證統一的。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規律的必要條件。人類改造自然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體現,
人類對地球家園造成的破壞性影響體現了規律是客觀的,違背規律,必然要受到自然的懲罰,因此,人類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發揮主觀能動性與尊重客觀規律是辯證統一的。
實踐與認識是辨證統一的。實踐是認識基礎,認識的產生、發展、受檢驗和歸宿,都離不開實踐。人們參加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屬于實踐,環保意識屬于人的認識,當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并化為自覺保護環境的實踐,就會對全球節能減排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因此一切真知都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
五、論述題(20分)
38、答案示例一:
我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由我國國家性質與時代主題所決定的。
(1)始終不渝地“和平發展”。(從國內、國際因素看)
(2)始終不渝地“和平發展”,首先在于以和平促發展。
(3)始終不渝地“和平發展”,還在于以發展促和平。
答案示例二:
我國將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是由我國國家性質所決定的,也是和平發展的時代主題所決定的。
(1)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我們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
(2)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要和平、求合作、促發展已成為時代主流。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試題(地理)
一、選擇題(共50分,每小題2分。每小題為單選,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正確涂點)
2008年11月胡錦濤主席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并訪問哥斯達黎加(首都圣何塞100N、840W)、古巴(首都哈瓦那230N、830W)、秘魯(首都利馬120S、760W)和希臘(首都雅典380N、240E)四國,促進了我國同以上四國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據此回答:
1、有關四國的敘述正確的是
A、哥斯達黎加和古巴的經濟以農業為主,咖啡、香蕉和棉花是三大出口經濟作物
B、秘魯沿岸由于位于寒暖流交匯處,海洋漁業發達,漁業資源豐富,出口魚粉
C、除希臘外,其余三國都屬于拉丁美洲文化圈,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主要信奉天主教
D、四個國家都是臨海國家,都有洋流流經
2、當上海的白晝達到一年中最長時,此時
A、晝長由長到短依次為:哈瓦那>圣何塞>雅典>利馬
B、雅典正值一年中炎熱少雨的季節,正午太陽高度角達一年中最大值
C、利馬受厄爾尼諾影響明顯,沿海水溫比往年異常升高,多暴雨天氣
D、圣何塞的正午太陽高度角為76034,正午人影朝北
讀某大河水系構成示意圖。
3.圖中所示水系形態多分布在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山地
4.圖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區的水循環類型多屬于
A.海陸間循環 B.陸地內循環
C.海上內循環 D.地表水循環
5.下列關于該水系干流水量特征正確的敘述是
A.上游流量最小 B.中游流量最小 C.下游流量最小 D.下游流量最大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種植被景觀,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一種土地退化。據此回答6-7 題。
6.下列荒漠的分布與其主要成因的對應關系中,不正確的是
A.南美大陸南端東岸地區的荒漠--------地形
B.阿拉伯半島上的荒漠--------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
C.南美西海岸熱帶荒漠逼近赤道地區---------地形
D.我國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內陸
7.我國塔里木盆地地區,防治荒漠化的切實可行的措施是
A.大面積植樹造林           B. 改變農業耕作制度
C.擴大綠洲農業的種植面積       D.建設以綠洲為中心的防護體系
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聯系。圖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導外力作用類型,讀圖回答8-10題。
8、箭頭b表示的是
A、風力侵蝕作用 B、風力搬運作用 C、流水溶蝕作用 D、流水搬運作用
9、在c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地理現象有
①沙塵暴、水土流失 ②水土流失、滑坡 ③泥石流、土地荒漠化 ④沙塵暴、土地荒漠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丙圖中的點,能正確反映甲、乙兩地區降水特征的依次是
A.②③ B.④① C.③④   D.④②
12.關于甲、乙兩國說法正確的是
A.甲是發達國家,旅游業發達
B. 乙國工業基礎雄厚,主要出口工業制成品、畜產品及資本和技術
C. 甲國人口增長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
D.乙國農業地域類型是水田農業,機械化程度高。
讀某工業部門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區土地、運輸和勞動力等成本曲線圖。其中土地成本和運費都只與距離城市中心的遠近、交通通達度有關,回答13-15題:
13、表示土地成本、運費、勞動力成本的曲線依次是
A、c、a、b B、a、b、c C、c、b、a D、b、a、c
14、據圖判斷下列不正確的說法是
A、②與④兩處運費的差異主要由交通通達度造成
B、該城市西側交通通達度比東側高
C、距城市中心遠近對勞動力成本影響最小
D、交通通達度是影響①和②兩處土地成本差異的主要因素
15、如果綜合考慮土地、運輸、勞動力等成本因素,該工業部門的工廠應布局在
A、① B、② C、③ D、④
讀我國某年四城市人口資料圖。
16.這四個城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按遞減的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②③①④ B.④②③① C.④①③② D.③④②①
17.從人口遷移的最主要因素考慮,其中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就業率最高的城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城市②可能位于我國的
A.西北內陸地區 B.西南地區 C.東北地區 D.東南沿海地區
19.表中的美國產區最可能位于
A.300N—400N西海岸 B.300N—400N東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區
20.表中的中國產區與美國產區相比,具有的優勢是
①年平均氣溫、年降水量條件更適宜 ②氣溫年較差小,有利于蘋果糖分的積累
③夏季光照條件較好 ④勞動力成本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導航型GPS接受機可顯示當地的三維坐標(經度、緯度、海拔高度)、動態指示前進方向(其正北方為0°,正東方為90°,正南方為180°,正西方為270°)、導向、設定路標、生成行進路線、顯示當地日出日落時間(早期的GPS接受機只能顯示當地日出日落時間的倫敦格林尼治時間。)
21. 若GPS接受機顯示屏上顯示225°,則表示前進方向為
A.東北 B.東南 C.西北 D.西南
22. 某日一外國游客在上海時,其早期的GPS接受機屏幕上顯示的日出日落時間分別是
21﹕30、10﹕19。則上海日出、日落的時間分別是
A.5﹕30、18﹕19 B.10﹕19、21﹕30
C.13﹕30、02﹕19 D.6﹕30、17﹕19
2009年12月20日是澳門回歸10周年,澳門各界群眾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23.在我國十大地域文化區中,澳門屬于
A.四川盆地文化區 B.云貴高原文化區 C.江南水鄉文化區 D.華南媽祖文化區
24.關于澳門所屬文化區特點與環境的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地干濕季分明,農業以畜牧業為主,體現草原文化風景
B.該地濕度大,云霧多,飲食喜辣,表現出潑辣的風格
C.該地經濟生活與海洋關系密切,崇拜海神,文化外向型突出
D.該地多山,居民崇拜山神,體現山地文化風景
小實驗:(如圖準備裝置)在兩只燒杯里分別充滿CO2和空氣,塞緊帶有溫度計和膠頭滴管的橡皮塞。再把兩只燒瓶放在紅外線下照射,觀察溫度升高的情況。結論:兩瓶在相同光線照射下,裝CO2的溫度較鄰瓶高,最大可達4℃。
25.該實驗反映的現象是
A.溫室效應 B.酸雨污染
C.大氣污染 D.臭氧層破壞
二、綜合題(100分)
(一)、讀我國某區域示意圖,回答問題。(11分)
26. 圖中甲、乙兩地相比,氣溫較低的是 地,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27.決定圖中城市區位的主導因素是 。
28. 根據圖中信息判斷圖示地區主要山脈的走向是 ,判斷依據有
(至少答出兩點)。
29. 簡述圖示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至少答出3點)。
30. 該區域農村因伐柴、燒柴導致了水土流失和大氣污染等問題,為根治這些問題提出可行的對策并說明理由。
(二)讀某兩個大陸緯度組合分布示意圖回答。(12分)
31.A、B、C、D四地中與E地氣候類型相同的是 地,都是冬季具有 的氣候特點。
32.D地沿岸等溫線向 凸出,主要由于受到 的影響。
33.F地氣流運動方向如圖所示,此時北半球為 季,請說明判斷理由。

34.圖示大陸世界級城市群有 城市群和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圖示大陸世界級工業區是 工業區。圖示大陸能提供大量商品糧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另一大陸農業地域類型分布面積較大有旱作農業和 。
35.圖示兩個大陸有多個世界文化圈,其中文化圈面積較小的是 文化圈與拉丁美洲文化圈。
(三)、讀下面圖文材料,回答有關問題。(13分)
材料一:氣候變化近年來成為眾多國際重要會議的主題詞,溫室氣體減排因涉及各國發展利益,在2010年12月1日墨西哥坎昆舉行的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談判中溫室氣體減排成為爭論的焦點。
材料二: 太平洋中兩區域示意圖。
36.甲、乙兩圖比較,比例尺較大的是 圖。判斷依據是 。
37.說出B國陰影區域的氣候類型及成因。

38.當A國盛行西北風時,B國北部盛行什么風,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9.全球變暖對上述兩國會產生什么影響?遏制全球變暖應采取什么措施?
40.A國內礦產資源缺乏,但有豐富的水力資源,請具體分析A國內水力資源豐富的原因。
(四)閱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3分)
右圖為某地區“大陸度”等值線分布示意圖。“大陸度”是表示大陸對各地氣候形成影響程度的指數。其公式為:
K=1.7×ΔT/sinΦ-20.4(式中K為大陸度,ΔT為氣溫年較差,Φ為緯度)。一般地,當K﹥50時為大陸性氣候,K﹤50為海洋性氣候。 我國部分地區的氣溫統計數據
漠河 哈爾濱 北京 上海 成都 廣州 西沙
緯度(N) 53° 46° 40° 31° 30° 23° 18°
最熱月平均氣溫(℃) 18.4 22.7 26.0 27.9 25.4 28.3 28.9
最冷月平均氣溫(℃) -30.6 -19.7 -4.7 3.3 5.2 13.4 22.8
(sin53°=0.798 sin46°=0.719 sin40°=0.642 sin31°=0.515 sin23°=0.391 sin18°=0.309)
41. 若圖中O點位于某大陸的中心,導致A、B、C三地大陸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42. 若圓心O點位于大洋中,則圖中大陸度最大的點是 。
43. 我國東部地區由南向北氣溫年較差 ,其最主要原因是

44. 上海的大陸度約為 。成都與上海的緯度相近,其大陸度比上海 ,簡述其原因 。
45. 根據該公式計算,拉薩的大陸度K﹤50,結合上海的大陸度值,你認為確定大陸性氣候還需要參考哪些氣候要素? 。
46. 我國大陸度是同緯度地區最高的,簡述其原因

(五)、閱讀以下材料,回答有關問題。(14分)
(材料一)東北平原地區是我國的主要商品糧生產基地,該基地也是我國大豆的主產區。但近年來,由于受進口大豆的沖擊,東北大豆價格大幅下跌,由原來的2.2元/kg降到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國產大豆與進口大豆比較表(注:運輸費用以到達大連為例)。
含油量 運輸費用(元/kg) 生產成本(元/kg) 生產方式
國產大豆 17% 0.18 1.60 粗放型
進口大豆 19% 0.16 1.28 集約型
47.東北平原地區是我國農業機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較高的農業區,從自然條件來看,這里有利于機械化、水利化建設的條件是 。
48.東北作為我國傳統的大豆主產區,其突出的區位優勢是( )
A.靠近市場   B.光熱充足   C.土地肥沃 D.水源豐富
49.據統計,我國每年從美國進口的大豆相當于國內大豆的總產量,試分析進口大豆在我國暢銷的主要原因 。
50.由于受進口大豆的沖擊,我國東北大豆生產呈現萎縮之勢。要使東北大豆生產走出困境,重振雄風,應( )(多選)
A.改良品種,提高大豆品質 B.加大勞動力的投入,提高產量
C.提高集約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 D.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土壤肥力
51.從糧食單位面積產量看,東北地區比長江三角洲地區____________,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52.通過計算,可以得出黑龍江省的人均谷物產量比江蘇省的人均谷物產量____________。這種現象也同時存在于東北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其他省份,產生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1分)
材料一:我國東部某地區等高線示意圖
53.該地區耕地類型主要是 ,主要糧食作物是 。圖中①②③處將布局糧食種植業、果樹栽培業和蔬菜、畜禽業,按照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的原則,糧食種植業應安排在 ;果樹栽培業應安排在 。(填代號)
54.在⑦、⑧二處準備建水泥廠和食品廠,根據工業布局的有關原則,水泥廠應建在 ,理由是 ;食品廠應建在 ,理由是 。
55.若要在該地建一小型水電站,請你選取一個合適地點,用圖例符號畫在圖中適當位置。并說明這樣安排的理由。

(七)、資料回答問題:(14分)
工業結構關系是指在一個經濟區域內各地區工業之間相互聯系的緊密程度。根據這種相互聯系的緊密程度,工業結構關系可分為兩種類型:互補型工業關系和競爭型工業關系。下表是泛珠三角經濟區的工業結構相關系數。
廣東 廣西 云南 貴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福建 海南
廣東 1 0.42 0.27 0.47 0.76 0.58 0.54 0.82 0.32
廣西 0.42 1 0.84 0.92 0.85 0.91 0.92 0.71 0.91
云南 0.27 0.84 1 0.89 0.69 0.77 0.66 0.54 0.60
貴州 0.47 0.92 0.89 1 0.91 0.94 0.89 0.69 0.75
四川 0.76 0.85 0.69 0.91 1 0.96 0.93 0.88 0.71
湖南 0.58 0.91 0.77 0.94 0.96 1 0.94 0.82 0.74
江西 0.54 0.92 0.66 0.89 0.93 0.94 1 0.81 0.88
福建 0.82 0.71 0.54 0.69 0.88 0.82 0.81 1 0.61
海南 0.32 0.91 0.60 0.75 0.71 0.74 0.88 0.61 1
(注:S為某兩省區工業結構的相關系數,數值越大,結構越相似,競爭越激烈,越需要協作)
56.圖中由北向南進入城市A的鐵路干線是 。圖中G代表的是 經濟特區。
57.據表分析,在泛珠三角經濟區中與丙省存在最強競爭關系的是 省,判斷的理由是 。
58.與甲省存在最強互補關系的是 省,試分析兩省之間存在哪些方面的互補關系

59.圖中城市體系級別最高的城市是 (名稱),該城市以 用地、 用地為主。
60.分析丁省的資源優勢和區位條件說明丁省應該大力發展哪些特色產業?
(八)、讀下圖,圖a外圓為晨昏圈,中心點O為太陽直射點,N為北極點,A點經緯度為
0°、66°34′N,回答問題。(共12分)
61.此時,太陽直射點的經緯度是 、 ,北京時間為 月 日 時。
62.這一天地球上出現極晝的范圍是 ,上海日出時物體的影子朝向
 為 方向。
63.這段時間上海的天氣狀況很可能是 ,簡述判斷理由是
                             。
64.一個月后,上海的天氣狀況很可能是 。
65、請在圖b中畫出此時控制上海的天氣系統的水平氣流運動方向。
上理工附中2011學年第一學期高三地理月考(三)
參考答案:
二、綜合分析題(共100分)
(一)、讀我國某區域示意圖,回答問題。(11分)
26. 甲 地形(地勢) (2分)
27. 水源(河流) (1分)
28. 東北——西南走向 根據等溫線走向大致呈東北西南走向;根據河流的水系特征可判斷出分水嶺呈東北西南走向;根據區域定位判斷該山脈是武夷山 (3分)
29. 地形多山地丘陵,平原狹小;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中小河流眾多,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長、無結冰期,水能資源較豐富;天然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海岸線較曲折;以紅壤為主 (3分)
30. 大力發展小水電,這里河流短急,水量大,水能資源較豐富,適合建設小水電解決農村能源問題。 (2分)
(三)、讀圖文材料,回答有關問題。(13分)
36.甲(1分) 從兩圖經線上看,相同的實地距離,圖上距離甲圖大于乙圖( 1分)
37.熱帶雨林氣候(1分) 受來自海洋東南信風影響;東澳大利亞暖流增溫增濕;
地處迎風坡多地形雨 (2分)
38.西北季風 (1分) 海陸勢力性質的差異或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1分)
39.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1分) 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植樹種草,提高植被覆蓋率;提高能源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強國際合作。(2分)
40.日本以山地丘陵為主,河流落差大,水流急;而且受海洋影響大,降水豐富,河流流量大,所以水力資源豐富。3分
(四)、閱讀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3分)
41. 三地距海遠近不同 (1分)
42. C F (1分)
43. 增大 北方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年變化幅度大于南方 (3分)
44. 60.8 小 位于四川盆地,受到四周高大山脈的阻擋,尤其是冬季風影響較小,氣溫的年較差比上海小 (4分)
45. 氣溫的日較差、年降水總量、降水的季節分配等 (2分)
46. 我國西北部地區遠離海洋;冬季風影響使東部地區冬季氣溫偏低,氣溫年較差大
(2分)
(六)、據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1分)
53.水田 水稻 ② ①
54.⑦ 在盛行風向垂直郊外,不污染城鎮; ⑧ 食品廠污染小,近消費市場
55.畫圖(略) 上游有較大的儲水區,儲水量大;峽谷處,筑壩的工程最小。
(七)、結合下列圖文資料回答問題:(14分)
56.京廣線 深圳
57.四川 工業結構的相關系數(S)最大,說明工業結構相似(1分)
58.云南 廣東省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具有優勢,礦產和能源資源較短缺(1分);云南省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但經濟發展水平較低(1分)。廣東省可以為云南省提供資金、技術和人才方面的支持,而云南省可以為廣東省提供資源、勞動力和市場。(1分)
59.香港 商業 居住
60.該省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海鹽資源、熱帶氣候資源、海洋生物資源和獨特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位于我國南端,瀕臨我國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各國,區位優勢明顯;可以大力發展能源工業、旅游業、熱帶農產品生產和加工、以及海洋漁業。(3分)
100
80
1000
110
150
500
120
30
300
100
出生率
死亡率
遷移方向及人數(人)
43‰
24‰

24‰
23‰

21‰
22‰


31‰
23‰
O
A
B
C
D
E
F


S


A
B
C
D
O
N
圖a 圖b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學附屬中學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試題(數學理)2011-12
一.填空題 (本大題滿分56分)本大題共有14題,只要求直接填寫結果,每題填對得4分,否則一律得零分.
1.不等式的解集為_____________.
2.計算:_____________.
3.拋擲一枚均勻的正方體骰子(六個面的點數分別為1、2、3、4、5、6),則事件“出現點數大于4”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已知等比數列,,,則_____________.
5.若函數在區間上存在反函數,則實數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
6.雙曲線的虛軸長是實軸長的倍,則實數的值為_____________.
7.若,且,則_____________.
8.如圖,正方體的棱長為,則點到的距離為_____________.
9.若函數是以為周期的奇函數,,且,則_____________.
10.函數的圖像恒過定點,過點的直線與圓相切,則直線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橢圓,過點作傾斜角為的直線交橢圓于、兩點,為坐標原點,則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
12.已知為常數,函數在區間上的最大值為,則實數的值為_____________.
13.在中,已知,若分別是角所對的邊,則的最大值為_____________.
14.已知正方形的面積為,平行于軸,頂點、和分別在函數、和(其中)的圖像上,則實數的值為_____.
二.選擇題(本大題滿分20分)本大題共有4題,每題都給出代號為A、B、C、D的四個結論,其中有且只有一個結論是正確的,必須把正確結論的代號寫在題后的圓括號內,選對得5分,不選、選錯一律得零分.
15.從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選出4人參加迎新座談會,若這4人中必須既有男生又有女生,不同的選法共有 ( )
A.140種 B.120種 C.35種 D.34種
16.“”是“對任意正數,均有”的 ( )
A.充分非必要條件 B.必要非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條件
17.函數圖像上的動點到直線的距離為,點到軸的距離為,則的值為 ( )
A. B. C. D.不確定的正數
18.已知不等式對于,恒成立,則實數的取值范圍是
( )
A. B. C. D.
三.解答題 (本大題滿分74分)本大題共有5題,解答下列各題必須寫出必要的步驟.
19. (本題滿分12分)
已知為虛數,且,為實數,若(為虛數單位,)且的虛部為正數,,求的取值范圍.
20. (本題滿分14分,第1小題滿分6分,第2小題滿分8分)
已知向量,,
(1)當時,求的值;
(2)求在上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21.(本題滿分14分,第1小題滿分4分,第2小題滿分4分,第3小題滿分6分)
設函數,
(1)求的反函數;
(2)判斷的單調性,不必證明;
(3)令,當,時,在上的值域是,求的取值范圍.
22. (本題滿分16分,第1小題滿分4分,第2小題滿分6分,第3小題滿分6分)
已知公差大于零的等差數列的前項和為,且滿足,,
(1)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2)若數列是等差數列,且,求非零常數;
(3)若(2)中的的前項和為,求證:.
23.(本題滿分18分,第(1)題4分、第(2)題6分、第(3)題8分)
已知二次曲線的方程:.
(1)分別求出方程表示橢圓和雙曲線的條件;
(2)若雙曲線與直線有公共點且實軸最長,求雙曲線方程;
(3)、為正整數,且,是否存在兩條曲線、,其交點與點,滿足?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上理工附中2011學年度高三數學月考三(文理)
(考試時間:120分鐘 滿分:150分)
一.填空題 (本大題滿分56分)本大題共有14題,只要求直接填寫結果,每題填對得4分,否則一律得零分.
1.不等式的解集為_____________.
2.計算:_____________.
3.拋擲一枚均勻的正方體骰子(六個面的點數分別為1、2、3、4、5、6),則事件“出現點數大于4”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已知等比數列,,,則_____________.
5.若函數在區間上存在反函數,則實數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
6.雙曲線的虛軸長是實軸長的倍,則實數的值為_____________.
7.若,且,則_____________. 11
8.如圖,正方體的棱長為,則點到的距離為_____________.
9.若函數是以為周期的奇函數,,且,則_____________.
10.函數的圖像恒過定點,過點的直線與圓相切,則直線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橢圓,過點作傾斜角為的直線交橢圓于、兩點,為坐標原點,則的面積為_____________.
12.已知為常數,函數在區間上的最大值為,則實數的值為_____________.
13.在中,已知,若分別是角所對的邊,則的最大值為_____________.
14.已知正方形的面積為,平行于軸,頂點、和分別在函數、和(其中)的圖像上,則實數的值為_____.

二.選擇題(本大題滿分20分)本大題共有4題,每題都給出代號為A、B、C、D的四個結論,其中有且只有一個結論是正確的,必須把正確結論的代號寫在題后的圓括號內,選對得5分,不選、選錯一律得零分.
15.從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選出4人參加迎新座談會,若這4人中必須既有男生又有女生,不同的選法共有 ( )
A.140種 B.120種 C.35種 D.34種
D
16.“”是“對任意正數,均有”的 ( )
A.充分非必要條件 B.必要非充分條件
C.充要條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條件
A
17.函數圖像上的動點到直線的距離為,點到軸的距離為,則的值為 ( )
A. B. C. D.不確定的正數
C
18.已知不等式對于,恒成立,則實數的取值范圍是
( )
A. B. C. D.
理D
三.解答題 (本大題滿分74分)本大題共有5題,解答下列各題必須寫出必要的步驟.
19. (本題滿分12分)
已知為虛數,且,為實數,
(理)若(為虛數單位,)且的虛部為正數,,求的取值范圍.
21.(本題滿分14分,第1小題滿分4分,第2小題滿分4分,第3小題滿分6分)
設函數,
(1)求的反函數;
(2)判斷的單調性,不必證明;
(3)令,當,時,在上的值域是,求的取值范圍.
[解] (1),
(2)當時,減;當時,增
(3)
[解] (1)
(2)
23.(本題滿分18分,第(1)題4分、第(2)題6分、第(3)題8分)
已知二次曲線的方程:.
(1)分別求出方程表示橢圓和雙曲線的條件;
(2)若雙曲線與直線有公共點且實軸最長,求雙曲線方程;
(3)、為正整數,且,是否存在兩條曲線、,其交點與點,滿足?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23.[解](1)當且僅當即 時,方程表示橢圓;
當且僅當,即時,方程表示雙曲線.
(2)
(3)或或
23.(本題滿分18分,第(1)題4分、第(2)題8分、第(3)題6分)
已知二次曲線的方程:.
(1)分別求出方程表示橢圓和雙曲線的條件;
(2)對于點,是否存在曲線交直線于、兩點,使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3)已知與直線有公共點,求其中實軸最長的雙曲線方程.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习水县| 万年县| 余庆县| 洛宁县| 凤翔县| 丹江口市| 阿图什市| 阳泉市| 方正县| 寻乌县| 蓝田县| 申扎县| 彭泽县| 永登县| 湘潭县| 贵德县| 云南省| 沭阳县| 英山县| 安平县| 衡山县| 安庆市| 青神县| 镇康县| 久治县| 横山县| 磐石市| 密云县| 巴彦淖尔市| 抚顺县| 缙云县| 新绛县| 银川市| 南投市| 凭祥市| 万全县| 刚察县| 定兴县| 大冶市| 建水县| 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