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牛頓第一定律》說課稿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我叫沈偉,來自成都雙語實驗學校學校,今天我所說的課題是教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八章第2節的內容“牛頓第一定律”。 對本節課的教學設想,說明如下: 一、說教材1、教材分析牛頓第一定律是力學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也是培養學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很好的素材。本節課是在學習了運動學和力學知識基礎上,首次將力和運動聯系起來,研究力和運動的關系和規律的知識,本課內容在初中物理知識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為后面平衡力等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因此教材比較注意科學地編排內容,它把理論聯系實際,還把物理知識融入到生活中去,能夠讓學生覺得物理就在身邊,從而充分地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物理的興趣。本節課需要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安排學生實驗并得出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第二課時要對牛頓第一定律充分理解,并理解慣性的內容。現針對第一課時進行說課如下:2、教學目標根據三維教學目標及新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要求,結合學生特點,通過本課的學習來實現以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1)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頓第一定律;(2)理解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過程與方法方面:(1)經歷牛頓第一定律的發現,學會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探究;(2)認識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實驗基礎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實驗+推理”科學研究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通過對實驗探究活動的參與養成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不迷信權威,并認識到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3、教材的重點、難點結合本課目標及學生特點,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探究牛頓第一定律的獲得過程,并理解它的內涵。難點是經歷理想實驗推得物理規律的方法。4、教具學具準備:斜面、毛巾、棉布、木板、玻璃、小車等學生實驗用具多媒體課件、實物展臺 二、教法、學法為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突破重難點,結合本節課的要求和特點我采用的教學方法為目標導學法(即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有方向,有的放矢,促使學生積極探索、發現)、教師引領學生自主探究法、發現法、多媒體演示法等多種方法綜合運用。教學活動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有機結合,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正確實施下,我引導學生采用:科學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等學習方法。我認為“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目的是達到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習慣,變學生由“學會”轉向“會學”,再到創新的學習模式。具體體現在以下的教學環節中。三、教學過程本節課為第1課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和科學探究實驗來完成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分為以下幾大環節:情景設問、回顧歷史;質疑假設、科學猜想;制定計劃、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得出結論;補充完善、形成定律;課堂總結、課外探究。(一)、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從生活走向物理通過媒體播放一組動畫情境,讓學生思考物體運動是否需要力的維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使學生產生疑問,引導學生盡量呈現出兩種不同的思維觀點,以活躍思維。接下來,再簡介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向學生提出問題,激化兩種觀點的矛盾,激發學生探究欲望。這時,便將學生順其自然地引入了一個有趣的物理情境,從而順利引入新課。同時板書課題,明確學習目標。[設計意圖] 運用多媒體的動態畫面,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把辯論的形式引入課堂,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二)、實驗探究 學習新課為了驗證哪種觀點正確,引導學生通過實驗驗證自己的觀點。教師事先按學生素質的高低進行優差組合結成實驗小組。由于部分學生尚不能正確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實驗設計、操作等。因而在實驗開始前,我先引導學生確定實驗中那些條件保持不變,那些條件在發生變化,盡量使學生自己分析、推論,參與探究過程。實驗時可能會出現種種問題,此時請能力較強的小組進行演示交流,既有助于較弱的學生將實驗進行下去,又能體驗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實驗探究階段教師僅起一個指導者的作用,我充分讓學生自己分析、交流、推論,并表述出牛頓第一定律大意。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傾聽能力和分析歸納能力。我認為實驗探究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就是對實驗的評估交流,回顧牛頓第一定律的研究過程,對比以前的實驗結論的得出過程,引發學生思考兩者研究過程的不同之處,理解牛頓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可靠的實驗的基礎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出的。應學會如何從已知的世界去推測未知的世界。此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頓等對“力和運動的關系”的論述,讓學生感悟科學探究的曲折和艱辛,感悟認識的逐步深入,感悟實驗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方法。及時整理牛頓第一定律內容,并板書。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說明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從而糾正部分同學對力與運動原有的錯誤認識。另外說明牛頓第一定律的理想性,因為出于現實中的物體總是會受到力的作用,因此牛頓第一定律只是來自于實驗推理的、合乎邏輯的定律。[設計意圖] 采用賞識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收集信息、分析歸納等多種能力。設計的問題有梯度,分散了難點,易于學生理解。教師在點撥過程中,強調控制變量法的重要性,同時向學生滲透科學精神。(三)、登錄網站搜集相關的知識。學習完成后,教師可以給出具體的網址,也可以讓學生自己搜索相關的知識,學生不僅擴大了知識視野,豐富了知識內容,而且還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鑒別信息、獲取信息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四)、回顧總結,重溫要點圍繞本課學習目標讓學生進行總結,注意全體學生的參與,發揮學生自我評價的作用。 [設計意圖] 本節課作業題主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以及與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進一步強化學生實驗能力,引導學生理論聯系生活實際,達到學以致用。以上是我對《牛頓第一定律》第1課時進行授課的總體思路和主要設計,由于經驗有限,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指導和幫助!謝謝!教學反思:每位學生幾乎每天都在生活中要遇到關于力和運動關系的問題,這為本課的實施奠定了感性基礎。在課堂上,當出現了關于“力和運動關系”的不同觀點時,每位同學都認為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絕大多數同學都希望在全班交流自己關于力和運動關系的觀點,由于時間關系,沒有盡可能的讓更多的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實驗方案設計中,絕大多數學生能對生活體驗以及自己的觀點進行積極思考,展開討論,在小組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力爭能在全班進行交流,表現出了初步的反思能力、較高的表達自己觀點、尊重別人觀點、與人交流等交往意識和能力,還充分體現出了人機交流,但是,學生在白板的使用中還存在不熟練的問題。在評估與交流環節中,每組學生都希望在全班展示自己的實驗結果,表現出了較高的他與人交流合作的意識。多數學生都能從學習內容這一線索進行總結,只有少數同學對物理的研究方法、研究思想以及伽利略敢于挑戰權威和大膽猜想的精神給予了較高的關注。總之,本課的實施較好地營造了探究環境,較為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合作意識、交流欲望等探究熱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為充分地體驗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回歸生活”學習理念;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設計、動手、觀察、分析、歸納、推理、概括等基本探究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課堂教學設計 學 科初中物理版本冊數教育科學出版社八年級下冊課目名稱第八章第2節 牛頓第一定律和慣性共 2 課時執教者:沈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能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牛頓第一定律。通過分析牛頓第一定律的內容,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知道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知道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探究概括出力與運動的關系,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信息處理能力。通過實驗觀察及歸納推理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論。通過觀察實驗及分析,培養學生敢于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自己的見解,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初步具有評估和聽取反饋意見的意識,培養學生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生活現象的分析,感受物理就在身邊。通過介紹科學史,了解人類認識事物本質的曲折過程,對學生進行嚴謹的科學態度教育。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教材分析牛頓第一定律是描述力與運動關系的規律,它既是對力與運動關系的深刻描述,又為二力平衡的探究做好理論準備,表像是一滴水,事實是一片海。力和運動的正確關系隱藏在物理現象的背后,很容易被生活中的物理假象所掩蓋。教材在編寫本節內容時,先由與學生日常生活結合緊密的現象,如:“推箱子”、“敲鐵釘”等現象入手,提出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然后闡述伽利略的理想實驗;最后通過學生自己的分析與論證得出并表述牛頓第一定律。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來反駁已有的生活經驗,使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分析 在歷史的長河中,力與運動的正確關系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亞里士多德到伽利略再到牛頓,這層神秘的面紗才真正被揭開。為了撥開云霧,顯示真理,必須精心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通過嚴密而科學的推理,批駁錯誤的觀點,才能建立科學的認識。教學重點教學內容措 施媒體、資源應用策略通過對小車實驗的分析比較得出牛頓第一定律。學生討論實驗方案,進行方案展示,學生進行試驗探究推理得出結論充分利用PPT及動畫教學難點教學內容措 施媒體、資源應用策略1.明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觀點是錯誤的。 2.伽利略理想實驗的推理過程利用實際例子反駁亞里士多德的結論,利用網絡視頻理解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利用動畫理解,利用網絡理解加深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資源 使用方式方法創設情境引入新課物理來源于生活,圖片展示生活中的實際例子,提問學生。亞里士多德的視頻配音。展示亞的觀點: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思考回答:物體為什么會運動和靜止?PPT展示生活實例,利用視頻、錄音展示提出問題提出疑惑:真的如亞里士多德所說,物體靜止下來是因為沒有力的作用嗎?提出問題:不同的摩擦阻力對物體對運動的遠近有什么影響呢?學生聯系生活中的具體事例,說明物體靜止下來是因為摩擦阻力的作用。學生猜想視頻展示自行車停下的過程實驗探究探究:不同阻力對物體運動遠近的影響?試驗方法:給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提供不同的摩擦阻力,觀察物體運動的遠近。提問:怎樣提供不同的摩擦阻力? 讓什么樣的物體運動合適?????? 怎樣使物體在水平面上運動?提醒實驗注意事項。你可以做出怎樣的推理?學生思考回答討論實驗設計方案(一)交流實驗方案(二)理解實驗方案(三)分組實驗(四)交流實驗結果(五)實驗推理利用白板畫出問題中的實驗器材,實物投影讓小車在不同初速度下運動,引導學生知道初速度對物體運動距離有影響。實物投影展示小組實驗方案。白板演示完善的實驗方案。展示實驗結果牛頓第一定律得出演示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給出伽利略的觀點:如果運動的物體受到阻力為零,將以恒定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笛卡爾的補充:方向不變。牛頓的完善:指出靜止的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牛一定律:實驗+推理猜想:小球能到達釋放時的高度嗎?為什么?如果斜面是絕對光滑的呢?了解牛頓第一定律得出的過程。理解“一切物體”、“不受外力”、“總保持”、“或”網絡視頻“伽利略的理想實驗”利用網絡了解“牛頓第一定律”小結反思提升課堂小結對學生活動進行評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在知識上以及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上有哪些收獲?課外總結、探究進一步對所學知識加以小結。對知識進行整理歸納,交流在知識學習,過程體驗等方面的收獲。通過網絡了解“劉謙螺絲魔術的原理板書設計牛頓第一定律一、實驗探究:不同阻力對物體運動遠近的影響。1、結論:運動小車在水平面上受到阻力越小,運動得越遠。2、推論:如果運動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它將保持一定的速度一直運動下去。二、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1、揭示:力與運動的關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2、得出:實驗+推理。課后教學反 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物理優質示范課《牛頓第一定律》_沈偉 00_00_00-00_57_15.flv 說課稿.doc 課后反思.doc 配套教學設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