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福建省莆田十八中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8科9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福建省莆田十八中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8科9份)

資源簡介

福建省莆田十八中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數學理)
一、選擇題(5×12=60分)
1.集合A={yR│y=},B={-1,0,1}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 A∩B={0,1} B. A∪B={0,+∞}
C.(CRA)∪B=(-∞,0 ) D.(CRA)∩B={-1,0}
.下列函數中,最小正周期為,且圖象關于直線對稱的是( )
y=sin B.y= sin
.y= sin D.y= sin ( )
3.定義在R上的函數y=f(x)滿足f(3-x) =f(x), (x-)·f(x)<0 若x1﹤x2 且x1+x2>3,則有( )
f(x1)< f(x2) B.f(x1)>f(x2)
C.f(x1)=f(x2) D.不確定
4.定義在R上的函數f(x)滿足f(x+y)=f(x)+f(y),當x<0時f(x)>0. 則函數f(x)在[a、b]上有( )
A.最小值 f(a) B.最大值f(b)
C.最小值f(b) D.最大值
5.設A(a, 1)B(2, b) C(4,5) 為坐標平面上三點,0為坐標原點, 若 與在
方向上的投影相同,則a與b滿足的關系為( )
A.4a-5b=3 B.5a-4b=3 C.4a+5b=14 D.5a+4b=14
6.若集合A={x││2x-1│<3}, B={x│<0}則A∩B是( )
A.{x│-1C.{x│-已知偶函數f(x)在區間[0,+∞)上單調遞增,則滿足f(2x-1)A. B. C. D.
8.已知m,n是不同的直線是不重合的平面,給出下列命題
①若m‖,則m平行于平面內的無數條直線 ②若‖,m,n則m‖n
③若m⊥,n⊥, m‖n則‖ ④若‖,m,則m‖
其中正確命題的個數是( )
A.1 B. 2 C.3 D.4
如圖正方體ABCD-的棱長為2,動點E,F在棱上,動點P.Q分別在棱AD、CD上,若EF=1,E=, DQ=Y, DP= (X、Y、大于零)則四面體PEFQ的體積( )
與X、Y、 都有關
B.與X有關,與 、Y無關
C.與Y有關,與X、 無關
D. 與 有關,與X、Y無關
10.已知數列{an}滿足:an=logn+1(n+2)。定義使a1 a2 a3……為整數的數K()叫做希望數,則區間[1,2010]內的有希望數的和M=( )
A.2026 B.2036 C.2046 D.2048
11.設 =(1,) =(0,1),0為坐標原點,動點p(,y)滿足0·1,
·1,則 的最大值是( )
-1 B.1 C.-2 D.
12.已知函數f(x)=的兩個極值分別為f(x1) 、f(x2)若x1、x2分別在區間
(0,1)與(1,2)內,則的取值范圍是( )
A. B.(-∞,) C. D.
高三第三次月考試卷(理)答題卡
一、選擇題(5×12=60分)
題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填空題(4×5=20分)
13.若A+B=則(1+tanA)(1+tanB)= .
14. 一個長方體上一個頂點所在的三個面的面積分別是這個長方體的
對角線是 。
關于x的不等式│x-1│+│x-a│≥a的解集為R,則實數a的取值范圍
是 。
到空間不共面的四點距離 相等的平面個數為 。
解答題(每題14分)
17.已知向量 = =且0<<.
(1)若‖求角 的值。
(2)求││·││的最大值 。
已知單調遞增的等比數列{an}滿足:a2+a3+a4=28且a3+2是a2, a4的等差中項。
求數列{an}的通項公式。
若bn= Sn=b1+b2+……+bn.對任意正整數n,Sn +(n+m)an+1<0恒成立,試求m的取值范圍。
函數f(x)=x3+ax2+b的圖像在點p(1,0)處的切線與直線3x+y=0平行。
求a、b
求函數f(x)在[0,3]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某造紙廠擬建一座平面圖形為矩形且面積為200平方米的二級污水處理池,池的深度一定,池的四周墻壁建造單價為每米400元,中間一條隔壁建造單價為每米100元,池底建造單價每平方米60元(池壁厚忽略不計)
污水處理池的長設計為多少米時,可使總造價最低。
如果受地形限制,污水處理池的長、寬都不能超過14. 5米,那么此時污水處理池的長設計為多少米時,可使總造價最低。
21.如右圖,在直三棱柱ABC—中,AC=3,BC=4,AB=5,AA1=4點D是AB的中點。
(1) 求證AC⊥BC1
(2)求證AC1‖平面CDB1
(3)求異面直線AC1與B1C所成角的余弦值。
www.福建省莆田十八中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下圖是人口再生產模式簡略示意圖,回答1~2題。
1.引起Y時期人口出生率波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經濟增長與衰退周期性波動 B.全球氣候冷暖周期性波動
C.國家人口政策的周期性波動 D.全球傳染性疾病傳播的周期性爆發
2.X時期社會剛處在 ( )
A.由畜牧業向定居農業轉變 B.由農業向傳統工業轉變
C.由農業向手工業轉變 D.由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轉變
甲、乙、丙是三個不同地區,讀圖回答3~5題。
3.有關甲、乙、丙三地區人口遷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屬國際人口遷移
B.遷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農村
C.人口主要由甲地遷往乙、丙兩地
D.人口主要由乙、丙遷往甲地
4.引起上述人口遷移發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文化教育  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設  D.收入差距
5.近幾年,由于上述人口遷移帶來的問題說法錯誤的是( )
A.加大了鐵路等交通運輸的壓力   B.擴大了遷出地、遷入地的經濟發展差距
C.緩解了遷出地的人地矛盾     D.給遷入地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
6.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使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發生的變化是( )
A. 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B. 低年齡組人口比重下降
C. 農村人口比重上升 D. 男性人口比重上升
7.有關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正確敘述是( )
A.資源越豐富,能供養的人口數越多,環境人口容量必定越大
B.科技越發達,人們利用的資源越多,環境人口容量越小
C.社會分配制度等因素,對環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響
D.消費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資源越少,環境人口容量越小
讀下圖,回答8~10題。
8.該城市從地域形態上看屬于 ( )
A.放射狀 B.集中式 C.條帶式 D.組團式
9.根據右圖信息,甲城市火力發電站適合選擇在( )
A.①點 B.②點 C.③點 D.④點
10.適宜在K點布局的企業是( )
A.鋼鐵廠 B.印染廠 C.自來水廠 D.造紙廠
右圖是北方某城市書店和書亭分布圖,讀圖回答11~12題
11.該城市由書店與書亭構成的商業網點等級體系,具有的特征是 ( )
A.書店規模小,數目少,書亭規模大,數目多
B.書店的等級高,數目少,彼此相距較遠
C.書亭位于書店的中心,呈多邊形布局
D.書店的等級低,數目多,彼此相距較近
12.根據城市商業布局的區位原則,下列各點適宜布局書店的是 ( )
A.A點 B.B點 C.C點 D.D點
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英才村”,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圖中M表示我國某縣2005年農產品產值構成。讀圖回答13~14題。
13. 影響該縣農業發展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
A.地形和氣候 B.土壤和水源C.政策和勞動力D.市場和交通
14.該縣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大力發展城郊的“都市農業”,以下適合“都市農業”發展的產業部門有( )
A.房地產業B.商品谷物農業 C.觀光農業D.水稻種植業
下圖表示甲、乙兩種工業部門運輸原料和產品的運費情況。回答
15~16題。
15.甲圖所示的工業部門( )
A.運輸產品的成本較高 B.屬于原料指向型工業
C.運輸原料的成本較低 D.屬于市場指向型工業
16.乙圖所示的工業部門最有可能是( )
A.家具制造 B.煉鋁 C.精密儀表 D.制糖
義烏人從乾隆年代就有挑擔外出雞毛換糖的傳統,改革開放初期,義烏就有177多農戶外出雞毛換糖,做的就是小商品生意。現在義烏已經有14000多家企業,義烏周邊的地區有477多企業。浙江義烏已經被公認為規模大,商品豐富,集聚效應強大,輻射有力的全國最大的小商品物流中心。據此回答17~18題。
17.材料顯示,義烏之所以成為全國最大的小商品物流中心,其原因有( )
①自然資源豐富 ②自身有較強的生產能力和較廣闊銷售市場 ③交易費用低
④經商的傳統 ⑤政治中心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②⑤
18.義烏周邊的地區有四萬多企業,這些企業集聚的原因有( )
①充分利用基礎設施 ②接近用戶,及時反饋信息,加強信息交流
③降低能源消耗④共同利用廉價勞動力 ⑤接近原料產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近年來長江三角洲重化工業不斷向北集中,在原有工業基礎上,形成了國家級的重化工基地。回答19~20題。
19.重化工業不斷向北部遷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①城市地區地價上漲 ②為了緩解城市地區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
③北部人口眾多,有大量剩余勞動力 ④北部地區礦產資源豐富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 ①④
20.從重化工生產的特點看,其交通運輸方式主要是( )
①水運 ②高速公路 ③航空 ④鐵路
A. 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從哈爾濱到浙江長興的鐵路線陸上段已經建成,只待煙大鐵路輪渡建成投入使用,貫穿南北的沿海鐵路即可全線暢通。回答21~22題。
21.哈爾濱市內“海鮮酒樓”越來越多,這主要得益于( )
①交通運輸技術進步 ②市場需求增大 ③冷凍保鮮技術的提高
④擁有商品經濟發達的廣闊腹地 ⑤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需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22.影響該鐵路最主要的區位因素是( )
A.自然條件 B.經濟因素 C.政治因素 D.科技因素
右圖為某區域略圖,圖中A、B兩地在冬至日正午太陽高度分別為28o34ˊ和27o34ˊ,且A地當日物體影子最短時,格林尼治時間為3時54分。回答23~25題。
23.圖示地區范圍內的著名工業區是( )
A..日本瀨戶內海沿岸工業區 B.韓國釜山工業區
C 遼中南工業區 D.英格蘭南部工業區
24.如果AB圖上距離為2.5厘米,則該圖的比例尺大約是( )
A. B.
C.1/400000 D.1/4500000
25.該工業區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 )
A.高技術革命的沖擊 B.環境污染嚴重 C.生產結構單一 D.工業布局不合理
2011-2012學年高三(上)地理第三次月考答題卷
一、單項選擇題(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題號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綜合題(50分)
26.讀下圖,回答有關問題。(15分)
(1)圖中A、B、C、D所代表的地區分別屬于哪一種農業地域類型 (填序號):
①混合農業②大牧場放牧業③商品谷物農業④水稻種植業
A ,B ,C ,D 。
(2)與A處(地域類型)相似的農業地域類型在我國主要分布在 地區。
(3)B地區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在 氣候區,其中最大的生產國是 ,該地區發展農業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是 、 、 。
(4)D國為促進牧牛業的發展,做了哪幾方面的工作?(4分)
(5)A、C兩種農業地域類型中種植的作物中均以 為主。
27.下圖為印度著名的喬塔那格浦爾工業區和中國的滬寧杭工業區,讀圖回答下列問題。(22分)
(1)根據圖中信息,比較兩個工業區的
工業區位條件的相同點和不同點。(4分)
(2)喬塔那格浦爾工業區作為一個形成較晚的傳統重工業區,為避免出現德國魯爾區曾經出現過的衰落現象,應當采取哪些主要措施?(答出三點即可)。(6分)
(3)針對滬寧杭工業區在發展中的主要制約因素,近年來采取了哪些解決措施。(4分)
(4)請比較工業集聚和分散的優勢與不足。(8分)
28.讀城市化進程演化模型圖,回答問題。
(13分)
(1)城市區位比較優勢中的地理條件
有 、 、 等。
(2)圖中的“城市病”主要指城市化速度太快
過程中產生哪些問題 (6分)
(3)城市周邊地帶進入城市化的過程和標志分別有哪些 (4分)
2011-2012學年高三第三次地理月考答案
27.(22分)
(4)集中在A城優勢:相關產業集中,節省交通成本(1分);充分利用公共基礎設施等(1分);具有集聚效應、規模效應(1分)。不足:環境污染較嚴重,資源、能源緊張(1分)。分散的優勢:各零部件能選擇最好區位布局,降低生產成本(1分);環境污染較少(1分)。不足:加大運輸成本(1分);難以發揮規模效應(1分)
www.福建省莆田十八中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數學文)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
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 橢圓的焦點坐標為 ( )
A. B. C. D.
2. 已知,若,則動點的軌跡是 ( )
A.雙曲線 B.雙曲線左支 C.一條射線 D.雙曲線右支
3. 關于拋物線的命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個是 ( )
A.必有一個頂點 B.必有一個焦點
C.必有一個對稱中心 D.必有一條對稱軸
4、 由方程確定的曲線所圍成的圖形的面積為 ( )
A. B.3 C.2 D.1
5、 設雙曲線上的點到點的距離為,則點到的距離為( )
A. B. C.或 D.或
6、 拋物線的準線方程為,則的值為 ( )
A. B. C. D.
7、設分別是雙曲線的左右焦點,若點P在雙曲線上,且,
則( )
B、2 C、 D、2
8、設F1,F2是橢圓的兩個焦點,P是橢圓上一點,且|PF1|-|PF2|=1,則= ( )
A. B. C. D.
9、設P是雙曲線上一點,雙曲線的一條漸近線的方程為3x-2y=0,分別是雙曲線的左、右焦點,若,則的周長為( )
A、 B、+2 C、+10 D、+2或+10
10、若雙曲線的左支上一點P(a,b)到直線y=x的距離為,則a+b的值為( )
A、- B、 C、-2 D、2
11、 若橢圓的左、右焦點分別為,拋物線的焦點為F,若,則此橢圓的離心率為( )
A、 B、 C、 D、
12、、設P為雙曲線x2-=1上的一點,F1、F2是該雙曲線的兩個焦點,若|PF1|:|PF2|=3:2,則△PF1F2的面積為( )
A、6 B、12 C、12 D、24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
13.已知橢圓, M1,M2為其上的點,點M2到一個焦點的距離為3,則它到另一個焦點的距離為 .
14 已知雙曲線的兩條漸近線的夾角為,則其離心率為 .
15、 已知是拋物線上的一點,它到軸的距離為,則它到焦點的距離為 .
16、 過雙曲線的左焦點作傾斜角為的弦,則.
高三數學第三次月考(文科)答題卡
一、選擇題
題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選擇題
13、 14、
15、 16、
三、解答題
17.分別求滿足下列條件的橢圓標準方程:
(1)過點P(1,),Q();
(2)焦點在x軸上,焦距為4,并且過點.
18設F1、F2分別是橢圓+y2=1的左、右焦點,若P是第一象限內該橢圓上的一點,且 =-,求點P的坐標。
19. 如圖,F為拋物線的焦點,A(4,2)為拋物線內一定點,P為拋物線上一點,且|PA|+|PF|的最小值為8
(1)求該拋物線方程;
(2)如果過F的直線l交拋物線于M、N兩點,且,求直線l的傾斜角的取值范圍。
20. 已知雙曲線左右焦點分別為,左準線為,在雙曲線的左支上存在一點,使得是到的距離與的等比中項,求雙曲線的離心率的取值范圍.
21. 求證:若過橢圓的左焦點且斜率為的直線與橢圓相交于兩點,則小于橢圓的短軸長.
22、如圖,線段AB過y軸負半軸上一點,A、B兩點到y軸距離的差為。
(Ⅰ)若AB所在的直線的斜率為,求以y軸為對稱軸,且過A、O、B三點的拋物線的方程;
(Ⅱ)設(Ⅰ)中所確定的拋物線為C,點M是C的焦點,若
直線AB的傾斜角為60°,又點P在拋物線C上由A到B運動,
試求△PAB面積的最大值。
www.福建省莆田十八中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歷史)
一、單項選擇題(25題,共50分)
1.蘇維埃政權頒布的法令規定:“必須實行國家的糧食壟斷,即絕對禁止任何人的糧食貿易……絕對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隱藏糧食。”這一措施實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時期 B.蘇維埃俄國內戰時期
C.蘇俄新經濟政策時期 D.蘇聯農業集體化時期
2.馬克思關于社會主義的設想是:“在生產力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基礎上建立的社會主義實行公有制、計劃經濟和按勞分配,取消商品生產和貨幣。”蘇俄實施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與馬克思的設想最大的不同是( )
A.實施的條件 B.所有制結構
C.經濟管理模式 D.產品分配方案
3.20世紀20年代,美國大資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國開辦企業,成了在蘇俄經銷福特汽車和拖拉機的唯一代理人。福特一開先例,美國其他的公司也一擁而上。這些外資企業的創辦受益于(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
C.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D.赫魯曉夫改革
4.西方史學家認為:“蘇聯在大多數西方人看來,似乎并不是一個值得仿效的社會主義樂園。”下列史實能支撐這一觀點的是( )
①蘇聯工業產量躍居世界第二位 ②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
③忽視消費品生產 ④長期僵硬的執行計劃指令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有學者認為:“赫魯曉夫宛如一個政治萬花筒:頂上陰謀家的帽子剛脫,頭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進門庭,蠻干家的門牌就已掛出。”體現赫魯曉夫是“蠻干家”的是( )
A.在蘇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錯誤 B.擴大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的自主權
C.強行推廣大面積種植玉米的運動 D.改革工業管理體制,擴大地方權力
6.有人評價赫魯曉夫“他的一只腳跨進了新時代,而另一只腳又由于歷史的原因,仍然身陷在舊時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這里“身陷在舊時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的含義是( )
A.未改變農業水平落后的局面 B.未突破舊有的經濟發展模式
C.一味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 D.未改變蘇聯原來的社會制度
7.勃列日涅夫時期,蘇聯幾乎每兩位科學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導彈,這一現象對蘇聯社會生產發展產生的最大影響是(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業迅速發展
8.1953~1983年蘇聯與世界實際GDP平均增長率對比(%)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在上臺后都實施了一系列的經濟改革措施,從下圖看這些措施對蘇聯經濟建設的作用是( )
①兩者的改革在一段時間內收到了一定成效 ②從長期而言,都以失敗而告終
③都沒有解決蘇聯經濟發展的根本問題 ④兩者的改革導致蘇聯解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戈爾巴喬夫認為:“改革就是堅決克服停滯現象和打破阻礙機制,建立加快社會經濟發展的可靠而有效的機制,使它具有更大的活力。”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
①對經濟體制進行根本性變革 ②用經濟方法管理經濟
③重點發展重工業 ④推行“物質利益原則”調動積極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羅斯福說:“我們必須有這樣一條原則:我們將不允許失業大軍存在……我不愿設想任何美國人永遠靠救濟為生。”下列表述體現這一思想的是( )
A.整頓銀行、統制貨幣 B.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
C.調節農業生產 D.舉辦公共工程
11.羅斯福新政中實行了一種按收入和資產多寡而征收的累進稅。如:對5萬美元以上純收入和4萬美元以上遺產征收稅率為31%,500萬美元以上的遺產征收稅率為75%。其直接目的是為了( )
A.抑制貧富分化 B.穩定金融秩序
C.保護私有財產 D.擺脫經濟危機
12.《道德經》講:“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誠信”有利于人格的塑造,也是現代經濟正常運行的主要保障。羅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誠信機制作用的是( )
A.調節工業生產,避免盲目競爭 B.整頓銀行,建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
C.興辦公共工程,擴大經濟需求 D.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出口
13.凱恩斯說:“似乎沒有強烈理由要實行國家資本主義,把社會大部分經濟生活包括在政府權限之內。”對以上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
A.主張國家干預經濟,但也不完全排斥經濟自由 B.強制推行國家資本主義
C.反對實行國家資本主義 D.主張完全的經濟自由政策
14.下表是1977年英國國有經濟比重(%)表,該表反映二戰后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的基本方式是( )
A.擴大政府開支 B.發展基礎工業
C.改善交通條件 D.建立國營經濟
15.美國著名記者約翰遜在《羅斯福傳記》中寫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爛的古老結構比任何人都多。”對以上評述理解不正確的是( )
A.羅斯福改變了資本主義的自由放任政策
B.羅斯福使美國率先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C.羅斯福新政使美國政治制度發生了本質變化
D.羅斯福新政的實質是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16.20世紀50年代,美國政府用于采購商品和支付勞務費用的總金額超過了國民生產總值的1/5,并鼓勵資本家按照政府的計劃進行投資,這表明( )
A.政府加強了國民經濟的宏觀調控 B.開始走上了計劃經濟的道路
C.美國的黃金儲備減少,美元貶值加劇 D.經濟進入“滯脹”階段
17. 20世紀80年代,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說,社會有一個梯子和一張安全網,梯子用來供人們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網則用來防止人們跌入深淵。文中的“安全網”應理解為( )
A.社會保障政策 B.強大的國防體系
C.勞動安全保護法 D.發展農業生產
18.戰后西歐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實行社會福利政策,福利國家的發展日趨完備。20世紀80年代,聯邦德國總理科爾說:我們太貴了,這些既得利益現在都需要打破。對此話的準確理解應是( )
A.資本主義國家福利政策破產 B.資本主義國家福利太高
C.福利政策不利于經濟發展應該廢除 D.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調整
19. 1943年,美國財政部官員懷特就新的國際貨幣制度發表了“懷特計劃”,主張取消外匯管制和各國對國際資金轉移的限制,提出設立一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籌措基金50億美元。這些主張反映了美國( )
A.主張國際金融自由 B.力圖建立一個國際貨幣組織以造福全世界
C.力圖達到奪取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目的
D.為了解決其他國家的財政困難而提出了本計劃
20. 1946~1949年,美國對外投資增加近50%。到1970年,美國資本輸出總額達1 555億美元,占資本主義世界的一半左右。世界出口貿易總額平均增長率,1948~1960年為7.9%,1965~1970年為11%。據此可知( )
①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便利了美國對外經濟擴張
②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霸主 ③布雷頓森林體系促進了世界貿易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21.為應對全球經濟危機,世界貿易組織于2009年2月9日召集各成員國舉行特別會議。這次會議的議題最可能是( )
A.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 B.著力推進區域政治與經濟一體化
C.致力于保護成員國的民族產業 D.促進各國市場開放,推動貿易自由化
22.據英國天空電視臺2008年6月13日報道,愛爾蘭在12日進行的全民公決中否決了歐洲新憲法條約《里斯本條約》。選民以86.24萬票比75.25萬票的投票結果否決《里斯本條約》,從而使歐洲一體化進程再次陷入困境。這表明( )
A.歐洲的一體化進程由此停止 B.歐洲只能實現經濟一體化
C.歐洲一體化進程復雜曲折 D.歐洲缺乏應有的協調機制
23.14年前歐盟特別首腦會議宣布:“1999年1月1日,歐元成為貨幣,各金融市場以歐元結算,……2000年7月1日歐元取代各國貨幣成為統一的歐洲貨幣。”這表明( )
①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得到進一步加強 ②有利于歐盟各國政治、經濟的發展
③有利于世界各國經濟發展 ④西歐經濟一體化加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④
24、16.當今的一些速食漢堡店內有全球編號相同、口味相同的漢堡套餐。同時為了迎合各地民眾的口味,在不同地區又兼賣適合當地口味的食物。這些速食漢堡店還提供新式的文化空間,一些青年學生就喜歡聚集在漢堡店里聊天、看書,形成“另類的圖書館”。以上現象說明了( )
①全球化的產生基于經濟利益之上
②全球化對于弱國的文化有提升的作用,并出現“地方化”的發展趨勢
③大眾傳媒與全球化的形成有密切的關系
④在跨國公司資本的推動下,全球化已深入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世界銀行2009年初發布報告說,金融危機正使眾多發展中國家面臨困境,隨著發達國家大舉投資刺激本國經濟,流向發展中國家的投資“事實上已消失”,今年發展中國家的投資缺口將在2 700億美元至7 000億美元之間,這種影響將是長期的。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 )
①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各國的經濟關系日益緊密
②全球金融危機正在加深,經濟保護主義有所抬頭
③發展中國家經濟基礎相對薄弱,對國外投資依賴性強
④發展中國家投資環境極度惡化,外資大規模撤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二、非選擇題(第26題12分,第27題13分,第28題12分,第29題13分)
26、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蘇聯經濟得到了恢復。列寧對此感到很欣慰,他說:“在戰爭結束的時候,俄國就像是一個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現在,謝天謝地,他居然能夠拄著拐杖走動了!”……結果就是,把市場,實際上就等于把商品、貨幣、市場機制引進到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里面去,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上,這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 1927年,英國宣布斷絕英蘇關系,并廢止1921年簽訂的英蘇貿易協定。英國外交大臣張伯倫發起六國外長會議,提出要“和共產國際作斗爭”。
孤零零的蘇聯看起來似乎不堪一擊。雖然新經濟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蘇聯的工業產值還不到德國的一半,美國的八分之一,全國只有不到三萬輛拖拉機,99%的耕種要靠畜力和人力來完成。
斯大林說:“沒有重工業,那我們就不會有一切現代化國防武器,那時我們的地位就會和目前中國所處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國沒有自己的重工業,沒有自己的軍事工業,現在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它。”
材料三 就在1929年,全球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刻,一個規模宏大的拖拉機廠在斯大林格勒破土動工了。十個月后,工廠建成投產。這個奇跡般的速度,來自于計劃經濟體制的有效運作,也來自蘇聯對世界經濟形勢的判斷和利用。
拖拉機廠的建設者,除了蘇聯人,還有美國人和德國人,先后在這里工作的美國工程師就有730名。斯大林后來告訴美國總統羅斯福,在蘇聯約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業是利用美國的技術建成的。1932年時,在蘇聯重工業部門工作的各國專家約有6 800人。
與歐美國家的整體低迷形成鮮明對比的,不僅是蘇聯的工業化成就,還有蘇聯人民建設國家的巨大熱情。
材料四 蘇聯的一枝獨秀和它所采取的“計劃”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極大興趣。20世紀30年代,西方人士紛紛前往蘇聯取經。美國的一名記者從蘇聯回國后告訴國人:“我看到了未來,它行得通。”一時之間,“計劃”成為最時髦的名詞。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回答,蘇聯經濟得到恢復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據材料二回答,斯大林為什么強調重工業建設?(3分)
(3)根據材料三分析蘇聯工業化成就取得的原因。(3分)
(4)材料四中西方人士為什么紛紛前往蘇聯取經?(2分)
(5)綜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啟示?(2分)
27、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美國羅斯福新政對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全國工業復興法》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建立國家復興管理局。二是由國家舉辦各種公共工程,減少失業大軍。三是適當提高勞工地位,改善勞工待遇。勞工組織有與資方談判的權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參加何種工會作為雇傭條件,雇主必須遵守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限額,不得雇傭童工。
——苗楓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 1933年5月通過《緊急救濟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約支出30億美元用于失業救濟。1935年提出《社會保障法》,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養老金制度和失業保險制度。
——高德步《世界經濟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羅斯福關注什么社會問題?(2分)
(2)材料二中有關社會保障的內容有哪些?《全國工業復興法》旨在復興美國工業,但為什么涉及社會保障問題?(6分)
(3)依據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會保障制度主要是通過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
(4)關于“新政”中的社會保障措施,有人認為主要是為克服危機而采取的臨時性措施,有人認為主要是為維護資產階級民主制而進行的長期性制度建設。請選擇你認同的一種觀點并簡要說明理由。(3分)
2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從搖籃到墳墓”——某西方國家的福利體系
材料二 主要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保險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1971年)
請回答:
(1)結合材料一,說明戰后西方發達國家的福利制度有何特點?(4分)
(2)從材料二看,戰后西方發達國家福利制度是建立在怎樣的經濟基礎之上的?(2分)
(3)“福利國家”建成后,有人宣稱:“為每日的面包而斗爭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也有人認為:“高福利國家和經濟增長勢不兩立。”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福利國家”的看法。(6分)
2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63年1月,法國總統戴高樂直言不諱地告訴美國記者蘇茲貝克:“首先必須要有個歐洲啊!現在對美國來說是很愜意的。有一個法國、一個德國、一個意大利和一個英國,而美國可以利用他們來相互反對……必須要有一個有自己的經濟、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務的真正的歐洲。”
——蘇茲貝克《七大洲風云四十年》
材料二 第一條通過本條約,締約各方在它們之間建立一個歐洲經濟共同體。
第二條共同體的目標應是:通過共同市場的建立和各成員國經濟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個共同體內促進經濟活動的和諧發展,不斷的均衡的擴展,日益增長的穩定,生活水平加速提高以及各成員國間越來越密切的關系。
——《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
材料三 1991年,歐洲共同體12個國家在荷蘭通過了《歐洲聯盟條約》,目的是使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展和成立政治及經濟貨幣聯盟。1993年底歐洲聯盟正式成立。
(1)材料一中戴高樂總統對美國記者的談話表達了怎樣的思想?結合以上材料,指出到目前為止,“一個有自己的經濟、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務的真正的歐洲”的建立,經歷了哪兩個重要步驟?(3分)
(2)結合材料一、二和所學知識,分析歐洲的統一有何顯著特征?分析出現這一特征的內部和外部原因。(6分)
(3)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分析歐盟的建立對歐洲和世界格局產生的影響。(2分)
(4)歐洲聯盟的成立給我們哪些啟示?(2分)
www.福建省莆田十八中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語文)
1、補寫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 。(李白《將進酒》)
(2)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 。(姜夔《揚州慢》)
(3) , 。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蘇軾《赤壁賦》)
2.下列詞語中相同的字,讀音全不同的一組是( )
A.瘧 子 瘧疾 牲畜 畜生
B.殷切 殷紅 伺機 伺候
C.監督 監生 供給 給予
D.逮捕 逮住 勒令 勒馬
3.下列加點熟語和成語使用不正確的是( )
A.在臺風救災前線的幾名青年記者發回的新聞背景材料信息豐富,鞭辟入里,得到新聞部主任的贊揚。
B.基層干部要多為群眾辦實事,不能口惠而實不至,否則,空頭支票開多了,黨在群眾心中的威信就會受損。
C.只有加強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質的教育,改革課程設置,倡導科學的教學與考試方法從根本上解決學以致用的問題,才能對屢禁不止的考場舞弊現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D.現在一些民族節日少人問津,而與東方傳統文化八竿子打不著的情人節、愚人節,卻大有襲卷華夏之勢,這種現象值得有關部門關注和反思。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在商品包裝、廣告等上面出現企業名稱、地址時,應當使用漢字,或漢字、漢語拼音并用,不得僅用漢語拼音。
B.GQ系列管道清理機能協助你疏通各種管道的堵塞問題。
C.發展副業后,村民生活水平從人均三百多元增加到六百多元。
D.解放軍戰士奮不顧身地搶救糧食、棉花和人民的生命財產。
閱讀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問題。
象棋和圍棋
中國象棋又稱“象戲”、“桔中戲”,由先秦時期的博戲演變而來。周朝時,軍隊的基本編制由五名步兵所組成,作戰的兵器也是由弓、殳、矛、戈、戟5種為一組配合使用的,這種戰斗整體后來就被反映到象棋中來,定為雙方各有5只兵卒。戰國后期宋玉的《招魂》里已提到“菎蔽象棋,有六簙些”。“簙”與“博”通。“博”是古代一種帶有娛樂性質的賭博玩具。西漢末年,劉向的《說苑》中則有“斗象棋而舞鄭女”的記載,至南北朝,因周武帝親撰《象經》使象棋逐漸流行。
唐時象棋很普及并傳入日本,當時的棋子有王、將、車、馬、兵,棋盤上沒有九宮。北宋時,王棋改為將棋,原將棋改成偏、裨。到南宋,偏、裨又改稱士、象,還增加了炮,至此中國象棋已基本定型。明代,一方的“將”改為“帥”。
明清以后,棋壇名將輩出,棋譜大量刊行。如《夢入神機》《桔中密》等都出在這個時期。如今,中國象棋已流傳到世界上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些國家,如日本、菲律賓,還成立了中國象棋協會。
圍棋是以雙方分別用黑色和白色的棋子圍攻對方、以吃子多少定勝負。圍棋究竟是什么年代發明和什么人發明,至今尚無確切考證。不過在古書和古人的言論里,都說圍棋是堯(或舜)發明的。我國在春秋
戰國時就有關于圍棋的記載,從漢墓殉葬物中曾發現石制棋盤。
《世本》是秦漢時代的古書,它載有“堯造圍棋,丹朱善棋”一節。晉代張華是圍棋家,他和晉武帝司馬炎下圍棋的故事曾載史冊(《三國演義》)。其所著《博物志》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曰: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堯子名朱,封于丹淵,史稱丹朱;舜子名均,封于商,史稱商均)宋代羅泌所著《路史》考證繁博,其《后記》中有一節關于堯作圍棋的記載,描寫相當具體:“帝堯陶唐氏初娶富宜氏,曰女皇,生朱,驁、很、娼、克(意即傲慢、暴戾、忌妒、好勝)……帝悲之,為制弈棋,以閑其情使出就丹。”此外,在古人日常談話,也不乏類似議論。如晉代名將陶侃說:“圍棋堯舜以教愚子。”南朝虞愿對齊明帝蕭鸞說:“堯以此教丹朱,非人主所宜好。”
圍棋隋唐時期傳入日本。古時棋局縱橫各有17道,共289個交叉點,黑白棋子各150枚。唐以后縱橫各19道,共361個交叉點。宋代張似的《棋經》、晏天章的《元元經》是我國最古的圍棋專著。
5.下列對中國象棋和圍棋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象棋最早從先秦時期的博戲演變而來,到了南北朝就逐漸流行開來,南宋時基本定型。
B.根據我國古籍記載,圍棋是堯或舜為教子而作,后來演變成一種以雙方圍攻對方、吃子多少定勝負的棋類活動。
C.中國象棋最初雙方各有5只兵卒,唐宋時期,將王棋改為將棋,后又改稱士、象,還增加了炮。
D.象棋和圍棋作為我國古代的一種棋類活動,先后傳入多個國家和地區,東南亞有些國家還成立了中國象棋協會。
6.對“菎蔽象棋,有六簙些”和“堯作圍棋,丹朱善棋”兩句話的理解,準確的一項
是( )
A.中國象棋和圍棋作為一種棋類活動,古已有之。“菎蔽象棋,有六簙些”“堯作圍棋,丹朱善棋”的記載可以為證。
B.中國象棋最早是一種帶有娛樂性質的賭博玩具;而圍棋則是堯為教育傲慢、暴戾、嫉妒、好勝的兒子而作。
C. 這兩句話說明了象棋和圍棋的由來:象棋最早是一種帶有娛樂性質的賭博玩具,圍棋則是堯或舜為教子而作。
D.前句話出自戰國宋玉《招魂》,后句話出自秦漢時期《世本》,說明象棋和圍棋都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之一。
7.下列對原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象棋和圍棋都是中國古老的一種棋類活動,在其產生、發展的過程中,也是不斷地變化的。
B.文章引用我國多部古籍中關于中國象棋和圍棋由來的記載,真實了象棋和圍棋的發源地和發明人在中國。
C.文章介紹了中國象棋和圍棋的由來及其演變過程,說明其作為一種棋類活動已先后傳入多個國家和地區。
D. 文章介紹了中國象棋和圍棋的由來及其演變過程,說明兩者是一種形式和內容都不相同的棋類活動。
閱讀文言文,完成下列問題。
韋珍字靈智,少有志操。高祖初,蠻首桓誕歸款,朝廷思安邊之略,以誕為東荊州刺史。令珍為使,與誕招慰蠻左。珍自懸瓠①西入三百余里,至桐柏山,窮淮源,宣揚恩澤,莫不降附。淮源舊有祠堂,蠻俗恒用人祭之。珍乃曉告曰:“天地明靈,即是民之父母,豈有父母甘子肉味! 自今已后,悉宜以酒脯代用。”群蠻從約,至今行之。凡所招降七萬余戶,置郡縣而還。以奉使稱旨,除左將軍、樂陵鎮將,賜爵霸城子。
蕭道成司州民謝天蓋自署司州刺史,規欲以州內附。事泄,為道成將崔慧景攻圍。詔珍率在鎮士馬渡淮援接。時道成聞珍將至,遣將茍元賓據淮逆拒。珍乃分遣鐵馬,于上流潛渡,親率步士與賊對接。旗鼓始交,甲騎奄至,腹背奮擊,破之。珍乘勝馳進,又破慧景,擁降民七千余戶內徙,表置城陽、剛陵、義陽三郡以處之。高祖詔珍移鎮比陽,蕭責②遣其雍州刺史陳顯達率眾來寇。城中將士咸欲出戰,珍曰:“彼初至氣銳,未可便挫,且共堅守,待其攻我疲弊,擊之未晚。”于是憑城拒戰,殺傷甚眾。相持旬有二日,夜開城門掩擊之,賊遂奔潰。
遷顯武將軍、郢州刺史,在州有聲績,朝廷嘉之。遷龍驤將軍,賜驊騮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珍乃召集州內孤貧者,謂曰:“天子以我能綏撫卿等,故賜以谷帛,吾何敢獨當。”遂以所賜悉分與之。
(選自《魏書》卷四十一,有刪節)
注釋:①懸瓠,地名。②蕭責,蕭道成部將。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至桐柏山,窮淮源 窮:走到盡頭
D、以奉使稱旨 稱:符合
C、規欲以州內附 規:規定
D、表置城陽、剛陵、義陽三郡以處之 表:表奏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 )
A、珍乃曉告曰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于上流潛渡 于今無會因
C、未可便挫,且共堅守 且在邦域之中矣
D、遂以所賜悉分與之 為賊所殺
10.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表現韋珍奉公愛民的一組是 ( )
①至桐柏山,窮淮源,宣揚恩澤
②天地明靈,即是民之父母
③以奉使稱旨,除左將軍
④規欲以州內附
⑤親率步士與賊對接
⑥遂以所賜悉分與之
A、①⑤⑥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②④⑥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韋珍在少數民族地區用朝廷恩澤感化安撫百姓,收服了許多蠻夷之地;還通過巧妙的說服,使少數民族革除了以活人祭祀的陋習。
B、韋珍一心為公,功績卓著,朝廷獎賞他,他沒有將朝廷的賞賜獨自享用,而是全都分給了州內的孤寒貧窮者。
C、面對來犯之敵,韋珍并不急于出戰,憑借城防與敵人相持,伺敵疲頓,趁夜掩殺。比陽一戰,顯示了韋珍的軍事才能。
D、蕭道成指使手下的謝天蓋自封刺史,與朝廷對抗,韋珍親率大軍采取分兵合圍的方法大敗敵人,并將投降的七千余戶全都內遷。
12.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⑴事泄,為道成將崔慧景攻圍。
譯文:
⑵彼初至氣銳,來可便挫,且共堅守。
譯文:
⑶天子以我能綏撫卿等,故賜以谷帛,吾何敢獨當。
譯文:
13.閱讀下列一首宋詩,完成題目。
金 陵 驛①
(南宋)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②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注釋:①南宋末年,文天祥兵敗被元軍俘獲,在押解大都的途中經過金陵,于是寫下了這首詩。②元:通“原”。
提問:具體分析這首詩作者通過那些景物的描寫及典故的運用,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14.名著簡答題。(二選一)
①.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請簡要敘述《三國演義》中“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的相關情節。
答:
②.寶玉和紫娟說了幾句話后一頭熱汗,滿臉紫脹,眼珠發直,口角流津,賈府上下一片忙亂。請簡述紫娟設計試探寶玉正心的故事。
答:
閱讀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問題。
今生今世的證據
劉亮程
①我走的時候,我還不懂得憐惜曾經擁有的事物,我們隨便把一堵院墻推倒,砍掉那些樹,拆毀圈棚和爐灶,我們想它沒用處了。我們搬去的地方會有許多新東西。一切都會再有的,隨著日子一天天好轉。
②我走的時候還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東西去告別,不知道回過頭說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長下去啊。土墻,你站穩了,千萬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撐到哪年就強撐到哪一年,萬一你塌了,可千萬把破墻圈留下,把朝南的門洞和窗口留下,把墻角的煙道和鍋頭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塊泥皮,即使墻皮全脫落光,也在不經意的、風雨沖刷不到的那個墻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塊吧,留下泥皮上的煙垢和灰,留下劃痕、朽在墻中的木?和鐵釘,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證據啊。
③我走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曾經的生活有一天,會需要證明。
④有一天會再沒有人能夠相信過去。我也會對以往的一切產生懷疑。那是我曾有過的生活嗎。我真看見過地深處的大風 更黑,更猛,朝著相反的方向,刮動萬物的骨骸和根須。我真聽見過一只大鳥在夜晚的叫聲 整個村子靜靜的,只有那只鳥在叫。我真的沿那條黑寂的村巷倉皇奔逃 背后是緊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條好腿一下一下地搗著地。我真的有過一棵自己的大榆樹 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樁,它的橫杈直端端指著我們家院門,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還有,我真沐浴過那樣恒久明亮的月光 它一夜一夜地已經照透墻、樹木和道路,把銀白的月輝滲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時候,那些東西不轉身便正面背面都領受到月光,我不回頭就看見了以往。
⑤現在,誰還能說出一棵草、一根木頭的全部真實。誰會看見一場一場的風吹舊墻、刮破院門,穿過一個人慢慢松開的骨縫,把所有所有的風聲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這一切,難道不是一場一場的夢。如果沒有那些舊房子和路,沒有揚起又落下的塵土,沒有與我一同長大仍舊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沒有還在吹刮著的那一場一場的風,誰會證實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們,一個人內心的生存誰又能見證。
⑦我回到曾經是我的現在已成別人的村莊。只幾十年功夫,它變成另一個樣子。盡管我早知道它會變成這樣--許多年前他們往這些墻上抹泥巴、刷白灰時,我便知道這些白灰和泥皮遲早會脫落得一干二凈。他們打那些土墻時我便清楚這些墻最終會回到土里--他們挖墻邊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墻,還喊著打夯的號子,讓遠遠近近的人都知道這個地方在打墻蓋房子了。墻打好后每堵墻邊都留下一個坑,墻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們也不填它,頂多在坑里栽幾棵樹,那些坑便一直在墻邊等著,一年又一年,那時我就知道一個土坑漫長等待的是什么。
⑧ 但我卻不知道這一切面目全非、行將消失時,一只早年間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鳴叫喚醒人們的大紅公雞、一條老死窩中的黑狗、每個午后都照在(已經消失的)門框上的那一縷夕陽……是否也與一粒土一樣歸于沉寂。還有,在它們中間悄無聲息度過童年、少年、青年時光的我,他的快樂、孤獨、無人感知的驚恐與激動……對于今天的生活,它們是否變得毫無意義。
⑨當家園廢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腳步都已踏踏實實地邁上了虛無之途。
15.第④段“我也會對以往的一切產生懷疑”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在這一段中對以往的那些東西產生懷疑。(不超過35字)
答:
16. 第⑥段中“以往的生活”、“內心的生存”分別指什么?(不超過10字)
以往的生活:
內心的生存:
17.文章第⑦段說:“只有幾十年功夫,它變成另一個樣子。”根據文意,說說幾十年后,作者原先的家鄉變成什么“樣子”?

18.試分析文章第二段畫線句子使用的修辭方法及其表達效果。
答:
19.解釋第⑨段 文字的含義,并分析其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
20.下列內容是從某同學“成長記錄”中節選的,請根據這些內容為該同學寫一段評價性的文字,要求:評價要客觀,語氣要委婉,有利于該同學的發展,不超過60字。
(1)X月X日在值日時,與同學發生爭執,并辱罵同學。
(2)X月X日上課遲到20分鐘,并且擾亂了課堂秩序。
(3)X月X日在校外遇到一非法分子搶劫同學財物,挺身而出,將其制止。
(4)X月X日在“校園文化藝術節”上,一曲薩克斯獨奏精彩絕倫,為班級爭得了榮譽。
(5)X月X日上課遲到52分鐘。
21.下面的句子前后脫節,請添加必要的詞語,使他完整連貫。
從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要求,把課業負擔控制在大多數中小學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體育鍛煉和課外活動的水平上,是教育行政部門的一項經常性工作。

22.將下面的文字概括為“一句新聞 ”。(26字以內,含標點)
本報訊 “綠色需要你的呵護”、“愛護綠色就是愛護生命”,昨日,園林部門在以綠化完畢的淮海路上設置了40個“綠色警示牌”,時刻提醒市民關注生態、愛護綠化成果。為提高綠化覆蓋率,市園林部門上月對淮海路進行了重點綠化,栽植了350多棵直徑10厘米以上的銀杏樹,1萬余株龍柏樹。由于綠化帶里是1米多深的營養土,土質十分松軟,希望市民不要搖晃樹木、踐踏綠草。

23.依據給出的句子,再仿寫兩個句子,句式要大體相同。
記憶沒有重量,它既可以壓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間飛翔。
記憶

記憶

24.作文題。
央視青年歌手大賽進行得如火如荼,各路人馬競爭十分激烈,優秀歌手之間簡直難分伯仲,但文化素質考試卻不盡人如意。一些簡單的試題,歌手答來破綻百出,尤其是5月11日晚團體決賽第十一場比賽,一位第二次參加青歌賽的“羊倌歌王”,基本常識之差,簡直令人難以置信。一道要答出新西蘭、英格蘭、澳大利亞三國國旗的題,羊倌歌王竟把澳大利亞和英格蘭的國旗說成是中國、日本國旗,一時臺下觀眾轟笑不已。著名作家余秋雨點評的時候說:“這太離譜了,這樣的答案可以說讓人痛苦了。”
對于這種低級的錯誤,我們是否能以輕松的心態一笑了之 他們是否也該補補文化課,提高綜合素質?
  要求:以“補課”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自選角度,自擬題目,不少于800字,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高三第三次月考語文測試答題卡
1、補寫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 。
(2) , 。
(3) , 。
選擇題共20分(每題2分)
題目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2. ⑴事泄,為道成將崔慧景攻圍。(3分)
譯文:
⑵彼初至氣銳,來可便挫,且共堅守。(3分)
譯文:
⑶天子以我能綏撫卿等,故賜以谷帛,吾何敢獨當。(3分)
譯文:
13.(6分)
14. 選答( )題(5分)

15.(4分) 答:
16.(4分) 以往的生活:
內心的生存:
17. (3分)答
18. (4分)答:
19. (4分) 答:
20. (4分)答
21. (4分) 答
22. (3分) 答
23. (4分) 記憶

記憶

24.作文(70分)
高三第三次月考語文測試答案
12.⑴事泄,為道成將崔慧景攻圍。
譯文:事情泄露,被蕭道成手下的大將軍崔惠景圍攻。
⑵彼初至氣銳,來可便挫,且共堅守。
譯文:他們剛到,土氣旺盛,不可能一輩子就挫敗,我們暫且一同堅守城池。
⑶天子以我能綏撫卿等,故賜以谷帛,吾何敢獨當。
譯文:皇上因為我能夠安撫你們,所以把糧食布匹賞賜與我,我怎么敢獨自享用呢。
14.紫鵑先是對寶玉反常地冷淡,后來又借燕窩一事的話頭告訴他,黛玉明年就要回蘇州林家。寶玉聽了,如雷轟頂,回到怡紅院后失去了知覺,見到紫鵑才哭了出來,抓住紫鵑不放手。等好轉后,紫鵑直言試探寶玉的緣由,寶玉表明心意,紫鵑為黛玉而欣慰。
www.福建省莆田十八中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英語)
第一部分,聽力(共兩節,滿分30分)
第一節(共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7.5分)
Why will dorotl de on the weekend
Go out weekend B Work on her paper. C . Make some plans.
What was the normal price of the T-shirt
A.$15 B. $30 C. $50
3.What has the woman decided to do on Sunday aftermoon
A.To attend a wedding B. To visit an exhibition. C. To meet a friend.
4.Where dose the bank close on Satuerday
A.At 1:00 pm B. At 3:00 pm C. At 4:00 pm
5.Where are the speakers
A.In a store B. In a classroom C. In a hotel.
第二節 (共1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22.5分)
聽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題 。
6.What do we know about Nora
A.She prefers a room of her own. B. .She likes to work with other girls.
C. She lives near the city center.
7.What is good at about the flat
A. It is a large sitting room. B. It has a good futuree. C. It has a big ketchen.
聽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題。
8.Where has Barbara been
A.Milan B.Florence C.Rome
9.What has Barbara got in her suitcase
A.Shoes B.Stones C.Books
聽第8段材料,回答10至12題。
10.Who is making the telephone call
A.Thomas Brothes. B.Mike Landon C.Jack Coooper
11.What relation is the woman to Mr.Cooper
A.His wife. B.His boss. C.His secretary.
12.What is the message about
A. A meeting B. A visit to France C. The date for a trip.
聽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題。
13.Who could the man speaker most probably be
A. A person who saw the accident. B. The driver of the lorry. C. A police office.
14.what was mrs.franks ding doing when the accident took place
A. walking along churchill avence . B. getting ready to cross the road .
C. standing outside a bank
15. when did the accident happen
A. at about 8:00 am B. at about 9:00am C. at about 10:00am
16.How did the acidcent happen
A.a lorry hit a car B. a car ran into a lorry C. a bank clerk rushed into the street .
聽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題
17. What is the talk mainly about
A. The history of the school B. The courses for the term. C. The plan for the day.
18. Where can the visitors learn about the subjects for new students
A. In the school hall. B. In the science labs. C. In the classrooms.
19. What can students do in the practical areas
A. Take science courceses B. Enjoy excenllnt mears C. Attend workshops.
20. When are the visitors excepted to ask questions
A During the lunch hour . B. After the welcome speech . C. Before the tour of the labs.
第二部分 英語知識運用(共兩節,滿分45分)
單項填空(共1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5分)
21. ______ Flying Luxury Hotel of Tomorrow is ______ huge 400-ton aircraft without wings.
A. /, a B. The, a C. The, the D. A, a
22. The Internet and the effect brought about did a lot of good to our daily life and work.
A. that B. what C. which D. it
23. ____ no cash for food, he broke into an old woman's house, hoping to steal some money.
A. Because B. As C. Since D. With
24. Not until the train pulled into the next station _______ her suitcase gone.
A. Mary had found B. had Mary found
C. did Mary find D. Mary found
25. The silence of the library is sometimes broken by a sudden cough or the sound of pages .
A. turning B. turned C. being turned D. having turned
26. If the food tastes nice, I’ll go to buy some more; _______, I won’t go.
A. if not B. when not C. if any D. when ever
27. Failure hurts grown-ups and children___________, but it can mak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your life once you learn to use it.
A. actively     B. likely C. alike D. similarly
28. After the quarrel, I tried all my best to fix the misunderstanding between us, but all my efforts seemed _____.
A. in trouble B. in case C. in effect D. in vain
29. The one concern for parents and students is _______ the student pursues their university education in a foreign country, the student will not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stablish social contacts in China.
A. that B. that if C. whether D. how
30. ______ it have been the failure to pick up directions from the ground control that caused the air crash
A. Must B. Could C. Would D. Should
31.When it air pollution, Beijing faces the three “C” s-----cars,coal and construction,which lead to Beijing's thick air pollution.
A. refers to B. comes to C. happens to D. speaks to
32. ---Isn’t it a surprise that I happened to meet Francis Mathews at the Christmas Party last week
---If my memory serves me correctly, you _____ each other for exactly two years.
A. hadn’t seen B. haven’t seen C. didn’t see D. don’t see
33. Garter Druse ___________ his being selected for the important task to his courage,devotion and knowledge of the area.
A. led      B. owed C. devoted D. contributed
34. The schedule, originally ____ out last week, had to be cancelled because of the unexpected snow storm.
A. carried B. to be carried C. being carried D. was carried
35. --- I’m not good at singing, you know.
--- . It’s just for fun.
A. All right B. No problem C. Come on D. Cheer up
第二節:完形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30分)
For as long as I can remember, I have been very_36____ at arguing with people. As soon as someone disagrees with me, I get angry because I feel __37__, like the other person is out to show that I am __38__. And for some reason, I hate being wrong! So my __39__ reaction is to get very defensive. I __40__ my voice, and I end up saying something I later __41__. Needless to say, the whole thing ends with me blaming __42__, and the other person feeling alienated(疏遠) from me. This bothers me especially because my mother does the exact same thing and I hate __43__.
I have noticed this tendency in me for a long time now, __44__ I have never been able to stop. I did some __45__ management work with a therapist(治療專家) a while ago, but because I moved and __46__ an advisor at school who can’t see me __47__, I have not been able to continue this important work. They tell you to stop and count to 10, __48__ your breathing, calm yourself down before you __49__. But that’s the whole problem. I could never think of __50__ myself until it was too late! The __51__ things had already come out of my mouth, and I was stuck picking up the pieces.
Right now the __52__ is urgent because my relationships with a wonderful boy is __53__ because of my being afraid of being wrong. He is closing himself off from me because I have hurt him, and __54__ I am no longer attractive as a woman with no confidence in myself and a bad temper. How do I stop ruining my relationships and hating myself How do I stop __55__ being wrong
36. A. bad B. good C. hateful D. quick
37. A. disappointed B. excited C. attacked D. ashamed
38. A. wrong B. foolish C. empty-headed D. right
39. A. unusual B. immediate C. following D. last
40. A. raise B. lower C. keep D. change
41. A. remember B. regret C. forget D. realize
42. A. her B. him C. me D. myself
43. A .it B. her C. them D. us
44. A. so B. but C. although D. however
45. A. health B. action C. calmness D. anger
46. A. headed to B. asked for C. turned to D. referred to
47. A. regularly B. carelessly C. immediately D. patiently
48. A. stop B. manage C. keep D. control
49. A. say B. chat C speak D. talk
50. A. stopping B. managing C. persuading D. helping
51. A. hurtful B. surprising C. colorful D. dangerous
52. A. event B. thing C. affair D. problem
53. A. in the way B. in the end C. in danger D. in the beginning
54. A. no doubt B. no problem C. no wonder D. no way
55. A. liking B. hating C. finding D. dealing
第三部分:閱讀理解(共20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40分)
A
China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appealing market for Hollywood films, so it was inevitable that Academy Award-winning director James Cameron would touch down in Beijing Wednesday to promote his latest big-budget movie, Avatar.
During his 20-hour stay in the city, he shared with local media and some lucky fans details of his new film and shared his insights on China's growing film industry.
Having toured numerous countries for the promotion of Avatar since the film globally premiered on December 10, Cameron said he anticipated the visit to China for some time and apologized for his hoarse and tired voice.
"It is so sad for a director not being able to shout," he jok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ress conference Wednesday afternoon, announcing that the 3D science fiction film will open in China on January 4.
Cameron collected 360 million yuan (US$52.7 million) at the box office in China with his blockbuster Titanic in 1998, a record that held for ten years until it was broken by Transformers in 2008.
Considering that another computer-generated, live action flick, 2012, has sold more movie tickets in China than in the US, the director said he is positive about Avatar's performance in China.
"Our partner here, the China Film Group, has given us great confidence," he explained, saying that the number of 3D screens has grown from 500 to 600 in the past month, a never-seen-before growth in Chinese mainland.
China is second only to the US as the country with the most 3D screens. Cameron said the screening of Avatar in China has specific importance as a test of future 3D film development.
"I'm very interested in the 3D film market in China. I cannot predict the box office results here, but I look forward to the test results."
56. Cameron is hopeful about Avatar’s performance in China because ____.
A. Avatar is a newly-released 3D movie
B. Transformer held the record of box office in China
C. Avatar is directed by him alone
D. 2012 had a higher box office in China than in the US
5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has the closest meaning to “anticipated” in Paragraph 3
A. Participated. B. Paid. C. Expected. D. Delayed
58. The passage is most probably taken from ____.
A. a science book B. a newspaper C. a story book D. a magazine
59. Why did Cameron come to China
A. To promote his latest film Avatar.
B. To tes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3D film in China.
C. To show his interest in the 3D film market in China.
D. To make a 20-hour trip in Beijing.
B
Below is adapted from an English dictionary
figure/fīg / noun, verb ●noun 1. [C, often pl.] a number representing particular amount, especially one given in official information: the trade /sales figures2. [C] a symbol rather than a word representing one of the numbers between 0 and 9: a six-figure salary 3. [pl] (informal) the area of mathematics that deals with adding, multiplying, etc 4. a person of the type mentioned: Gandhi was both a political and a religious figure in Indian history. 5. the shape of a person seen from a distance or not clearly 6. a person or an animal as shown in art or a story: a wall with five carved figures in it 7. [C] the human shape, consider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being attractively thin: doing exercise to improve one’s figure 8. [C] a pattern or series of movements performed on ice: figure-skating [IDM] be/become a figure of fun: be/become sb. that others laugh at cut a…figure: (of a person) to have a particular appearance He cut a striking figure in his dinner jacket. put a figure on sth.: to say the exact price or number of sth. s a fine figure of man/woman: a tall, strong-looking and well-shaped person figure of speech: a word or phrase used in a different way from its usual meanings in order to create a particular mental image or effect figurehead: someone who is the head or chief in name only (with no real power or authority) ●verb 1. to think or decide that sth. will happen or is true: I figured that if I took the night train, I could be in Scotland by morning. 2. to be part of a process, situation, etc. especially an important part: My opinion of the matter didn’t seem to figure at all. 3. to calculate an amount or the cost of sth.: We figured that attendance at 150,000. [PHRV] 1. figure in: to include (in a sum): Have you figured in the cost of hotel 2. figure on: to plan on; to expect sth. to happen: I haven’t figured on his getting home too late. 3. figure out: to work out; understand by thinking: Have you figured out how much the trip will cost [IDM] It/That figures! (informal): That seems reasonable, logical and what I expect.
60. I didn’t really mean my partner is a snake; it was just a ______.
A. figure of eight B. figure head C. figure of speech D. a fine figure
61. ---She was coming late again. ---______! That’s typical of her.
A. It figures her out B. It figures
C. It cuts a poor figure D. She is a figure of fun
62. What does “watch my figure” in the sentence “Don’t tempt me with chocolate; I am watching my figure.” mean
A. add the numbers B. have sports C. try not to get fat D. watch games
C
A 17-year-old boy, caught sending text messages in class, was recently sent to the vice principal's office at Millwood High School in Halifax, Nova Scotia. The vice principal, Steve Gallagher, told the boy he needed to focus on the teacher, not his cellphone. The boy listened politely and nodded, and that's when Mr. Gallagher noticed the student's fingers moving on his lap. He was texting while being scolded for texting. “It was a subconscious act,” says Mr. Gallagher, who took the phone away. “Young people today are connected socially from the moment they open their eyes in the morning until they close their eyes at night. It's compulsive.”
A study this year by psychology students at Covenant College in Lookout Mountain, Ga., found that the more time young people spend on Facebook, the more likely they are to have lower grades and weaker study habits. Heavy Facebook users show signs of being more sociable, but they are also more likely to be anxious, hostile or depressed. (Doctors, meanwhile, are now blaming addictions to 'night texting' for disturbing the sleep patterns of teens.)
Almost a quarter of today's teens check Facebook more than 10 times a day, according to a 2009 survey by Common Sense Media, a nonprofit group that monitors media's impact on families. Will these young people get rid of this habit once they enter the work force, or will employers come to see texting and 'social-network checking' as accepted parts of the workday
Think back. When today's older workers were in their 20s, they might have taken a break on the job to call friends and make after-work plans. In those earlier eras, companies discouraged non-business-related calls, and someone who made personal calls all day risked being fired. It was impossible to imagine the constant back-and-forth texting that defines interactions among young people today.
Educators are also being asked by parents, students and educational strategists to reconsider their rules. “In past generations, students got in trouble for passing notes in class. Now students are adept at texting with their phones still in their pockets,” says 40-year-old Mr. Gallagher, the vice principal, “and they're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someone one floor down and three rows over. Students are just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today. They will take suspensions rather than give up their phones.”
63. The underlined word “a subconscious act” refers to an act __________.
A. on purpose B. without realization C. in secret D. with care
64. Young people addicted to the use of Facebook _________.
A. are good at dealing with the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concentrate on their study
B. have high spirits an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their life and work
C. have been influenced mentally in the aspects of behaviors and habits
D. are always in bad mood and have poor performance in every respect
65. Mr. Gallagher reminds us that the students in the past and those today _________.
A. like to break rules and have the same means of sending messages
B. are always the big problem for the educators and their parents
C. like sending text messages but those today do it in a more secret and skillful way
D. cannot live without a cellphone
66. What’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Teenagers and Cellphones B. Teenagers’ Texting Addiction
C. Employers and Teenagers D. Teenagers’ Education
D
About six years ago I was eating lunch in a restaurant in New York City when a woman and a young boy sat down at the next table, I couldn’t help overhearing parts of their conversation. At one point the woman asked, “So, how have you been ” And the boy — who could not have been more than seven or eight years old — replied. “Frankly, I’ve been feeling a little depressed lately.”
This incident stuck in my mind because it confirmed (確認) my growing belief that children are changing. As far as I can remember, my friends and I didn’t find out we were “depressed”, that is, in low spirits, until we were in high school.
Undoubtedly a change in children has increased steadily in recent years. Children don’t seem childlike anymore. Children speak more like adults, dress more like adults and behave more like adults than they used to.
Whether this is good or bad is difficult to say, but it certainly is different. Childhood as it once was no longer exists. Why
Human development is depended not only on born biological states, but also on patterns of gaining social knowledge. Movement from one social role to another usually involves learning the secrets of the new social positions. Children have always been taught adult secrets, but slowly and in stages; traditionally, we tell sixth graders things we keep hidden from fifth graders.
In the last 30 years, however, a secret-revelation (揭示) machine has been equipped in 98 percent of American homes. It is called television. Television passes information to all viewers alike, whether they are children or adults. Unable to resist the temptation (誘惑) , many children turn their attention from printed texts to the less challenging, more attractive moving pictures.
Communication through print, as a matter of fact, allows for a great deal of control over the social information which children will gain. Children must read simple books before they can read complex materials.
67.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feeling depressed is ________.
A. a sure sign of a mental problem in a child
B. a mental state present in all humans, including children
C.something that cannot be avoided in children’s mental development
D. something hardly to be expected in a young child
68. Traditionally, a child is supposed to learn about the adult world _________.
A.through connection with society B. gradually and under guidance
C. naturally without being taught D. through watching television
69.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at today’s children seem adultlike results from ______.
A. the widespread influence of television
B. the poor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C. the fast pace of human scientific development
D. the rising standard of living
70.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communication through print for children
A. It enables children to gain more social information.
B. It develops children’s interest in reading and writing.
C. It helps children to read and write well.
D. It can control what children are to learn.
71.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the change in today’s children
A. He feels their adultlike behavior is so funny.
B. He thinks the change worthy of note.
C. He considers it a rapid development
D. He seems to be upset about it.
E
Is a mouse that can speak acceptable How about a dog with human hands or feet Scientists, the people with the know-how to make such things happen, are now thinking about whether such experiments are morally right or not.
On Nov. 10, Britain’s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launched a study on the use of animals with human material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work is expected to take at least a year, but its leaders hope it will lead to guidelines for scientists in Britain and around the world on how far they can go mixing human genes into animals in search of ways to fight human diseases.
“Do these constructs (構想) challenge our idea of what it is to be human ” asked Martin Bobrow, a professor of medical genetics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and chair of a 14-member group looking into the issue. “It is important that we consider these questions now so that appropriate boundaries are recognized.”
Using human material in animals is not new. Scientists have already created monkeys that have a human form of the Huntingdon’s gene so they can study how the disease develops; and mice with livers (肝) made from human cells are being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new drugs.
However, scientists say the technology to put ever greater amounts of human genetic material into animals is spreading quickly around the world --- rais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some scientists in some places may want to go further than is morally acceptable.
Last year in Britain there was a lively debate over new laws allowing the creation of human-animal embryos (胚胎) for experiments. On one side of the debate were religious groups, who claimed that such science interferes with nature. Opposing them were scientists who pointed out that such experiments were vital to research cures for diseases.
The experts will publish reports after the end of the study, in which they will give definitions (定義) for animal embryos with human genes or cells, look at safety and animal welfare issues, and consider the right legal framework to work within.
72.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they” in Paragraph 2 refer to
A. Scientists in Britain and around the world.
B. Leaders of the research.
C. Guidelines for scientists.
D. Scientific experiments.
73. Scientists do research of mixing human genes into animals in order to ____.
A. test new drugs on animals
B. to find ways to fight human diseases
C. prove the research is morally acceptable
D. create monkeys and mice with livers made from human cells
74.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
A. the experts will release reports after the study
B. scientists have never doubted the use of animals with human materials
C. the creation of human-animal embryos for experiments is legal in Britain
D. religious groups hold that cures for diseases have to be done through experiments
75.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A. Morally right or not B. A debate about new laws
C. Cures for diseases D. Animal embryos with human genes
第四部分:寫作
第一節:短文填詞(每空1分)
Organized by the Students’ Union, we watched the newly-released
sci-fiction movie –--2012 last ______ (星期三) evening. In the movie, the 76. __________
end of our world falls on Dec. 21, 2012. On the day,_________(地震) 77. __________
occur and volcanoes erupt,c_______ millions of deaths and leaving 78. __________
people desperate. Our planet is d______ in an instant. People across 79. __________
the world tried to s______ the catastrophe. 80. __________
Having watched the movie, I was lost in thought. ______ is high time 81. __________
that human beings should protect the ______ (環境) better. If we continue 82. __________
to care s______ little about our earth, we human beings will be punished 83. __________
for______ we do today. I suggest everybody lead a more eco-friendly life. Do 84. __________
remember everybody can _______ a difference. 85. __________
第二節:書面表達(滿分25分)
請仔細觀察下面兩幅圖畫,理解其含義,然后就“人與自然”這一話題寫一篇英語短文。
注意: 1. 可適當增加細節,以使行文連貫;
詞數:120左右。
11-12高三月考3參考答案:
www.福建省莆田十八中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化學)
第Ⅰ卷(選擇題,共42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
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Cl:35.5 Fe:56 Cu:64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42分。)
1.據國外資料報道,在獨居石(一種共生礦,化學成分為Ce、La、Nd等的磷酸鹽)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號元素。判斷其中116號應位于周期表中的
A.第六周期ⅣA族 B.第七周期ⅥA族
C.第七周期Ⅷ族 D.第八周期ⅥA族
2.化學實驗中,常將溶液或試劑進行酸化,下列試劑選擇和酸化處理正確的是
A.檢驗,將BaCl2溶液用HNO3酸化
B.為了提高KMnO4溶液的氧化能力,用鹽酸將其酸化
C.檢驗某溶液中是否含Cl-,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
D.配制FeCl2溶液時通常加少量HNO3酸化,以避免其變質
3.銻(Sb)在自然界一般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我國銻的蘊藏量占世界第一。從硫化物中提取單質銻一般是先在高溫下將硫化物轉化為氧化物,再用碳還原:
2Sb2S3+3O2+6Fe=Sb4O6+6FeS ……①
Sb4O6+6C=4Sb+6CO↑ ……②
關于反應①、反應②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①②中的氧化劑分別是Sb2S3、Sb4O6
B.反應①中每生成3 mol FeS時,共轉移6 mol電子
C.反應②說明高溫下Sb的還原性比C強
D.每生成4 mol Sb時,反應①與反應②中還原劑的物質的量之比為4 :3
4.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電解法精煉銅時,電解質溶液中銅離子濃度一定不變
B.甲醇和氧氣以及KOH溶液構成的新型燃料電池中,其正極上發生的反應為:
CH3OH-6e-+8OH-=+6H2O
C.在鐵上鍍銅時.金屬銅作陰極
D.溶液、膠體和懸濁液三種分散系的本質區別是分散質微粒直徑的大小
5.右圖為元索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且X、Y、Z、R和W為主族元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Y單質一定既能與鹽酸又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B.五種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一定都大于2
C.單質X的熔點一定比單質Z的熔點高
D.R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一定是強酸
6.下列有關現象及對應的離子方程式或化學反應方程式不正確的是
A.酸性高錳酸鉀可使草酸溶液褪色,其離子方程式為:
2+5+16H+=2Mn2++10CO2↑+8H2O
B.一在酸性環境中不存在,其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2H+=S↓+SO2↑+H2O
C.K2Cr2O7在水中存在平衡:+H2O2+2H+可由溶液顏色判斷其酸堿性
D.SOCl2是一種液態化合物,遇水有霧及刺激性氣味氣體產生,其化學反應方程式為:SOCl2+H2O=2HCl↑+SO2↑
7.某溶液中含有、、、S2-等4種離子,若向其中加入過量的鹽酸溶液,微熱并攪拌,再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則溶液中離子數目大量減少的是
A.只有S2- B.S2-和
C.、S2-和 D.四種離子都減少
8.氣態烴0.5 mol能與1 mol HCl加成,轉變為氯代烷烴,加成后產物分子上的氫原子又可被3 mol Cl2完全取代,則該烴可能是
A.CHCH B.CHCCH3 C.CH3CCCH3 D.CH2=CHCH3
9.某烴結構式用鍵線式表示為 ,該烴與Br2按物質的量1 :1加成時所得產物有
A.3種 B.4種 C.5種 D.6種
10.已知 互為同分異構體(順反異構),則化學式為C3H5Cl的鏈狀的同分異構體有
A.3種 B.4種 C.5種 D.6種
11.已知25℃時有關弱酸的電離平衡常數:
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等物質的量濃度的各溶液pH關系為:
pH(Na2CO3)>pH(NaCN)>pH(CH3COONa)
B.a mol/L HCN溶液與b mol/L 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所得溶液中c(Na+)>
c(CN-),則a一定小于b
C.冰醋酸中逐滴加水,則溶液的導電性、醋酸的電離度、pH均先增大后減小
D.NaHCO3和Na2CO3混合溶液中,一定有
c(Na+)+c(H+)=c(OH-)+c()+c()
12.高溫下,某反應達到平衡,平衡常數K=。恒容時,溫度升高,H2濃度減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H2OCO2+H2
B.該反應的焓變為正值
C.升高溫度,逆反應速率減小
D.恒溫恒容下,增大壓強,H2濃度一定減小
13.用惰性電極電解200 mL一定濃度的CuSO4溶液,一段時間后,停止通電。為使溶液恢復到電解前的狀態需向溶液中加入8 g CuO。則電解后溶液中c(H+)約為
A.0.5 mol/L B.1 mol/L C.2 mol/L D.4 mol/L
14.將4 mol金屬Al全部轉化為Al(OH)3,消耗HCl a mol、NaOH b mol,則a+b的最小值為
A.4 B.6 C.8 D.16
2011-2012學年上學期高三化學第三次月考答題卷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42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8分)
二、本題包括5個小題,共58分。
15.(12分)
請將氧化還原反應:2Fe3++2I-2Fe2++I2設計成原電池。
試劑:FeCl3溶液,KI溶液,其它用品任選。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請補充下面原電池的裝置圖,在括號內填上正、負極的材料,電解質溶液。
(2)發生還原反應的電極為電池的_________極,其電極反應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應達到平衡時,外電路導線中______________(填“有”或“無”)電流通過。
(4)平衡后向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FeCl2固體.當固體全部溶解后,則此溶液中電極變為____________(填“正”或“負”)極。
16.(11分)
海洋植物如海帶,海藻中含有豐富的碘元索,碘元素以離子的形式存在。實驗室從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圖所示:
(1)指出提取碘的過程中有關的實驗操作的名稱:①為______________,③為___________;過程②中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碘過程中,可供選擇的有機試劑是_____________
A.甲苯、酒精 B.四氯化碳、苯
C.汽油、乙酸 D.汽油、甘油
(3)從含碘的有機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機
溶劑,還需經過蒸餾,指出下圖所示的實驗
裝置中錯誤之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進行上述蒸餾操作時,使用水浴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晶態碘在_____________里聚集。
17.(14分)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工業廢料也可以再利用。某化學興趣小組在實驗室中用廢棄含有鋁、鐵、銅的合金制取硫酸鋁溶液、硝酸銅晶體和鐵紅(Fe2O3)。其實驗方案如下;
.
(1)請寫出在合金中加入KOH溶液發生的離子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濾液A中直接加入硫酸所獲得的硫酸鋁溶液中會含有雜質(K2SO4),請設計一個更合理的實驗方案由濾液A制備純凈的硫酸鋁溶液。仿照上圖形式畫出制備流程圖:(提示:在箭頭上下方標出所用試劑或實驗操作)
溶液A→
(3)已知Fe(OH)3沉淀的pH是2~3.2。溶液C通過調節pH可以使Fe3+沉淀完全。下列物質中,可用作調整溶液C的pH的試劑是___________(填序號)
A.銅粉 B.氨水 C.氧化銅 D.氫氧化銅
(4)利用濾液D制取硝酸銅晶體,必須進行的實驗操作步驟:加熱蒸發、冷卻結晶、
_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稱)、自然干燥。
(5)在0.1 L的混合酸溶液中,c(HNO3)=2 mol·L-1,c(H2SO4)=3 mol·L-1。將0.3 mol的銅放入并充分反應后.產生的銅鹽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被還原的n(HN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12分)
某課外活動小組在實驗室條件下探
究CO與Fe2O3反應的產物情況,
實驗設計如圖所示。
請填寫下列空白:
(1)實驗開始時,先通CO一
段時間再點燃灑精燈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裝置中缺少尾氣處理部分,如何進行尾氣處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觀察到固體粉末由紅棕色完全變為黑色時,欲停止實驗應進行的操作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活動小組同學對所得黑色固體做了如下探究實驗:
①用磁鐵在玻璃管外壁感應,發現黑色固體感應移動。
②取少許黑色固體置于一支小試管中,加入稀鹽酸,未見氣體產生。
③另取少許黑色固體置于另一支小試管中,加入CuSO4溶液,振蕩、靜置,無明顯現象。由此說明:該黑色固體可能是__________(填化學式)。
(5)為了準確確定CO與Fe2O3反應的產物情況,活動小組同學又取Fe2O3固體進行了定量實驗,記錄有關數據如下:
通過計算判斷:加熱到120 min時所得固體產物為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若10min時所得固體為純凈物,則在0~10 min時間段里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分)
在T℃條件下,向1 L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M中加入2 mol X和1molY,發生如下反應:
2X(g)+Y(g)aZ(g)+W(g) △H=-Q kJ·mol-1(Q>0)
當反應達到平衡后,反應放出的熱量為Q1kJ,物質X的轉化率為α ;若平衡后再升高溫度,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減小。
已知:該反應的平衡常數隨溫度的變化如下表:
請填寫下列空白:
(1)化學計量數a的值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寫出該反應平衡常數K的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a必須用具體的值表示)。
(3)X的轉化率α=__________________(用含Q、Q1的代數式表示)。
(4)在300℃發生上述反應,以表中的物質的量投入到相同的恒容反應器中,其中向正反應方向轉化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選填A、B、C、D、E)。
(5)若在某溫度下,2 molX和1 mol Y在該容器中反應達平衡,X的平衡轉化率為
50%,則該溫度為_________________℃。
(6)維持T℃條件不變,若在一個和原容器體積相等的恒壓容器N中,加入2 mol X和1molY發生如上反應并達平衡,則_____________(選填M或N)容器中的反應先達到平衡狀態,容器中X的質量分數M____________N(選填>、<、=符號)。
www.福建省莆田十八中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政治)
單項選擇50%(共25小題)
1.“雙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會理想,堅定的道德信念,忠誠的愛國之心和忘我的奉獻精神。這表明:
理想信念對“雙百”人物的成長起決定作用
B.世界觀是人們自覺形成的哲學體系
C.世界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D.培養道德模范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
2.胡錦濤總書記指出“在改造客觀世界的進程中,我們的主觀世界可以得到磨練和提高,我們的主觀世界不斷得到改造,就可以推動我們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這表明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之間是:
A.相互作用的關系 B.彼此分離的關系
C.相互對立的關系 D.完全一致的關系
3.某同學在學校感到自卑,影響了生活和學習,老師開導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會產生消極情緒。我們要善于挖掘自身優勢與潛力,積極體驗成功。該同學根據老師的指導,經過不斷努力,逐漸找回了自信。這告訴我們:
A.轉變思考問題的角度決定著自卑向自信的轉化
B.人們能夠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
C.調動意識的自覺選擇性是解決矛盾的重要條件
D.世界觀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體驗
4.20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使19世紀法國作家凡爾納在其小說中描述的很多科學幻想成為現實。如電視機,直升飛機,潛水艇和人類登月等,很多發明家承認他們從凡爾納的科學幻想小說中收到啟發,甚至有人說:“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而已。”作為人類意識花朵的科學幻想的付諸實現,表明:
①意識不僅反映世界,而且能夠通過實踐改造世界。 ②意識怎樣幻想世界,世界就會產生怎樣的改變 ③意識因其創造性,而具有直接現實性。 ④意識因其能動性,而可以成為實踐的先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近代思想家龔自珍說:“自古及今,法無不改,勢不不積。事例無不變遷,風氣無不移易。”這說明
A.世界上存在無物質的運動 B.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C.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 D.物質是運動的內在動力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史上的兩個基本派別,唯心主義者都主張
A.事物是感覺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意識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認識的
7.荀子說:“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這句話表明:
A.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萬事萬物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8.由嫦娥一號衛星拍攝的月面圖像覆蓋區域屬于月球高地,長約460公里,寬約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態,結構和形成年代的撞擊坑。從唯物論的觀點看,這幅圖像佐證了:
A.神話的產生是缺乏客觀根據的 B.月球與地球物質結構相同
C.各種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科學性 D.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的正確性
9.傳統的電影放映是播放電影拷貝膠片上的畫面。銀幕上人物幾秒鐘的靜止實際上是由放映機播放的幾十張膠片上相同的畫面形成的。該現象包含的哲理是
A.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B.機械運動是最基本的運動行使
C.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D.靜止是物質具體形態的存在方式
10.“少年安能長少年,海波尚變為桑田。”唐代詩人李賀的這一詩句體現了:
A.運動是永恒的,絕對的和有條件的。 B.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C.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D.運動是靜止的特殊狀態
11.歷史學家可以記錄和重述已經發生的事情,也可以預測未來,他們預測未來的客觀基礎有
①未來盡管多變,但并非雜亂無章。 ②過去發生過的事,未來必定也會發生 ③未來會發生的事,過去或現在必有端倪 ④距離過去或現在不遠的事,變化一定不會太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醫學臨床實踐表明,人的思維活動的靈活多變性與其大腦的“扣帶前回”區域相關聯,有人喜歡“鉆牛角尖”往往與該區域的“換擋裝置”出現故障相關。這進一步佐證了:
①意識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是由人腦決定的 ②意識是人腦加工改造的產物,其本質是大腦的機能 ③人腦是意識形成的物質基礎 ④人腦是思維活動的生理基礎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地心說是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通過長期觀測和研究提出來的,在此基礎上,哥白尼通過進一步的觀測和研究,提出了日心說,推翻了托勒密的結論。這一著名的科學史實證明:
A.正確意識和錯誤意識都來源于客觀世界
B.正確意識和錯誤意識都來源于主觀世界
C.正確意識來源于主觀世界,錯誤意識來源于客觀世界
D.正確意識來源于客觀世界,錯誤意識來源于主觀世界
14.據報道,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設計出了一種能控制光線運行方向的材料,這項重大突破使長期存在于科幻小說中的隱形衣夢想有可能變為現實。這啟示我們
①意識不僅能反映現存事物,而且能正確預測未來 ②科學創造往往需要科學幻想的激發和推動 ③科學幻想向現實轉化離不開科學實驗 ④發揮意識活動的創造性就能把科學幻想變為現實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地震發生時,會同時產生縱波和橫波,縱波破壞力較小,但速度相對較快。橫波破壞力較大,但速度相對較慢。根據這一特性,地震預警系統就可以提前數十秒對較遠地區發出預警,為人們爭取應對時間。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
A.對地震的成功預警,根源于地震活動的規律性
B.對事物因果聯系的推測,提高了地震預警的預見性
C.地震預警是一種客觀的物質性活動,不受主觀因素的制約
D.認識地震規律的程度,決定著地震預警收到積極效果的程度
16.生活在我國長江流域的中華鱘被譽為活化石,2009年10月4日,我國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實現了中華鱘全人工泛指,這是人類在保護這一瀕危物種過程中取得的重大技術突破,具有里程碑意義。從聯系的觀點看,人工繁殖中華鱘的成功表明
①離開了人為事物的聯系,自然事物的聯系就不能實現 ②認識事物的本質聯系,能引導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轉化 ③發揮主觀能動性,人可以創造有利于實踐的具體聯系 ④離開了事物的真實聯系,主觀能動性就不能發揮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考古學好比望遠鏡,可以讓我們遠望人類的起點和整個歷史,考古遺物則如同顯微鏡,可以讓我們透視具體的歷史事件。這意味著
①沒有對個體的透視,整體就難以把握 ②沒有對整體的理解,個體就無法認識 ③沒有實踐,認識就沒有來源 ④沒有認識的指導,實踐就不能深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十六世紀末,伽利略通過在比薩斜塔所做的自由落體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關于物體的降落速度與物體的重量成正比的說法,這一事例說明
A.認識是實踐發展的動力 B.真理與謬誤是認識過程的兩個階段
C.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D.感性認識只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
19.泰戈爾說:“真理之川從它的錯誤之溝渠中流過。”這說明
A.真理與謬誤相互區別 B.真理和謬誤相比較而存在
C.真理與謬誤相互融合 D.真理以謬誤為基礎而存在
20.下列詞語中符合認識運動反復性與無限性的是
A.一概而論 B.千慮一得 C.百感交集 D.三人成虎
21.一個男人在社會上可能扮演父親,兒子,學生,教師,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這種現象從哲學上說反映了
A.聯系的多樣性 B.聯系的客觀性 C.聯系的主觀性 D.聯系的普遍性
22.《呂氏春秋.察今》記載: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雍水,雍水暴溢,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以下選項,與荊人教訓具有相同哲學寓意的是:
A.士以進死為榮,退生為辱。
B.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C.九河盈溢,非一塊所防,帶甲百萬,非一勇所抗。
D.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23.平面與圓錐面相截,截口的幾何特性隨平面與圓錐軸線的交角而變化。交角是直角時,截口是圓。稍變一點,圓變成了橢圓,再變,過了一個關鍵點,橢圓就變成了拋物線。截口的這種變化過程所包含的哲理是
①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 ②整體與部分是辯證統一的
③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從量變開始的。 ④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當今,各地城市建設除了追求“人文,生態,宜居”的目標,還注重展現個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時代氣息。這種城建思路體現的哲理是
A.思維與存在的關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
25.孔子對不同問孝的人回答不同,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曰色難。上述回答表明
①孝的內涵不具有共性 ②不孝的表現大體相同 ③孝的要求要體現個性 ④孝的方式應因人而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選擇題50%(共4小題)
1、重視和善于學習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碰撞激蕩的多元文化。為了進一步完善黨的執政方式,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中共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了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重大戰略任務,
結合材料,運用辯證唯物論的有關知識說明建設學習型政黨的依據。12%
民本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重要的思想資源,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材料 傳統民本思想和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論述節選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孟子 盡心下》
“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唐太宗《貞觀政要 君道》
“生民之初,本無所謂君臣,則皆民也。……夫曰共舉之,則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譚嗣同《仁學》專家點評:傳統民本思想在歷史上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具有時代局限性,統治階級運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馭民”。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胡錦濤《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04年3月10日)
專家點評: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是對傳統民本思想的揚棄,是立足中國發展時間,適應新的發展要求突出的,其內涵將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間的深入而不斷豐富。
結合材料說明從民本思想到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是如何體現人類認識過程的。12%
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把馬列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毛澤東思想是在馬列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產生的偉大理論成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豐富發展了這個理論體系。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運用真理的有關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對待馬克思主義態度的正確性。13%
在現實生活中,提到奔馳轎車,人們會聯想到德國制造業的高品質。提到海爾電器,人們會聯想到匯總過商品的高性價比……知名品牌不僅能使企業盈利,而且有利于提高國家形象。這表明企業知名品牌在提升國家形象中具有獨特作用。
運用整體和部分關系的知識說明打造企業知名品牌對提升國家形象的作用。13%
www.福建省莆田十八中2012屆高三第三次月考(物理)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5分,共55分)
1.關于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做功的關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當作用力做正功時,反作用力一定做負功
B.當作用力不做功時,反作用力也不做功
C.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所做的功一定是大小相等、正負相反
D.作用力做正功時,反作用力也可以做正功
2.如圖6所示,擺球質量為m,懸線的長為L,把懸線拉到水平位置后放手.設在擺球運動過程
中空氣阻力F阻的大小不變,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重力做功為mgL B.繩的拉力做功為0
C.空氣阻力(F阻)做功為-mgL D.空氣阻力(F阻)做功為-FπL
3.如圖1所示,一個可視為質點的質量為m的小球以初速度v飛出高為H的桌面,當它經過
距離地面高為h的A點時,所具有的機械能是(以桌面為零勢能面,不計空氣阻力)(   )
A.mv2       B.mv2+mgh
C.mv2-mgh D.mv2+mg(H-h)
4.質量為m的小球從高H處由靜止開始自由下落,以地面作為參考平面.當小球的動能和
重力勢能相等時,重力的瞬時功率為(   )
A.2mg       B.mg
C.mg D.mg
5.一個小物塊從斜面低端沖上足夠長的斜面后又返回到斜面底端。已知小物塊的初動能
為E0,它返回斜面底端的速度為,動能為E,全程克服摩擦力做功為W。若小球以2E0
的初動能沖上斜面后又返回到斜面底端,則有( )
A.返回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大小為 B.返回斜面底端時的速度大小為
C.返回斜面底端時的動能為2E D.全程克服摩擦力做功為2W
6.關于做功和物體動能變化的關系,正確的是( )
A.只要動力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動能就增加
B.只要物體克服阻力做功,它的動能就減少
C.外力對物體做功的代數和等于物體的末動能與初動能之差
D.動力和阻力都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動能一定變化
7.汽車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到最大速度時刻立即關閉發動機,
滑行一段后停止,總共經歷,其速度——時間圖象如圖11所示,
若汽車所受牽引力為F,摩擦阻力為,在這一過程中,汽車所受
的牽引力做功為W1,摩擦力所做的功為W2,則( )
A. B.
C. D.
8.一根長為L、質量為m的均勻鏈條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其長度的一半懸于桌邊,若要將懸著
的部分拉回桌面,至少做功(   )
A.mgL       B.mgL C.mgL D.mgL
9.如圖2所示,一質量為m的小球固定于輕質彈簧的一端,彈簧的另一端固定于O點處,將小
球拉至A處,彈簧恰好無形變,由靜止釋放小球,它運動到O點正下方B點的速度為v,與A
點的豎直高度差為h,則(  )
A.由A至B重力做功為mgh
B.由A至B重力勢能減少mv2
C.由A至B小球克服彈力做功為mgh
D.小球到達位置B時彈簧的彈性勢能為(mgh+mv2)
10.圖4是一汽車在平直路面上啟動的速度—時間圖象,從t1時刻
起汽車的功率保持不變,由圖象可知(   )
①0~t1時間內,汽車的牽引力增大,加速度增大,功率不變
②0~t1時間內,汽車的牽引力不變,加速度不變,功率增大
③t1~t2時間內,汽車的牽引力減小,加速度減小
④t1~t2時間內,汽車的牽引力不變,加速度不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病.現已查明,血管內徑變細是其誘因之一。現在我們在簡化假設下研究這一問題:設液體通過一根給定長度的管子時受到的阻力與流速v成正比,即f=kv(為簡便,設k與管子粗細無關);為了維持液體勻速流動,這段管子兩端需要有一定的壓強差。設血管截面積為S時兩端所需壓強差為P,若血管截面積減少10%。 為了維持在相同時間內流過同樣多的液體,壓強差必須為 ( )
A. B.100P C. D. 10P
2011~2012學年高三物理第三次月考答題卷
(考試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單項選擇題(每題5分,共55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二、填空題(12題5分,13題8分,共13分)
12.在用圖41示裝置做“探究動能定理"的實驗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
A.通過改變橡皮筋的條數改變拉力做功的數值
B.通過改變橡皮筋的長度改變拉力做功的數值
C.通過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來測定小車加速
過程中獲得的最大速度
D.通過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來測定小
13.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質量m=1kg的重錘自由下落,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如圖
所示,相鄰計數點的時間間隔為0.02s,長度單位:cm,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那么:從起點
O到打下計數點B的過程中,重力勢能的減小量為ΔEP= J,物體動能的增加量ΔE K= J.
(均取兩位有效數字)
三、計算題(共32分)
14.如圖7所示,一質量m=4.0 kg的物體,由高h=2.0 m,傾角θ=53°的斜面頂端滑到底端.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2.求物體所受合外力做的功.(g取10 m/s2)
15.位于豎直平面內的四分之一光滑圓弧軌道半徑為R。軌道底端距地面的高度為H。質量為m的B球靜止在圓弧軌道的底端。將質量為M的A球從圓弧軌道上的某點由靜止釋放。它沿軌道滑下后與B球發生正碰。A、B兩球落地時,水平通過的距離分別是s1和s2。已知M>m,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
求:(1)B球被碰后落地的時間;
(2)A球釋放的位置距圓軌道底端的高度。
16.(12分)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小球用長為L的輕質細線懸于O點,與O點處于同一水平線上的P點處有一個光滑的細釘,已知OP=L/2,在A點給小球一個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發現小球恰能到達跟P點在同一豎直線上的最高點B.則:
(1)小球到達B點時的速率多大?
(2)若不計空氣阻力,則初速度v0為多少?
(3)若初速度v0=3,則小球在從A到B的過程中克服空氣阻力做了多少功?
www.
O
B
3.07
4.80
6.9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口市| 罗平县| 彭州市| 三穗县| 将乐县| 石城县| 景东| 高安市| 新兴县| 会宁县| 东至县| 崇仁县| 东乡县| 正宁县| 山阴县| 招远市| 香河县| 汉川市| 西青区| 黑水县| 义乌市| 巫溪县| 阿克苏市| 西乡县| 洪洞县| 汾阳市| 巨野县| 扶沟县| 伊川县| 喀什市| 嘉峪关市| 青海省| 绥江县| 信宜市| 綦江县| 黑龙江省| 八宿县| 盘山县| 如东县| 吉安市| 雅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