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中國錢幣”:指退出流通領域的歷史貨幣,我國歷史上用作交換的媒介,時間范圍涵蓋從商朝到中華民國時期,上下四千年;包括貝、玉、石、金、銀、銅、鐵、鉛、錫以及麻布、棉紙等不同質材,從貝幣到銀圓銅圓,以方孔圓錢為主要貨幣形態1、“錢幣”的由來與趣談“孔方兄”“阿堵物”“鄧通半兩”㈠、中國錢幣的起源和發展演變過程“貝幣與商代銅貝”海貝原為裝飾品,因攜帶方便,堅固耐用,有天生的計數單位,在中國歷史上最先充當貨幣,以至于中國漢字中凡與財富有關的,大都以“貝”為偏旁。后海貝供不應求,遂有蚌貝、玉貝、骨貝及銅貝輔其不足。商代銅貝,是人類最早的金屬鑄幣。貝幣“孔方兄” 一詞源自西晉《魯褒傳·錢神論》:“親之如兄,字曰孔方?!?br/>錢形方孔由來已久,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貨幣鑄造方孔“半兩”錢,方孔圓錢成為一種定制,直至民國初年方廢止使用,共使用了二千多年。“孔方兄”成為錢之謔稱.《世說新語》載,王夷甫(王衍)因雅癖口未嘗言錢。婦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見錢,呼婢曰:“去此阿堵物!”自此,阿堵物遂為錢之別稱。“阿” 六朝時口語,意為“這個”鄧通是西漢文帝的一個寵臣,官居上大夫。文帝曾賜給鄧通一座銅礦山,并破例允許鄧通開礦自由鑄錢,故而鄧通私鑄的半兩錢流布四海,富甲天下。因此后世“鄧通”成為錢幣的別稱.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地圖秦趙齊楚燕韓魏2、戰國時期四大貨幣體系:中原三晉地區的布幣北方燕趙和東方齊國的刀幣西北秦國行用環錢南方楚國的鑄文銅貝“蟻鼻錢"和“爰金”鏟形,由農耕經濟的農具“錢”、“镈 ”演變發展而來,這也是把貨幣稱之為“錢”的緣故。布幣刀削形,起源于漁獵經濟工具刀幣圓形圓孔,源于手工業經濟工具的紡輪或璧環,戰國中期以后,秦國首先采用方孔圓錢,是比較先進的貨幣形制。環錢“鬼臉錢”和“爰金”戰國時期楚國貨幣3、秦始皇廢除六國幣制統一貨幣從秦“半兩”開始,中國錢幣以方孔圓形作為定制,文銘重量 ,鑄行紀重錢幣。4、漢武帝時期始行“五銖”錢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廢“半兩”,改鑄“五銖”錢,大小輕重適宜, 制作精美,深受歡迎,其后各朝累鑄,沿用至唐初長達700余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貨幣。5、唐初改鑄“開元通寶”錢中國錢幣從“開元通寶”開始稱通寶、元寶和重寶,不再以重量單位為銘,實現了由銖兩體系向十進位制年號寶文體系錢幣的轉變。錢文由歐陽詢題寫,點畫方雅,結構開朗爽健,開創著名書法家藝術入錢文的先河。6、兩宋時期銅鐵錢并行與出現紙幣宋朝錢幣銅鐵兼鑄,種類繁雜,每個皇帝每次改元都鑄新錢,錢文書體多種多樣,“對錢”盛行,錢幣藝術達到中國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北宋的“交子”和南宋的“會子”是最早的官方紙幣,其后盛衰更替,成為各個朝代主要通貨之一。大清寶鈔 大明寶鈔 南宋會子 北宋交子 7、金元明清時期“以銀為主,銅錢紙鈔為輔”的貨幣制度這一時期大宗交易用銀,同時使用銅錢和紙鈔。契丹文、女真文、蒙文、滿文等少數民族文字也用作錢文,成為多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歷史見證。8、清朝后期開始使用銀元銅元機制幣銀元銅元圓形無孔,采用機器鼓鑄,規格標準,式樣新穎,使用方便,頗受社會歡迎,因而迅速取代制錢而起,成為東西方錢幣文化交融的典范。 由以上我們了解了中國古錢幣發展的大致演變過程,經歷了:原始實物貨幣金屬稱量貨幣十進位年號寶文錢幣紙幣(機制幣)進一步印證了馬克思關于貨幣起源和發展理論的真理性西方貨幣文化以古希臘、羅馬為代表,錢幣以人物(神祗、帝后)鳥獸、花草為飾,多為圓形無孔,打制而成,有鮮明的宗教藝術風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