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年級上地理復習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年級上地理復習提綱

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地理復習提綱
第一章 認識地球
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
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地球大小:赤道約4萬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運用生活中的自然現象說明地球是球形:(1)海邊看到遠處帆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2)月食現象。
經緯線特點(對于下面兩個表格一定要理解記憶)。
緯線 經線
緯線 經線
定義 與地軸垂直并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連接南北兩極并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指示方向 東西方向 南北方向
長度 由赤道向兩極在遞減 相等
形狀 除極點外,緯線圈都是圓 半圓
緯度 經度
起止度數 0O ( 0O 緯線叫赤道 )—90 O N/S 0O ( 0O 經線叫本初子午線)—180 O
代號 北緯—N,南緯—S 東經—E,西經—W
如何區分 區分南、北緯(兩種方法):1.赤道(0O 緯線)以北為北緯N,赤道以南為南緯S;2.緯度向北遞增為北緯N, 緯度向南遞增為南緯S。 區分東、西經(兩種方法):1.本初子午線(0O 經線)以東為東經E,本初子午線以西為西經W;2.經度向東遞增為東經E, 經度向西遞增為西經W。
半球劃分 赤道分南、北半球 20 O W和160O E分東、西半球
主要的經線:本初子午線、180°。主要的緯線:赤道、北極點90°N、南極點90°S。
5.利用經緯網定位。
地理填充圖冊上的重點:P5的第六題。
6
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
地球的自轉、公轉(地理圖冊第13頁)
地球運動 繞什么轉 運動方向 運動周期 地理現象
面對赤道 面對北極 面對南極
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逆時針 順時針 一天 1.晝夜更替2.時差3.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四季(掌握二分二至圖)五帶(掌握五帶圖)3.天氣長短變化。
左圖:二分二至圖
要求:
1.掌握二分二至的時間
2.二分二至時直射點位置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日期 3.21 6.22 9.23 12.22
太陽直射點位置 赤道 北回歸線 赤道 南回歸線
北半球晝夜長短 晝夜平分 晝長夜短 晝夜平分 晝短夜長
3.二分二至時北半球晝夜長短
右圖:五帶圖
要求:
1.五帶名稱
2.分界線名稱、度數
3.五帶各自的現象
熱帶——有陽光直射、全年熱
南、北溫帶——四季分明
南、北寒帶——有極晝或極夜、全年冷
第二章 地圖
1.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2. 地圖上八個基本方位:
3.比例尺的三種方式:數字、線段、文字。
比例尺=圖上距離 : 實地距離
圖幅一樣,比例尺大小不同,顯示的地理事物詳細程度就有同。
比例尺大,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較小,顯示的地理事物較詳細;
比例尺小,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較大,顯示的地理事物較粗略。
4.GPS是全球定位系統的縮寫,GPS可以準確地進行定位。
5.地圖上圖例和注記。(課本第27頁)
6.要讀懂地圖,先要閱讀地圖的名稱,了解比例尺的大小,
確定地圖上方向,再根據地圖上的圖例和注記查找所需信息。
《地理填充圖冊》第11-13頁,第2題、第4題、第5題。
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
第一節 陸地與海洋的分布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面積比約為7:3。
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記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七大洲:亞洲(面積最大)、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跨經度最大)、大洋洲(面積最小)
四大洋:太平洋(面積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積最小)
3. 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
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
第二節 等高線與地形圖
絕對高度(海拔)、相對高度、等高線。
2.不同山地的等高線形態:
山頂——等高線四周低,中間高;
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
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
鞍部——兩側的等高線較高;
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
3.等高線與地形的關系:等高線密——陡坡;等高線疏——緩坡。
4.分層設色地形圖顏色: 平原
平原:綠色 高原
丘陵、高原、山地:黃褐色 5.陸地的五種基本地形 山地
海洋、湖泊:藍色 丘陵
積雪、冰川:白色 盆地
5.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
第三節 海洋與陸地的變遷
1.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人類活動(如填海造陸)。
2.板塊運動特點: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
3.世界六大板塊的名稱、分布: 亞歐板塊
太平洋板塊
印度洋板塊
六大板塊 非洲板塊
美洲板塊
南極洲板塊
4.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
5.能夠運用板塊運動的觀點,解釋現象。
參照《地理填充圖冊》第21頁,第4小題。例如解釋珠穆朗瑪峰升高的原因、日本多地震的原因。
第四節 人類與海洋
第四章 天氣與氣候
第一節 天氣和天氣預報
1.(了解即可)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天氣多變、短時間、不穩定,氣候是長時間的、穩定的。另外氣候包含氣溫和降水兩方面。
2.衛星云圖上綠色——陸地,藍色——海洋,白色——云雨。在圖上看到地面一處是綠色,表示當地天氣晴朗(衛星云圖如右圖)
3.(右圖)風向的判斷:在沒有尾羽的一端畫上十字指向標。右圖的風向是西北風
風力的判斷:一個尾羽=2級風。右圖的風力是4級風
4. 天氣符號(識記)
第二節氣溫和降水
5.氣溫部分要求會閱讀氣溫曲線,能夠知道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氣溫曲線各是什么樣子
氣溫日變化:氣溫最高(14時),氣溫最低(4時左右)
氣溫的變化
(課本p56圖) 氣溫年變化:北半球陸地(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陸地(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2月最高、8月最低)
知道氣溫、降水的分布都受緯度位置、海陸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響。
氣溫的分布 降水的分布
緯度因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赤道到兩極降水總體在遞減
海陸因素 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氣溫高于陸地 沿海降水總體多于內陸
地形因素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0C(會計算)氣溫差=高度差/100*0.6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另外要知道: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和內陸降水少
另外氣溫還要掌握地理填充圖冊P17的1、2兩大題。降水主要還要掌握課本P56活動題
第三節 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地理圖冊第30頁)
6.世界的氣候類型分布 (主要掌握下面幾種氣候類型的特點和分布)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分布在南北緯10度之間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干燥,分布于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
地中海式氣候——夏季高溫干燥,冬季低溫多雨;分布于溫帶大陸西岸
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分布于溫帶大陸東岸,揚州就是這種氣候類型
溫帶氣候類型中大陸內部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這種氣候類型在溫帶區域的分布最廣。
11種氣候特點及分布地區:
熱帶雨林氣候 :南北緯10°之間, 全年高溫多雨
熱帶 熱帶草原氣候 :非洲、南美洲熱帶雨林兩側, 干濕季交替
熱帶季風氣候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 ,雨季集中
熱帶沙漠氣候 :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部和內陸地區,全年高溫干燥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亞洲東部亞熱帶地區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
亞熱帶
地中海氣候 :溫帶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地區 ,夏季高溫干燥,冬季低溫多雨
溫帶季風氣候 :亞洲東部溫帶地區, 冬寒冷干燥,夏炎熱多雨
溫帶 溫帶大陸性氣候 :中緯內陸地區,如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部, 冬寒夏熱,干旱少雨
溫帶海洋氣候: 中緯大陸西岸(西歐), 全年溫和多雨
寒帶
寒帶氣候: 南極洲、亞歐和北美洲北部邊緣 ,長冬無夏
高山高原氣候 :高大的高山和高原地區, 氣溫隨高度而降
掌握地理填充圖冊上P29-P30的第2題、第3題、第4題。
第四節 保護大氣環境
1.溫室效應
世界三類大氣環境問題 2.臭氧層破壞
3. 酸雨危害
第五章 居民與聚落
第一節 世界的人口
1.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人口大約每12年增加1億。 課本P74頁活動題。
2.世界人口稠密區從緯度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區;從海陸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人口稀疏);從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
3.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就業困難、住房擁擠、交通堵塞、人均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
人口增長過慢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
第二節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4. 白色人種主要分布于歐洲、美洲、大洋洲、
黃色人種主要分布于亞洲東部
黑色人種主要分布于非洲
非洲是黑人的故鄉,但為什么美國(屬于美洲)這些不是非洲的國家會有黑人分布?是因為歐洲殖民者發現美洲新大陸,要開發美洲,從非洲擄掠了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所以現在美國的很多黑人的祖先都是當時的黑奴。
掌握地理填充圖冊P35第一、二題 。
5.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
漢語(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
6.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區和特點
如 阿拉伯地區(即西亞和北非)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如沙特阿拉伯這些國家,宗教活動場所是清真寺;
歐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國和美國等,宗教活動場所是教堂;
東亞、東南亞一些人(如泰國人)信奉佛教,佛教多佛寺。
地理填充圖冊P36頁第三題、第四題。
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7. 自然條件:氣候、地形、水源、自然資源、土壤、交通、位置
聚落的形成條件
人文條件:歷史文化、宗教、政策
聚落的形成條件了解即可,主要會使用聚落形成條件來進行分析
8.讀右圖,思考下面的問題
1.三地為什么能形成聚落?
2.假設你是本地區的城市建設局長,你會選三地中哪個建設城市?并且闡明你的理由?
答:1.三地地形平坦、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河流)
2.選2.因為2位于河流交叉口,交通更加便利;位置佳,距離1和3都很近,便于人力和物力的集散,方便溝通;平坦的地表更多,比1和3更加開闊,發展空間較大。
9.聚落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現有鄉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人口密度 人員職業構成 經濟特點 聚落規模 建筑特點
鄉村聚落 小 農業為主 不發達 小 密集(高層建筑)
城市聚落 大 非農業為主 發達 大 稀疏(低層建筑)
第六章 發展和合作
一、國家和地區
1.世界面積位居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2.世界人口位居前三位的國家:中國、印度、美國。
3.地跨兩洲的國家,例如埃及(跨亞非)、土耳其(跨亞歐)、俄羅斯(跨亞歐)。
二、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比較
1.世界上主要的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例如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亞洲的日本等。
2.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例如中國。
3.發展中國家經濟較落后的原因:因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曾被侵略或殖民,大量資源和財富被掠奪,所以
經濟發展落后。
4.名詞解釋:“南北對話”、“南南合作”。
三、國際合作
1.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與他們的職責宗旨、倡導精神。(參照《地理填充圖冊》第39頁。)
2.聯合國成立時間(1945年)、總部(美國紐約)、基本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5個常任理事國(中國、美國、法國、俄羅斯、英國)。
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
20°W和160°E。
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赤道(0°)

東北
西北

西
東南
西南


西

大雪
中雪
小雪
暴雨
大雨
中雨
小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城县| 东丽区| 朝阳区| 东海县| 丹凤县| 张家港市| 彩票| 康平县| 新丰县| 常德市| 罗田县| 汤阴县| 成武县| 香河县| 房产| 钦州市| 西乌珠穆沁旗| 麻江县| 文成县| 会宁县| 胶州市| 恩平市| 沂南县| 双柏县| 凌源市| 湛江市| 苍溪县| 东源县| 廉江市| 永州市| 凤阳县| 姜堰市| 格尔木市| 徐闻县| 阜平县| 乐至县| 阿瓦提县| 宾阳县| 沙坪坝区| 克东县| 嘉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