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地理復習提綱第一章 認識地球第一節 地球和地球儀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地球大小:赤道約4萬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運用生活中的自然現象說明地球是球形:(1)海邊看到遠處帆船駛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2)月食現象。經緯線特點(對于下面兩個表格一定要理解記憶)。緯線 經線緯線 經線定義 與地軸垂直并環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連接南北兩極并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指示方向 東西方向 南北方向長度 由赤道向兩極在遞減 相等形狀 除極點外,緯線圈都是圓 半圓緯度 經度起止度數 0O ( 0O 緯線叫赤道 )—90 O N/S 0O ( 0O 經線叫本初子午線)—180 O代號 北緯—N,南緯—S 東經—E,西經—W如何區分 區分南、北緯(兩種方法):1.赤道(0O 緯線)以北為北緯N,赤道以南為南緯S;2.緯度向北遞增為北緯N, 緯度向南遞增為南緯S。 區分東、西經(兩種方法):1.本初子午線(0O 經線)以東為東經E,本初子午線以西為西經W;2.經度向東遞增為東經E, 經度向西遞增為西經W。半球劃分 赤道分南、北半球 20 O W和160O E分東、西半球主要的經線:本初子午線、180°。主要的緯線:赤道、北極點90°N、南極點90°S。5.利用經緯網定位。地理填充圖冊上的重點:P5的第六題。6第二節 地球的運動地球的自轉、公轉(地理圖冊第13頁)地球運動 繞什么轉 運動方向 運動周期 地理現象面對赤道 面對北極 面對南極自轉 地軸 自西向東 逆時針 順時針 一天 1.晝夜更替2.時差3.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公轉 太陽 自西向東 一年 四季(掌握二分二至圖)五帶(掌握五帶圖)3.天氣長短變化。左圖:二分二至圖要求:1.掌握二分二至的時間2.二分二至時直射點位置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日期 3.21 6.22 9.23 12.22太陽直射點位置 赤道 北回歸線 赤道 南回歸線北半球晝夜長短 晝夜平分 晝長夜短 晝夜平分 晝短夜長3.二分二至時北半球晝夜長短右圖:五帶圖要求:1.五帶名稱2.分界線名稱、度數3.五帶各自的現象熱帶——有陽光直射、全年熱南、北溫帶——四季分明南、北寒帶——有極晝或極夜、全年冷第二章 地圖1.地圖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2. 地圖上八個基本方位:3.比例尺的三種方式:數字、線段、文字。比例尺=圖上距離 : 實地距離圖幅一樣,比例尺大小不同,顯示的地理事物詳細程度就有同。比例尺大,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較小,顯示的地理事物較詳細;比例尺小,所表示的實際范圍較大,顯示的地理事物較粗略。4.GPS是全球定位系統的縮寫,GPS可以準確地進行定位。5.地圖上圖例和注記。(課本第27頁)6.要讀懂地圖,先要閱讀地圖的名稱,了解比例尺的大小,確定地圖上方向,再根據地圖上的圖例和注記查找所需信息。《地理填充圖冊》第11-13頁,第2題、第4題、第5題。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第一節 陸地與海洋的分布1.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陸地,面積比約為7:3。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記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七大洲:亞洲(面積最大)、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跨經度最大)、大洋洲(面積最小)四大洋:太平洋(面積最大)、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積最小)3. 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峽。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蘇伊士運河。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巴拿馬運河。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直布羅陀海峽。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線:白令海峽。第二節 等高線與地形圖絕對高度(海拔)、相對高度、等高線。2.不同山地的等高線形態:山頂——等高線四周低,中間高;山脊——等高線向低處凸出;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鞍部——兩側的等高線較高;陡崖——多條等高線重疊。3.等高線與地形的關系:等高線密——陡坡;等高線疏——緩坡。4.分層設色地形圖顏色: 平原平原:綠色 高原丘陵、高原、山地:黃褐色 5.陸地的五種基本地形 山地海洋、湖泊:藍色 丘陵積雪、冰川:白色 盆地5.世界最大的平原——亞馬孫平原;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第三節 海洋與陸地的變遷1.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地殼的變動、海平面的升降、人類活動(如填海造陸)。2.板塊運動特點: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3.世界六大板塊的名稱、分布: 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六大板塊 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4.全球兩大火山地震帶: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5.能夠運用板塊運動的觀點,解釋現象。參照《地理填充圖冊》第21頁,第4小題。例如解釋珠穆朗瑪峰升高的原因、日本多地震的原因。第四節 人類與海洋第四章 天氣與氣候第一節 天氣和天氣預報1.(了解即可)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天氣多變、短時間、不穩定,氣候是長時間的、穩定的。另外氣候包含氣溫和降水兩方面。2.衛星云圖上綠色——陸地,藍色——海洋,白色——云雨。在圖上看到地面一處是綠色,表示當地天氣晴朗(衛星云圖如右圖)3.(右圖)風向的判斷:在沒有尾羽的一端畫上十字指向標。右圖的風向是西北風風力的判斷:一個尾羽=2級風。右圖的風力是4級風4. 天氣符號(識記) 第二節氣溫和降水5.氣溫部分要求會閱讀氣溫曲線,能夠知道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氣溫曲線各是什么樣子氣溫日變化:氣溫最高(14時),氣溫最低(4時左右)氣溫的變化(課本p56圖) 氣溫年變化:北半球陸地(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陸地(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2月最高、8月最低)知道氣溫、降水的分布都受緯度位置、海陸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響。氣溫的分布 降水的分布緯度因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 赤道到兩極降水總體在遞減海陸因素 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冬季海洋氣溫高于陸地 沿海降水總體多于內陸地形因素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0C(會計算)氣溫差=高度差/100*0.6 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另外要知道: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和內陸降水少另外氣溫還要掌握地理填充圖冊P17的1、2兩大題。降水主要還要掌握課本P56活動題第三節 世界的主要氣候類型(地理圖冊第30頁)6.世界的氣候類型分布 (主要掌握下面幾種氣候類型的特點和分布)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分布在南北緯10度之間熱帶沙漠氣候——全年高溫干燥,分布于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地中海式氣候——夏季高溫干燥,冬季低溫多雨;分布于溫帶大陸西岸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分布于溫帶大陸東岸,揚州就是這種氣候類型溫帶氣候類型中大陸內部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這種氣候類型在溫帶區域的分布最廣。11種氣候特點及分布地區:熱帶雨林氣候 :南北緯10°之間, 全年高溫多雨熱帶 熱帶草原氣候 :非洲、南美洲熱帶雨林兩側, 干濕季交替熱帶季風氣候 :印度半島、中南半島 ,雨季集中熱帶沙漠氣候 :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部和內陸地區,全年高溫干燥亞熱帶季風氣候 :亞洲東部亞熱帶地區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溫帶大陸西岸的中低緯地區 ,夏季高溫干燥,冬季低溫多雨溫帶季風氣候 :亞洲東部溫帶地區, 冬寒冷干燥,夏炎熱多雨溫帶 溫帶大陸性氣候 :中緯內陸地區,如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部, 冬寒夏熱,干旱少雨溫帶海洋氣候: 中緯大陸西岸(西歐), 全年溫和多雨寒帶寒帶氣候: 南極洲、亞歐和北美洲北部邊緣 ,長冬無夏高山高原氣候 :高大的高山和高原地區, 氣溫隨高度而降掌握地理填充圖冊上P29-P30的第2題、第3題、第4題。第四節 保護大氣環境1.溫室效應世界三類大氣環境問題 2.臭氧層破壞3. 酸雨危害第五章 居民與聚落第一節 世界的人口1.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世界人口大約每12年增加1億。 課本P74頁活動題。2.世界人口稠密區從緯度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區;從海陸位置分析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區(內陸地區人口稀疏);從地形因素分析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3.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就業困難、住房擁擠、交通堵塞、人均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人口增長過慢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第二節 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4. 白色人種主要分布于歐洲、美洲、大洋洲、黃色人種主要分布于亞洲東部黑色人種主要分布于非洲非洲是黑人的故鄉,但為什么美國(屬于美洲)這些不是非洲的國家會有黑人分布?是因為歐洲殖民者發現美洲新大陸,要開發美洲,從非洲擄掠了黑人販賣到美洲為奴隸,所以現在美國的很多黑人的祖先都是當時的黑奴。掌握地理填充圖冊P35第一、二題 。5.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漢語(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俄語,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6.三大宗教的分布地區和特點如 阿拉伯地區(即西亞和北非)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如沙特阿拉伯這些國家,宗教活動場所是清真寺;歐洲和美洲的人多信奉基督教,如英國和美國等,宗教活動場所是教堂;東亞、東南亞一些人(如泰國人)信奉佛教,佛教多佛寺。地理填充圖冊P36頁第三題、第四題。第三節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7. 自然條件:氣候、地形、水源、自然資源、土壤、交通、位置聚落的形成條件人文條件:歷史文化、宗教、政策聚落的形成條件了解即可,主要會使用聚落形成條件來進行分析8.讀右圖,思考下面的問題1.三地為什么能形成聚落?2.假設你是本地區的城市建設局長,你會選三地中哪個建設城市?并且闡明你的理由?答:1.三地地形平坦、水資源豐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河流)2.選2.因為2位于河流交叉口,交通更加便利;位置佳,距離1和3都很近,便于人力和物力的集散,方便溝通;平坦的地表更多,比1和3更加開闊,發展空間較大。9.聚落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現有鄉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人口密度 人員職業構成 經濟特點 聚落規模 建筑特點鄉村聚落 小 農業為主 不發達 小 密集(高層建筑)城市聚落 大 非農業為主 發達 大 稀疏(低層建筑)第六章 發展和合作一、國家和地區1.世界面積位居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2.世界人口位居前三位的國家:中國、印度、美國。3.地跨兩洲的國家,例如埃及(跨亞非)、土耳其(跨亞歐)、俄羅斯(跨亞歐)。二、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比較1.世界上主要的發達國家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例如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亞洲的日本等。2.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例如中國。3.發展中國家經濟較落后的原因:因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曾被侵略或殖民,大量資源和財富被掠奪,所以經濟發展落后。4.名詞解釋:“南北對話”、“南南合作”。三、國際合作1.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國際組織與他們的職責宗旨、倡導精神。(參照《地理填充圖冊》第39頁。)2.聯合國成立時間(1945年)、總部(美國紐約)、基本宗旨(“促進國家發展,維護世界和平”)、5個常任理事國(中國、美國、法國、俄羅斯、英國)。東西半球的劃分界線:20°W和160°E。南北半球的劃分界線:赤道(0°)北東北西北東西東南西南南北西東大雪中雪小雪暴雨大雨中雨小雨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