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世界地理(Word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初中地理知識點總結——世界地理(Word版)

資源簡介

初中地理知識要點(七年級上冊)
第一章 地球和地球儀
一、地球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球體。依據: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的實例,衛星照片等。
2、大小: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 萬千米。
二、地球儀
地球的運動
自轉:地球繞地軸的旋轉運動。 自傳一圈是24小時,導致了晝夜更替現象。使不同經度的地區出現了時間差 。
公轉:地球繞太陽的運動。公轉一圈是一年,導致了季節的變化。
地球上的五帶
五帶 范圍 太陽光照射的特點 氣候特征
北寒帶 北極圈以北 有極晝、極夜現象 終年寒冷
北溫帶 北極圈至北回歸線之間 無極晝、極夜現象,無陽光直射現象 四季分明
熱帶 南、北回歸線之間 有陽光直射現象 全年炎熱
南溫帶 南極圈至南回歸線之間 無極晝、極夜現象,無陽光直射現象 四季分明
南寒帶 南極圈以南 有極晝、極夜現象 終年寒冷
注:從五帶分布來看,非洲最熱,南極洲最冷。
三、緯線的緯度
⑴、緯線:在地球儀上,赤道和與赤道平行的的圓圈叫緯線。
緯線有三個特點:
①、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②、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最長,從赤道向兩極,緯線逐漸縮短,最后成一個點);
③、自成一個圓。
⑵、緯度:
①、赤道為0°,赤道以北為北緯(0°—90°N),赤道以南為南緯(0°—90°S)。赤道將地球平分南、北兩個半球。緯度數從赤道向北、向南逐漸增大。緯度最大值90°。
②、人們規定:0°—30°為低緯度;30°—60°為中緯度;60°—90°為高緯度。
四、經線和經度
1、經線:在地球儀上,連結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弧線。
經線有三個特點:⑴、指示南北方向;⑵、長度都相等;⑶、自成半圓。
2、經度:
⑴、經度的起點是0°經線,也稱“本初子午線”。0°經線以東為東經(0°—180°E);以西為西經(0°—180°W),所以東西經最大度數為180°。經度數從0°經線向東、向西逐漸增大。
⑵、180°經線:180°E和180°W是重合的經線。
⑶、任何一個經線圈,都把地球分成相等的兩個半球。國際上規定20°W(西經)和160°E(東經)兩條經線組成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兩個半球的分界線。如:15°W位于東半球;165°E位于西半球。
3、地球上10條重要的經緯線
經線:
1、0°經線: 也叫本初子午線。
2、180°經線: 日期變更線 也叫日界線。東經180°經線盒西經180°經線重合。
3、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 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緯線:
1、0°緯線: 也就是赤道,是南北半球分界線。
2、23°26'N :北回歸線
3、23°26'S : 南回歸線
4、66°34'N :北極圈
5、66°34'S :南極圈
6、90°N :北極; 90°S :南極
低中高緯度劃分
低緯度:0°~30°S、 0°~30°N
中緯度:30°S ~ 60°S、 30°N~ 60°SN
高緯度:60°S ~ 90°S、 60°N~90°SN
五、經緯網
1、利用經緯網可以確定地面上任何一點的位置。
第二章 地球的識別與運用
地圖
1、地圖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⑴、方向 ①、平面上的八個方向: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
②、地圖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標的地圖,應根椐指向標所標方向去辨認(箭頭指向北方);
b、沒有指向標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
c、在經緯網上應根椐經緯網所指的方向確定方向。
⑵、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縮小的程度,又叫縮尺
圖上距離
①、比例尺 = ——————
實地距離
②、比例尺的方式:數字式 如: 1/1000或1:1000;
文字式 如: 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00千米;
0 1千米
線段式如:
③、比例尺的選擇: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單。如:學校平面圖應選擇較大比例尺;畫中國政區圖應選擇較小的比例尺。
⑶、圖例和注記:讓學生識記一些常用的圖例(見世界地理(上冊)P 27 面上的表格或地圖冊p14)。
2、地圖的種類:等高線地形圖、有分層設色地形圖、政區地圖、交通地圖等。
二、在地圖上辨認地面的高低起伏
海拔(絕對高度):某地點高出水平面的垂直距離。
相對高度: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分層設色地形圖(直觀地看出地面的高低起伏)、地形剖面圖
第三章 陸地與海洋
一、世界的海陸分布
1、海洋與陸地:海洋占71%,陸地占29%。海洋彼此相連,而陸地被海洋分割成若干塊面積廣大的大陸及許多面積較小的島嶼。
2、七大洲:
⑴、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極洲、大洋洲、南美洲。
七大洲的名稱和基本輪廓(見課本P 32的圖)。
⑵、東半球的大洲:亞、歐、非、大洋洲;西半球的大洲:南、北美洲。南極洲位于南極圈內,地跨東、西半球。
⑶、面積最大的大洲:亞洲。 面積最小大洲:大洋洲。海拔最高的大洲:南極洲。海拔最低大洲:歐洲。赤道穿過的大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
⑷、亞、歐兩洲分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
亞、非兩洲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南、北美洲分界線:巴拿馬運河。
亞、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3、四大洋:⑴、面積最大,最深的是太平洋;面積最小,最淺的是北冰洋。
⑵、大西洋呈“S”形,地跨南、北半球。
4、識記七大洲、四大洋分布位置。
二、世界的地形
1、五種基本地形的特征:
山地:海拔較高大于500米,坡度較陡,地面崎嶇。如: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科迪勒拉山系。
丘陵:海拔較低,相對高度小于200米,地面較崎嶇。如:中國的山東丘陵和東南丘陵。
高原: 地面起伏較小,海拔較高,邊緣較陡峻。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
平原: 地面起伏較小,海拔較低,小于200米。亞馬孫平原(世界最大),東歐平原。
盆地: 四周高,中間低。剛果盆地(世界最大)。
2、在等高線地形圖上,識記山頂、鞍部、陡崖、山脊、山谷(如下圖所示)。
注: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坡越緩。
三、海陸的變遷
1、地球表面形態處在永不停自的變化之中。如:地震、火山等(地中海面積的縮小,紅海面積的擴大,東非大裂谷的擴張等都說明地球內部在運動)。
2、板塊構造學說:地球共分為六大板塊,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見課本P42圖)。
3、火山與地震:世界上兩大火山、地震帶:⑴、環太平洋地震帶;⑵、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帶。
第四章 天氣與氣候
【天氣與我們的生活】
1、概念
(1)天氣:指某個地方距離地表較近的大氣層短時間內的具體狀況。如晴、雨天、氣溫高低等。
(2)氣候:指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如東部地區7月較悶熱等。
2、天氣與天氣符號(識別、了解)
【氣溫與降水的分布】
1、氣溫的分布規律
(1)水平分布: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逐漸降低;陸地升溫快降溫也快,海洋升溫慢降溫也慢;,夏季陸地上的氣溫高于同緯度海洋上氣溫,冬季陸地上的氣溫低于同緯度海洋上氣溫。
(2)垂直分布規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C。
(3)、年氣溫規律: 北半球一年當中平均氣溫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則相反。
(4)、氣溫日變化: 一天中,最高氣溫出現在午后2時左右,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后。最高氣溫與最低氣溫的差叫氣溫日較差。
2、降水:
(1)、概念: 空氣中的水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統稱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雨形成的條件: ①空氣上升冷卻,水汽凝結;②有凝結核;③水滴增大到能夠降落到地面。
(3)世界降水的的分布規律: 赤道向兩極逐漸減少;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多西岸少;中緯度地帶內陸少沿海多;山地迎風坡多背風坡少。
【世界主要氣候類型】
1、世界氣候類型分布
(1)低緯度 熱帶氣候:
① 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區,全年高溫多雨,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主地分布地區: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
② 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南北兩側,全年高溫。一年分干季(11—次年5月)和濕季(6月—10月)。如:非洲大陸。
④ 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和內陸地區,全年炎熱干燥,如: 西亞和北非。
⑤ 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南亞的印度半島和東南亞的中南半島上,全年高溫,降水隨季節有明顯變化。一年分雨季(6—10月)和旱季(11月—次年5月)。
(2)、中緯度 亞熱帶季風氣候:
① 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的大陸東岸,多長常綠闊葉林,冬季溫暖少雨,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四季分明 。如:中國、美國、巴西等國東南部。
② 地中海氣候:分布在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溫和多雨,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小,降水季節分配均勻。
(3)、溫帶氣候:
① 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中緯內陸地區,降水稀少,氣候冬冷夏熱,降水少而且集中在夏季,氣溫的日較差、年較差都很大。
② 溫帶季風氣候:分布在40°-60°N亞歐大陸的東岸,多生溫帶落葉闊葉林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和多雨,雨熱同期。如: 中國東北部,俄羅斯東南部,朝鮮半島及附近地區等。
(4)、寒帶氣候:
① 高山高原氣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的山地高原,氣溫較低,降水較少,自然景觀的垂直變化顯著為基本特色。
②極地氣候:⑴、苔原氣候:亞歐大陸和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終年嚴寒,分布有苔蘚和地衣等。⑵、終年嚴寒。主要分布 北極地區和南極洲,無植物生長。
2、影響氣候的因素:地球的形狀、維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地勢、人類活動等。
氣溫 降水
緯度位置: 低緯高溫,高緯低溫 。 赤道附近多兩極少
海陸位置: 夏季陸地溫度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 受海洋濕潤氣流影響的地區多
地形: 海拔高氣溫低,海拔每升高100米下降0.6℃ 。 迎風坡多于背風坡
洋流: 暖流沿岸溫高,寒流沿岸溫低 。 暖流沿岸濕潤,寒流沿岸干燥
人類活動可以影響局部地區氣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庫和灌溉工程等。
【世界大氣環境問題】
主要有三類:1、溫室效應;2、臭氧層破壞;3、酸雨。
第五章 居民與聚落
一、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增長特點
a、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總數達60億,且增長不斷加快。
b、人口的增長速度: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c、非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快。
2、世界人口的分布不均勻。
a、稠密區: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和北美洲東部及中緯度近海平原地區。
原因是:
①社會經濟條件:亞洲的東部和南部地區都是人類文明發祥地之一,人類在這里聚居的歷史悠久,農業發展較早;歐洲和北美洲這兩個地區都是工業發展較早的地區,經濟發達。
②自然條件:這四個地區都分布在中低緯度近海地區,氣候較為適宜;同時,都在平原地區,所以自然條件都比較優越。
b、稀疏區:①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②氣候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如亞馬遜平原 。③終年寒冷的高緯度地區;如北冰洋沿岸。 ④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如青藏高原 。
原因:自然條件惡劣,不適合人類的生產和生活。
3、人口問題
人口問題對環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1)人口增長過多過快帶來的問題:交通堵塞、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生活貧困、環境污染、資源減少等。
(2)人口不斷減少停止增長,帶來的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國防兵源不足,國家用于老年人的社會養老等費用增加等問題。
(3)采取措施:人類必須控制自己,做到有計劃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3、鄉村人中向城市遷移
(1)原因:
a) 鄉村人口增長造成勞動力過剩
b) 城鄉差別:城市就業機會、物質生活條件、文化教育等條件較鄉村好。
(2)帶來的問題
一方面為城市提供大量的勞動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設;解決鄉村人多地少的問題。
另一方面則可能造成城市人口過多而引發城市交通堵塞問題、城市物質供應問題、城市就業問題、城市社會治安問題、城市環境問題等。
二、世界的人種、語言和宗教
(一)世界人種
(1)黃色人種
a、體質特征:皮膚呈淡黃色或棕黑色,頭發平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
b、主要分布:亞洲東部
(2)白色人種
a、體質特征:膚色、眼色、發色較淺,頭發呈波狀,鼻梁高,嘴唇薄,體毛較多。
b、主要分布:歐洲、北美洲、大洋洲
(3)黑色人種
a、體質特征:膚色黝黑,頭發卷曲,嘴唇較厚,體毛較少。
b、主要分布:非洲、大洋洲、美洲。
各人種的體質特征是長期適應不同的自然環境而形成的。
(二)世界的語言
1、世界的主要語言有:漢語、 英語、 俄語、 法語、 西班牙語、 阿拉伯語等。
2、漢語 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主要分布地區是: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英語 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主要分布地區是: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南部、澳大利亞、新西蘭等。
俄語 主要分布地區是:俄羅斯、東歐、中亞等。
法語 主要分布地區是:法國、中非等。
西班牙 語主要分布地區是: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主要分布地區是:西亞、北非等 。
(三)世界三大宗教
宗教名稱: 基督教 伊斯蘭教(回教或清真教) 佛教
主要分布: 歐洲、北美、大洋洲 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亞洲
信徒人數: 10億多 6億多 2億多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
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亞洲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產生與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創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世界上信奉各種宗教的教徒人數約占世界總人口的50%以上。
三、聚落的發展變化
1、聚落及其類型
聚落是人類各種形式聚居地的名稱。一般分為鄉村和城市兩種類型。
2、聚落與自然環境
(1)聚落的分布:聚落大多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適宜的地區。
(2)聚落的形態:往往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影響,或呈帶狀、或呈固塊狀分布。
(3)房屋建筑:房屋用材、房頂坡度、墻壁厚度、窗戶大小和形態等,都受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世界上一些獨具特色房屋建筑大多反映了所在地的自然環境。西亞熱帶沙漠地區,終年炎熱干燥,當地的房屋多具有墻厚、窗小、隔熱性能好的特點;北極地區嚴寒的氣候條件下,因紐特人的冰屋,多具有低矮無窗戶、保溫效果好的特點;黃土高原地區,氣候冬冷夏熱,黃土具有直立性強的特點,當地農村利用黃土挖成窯洞,具有冬暖夏涼的特性;在高溫多雨的西雙版納,傣族人利用當地盛產的竹子,搭建傣家竹樓,竹樓不僅屋頂坡度大,而且分上下兩層,具有通風隔潮的作用。
3、聚落的發展和保護
隨著社會的發展,聚落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當今聚落發展的特點之一是:城市的數量增多,規模擴大,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逐步增加;但隨之也帶來了嚴重的城市環境污染問題。對傳統聚落的保護,已引起人們的共識。
(3)保護世界遺產的意義
傳統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目前,中國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聚落有:云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皖南古村落——黟縣西遞和宏村等。
發展差異與國際合作
【國家知識簡述】
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 ---200多個
a) 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b) 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10個)
c) 地跨兩洲的國家:埃及(亞洲非洲)、土耳其(亞洲歐洲)、俄羅斯(亞洲、歐洲)、美國(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馬(南美洲、北美洲)
d) 國界: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線,是國家主權范圍的界線。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
e) 領土:國界范圍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
1、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上的國家分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
(1)發達國家多分布在北美洲、歐洲、大洋洲,主要有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這些國家除了澳大利亞、新西蘭外,都分布在北半球。
(2)發展中國家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國家為主,絕大部分是二次世界大戰后新獨立的國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中國也是發展中國家。
2、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高,科學技術發達,人均收入高,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低,科學技術基礎薄弱,人均收入低。就發展中國家的內部發展來說,也不平衡-----海灣地區一些石油輸出國家(如科威特)和一些新興的工業化國家(韓國、巴西、新加坡等)屬于高收入國家,其他絕大多數屬于低收入國家(如埃塞俄比亞);而有的發展中國家在某些領域已經超過了發達國家,如印度的軟件產業、中國的航天業和核工業等。
3、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具體表現如下:
(1)發達國家生產力水平高,科技發達;發展中國家生產落后,科技水平低。
(2)發達國家生活質量較高,人均收入高,教育狀態良好;發展中國家則相反。
(3)發達國家經濟水平高,工農業發展水平較高,發展中國家則相反。
(4)發達國家以出口工業制成品為主,發展中國家以初級產品或半成品為主。
(5)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人口眾多,但近年來出現逆城市化現象,即人口由城市轉向農村;發展中國家農村人口眾多,城市化水平低,大量農村人口流向城市,造成嚴重的城市問題。
4、造成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的原因是多個方面的:首先,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歷史上曾經長期遭受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剝削和掠奪,導致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結構單一,對發達國家依賴嚴重也是原因之一。第三,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礦產品的出口價格過低。
5、發達國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亞、新西蘭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對話”—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在經濟、政治上的商談。
“南南合作”— 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南北之差”— 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別。
【國際合作】
1、任何國家在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總是與其他國家發生不同程度的聯系。發達國家需要在發展中國家購買原料、出售產品。發展中國家則需要從發達國家引進資金、設備、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并購買一些本國難以生產的產品。因此,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需要在彼此之間進行積極的交往與合作。
2、隨著世界各國和地區間的經濟聯系的日益密切,國際組織在全球和區域合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聯合國(UN):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成立于1945年,現有成員國190多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的主要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友好關系,促進各國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國際合作。聯合國的主要機構有:安全理事會、經濟與社會理事會、聯合國大會、秘書處和國際法院。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簡稱安理會,是維護世界和平和安全的主要機構,由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這5個常任理事國是: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美國。
(2)世界貿易組織(WTO):重要的全球性經濟貿易組織??偛吭O在瑞士日內瓦,部長會議是其最高權利機構,秘書處為日常辦事機構,負責人稱總干事。世界貿易組織的主要職能是減少各國和地區之間的貿易限制,控制和減免減稅,促進國際貿易的發展。2001年12月11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3)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當今世界上最有影響的國際體育組織??偛吭O在瑞士洛桑,奧林匹克的精神是“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理想是“和平、友誼、進步”。
(4)紅十字會:以人道主義為宗旨,防止并減輕人類疾苦,保護人的生命健康;保障人類尊嚴;為預防疾病、增進健康和社會福利而工作。
《地理七年級下冊》知識摘錄
第六章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 日出之地——亞洲
一、 自然環境
(一)位置
1、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2、瀕臨海洋:亞洲北部為北冰洋,東部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臨大洲及分界線: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亞洲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州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4、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也是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5、亞洲分區:按地理方位將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
6、中國位于東亞,東亞還包括朝鮮、韓國、日本、蒙古。
7、中國北鄰北亞,西鄰西亞和中亞,西南鄰南亞,南鄰東南亞。
(二)地形與河流
1、亞洲地形特點:地面起伏大,中間高,四周低;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
2、主要地形區:青藏高原~~位于亞洲中部,被稱為“世界屋脊”; 西西伯利亞平原~~位于亞洲北部,是亞洲最大的平原;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之巔”;死海是世界陸地最低點。
3、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黃河、長江、湄公河流入太平洋,印度河、恒河注入印度洋。
4、河流分布特點:大多發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原因是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5、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是咸水湖;貝加爾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三)、復雜的氣候
1、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2、氣候影響因素:緯度因素~~亞洲跨熱帶、溫帶、寒帶,緯度越高氣溫越低; 海陸因素~~亞洲東、南、北三面瀕臨海洋,降水東部、南部多,中部、西部少; 地形因素~~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因為海拔高,形成了高原山地氣候。
3、主要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亞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寒帶氣候。
4、溫帶大陸性氣候:它是亞洲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它覆蓋了亞洲的中、西部,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暫,全年降水稀少。
5、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南部,其特點是一年中風向隨季節發生大規模變化,降水季節變化大。不足之處是易發生旱澇災害。
二、 人文環境
人口最多的大洲
1、2000年,世界總人口共60.55億,亞洲人口約36.8億,占總人口的61%,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2、世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俄羅斯、日本、尼日利亞。
其中亞洲有六個: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
3、世界各洲人口數由多到少依次是:
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極洲
4、除南極洲外,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州、北美洲、歐洲、
5、亞洲眾多的人口,對資源和環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

二、 經濟發展差異
1、亞洲經濟發展不平衡;少數國家屬于發達國家,大部分國家屬于發展中國家。
2、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0000美元的國家有:日本、以色列、新加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于500美元的國家有:越南、蒙古、尼泊爾、孟加拉國、印度;日本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是尼泊爾的145倍。
3、中國在亞洲各國的經濟發展中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
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第二節 東南亞 P12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
東南亞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馬六甲海峽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印度洋——太平洋、亞洲——大洋洲的重要通道;在圖準確填注出馬六甲海峽的位置
在圖中填注出越南、老撾、緬甸、泰國、柬埔寨的首都及附近河流的名稱
二、熱帶氣候與農業生產:
熱帶雨林氣候的特點:全年高溫多雨;分布:馬來半島的南部及馬來群島
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全年高溫,降水集中雨季,季節分配不均;分布:中南半島及馬來半島北部
農業生產:水稻(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橡膠(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 棕油(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 椰子(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生產國,菲律賓是最大的出口國)、 蕉麻(菲律賓是最大的生產國)
東南亞發展水稻生產的有利條件:高溫多雨的氣候、河流沿岸及下游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灌溉水源豐富、悠久的水稻種植歷史、充足的勞動力。
三、山河相間,縱列分布(中南半島)
四、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
人種:大多數為黃種人,東南亞是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其旅游資源豐富
第三節 南亞P18
1、獨立的地理單元:南亞 因喜馬拉雅山脈、蘇萊曼山脈等高大山體與亞洲其他地區隔開,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
2、南亞七國都是以發展農業為主的國家。許多農產品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如黃麻、茶葉、花生、棉花等。
印 度 P18
一、世界級人口第二大國:人口已經超過10億。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 。
世界文明古國:亞洲三大文明發祥地之一
二、印度地形特點:分三大地形區,西北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絕大部分領土在海拔1000米以下。
三、水旱災害頻繁:
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熱帶季風氣候特點,全年高溫,降水集中在夏季6—9月,降水季節分配不均,旱澇災害頻繁。
四、自給有余的農業生產,是世界農業大國。
農作物 分布地區 地形 降水
水稻 東北部半島沿海地區 平原 多
小麥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 高原、山地 較少
五、發展中的工業 (見P21)
高新技術產業: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件發達
六、填圖(P19)
喜馬拉雅山脈、恒河平原、德干高原;新德里、孟買、加爾各答、班加羅爾。
第四節 西亞P23
1、在亞、非、歐交界地帶,稱為西亞。西亞地處‘三洲五?!兀拗竵啞W、非洲。五海指:①阿拉伯海,②紅海,③地中海,④黑海,⑤里海,其中里海是個湖泊。
2、西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資源最多的地區,西亞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沿岸,運往西歐、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
3、西亞地區氣候干燥,河流稀少,水資源缺乏。西亞的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蘇伊士運河位于埃及。
4、西亞人種主要是白種人,最多的居民是阿拉伯人,大多信仰伊斯蘭教。被伊斯蘭教尊為圣城的是麥加,被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尊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
西亞因其復雜的歷史、宗教背景、豐富的石油資源、重要的戰略位置,成為世界關注的熱點地區。
第五節 日本 P28
一、多火山地震的國家:
主要島嶼: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 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海港。多火山地震,因為位于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環太平洋地震火山帶。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二、資源小國,經濟大國:
地域狹小,自然資源貧乏,原料燃料嚴重不足,是一個資源小國。
從國外進口原料和燃料——加工——出口 (加工貿易型)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
工業區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瀨戶內海沿岸。因為這里港口條件優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工廠靠近碼頭,海陸交通便利;沿岸地區城市人口集中,勞動力資源豐富,也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陸價格低。
三、東西方兼容的文化:
單一民族構成的國家——大和民族。東西方文化兼容,傳統和現代并存
四、讀圖識記:P28、32
在圖中填注:日本海、太平洋、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京濱、名古屋、阪神、瀨戶內海、北九州工業區
第八章 歐洲 P35
*第一節、日落之地——歐洲(不夠詳細,僅供參考)具體見P35
1、位置:大部分位于35°N-60°N之間,屬于北溫帶,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
2、范圍:大致分為北歐、西歐、南歐、中歐四部分。
3、氣候:平原為主,有利于海洋溫和濕潤氣流深入內部,從而形成了面積廣闊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4、洋流:以大西洋暖流經過,增加濕度,提高冬季氣溫。
5、地形:
(1)平原:以萊茵河為界,以西為西歐平原,以東為波德平原。
(2)山地: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的阿爾卑斯山脈。
6、河流:
(1)多瑙河:發源于德國西南部山地,注入里海,是歐洲流經國家最多的一條河流。
(2)萊茵河:發源于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麓,向北注入北海。
*第二節 發達國家集中地——歐洲西部(不夠詳細,僅供參考)具體見P39
1、歐洲西部人口稠密,國家眾多,包括30多個國家,絕大部分是發達國家。其經濟為多元化,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傳統的畜牧業和繁榮的旅游業。
2、歐洲聯盟是一個區域性的國際組織,政治經濟聯系強。目前共有25個成員國,使用統一貨幣歐元。
3、英國首都倫敦,法國首都巴黎,意大利首都羅馬,德國首都柏林。
4、歐洲西部大部分為北溫帶,溫帶海洋性氣候廣布。地形以平原為主,畜牧業發達,人們稱牧草為‘綠色金子’。英國畜牧業占全部農產值的70%。荷蘭、丹麥是世界著名的乳畜大國。
5、歐洲西部旅游地多,英國的倫敦塔橋、荷蘭風車、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西班牙的斗牛、挪威的峽灣風光等。
國家:B西班牙 C法國 D英國 E德國 F意大利
地形、半島:A斯堪的拉維亞半島 ①西歐平原 ②波德平原 ③阿爾卑斯山地 ④亞平寧半島
海洋、海峽:⑤挪威海 ⑥北海 ⑦波羅的海 ⑧英吉利海峽 ⑨地中海 ⑩直布羅陀海峽
第三節 俄羅斯 P44
一、國土遼闊
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地跨亞歐兩大洲的國家。洲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部分地區地形平坦。大部分位于北溫帶,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氣溫自西向東降低,自南向北降低。降水自南向北減少,自東向西減少,降水集中夏季
俄羅斯的主要地形區和主要河流
東歐平原、伏爾加河、烏拉爾山、西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東西伯利亞山地。
二、自然資源豐富,工業發達,自然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重工業發達:
圣彼得堡工業區; 莫斯科工業區; 烏拉爾工業區;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
俄羅斯工業以重工業為主,輕工業發展較慢,且主要工業區集中在歐洲部分,相比之下,亞洲部分比較薄弱,導致輕重工業分布不平衡;工業的特點與其資源條件具有密切關系。俄羅斯石油、天然氣、鐵礦等資源儲量豐富且分布廣泛,有利于重工業的發展
三、發達的交通
亞歐大陸橋
俄羅斯歐洲部分鐵路網明顯稠密,亞洲部分鐵路網相對單一。建在南部山區的西伯利亞大鐵路主要考慮的因素是,氣候原因及距離周邊鄰國較近,更便于發展經濟
客運以鐵路、公路為主;貨運以鐵路、管道,其中管道運輸所占比例最大
莫斯科是最大的城市,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
四、填圖
在圖中填注:
東西伯利亞山地、中西伯利亞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東歐平原及烏拉爾山脈
勒拿河、葉尼塞河、鄂畢河、伏爾加河
庫爾斯克鐵礦、第二巴庫油田、秋明油田、庫茲巴斯煤礦
莫斯科、圣彼得堡、伏爾加格勒、摩爾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
第九章 美洲(西半球的國家)P50
第一節 南北差異顯著的大陸——美洲 P50
第二節 世界經濟大國 —— 美國 P56
1.位置:北美洲中部,西半球和北半球。北部與加拿大相鄰,南部與墨西哥接壤。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南瀕墨西哥灣,海上交通便利。
2.領土組成:陸地面積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和中國,居世界第四。本土有50個州,本土48個州,2個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
3.人口和首都:有2.9億人口,以白種人為主,屬于移民國家。首都華盛頓,位于美國本土的東側,大西洋沿岸。
4.地形:平原為主組成——三個南北縱列帶; 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間低,
a.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b.中部------廣闊的平原組成, 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
c.東部------低緩的阿巴拉契亞山脈
5.河流和湖泊:.a.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長的河流
b.五大湖--------自西向東為蘇比利爾湖(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密歇根湖(美國全境)、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終通過圣勞倫斯河流入到大西洋,五大湖中除密歇根湖其余均為美國與加拿大的分界線。
6.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7.農業地區專業化:
a.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高;農業生產專門化。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
b.主要農產品:小麥、大豆、玉米。
c.主要農業區:乳畜帶(國土的東北地區)、玉米帶(國土的中部)、棉花帶(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小麥區(國土中部,在玉米帶的南北兩側)、畜牧和灌溉農業區(國土的西部地區)、亞熱帶作物帶(墨西哥灣沿岸)。
仔細看教材的農業帶的分布圖,注意發展農業的同時要保護環境。
8.工業:
a.特點:工業體系完整,部門齊全。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家?;?、電子、汽車、飛機等居世界前列。
b.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最著名的是位于舊金山東南部的“硅谷”,它是美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中心。
c.主要工業區:太平洋沿岸工業區,發展較快;南部工業區,開發較晚;東北部工業區,美國傳統的工業區。但是,美國的消耗量極大,是世界上進口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9.城市:紐約:大西洋沿岸,美國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
10.資源消耗大國
①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②能分析人均能源消費統計圖
11.美國對世界資源、環境的影響
(1)大量進口:煤炭、鐵礦石、石油和木材。
(2)大量排放:廢氣、廢水、廢物。
第三節 巴西
1.位置:西半球和南半球;南美洲的東部,東臨大西洋。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2.首都:首都:巴西利亞。人口占南美洲人口總數的一半,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
3.地形:----平原和高原為主, 地勢——南高北低
a.亞馬孫平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這里的熱帶雨林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熱帶雨林區
b.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
4.氣候: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氣候濕熱。
5.河流:——亞馬孫河,世界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長河
6.種族構成復雜:有土著印第安人、白人、黑人、黃種人。各種族之間互相通婚,形成不同的混血型人,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
7.語言:巴西人民的民間娛樂項目為桑巴舞,每年還有狂歡節。語言——葡萄牙語。
8.農業是巴西重要的國民經濟基礎部門。熱帶經濟作物品種繁多,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咖啡豆、蔗糖、柑橘汁、大豆是重要的出口創匯產品。巴西有“咖啡王國”之稱,咖啡園分布在東南部。
9.工業:a.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因為東南部是鐵礦產的主要分布地區。交通便利。在現代工業方面,鋼鐵、造船、汽車、飛機制造等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行列。從單一的農產品出口國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
b.擁有采礦、鋼鐵、飛機制造、汽車、造船、食品等工業部門,是世界上鋼鐵、船舶、汽車和飛機的重要生產國家,工業產值居南美洲首位。其中,3/4的工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10.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而亞馬孫平原地區人口和城市稀少。圣保羅是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特大城市
11.熱帶雨林的危機:存在的問題是①為興建大型干線公路,跨國公司大量砍伐。②發展采礦業,開辟大型農場。③墾荒的貧苦農民原始的遷移農業。使雨林面積大量減少,水土流失嚴重,珍貴野生動物遭劫,全球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因此,全世界希望巴西重點保護這片原始的熱帶雨林。
第十章(1) 非洲 P69
第一節 陽光灼熱之地——非洲
1、位置:位于東半球西部,地跨赤道南北……(見P69文字和地圖介紹)
2、非洲氣候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氣候分布特點為: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
3、經濟:單一商品為主的經濟。
4、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
5、蘇伊士運河位于埃及境內,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性運河,運河收入成為埃及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這也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
第二節 黑人的故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黑種人的故鄉
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本區東臨印度洋西臨大西洋;赤道從本區中部穿過,北回歸線和南回歸線則分別從本區北部和南部穿過,因此大部分位于熱帶,90%以上是黑種人,有“黑非洲”之稱。居民集中在幾內亞灣沿岸和剛果盆地。
2、由于殖民主義的長期占領和掠奪,該地大多國家形成了“單一商品經濟”,出口價格低廉的初級產品,進口價格昂貴的工業制成品,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
3、人口、糧食與環境問題
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居世界各大洲之首,為2.4%,撒哈拉以南更高,為3.0%左右,人口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糧食和經濟增長的速度,加上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干濕兩季分明,農業生產落后,居民經常忍饑挨餓,從而形成本區嚴重的人口問題和糧食問題。
4、氣候: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絕大部分地區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并且氣候和自然景觀形成大體以赤道為中線呈南北對稱分布的特點。
5、A索馬里半島 B剛果河 C剛果盆地
D埃塞俄比亞高原 E馬達加斯加島
F幾內亞灣 G撒哈拉沙漠 H好望角
I東非高原 附近有東非大裂谷 J南非高原
第十章(2) 大洋洲 P81
大洋中的陸地 —— 澳大利亞
1、澳大利亞國徽上有袋鼠和鴯鹋兩種動物,其特有動物還有考拉和鴨嘴獸。
2、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羊只集中在東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的混合農業帶。由于地廣人稀,農牧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高,產品大部分出口,出口產品有羊毛、小麥、牛肉。
3、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集中在沿海地區,出口比例大,稱“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目前,服務業成為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
4、澳大利亞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首都:堪培拉,最大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爾本。
城市:A悉尼, B堪培拉, C墨爾本,
河湖:D墨累河,E北艾爾湖
地形區:①大分水嶺,
②中央平原,里面有澳大利亞大盆地,又叫大自流盆地
③西部高原
海洋:④太平洋 ⑤印度洋
第十一章 極地地區 P87
一、南極地區
1、位置:南極圈以南的南極大陸和周圍的海洋合成南極大陸
2、地形:以高原為主
3、特征:氣候特征——烈風、干燥、嚴寒。有“冰雪高原”之稱;人類寶貴的淡水庫;
南極大陸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風雪最頻繁、風力最強的大陸。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4、極點:極點是南,沿經線其余方向為北,地球自轉呈順時針旋轉。
5、代表動物:企鵝
6、考察:我國先后建立了長城站、中山站和昆侖站。
二、北極地區
1、位置:北極圈以北的地區,包括北冰洋絕大部分,及沿岸的亞、歐、北美三洲大陸的最北部和諸多島嶼
2、特征:格陵蘭島是地球上最大的島嶼;白令海峽
3、極點:極點是北,沿經線其余方向為南,地球自轉呈逆時針旋轉。
4、代表動物:北極熊
5、考察:建立了黃河站
6
清溪中心學校復習資料——地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顺县| 壤塘县| 肥乡县| 靖安县| 隆子县| 读书| 深水埗区| 图木舒克市| 唐河县| 溧水县| 绵竹市| 东光县| 乐都县| 淅川县| 乐业县| 镇康县| 建昌县| 永城市| 思南县| 普安县| 尉犁县| 城固县| 定结县| 永德县| 南漳县| 遵义市| 佛山市| 潜江市| 锦州市| 石柱| 都江堰市| 固镇县| 通道| 定襄县| 黔江区| 康乐县| 敖汉旗| 九江市| 靖安县| 阿拉善盟| 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