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測試七年級生物試卷雙項細目表題號考查內容分值試題來源1生物的基本特征2原創2影響生物的因素2原創3顯微鏡的使用2改編4顯微鏡的結構2改編5生物新技術2改編6生物的基本特征2原創7生態系統的組成2原創8探究實驗的過程2改編9生態系統的類型2原創10合理膳食2原創11生態系統的成分2改編12營養物質的鑒定2改編13食物的消化2改編14消化系統的組成2改編15光合作用的原理2原創16光合作用的意義2原創17植物吸水與失水的現象2改編18植物生長需要無機鹽2改編19營養物質的種類2改編20營養物質的作用2改編21食物的消化2改編22食物網2改編23食物的消化2改編24食物鏈2原創25食物鏈2原創26食物鏈2原創27生物與環境的關系2原創28呼吸系統的組成2改編29呼吸作用2改編30呼吸作用的生產實踐2原創31呼吸作用的運用2改編32呼吸運動2改編33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比較2原創34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2原創35食物的鑒定2改編36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5改編37探究光對有機物合成的影響8原創38生態系統與生物圈2原創39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7原創40肺泡內的氣體交換8改編靖江市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調研試卷七年級生物答題卷選擇題(35×2=70,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題目123456789101112答案題目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題目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非選擇題(30×1=30,每空1分,共30個空格)36.(5分)(1)(2)(3)(4)(5)37.(8分)(1)(2)(3)(4)38.(2分)39.(7分)(1)(2)(3)40.(8分)(1)(2)(3)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調研測試七年級生物卷選擇題(本題包括35小題,每小題2分,共70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生物能表現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現象。下列現象中不屬于生命現象的是A.火山爆發B.曇花一現C.飛蛾撲火D.孔雀開屏2.下列對生物生存的影響因素中,屬于非生物因素的是A.放在陽臺上的花卉,枝葉常彎向光源生長B.蝴蝶采花蜜,同時傳播花粉,使植物結出果實C.螞蟻利用觸角將找到食物的信號傳遞給其他的螞蟻D.熱帶海洋中,小丑魚與海葵共同生活在一起3.小明在顯微鏡下看到細胞后,興奮地向同學們描述,并把顯微鏡挪給同組的其他同學看,但其他同學看不清物像。你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A.沒有調節粗準焦螺旋B.光圈的大小改變了C.沒有調節細準焦螺旋D.顯微鏡位置改變影響了反光鏡,使射入顯微鏡的光線改變了4.下圖為生物實驗室常用的顯微鏡鏡頭。若要在顯微鏡下看到數量最少且結構最大的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應選擇的鏡頭組合為A.④和⑤B.①和④C.②和③D.③和⑥5.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國勛章”。他主要的成就是A.培育出克隆羊“多利”B.研制出水稻基因組框架C.培育出雜交水稻D.制定了人類基因組計劃6.雨點打在含羞草的小葉上,葉片立刻合攏,葉柄下垂,這一生命現象屬于生物特征中的A.生物生活需要營養B.生物需要呼吸C.生物具有應激性D.生物能生長和繁殖7.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成功著落月球背面。嫦娥四號中攜帶了“月面微型生態圈”。試驗裝置內有土豆、擬南芥、蠶卵及水、土壤、空氣等生物生長的必需品。此生態圈中的土豆、擬南芥扮演的角色是A.非生物成分B.生產者C.消費者D.分解者8.在《探究水溫的變化對金魚呼吸次數的影響》實驗時,某同學猜想水溫的變化不會影響金魚呼吸的次數。這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A.提出問題B.做出假設C.得出結論D.制訂計劃9.下列描寫草原生態系統的詩句是A.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B.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C.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D.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10.小明體檢時發現血糖和血脂都偏高,為了健康他在以后的飲食中應控制攝入的食物是A.牛奶、雞蛋B.巧克力、奶油C.蔬菜、水果D.米飯、魚11.下圖表示生態系統各成分間的關系。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圖中生產者能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有機物B.圖中消費者只能直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食C.圖中分解者能分解動、植物的遺體殘骸D.構成生態系統只需要圖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12.下列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能在白紙上留下“油斑”的是A.淀粉B.蛋白質C.脂肪D.纖維素13.饅頭是我們的主食,其中的淀粉等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才能被人體吸收,人體內參與淀粉消化的消化液有A.胃液、膽汁、胰液B.唾液、腸液、胰液C.膽汁、腸液、胰液D.唾液、胃液、腸液14.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是A.小腸B.胃C.口腔D.食道15.霧霾天氣會導致農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光照強度減弱B.土壤肥力下降C.吸收二氧化碳過多D.吸收水分過多16.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燃料中的能量最終來自A.億萬年前動、植物的遺體B.億萬年前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積蓄的太陽能C.億萬年前地殼中特殊的巖石和液體D.億萬年前地殼中特殊的液體和氣體17.四川料理“泡菜”一直很受大眾的歡迎。與腌制前相比,腌制后的大白菜變化是A.大白菜會變硬、體積變小B.大白菜會變硬、體積變大C.大白菜會變軟、體積變小D.大白菜會變軟、體積變大18.無土栽培營養液中含量最多的無機鹽是A.氮、鐵、硼B.氮、磷、鉀C.鈣、磷、鉀D.氮、磷、碘19.膳食中不搭配蔬菜、水果會造成身體缺乏A.蛋白質和淀粉B.蛋白質和纖維素C.淀粉和維生素D.維生素和無機鹽20.進行生命活動所需的主要能源、直接能源和最終能源分別是A.ATP、糖類、脂肪B.糖類、ATP、蛋白質C.糖類、太陽能、脂肪D.糖類、ATP、太陽能21.下列物質中不需要消化就能被人體吸收的是A.蛋白質B.糖類C.脂質D.無機鹽22.下圖是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圖中A-F分別表示不同的生物。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這個生態系統中F的數量往往最少B.圖中D與E既是捕食關系又是競爭關系C.圖中有4條食物鏈D.E是雜食性動物23.人體內膽汁分泌不足,下列消化受到較大影響的食物是A.豆腐B.米飯C.肥肉D.青菜24.對于一條食物鏈中,具有捕食關系的兩種生物(消費者),若捕食者被大量捕殺后,則被捕食者在數量(縱坐標)上的變化與時間(橫坐標)的關系是下圖中的(C數量)(時間數量D)(時間數量B)(時間數量A)(時間)25.在“草→蚱蜢→食蟲鳥→蛇”這條食物鏈中,能量流動的起點是A.草B.蚱蜢C.食蟲鳥D.土壤26.“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描述了捕食關系,但不構成食物鏈,根本原因是A.無生產者B.無分解者C.無能量流動D.無物質循環27.“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青山”中植被豐富,能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等。這體現了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是A.生物影響環境B.生物適應環境C.環境影響生物D.環境適應生物28.既屬于呼吸道,又屬于消化道的器官是A.鼻B.咽C.食道D.胃29.如右圖所示,瓶內裝有正在萌發的種子,往瓶內注入清水,過一段時間,澄清石灰水的變化以及使其產生這種變化的氣體是A.變渾濁,氧氣B.不變渾濁,氧氣C.變渾濁,二氧化碳D.不變渾濁,二氧化碳30.下列方法中,有利于促進植物根的呼吸作用的是A.松土B.鋤草C.施肥D.澆水31.蔬菜、水果放在冰箱冷藏柜中貯存時間會更長,其主要原因是低溫條件下A.有利于細菌、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B.可降低水分的蒸發C.呼吸作用弱,有機物消耗少D.抑制光合作用32.人體通過吸氣進入體內的氧氣,最終要到達身體發揮作用的部位是A.肺B.血液C.心臟D.組織細胞33.下列關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綠色植物的所有細胞都能進行光合作用B.二氧化碳和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又是呼吸作用的產物C.光合作用在光下進行,呼吸作用在暗處進行D.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制造有機物并釋放能量34.下圖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對淀粉消化作用的實驗,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2號試管中滴入1ml唾液B.37℃是唾液淀粉酶發揮作用的最適溫度C.1號試管不變藍,2號試管變藍D.1號試管中淀粉糊2ml,2號試管中淀粉糊1ml35.在《鑒定食物主要成分》的實驗中,向少量的雞蛋清中加入足量的開水,結果看到燒杯里出現了白色絮狀物,可以認為雞蛋清的主要成分是A.淀粉B.維生素C.脂肪D.蛋白質二、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30分)36.(5分)根據顯微鏡結構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對光時,應先轉動[3]▲,使低倍物鏡正對通光孔。(2)轉動▲(填標號)時,鏡筒的升降幅度較小。(3)若使物像甲呈現成物象乙,則應將載玻片向▲方向移動。(4)某同學用5×的目鏡、10×的物鏡進行觀察,則該同學觀察到的細胞放大倍數是▲(5)小明在顯微鏡的視野中看到一個“p”,那么,載玻片上寫的是▲。37.(8分)圖甲中字母分別代表植物的三種生理活動,圖乙是小瑩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動的實驗步驟,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小瑩探究的是圖甲中[▲]活動,實驗變量是▲。(2)實驗前將植物進行暗處理是為了將原有的▲運走耗盡。該步驟主要是利用圖甲中[▲]活動。(3)水浴加熱裝置中,裝有酒精的燒杯是[▲],加熱后酒精變成綠色,是因為▲溶解于酒精。(4)用▲染色后,未遮光部分變成▲色。38.(2分)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蘑菇生長在由家畜糞肥和鋸木屑組成的營養基料上,故它屬于生態系統中的▲(選填: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39.(7分)為了探究提高溫室大棚內蔬菜產量的科學方法,同學們選擇蘿卜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實驗。他們在三個溫室中分別移栽了相同數量、生長狀況相似的蘿卜幼苗,溫室內的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控制情況如下表所示(每個溫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條件均相同):大棚ABC二氧化碳濃度0.03%0.1%0.1%溫度20℃20℃30℃(1)在移栽植物幼苗時,其根部總是帶有一個土坨,這是為了防止幼苗根的▲區受到損傷,影響根對水和無機鹽的吸收。(2)要研究溫度對蘿卜產量的影響,應選擇▲(填序號)兩組進行對照實驗。若探究二氧化碳濃度對蘿卜幼苗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能否選用A、C兩組進行對照實驗?▲,理由是▲。(3)溫室B中的蘿卜幼苗比溫室A中的蘿卜幼苗長得快,可以說明:在▲相同的情況下,二氧化碳濃度越▲(填“高”或“低”),光合作用越▲(選填“強”或“弱”),蘿卜的產量就越高。40.(8分)如圖表示人體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人體內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的▲作用完成的。(2)吸氣時,圖中①表示的氣體是▲,②表示的氣體是▲。此時,血液中▲含量會增加。(3)吸氣時,血液流動將▲運輸到身體的各個組織細胞,組織細胞產生的▲進入血液,此時血液中▲含量會增加。當血液流經肺部時,血液中▲進入肺泡,再通過呼氣排出體外。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AADDCCBBCBDCBAABCB題號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DDDCCCAAABCACDBBD2020—2021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七年級生物試題評分細則選擇題(70分,每題2分,共35題)非選擇題(30分,每空1分)36.(5分)(1)轉換器(2)10(3)右下(4)50(5)d37.(8分)(1)A光照(2)有機物(或淀粉)C(3)b葉綠素(4)碘酒藍紫38.(2分)生物圈分解者39.(7分)(1)成熟(2)B、C不能不符合單一變量原則(3)溫度高強40.(8分)(1)擴散(2)二氧化碳氧氣氧氣(3)氧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調研測試 七年級生物卷 命題雙項細目表.docx 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調研測試 七年級生物卷.docx 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調研測試 七年級生物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docx 2020-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調研測試 七年級生物答題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