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201學年度上學期七年級期末質量監測生物試卷第一部分(客觀題)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5分。每小題只有一項是正確的。)1.我國古代詩人楊萬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寫道“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其中的“兒童、黃蝶、菜花”三種生物共有的特征是A都能運動B.都以有機物為食C都能進行生長、繁殖D.都有遺傳,沒有變異2.許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種子、果實,能夠隨大氣運動,進入到不同的生態系統中。魚類的洞游,鳥類的遷徙,也會經過不同的生態系統。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A.海洋生態系統B.森林生態系統C.草原生態系統D.生物圈3.對顯微鏡各結構的功能描述錯誤的是A.①——微調鏡筒,使物像更加清晰B.②——大幅度移動鏡筒C.③④——把玻片標本中的物像反射到鏡筒中D.⑤——把光線反射到鏡筒中4.某同學要調查家附近的植物種類和生存環境,下列做法中錯誤的是A.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B,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C.記錄家附近所有的植物數量D.對調查數據和結果進行整理、分析5.生物體的各項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糖類是人體最重要的供能物質,生命活動所消耗的能量有70%來自于糖類。細胞中能將糖類中的能量釋放出來的結構是A.線粒體B.葉綠體C.染色體D.液泡6.細胞分化是指下列哪一過程A.細胞體積增大B.細胞恢復分裂能力C.細胞之間距離增大D.細胞的形態、結構、功能發生差異7.動物體的心臟、胃、腦和植物體的根、莖、葉、花等屬于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中的A.組織B器官C.系統D.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8.觀察下面的兩幅圖會發現蕨類植物比苔蘚植物長得高大,其主要原因是蕨類植物A.植物體結構復雜B.生活在陰濕處C.有根、莖、葉分化,有輸導組織D.用抱子繁殖9.我們常食用的大米和糯米(如右圖)主要是水稻和糯稻種子的A.胚芽B.胚乳C.胚根D.子葉10.下面是某學習小組的同學討論有關“花和果實”時所做的記錄,其中說法錯誤的一項是A.柱頭、花柱和子房合稱為雌蕊B.葡萄的可食用部分由子房壁發育而來C.花粉萌發形成的花粉管內有卵細胞D.一般桃花的子房內只有一個胚珠11.下列關于植物的生活離不開水的敘述,錯誤的是A.水是植物體的重要組成成分B.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所吸收C根吸收的大部分水都用來合成植物細胞D.水能使植物保持直立姿態、葉片舒展12.在“綠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中,某同學有黑紙片遮住葉片的一部分。此實驗的變量是A.氧氣B.溫度C.二氧化碳D.光13.呼吸作用進行的時間是A.只在白天進行B.只在黑夜進行C.白天和黑夜都能進行D.只在光下進行14.某同學將一株植物進行暗處理,然后把植物上的一片葉子裝進有氫氧化鈉溶液的玻璃瓶,瓶口密封,放到陽光下(如右圖)。幾小時后,他用酒精脫色、碘液染色來處理葉片,葉片不變藍。主要是因為A.光照時間不夠B.缺乏二氧化碳C.缺水D.溫度太高15以下哪項不是植樹造林在保護環境方面的作用A.調節氣候B維持碳—氧平衡C為家居生活提供木材D.防風固沙、保持水土第二部分(主觀題)二、科學實驗題(每空1分,共5分)16.芳芳是個愛鉆研的學生,他利用大豆種子做了一系列有關植物生理作用的實驗,具體實驗設計如下圖所示。在圖一的甲瓶中裝有萌發的種子,乙瓶中裝有等量末萌發的種子。放在溫暖的地方,24小時以后,觀察蠟燭在甲、乙兩瓶里的燃燒情況。在圖二的瓶中裝有萌發的種子,一段時間后,往瓶子里注入清水,觀察試管里的澄清石灰水的變化。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裝置中,將燃燒的蠟燭放入兩個瓶子,發現甲瓶中蠟燭_,乙瓶中蠟燭。結果不同的原因是(2)圖二裝置中萌發的種子進行了作用,產生的___氣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三、綜合分析題(本大題包括4個小題,共30分,每空1分。[]填標號,填名稱)17.(8分)下面是與動物細胞相關的三個示意圖,請觀察圖示并回答問題。(1)圖一表示的是物質進出細胞的過程,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結構是(2)圖二表示的是細胞的過程,其中細胞核中的經復制后,平均分到兩個新細胞中。(3)圖一和圖二都是動物細胞,它們區別于植物細胞的特點是:細胞最外層沒有,細胞質中沒有貯存細胞液的,也沒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4)圖三中B是組織,D是組織。18.(7分)閱讀下面的資料,回答問題。苔原生態系統是地球上食物網結構比較簡單的生態系統,因而也是地球上比較脆弱和對外力干擾比較敏感的生態系統。雖然苔原生態系統中的生物能夠忍受地球上最嚴寒的氣候,但是苔原的動植物種類與草原和森林生態系統相比卻少得多,食物網的結構也簡單得多。因此,個別物種的興衰都有可能導致整個苔原生態系統的失調或毀滅,例如,如果構成苔原生態系統食物鏈基礎的地衣因大氣中二氧化硫含量超標而導致生產力下降或毀滅,就會對整個生態系統產生災難性影響。北極馴鹿主要以地衣為食,而愛斯基摩人主要以狩獵馴鹿為生。(1)在苔原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中,地衣屬于。它能夠通過作用將能轉變為能,儲存在中。(2)北極馴鹿以地衣為食,它們之間構成了一條簡單的。(3)如果要開發苔原生態系統,從生物學角度分析,你認為應該注意些什么?___(至少寫出一條)。19.(10分)下面是有關大豆的文字材料和生長示意圖,請分析并回答問題。大豆的含義包括黃豆和毛豆。中國種植約有九成是黃大豆。毛豆,一般是指新鮮連莢的黃豆,曬干之后又稱大豆。大豆是中國重要根食作物之一,中國東北為主產區,是一種其種子含有豐富植物蛋白質的作物。大豆最常用來做各種豆制品、榨取豆油、釀造醬油和提取蛋白質。豆渣或磨成粗粉也常用于禽畜飼料。(1)大豆種子萌發時,圖①中的[a]將發育成,[c]將發育成_。種子萌發的過程需要形成新細胞的營養物質和能量,它們主要是由圖①中的[]提供,這時種子中的有機物的含量在不斷(2)圖②中的[d]處的細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此處是根尖的區,是根吸收和的主要部位。(3)你吃過毛豆嗎?毛豆是新鮮連莢的黃豆,曬干之后又稱大豆。圖⑤中新鮮連莢的毛豆是由圖④花中的發育而來,里面的4個豆粒是由花的中發育而來。20.(5分)2013年6月6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召開會議,確定2013年6月17日為首個“全國低碳日”。低碳生活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1)據測算,我國現有森林每年可吸收9億多噸碳,凈吸收量達到了每年工業碳排放的8%。這是依靠森林植物本身進行的生理作用,下面是這一作用的反應式,[A]是,[B」是。此作用發生的部位主要是在植物的(填器官)上。此作用合成的有機物又通過被運送到植物的全身各處去。A+水有機物+B。(2)植樹造林,保護森林,退耕還林;隨手關燈,節約用電;多騎自行車,少坐汽車;少用紙巾,使用手帕等,都是低碳的生活方式。請你為保護環境提出一條低碳的生活方式:______。2020—2021學年度上學期七年級生物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5分。每小題只有一項是正確的。)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選項CDCCADBCBCCDCBC二、科學實驗題(每空1分,共5分)16.(1)熄滅燃燒甲瓶中的種子萌發消耗掉瓶中的氧氣;乙瓶中的種子不萌發,存在氧氣(合理作答)(2)呼吸二氧化碳三、綜合分析題(本大題包括4個小題,共30分)17.(8分)(1)細胞膜(2)分裂染色體(3)細胞壁液泡葉綠體(4)上皮神經18.(7分)(1)生產者光合光化學有機物(2)食物鏈(3)盡量使地衣、北極馴鹿的生活環境保持不變;避免引入苔原生物的天敵;防止有害物質污染苔原生態系統等(合理作答)19.(10分)(1)根莖和葉b子葉減少(被分解)(2)成熟水無機鹽(3)子房胚珠20.(5分)(1)二氧化碳氧氣葉篩管(2)合理作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0末生物七年級(一)答案.docx 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