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物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清單-滬教版(上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物理八年級上冊知識點清單-滬教版(上海)

資源簡介

1.2
聲音的特征
1.聲音的特性:聲音的三個特性是音調
、響度和音色。












音調
聲音的高低

發聲體的頻率。
頻率大,則音調高

頻率小,則音調低

響度
聲音的大小(強弱),常用分貝(dB)表示。
發聲體的振幅及距離發聲體的遠近。
振幅大,則響度大;
振幅小,則響度小。
音色
聲音的品質。
由發聲體的材料、結構和發聲體的發聲方式決定。
不同的人,不同的樂器發出的聲音一般音色不同。
注:頻率表示振動的快慢,即1秒鐘振動的次數;單位——赫茲
(Hz);
2.超聲波與次聲波
①超聲波(頻率高于
20
000Hz
的聲音)
[1]特點: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聲能易集中。
[2]應用: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
②次聲波(頻率低于20
Hz的聲音)
[1]特點:能繞過物體傳播、傳播距離遠。
[2]應用:預報地震、預報臺風、監測核爆炸
注:人能聽到的聲音的頻率范圍是20
Hz~20000
Hz
3.樂音與噪聲
①樂音:從物理學角度看,樂音是指發聲體做有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使人感到愉悅和美妙的聲音。
②噪聲:從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噪聲是指妨害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③減弱噪聲的三條途徑:
a
在聲源處減弱

b
在傳播過程中減弱

c
在人耳處減弱。2.4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
①太陽光穿過三棱鏡后,被分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這種現象叫做光的色散。
②單色光、復色光
單色光:如果讓其中一種色光在經過三棱鏡,它不在發生色散,這種不能再發生色散的光;
復色光:由幾種單色光混合而成的能夠發生色散的光叫做復色光。
③生活中光的色散現象:彩虹
注意:發現光的色散現象的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
2.光的三原色是:紅、藍、綠;
顏料的三原色是紅、黃
、藍(美術上述顏料三原色:品紅、黃、青)。
3.物體的顏色:
透明體的顏色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不透明體的顏色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
4.看不見的光
①人眼看不見的光:紅外線和紫外線
在紅光之外是紅外線
,在紫光之外是紫外線

②紅外線的應用:紅外夜視儀、紅外照相機,紅外遙控等;
紫外線的應用:驗鈔機、紫外線滅菌燈等。
太陽光
白光
棱鏡
白屏
光的色散2.1光的反射
1.光的直線傳播
①光源:
[1]定義: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分類:自然光源,如
太陽、螢火蟲;人造光源,如
篝火、蠟燭、油燈、電燈。月亮
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②光的傳播
[1]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
[2]光線: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和路徑;是為研究光的傳播抽而建立的一種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3]應用及現象: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
、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實像)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0×108m/s=3.0×105km/s;光在空氣中速度約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為真空中速度的2/3

2.光的反射
①定義: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②反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③分類:

鏡面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條件:反射面
平滑。
應用:迎著太陽看平靜的水面,特別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為發生了鏡面反射

漫反射:
定義: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著不同的方向
,每條光線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條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應用:能從各個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由于光射到物體上發生漫反射的緣故。
3.平面鏡成像:
①平面鏡成像特點:等大、等距、垂直、對稱、虛像
[1]像、物大小相等
[2]像、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3]像、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物關于鏡面軸對稱
[4]物體在平面鏡里所成的像是虛像。
②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③平面鏡的作用:成像、
改變光路
④實像和虛像:
[1]實像:實際光線會聚點所成的像
[2]虛像: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會聚點所成的像
⑤球面鏡:凹面鏡、凸面鏡
[1]凹面鏡
a)定義:用球面的內表面作反射面。
b)性質:凹鏡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線會聚在一點;從焦點射向凹鏡的
反射光是平行光
c)應
用:太陽灶、手電筒、汽車頭燈
[2]凸面鏡
a)定義:用球面的

表面做反射面。
b)性質:凸鏡對光線起發散作用。凸鏡所成的象是縮小的虛像
c)應用:汽車后視鏡3.2
直線運動
1.勻速直線運動
①運動物體通過的路徑長度叫做路程
②物體沿直線運動時,如果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2.速度
①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
[1]相同時間比路程,相同時間內運動路程大則運動快
[2]相同路程比時間,通過路程相同,時間短則運動快
[3]比較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②速度
[1]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時間,用v表示速度
速度公式為:v=s/t;
[2]速度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單位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組合而成,它的基本單位是米每秒(m/s);常用單位還有千米每小時(km/h)。1m/s=3.6km/h。
3.勻速直線運動的圖像
①圖a為勻速直線運動的路程-時間(s-t)圖像
勻速直線運動的路程和時間的關系s=vt,在平面直角坐標系里的函數圖像是正比例函數圖像,是一條過坐標原點的傾斜直線,該直線的傾斜程度反映了物體運動速度的快慢,直線的傾角越大,表示運動速度越大
②圖b為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v-t)圖像
由于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速度-時間圖像是一條平行于時間t軸的直線。直線與時間軸的距離反映了速度的快慢。
4.變速直線運動與平均速度
①變速直線運動: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線運動
②平均速度:做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物體通過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時間
;v
=s/t;3.5
二力平衡
1.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2.平衡力:物體處于平衡狀態下受到的力
3.二力平衡:物體在受到2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即平衡狀態,我們就說這兩個力是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條件:兩個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5.摩擦力:
①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要發生或已發生相對運動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就叫摩擦力。
②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兩個物體相互接觸且有擠壓、接觸面要粗糙、兩物體間有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趨勢。
③分類:
(
摩擦力
靜摩擦
動摩擦
滑動摩擦
滾動摩擦
)
④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有時起阻力作用,有時起動力作用。
⑤靜摩擦力大小應通過受力分析,結合二力平衡求得
⑥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⑦滑動摩擦力:
[1]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2]測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3]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接觸面粗超程度、壓力大小
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⑧增大有益摩擦、減小有害摩擦:
[1]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壓力(如剎車過程)、接觸面變粗糙(如鞋底花紋)。
[2]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如滾動軸承,行李箱安裝輪子)、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如加潤滑油、氣墊、磁懸浮)。2.2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
①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偏折的現象
②光的折射規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空氣中角大,光路可逆
[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2]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與法線兩側。
[3]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屬于近法線折射。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屬于遠法線折射。(空氣中角大)
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注意:光的折射與介質的疏密有關,疏介質中的角大,密介質中的角小
[4]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③生活中的折射現象:從空氣看水中的物體,或從水中看空氣中的物體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看到的位置比實際位置高
池水看起來比實際的
淺,岸上看到水中的魚兒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虛像
;海市蜃樓;碗中水下部分筷子偏折等
!法線
入射光線
入射角(空氣)
界面
(水)
折射角
折射光線2.3透鏡成像
1.透鏡
①透鏡的種類
[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
[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
②透鏡相關的幾個概念
[1]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2]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3]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4]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③透鏡三條特殊光線
凸透鏡:
凹透鏡:
2.凸透鏡成像規律
在研究凸透鏡成像實驗中,需要用到的實驗器材是:帶刻度的光具座、蠟燭、凸透鏡、光屏和火柴,實驗時在光具座上從左到右依次放置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為了使燭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間,首先要調整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跟燭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實驗時先在帶刻度的光具座上固定凸透鏡,然后調整蠟燭的位置,最后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現清晰的燭焰像為止,并觀察像的性質,同時在光具座刻度上讀出此時的物距和像距,并和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作比較得出結論。
物距u
像距v
成像性質
應用
u>2f
f倒立縮小的實像
照相機
u=2f
v=2f
倒立、等大的實像
fv
>2f
倒立、放大的實像
幻燈機
u=f
不成像
uv
>
u
正立、放大的虛像
放大鏡
成像規律總結:
[1]二倍焦距處為放大實像與縮小實像的分界點;
[2]焦點處是成實像與成虛像的分界點,但焦點處是不成像點;
[3]物在焦點外,物離凸透鏡越近,像越大,像距也越大(即成實像時物近像遠像變大)。
[4]物在焦點內,物離凸透鏡越近,像越小,像距也越小(即成虛像時物近像近像變小)。
[5]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的注意事項:
a)實驗:實驗時點燃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燭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b)若在實驗時,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蠟燭在焦點以內;燭焰在焦點上;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遠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無法移到該位置。
3.視力的矯正
①人眼的構造
人眼的主要構造是角膜、瞳孔、晶狀體、睫狀體、玻璃體、視網膜。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可以改變焦距的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光屏。
②視物原理
光線由所觀看的物體發出,外界的物體位于凸透鏡的二倍焦距以外,經過角膜及晶狀體的折射,會聚在視網膜上,得到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通過視神經將這個信號傳給大腦,人就看到了物體。
③近視眼、遠視眼的成因及矯正3.3

1.力的概念:任何力都不能離開物體而存在,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產生的條件:
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
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施加作用的物體是施力體,受到作用的物體是受力體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體上)。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同時也是受力體,反之,受力體同時也是施力體。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其一改變則運動狀態發生改變。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力的三要素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7.力的表示
(力的符號:F)
①力的圖示法: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
例:桌面上一物體受到水平向右大小為50N的拉力,用力的圖示表示:
②力的示意圖:在很多情況下不需要嚴格按照力的圖示法表示力,而沿力的方向畫一條帶箭頭的線段表示物體受到的力,且不強調有向線段的長短,這種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圖
例:桌面上一物體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畫出該力的示意圖
8.力的測量:
①測量工具: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統稱測力計。實驗室中常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②彈簧測力計:
[1]結構:外殼、面板、彈簧、圓環、拉桿、指針和掛鉤
[2]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與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針是否指零;“調”:指針調零;“讀”:讀數時視線要與刻度面垂直,示數為掛鉤處受力的大小。
[4]注意事項:
a)加在彈簧測力計上的力不許超過它的最大量程。
b)使用前需輕輕晃動秤鉤,防止彈簧指針卡在外殼上
c)測量力時,被測力的方向要與彈簧的軸線方向一致,避免彈簧與外殼摩擦造成測量誤差。3.1機械運動
1.機械運動
①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②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宇宙中的萬物都在以各種不同的形式運動著。
2.參照物
研究物體運動時,事先選定的衡量被研究物體的位置是否改變的、作為參考標準的物體
①參照物是人為假定不動的物體,參照物的選擇是任意的,為研究方便,一般選地面或地面上靜止的物體為參照物;
②同一物體,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其運動狀況也不同,物體的運動或靜止都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
3.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①運動是絕對的: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動,絕對不動的物體是沒有的
②靜止是相對的:我們平常說某物體靜止,是它相對于所選參照物而言位置沒有發生變化。
③對運動狀態的描述是相對的:某一物體選擇的參照物不同,其運動狀況也不同,物體的運動狀態是相對參照物而言的。1.1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1.聲音的產生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2.聲音的傳播
①形式:聲音在介質中以波的形式傳播。
②介質:固體、液體、氣體均能傳聲,真空不能傳聲。
3.聲速
①影響因素: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種類、溫度等因素有關。
②大小:15℃空氣中聲速為340m/s

③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大于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氣體中的傳播速度。即:
V固>V液>V氣。
4.回聲
①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一部分聲波被反射回來然后在進入人耳,此時聽到的聲音叫回聲
②區別回聲和原聲的條件:回聲比原聲晚0.1s以上到達人耳,才能把回聲和原聲區別開來,這就要求發出聲音的人至少距離障礙物17m遠
③回聲的應用
[1]加強原聲:如在教室內講話比在曠野聽起來響亮
[2]金屬探傷:如探測金屬制品內是否有氣泡
[3]測距
5.人耳感知聲音的過程:聲音→鼓膜振動→聽覺神經→大腦3.4
重力
力的合成
1.重力:
①概念: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用字母G表示。
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②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其應用是重垂線,可檢查墻是否豎直和水平面是否水平。
③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一個物體的各個部分都受到了重力的作用,從效果上看,我們可以認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點,這一點就是物體額重心,即重力的作用點。
[1]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2]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形狀和質量分布有關
④重力的大小
[1]重力與質量的關系:物體所受重力與質量成正比,在地球附近的物體重力與質量的比值約為9.8N/kg;
[2]重力大小的計算公式:G=mg
[3]地球附近g取9.8N/kg
,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在地球附近所受的重力為9.8N。
2.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
①合力和分力:
用一個力來替代幾個力的作用,這一個力的作用效果和幾個力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這是一種等效替代法的思想,是物理學的一個重要方法),這一個力就叫這幾個力的合力,那幾個力就叫這個合力的分力。
注意:合力可以大于等于其中每個分力,也可以小于等于其中每個分力。
②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
[1]同向相加,合力方向與分力方向相同;
[2]反向相減,合力方向跟比較大的那個力的方向相同。
同向二力合成
反向二力合成3.6
慣性
牛頓第一定律
1.慣性
①定義: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②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③慣性在生活中的利與弊
防止慣性:汽車的安全帶、公交車上的拉環等
利用慣性:助跑、拍打衣服上的塵土、農民對谷物進行楊場等
2.牛頓第一定律
①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笛卡兒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一切物體總保持原來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牛頓第一定律又叫“慣性定律”
②探究牛頓第一定律實驗的科學方向:
[1]同一小車在同一斜面相同高度靜止滑下的目的是:保證小車到達平面時的速度相同。
[2]實驗可得出的結論:在同樣條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車前進地越遠。
[3]合理外推可得出結論:如果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③注意:
[1]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
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2]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即靜者恒靜,動者恒動。
[3]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3.力與運動的關系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物體不受力(或受平衡力F合=0)時物體運動狀態不變
物體受力(或受非平衡力F合≠0)時物體運動狀態改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江县| 滦平县| 昭通市| 甘肃省| 永修县| 耒阳市| 分宜县| 娱乐| 滦平县| 定陶县| 武强县| 博白县| 肥西县| 舞阳县| 清远市| 托克逊县| 克什克腾旗| 永春县| 门源| 谢通门县| 依安县| 石景山区| 延吉市| 兰考县| 衢州市| 蚌埠市| 左权县| 文山县| 红河县| 襄垣县| 百色市| 庆安县| 科尔| 隆昌县| 苏尼特右旗| 留坝县| 蒙阴县| 乐平市| 子长县| 泸州市| 五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