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高一年級思想政治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中明確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2.科學精神理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弘揚科學精神。3.公共參與:通過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遠大理想。總議題:中國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分議題(一):中國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1840年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強迫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侵占中國大片領土,勒索巨額戰爭賠款,在中國設立租界、駐扎軍隊,攫取領事裁判權、內河航行權以及控制中國海關等特權。資料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國侵華軍全權代表無恥地宣稱∶"只有焚毀圓明園一法,最為可行……此舉足以使中國及其皇帝產生極大的震動。"英國首相巴麥尊迅速批準這一計劃,對焚毀圓明園感到"由衷高興",還叫囂∶"如果北京皇宮遭到同樣的命運,我會同樣十分高興。"英法聯軍在圓明園大肆搶劫后,又縱火焚毀,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變成了一片廢墟。結合歷史知識,談談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表現和近代中國人民的處境。資料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在這場決斗中,陳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義,而最現代的社會的代表卻是為了獲得賤買貴賣的特權——這真是任何詩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種奇異的對聯式悲歌。——馬克思《鴉片貿易史》資料資料如果從明朝中葉算起,到鴉片戰爭,有三百多年的閉關自守,如果從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長期閉關自守,把中國搞的貧窮落后,愚昧無知。——鄧小平資料一、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1.近代的中國社會性質: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2.近代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近代以后,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探究與分享(二)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孜孜不倦尋找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模式。辛亥革命之前,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清末新政等都未能取得成功。辛亥革命之后,中國嘗試過君主立憲制、帝制復辟、議會制、多黨制、總統制等各種形式,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都沒能找到正確答案,中國依然是山河破碎、積貧積弱,列強依然在中國橫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難和屈辱中。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近代中國人民的各種嘗試和斗爭為什么沒能改變自己的悲慘命運。3.屈辱的歲月,艱辛的探索,反復證明一個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是走不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帝國主義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目的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維護其在華特權,它們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封建主義民族資產階級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與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不能承擔起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必須另辟新路。為什么中國共產黨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總議題:中國人民為什么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分議題(二):探究與分享(三)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1917年十月革命勝利1919年五四運動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中國先進分子接觸、了解、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過程。資料資料資料五四運動對后來中國革命的走向產生了什么影響呢?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問題思考1.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志:五四運動2.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資料資料浙江嘉興南湖紅船上海中共一大會址資料資料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產黨的跨世紀航程。——習近平資料習近平等在浙江嘉興南湖邊瞻仰紅船3.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作用(1)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2)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法寶。3.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作用:“也就是說,二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績,也是中國革命的偉大成績。”——《<共產黨人>發刊詞》4.新民主主義革命(1)性質: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領導權革命前途所屬世界革命范疇是由無產階級領導,這一點具有決定性意義。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是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2)新民主主義的“新”體現在哪些方面?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社會主義革命階段4.新民主主義革命:(3)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4.新民主主義革命:(4)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資料二、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1)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①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二、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5.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1)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②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2)世界意義: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二、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資料資料資料二、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6.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在中國革命實踐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經過長期浴血奮斗,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資料課堂小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1.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2.近代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3.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3.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作用4.新民主主義革命5.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6.毛澤東思想的形成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習近平總書記把近代中國的國情概括為“內憂外患、社會危機空前嚴重”。他明確指出:“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由于封建統治的腐敗,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這一狀況決定了近代中國人民必須完成的兩大歷史任務是()①實現社會主義②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③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④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反饋與評價2.被稱為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的重要事件是()A.辛亥革命B.五四運動爆發C.中國共產黨誕生D.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成立課后作業——“共和國的同齡人”尋訪活動在你所在的家庭、社區中尋找與共和國同齡的人,并以小記者的身份對他們進行一次訪談,將訪談記錄與同學們分享。資料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道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的悲愴歷程;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歷程。2.能夠結合歷史深刻闡述中國共產黨走上歷史舞臺的原因。3.通過對本框內容的學習,能夠結合近代中國的歷史現實,深刻領會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必然性,堅定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必須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探索復興之路的艱辛歷程教學難點:中國只能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三、教學過程結合材料,說明為何會中國會演變為如此艱難的處境?總結:回望歷史,中華民族始終屹立在民族之林中,在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朝代,我們也經歷康乾時代的盛世之秋,但是在長期的閉關鎖國中,中國始終在沒落的封建專制統治之下,經濟、政治、文化都落后了。而西方國家已經沖破封建制度的羅網,工業革命已經悄然進行,資本主義開始形成和發展,政治經濟快速發展,面對有著豐富財富,但是國防實力和軍事實力弱小的中國,西方國家的侵略已將蓄勢待發。本節課,我們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學習中國人民探索中國發展之路的歷程的第一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一)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1.近代中國基本國情: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舊民主主義革命,一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在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這是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近代以來中國在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及其與中國封建主義勢力相結合的條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種從屬于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畸形的社會形態。它既不同與鴉片戰爭前的封建社會,也有別于一般的資本主義社會。2.艱辛探索證明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過渡: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的探索之路。總結:為了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振興,中國人民開始了各種抗爭,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充分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2)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的原因這是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①帝國主義不允許。帝國主義侵入中國的目的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維護其在華特權,它們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②封建主義不允許。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③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沒有力量承擔起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二)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1.中國共產黨走上歷史舞臺總結:中國這個古老的、落后的東方大國,具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具有自己特殊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條件,無視這些基本國情和特點,要依靠西方國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狀態下實現民族獨立顯然不切實際,照搬照抄西方資本主義實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也是走不通的,必須另辟新路。(1)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917年,俄國發生的十月革命,讓中國人看到了沖破黑暗的希望。1918年,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先后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熱情撰文介紹俄國的變局,發出了這樣的預言:“十月革命所掀動的潮流是不可阻擋的,試看將來的寰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撰寫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第一次系統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后來毛澤東曾經形象地指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的先進分子在接受馬克思主義以后,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2)五四運動①特點: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②意義: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臺,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等許多經受五四運動洗禮的知識分子也很快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他們開始到工人中傳播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思主義獲得了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歷史機遇,這就從思想上和組織上為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3)中國共產黨成立1920年8月,黨的第一個早期組織在上海建立。11月,上海黨組織創辦了第一個黨的刊物,名字就叫做《共產黨》。隨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北京、武漢、長沙、濟南、廣州也相繼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總結: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經過長期武裝斗爭和各個方面、各種形式斗爭的密切配合,終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勝利,并驗證了一條真理:沒有共產黨,就不可能建立新中國。在中國革命的實踐中,毛澤東思想創立,并成為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理論。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從中國的歷史和社會狀況出發,通過調查研究,論證了中國社會各階級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大革命的失敗,給了中國共產黨人以深刻的教訓。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領導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等大小近百次武裝起義,開始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期間,毛澤東對中國紅色政權存在和發展的原因與條件及其在革命中的作用,對土地革命路線,對新型人民軍隊的建設與紅軍作戰的戰略戰術原則,和對農村與戰爭環境中的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等問題進行了科學闡述,成功開辟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2)四個階段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斗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后,終于在1949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成立,終結了自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最終改變了悲慘的命運。(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4)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及這兩個步驟之間的關系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鴉片戰爭后,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務是為后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①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②關系: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5)新民主主義革命“新”的主要體現①就領導權來說——無產階級領導,這一點就有決定性意義②就革命前途來說——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③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對中國:①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對世界:③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7)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革命過程中的歷史功績①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②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四、課程小結:五、課后作業“共和國的同齡人”尋訪活動在你所在的家庭、社區中尋找與共和國同齡的人,并以小記者的身份對他們進行一次訪談,將訪談記錄與同學們分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統編版(2019)必修1高中政治2.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教案.doc 統編版(2019)必修1高中政治2.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課件(32張PPT).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