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地理七上復習提綱(每日)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地理七上復習提綱(每日)

資源簡介

1月5日
第1章?
地球和地圖
一、地球和地球儀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1)形狀: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2)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天圓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盤——圓球體——不規則球體
(3)求證地球是球形:帆船視變化(在海邊眺望駛近的帆船,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到船身);月食(地球的影子是圓的);登高望遠(“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環球航行;
地球衛星照片等。
(2)大?。浩骄霃?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約5.1億平方千米。
2、地球儀上的經緯網
地軸、南北極、赤道
緯線(緯度)和經線(經度)
緯線(緯度)
經線(經度)
定義
在地球儀上,順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并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
特征
形狀
圓(可稱為緯線圈)
半圓(兩條相對的經線組成一個經線圈)
長度
長度不等,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
長度相等
指示方向
指示東西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0°起點
赤道是地球儀上的0°緯線。
把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經線定為零度經線,又叫做本初子午線
度數變化規律及代號
從赤道向北、向南各增加90°;赤道以北的為北緯(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為南緯(用S表示)。
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各分作1800,以東的1800屬于東經(用E表示),以西的1800屬于西經(用W表示)。
半球劃分
赤道把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
國際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重要經緯線
赤道(0°)、南北回歸線(23.5°S、23.5°N)、南北極圈(66.5°S、66.5°N)
本初子午線(0°)和180°經線、20°W和160°E
3、經緯網:在地球儀上經線和緯線相互交織,形成經緯網。
(1)判斷點的經緯度位置:簡記作:“向東增大為東經,向西增大為西經;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br/>(2)判讀點的半球位置:根據緯度判斷南、北半球?!氨本曉诒卑肭?,南緯在南半球”。根據經度判斷東、西半球:①若經度小于160°E或小于20°W,則位于東半球;②若大于160°E或大于20°W,則位于西半球。可以簡單記作“小小為東,大大為西”。
(3)在經緯網地圖上辨別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
(4)判讀點的五帶范圍、低中高緯度地區:
①緯度0°~23.5°屬于熱帶;緯度23.5°~66.5°屬于溫帶;緯度66.5°~90°屬于寒帶;然后根據南北緯再準確判斷出南北溫帶和南北寒帶。
②緯度0°~30°為低緯度地區;緯度30°~60°為中緯度地區;緯度60°~90°為高緯度地區。
1月6日
二、地圖
(一)地圖三要素
1、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1)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2)比例尺大小的判斷:
比例尺是個特殊分數(分子為1),其數值大小與分母直接相關,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圖幅相同的地圖
比例尺
表示地區范圍
地圖內容
舉 例
越大
越小
越詳細
北京市地圖
越小
越大
越簡略
中國地圖
2、方向
①普通地圖: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定方向。
②畫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一般指向北方。
③經緯網地圖:利用經、緯線的特點判斷方向,即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圖例和注記
1月7日
(二)等高線地形圖
1、地面高度的計算:海拔是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相對高度是某一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
2、等高線地形圖的判斷
(1)等高線的特征:同線等高;等高距全圖一致;等高線是閉合曲線;兩條等高線絕不相交,但在陡崖處可以重合。
(2)根據等高線的疏密程度,判斷坡度的陡緩: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峭;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平緩。(登山路線、修梯田)
(3)根據等高線的形狀和數值變化規律,判斷不同地形部位:
①山峰/山頂:等高線閉合,四周低,中間高;(海拔的估計、氣溫垂直遞減率)
②山脊:等高線最彎曲處指向低處,中間高,兩邊低;(分水嶺)
③山谷:等高線最彎曲處指向高處,兩邊高,中間低;(往往發育河流)
④陡崖:多條等高線重合處;(攀巖、瀑布)
⑤鞍部:相鄰兩座山峰之間的連接部位。
(4)應用
(1)選“點”:要根據要求考慮點的位置,海拔及其周圍的環境。如建療養院,一般選在城郊山地向陽坡,清靜,空氣新鮮,森林覆蓋率高的地方。
(2)選“線”:主要有交通線(公路、鐵路)、引水線等。
①確定鐵路、公路線:一般情況下,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勢,選擇坡度較緩,距離較短,彎道較少的線路為好。
②選擇引水線路:關鍵點不是距離較近而是要考慮到水的自流(自高處向低處流)。
(3)選“面”:主要有確定水庫匯水面積及壩址,選擇適宜開辟梯田的地區。
①確定水庫及壩址的位置:水庫庫區宜選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這些地區不僅庫容大,而且有較大的集水面積,壩址適合修建在口袋形的袋口的位置。
②梯田適合建在有一定的坡度但坡度不大的地帶(一般是緩坡,坡度不超過30°)。
1月8日
第2章
中國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節
疆域和行政區劃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1、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北半球、東半球;②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屬于北溫帶,南部少數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沒有寒帶。優越性:(1)緯度較低,光熱條件好;(2)主體位于溫帶,南北跨緯度大,氣候差異較大,為我國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
③海陸位置: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優越性:(1)東部雨量豐沛,有利于農業生產;(2)沿海港口眾多,便于發展海洋事業;(3)我國可以從海上、陸上同多個國家發展對外貿易。
2、領土四至點(填圖):
最東端在黑龍江省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交匯處(135°E);
最西端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帕米爾高原上(73°E);
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最南端為海南省南沙群島中的曾母暗沙(4°N)。
3、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世界陸地面積居六位的國家依次是: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和澳大利亞);陸上鄰國共有14個。
4、廣闊的海域(填圖)
①東臨四海一洋:我國東部瀕臨太平洋,從北到南,我國瀕臨的海洋依次是: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
②內海:渤海、瓊州海峽。
③半島和島嶼:我國沿海的三大半島由北向南依次是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和雷州半島;臺灣島和海南島分別是我國第一、第二大島。
④與我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
1月9日
二、行政區劃
(1)三級行政區劃:分為省、縣、鄉三級。
(2)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熟記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省會城市(行政中心)、輪廓和位置。
a.朗口歌訣記名稱
兩湖(洞庭湖)兩廣兩河(黃河)山(太行山),五江(疆)二寧青甘陜;云貴西四北上天,
內蒙臺海福吉安;還有重慶和港澳,行政區域要記全。
b.尋本溯源認簡稱(幫助記憶簡稱)
①取全名中的一個字或幾個字作簡稱。(20個)
②用本省主要山名作簡稱。皖、隴
③因境內重要河流而得名。湘、贛
④取歷史地名作簡稱。(15個)
兩個簡稱:陜西省(陜或秦)、甘肅省(甘或隴)、四川省(川或蜀)、貴州省(貴或黔)和云南省(云或滇)。
c.特殊位置記分布(幫助記憶省區地理位置)
①東北三?。汉诩|

沿海省區:遼、冀、津、魯、蘇、滬、浙、閩、臺、粵、港、澳、瓊、桂

沿邊省區:遼、吉、黑、內蒙古、新、藏、云、桂
④黃河干流流經9省區:青、川(蜀)、甘(隴)、寧、內蒙古、陜(秦)、晉、豫、魯
⑤長江干流流經11省區:青、藏、川(蜀)、云(滇)、渝、鄂、湘、贛、皖、蘇、滬
⑥北回歸線自東向西穿過:臺、粵、桂、云
d.形象比喻識輪廓
(3)省區之最
面積最大的省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跨經度最廣的省區
內蒙古自治區
跨緯度最廣的省區
海南省
位置最北的省區
黑龍江省
位置最南的省區
海南省
位置最東的省區
黑龍江省
位置最西的省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鄰國最多的省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少數民族數量最多的省區
云南省
1月10日
第二節
眾多的人口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1.人口數量:截至2017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9億,中國香港總人口740.98萬,中國澳門總人品65.31萬,中國臺灣總人口2316.21萬。
2.人口增長
(1)人口增長特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人口增長較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人口增長迅速。我國人口突出特點: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
(2)人口增長且人口眾多的利與弊:
利: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消費市場。
弊:給我國資源、環境和社會經濟帶來沉重的壓力。
3.人口政策及其取得的成就
(1)人口政策:計劃生育。
(2)取得的成就:使“世界70億人口日”的到來推遲5年。
二、人口的分布——東多西少
1.人口密度:單位面積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數。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標。通常以每平方千米或每公頃內的常住人口為計算單位。
2.人口界線:以黑龍江省黑河一云南省騰沖一線為界。
3.人口分布特點:人口分布不均,東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4.人口東多西少的原因
自然原因
?社會經濟原因
東多
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耕地多
氣候:氣候溫暖濕潤,生產糧食多
交通:交通便利?
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達
開發歷史:開發歷史悠久
西少
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耕地少
氣候:氣候干早,生產糧食少
交通:交通不便?
經濟發展水平:;經濟落后?
開發歷史:開發較晚
1月11日
第三節
多民族的國家
一、眾多的民族
1.、民族的構成:我國共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92%,其他55個少數民族人口較少,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8%。
2、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是壯族。
二、中國的民族分布
1、分布地區:①漢族遍布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最為集中;②少數民族相對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
2、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三、中國的民族特色及民族政策
1、民族文化(部分)
民族
傳統節日、文化等
??民族
傳統節日、文化等
漢族
元宵節
?傣族
潑水節、孔雀舞、竹樓
?蒙古族
那達慕大會(騎馬、射箭、摔跤)
藏族
雪頓節、獻哈達、鍋莊舞
回族、維吾爾族等?
開齋節、古爾邦節
朝鮮族
跳板、長鼓舞
2、民族政策:各民族無論大小,一律平等。
3、民族區域自治:各少數民族在自治區內行使自治權。?
1月12日
第3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一、中國的地勢特征
1、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名稱及界線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區
第一級階梯
4000米以上
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第一、二級階梯界線
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
第二級階梯
1000—2000米
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
第二、三級階梯界線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級階梯
500米以下
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2、我國地勢對氣候、水利和交通等方面的影響
(1)西高東低的地勢非常有利于海洋上暖濕氣流深入內陸,形成豐富的降水;
(2)西高東低的地勢,使得我國許多大江大河自西向東流入海洋,一方面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與內地的聯系,另一方面,地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3)河流流經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流急,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適宜發展水電事業。
1月13日
二、中國的地形特征
1、地形特點:地形復雜多樣,高原山地(山區)面積廣大
地形
山地
高原
盆地
丘陵
平原
比例
33%
26%
19%
10%
12%
填圖
2、主要山脈
①山脈構成地形骨架(填圖)
走向
山脈
東西走向
東北—西南走向
弧形山脈
南北走向
西北—東南走向
主要山脈
天山—陰山
昆侖山—秦嶺
南嶺
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長白山—武夷山
臺灣山脈
喜馬拉雅山脈
橫斷山脈
阿爾泰山脈、祁連山脈
②山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a.各地形區以山脈為界(教材P64表格內容)。
b.有些山脈是省級行政區間的界線。
昆侖山脈北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側是西藏自治區;
南嶺北側是湖南省、江西省,南側是廣東省;
太行山西側是山西省,東側是河北?。?br/>巫山東側是湖北省,西側為重慶市;
武夷山西側是江西省,東側是福建??;
祁連山脈東北側是甘肅省,西南側為青海省。
c.有些山脈是自然地理界線,如秦嶺是南、北方地區的分界線。
3、主要地形區
①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
內蒙古高原
黃土高原
云貴高原
地表景觀特征
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地勢平坦,一望無際
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地面崎嶇,石灰巖廣布
②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
③三大平原:
東北平原(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
④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三、中國的氣溫和降水
1月14日
1、氣溫的空間分布
(1)冬季我國氣溫分布的總體規律: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溫差很大。影響因素:主要因素是緯度位置,冬季風加大了我國冬季南北的溫差。
(2)夏季我國氣溫分布的總體規律:除青藏高原等地外,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溫差不大。影響主要因素是緯度位置;青藏高原氣溫低是因為海拔高,影響因素是地形地勢。
(3)我國從北到南可以劃分為5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另外還有一個青藏高原區。(課本73頁表格內容背下來)
1月15日
2、降水的時空變化
(1)從空間上看: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規律大致是
: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2)從時間上看: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多集中于夏季;降水年際變化大。
(3)根據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我國可以劃分為四大干濕地區: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干旱地區、干旱地區。
1月16日
四、中國的氣候特征
1、氣候復雜多樣:我國共有五種氣候類型(填圖)
氣候類型
熱帶季風氣侯
亞熱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
氣候特點
全年高溫,一年分雨季和旱季
夏季高溫多雨,
冬季溫和少雨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熱,全年干旱少雨
冬寒夏涼,氣溫日較差大,太陽輻射強烈。
分布(典型城市)
海南省全部、臺灣省、廣東省、云南省的南部(??凇⑷齺?、高雄)
秦嶺—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廣州、武漢、上海、重慶、黃岡)
秦嶺—淮河大部分地區(北京、哈爾濱)
西北地區(烏魯木齊)
青藏地區(拉薩、西寧)
季風氣候顯著
成因:我國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的東部,東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
冬夏季風比較
發源地
風向
性質
范圍
冬季風
西伯利亞和蒙古一帶
偏北風
寒冷干燥
全國大部分地區
夏季風
太平洋和印度洋
偏南風
溫暖濕潤
季風區
(3)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4)影響:有利——雨熱同期十分有利于發展農業;不利——由于夏季風活動異常,旱澇災害頻發,對我國工農業生產、居民生活及生態環境影響很大。
1月17日
五、中國的河流與湖泊
1、外流河(外流區)與內流河(內流區)
(1)外流區與內流區的分界線:(與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一致)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脈—岡底斯山脈
(2)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汛期在夏季,秦嶺—淮河以北河流冬季有結冰期。結冰期最長的是黑龍江,含沙量最大的是黃河,我國最大的河流是長江,汛期最長的是珠江。我國最長的內流河是塔里木河,汛期在夏季(原因是夏季高溫)。
(3)湖泊:我國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鄱陽湖,第二大是洞庭湖。
(4)京杭運河: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
1月18日
2、黃河
(1)我國第二長河: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流經九省區(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陜、豫、魯),流經的四大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上中下游的分界點是河口(內蒙古)與舊孟津(豫),中游的支流有渭河和汾河等。
(2)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主要是因為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這里土質疏松,植被破壞嚴重,夏季多暴雨等造成水土流失嚴重。
(3)貢獻:黃河塑造肥沃的沖積平原,如有“塞上江南”之稱的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以及華北平原;黃河上中游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如中游有三門峽(晉、豫)、小浪底(豫)。
(4)黃河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危害主要在下游形成“地上河”,容易造成決口改道,根本原因是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嚴重。治理措施:在上中游地區,建壩淤地,修筑梯田,植樹造林,開展大規模的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加固黃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1月19日
3、長江
(1)我國第一大河:長江發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全長6300千米,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流經11個省級行政區(青、藏、川、渝、湘、鄂、贛、皖、蘇、滬),流經三大地形區(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切穿兩大山脈(橫斷山脈和巫山)、流經地勢的一、二、三級階梯。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宜昌(鄂)、湖口(贛)。
(2)主要支流:漢江(長江最大的支流)、贛江、湘江、嘉陵江主要湖泊:鄱陽湖、洞庭湖
(3)開發利用價值:內河航運——“黃金水道”;水能資源豐富。
(4)主要的危害:洪澇災害頻繁
長江流域的水患主要發生在中下游地區。
成因:①自然原因:a.位于季風氣候區,降水豐富;b.中下游為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泄洪不暢;c.流域面積廣,支流多,暴雨使南北兩岸支流同時漲水;d.荊江河段河道彎曲,有“九曲回腸”之稱,排水不暢;e.中下游地區湖泊淤積,蓄洪能力下降。
②人為原因:a.中上游亂砍濫伐,水土流失加劇,河湖淤積;b.中下游圍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下降。
治理措施:①重要的工程: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首要目標是防洪);
②治理的具體措施:
上游:建造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保持水土;修建三峽水利樞紐工程
中游:裁彎取直,退田還湖,加高加固堤防,修建分蓄洪工程
下游:退田還湖,加高加固堤防,修建分蓄洪工程
9
/
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钦州市| 临汾市| 贺兰县| 沛县| 涪陵区| 五台县| 永嘉县| 牙克石市| 嘉兴市| 叶城县| 石狮市| 奇台县| 富民县| 金平| 潜山县| 冷水江市| 黄骅市| 哈尔滨市| 南雄市| 蒲江县| 云龙县| 清苑县| 博野县| 读书| 和林格尔县| 英吉沙县| 望奎县| 紫云| 毕节市| 将乐县| 环江| 沅陵县| 突泉县| 六盘水市| 吉安市| 琼海市| 江口县| 增城市| 顺昌县| 通河县| 太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