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授課時間: 2011年 9 月 19 日 授課時數: 第 3 課時課 題:技術源于人類的需求和愿望——自然屬性、社會屬性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技術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能聯系生活、生產實際說明技術是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的表現。(2)了解技術產生發展的歷史過程。(3)理解技術的內涵是隨時代的進步、技術的發展不斷擴展深化的,能舉例說明技術是社會發展、文明進步、經濟增長的主動力。(4)理解什么是技術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5)認識技術與科學的關系。2、過程與方法(1)先舉例,然后由學生自主探討周圍不斷出現的新技術、新發明以及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從而引起學生對學習技術課的興趣,并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和觀察生活的能力。(2)學生通過討論分析某些技術產生、發展的案例,理解技術是源于人類的需求和愿望。(3)列舉近代工業技術發展歷史,從而理解技術的內涵。(4)由學生對比舉例,發現生活中符合以及違反技術自然和社會屬性的事例,從而更好的理解技術的兩個屬性。3、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展現技術是如何改變人類的生活狀態,提高學生學習技術課的興趣。(2)通過讓學生自主的發現生活中的小困難,提高學生主動發現問題的意識。教學重點:技術的產生教學難點:技術的內涵;技術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教學器材:多媒體計算機教學方法:進解、演示、討論教學過程:回顧上節課內容:技術的產生和技術的內涵,技術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事例1、澳大利亞兔子的啟示1859年,當澳大利亞的一個農夫為了打獵而從外國弄來幾只兔子后,一場可怕的生態災難爆發了。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在澳大利亞它沒有天敵,由于數量不斷翻番,它很快就開始毀壞莊稼。到1880年,它們到達新南威爾士,開始影響南澳地區的牧羊業。人們組織了大規模的滅兔行動,但收效甚微。……技術要遵循自然規律,任何技術都必須符合自然規律,這是技術的自然屬性。事例2、一項立體農業生態工程(課本5頁)符合自然規律的做法 原 因種植果樹 落花、落枝、落葉可以改良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種植豆科植物 固氮作用,增加土壤的含氮量。樹木植被的形成 改善近地表層的小氣候,縮小晝夜溫差,增加空氣和土壤的溫度,提高干旱土壤養料的利用。事例3、“永動機”夢想的破滅(課本6頁)違反自然規律(科學定律)的做法 原 因沒有本錢的能量 違反了能量守恒定律直接從大氣或海洋中吸收熱量使之完全轉變成機械能 違反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事例2:原因:同學們在物理學的學習中都研究過,“永動機”違反自然規律,在這里,我們說它不具備技術的自然屬性!那么同學們還能舉出違反技術自然屬性的例子嗎?下面分組討論。學生分組討論古代的煉金術士試圖用化學的方法把其他的物質轉化為黃金,這是違反科學原理的,還有尋求長生藥的煉丹士!前段時間有人宣稱他有把水變成油的技術,這也是違反自然屬性的!……通過理解技術的自然屬性可以在生活中辨別那些騙人的偽科學。什么叫自然屬性:技術是對客觀規律的應用,任何技術都必須符合自然規律,這就是技術的自然屬性。同學們再舉出一些合理利用自然規律,符合自然屬性的技術事例。學生分組討論1、利用植物生長規律和自然環境條件,建立立體生態農業體系。2、利用太陽能發電,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3、利用萬有引力使衛星能圍繞地球運動。……(投放黃河奔騰、蝗蟲飛舞、農田干旱的圖片資料)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們的國家一直承受著各種自然災難,黃河泛濫改道,有些地方被稱做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鬧蝗災,農田顆粒無收;干旱更是困擾著靠天吃飯的中國農民。然而這一切在新中國成立后都有了巨大改變。投放黃河水利工程、豐收農田、農田灌溉系統圖片同學們分析下,為什么解放前后我們國家有如此巨大變化呢?學生討論1、我們科學技術發展了,可以有辦法阻止災害發生。2、人民是國家主人,自然災害受到高度關注。3、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減輕自然災害的愿望很迫切。……解放前人們也期望好的生活,為什么這些問題無法解決呢?1、以前科學水平達不到!2、舊社會十分腐敗,災害得不到關注。從這個巨大的反差我們可以看出,技術的產生、發展和應用要受社會條件的制約,并且,它是一種有目的的創造,是由人掌握、控制和使用的。這就是技術的社會屬性。同學們還能舉出體現技術社會屬性的技術案例嗎?(學生討論)1、人體器官移植技術,可以延續病人生命。這種技術在科技水平達到后才出現,雖然病人一直都需要,但這是在以前的社會條件下不可能實現的。2、建立三峽水電站。這即可以滿足人們用電需要,還能減輕長江的水澇災害,滿足了社會的要求。任何的技術都是同時具備這兩個屬性,缺一不可!也就是說任何技術既要符合自然規律,又要滿足社會需要,還要受到社會條件制約!課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