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十四講? 信息系統及其組成 學習目標 知道信息系統的組成。 學習內容: 信息時代中的信息及信息系統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信息系統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訂汽車票、火車票、飛機票的時候,人們可以通過網站或移動終端,很方便地了解航班、車次的時間、余座、價格等情況;在銀行或網上銀行,通過計算機或移動終端輸入一些必要的數據,信息系統便可快速準確地辦理各種銀行業務。其他諸多行業同樣如此,它們都在信息系統的支持下運作,而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將使信息系統為我們打造智慧新生活。 分析典型信息系統 探究活動 登錄中國鐵路客服服務中心網站,進入網絡訂票系統,開展如下圖所示的操作,預訂廣州至北京的往返 車票,體驗車票預訂過程。需要提醒的是:這只是一個體驗過程,請不要完成車票支付,也不能占票,以免影響鐵路售票系統的正常業務 用戶通過網絡訂票系統預訂車票,首先要登錄訂票系統,根據自己的行程輸入乘車的日期、出發地和目的地等信息,查詢符合需求的車票。網絡訂票系統為用戶提供了單程和往返兩種行程方式。用戶選擇行程之后,在系統里填入身份證等相關信息建立訂單。完成訂單的支付后,系統會為訂單生成唯一的號碼,用戶通過第二代身份證就可以在火車取票點取票,或者是填寫相關信息后由客服將票快遞給用戶,具體操作流程如下圖所示。 網絡訂票系統通常包括系統管理模塊、客票管理模塊和訂票管理模塊等子模塊,系統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對數據、事務等進行傳遞,形成了“數據流”和“事務流”。在一些信息系統中,還會發生實物或資金的流動,也就形成了“物流”或“資金流”。“物流”是實物的流動過程,如物資的運輸、產品原材料采購等;“資金流”是伴隨物流而產生的資金的流動過程;“事務流”是各項管理活動的工作流程,如原材料的驗收、登記、開票、付款。信息系統的“信息流”伴隨以上各種流的流動,既是其他各種流的表現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揮和控制其他流運行的軟資源。信息系統就是處理信息、描述信息流動過程的。 分析 閱讀下列案例,參照上文對網絡訂票系統的分析,與同學討論案例中的信息系統是如何開展工作的。 案例一 某公司通過電子商務系統售出的計算機價值逾6000萬元,該公司的電子商務系統提供了跟蹤和查詢消費者訂貨狀況的接口,供消費者查詢已訂購的商品從發出訂單到送到消費者手中全過程的情況。 案例二 隨著移動商務的發展,自動售貨機作為一種方便、直觀的移動商務工具,在全球各地迅速普及和發展。在人流比較密集的商場、醫院、學校,總有綜合商品機、飲料機、現調現榨機等自動售貨機的身影,如下圖所示。人們自由地購取冷熱飲料、零食、電話卡特色商品等。通過自動售貨系統,存貨、銷售、物流、交易信息可以準確、及時地反饋給客戶和管理人員。 自動售貨系統實現無線數據傳輸、安全快捷的無線攴付、售貨機現場控制與數據采集,以及銷售信息、物流信息和客戶信息實時管理等功能。 (1)用戶管理:統計用戶的消費等情況。 (2)商品管理:包括商品的價格修改、新商品的添加、商品的刪除和停用、商品的銷售統計、商品的進貨記錄、進貨商的情況、商品的填料等情況。 (3)售貨機管理:包括自動售貨機目前存放的商品數據、剩余商品、缺貨警告、故障警告、維修記錄等情況。 (4)財務統計:統計每一時間段的銷售情況,每日的進貨、銷售統計,每月、每年的財務報表,后期進貨數量預測、分析等。 (5)系統維護:包括管理員的添加、修改和刪除,以及系統密碼的更改、管理員的操作記錄等情況。 (6)實時檢測:根據數據實現實時檢測的功能,隨時監控自動售貨機的工作情況和銷售情況,對出現售貨差錯的記錄提出警告,以便供人工修改。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管理信息系統普遍應用于人們日常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種組織中,學校管理信息系統就是其中一類應用。該系統以學生為中心,圍繞著學校教學工作,提供教學管理,其主要功能包括: (1)教學計劃管理:包括對教學總計劃、學期教學計劃、課程進度計劃等的管理。 (2)排課管理:主要是根據不同類型的教室、實驗室、體育場地,以及課程分布、時間分配、分合班、單雙周、教師要求等多方面約束條件,安排每個學期各個班級的具體課程表,傳統手工排課相當麻煩,并且容易出錯,排課管理功能可以很妤地解決學校排課難的大問題。 (3)學籍管理:包括基本信息、學生信息、成績信息以及畢業生信息等管理。 (4)教材管理:包括對教材的庫存情況、每個課程教材的使用等管理。 (5)圖書管理:包括學校圖書館的采購、借閱等管理,以及通過數字圖書館技術提供遠程多媒體閱覽等管理。 (6)教學輔助系統:包括網絡教學、專家答疑、網上討論、網上作業批閱等,以及其他一些遠程教育的功能。 信息系統的組成 一般來說,信息系統是一個由人、硬件、軟件、網絡和數據資源等構成的人機交互系統。 用戶 信息系統中的人是指信息系統的用戶。用戶是信息系統的使用者、維護者、管理者和設計者。用戶在信息系統的使用過程中,應自覺遵守信息社會中的道德準則和法律法規,負責任地發布、使用與傳播信息,形成合理使用信息系統的良好習慣。信息系統在應用過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風險,用戶應熟悉信息系統安全風險防范的常用技術方法,養成規范的信息系統操作習慣,樹立信息安全意識。 2.硬件和軟件 硬件是信息系統的物質基礎,包括計算機硬件和網絡平臺。計算機硬件是信息系統的運行平臺,指超級計算機、大型主機、中型計算機、微型計算機和移動終端等。網絡平臺是信息傳遞的載體和用戶接入的基礎。 信息系統的軟件是幫助終端用戶使用硬件、將數據資源轉化成各類信息產品的資源,用于完成數據的輸入、處理、存儲、控制以及輸出等信息系統的活動。軟件包括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系統軟件是管理、控制和維護信息系統的軟件,包括操作系統、監控管理程序( Monitor)、調試程序( Debug)、故障檢査和診斷程序、數據庫管理程序等。應用軟件是處理特定應用的程序 3.網絡 信息系統中的網絡是指將各個孤立的設備進行物理連接,實現人與人、人與計算機、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由于信息的作用只有在廣泛交流中才能充分發揮出來,通信技術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信息系統的發展。通信與網絡技術是信息技術發展較快的領域之一,是現代信息系統的重要技術基礎,分布式信息管理與信息的實時傳遞、發布和共享,都需要通信與網絡的支持。 4.數據資源 數據資源是指人類社會信息活動中積累起來的以信息為核心的各類信息活動要素(信息技術、設備、設施、信息生產者等)的信息。數據資源的組織、存儲和處理是信息系統的主要設計目標和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