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實習教案(注:須于上課前二日寫好)部/院/系 哲社學院 專業 思政教育 姓名 劉蘇紅 學號 0810012940 我校指導教師 賈新奇 實習學校教學指導教師 鄭壇 原任課教師 鄭壇 2011 年 10 月 12 日 (星期 三 ) 第 一 節課 本人本次實習第 4 教案實習學校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 實習班級 高二12班 實習科目 政治教學課題 《意識的本質》所用教材 教材名稱:哲學與生活 第 三 冊,第 二 章 第 一 節 32 頁,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識記意識的本質,即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2,理解,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人腦特有的機能。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物質決定意識。能力目標:通過對意識起源和本質的學習,使學生堅定唯物主義的意識觀,正確認識人的意識現象,區別于機械的照鏡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牢固樹立物質決定意識的思想觀點,堅定唯物主義信仰,人需要謙卑,而非狂傲的對待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教學重點 意識的本質: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此問題涉及意識內容的產生,源于客觀存在的事物;同時意識又不同于客觀事物,其反映形式是主觀的。教學難點 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如何讓學生把動物的高級心理和感覺,區別于人的意識,這是教學中的難點之一。意識是對客觀存在主觀映像,是客觀內容與主觀形式的統一。讓學生認同意識不是憑空產生的,必定有現實的原型,這是教學的難點之二。課時安排 1 教學用具 多媒體設備教學方法 A,啟發式教學與學生討論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思維能力B,體驗式教學,通過游戲“你來比劃,我來猜”和“畫鬼神”活動,讓學生親身體會意識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源于客觀存在。第一部分:新課導入[提問]上課之前,首先請大家思考:人類跑不過羚羊,飛不過鳥兒,游不過魚兒,甚至帕斯卡說,人類是世界上最脆弱的葦草。既然如此,人類為何自居是“萬物之靈”呢?為何自稱“萬物的主宰”?PPT:圖片“帕斯卡爾”+“ 《思想錄》名言 ”[回答]略[敘述過渡]:人正因為有思維能力或者說智慧,制造出飛機飛得比鳥兒更高更遠,制造出汽車賽過羚羊,制造出潛艇游過魚兒!即從生物身理學說,人不能成為萬物的主宰,但是人能夠制造外物補己不足。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能力呢?帕斯卡爾補充說,“人是一根脆弱的葦草,但卻是一根會思想的葦草,正是人的思想成就了人的偉大”。思想即本節課所要探討的“意識” 。意識是什么?從何而來?第二部分:新課流程1,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板書)PPT:進化論 + 圖片“巖石風化”“水滴石穿”PPT:動畫“蚯蚓的受刺”“向日葵向陽生長PPT:圖片“巴普洛夫的狗”[敘述 ]意識不是從來就有的,那是如何進化而來的呢?我們追隨達爾文的進化歷程,來看意識的起源。自然界的進化遵循著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過程,從最初的無機物,一切的物質都具有反應特性,比如巖石風化、水滴石穿。但這是意識產生的第一階段基礎,是一種機械的、物理的、化學的反應。隨著自然界的進化,出現了低等的有機物,比如蚯蚓受到外界刺激會不自覺的收縮、向日葵像陽生長。這種細胞感應特性,表現出了趨利避害的選擇性,具有了一點主動性。進一步進化到高等動物的感覺和心理,已經有了簡單的大腦和感覺器官,反應的層次越開越高。從這個角度來說,人的意識是自然街的事物由低級向高級進化的結果,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提問]:我們承認,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那動物的心理能否自發的進化為人的意識呢?如果可以,那為什么多少萬年,沒有其他的物種產生了意識呢?[回答] 略[敘述] 很明顯,動物的心理無法自發的進化為人的意識,大家都知道達爾文發現了《進化論》,但卻忽略了另一個合作發現此真理的人物——華萊士。他為什么會被后人遺忘,只是因為最后他對猿如何進化為人,產生了質疑。那我們就來看看高等動物進化為人的過程中,到底有何特別與自然界的進化律?PPT:圖片“古猿直立行走到成人的過程”[提問] 人類的親兄弟是“古猿”,請大家穿越到遠古時代,想象下假如古猿沒有直立行走,人來將會怎樣?[回答]略[歸納]同學們的設想都很奇妙,那我們簡單的梳理下古猿進化為人的過程吧。人類的祖先,原本生活在森林中,由于環境的變化,森林無法承受笨重的古猿,古猿不得不下地,但是可供實用的果實仍舊在樹上,于是古猿偶然的機會直立夠夠,竟然摘到了果實。于是,長此以往,脊椎慢慢變得適應直立行走,進而擴展了視野,解放了雙手。解放雙手對于古猿的勞動非常重要,可以制作和實用工具,各個感覺器官不斷完善化,神經系統也不短發達,漸漸地勞作的過程中,思考促進了猿腦向人腦的進化;另一方面,隨著勞動的復雜化,社會分工必然出現,正如恩格斯所說:“ 有些話已經到了不得不說的時候,語言就產生了。”語言的產生,對于人類來說非常的重要。之后分析。正是勞動和社會交往,促進了人腦的生成,語言的產生,豐富了意識的內容。所以,這就是人與動物的區別。簡簡單單從自然進化的角度,動物的高級心理無法進化為人的意識,人的意識更是社會發展的產物。PPT:古猿的圖片和進化流程圖[總結]:物質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意識是自然長期進化的產物,更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所以,一句話概括: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2,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板書)[PPT過渡]:我們知道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那意識是不是專屬于人類呢?當前網絡上熱傳關于黑猩猩的視頻《黑猩猩跳踢踏舞》、《黑猩猩照相》等,人們都認為與人類頭腦相似度達99%相似度的猩猩,已經非常聰明,有了意識。真的是這樣的嗎?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PPT:視頻播放《黑猩猩洗衣服》[提問]:看完這段視頻,大家有沒有觀察黑猩猩學習洗衣服的動作呢?他是否具有自主的學習和模仿能力呢?[回答] 略[敘述] 同學們已經觀察到,黑猩猩的模仿非常的機械,不具有自主改進的學習系統,這不是真正的學習。那為什么與人如此接近的兄弟,會產生如此大的差距呢?PPT:圖片“黑猩猩與人腦剖面圖對比”+ 表格“黑猩猩與人腦的重量、功能、構造對比”[提問]:鑒于黑猩猩與人類的差別,生物學家們從生理上作對比,請一位同學觀察此表和對比圖,比較黑猩猩的頭腦與人腦存在什么差別?可以從量和質的角度。[回答]:略[歸納]:綜合同學的認識,我們看到即使與人很相近的黑猩猩,它的大腦也無法與人腦的復雜性和精密性相比。同時從質的角度說,人腦有一個特別的功能分區即語言區。語言文字何以如此重要呢?語言是是對外在世界符號外的表示,學會了語言,有利于人的抽象思維,不被外在事物所直接限制。文字的出現又傳遞了人類一代代的思想精華,讓給人類不是從零可開始學習,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進。[轉折]: 那動物因為沒有形成系統的語言,會與人拉開多大的差距呢?我們繼續分析:意識作為高級的反應形式,一定需要外界的刺激,所以依據先天與后天,具體與抽象之別,我們看看意識是在怎樣的反射中形成的?[提問]:同學們都學過生物,知道反射的種類嗎?[回答]:略[敘述]:好,我們知道無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遺傳而來,條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其中有直接事物引起的反射稱為第一信號系統;如望梅止渴。脫離眼前直接的事物,有語言文字產生的反應,稱為第二信號系統。這是人所特有的反射,如畫餅充饑等。正是由于人的意識是建立在人腦第一和第二信號系統之上的,人的意識要高于動物的心理和感覺。3,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板書)[過渡提問]意識是人腦的產物,是不是只要有了人腦,就一定會產生意識呢?[回答]:略PPT:《狼孩的故事》[提問]:論證此問題,我們先來看一個狼孩的例子。印度發現的狼孩,不會思考,不會行走,不會說話,跟狼區別不大,只是有了人樣而已。這是為什么呢?狼孩與人養大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樣的呢?[回答]:略[歸納] :對,狼孩脫離了社會環境,沒有得到社會化的訓練,沒復雜的客觀實在作用于其頭腦,就不會激發頭腦的復雜化和完善化。所以沒有形成人的意識,而是狼的心理。這就是說,人腦是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但不是意識產生橫的源泉,不是有了人腦就一定會產生意識。以廠房和原料為例,我們知道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如果脫離了客觀實在,意識無從產生。[游戲]:你來比劃,我來猜[提問]:剛剛,同學比劃打印機或手機的時候,非常的自信,而比劃鬼神的時候,想放棄或者非常的困難,這是為什么呢?[回答]:略[敘述]:由此我們看到正確的意識是對客觀事物如實的反應,基于我們現實生活的觀察,這些身邊的客觀事物作用于人的頭腦,留下了基本的印象,所以比劃非常的明確。但是鬼神這種錯誤的意識,因為客觀世界沒有原型,所以意識很難把握。魯迅說:“描神畫鬼,天馬行空,也不過是比常人多一個手臂,脖子更長了而已?!彼?,假如我們的影視作品中出現了鬼神形象,一定能夠在現實中找到原型,是各個客觀存在事物各部分的組合體。所以,不管錯誤的或正確的意識,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只是性質不同而已。PPT:漫畫“描神畫鬼從何處取材?”[轉折提問]:我們承認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那此反映與形而上學所認為的“照鏡子”有何區別呢?[回答]:略[過渡提問]:照鏡子是機械的復制,如果意識的反映僅限于此,那有何區別和意義呢?PPT:漫畫“牛頓的蘋果”[解析]:看第一幅漫畫,我們知道在牛頓之前有很多人看到了蘋果落地,為什么只有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呢?這與牛頓本人有關,他的學識和好奇心決定了他可以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說明對同一客觀存在,人意識的反映具有層次之分,有的人僅得到現象的感性認識,有的人卻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是理性的認識。PPT:漫畫“紅樓夢評價”[提問]:作為四大名著之首,大家一定都看過《紅樓夢》,那請各位同學談談對其中林黛玉的評價吧?[回答]:略[解析]綜上,同學們從自己的角度對林黛玉的解答,各不相同,這說明意識的反映因人而異,每個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想法不同。曹雪芹創作林黛玉的角色時,可能借鑒了世間的女子,又或是各個女子人性的集合,總之是源于客觀現實,又不僅僅是復制。其中意識的反映,加入了作者自己的創作。這就是人的意識的作用,有別于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對于意識的片面理解。這是我們下節課所要探討的問題。[小結]:綜上分析,我們知道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主觀印象,其內容源于客觀存在,是客觀的;但又經過人頭腦的加工,其形式是主觀的。一句話,意識是客觀內容與主觀形式的統一。【新課總結】小結本堂課的知識點,我們探討了意識的起源、生理基礎、本質,重點理解了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因而,我們再次論證了唯物主義的觀點,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不要自大自夸,要學會謙虛,學會尊重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一味的謙虛,會讓人自卑,甚至是無所作為,那下節課我來給大家長自信,為何這么說呢?請聽下回分解。第三部分:活學活用1. 近年來 , 一些新名詞不斷產生。諸如電子郵件、多媒體、軟件、信用卡、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網絡經濟等。從哲學上看,這一事實說明 ( ?。?br/>A、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B、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C、意識是人腦的機能D、事物是普遍聯系的2. 著名哲學家費爾巴哈說:“如果上帝的觀念是鳥類創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長著羽毛的動物;假如牛能畫畫,那么它畫出來的上帝一定是一頭牛?!边@段話生動地說明 ( )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關于上帝的觀念不過是人腦自生的B、意識的形式具有主觀性,因人而異C、不是上帝創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上帝D、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教學過程及內容板書設計課后總結與評議紀錄 自我分析和同學意見 優點:基本上說,課堂所授知識點明了,邏輯清晰。課堂設計形式,傳統中有創新點,多處舉得例子比較合適,引用多媒體文件恰當。課堂氣氛活躍,充分調動學生思考和參與課堂吧!問題:具體知識點的理解上,還是存在模糊點,比如說引入穿越古猿的生活時,沒有弄清是直立行走還是勞動邏輯在先性,導致知識點錯誤。關于結論處的論述不是特別清晰,老師評價結論過的太快,沒有深入淺出,所以有待改進。整個課堂的創新處少,且由于自己理論不深,課堂不能收放自如,比較唯課本。實習學校教學指導教師意見我校指導教師意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