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版(2019)必修一物理 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課件(16張PPT)+練習(x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版(2019)必修一物理 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課件(16張PPT)+練習(xí)

資源簡介

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及組卷應(yīng)用平臺
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
一、實驗?zāi)康暮驮?br/>力的合成(或分解)主要體現(xiàn)了力的矢量性,主要應(yīng)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進行實驗探究。在實驗中,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并且在測量的過程中標(biāo)明方向,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往往只探究兩個力的合成規(guī)律,力的合成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通過力的圖示,分析力的合成規(guī)律。這樣,我們還能較為完整地定義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運算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
二、實驗步驟
1.在方木板上用圖釘固定一張白紙,如圖甲所示,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個細繩套。
2.用兩個已經(jīng)調(diào)零的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兩個細繩套,互成適當(dāng)角度地拉橡皮條將結(jié)點拉到某位置O,使橡皮條、彈簧測力計和細繩套位于與紙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內(nèi),用鉛筆描下結(jié)點的位置、細繩的方向,盡量避免彈簧測力計與紙面產(chǎn)生摩擦,記錄兩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
3.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把橡皮條拉到同一位置O,記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和細繩的方向。
4.如圖乙所示,選定合適的標(biāo)度,按適當(dāng)?shù)谋壤鞒鲇脙蓚€彈簧測力計拉時的拉力F1和F2的圖示以及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時的拉力F′的圖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以F1、F2為鄰邊畫出平行四邊形,并畫出對角線F。
5.比較F與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們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是否相同,從而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三、典型題目
【例1】某同學(xué)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jié)點,OB和OC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畫出的圖。
(1)如果沒有操作失誤,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xué)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實驗時,主要的步驟是:
A.在桌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
B.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
C.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jié)點到達某一位置O,記錄下O點的位置,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D.按選好的標(biāo)度,用鉛筆和刻度尺作出兩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1和F2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biāo)度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
F.比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們是否相同,得出結(jié)論。
上述步驟中,①有重要遺漏的步驟的序號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遺漏的內(nèi)容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xí)1】做“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的實驗時:
(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紙、彈簧測力計、細繩套、刻度尺、圖釘和鉛筆)外,還必須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在做上述實驗時,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墊上一張白紙,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結(jié)兩個細繩套,通過細繩用兩個互成角度的彈簧測力計拉橡皮條,使結(jié)點移到某一位置O,此時需記下:①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然后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把橡皮條拉長,使結(jié)點到達________,再記下________。
(3)在某次實驗中,某同學(xué)的實驗結(jié)果如圖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結(jié)點的位置。圖中________是力F1與F2的合力的理論值;________是力F1與F2的合力的實驗值.通過把________和______進行比較,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例2】某探究小組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將畫有坐標(biāo)軸(橫軸為x軸,縱軸為y軸,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紙貼在水平桌面上,如圖(a)所示。將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軸上的B點(位于圖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軸上的A點時,橡皮筋處于原長。
(1)用一只測力計將橡皮筋的P端沿y軸從A點拉至坐標(biāo)原點O,此時拉力F的大小可由測力計讀出。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b)所示,F(xiàn)的大小為________N。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點;現(xiàn)使用兩個測力計同時拉橡皮筋,再次將P端拉至O點。此時觀察到兩個拉力分別沿圖(a)中兩條虛線所示的方向,由測力計的示數(shù)讀出兩個拉力的大小分別為F1=4.2
N和F2=5.6
N。
(ⅰ)用5
mm長度的線段表示1
N的力,以O(shè)為作用點,在圖(a)中畫出力F1、F2的圖示,然后按平行四邊形定則畫出它們的合力F合;
(ⅱ)F合的大小為________
N,F(xiàn)合與拉力F的夾角的正切值為________。
若F合與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實驗所允許的誤差范圍之內(nèi),則該實驗驗證了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練習(xí)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中,現(xiàn)有木板、白紙、圖釘、橡皮筋、細繩套和一個彈簧測力計。
(1)為完成實驗,某同學(xué)另找來一根彈簧,先測量其勁度系數(shù),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彈力F/N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伸長量x/
(×10-2
m)
0.74
1.80
2.80
3.72
4.60
5.58
6.42
用作圖法求得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________N/m。
(2)某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如左圖所示,其讀數(shù)為________N;同時利用(1)中結(jié)果獲得彈簧上的彈力為2.50
N,請在右圖中畫出這兩個共點力的合力F合。
(3)由圖得到F合=________N。
【例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中,部分實驗步驟如下,請完成有關(guān)內(nèi)容:
A.將一根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貼有白紙的豎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綁上兩根細線。
B.在其中一根細線上掛5個質(zhì)量相等的鉤碼,使橡皮條拉伸,如圖甲所示,記錄:______、______、______。
C.將鉤碼取下,分別在兩根細線上掛上4個和3個質(zhì)量相等的鉤碼,用兩光滑硬棒B、C使兩細線互成角度,如圖乙所示,小心調(diào)整B、C的位置,使橡皮條與結(jié)點的位置與步驟B中結(jié)點______的位置__________,記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xí)3】有同學(xué)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在豎直木板上鋪有白紙,固定兩個光滑的滑輪A和B,將繩子打一個結(jié)點O,每個鉤碼的重量相等,當(dāng)系統(tǒng)達到平衡時,根據(jù)鉤碼個數(shù)讀出三根繩子的拉力TOA、TOB和TOC,回答下列問題:
(1)(多選)改變鉤碼個數(shù),實驗?zāi)芡瓿傻氖?  )
A.鉤碼的個數(shù)N1=N2=2,N3=4
B.鉤碼的個數(shù)N1=N3=3,N2=4
C.鉤碼的個數(shù)N1=N2=N3=4
D.鉤碼的個數(shù)N1=3,N2=4,N3=5
(2)在拆下鉤碼和繩子前,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是(  )
A.標(biāo)記結(jié)點O的位置,并記錄OA、OB、OC三段繩子的方向和鉤碼個數(shù)
B.量出OA、OB、OC三段繩子的長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繩子之間的夾角
D.用天平測出鉤碼的質(zhì)量
(3)在作圖時,你認為圖中________(選填“甲”或“乙”)是正確的。
【創(chuàng)新題】某實驗小組用一只彈簧測力計和一個量角器等器材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固定在豎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的直邊水平,橡皮筋的一端固定于量角器的圓心O的正上方A處,另一端系繩套1和繩套2。
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Ⅰ.彈簧測力計掛在繩套1上豎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結(jié)點到達O處,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
Ⅱ.彈簧測力計掛在繩套1上,手拉著繩套2,緩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結(jié)點到達O處,此時繩套1沿0°方向,繩套2沿120°方向,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
Ⅲ.根據(jù)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計算繩套1的拉力F1′=;
Ⅳ.比較,即可初步驗證;
Ⅴ.只改變繩套2的方向,重復(fù)上述實驗步驟。
回答下列問題:
(1)完成實驗步驟: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繩套1由0°方向緩慢轉(zhuǎn)動到60°方向,同時繩套2由120°方向緩慢轉(zhuǎn)動到180°方向,此過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結(jié)點在O處不動,保持繩套1和繩套2的夾角120°不變。關(guān)于繩套1的拉力大小的變化,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逐漸增大
B.先增大后減小
C.逐漸減小
D.先減小后增大
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
一、實驗?zāi)康暮驮?br/>力的合成(或分解)主要體現(xiàn)了力的矢量性,主要應(yīng)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進行實驗探究。在實驗中,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并且在測量的過程中標(biāo)明方向,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往往只探究兩個力的合成規(guī)律,力的合成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通過力的圖示,分析力的合成規(guī)律。這樣,我們還能較為完整地定義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運算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
二、實驗步驟
1.在方木板上用圖釘固定一張白紙,如圖甲所示,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個細繩套。
2.用兩個已經(jīng)調(diào)零的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兩個細繩套,互成適當(dāng)角度地拉橡皮條將結(jié)點拉到某位置O,使橡皮條、彈簧測力計和細繩套位于與紙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內(nèi),用鉛筆描下結(jié)點的位置、細繩的方向,盡量避免彈簧測力計與紙面產(chǎn)生摩擦,記錄兩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
3.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把橡皮條拉到同一位置O,記下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和細繩的方向。
4.如圖乙所示,選定合適的標(biāo)度,按適當(dāng)?shù)谋壤鞒鲇脙蓚€彈簧測力計拉時的拉力F1和F2的圖示以及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拉時的拉力F′的圖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以F1、F2為鄰邊畫出平行四邊形,并畫出對角線F。
5.比較F與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們在實驗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是否相同,從而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三、典型題目
【例1】某同學(xué)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情況如圖甲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的結(jié)點,OB和OC為細繩。圖乙是在白紙上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畫出的圖。
(1)如果沒有操作失誤,圖乙中的F與F′兩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
(2)本實驗采用的科學(xué)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實驗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變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實驗時,主要的步驟是:
A.在桌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
B.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
C.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分別鉤住繩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橡皮條伸長,結(jié)點到達某一位置O,記錄下O點的位置,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
D.按選好的標(biāo)度,用鉛筆和刻度尺作出兩只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1和F2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求出合力F;
E.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biāo)度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
F.比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們是否相同,得出結(jié)論。
上述步驟中,①有重要遺漏的步驟的序號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遺漏的內(nèi)容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F′;(2)
B;
(3)
①C,E;②C中應(yīng)加上“記下兩條細繩的方向”,E中應(yīng)說明“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同一位置O”
【解析】
(1)F′是一根彈簧作用時,把橡皮條的結(jié)點拉到同一位置O的力,故F′必沿OA方向。
(2)合力與分力是等效的,故選B。
(3)力是矢量,需要記錄大小和方向。
【練習(xí)1】做“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的實驗時:
(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紙、彈簧測力計、細繩套、刻度尺、圖釘和鉛筆)外,還必須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在做上述實驗時,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墊上一張白紙,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結(jié)兩個細繩套,通過細繩用兩個互成角度的彈簧測力計拉橡皮條,使結(jié)點移到某一位置O,此時需記下:①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然后用一個彈簧測力計把橡皮條拉長,使結(jié)點到達________,再記下________。
(3)在某次實驗中,某同學(xué)的實驗結(jié)果如圖所示,其中A為固定橡皮條的圖釘,O為橡皮條與細繩結(jié)點的位置。圖中________是力F1與F2的合力的理論值;________是力F1與F2的合力的實驗值.通過把________和______進行比較,驗證平行四邊形定則。
【答案】(1)三角板,橡皮條
(2)①O點位置,②細繩所指方向,③相應(yīng)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同一位置O點,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
(3)F,F(xiàn)′,F(xiàn),F(xiàn)′
【解析】
(1)實驗需要的器材有方木板、白紙、彈簧測力計(兩只)、橡皮條、細繩套(兩個)、三角板、刻度尺、圖釘(若干)、鉛筆
(2)實驗中要記錄橡皮條拉伸后O點的位置、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及力的方向。
(3)應(yīng)用平行四邊定則作圖得到的力F是理論值,沿繩AO方向的力F′是實驗值。
【例2】某探究小組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實驗,將畫有坐標(biāo)軸(橫軸為x軸,縱軸為y軸,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紙貼在水平桌面上,如圖(a)所示。將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軸上的B點(位于圖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軸上的A點時,橡皮筋處于原長。
(1)用一只測力計將橡皮筋的P端沿y軸從A點拉至坐標(biāo)原點O,此時拉力F的大小可由測力計讀出。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b)所示,F(xiàn)的大小為________N。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點;現(xiàn)使用兩個測力計同時拉橡皮筋,再次將P端拉至O點。此時觀察到兩個拉力分別沿圖(a)中兩條虛線所示的方向,由測力計的示數(shù)讀出兩個拉力的大小分別為F1=4.2
N和F2=5.6
N。
(ⅰ)用5
mm長度的線段表示1
N的力,以O(shè)為作用點,在圖(a)中畫出力F1、F2的圖示,然后按平行四邊形定則畫出它們的合力F合;
(ⅱ)F合的大小為________
N,F(xiàn)合與拉力F的夾角的正切值為________。
若F合與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實驗所允許的誤差范圍之內(nèi),則該實驗驗證了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答案】(1)4.0;(2)(ⅰ)圖見解析,(ⅱ)4.0,0.05
【解析】
(1)彈簧測力計的精度為0.2N,本位估讀,所以讀數(shù)為4.0
N。
(2)(ⅰ)利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圖,如圖所示。
(ⅱ)根據(jù)標(biāo)度可知F合=4.0
N,從F合的頂點向x軸和y軸分別作垂線,頂點的橫坐標(biāo)對應(yīng)長度為1
mm,頂點的縱坐標(biāo)長度為20
mm,則可得出F合與拉力F的夾角的正切值為0.05。
【練習(xí)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中,現(xiàn)有木板、白紙、圖釘、橡皮筋、細繩套和一個彈簧測力計。
(1)為完成實驗,某同學(xué)另找來一根彈簧,先測量其勁度系數(shù),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
彈力F/N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伸長量x/
(×10-2
m)
0.74
1.80
2.80
3.72
4.60
5.58
6.42
用作圖法求得該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________N/m。
(2)某次實驗中,彈簧測力計的指針位置如左圖所示,其讀數(shù)為________N;同時利用(1)中結(jié)果獲得彈簧上的彈力為2.50
N,請在右圖中畫出這兩個共點力的合力F合。
(3)由圖得到F合=________N。
【答案】(1)55(±2內(nèi)均可);(2)2.10(說明:有效數(shù)字位數(shù)正確,±0.02內(nèi)均可),見解析圖;(3)3.3(說明:±0.2內(nèi)均可)
【解析】
(1)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描點,然后連成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如圖所示
直線的斜率等于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k=
N/m≈55
N/m。
(2)彈簧測力計的精度為0.1N,向后估讀一位,讀數(shù)為2.10
N;以O(shè)為頂點,畫出兩彈簧的繩套方向就是兩拉力方向,再確定并畫好力的標(biāo)度,畫出兩拉力的圖示,以兩拉力為鄰邊作出平行四邊形,畫出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即合力F合。
(3)用刻度尺量出合力的長度,根據(jù)確定的標(biāo)度算出合力的大小。
【例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實驗中,部分實驗步驟如下,請完成有關(guān)內(nèi)容:
A.將一根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貼有白紙的豎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綁上兩根細線。
B.在其中一根細線上掛5個質(zhì)量相等的鉤碼,使橡皮條拉伸,如圖甲所示,記錄:______、______、______。
C.將鉤碼取下,分別在兩根細線上掛上4個和3個質(zhì)量相等的鉤碼,用兩光滑硬棒B、C使兩細線互成角度,如圖乙所示,小心調(diào)整B、C的位置,使橡皮條與結(jié)點的位置與步驟B中結(jié)點______的位置__________,記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步驟B:鉤碼個數(shù)(或細線拉力),橡皮條與細線結(jié)點的位置O,細線的方向(能反映細線方向的其他記錄也可以)
步驟C:橡皮條與細線結(jié)點的位置與步驟B中結(jié)點O的位置重合,鉤碼個數(shù)(或細線拉力),對應(yīng)的細線方向
【解析】
每個鉤碼的重力相同,鉤碼的個數(shù)能夠表示力的大小,細線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練習(xí)3】有同學(xué)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在豎直木板上鋪有白紙,固定兩個光滑的滑輪A和B,將繩子打一個結(jié)點O,每個鉤碼的重量相等,當(dāng)系統(tǒng)達到平衡時,根據(jù)鉤碼個數(shù)讀出三根繩子的拉力TOA、TOB和TOC,回答下列問題:
(1)(多選)改變鉤碼個數(shù),實驗?zāi)芡瓿傻氖?  )
A.鉤碼的個數(shù)N1=N2=2,N3=4
B.鉤碼的個數(shù)N1=N3=3,N2=4
C.鉤碼的個數(shù)N1=N2=N3=4
D.鉤碼的個數(shù)N1=3,N2=4,N3=5
(2)在拆下鉤碼和繩子前,最重要的一個步驟是(  )
A.標(biāo)記結(jié)點O的位置,并記錄OA、OB、OC三段繩子的方向和鉤碼個數(shù)
B.量出OA、OB、OC三段繩子的長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繩子之間的夾角
D.用天平測出鉤碼的質(zhì)量
(3)在作圖時,你認為圖中________(選填“甲”或“乙”)是正確的。
【答案】(1)BCD;(2)A;(3)甲
【解析】
(1)對O點受力分析如圖所示
OA、OB、OC分別表示TOA、TOB、TOC的大小,由于三個共點力處于平衡,所以TOA、TOB的合力大小等于TOC,且TOC(2)為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規(guī)律,必須作受力圖,所以先明確受力點,即標(biāo)記結(jié)點O的位置,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讀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圖示,因此要做好記錄,應(yīng)從力的三要素角度出發(fā),要記錄鉤碼的個數(shù)和記錄OA、OB、OC三段繩子的方向,故A正確,BCD錯誤。
(3)以O(shè)點為研究對象,F(xiàn)3的實際作用效果在OC這條線上,由于誤差的存在,F(xiàn)1、F2的合力的理論值與實際值有一定偏差,故題圖甲符合實際,題圖乙不符合實際。
【創(chuàng)新題】某實驗小組用一只彈簧測力計和一個量角器等器材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設(shè)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固定在豎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的直邊水平,橡皮筋的一端固定于量角器的圓心O的正上方A處,另一端系繩套1和繩套2。
主要實驗步驟如下:
Ⅰ.彈簧測力計掛在繩套1上豎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結(jié)點到達O處,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
Ⅱ.彈簧測力計掛在繩套1上,手拉著繩套2,緩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結(jié)點到達O處,此時繩套1沿0°方向,繩套2沿120°方向,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
Ⅲ.根據(jù)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計算繩套1的拉力F1′=;
Ⅳ.比較,即可初步驗證;
Ⅴ.只改變繩套2的方向,重復(fù)上述實驗步驟。
回答下列問題:
(1)完成實驗步驟: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繩套1由0°方向緩慢轉(zhuǎn)動到60°方向,同時繩套2由120°方向緩慢轉(zhuǎn)動到180°方向,此過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結(jié)點在O處不動,保持繩套1和繩套2的夾角120°不變。關(guān)于繩套1的拉力大小的變化,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
A.逐漸增大
B.先增大后減小
C.逐漸減小
D.先減小后增大
【答案】(1)
F;F1和F1′,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相同;(2)
A
【解析】
(1)①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計算繩套1的拉力F1′=Ftan30°=F;②通過比較F1和F1′,在誤差允許范圍內(nèi)相同,則可初步驗證。
(2)兩個繩套在轉(zhuǎn)動過程中,合力保持不變,根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畫出圖像,如圖所示
根據(jù)圖像可知,繩套1的拉力大小逐漸增大,故A正確。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共
2
頁)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共16張PPT)
探究兩個互成角度的
力的合成規(guī)律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冊
一、實驗?zāi)康暮驮?br/>力的合成(或分解)主要體現(xiàn)了力的矢量性,主要應(yīng)用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進行實驗探究。在實驗中,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并且在測量的過程中標(biāo)明方向,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往往只探究兩個力的合成規(guī)律,力的合成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通過力的圖示,分析力的合成規(guī)律。這樣,我們還能較為完整地定義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運算遵從平行四邊形定則。
二、實驗步驟
三、典型題目
三、典型題目
三、典型題目
三、典型題目
三、典型題目
三、典型題目
三、典型題目
三、典型題目
三、典型題目
三、典型題目
三、典型題目
謝謝
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中小學(xué)教育資源網(wǎng)站
有大把高質(zhì)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jì)教育網(wǎng)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
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關(guān)于課件的說明:
1.課件中的圖片均為矢量圖片,背景均透明化,可以任意復(fù)制和放縮;
2.試題部分,一部分習(xí)題為文字,需要復(fù)雜公式的都作為圖片粘貼在PPT中,均為矢量圖,具體的文字部分均在配套的試題編輯中可以查看到。
關(guān)于試題編輯的說明:
1.為了公式能夠呈現(xiàn)更好的效果,公式輸入均為LaTeX或者office的公式編輯器輸入,盡可能減少亂碼的情況,也為沒有mathtype的教師提供修改便利;
2.為了在word中呈現(xiàn)更好的公式效果,教師需要安裝對應(yīng)的字體包,具體操作如下:
下載字體: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B-hJW5w_9ICFoJqS_fPvjQ
密碼:
mlg7

雙擊字體包,直接安裝

打開word,點擊插入→公式

插入公式后,會在頁面頂端顯示公式工具,點擊設(shè)計→點擊工具右側(cè)的更多

選擇我們剛才安裝好的字體,即能呈現(xiàn)或者編輯輸入,公式的字體均為國際公認的標(biāo)準(zhǔn)格式,也是目前我們現(xiàn)行課本的標(biāo)準(zhǔn)格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晴隆县| 收藏| 松潘县| 虎林市| 克拉玛依市| 北安市| 福鼎市| 茌平县| 长乐市| 保德县| 小金县| 西青区| 广饶县| 乃东县| 文成县| 郁南县| 大同市| 东山县| 晴隆县| 满城县| 建湖县| 绍兴县| 内乡县| 武宣县| 喜德县| 武胜县| 四会市| 新安县| 海南省| 福安市| 冀州市| 通海县| 临沭县| 齐齐哈尔市| 宜黄县| 广河县| 通辽市| 包头市| 亳州市| 巢湖市| 嵊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