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2張PPT)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三章第二節生物進化的原因學習目標7.3.3生物進化的原因生物進化的原因是什么?自然選擇學說包括哪些主要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將知道:在某個經常刮大風的海島上,有許多無翅或殘翅的昆蟲,請分析,為什么無翅或殘翅的昆蟲特別多?想一想,議一議答: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有翅能飛的昆蟲常被大風掛到海里淹死,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機會較少。而無翅或殘翅的昆蟲,由于不能飛,就不容易被風吹到海里,生存或繁殖后代的機會反而多些。新課導入在漫長的生物進化過程中,為什么有些生物種類會滅絕?新的生物種類又是怎樣形成的呢?推動生物進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實例分析P6218世紀的英國曼徹斯特地區,山清水秀綠樹成蔭。那的樹林里生活著一種樺尺蛾,它們夜間活動,白天棲息在長滿地衣的樹干上。1850年,生物學家來這里考察,發現大多數樺尺蛾的體色是淺色的,只有少數是深色的。這些深色的樺尺蛾是淺色樺尺蛾在自然條件下的變異類型。百年后,這里變成了工業城市,工廠林立煙霧彌漫,煤煙殺死了地衣,使樹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這時又有一些生物學家來考察,令他們驚訝的是,這里的深色樺尺蛾變成了常見類型,而淺色樺尺蛾卻成了少數。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科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他們先把數量相等的淺色樺尺蛾和深色樺尺蛾同時放到樹干上,然后用望遠鏡觀察樹干上所發生的情況。一群愛吃樺尺蛾的鳥兒飛過之后,他們發現,淺色樺尺蛾所剩無幾,而大部分深色樺尺蛾卻逃過了這場災難。這說明了什么?答:體色與環境色彩相一致的個體容易存活下來。長滿地衣的樹干上的樺尺蛾淺色個體占多數黑褐色樹干上的樺尺蛾深色個體占多數1850年考察1950年考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地點:英國曼徹斯特答: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1.你能解釋樺尺蠖體色變化的原因嗎?答: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關。只有體色與環境色彩相一致的樺尺蛾才更容易存活下來。討論2.如果人們要使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淺色的樺尺蠖又重新恢復為常見類型,你認為該怎樣做?答:治理環境,減少工廠排出的煤煙,使環境恢復到正常并進行保護。你知道嗎?樺尺蛾屬于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鱗翅目,因其主要危害樺樹,故被稱為“樺尺蛾”,其幼蟲被稱為“樺尺蠖”。保護色:動物的體色與周圍環境的色彩十分相似,人們把這種體色稱為保護色。意義:具有保護色的動物不易被其他動物所發現,這對它躲避敵害或者捕食獵物是十分有利的。詳見教材P63。幾種不同環境中的蛙:冬天的雷鳥夏天的雷鳥觀看視頻:《保護色》枯葉蝶擬態是指一種生物在形態、行為等特征上模擬另一種生物,借以蒙蔽敵害,保護自身的現象。葉子蟲觀看視頻:《葉子蟲》警戒色箭毒蛙毒蠅菌某些有惡臭或毒刺的動物所具有的鮮艷色彩和斑紋,叫作警戒色。警戒色色彩鮮艷,容易識別,能夠對敵害起到預先警示的作用,因而有利于動物的自我保護。保護色、擬態對生物有什么作用?答:不易被其他動物發現,利于躲避敵害或捕食獵物。想一想閱讀P63-65“模擬保護色形成實驗”,回答以下問題:①本實驗中,以下項目分別模擬什么?②為什么捕食者不能特意尋找某種顏色的小紙片?③為什么要重復4-8步驟至少4次?項目大彩紙各色小彩紙組員各色備用小彩紙模擬對象動物的生活環境不同體色的動物個體捕食者幸存者的后代答:避免人為挑選,模擬自然界真實的捕食情況。答:避免偶然性,提高實驗結論的可信度。彩紙為:黃色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小紙片開始數目幸存數目開始數目幸存數目開始數目幸存數目開始數目幸存數目開始數目幸存數目紅色20000000000黃色20124818722080208020綠色207282800000紫色20140000000答:和彩紙的顏色最接近的“幸存者”最多。小紙片的顏色與彩紙對比反差越大,越容易被發現并選出,反差越小,則越容易留存下來。觀看視頻:《模擬實驗》A.他是英國人B.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C.他在青年時代曾進行過五年的環球航海考察D.他是《物種起源》的作者達爾文Who猜一猜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1809—1882),出生于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1831年,二十二歲的達爾文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采集。1859年他出版《物種起源》,提出了生物進化論學說,從而摧毀了各種唯心的神造論以及物種不變論。除了生物學外,他的理論對人類學、心理學、哲學的發展都有不容忽視的影響。恩格斯將“進化論”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其他兩個是細胞學說、能量守恒轉化定律)。觀看視頻:《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內容1.過度繁殖3.遺傳和變異2.生存斗爭4.適者生存一、過度繁殖(前提):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緊難能力,能廣生很多后代,為自然選擇創造條件。P65小資料:達爾文以大象為例,研究生物的繁殖能力。如果1頭雌象一生產仔6頭,每頭活到100歲,而且都能進行繁殖的話,那么到750年以后,1對象的后代就可達到1900萬頭。二、生存斗爭生物繁殖的后代數量很多,但是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間都是非常有限的。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為獲取足夠的食物和空間而進行生存斗爭。類型及舉例:生存斗爭既包括生物種間的斗爭,如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之間的捕食和反捕食,麥田里的小麥和雜草爭奪陽光、水分、無機鹽等;還包括生物種內的斗爭,如同種生物爭奪食物、配偶、生存空間等。通過生存斗爭,一部分生物個體被淘汰。三、遺傳和變異:遺傳能使生物保持物種的穩定性和連續性,變異能使生物不斷適應所生存的環境,同時為生物進化提供更多原材料。在自然界中,一切生物都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生物的變異是不定向的,在產生了各種變異的生物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容易在生存斗爭中獲勝而生存下來,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四、適者生存:生存斗爭的結果就使得適應環境的個體存留下來,不適應的被淘汰。在激烈的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才容易生存下來,并將這些變異遺傳給下一代,而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則容易被淘汰。現代長頸鹿的脖子為什么那么長?(P66)長頸鹿的進化示意圖(P66)自然界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斗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通過遺傳、變異和自然選擇,不斷的進化。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觀看視頻:《自然選擇》1.如果沒有變異,生物就不可能進化。2.有利于生物生存的變異都可能被自然選擇保留下來。3.古代的長頸鹿因為經常吃樹葉,所以頸部變長,形成了現代的長頸鹿。4.自然選擇留下了的變異永遠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5.有些動物如某種蛾類幼蟲的體表具有鮮艷的顏色和斑紋,并長有毒毛,很容易被食蟲鳥發現,因此,這種具有與保護色不一致的體色是不利于它們的生存的。√×√××判斷題鞏固練習注1:是生物由于變異產生了不同類型的個體,大自然再對它們進行刷選,留下能適應環境的有利變異的個體,淘汰不能適應環境的有害變異的個體。注2:如果環境發生改變,有利變異會變成不適應環境的有害變異。1.以下有關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選項,不正確的是A.各種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強的繁殖能力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為了獲得食物和空間而進行生存斗爭C.生物產生的變異一定都有利于適應環境D.不適應環境的生物將被淘汰√選擇題2.我們現在看到的長頸鹿都是頸長的,按照達爾文的觀點,這一性狀的產生是A.長期伸長的結果B.不斷變異的結果C.祖先都是頸長的結果D.自然選擇的結果3.自然界中,生物進化的外在原因是A.人為干預B.遺傳物質的改變C.環境的改變D.長期鍛煉√√1.家養的動物同野生的動物相比,兩者往往在體型、習性等方面有較大的差異,請解釋其原因。(P67課后習題3)答:這是因為人工選擇的結果。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可以加快生物演變的歷程,縮短生物演變的時間。論述題2.剛開始使用蚊香的時候,殺蚊子的效果很好,可到后來,效果不明顯,請你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的觀點分析此現象。答:蚊子因為變異,產生了具有抗藥性的蚊子。經過一代代選擇,沒有抗藥性的蚊子被殺死淘汰,而具有抗藥性的蚊子則存留了下來,通過繁殖,使數量越來越多。所以到了后來使用蚊香時效果不明顯。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3.3生物進化的原因.pptx 保護色.mpg 葉子蟲.mp4 模擬實驗.mpg 自然選擇.mpg 達爾文-_標清.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