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流程的設計 任務二設計金屬筆筒加工流程 教學目標 通過流程設計,體會流程設計的基本思想與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流程設計,體會流程設計的基本思想與方法。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任務引導法 四、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 流程設計,第一,要明確設計的目標和任務,明確流程應遵循的內在變化規律。第二,要分析現有材料、設備、資金、人員、工藝和環境等因素。不同的設備和人員條件可能導致不同的流程設計結果。第三,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項,并進行初步的排列。第四,分析各事項(步驟)之間的先后順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時序環節。例如,一個產品的生產流程設計一般由材料準備環節、加工環節、組裝環節、產品質量檢查環節等組成。這些環節中分別應該安排哪些工作,是串行工序還是并行工序等。第五,選擇-種合適的表達方式,畫出流程圖。對于有嚴格時間要求的時序,要標注時間。 一個流程要經過精心的設計和反復的修改,才能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 2、新課學習 案例分析 金屬筆筒制作與裝配的流程設計 如圖2-22所示的金屬筆筒可分為三個部分:筆筒1?(高)、筆筒2(低)、銘牌。其中,筆筒包括筒身與底板:兩筆筒可分可合,筆筒之間有一定的連接結構;銘牌制作后還要與筆筒連接。 1.流程設計的主要因素分析 (1)工具和設備:臺鉆、平鏈、手鋼、絲錐架、角尺、劃針、樣沖、金工錘、激光雕刻機、三維打印機。 (2)材料:50mmx100mmx150mm方形鋼管、10mmx100?mnx?200?mm木板、平頭螺釘、三維打印材料、亞克力板、砂紙、油漆。 (3)加工方法:采用傳統加工與現代加工方法。 (4)人員:學生(教師指導)。 (5)場所:通用技術實踐室。 (6)結構特點:可分可合的筆筒。 流程的環節劃分與時序的確定 流程可以分為五個部分:筆筒1的制作、筆筒2的制作、銘牌的制作、表面處理及裝配。 3.筆筒的加工流程圖 (1)筆筒1的制作流程 分析:筆筒中有兩個扣槽,用平頭螺釘將兩個筆筒連在一起。扣槽的加工需要鉆孔與鋼制。 先確定鉆孔位置后,再用樣沖沖眼,然后用臺鉆鉆孔,再用手鋼進行管制。固定銘牌時,還需要在恰當的位置鉆孔與攻絲。 底板襯托是將側面板鋼后向內彎折形成的,如圖2?-24所示。 底板是根據方管內空的大小,通過劃線與鋼制,再鏡削實現的。 筆筒1主體的制作流程: 下料→劃線→鉆孔→ 鋸割→銼削→攻絲→彎折 底板的制作: 下料→ 劃線→ 鋸割→打磨 (2)筆筒2的制作流程 分析:筆筒2與筆筒1結構不一樣,因此加工流程也不同。平頭螺釘(卡扣)通過簡身上的內螺紋安裝,主要是與筆筒1的槽相配合,實現兩個筆筒的連接。 底板襯托同樣是為了底板的固定。 筆筒2主體的制作流程: 下料→劃線→ 鋸割→鉆孔 → 攻絲 →彎折 →鏡削 底板的制作: 下料 →現線 → 鋸割 → 打磨 (3)銘牌的制作流程 銘牌的制作,根據不同的設備,其制作方法也不同。如果采用三維打印機直接打印,則其操作流程為: 三維建模→打印 →后續處理 如果采用激光雕刻機進行加I,則其操作流程為: 圖形建模 →導入→激光雕刻 (4)表面處理 即對金屬表面進行關化、安全處理。其基本流程是: 粗加工(壁)→精加工(砂紙打磨)→涂防鑄漆→噴涂面漆 (5)裝配 發配包括:用平頭螺釘將筆筒1與筆筒2裝配在一起。考慮到螺釘既要擰緊,又要能卡入,所以對平頭螺釘是有要求的,要選用如圖2-26所示的平頭端釘。銘牌通過平頭螺釘固定在筆筒1上。 其操作流程是: 裝銘牌→裝平頭螺釘→組裝 思考: 在結構設計的同時,就要考慮流程的設計。請簡略說明在結構設計時要考慮制作流程中的哪些方面。 學習反思 在流程設計時,有多個目標需要實現,因此需要考慮較多因素,且有多個方案可以選擇。應該如何選擇最佳方案?其依據是什么? 工廠設計流程時,不僅要懂技術,還要熟知設備情況、工人的技術水平、生產組織流程、質量管理流程等。 3、課堂小結 通過流程設計,體會流程設計的基本思想與方法。 五、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