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4張PPT)
人教版初中生物
八年級上
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三節
社會行為
火蟻是一種營群體生活的螞蟻。在洪水來臨時火蟻會有這樣的行為:一些工蟻彼此將前后足搭接在一起,在水面上形成一個由身體搭建的“筏子”;另一些工蟻則忙著把蟻后、雄蟻和幼蟻搬到“筏子”上,最后,在水面上形成一個漂動的“蟻團”。蟻團隨水漂流時,組成“筏子”的工蟻常常會被魚吃掉,一旦有缺口,總有其他工蟻義無反顧地補上去,直到蟻團到達陸地。
組成“筏子”的工蟻為什么寧愿“犧牲”自己呢?你怎樣看待這種現象?
答:工蟻雖然犧牲自己,但對群體的生存卻是有利的。
導入新課
螞蟻和蜜蜂都是營群體生活的動物,這類動物具有社會行為。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將知道:
1.動物的社會行為具有哪些特征?
2.動物群體中的信息交流對動物的生存具有什么意義?
學習目標
5.2.3
社會行為
????????????????????????????????????????????????????????????????????????????????????????????????????????????????????????????????????????????????????????????????????????????????????????????????????????????????????????
觀看視頻:
《大雁》
螞蟻群體中有哪些成員?怎么分工?(見教材p54下)
一、社會行為的特征
蟻后(雌蟻)
兵蟻
工蟻
腹部通常膨脹得很大,是專職的“產卵機器”。
主要負責與蟻后交配。
專司蟻巢的保衛。
承擔了覓食、筑巢、照料蟻后產下的卵、飼喂其它白蟻等大部分工作。
蟻王(雄蟻)
觀看視頻:
《螞蟻的家庭成員》
有些哺乳動物的群體中存在等級。你知道牧羊人怎樣放牧嗎?他只需要管好頭羊就可以了,羊群中的其他羊都會跟著頭羊走。
注:一般在高等的哺乳動物群體中才形成嚴格的等級。
觀看視頻:
《猴群等級》
在一群狒狒組成的“等級社會”中,根據個體大小、力量強弱、健康狀況和兇猛程度的不同(注:不是根據年齡),排成等級次序。作為“首領”的雄狒狒優先享有食物和配偶,優先選擇棲息場所,其他成員對它會做出表示順從的姿態,對它的攻擊不敢反擊。“首領”也負責指揮整個社群的行為,并且與其他雄狒狒共同保衛這個群體。
狒狒的群體生活
1.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
2.成員之間有明確的
。
3.有的群體中還形成
。
黑長尾猴
組織
分工
等級
社會行為的特征:
群體中的信息交流
群體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時交流信息。動物的
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
舞蹈——動作
例如,蜜蜂用舞蹈動作告訴同伴蜜源的距離和方向。
觀看視頻:
《蜜蜂》
聲音
例如,一只黑長尾猴發現蛇時會發出一種叫聲,其他猴會后腿直立并仔細審視地面;而當它發現豹時會發出另一種叫聲,其他猴會立即爬上附近纖細的樹枝;當它發現鷹在天空盤旋時,又會發出第三種聲音,猴群就都聚集到樹干附近濃密的樹枝間或竄入茂密的灌木叢。
氣味
例如,螞蟻分泌氣味物質來標志找到食物的路線,以求得其它螞蟻的幫助,共同搬運食物。
沒有信息交流,動物的個體之間就無法取得聯系。群體中的信息交流,在群體覓食、御敵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螞蟻的通訊
探究
一個動物群體中的某個個體向其他個體發出某種信息,接受信息的個體產生某種行為反應,這種現象叫作通訊(communication)
問
題
螞蟻是怎樣進行通訊的?
作出假設
仔細觀察過螞蟻的同學知道,一只螞蟻發現食物后,會迅速返回巢穴。不一會兒,一大群螞蟻排著長長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奔向食物所在的地點。螞蟻不會發聲,它們是靠什么進行通訊的呢?偵察蟻在食物和巢穴之間是否留下了什么標記呢?你的假設是
。
螞蟻是通過氣味進行通訊的。
制訂計劃
你可以參考下面的探究方案制訂自己的探究計劃。
(1)利用螞蟻喜歡吃的食物,誘捕螞蟻。
(2)如果獲取的螞蟻是用工具從蟻穴里捕獲的,就需要將這些受驚的螞蟻飼養一段時間,然后再進行實驗。實驗時最好使螞蟻處于饑餓狀態。
(3)主要方法和步驟。
?將三塊小石頭放在盛有少許清水的容器內(如下圖),形成三個小島,小島間用兩根等長的小木條連接起來,這樣螞蟻只能通過由小木條搭成的“橋”從一個小島到達其他的小島。
?先將饑餓的螞蟻放在B島上,食物放在C島上,A島什么都不放,觀察螞蟻的通訊行為。一段時間后再將連接B、C島之間的“橋”和A、B島的對換,觀察螞蟻的行為有什么變化。(答案:螞蟻會沿著對換后的橋由B島爬到沒有食物的A島。)
A
B
C
?在螞蟻爬過的“橋”上,涂一些有氣味的物質,觀察螞蟻會有什么樣的行為表現。(答案:螞蟻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爬。)
在制訂計劃時應當考慮以下問題:捕獲的螞蟻是否來自同一蟻穴?飼養螞蟻時需要注意什么?用什么樣的木條做“橋”好?“橋”的粗細和長短對實驗有影響嗎?實驗過程中能否直接用手移動“橋”呢?
通過小組討論完善探究計劃。
實施計劃
按修改完善過的探究計劃進行實驗,認真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
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實驗結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設?你的結論是
螞蟻是通過氣味進行通訊
。
表達與交流
將你的結論與同學交流。你在探究過程中還發現了什么特別有趣的現象?把你觀察到的現象說給同學聽。
討
論
?螞蟻的通訊是依靠氣味,還是依靠觸角?還是兩者都有呢?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答:螞蟻是依靠氣味進行通訊,但其嗅覺感受器分布在觸角上。
?螞蟻的通訊對它們獲取食物有什么意義?
答:螞蟻是營群體生活的動物。沒有通訊,螞蟻個體間無法取得聯系,無法交流食物信息,無法協作將大型食物搬回蟻穴,從而嚴重影響螞蟻的生存。
許多動物的個體之間都能進行信息交流。例如,蝶蛾類昆蟲的雌蟲,體表的腺體能夠分泌吸引雄蟲的物質——性外激素。性外激素是揮發性的物質,并且具有特殊的氣味。雄蟲靠觸角上的嗅覺感受器感受到同種雌蟲性外激素的氣味后,就會飛過來同雌蟲交配。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誘劑,可以誘殺農業害蟲。如果在田間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誘劑,就會干擾雌雄蟲之間的信息交流,使雄蟲無法判斷雌蟲的位置,從而不能交配,這樣也能達到控制害蟲數量的目的。
注:這種防治方法可避免農藥對環境的污染。
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
觀看視頻:
《動物信息交流》
1.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組織
2.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3.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
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都可以起傳遞信息的作用。群體中的信息交流在群體覓食、御敵和繁衍后代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5.2.3
社會行為
一、社會行為的特征:
二、動物的信息交流
知識總結
技能訓練
作出假設,設計實驗
設計檢驗昆蟲是否有趨光性的實驗
作出假設:
家蠅具有趨光性
制定計劃:進行對照實驗
答案:準備20只家蠅,分成兩組,一組家蠅在有光環境,另一組在黑暗環境,觀察它們的活動情況。
1.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畫“√”,錯誤的畫“×”。
(1)利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昆蟲性外激素可以誘捕相應的農業害蟲(
)
(2)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群體中,往往是年長者為“首領”
(
)
2.
某些動物群體有最占優勢者,你能舉出例子嗎?
×
√
答:
馬、羊、雞,獅等動物的群體中都有最占優勢者。
分析說明題
3.同樣是肉食動物,虎是單獨生活的,狼卻往往集結成群捕食獵物。這兩種動物的捕食方式各有什么優勢和不足?
答:虎單獨作戰勝利的可能性小一些,可是一旦勝利就能獨自享用食物。
狼集群捕食,戰勝幾率大,但食物需要給大家分享。
1.社會行為的特征: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成員之間有明確的
,有的群體中還形成
。
2.動物的
、
和
都可以起到傳遞信息的作用。
組織
分工
等級
動作
聲音
氣味
鞏固練習
3.下列事實不屬于社會行為的是(
)
A.一窩螞蟻分工合作
B.一個雞舍中有上千只肉食雞
C.幾頭獅子圍捕兩只羚羊
D.一群獼猴有著嚴禁的等級制度
B
4.下列幾項動物的行為中,不能起到同種個體之間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
A.蜜蜂的舞蹈動作
B.蜂王釋放的特殊分泌物
C.鳥類的各種鳴叫聲
D.烏賊受到威脅時釋放墨汁
D
你知道嗎?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這樣一句歇后語:飛蛾撲火,自取滅亡。求生是寫入基因的最深刻的本能,只有思想能夠抗拒本能,所以只有人類能夠自殺。但飛蛾撲火卻是很多人都見過的事實,如果這不是自取滅亡,又是什么呢?
飛蛾撲的其實是火發出的光(趨光性),不是刻意要撲火而自取滅亡的。這是一個不幸的巧合!
很多昆蟲為什么有趨光性?這在今天仍是一個未能完全破解的謎。不管你是嘲笑飛蛾自取滅亡的愚蠢,還是贊美飛蛾追求光明的勇氣,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飛蛾并非真的想尋死!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
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