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2021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八年級生物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1.固著在海中礁石上的海葵,宛如艷麗的花朵,被稱為“海中之花”。關于它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海葵不是植物,是腔腸動物B.海葵的消化腔有三層C.海葵利用口周的觸手捕捉食物D.海葵的身體呈輻射對稱,有利于其感知各個方向的刺激2.目前已經記錄的動物有150多萬種,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與其生存環境相適應的結構。下列動物與其結構的描述不正確的是A.珊瑚蟲——身體呈兩側對稱,體表有刺細胞B.血吸蟲——身體背腹扁平,有口無肛門C.蛔蟲——體表有角質層,有口有肛門D.縊蟶——身體柔軟,體表有外套膜3.華枝睪吸蟲、豬肉絳蟲、蛔蟲等寄生蟲最簡單和最發達的器官分別是A.消化器官和生殖器官B.消化器官和運動器官C.生殖器官和運動器官D.運動器官和呼吸器官4.下列動物排出消化后食物殘渣不同于其他三個的是5.下列動物不用靠剛毛或疣足輔助運動的是6.珍珠是含碳酸鈣的礦物珠粒,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體集合而成的。種類豐富,形狀各異,色彩斑斕,自古以來為人們所喜愛。人工養珠的原理就是用砂粒刺激珍珠蚌的哪個部位來獲得形狀各異的人工珍珠A.鰓B.外套膜C.貝殼D.足7.七里香、夜來香、茉莉花、薄荷等盆栽植物,在其生長期中會通過葉片、花等組織或器官散發出一些氣味或者特殊化學物質,對人體無害,但能驅趕靠近自己的昆蟲。蚊子能夠感知這些植物中揮發性物質的結構是A.體表B.鼻C.觸角D.氣門8.蜘蛛、螞蟻、蒼蠅、蜻蜓等動物相信你一定不陌生。其中身體和附肢都分節、無觸角和翅的是A.蜘蛛B.螞蟻C.蒼蠅D.蜻蜓9.小剛去市場幫媽媽買魚,怎么判斷魚的鮮活程度呢①魚的鰓蓋是否一張一合②鰓絲的顏色鮮紅③魚是否會借助軀干部和尾部的擺動快速游動④魚的鱗片是否完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下列水生動物中,屬于魚類的一組是①娃娃魚②鮑魚③海馬④章魚⑤鱷魚⑥石斑魚⑦鯨魚⑧帶魚A.①②⑥B.③④⑧C.③⑥⑧D.④⑤⑦11.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十二生肖,依次為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和豬,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除雞外,其余的皆為體表被毛的哺乳動物B.除龍外,均用肺呼吸C.屬于卵生、體內受精的動物有雞和蛇D.體溫恒定的動物有10種12.下列有關動物的特征,敘述合理的是A.兩棲動物是指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陸地上活動的動物B.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哺乳動物的成活率C.老鼠、兔子磨牙時磨的是門齒、犬齒和臼齒D.魚類種類繁多,終生生活在水中,是脊椎動物中的第二大類群13.下列有關動物和人類的關系,說法不合理的是A.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蛭素,醫學上可用于生產抗血栓藥物B.沙蠶、蚯蚓可用作魚、蝦、蟹的餌料C.吃生魚片、蔬菜沙拉有可能感染寄生蟲病D.毒蛇對人類只有害處14.下列不屬于動物行為的是A.蝮蛇無附肢B.孔雀開屏C.魚類洄游D.蜜蜂采蜜15.下列動物的運動器官和運動方式對應不正確的是A.鯉魚——鰭——游泳B.蝸牛——足——蠕動C.狗——四肢——行走D.壁虎——四肢——爬行16.某生物興趣小組用三種動物來探究動物的繞道取食,得到如下結果,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A.動物的繞道取食是一種學習行為B.動物越高等,“嘗試與錯誤”的次數越少C.三種動物的學習能力由強到弱依次為丙>甲>乙D.動物的繞道取食只受遺傳物質控制17.河馬體軀龐大,排便時常用尾巴把糞便打散,用以標記領地,與此同時,糞便中的植物種子也能隨之擴散到很遠的地方。下列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A.河馬用糞便標記領地的行為是一種先天性行為B.河馬的這種行為是一種防御行為C.河馬打散糞便,氣味可傳的更遠D.河馬可幫助植物傳播種子18.“人有人言,獸有獸語”,動物的動作、聲音和氣味等可傳遞信息。下列現象不屬于同種動物個體間信息交流的是A.小狒狒對“首領”做出順從的姿態B.老母雞“咯咯咯”地召喚小雞C.黃鼠狼逃跑時釋放“臭氣”D.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19.動物在自然界中起著重要作用,下列分析對應不正確的是A.利用周氏嚙小蜂防治美國白蛾——這是無污染的“生物防治”B.利用“蝙蝠的回聲定位”研究出雷達——這是仿生學的應用C.在蔬菜大棚內放養蜜蜂——幫助農作物傳粉D.松鼠將松子儲存在地下——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20.某種金合歡有大而中空的刺,螞蟻棲居其中,并以金合歡嫩葉尖端的珠狀小體為食。螞蟻“侵食”金合歡,這對金合歡的生長有害嗎?下表是用金合歡幼苗進行實驗研究的結果,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A.由金合歡幼苗10個月中的存活率及幼苗生長的高度可知,螞蟻對金合歡的生長無害B.A和B是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螞蟻C.螞蟻和金合歡之間是一種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D.螞蟻能促進自然界中物質的分解二、非選擇題(30分,每空1分)21.(5分)同學們觀察蚯蚓時,要經常往其身體上滴水;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時,要用濕紗布包裹其頭部;探究蝗蟲呼吸器官的位置時,其頭部浸入水中依然存活,但將其腹部浸入水中,它會很快死亡;飼養青蛙時要保持其皮膚濕滑。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分析:(1)蚯蚓靠濕潤的進行呼吸,小魚用呼吸。(2)蝗蟲的呼吸器官——分布在。青蛙的肺不發達,要用輔助呼吸,(3)如果把蚯蚓和蝗蟲歸為A類,小魚和青蛙歸為B類,那么分類的依據是。22.(7分)東阿又稱“喜鵲之鄉”,每年飛行于黃河森林公園的喜鵲多達幾萬只。下面是鳥的標本、鳥的骨骼模型和鳥的部分呼吸器官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鳥與飛行相適應的外部形態結構特點有:①身體呈,可減少飛行中空氣的阻力。②前肢變成,其上有幾排大型羽毛,使鳥能振翅高飛或平穩滑翔。(2)鳥的骨骼與飛行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有:骨骼輕、薄、堅固,有的骨內部,可減輕體重。②有堅硬的角質喙,沒有,食量大,消化能力,排泄快,可減輕體重。③胸骨有高聳的龍骨突,可附著發達的,為飛行提供強大的動力。(3)鳥的呼吸旺盛,具有與肺相通的[1],可輔助呼吸,從而提高了肺內氣體交換的效率。23.(6分)人的上臂以肩關節為樞紐,可做伸屈、旋轉、環轉等各種動作。請結合圖示,分析并回答問題:(1)2及其外面的韌帶可使得關節更,4及3內的滑液可使得關節更。(2)在屈肘動作中,骨骼肌6和7的狀態分別是。(3)運動時8、9分別起的作用。(4)運動時,若不小心用力過猛,常會造成(填序號)從5中脫出來,使骨頭錯位。因此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以增加關節囊和韌帶的韌,避免此情況頻發。(5)由圖知,運動系統主要是由組成。24.(7分)已知A比B大,B比C大,人類能夠推斷出A比C大,這屬于一種邏輯推理能力。為研究神經系統相對簡單的昆蟲是否具有這種能力,研究者以胡蜂為實驗材料,進行了下列實驗。實驗裝置設計:將五種不同顏色的盒子按A~E字母順序編號,盒子間按照A-B、B-C、C-D、D-E兩兩組合,組合后盒子之間是相通的。如圖1所示,在每個組合中,總是在字母編號靠后的盒子內給予電擊刺激。訓練階段:如圖1所示,將40只胡蜂依次放入上述4種組合的盒子中央自由運動,當其運動至電擊區域時會感覺不適而進入另一端,每種組合方式都對胡蜂進行反復訓練(圖1所示訓練1、2、3、4)。測試階段:訓練后的胡蜂被放入到B-D、A-E兩組新組合的盒子中(圖1所示測試1、2),運動相同時間后統計不同盒子內胡蜂的比例,實驗結果如圖2所示。(1)通過圖1所示的反復訓練,胡蜂會將盒子的與電擊感受建立起一定的聯系,從而避免傷害。從獲得途徑上來說,這屬于一種行為。(2)由圖2可知,在兩組新組合中,胡蜂更加傾向于選擇編號為的盒子,說明胡蜂具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3)胡蜂與蜜蜂形態結構相似,在生長過程中會有“蛻皮”現象,這與其體表堅硬的不能隨身體的長大而長大有關。(4)胡蜂的身體和附肢都分節,有3對足、2對翅,因此判斷其屬于動物中的昆蟲。(5)與蜜蜂不同的是,胡蜂群體中成員之間除分工明確外,一些成員為爭奪統治地位還存在激烈競爭,成員間形成一定等級。由此判斷胡蜂屬于具有行為的動物。(6)研究動物的行為,除了實驗法外,還必須使用法。25.(5分)錦鯉是一種觀賞性魚類,泳姿優美,體色艷麗,深受人們喜愛。為研究蝦青素和辣椒紅素是否有助于改善錦鯉體色。研究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1)實驗中選取錦鯉時,選取體質健壯且體色、大小相同的錦鯉若干尾,這樣做的目的是。(2)表中A組處理應為。綜合表中實驗結果可得出的實驗結論為。(3)錦鯉與其水中生活環境相適應的特征很多,請你列舉兩點:;。參考答案20202021學年上學期期中考試試卷級生物分分a4.B6A非選擇題(每(5分)(1)鰓(2)腹部皮膚)體內有無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或能否生活在水中,其他合理答案均22.(7分)(1)流線型翼(2)中空囊3.(6分)(1)牢固靈活(2)收縮和舒張(3)杠桿和支點或骨骼、肌肉24.(7分)(1)顏色學習肢(5)社會(6)觀察分)(1)控制單一變普通飼料素和辣椒紅素有助于改善錦鯉體色(3)體表有鱗片覆蓋身體呈流線型(用鰓呼吸;用鰭協調游泳;背部顏色深,腹部顏淺,有助于攝食和躲避敵害等答案均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案.pdf 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