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章中國在世界中【預習速填】1.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是。2.我國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在年完成的,成績斐然。這一年,長江上第一座鐵路和公路兩用大橋——長江大橋建成。3.年,我國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天。我國在廣東的、珠海、汕頭和福建的設立經濟特區。此后,我國逐漸形成了全方位的開放格局。4.進入21世紀,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目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國家名稱),成為世界第大經濟體。5.我國目前發展中面臨的挑戰有:不夠和諧;區域發展;海洋權益面臨。6.為了逐步縮小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我正大力實施部大開發、振興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動等重大戰略決策。7.我國用占世界不到%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我國堅定、發展、合作、的信念;2005年9月,我國政府提出“”的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響應。【自我檢測】1.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分別是()A.美國、中國B.印度、日本C.俄羅斯、澳大利亞D.中國、美國2.下列成就中不屬于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前取得的是()A.設立了深圳經濟特區B.建設了長江武漢鐵路、公路兩用大橋C.鞍山鋼鐵公司恢復并擴建D.中國試制成功第一批噴氣式飛機3.進入21世紀,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對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世界第一大貨物出口國B.世界第一大經濟體C.世界先進航天大國D.即將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4.我國在經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還面臨人口、資源和環境等問題的嚴峻挑戰。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必然選擇,因為()A.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B.經濟發展速度慢,底子薄C.國土遼闊,資源豐富D.我國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國際地位逐漸上升5.我國北方地區頻繁出現的沙塵暴與人們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資源有很大關系。下列各項人類活動能夠有效地減輕這種氣象災害的是()A.退耕還林還草,營造防護林B.不斷擴大草地面積,適當增加草場載畜量C.對荒地進行墾殖,擴大耕地面積D.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答案【預習速填】1.中國2.1957武漢3.1978深圳廈門4.日本二5.人地關系不平衡嚴峻挑戰6.西東北城鄉發展一體化7.10和平共贏和諧世界【自我檢測】1.D2.A3.B4.A5.A第十章中國在世界中知識與技能1.回憶已學中國區域地理基礎知識,同時獲取新知。2.初步領會地理環境要素的綜合性和區域差異性及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3.通過搜集有關信息,明確中國的國情和世界的發展趨勢及中國與世界的聯系。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結合課本,了解我國的國情和發展趨勢。2.通過學生活動、探究學習使學生加深知識點印象。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關心身邊家鄉的環境與發展,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2.明確我國的綜合國力,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3.關注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的發展情況,懂得國際合作的價值。4.了解全球的變化趨勢和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促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在世界中求發展。在世界中求發展前段時間,我們班分成四個社會調查小組,按協商選擇的辦法分別對我們家鄉的自然、人文、經濟、教育等方面進行了認真詳細的社會調查,經過對調查材料的整理,寫成了較好的社會調查報告。現在請一位同學向全班匯報一下調查結果。然后,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分析一下家鄉的區域發展有什么優勢?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想一想為什么要促進一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呢?1.區域差異很大讀圖:引導學生邊觀察中國地圖邊回憶所學知識:同學們還記得在中國區域地理中我們學習的大小不等的那些區域嗎?它們有什么差異或特點呢?(請男女同學輪流回答,區域特點把握不準的,教師激勵評價后加以點撥補充)教師講解:從地圖上,從同學們的回憶中可知,我國國土遼闊,東西南北中各方的地區(或區域)差異很大,可以說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由此可見,我國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區域差異很大。(教師在適當位置上及時板書)2.區域發展不同過渡:不同地區或區域的特點不同,發展的方向、途徑和所走的發展道路也不盡相同。(讀圖9.1)引導學生了解東北平原糧食生產情況。東北平原面積廣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密度較低,適宜大規模機械化作業,已發展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提問:從圖9.1上可以看出東北平原的地形地勢有什么特點呢?可以想象出東北平原的土壤、農業生產有什么特點呢?評價點撥:學生回答,教師激勵評價后指出:東北平原地勢平坦、面積廣大,是我國最大的平原。此外,東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稱,人口密度較低。這是與其他地區相比東北平原的一大優勢。利用這些優勢條件,進行大規模的農業機械化生產,為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糧,而成為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提問:看過東北平原因地制宜發展地區經濟的例子,我們來看看自己的家鄉發展經濟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條件?(輪流請男同學說不利的地理條件,女同學說有利的地理條件,教師簡練地為學生板書過渡:大家在找出我們家鄉發展經濟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條件的基礎上,想一想應如何因地制宜地發展我們家鄉的經濟呢?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帶著上述問題分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評價點撥:(小組討論,代表發言,其他同學補充,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大家剛才在找出有利和不利于經濟發展的地理條件時都提到我們地區的人口問題,不利方面認為人口多,人均資源少,有利方面提出人口多,勞動力充足。針對這一矛盾,有同學提出在本區發展需要較多勞動力發展簡單的加工工業,不但充分利用了大量的人力資源,而且可創造更多的產值,可見,因地制宜地發展區域經濟,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優勢,也就是最大程度地克服不利因素的影響。提問:我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與我們自己家鄉的發展情況相同嗎?評價點撥:學生回答,教師激勵評價后指出:正是由于兩個區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方面的條件不同,因此區域發展的方向、發展的途徑和發展的道路也不盡相同。可見,區域發展不同(教師在適當位置及時板書),也是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過渡:怎樣才能促進一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呢?僅僅依靠本區域的有利條件就能促進本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嗎?(學生,不能)那該怎么辦呢?(學生:與其他區域合作)教師:回答得有道理!促進一個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進行區域合作.(教師及時板書)3.區域合作教師講解:發揮了我們的優勢,是否就可以發展好了?如果東北平原生產的糧食沒有地方需要,如果我們加工的產品沒有地方銷售,優勢也就無法實現。因此,我們的發展,需要與其他區域的交流、合作,正如大家都知道的北煤南運、南水北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目前我國這些重點工程的實施,可以說都是區域合作的結果(教師及時板書c區域合作),離開區域間的合作,任何一項國家重點工程,都是難以實施、難以完成的。“三北”防護林全長7000多千米,寬400~1700千米,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42%。查資料:在學生讀圖的基礎上,查有關“三北防護林”的情況。介紹我國的“三北防護林”東起黑龍江的賓縣,西至新疆的烏孜別里山,跨西北、華北北部和東北西部,包括1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551個縣,總面積406.9×104公頃,占國土面積的42.4%,規劃造林3.508×104公頃,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生態工程之最”。它的作用在于使森林覆蓋率平均從1975年的5%提高到14%左右,三北地區實現農田林網化,大部分牧場也有了林網、防護林的保護,黃土高原和人為因素造成的沙地將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宜林荒山荒地將被綠化,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基本上得到控制。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十分巨大。教師小結:區域間的聯系與合作,不僅可以優勢互補,使各區域得到共同發展,還有助于解決區域的環境問題,進一步促進各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可以說“三北”防護林是我國區域合作獲得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典范。過渡:出示“世界地圖”(掛圖)。剛才,我們從實例中看到我國的不同區域在經濟和環境各方面均有長足的發展,我們的祖國也在各區域的發展中不斷向前發展。那么,我們的祖國怎樣才能在世界這個更大的區域中求得發展,大顯身手呢?4.在世界中發展讀9.3“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簽字儀式”圖、提問:同學們想一想,中國歷經15輪談判終于在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貿組織(WTO)。為什么中國經過千辛萬苦一定要加入WTO呢?評價點撥:(學生回答,教師激勵評價后點撥)首先,中國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大國,綜合國力逐漸增強,從自身的發展需要來看,加入WTO,融人世界,發展本國優勢,對外開放,可促進祖國的發展;其次,從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看,加入WTO,加強與世界其他區域的合作,是發展的途徑;(引導學生讀圖9.2)第三,加入WTO,共同解決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等問題,促進世界的和平、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是時代賦予我國這個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重大責任。[課堂小結]兩年來,我們走過世界,走遍中國,明天將帶著我們所學到的地理知識、使用地圖本領、分析問題的能力、懂得的道理走向未來的生活。(中國在世界中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做負責任的大國“一五”時期改革開放發展中面臨的挑戰和平發展,“和諧世界”理念21世紀)完成相應習題。能夠初步領會地理環境要素的綜合性和區域差異性及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并且明確中國的國情和世界的發展趨勢及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開拓思維!效果很好,細節上還需要把握,課堂秩序也需要維持好!(共27張PPT)第十章中國在世界中目錄CONTENTS1學習目標2新課導入3新課講解4課堂小結5當堂小練6布置作業7學習目標1.運用資料了解中國的基本國情、我國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及發展中面臨的挑戰。2.了解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并通過實例了解我國如何做負責任的大國。新課導入今天我們學習的這一章內容為“中國在世界中”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中國在世界中”體現在哪些方面呢?能否舉出實例說明?1.我國“一五”時期的建設成就1957年,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成績斐然。(1)1953年:中國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鞍山鋼鐵公司恢復并擴建(2)1956年:中國第一輛國產汽車誕生(3)1956年:中國試制成功第一批噴氣式飛機(4)1957年:長江上第一座鐵路和公路兩用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建成一、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發展成就1978年改革開放政策的出臺使我國經濟發展再次加速。具體表現如下:(1)設立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2)全方位的開放格局:由經濟特區,逐步到沿海開放城市,開放地區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了全方位的開放格局。3.進入21世紀,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1)工農業生產我國重要工農業產品的產量躍居世界前列;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出口國。(2)航空航天我國成功完成了無人和載人航天飛行,躋身于世界先進航天國家之列。(3)經濟貿易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經濟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臺。(4)國內生產總值目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典例分析例【解析】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目前是世界第一大貨物出口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下列關于我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B.目前是世界第一大貨物出口國C.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D.目前經濟競爭力居世界第一位D1.我國的發展現狀(1)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世界排序居后,遠低于發達國家。(2)我國還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3)雖然我國制造業產值世界第一,但是我國制造業水平較低,與制造業強國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二、發展中面臨的挑戰2.我國發展中面臨的挑戰(1)人地關系不夠和諧表現:我國人口、資源、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面臨著資源特別是能源緊缺、環境污染、生態環境惡化等方面的突出問題解決措施:協調人地關系,建設生態文明,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2)區域發展不平衡原因:我國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經濟基礎等差異大表現:東、中、西部發展極不平衡;沿海與內地經濟發展差距較大;城市和鄉村之間經濟發展差距較大解決措施:我國正在大力實施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推動城鄉一體化等重大戰略決策可持續發展微拓展可持續發展,即“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可持續發展主要包括社會持續發展、生態持續發展和經濟持續發展。生態持續發展是基礎,經濟持續發展是條件,社會持續發展是目的,三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共同組成一個系統。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共同性原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是人類在漫長的與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新的人地觀和發展觀。可持續發展選擇的是一條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道路。這種可持續發展可表現在兩大空間尺度上:一是全球可持續發展,二是區域可持續發展。我國沿海與內地的經濟差異及原因微拓展地區沿海內地位置東部、南部沿海地區西南、西北地區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平坦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地勢起伏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期以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為主,降水少經濟發展特征農業和工業基礎好,工業中心多,有我國四大工業基地,交通便利,經濟國際化程度高,城市密集,高新技術產業發達,經濟發達,經濟的外向型特征顯著工農業基礎比較薄弱,工業中心少,科技文化教育不發達,交通設施落后,經濟發展以畜牧業為主,邊境貿易活躍(3)海洋權益面臨嚴峻挑戰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2萬多千米,是陸上大國;我國大陸海岸線長1.8萬多千米,也是世界重要的海洋大國。挑戰:在海域劃界和若干島嶼歸屬上與有關國家存在爭議措施:遵循《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其他國際法,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公平合理解決爭議問題,以保衛我國的海洋國土,維護我國海洋合法權益典例分析例【解析】制約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經濟因素有資金不足和技術人才匱乏,地形、地勢復雜屬于自然條件,西部地區自然資源豐富。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居世界之首,但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的經濟差距逐漸擴大。制約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經濟因素有()①資金不足②地形地勢復雜③自然資源不足④技術人才匱乏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A1.我國在國際中的地位隨著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我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已經成為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三、做負責任的大國2.我國對世界的貢獻(1)我國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2)我國堅定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信念,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充分體現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①我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并且是發展中國家中唯一的常任理事國。我國積極承擔維護國際秩序的責任,重大國際問題的解決越來越離不開我國的支持與參與。②在每一個聯合國維和任務區,中國“藍盔”部隊不僅是和平的守護人,更是友誼和文明的傳播者。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彰顯中國“愛和平、負責任”的大國風范。③我國加強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如中非合作論壇是我國和非洲國家在“南南合作”范疇內的集體對話機制。3.我國未來的發展2005年9月,我國政府提出的“和諧世界”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響應,是中華民族獨創的精神財富。和諧世界和諧世界是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重要體現,其基本內涵是秩序和諧、力量和諧、價值和諧,只有塑造世界整體觀、人類共贏觀、國際共生觀這三維和諧觀,世界才能穩定、安全、和平。微拓展典例分析例【解析】參加運動會和世博會,是參加活動;領導人出訪是指與外國之間的聯系和交往;派醫學專家組赴意大利支援疫情防控工作,是對其他國家的幫助,這體現了我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下列事實能說明我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體現我國是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是()A.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B.派團參加世博會C.國家領導人出訪非洲D.派醫學專家組赴意大利支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D課堂小結1.與香港、澳門毗鄰的經濟特區分別是()A.海南、深圳B.深圳、珠海C.廈門、汕頭D.珠海、深圳2.下列關于我國基本國情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地域遼闊B.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低C.人口眾多D.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當堂小練BD3.下列農業生產活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的是()A.黃土高原地區退耕還林還草B.東南丘陵地區大面積種植蘋果C.華北平原地區大力發展林業生產D.內蒙古高原草場增加牲畜的數量當堂小練A4.我國經濟發展存在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的明顯差異。為了發揮西部地區的優勢,國家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戰略。溝通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與西部資源富集地區的鐵路干線是()A.京廣線B.京哈線C.隴海—蘭新線D.青藏線5.中國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下列說法與之不符的是()A.積極負責維護國際秩序的責任,如參與聯合國維和任務B.建立“中非合作論壇”,與非洲國家進行“南北對話”C.提出“和諧世界”理念,得到國際社會響應D.制定和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當堂小練CB布置作業請完成對應習題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7張PPT)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第十章中國在世界中課后作業1.以下有關我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我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B.我國是世界先進航天大國C.我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信念,積極參與國際事務D.目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僅次于美國,已經成為發達國家2.改革開放以來,能夠體現我國發展成就的新名詞、新事物不斷涌現。以下哪些名詞能反映我國發展取得的成就()①經濟特區②高新技術工業園③“互聯網+”④阿波羅計劃⑤超級水稻A.①③⑤B.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⑤DD3.2018年,中國GDP年產值突破90萬億元大關,廣東省以9.73萬億元繼續領跑各省,遼寧省生產總值2.53萬億元,這是近年來遼寧省經濟增長最快的一年。從上述內容可以看出()A.我國人地關系不夠和諧B.我國是負責任的大國C.我國倡導“和諧世界”的理念D.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D4.與傳統經濟模式相比,低碳經濟所倡導的是()①提高能源利用率②開發清潔能源③禁止二氧化碳的排放④追求綠色經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下列措施對實現“中國夢”不利的是()A.洞庭湖區退耕還湖B.內蒙古高原退耕還林、還草C.濟南市大規模開采地下水D.保護三江源地區的生態環境CC6.2019年6月29日上午9時許,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法國外長勒德里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G20大阪峰會主會場共同出席記者會,通過新聞公報,再次展現了我國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這體現了()A.我國經濟建設成就顯著B.我國是負責任的大國C.我國人地關系不夠和諧D.發展是當前世界的第一要務B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習題課件】中國在世界中.pptx 【教學課件】第十章 中國在世界中.ppt 【電子教案】第十章 中國在世界中.docx 【預習作業】第十章 中國在世界中.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