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七課第三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7.3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課標分析:一、課標要求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領會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意義,弘揚民族精神。如何進行文化創新,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一個社會熱點,具有很強的思想理論性,也具有很強的探索實踐性。在前面的學習探索過程中同學們基本明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也明白了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需要創新。那么,怎樣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便是本課探討的內容,也是本課的重點、難點和落腳點。歸納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的表現,理解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弘揚民族精神的意義。教學過程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這一學習的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新地學習,體現新的學生觀。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文化現象,體驗矛盾沖突,引發辯證思考,合作探究解決,生成構建知識,啟發正確觀念,反思踐行提升,體現新的學習觀、知識觀。教材分析:本框題包括“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兩目內容。主要講述了如何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弘揚民族精神。以“閱讀與思考”為線索貫穿全文,從而引起學生對如何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文化及弘揚民族精神等問題步步深入地思考。如何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即文化創新)是一個社會熱點,具有很強的思想理論性,也具有很強的探索實踐性。第二目主要圍繞中華民族精神這一主題,全面論述了其重要性基本內涵、核心以及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和主要途徑。教材還輔以相關鏈接,以豐富拓展教學內容學情分析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我們都置身于一定的文化生活中,時時刻刻感受著文化的熏陶,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所以對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個問題我們并不陌生。加之現在國家大力提倡弘揚民族精神,進行文化建設,社會氛圍濃厚,學生對民族精神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我們的授課對象是高二的學生,其認知水平、知識結構不夠清晰。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這個熱點話題的認識不夠清晰,同時對于如何弘揚民族精神這個問題較難把握和理解。所以在講課過程中要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總結課本知識點。教學設計(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識記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與發展;理解和分析說明今天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義。2、能力目標:結合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提高辨證思維能力。聯系歷史和現實,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過現象把握本質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提高對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義的認識,做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三、教學重難點1、重點:①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2、難點: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一、導入新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歷史悲劇。”教師總結:通過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到,我們不能摒棄傳統文化而發展現代文化,我們一定要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推動文化發展。要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就要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二、視頻導入——觀看《本草中華》第二季紀錄片并閱讀相關材料近年來,隨著《我在故宮修文物》《本草中華》等一批高質量國產紀錄片的不斷出現和走紅,紀錄片成為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絕佳載體。比如最近播出的講述中醫藥文化的紀錄片《本草中華》第二季,被網友點贊稱“拍出了本草文化的文藝范兒”,是現代年輕人了解中華本草文化的窗口。《本草中華》能夠收獲點贊無數,除了內容精良、畫面優美等因素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紀錄片把傳統素材引入生活場景,把傳統價值對接時代需要。成為引發現代人情感共鳴的引擎動力,體現出傳統優秀文化賡續傳承的獨特時代精神。背靠“歷史”、立足“當下”、面向“未來”,對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部由云集將來傳媒(上海)有限公司攝制出品《本草中華》黃金文化IP,有此創新,未來可期。探究問題1:結合上述材料,分析:《本草中華》是如何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教師總結: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對傳統文化中有借鑒意義的內涵和陳舊的表達形式予以改造,轉化為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的新內涵和新的呈現形式,使之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必須按照當今時代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的進步和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進行補充、拓展和完善,使之成為適合當今時代實踐和社會發展要求的文化形式。探究問題2:你還能舉出哪些能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例子呢?學生回答:泰山封禪大典、李子柒網絡視頻、《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節目等。教師點評總結并回扣課本知識點。三、相關鏈接的處理教師:我們剛才已經講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要求,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其實就是我們日常所說的文化創新,那大家看課本相關鏈接,我們能不能用更加凝練的語言來表達如何進行文化創新呢?學生回答:批判繼承、去粗取精,科學揚棄,為我所用。教師總結并概括知識點:文化創新的途徑就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同時也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二)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內容1.1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1.2愛國主義的地位與作用:①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②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相輔相成,體現著愛國主義這個主題。③無論什么時候,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重點詞語:核心、精神支柱1.3中國人民具有的偉大精神通過四段話來了解中國人民具有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1.4民族精神的時代性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既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豐富著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具有時代性,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具體表現。通過表格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時代民族精神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補充舉例:抗疫精神。抗疫精神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承和弘揚。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2、中華民族精神發揮了怎樣的作用?通過觀看抗疫精神的視頻,思考,在決勝全面小康的今天弘揚抗疫精神有什么作用?教師總結:(1)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偉大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2)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3、在新時代,我們應該如何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教師總結: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以培養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4、探究活動新中國70年里,那些展現奮斗精神的身影歷歷在目:為堵井噴,“鐵人”王進喜縱身躍進泥漿;狂風肆虐,“公仆”焦裕祿帶頭頂著風沙去查風口......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時代召喚時代新人,新時代造就時代新人。青年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承擔實現民族復興大任的主力軍和中堅力量。請小組討論:我們應該如何做一個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推選一個發言人,與大家分享你的觀點。學生代表發言,教師總結并對學生提出希望。5、課堂總結總結本課學習內容,以知識框架的形式帶學生復習所學。6、課堂練習7、結束語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我們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擦亮精神底色,激揚精神力量,勇敢面對一切風險挑戰,百折不撓為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而奮斗,中華民族必將步履鏗鏘、擁抱光明前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