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探索認識的奧秘第二框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教案【學習目標】知識目標:識記真理的特點,理解真理的特點。結合具體事例分析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能夠運用“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分析具體事例。能力目標:結合真理的概念,增強正確認識事物的能力。通過“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的學習形成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樹立在實踐中不斷認識、豐富和發展真理的思想。【重點難點】重點: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難點: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教學過程】導入:羅素曾經說過:我寧愿世界毀滅,也不愿自己或別人相信一個謊言,真理真的有那么重要嗎?疫情仍在困擾人類的今天,我們通過萬物互聯的網絡,埋頭劃過手機屏幕,海量的信息涌來,有一些不可避免的是不真實的,我們將怎樣辨別,信息的真假?總議題:如何追尋疫情中的真理?這節課,就讓我們通過“疫情啟示錄”學習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師: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來勢洶洶,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迅速蔓延至全球,對各個國家都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新冠病毒的傳染性非常強,而且它十分狡猾,善于隱匿,出現了許多無癥狀感染者,增大了疫情防控的難度。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新冠病毒是怎么出現的呢?議題1:新冠病毒從何而來?(提問交流)關于新冠病毒的來源,今年年初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武漢病毒研究所制造、美國制造的基因武器。病毒是人造的嗎?他們為什么會這么想?你怎么看?視頻:關于新冠病毒的來源,世衛組織是怎么說的?世衛組織對新冠病毒來源的認識是真理嗎?什么是真理呢?當一個主觀認識同客觀對象相符合時,這個認識就是真理;當一個認識與客觀對象不符時,這個認識就是謬誤。世衛組織基于科學的醫學研究得出了病毒來源于自然的認識,與實際相符合,因此是真理。而那些認為病毒來自武漢、來自美國的謠言與客觀實際相違背,是毫無根據的,因此是謬誤。→真理的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的唯一性: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每個人的知識結構、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種正確的認識。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只能有一個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一直牽動著大家的心,在這期間我們也一直在主動或是被動地獲取了非常多疫情相關的新聞、信息,相信大家也聽過不少鐘南山院士、張文宏醫生的見解,在大眾人民的眼里他們就是新冠疫情醫學界的權威,權威人物說的話是否一定就是真理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議題二議題二:如何解讀權威發布的信息?鐘南山院士在10月13日參與了一個會議,提出發現復方板藍根顆粒對新冠病毒有體外抑制作用,當時下面這個被剪輯的視頻傳遍全網。(視頻)一個網友的媽媽也看到了網絡上的這個鐘南山視頻和大家的輿論,于是發生了這個故事:思考:你認為把多數人或者權威的意見作為判斷真假的依據,這樣對嗎?如何與我媽不傷感情地辯論?→真理是客觀的(特點1),它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并不是權威人物說的就一定是真理,因為權威人物的話也有被剪輯、曲解的時候,權威人物也有認識錯誤的時候。我們學過了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因為實踐是客觀的,所以真理的檢驗標準也是客觀的。鐘南山是在展開了體外科學試驗的基礎上得出板藍根顆粒對新冠病毒有體外抑制作用這一認識,體外科學實驗就是一個客觀的實踐。思考:鐘南山說“復方板藍根顆粒對新冠病毒有效”,錯了嗎?材料:鐘南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我在幾天前粵港澳大灣區三地合作協議(論壇)中曾講過一句話,復方板藍根,而非板藍根在實驗室有抗新冠病毒作用,這離體內有效還很遠,白云山藥廠作為“內行人”應很了解,但其中有人斷章取義,將我這句話擴大甚至說是板藍根,這是一種歪曲,有關部門已出來澄清。”接下來看一個視頻,思考一個問題:復方板藍根對新冠病毒有效的前提是什么?在什么情況下有效?說明了什么?→真理是有條件的(特點2),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超出這個范圍就會變成謬誤。例:三角形內角和一定是180度嗎?在凸面上超過180度,在凹面上小于180度。思考:在2003年抗疫非典的實踐中,我國獲得了非常多抗擊病毒的經驗,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治療非典病毒的治療方案。新冠病毒與非典病毒同樣為傳染性病毒,是否能直照搬抗擊非典的經驗來抗擊新冠病毒?為什么?——因為病毒性質不同、時代不同,信息傳播、科學技術等都發生了變化(大數據、網絡、治療技術、科研技術)→真理是具體的(特點3),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我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過去的認識,或者超越歷史條件,把適用于一定條件的科學認識不切實際地運用于另一條件之中,真理就會轉化成謬誤。說起李文亮醫生,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被大家譽為疫情的吹哨人,抗疫英雄,但在最初的時候,他卻沒有得到過任何的褒獎,反而要接受批評和職責。議題三:后真相時代,輿情為什么會反轉?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整件事情的經過。思考:李文亮醫生從最開始因被認定傳播謠言而被訓誡,到后來,被認定發出聲音有助于人們提前防范而追加為烈士,為什么關于李文亮醫生的評價會一波三折?→1.認識具有反復性(p55)。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并不能保證認識能夠一步到位,不能保證一次認識就能獲取真理。從認識的主體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總要受到不同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最開始并沒有研究確定具體是什么病毒、有沒有傳染性,因此在當時的情況下,李文亮說“SARS病毒”被認為是散播謠言,會造成民眾恐慌,因此對其批評。(對病毒認識的限制導致對李文亮評價的限制)后來疫情蔓延全國,成千上萬的人確診,也確定了病毒對類型、傳染性,因此也能過正實李文亮醫生說的雖有歧義,但并不是謠言,是有一定根據的,是能夠起到警醒和預防作用的。因此對李文亮事件的看法轉變,輿情逆轉)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新冠病毒在最初的時候是一種所有人都沒有見過的病毒,沒有人知道它的性質、威力。經過一段時間的科學研究,才逐步地開始暴露其本質,因此人們在后來對李文亮事件有了不同的認識。)(p55)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就像人們對新冠病毒的認識經歷了:雖然人們對新冠病毒的了解越來越多,但是其實還有很多未解之謎,有一些謎題解決起來可能還很困難。包括病毒具體的來源,傳染性,致死率,以及治療后為什么會反陽你對新冠病毒還有哪些困惑和疑問、猜想?目前的科研成果能夠解答你的困惑和疑問嗎?(提問互動)議題四:新冠肺炎疫情的未解之謎→2.認識具有無限性(p56)。認識的對象——物質世界——無限運動變化認識的主體——人類——世代延續認識的基礎——社會實踐——不斷發展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永無止境的過程疫情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損失,危害了無數人的生命,也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多的教訓和經驗議題5:疫情帶給我們怎樣的得與失?思考:張文宏醫生說:“沒有邁不過去的坎。”此次疫情,我們邁過了哪些坎?思考:吃一塹能長一智嗎?此次疫情帶給我們怎樣的經驗和心得?→3.認識具有上升性(p56)認識運動的反復性、無限性,并不表明認識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相反,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上升性的原理、方法論原理:1.認識具有反復性,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要經歷從認識到實踐,再從實踐到認識的多次反復的過程2.認識具有無限性,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永無止境的過程。3.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方法論:我們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