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2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授課時間:月日;總第課時)【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識記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基本特征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2.能力目標: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培養學生鑒別理論是非的能力,進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分析和解決生活實踐中的問題。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和基本的觀點,培養學生在實踐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科學探索精神和革命批判精神。通過學習,增強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積極性。【教學重難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教學過程】導入: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資本主義社會矛盾更加尖銳,這就促使人們思考資本主義社會的命運和出路。當時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銳,促使人們尋找解決方法。人們找出了怎樣的理論出路呢?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決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它是時代的呼喚,是對時代主題的科學解答。1.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階級基礎: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2.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自然科學基礎:三大發現從19世紀開始,自然科學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細胞學說、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生物進化論這三大發現,為哲學總結自然現象以及認識它們的一般規律提供了知識基礎。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德國古典哲學在黑格爾的體系中達到了頂峰。馬恩批判地吸收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拋棄了它的唯心主義;批判地吸收了費爾巴哈哲學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拋棄了它的形而上學,并把辯證法和唯物論有機地結合起來,創立了嶄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注意:馬哲不是黑格爾辯證法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機械相加,而是在總結工人運動的豐富經驗和自然科學最新成果的基礎上,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辯證法思想的“合理內核”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創立的嶄新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誕生,是人類認識史上的重大轉折,標志著人類哲學思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以往的哲學不同,既不是回到樸素唯物主義和樸素辯證法的結合,也不是簡單地將費爾巴哈的唯物論與黑格爾的辯證法加以綜合,而是創建了一種具有不同內容與功能的全新的哲學體系。從而在人類哲學史上真正引起了偉大的變革。二、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征馬克思主義哲學克服了以往舊哲學的種種局限性,具有了自己科學的、鮮明的基本特征。1.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由于馬克思主義哲學確立了科學的實踐觀,堅持從實際出發認識周圍的世界,克服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分離,第一次在科學的基礎上實現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有機結合。它的唯物主義是辯證的唯物主義,它的辯證法是唯物主義的辯證法。2.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認識人和社會,把社會生活的本質歸結為實踐,提出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從而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到社會歷史領域,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3.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就在于它堅持科學的實踐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性,應從兩方面理解:一方面,它是從實踐中產生的,是在總結工人運動的革命實踐中產生的;另一方面,它是經過了充分實踐檢驗的,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正確指導下,俄國十月革命爆發并走向成功,中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以,它是科學的。革命性,應從兩方面理解:一方面,它的產生就是為了無產階級的革命成功而產生的,如三大工人運動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科學理論作為指導,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就是指引革命走向成功的有力思想性武器;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對以往哲學的革命性的否定,如馬克思主義哲學革命性地否定了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等。三個統一的關鍵在于實踐的觀點。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不是一成不變的呢?(過渡)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理論,它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1.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貫穿毛澤東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1)精髓——實事求是。實事求是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實踐觀。(2)活的靈魂——實事求是。2.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第一次系統地回答了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發展社會主義一系列基本問題。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深化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4.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教材要點須重點強調)四、課堂總結這節課學習了馬哲的產生、基本特征以及在中國的發展,知道了馬哲的產生有著深厚的階級基礎、自然科學基礎和理論來源;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有機統一,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有機統一,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哲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理論成果。附:板書設計※安全教育:4/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