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國的社會保障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道社會保障的主要構成;懂得社會保障的重要功能;了解各個社會保障形式發揮的作用。2.能夠結合實際闡述社會保障如何發揮作用,都可以發揮什么樣的功能。3.把握社會保障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分析社會保障的類型、完善措施,相信我國的社會保障是行之有效的“社會減震器”。2.科學精神:通過對社會保障四種類型的具體解讀和分析,知道我國社會保障是一個體系式的“安全網”,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我國的社會保障。3.公共參與:根據材料、教材知識,探究如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并適當提出自己的建議,探究合作能力,并不斷提升公民意識、主人翁意識。三、【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社會保障體系的構成,社會保障的作用教學難點:完善社會保障的主要措施四、【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閱讀、調查調研五、【教學過程】播放視頻:《中國社保體系發展40周年》議題一:國家為什么建立社會保障“安全網”?視頻播放總結:面對現實生活中人們可能遇到的疾病、失業、養老、災害、生活貧困等各種問題,(需要)國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會承擔主要責任的社會保障“安全網”。社會保障作用:①通過防范和化解社會成員的生存危機,保障它們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②通過社會保障對社會財富進行再分配,適當縮小各階層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避免貧富懸殊,使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能協調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穩定。③社會保障實質上體現了互惠互助以及在互惠互助中的他助與自助。社會保障采用責任分擔機制,所以是一種以互助為基石并在互助中使風險得到化解。議題二:國家的社會保障“安全網”是什么樣的?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主要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組成,還包括其他社會保障形式。(一)社會保險播放視頻:《社會保險》總結:社會保險主要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重點講了養老保險。養老問題是中國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問題。養老保險的目的是為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對比社會保險與商業保險(二)社會救助社會救助一詞,有些也稱為社會救濟。通常來說,救濟是一種消極的救貧濟窮措施,基于一種同情和慈善的心理,對貧困者行善施舍,多表現為暫時性的救濟措施;而救助則更多反映了一種積極的救困助貧措施,作為政府的責任而采取的長期性的救助。因此,政府的責任而采取的長期性的救助,是指國家對于遭受災害、失去勞動能力的公民以及低收入的公民給予特質救助,以維持其最低生活水平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社會救助主要是對社會成員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其目標是扶危濟貧,救助社會脆弱群體,對象是社會的低收入人群和困難人群。社會救助體現了濃厚的人道主義思想,是社會保障的最后一道防護線和安全網。(三)社會福利總結:社會福利一般包括現金援助和直接服務。現金援助通過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收入補貼等形式實現;直接服務通過興辦各類社會福利機構和設施實現。主要內容有:醫療衛生服務、文化教育服務、勞動就業服務、住宅服務、孤老殘幼服務、殘疾康復服務、犯罪矯治及感化服務、心理衛生服務、公共福利服務等。服務對象包括老年人、殘疾人、婦女、兒童、青少年、軍人及其家屬、貧困者,以及其他需要幫助的社會成員和家庭等。服務的形式有人力、物力、財力的幫助,包括國家、集體、個人興辦的社會福利事業的收養、社區服務、家庭服務、個案服務、群體服務等。社會福利較社會保險而言是較高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它是在國家財力允許的范圍內,在既定的生活水平的基礎上,盡力提高被服務對象的生活質量。(四)社會優撫總結:社會優撫與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不同,它是特別針對某一特殊身份的人所設立的,主要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和武警官兵、革命傷殘軍人、復員退伍軍人、革命烈士家屬、因公犧牲軍人家屬、病故軍人家屬、現役軍人家屬等。內容涉及到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等,包括撫恤、優待、養老、就業安置等多方面的內容,是一種綜合性的項目。社會優撫制度的建立,對于維持社會穩定,保衛國家安全,促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推動經濟發展的社會進步具有重要的意義。議題三:國家怎樣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1.確保每個公民公平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社會保障就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基本制度保障覆蓋全民體現的是社會保障制度應當具備的普惠性要求,其實質是所有社會保障項目都能夠覆蓋到有需要的人身上。而現實存在法定參保人員沒有實現全覆蓋。中小微企業和廣大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人員、部分城鄉居民不參保或參保不繳費的現象突出2.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社會保障水平要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適度,水平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低了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起碼需要,也不能解決與之相關的社會問題;高了則易滋生“等靠要”福利依賴,造成負面的社會效應。3.要做到權責清晰權責清晰的核心是堅持權利與義務有機結合,社會保障作為互助共濟的風險分擔機制,需要政府(包括各級政府)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個人應當堅持人人盡責、人人享有,同時企業與社會各方均需要依法自覺地承擔起相應的責任。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以社會保險為主體性制度安排,就是強調參保人享受各項社會保險待遇前要承擔相應的繳費義務,即使是低收入困難群體也要盡可能通過勞動創造收入、改善生活。總結:要堅持應保盡保原則健全統籌城鄉、可持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穩步提高保障水平,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六、【板書設計】七、課堂練習: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