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1我國的個人收入分配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知道我國個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掌握按勞分配的地位、性質、決定因素及其重要性;知道按要素分配的意義;掌握消除貧困的必要性2.能力目標:能夠區分居民的收入種類,能夠分析初次分配和在分配的意義。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認同我國的個人分配制度,感受到我國現階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促進社會財富的增加和社會生產的發展。二、【核心素養】政治認同:認同我國的個人分配制度,感受到我國現階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利于促進社會財富的增加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科學精神:培養學生全面系統地看問題,正確認識現實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提高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公共參與:明白完善個人收入分配不只是國家和政府的事,人人有責任,中學生應該增強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做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三、【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 按勞分配為主體;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2.教學難點: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四、【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自主閱讀法五、【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談談自己的家庭收入狀況,分析一下這些收入屬于哪種收入。嘗試規劃自己未來的收入。2、新課講授(一)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1.按勞分配為主體提示:按勞分配的內涵: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由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的。按勞分配的原因:①客觀必然性:由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a.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b.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c.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②意義: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其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之間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實行按勞分配,是對人類以往幾千年來不勞而獲的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3)知識總結:①地位:按勞分配在我國個人收入分配中占主體地位。②性質: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③決定因素:是由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的。④適用范圍:公有制經濟。⑤基本要求和內容: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2.按生產要素分配(2)提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除了公有制范圍內的按勞分配,與多種所有制經濟相適應,還存在多種分配方式,讓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參與收入分配。這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種類 對應形式按資本要素分配 儲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紅利、債券所得利息等按勞動要素分配 民營、外資企業中或非公有制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中勞動者的工資、獎金、津貼,個體經濟中的勞動者收入按技術要素分配 技術入股、專利使用、技術轉讓所獲得的收入按慣例要素分配 企業管理人員(如職業經理人)憑借管理才能,在生產經營中按貢獻參與分配獲得的收入按信息要素分配 提供市場信息、管理方案和問題解決方案所獲得的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轉讓金等(3)思考:按要素分配有怎樣的影響?①積極影響: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和創造的尊重,有利于優化資源配置,讓各種生產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全社會的勞動生產率,促進居民收入增長,促進社會生產發展。②負面影響:因每個人掌握的生產要素不同,人們對生產要素的占有權和使用權不平等,不同社會成員使用生產要素的效率不同,所以按要素分配可能導致社會收入差距拉大,若不加以調節,會導致兩極分化。勞動性收入:是指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入,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財產性收入:是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入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經營性收入:是通過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轉移性收入: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各種經常性轉移,支付和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助、政策性生活補貼、救災款等。3.樹立正確的勞動觀總結: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要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要鼓勵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二)完善個人收入分配1.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原因觀看視頻——國民收入分配①收入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②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2.目前我國收入分配存在一些問題觀看視頻——《基尼系數》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1)學生分享課前查閱和搜集到的我國近期出臺的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政策,并談談該政策發揮了怎樣的作用。(2)總結: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措施①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②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③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④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⑤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⑥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必須堅持消除貧困3、結束新課習近平強調,我們搞社會主義,就是要讓各族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貧困地區,特別是在深度貧困地區,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記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家庭。因此,完善個人收入分配意義重大。六、板書設計七、課后作業完成本框同步訓練,預習下一框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