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音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3課時《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課時:1課時課類:設計·應用教學策略/教學思路:本國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為重點欣賞曲目。樂曲既具有中國古典音樂特有的樸素、典雅的神韻,又兼具江南絲竹音樂特有的親切、玲瓏的風格,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深為國內外聽眾所珍愛。同時,《春江花月夜》創設了神話般美妙意境,易于中學生通過欣賞、體驗產生相關聯想,并學習“換頭合尾”、“魚咬尾”、“變奏”等民族器樂創作知識,了解中國民族管弦樂主要樂器的音色及形制,感受民族器樂曲的獨特韻味。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優美柔婉的旋律,精巧細膩的配器,結合動與靜、遠與近、景與情的藝術手法,展現了春、江、花、月、夜、人,這六種事物錯落重疊、幽美恬靜的意境,令人心曠神怡。體現了以“平和恬淡”為美的中國古代音樂審美特征。該曲雖然是多段體,并且文學標題成套,屬于一種套曲化的單樂章混合曲式。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已具有初步的音樂理論知識和一定的思維分析能力,經過訓練能夠做到自己識譜視唱。他們對音樂的學習熱情很高,充滿自信,但對中國民族音樂還缺乏一定的認識和了解,音樂綜合能力也有待進一步加強與提高。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體驗感悟法。教學用具:課件、錄音機學生用具:課本課題《春江花月夜》第3課時學科音樂年級八年級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熟悉樂曲及主題思想,初步了解中國傳統音樂“換頭合尾”“魚咬尾”創作方式。通過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解和學生演唱樂曲主題旋律,加深對樂曲各段的理解。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引導他們在欣賞中聽、唱、思、議、記、看,全方位開拓思維空間,在欣賞中訓練學生的形象藝術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到了民族音樂的魅力,希望同學們能夠熱愛民族音樂,弘揚和傳承我們的民族音樂。重點通過欣賞、剖析作品,感受樂曲的優美意境。了解中國傳統音樂的創作手法——“魚咬尾”、“換頭合尾”及其作用。難點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教師出示《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朗誦給同學聽。同學知道這首古詩的名字嗎?學習過這首古詩嗎?由于引入課題。講授新課作品介紹:《春江花月夜》是中國一首古典樂曲,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陽簫鼓》,后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樂曲以優美流暢的旋律,精巧細膩的配器,動與靜、遠與近、景與情的藝術手法展現了春、江、花、月、夜、人,這六種事物錯落重疊、幽美恬靜的意境,令人心曠神怡。完整欣賞作品:教師播放民族管弦樂隊演奏的樂曲《春江花月夜》分部分賞析教師播放“江樓鐘鼓”音頻并講解:演奏樂器:琵琶、古箏、新笛。結構特點:“魚咬尾”音樂描寫了夕陽映江面、微風拂漣漪的優美景色。教師播放“月上東山”音頻并講解:優雅如歌的旋律、典雅協調的色彩,形象地描繪了夕陽西下一輪明月從東山升起,在云層中游移出沒的情景。教師播放“花影層疊”音頻并講解:樂曲描寫了陣陣清風吹皺一江春水,蔥蔥花木掩映月色朦朧的畫面,岸邊簇簇鮮花倒映在江水中,增添了江山秀麗的色彩。教師播放“水云深際”音頻并講解:刻畫了月光映入水中,水天一色、云深不知處的壯觀景象,令人心曠神怡。(5)教師播放“漁歌唱晚”音頻并講解:首先由簫主奏如歌的旋律,表現了漁歌四起,由遠而近,漁翁們在歸途中悠然自得地邊搖櫓邊唱著豐收的歌謠。然后音樂突然變快,樂隊合奏,把人們興奮、歡樂的心情描寫得淋漓盡致。(6)樂理知識:換頭合尾——每一段的前半部分在主題音樂的基礎上出現了一些變化,加入了新的音樂元素(即“換頭”),而在每段的后半部分反復主題旋律(即“合尾”),這樣的創作方式稱之為“換頭合尾”。(7)教師播放“洄瀾拍岸”音頻并講解:琵琶用輪掃有力的彈奏,似漁舟破水。古箏劃奏,大鼓滾奏,似波濤拍岸,樂曲速度不斷加快,旋律氣勢磅礴。(8)教師播放“欸乃歸舟”音頻并講解:音樂開始,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強奏出起伏不斷的旋律,那是對劃船動作的描寫。箏始終模仿水聲由低而高劃奏,當加快速度、增強力度,把音樂推向高潮后,即轉慢速。生動地刻畫了歸舟破水的意境。(9)教師播放尾聲音頻并講解:表現了歸舟遠去,春江更加寧靜,令人回味無窮。4、教師播放完整音頻并指導學生回答:由“江樓鐘鼓”的主題,經過六次變奏加尾聲,通過變奏的手法完整地描繪了傍晚、小舟、簫鼓等江上秀麗的景色,而且借景抒情,激發了人們對祖國山河無限贊美的深厚情感。學生聽老師介紹作品,識記重點內容。學生欣賞樂曲,同時觀察演奏樂器,聽辨音色。學生和老師共同賞析學生聆聽江樓鐘鼓(引子及主題呈示)思考:說一說你聽出了哪些主要的樂器?“江樓鐘鼓”這一樂段有怎樣的旋律特點呢?音樂描寫了怎樣的畫面?學生聆聽“月上東山”思考:音樂描寫了怎樣的畫面?學生聆聽“花影層疊”音頻并思考:音樂描寫了怎樣的畫面?學生聆聽此段音樂并思考:音樂的特點是什么,音樂描寫了怎樣的畫面?學生欣賞并思考:你想象中的“漁歌唱晚”是怎樣的畫面?音樂前后兩部分有什么變化?分別描繪了什么情景?(6)學生通過“江樓鐘鼓”和“漁歌唱晚”兩段的開頭結尾的對比來了解這個知識點。學生欣賞并思考:你認為表現了怎樣的畫面?學生欣賞并思考:假如你是一位音樂家,根據這個標題你會描寫哪些音樂形象?如何來表現這些音樂形象?你能說出尾聲的音樂特點表現了怎樣的場景嗎?4、學生完整聆聽:注意每段的結束音和下一段的開頭音之間的聯系。對作品有個初步的感知,有助于學生進一步學習作品。以作品有個完整的印象,熟悉樂曲旋律。培養學生分析作品的能力(1)聽辨幾種樂器的音色,識記樂器的音色特點,熟悉主晚上再旋律。培養學生音樂感受力。通過欣賞讓學生腦海中勾畫出一個畫面。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重點欣賞此段音樂,培養學生分析能力和想象力。積累民族創作手法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學生分析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4、通過細致的賞析學生能夠感受樂曲的意境,再次完整欣賞再深主題印象。拓展延伸教師播放鋼琴與民樂版本的《春江花月夜》欣賞一首古典與現代融合版的《春江花月夜》感受中西結合和古典與現代的美。課堂小結《春江花月夜》是樂,亦是畫,更是詩。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也可以感受到經典音樂必須立足于民族特色,從民族的、本土的、傳統的文化中去汲取營養,只有這樣才能締造出民族音樂的美麗神話。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說出自己對歌曲的體會。對本課進行總結,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板書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6張PPT)春江花月夜人音版八年級上新知導入同學知道這首古詩的名字嗎?學習過這首古詩嗎?這首古詩叫《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中國一首古典樂曲,原是一首琵琶曲,名《夕陽簫鼓》,后被改編成民族管弦樂曲。樂曲以優美流暢的旋律,精巧細膩的配器,動與靜、遠與近、景與情的藝術手法展現了春、江、花、月、夜、人,這六種事物錯落重疊、幽美恬靜的意境,令人心曠神怡。全曲有八部分組成:引子與江樓鐘鼓、月上東山、花影層疊、水深云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欸乃歸舟、尾聲。新知講解作品介紹一二三江樓鐘鼓月上東山花影層疊水云深際四五六七漁歌唱晚回瀾拍岸欸乃歸舟尾聲八新知導入新知講解名稱琵琶古箏新笛別稱批把箏秦箏橫簫十一孔笛特點發聲清脆穿透力強悠揚清雅空靈優美新知講解“江樓鐘鼓”這一樂段有怎樣的旋律特點呢?新知講解結構特點:“魚咬尾”音樂描寫了怎樣的畫面?新知講解優雅如歌的旋律、典雅協調的色彩,形象地描繪了夕陽西下一輪明月從東山升起,在云層中游移出沒的情景。(第一變奏)新知講解花影層疊(第二變奏)樂曲描寫了陣陣清風吹皺一江春水,蔥蔥花木掩映月色朦朧的畫面,岸邊簇簇鮮花倒映在江水中,增添了江山秀麗的色彩。新知講解水云深際(第三變奏)這是一段富于動態的音樂,是在主旋律的基礎上變化而成的。樂曲中二胡在低音區奏出渾厚的曲調,忽而琵琶在高音上彈出透明的泛音。刻畫了月光映入水中,水天一色、云深不知處的壯觀景象,令人心曠神怡。新知講解新知講解漁歌唱晚(第四變奏)新知講解頭頭尾尾換頭合尾江樓鐘鼓漁歌唱晚新知講解每一段的前半部分在主題音樂的基礎上出現了一些變化,加入了新的音樂元素(即“換頭”),而在每段的后半部分反復主題旋律(即“合尾”),這樣的創作方式稱之為“換頭合尾”。換頭合尾新知講解“魚咬尾”“換頭合尾”“在變化中尋求統一,在統一中尋求變化”中華民族音樂之深邃、中華民族精神之智慧新知講解洄瀾拍岸(第五變奏) 你認為表現了怎樣的畫面?琵琶用輪掃有力的彈奏,似漁舟破水。古箏劃奏,大鼓滾奏,似波濤拍岸,樂曲速度不斷加快,旋律氣勢磅礴。新知講解音樂開始,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強奏出起伏不斷的旋律,那是對劃船動作的描寫。箏始終模仿水聲由低而高劃奏,當加快速度、增強力度,把音樂推向高潮后,即轉慢速。生動地刻畫了歸舟破水的意境。新知講解尾聲二胡和簫先后奏出悠揚的主題,自由的曲調再現了引子特征。結尾處速度漸慢,力度漸弱,直至消失。表現了歸舟遠去,春江更加寧靜,令人回味無窮。新知講解新知講解由“江樓鐘鼓”的主題,經過六次變奏加尾聲,通過變奏的手法完整地描繪了傍晚、小舟、簫鼓等江上秀麗的景色,而且借景抒情,激發了人們對祖國山河無限贊美的深厚情感。完整聆聽:注意每段的結束音和下一段的開頭音之間的聯系。拓展學習欣賞一首古典與現代融合版的《春江花月夜》課堂總結談一談這節課學到了什么吧!《春江花月夜》,其樂如其名,它像一幅清雅的山水卷軸,奏出了春夜之靜謐深遠、皎月之光潔流轉、江舟之悠游靜處、汀花之搖曳弄影,曲中意境柔和優美,樂聲恬靜淡遠,大標題和前七個小標題十分具有詩意,正是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見之意象,所以單就標題便可想見樂曲的意境是古雅清越、悠游淡遠的。整首樂曲將春江之靜謐悠游與月夜之朦朧優美交織在一起,共同締造出了一個幽深曠遠、恬靜淡泊的意境。《春江花月夜》是樂,亦是畫,更是詩。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強大生命力,也可以感受到經典音樂必須立足于民族特色,從民族的、本土的、傳統的文化中去汲取營養,只有這樣才能締造出民族音樂的美麗神話。板書設計作業布置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現《春江花月夜》,可以畫出來樂曲中的意境,可以是配樂詩朗誦,或者用舞蹈表演出來,下節課與同學一起分享。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江樓鐘鼓.mp3 2月上東山.mp3 3花影層疊.mp3 4水云深際.mp3 5漁歌唱晚.mp3 6回瀾拍岸.mp3 7欸乃歸舟.mp3 8尾聲.mp3 《春江花月夜》琵琶、鋼琴演奏版.mp4.mp4 《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樂)演奏:臺南藝術大學民族管弦樂團-音樂-高清完整正版視頻在線觀看-優酷.mp4 人音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3課時《春江花月夜》.ppt 人音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3課時《春江花月夜》(教案).doc 春江花月夜 完整.mp3 春江花月夜.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