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二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第二框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政治認同:通過理解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懂得中國走向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增強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通過“三大改造”的成功、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國在社會主義初步建設時期取得的成就,自覺擁護黨的領導,感悟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相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2.科學精神:通過對觀點的辨析,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通過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讓學生自覺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做到實事求是;通過辯證的看待中國在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初期探索道路的成就和曲折,能分析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培養學生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3.公共參與:通過社會主義建設取得成就的原因分析,讓學生懂得成就的取得離不開人民奮斗,啟示學生勇于承擔社會主義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責任。【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我國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歷史意義;三大改造完成后的社會主要矛盾及歷史任務。2.教學難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播放視頻。視頻前半段展示:習近平在參觀“偉大歷程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強調:70年來我國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充分說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引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視頻后半段展示:舊政權留下的滿目瘡痍,冷戰格局下誕生的新中國,面臨著重重困難。教師:習主席為什么說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面對舊政權留下的滿目瘡痍,的新中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將領導人民如何開辟一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道路?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進入第二課第二框的學習。總議題: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的探索中認識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新課過程]展示學習目標。教師:通過課前回顧的三個問題,我們知道:歷史證明,在近代中國的救亡圖存的歷程中,資本主義的道路行不通。最終,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才擺脫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才爭取到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中國革命才完成了第一步繼續沿著社會主義革命道路,來認識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議題一:從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中認識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任務一:通過辨析以下兩種觀點,認識我國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觀點一:新中國成立之初,條件不具備,應該等到資本主義充分發展以后再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觀點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已經創造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經濟政治條件。教師:由于需要搜集史料,所以兩天前老師給大家布置了任務,各小組可選擇感興趣的主題,小組合作探究,撰寫完成各組的小型研究報告。下面有請四位匯報人,為大家展示其組的研究成果。學生:展示小組研究成果教師:簡單點評,并歸納理論。知識總結一: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必然一、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因素;二、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的開始了對他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三、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四、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任務二:結合教材,探究相關情境,認識黨和國家是如何促進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以及完成過渡的意義。情境一:建國初期,毛澤東說:“現在我們能夠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夠種糧食,還能磨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社會主義工業化的任務迫在眉睫。情境二:下面三幅圖片就反映了三大改造的情景。情境四:《社會主義好》歌詞節選: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好/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地位高/反動派被打倒,帝國主義夾著尾巴逃跑了/全國人民大團結,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共產黨好,共產黨好/共產黨領導中國富強了/人民江山坐得牢,反動分子想反也反不了/社會主義社會一定勝利,共產主義社會一定來到!學生:三分鐘時間,小組合作探究以下問題1.結合情境一二,說明黨和國家為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實施的路線措施。該時期被稱為什么時期。2.情境三的數據變化,是我國開展什么運動的結果?思考該運動的實質。3.結合情境四,思考完成過渡的重大意義。(從革命階段、社會制度、社會面貌等角度教師:適當引導和點評,歸納知識。知識總結二:過渡的措施(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知識總結三:過渡完成的意義(1)從革命階段看: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2)從社會制度看: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鑒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3)從社會面貌看: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任務三:如何理解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億萬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做出的決定性的選擇。(思路點撥:歷史證明其他道路如何?其他探索復興的斗爭,如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與人民的關系如何?)學生:思考1分鐘,回答。教師:適當引導和點評,展示拓展資料。(1)從歷史上來說,封建制度已經腐朽不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背景下,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而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說明了農民階級不可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失敗說明了中國在當時的環境下不可能走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實行西方的民主制度,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國在無產階級的領導下,不僅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還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推行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因此,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是歷史的選擇。(2)從人民來說,幾千年的封建制度讓人民飽受壓迫和剝削的痛苦,戊戌變法、辛亥革命嚴重脫離人民群眾,沒有完全促成中國人民的覺醒,沒有實現民族的獨立,沒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只有由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革命,建立了人民統一抗戰的戰線,堅持了與人民群眾相結合,建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在人民的極大支持下,中國不僅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并且通過社會主義改造,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得到了人民的極大擁護和支持,也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利益,是中國人民的正確的選擇,因此,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人民的選擇。知識總結四: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億萬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做出的決定性的選擇。教師:到今天,我希望咱們同學再聽到某些異樣的聲音,你可以勇敢的站出來說服他,我們中國走向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學以致用]1.1953年是我國經濟史上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時起,中國人熟悉了一個經濟術語“五年計劃”,關于這一時期說法正確的是()①當時社會的性質是社會主義社會②我國仍處于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③“三大改造”正如火如荼地進行④社會主要矛盾是人們對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2.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認為,過渡時期總路線“反映了歷史的必然性”,“歷史證明,黨提出的過渡時期總路線是完全正確的”,其完全正確的主要原因在于()A.它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B.它體現了當時領導人急于強國的主觀愿望C.它是中國“一邊倒”外交政策的必然選擇D.它是中國缺乏建設經驗的一種極端體現教師: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就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展開了積極的探索,下面進入議題二的研究。議題二:從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中認識黨所取得的獨創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任務一:通過視頻觀看和教材自學,理解需要“獨創”的原因、方法和黨中央取得的獨創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視頻前半段內容: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就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以毛澤東為核心黨中央展開調研,進行了理論和道路的積極探索。視頻后半段內容:展示社會主義建設在工業、農業、教育、醫療、科技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學生:三分鐘自主探究1.觀看視頻,結合教材,自主探究為什么走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需要我們“獨創”?是在什么理論指導下的“獨創”?2.視頻中提到的毛澤東的哪些獨創理論觀點?結合教材,以毛澤東為中心的黨中央還取得了哪些獨創理論成果?(提示:理論成果可從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以及黨的八大會議的重要貢獻等角度分析。)3.觀看視頻,結合教材,說明以毛澤東為中心的黨中央取得了哪些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教師:適當引導和點評,歸納知識。知識總結五: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第二次結合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知識總結六:以毛澤東為中心的黨中央取得的獨創理論成果視頻中提到: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毛澤東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獨立思考,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毛澤東對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艱苦探索,他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找到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制定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戰略。(1)1956年4月,毛澤東發表《論十大關系》,初步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提出了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任務。(2)1957年2月,毛澤東創造性論述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學說,提出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的主題,并確立了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指導方針。(3)黨的八大(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56.9①黨的八大最重要的貢獻: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②主要矛盾: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③主要任務: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知識總結七: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我國取得的成就1.工業建設: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2.農業建設: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3.基礎設施建設: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4.教育科技建設: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任務二:結合材料,探究為什么我們能取得這些的獨創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并思考取得這些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的意義。材料一: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絕不照搬照抄,結合中國具體實際,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才找到了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正確道路。材料二:時勢造英雄。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涌現出一大批民族英雄,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學生:三分鐘時間,小組合作探究1.結合材料一談原因,并談談對你成長有何啟示。2.結合材料二談原因,并談談你將如何成為今天時勢下的英雄。3.思考取得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的意義。學生:1.原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堅持毛澤東思想......啟示:要堅持黨的領導,自覺學習馬克思主義原理,在生活中做到實事求是。2.原因:人民的努力奮斗,民族精神的傳承......啟示:要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傳承民族精神,為中華復興添磚加瓦。教師:適當引導和點評,歸納知識。知識總結八:取得獨創理論成果和建設巨大成就的意義(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2)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任務三:回顧歷史知識說明,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中一帆風順嗎?對你個人成長有何啟示?學生:思考并回答。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中的曲折。道路的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啟示:要不畏懼成長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堅信未來的光明和美好......教師:適當引導和點評。[學以致用]1.“以蘇為鑒”是毛澤東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開始之際所提出的一個基本方針,其目的是通過借鑒蘇聯經驗,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下列關于走上社會主義道路說法正確的是()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標志著中國正式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②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偶然③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億萬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所作出的決定性選擇④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找到的適合的道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下列屬于中共八大內容的有()①正確分析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②認為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是國內的主要矛盾③認為當時我國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④制定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A.①②④B.③④C.①③D.②④【結語】展示習主席的一段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教師: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仍在繼續,我們的復興仍在實現中,我希望每一名同學都能為我們民族攀登上這高山的頂峰而貢獻一份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