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是家庭小主人 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作為家庭中一員應承擔的責任,培養對家庭的責任感,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2、學習簡單的勞動技能,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用自己的行動回報家人的愛。 重點難點 初步感受作為家庭中一員應承擔的責任,培養對家庭的責任感。 教學器材 1、相關道具(書包、衣服、襪子、臉盆、肥皂、豆角、菜籃等) 2、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一:我會發現 1、齊讀課題。 2、提問:你是家里的小主人嗎?想做家里的小主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今天老師準備了一個“闖關大行動”,順利闖關的同學就說明你真的是家里的小主人。還可以得到老師的小紅旗。敢不敢闖關? 3、咱們進入第一關:火眼金睛。(課件出示:火眼金睛) (1)這一關要求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找出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課件出示:一組圖片) 學生回答。 (2)除了這些之外,還有哪些事情是自己的事情? (3)你們都有一雙火眼金睛,都能發現一些自己的事情。除了自己的事情之外,家里還有一些為全家人服務的家務事。找找有哪些? 活動二:自理能力大比拼 1、下面進入第二關:自理能力大比拼。(課件出示:自理能力大比拼) 2、每個人都有一張表,上面畫著一些自己的事情。請你們把自己會做的事情旁邊的星星涂成紅色,把不會做的事情旁邊的星星涂成綠色。想一想,不會做的事情怎么辦? (生填寫表格,師巡視指導) 3、誰來說說自己都會做哪些自己的事情? (根據學生回答,提問:為什么不讓家長幫著做呀?) 4、許多同學都會做許多自己的事情,既減輕了家長的負擔,又鍛煉了自己的勞動能力。下面咱們在小組里評選出“自理小能手”,參加全班的“自理能力大比拼”。 5、每顆星星的后面藏著一個任務,挑戰任務成功就能成為自理小能手。 (師提供道具,生參加游戲,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出事情的要領。) 活動二:自理能力大比拼 6、剛才老師發現有些同學還有一些自己的事情不會做是嗎?(指一名不會梳頭的女孩) (1)老師聽出來了,你很想做自理小能手,可是遇到煩惱了,同學們在這個方面遇到過煩惱嗎? (2)那有什么好辦法,大家出出主意。 7、同學們可真會想辦法!大家還可以跟咱們班的“自理小能手”學習。作為家里的一個成員,咱們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板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減輕家長的負擔,鍛煉自己的勞動能力。老師獎勵你們一首歌曲。(播放:媽媽媽媽你歇歇吧) 活動三:我是家人小幫手 1、除了自己的事情之外,我們還可以為家里做點什么呢? 2、咱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這些孩子為家里做了什么? 媽媽的心情怎么樣?為什么很高興呢? 3、咱們都是家里的一員,都是家里的小主人,你們為家里做了哪些事情呢?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 4、下面咱們進入第三關:我是家人小幫手。(課件出示)要求大家說出自己在家里做過什么事情,做了之后,家長是怎樣說的。 (1)生回答。 (2)老師今天帶來了豆角,誰會擇?(引導說出要領) 5、同學們都很能干。有時我們只要在大人的幫助下,掌握一些小竅門,就能做好家務事,給父母減輕負擔,讓家長高興。(板書:家里的事情幫著做)來,咱們一起學一首兒歌《別說我小》 活動四:我來做一做 1、同學們課下可以利用班會時間,互相學習自理小本領和家務小本領。 2、請同學們和家長一起完成這張表格。 師講述表格內容。 洗茶具、洗衣物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洗茶具、洗衣服的操作要領,掌握洗茶具和洗衣服方法。 2、培養學生從事簡單家務勞動的能力和熱愛勞動的思想。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讓學生了解操作要領,掌握方法。讓學生了操作要領,掌握洗茶具的方法。 教學器材: 茶具、洗潔精、去茶垢的輔助用品,抹布。 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洗茶具 一、看圖,出示課題。 1、看洗茶具的一組圖片,弄清洗茶具的主要過程。 2、剛才圖片中的同學在洗茶具,主要分幾個步驟做的,誰已經記得了?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節,并板書:浸泡、擦洗、沖洗、擦干、擺放。 二、討論學習,確定洗茶具各步驟地操作要領。 1、分組討論,根據剛才看到的圖片演示,結合平時自己的實踐經驗,說說各步驟地要領。然后對照參考書上技術信息的提示得出正確的結論。 2、將討論結果填寫在書上的表格中。 3、請學生交流學習情況,師生評議。 4、小結歸納操作要領。 (1) 浸泡時加1-2滴洗潔精。 (2) 擦洗時不要用力過猛,有茶垢,可用牙膏擦拭。 (3) 沖洗時從里到外逐一沖洗。 (4) 擦干擺放時用干凈抹布擦干水,輕拿輕放,擺放整齊。 三、研究性學習,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去茶垢的幾種方法。 1、在洗茶具時,最需要清除的是積在茶杯上的茶垢。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可以用牙膏擦除的方法,除此之外,你還知道可以用什么方法嗎?這種方法的效果怎樣呢? 2、讓我們分別用自己知道的方法,借助輔助材料 (可以用食鹽、草木灰、食用堿、百潔布、檸檬片等),擦洗一個有茶垢的杯子。 3、各小組代表介紹所用方法,并展示洗滌效果。(可以用食鹽,草木灰,食用堿,百潔布,檸檬片等) 4、教師提問:能不能用洗衣粉?為什么?(提示:從技術信息找出答案) 四、動手實踐,分組洗茶具,師巡視指導,并請學生說說洗滌過程和注意點。 五、根據實際情況分項目進行評價。 第二部分:洗衣物 一、談話導入: 談話:你平時在家要洗衣服嗎?事怎么洗滌的?看到家長又是怎樣洗衣物的?主要分哪幾個步驟?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板書:浸泡——擦肥皂——搓洗——沖洗——晾干 二、學習新知。 1、出示幾件質地不同的衣物,提問:這幾件衣物可以一起洗嗎?為什么? 2、認識衣物質地標識和洗滌說明標識。(出示)讓學生自己認自己記,然后逐個出示各種標識,讓學生說說代表的意思。 把剛才幾件衣物拿出來,讓學生說說各是什么質地,該怎么洗?要注意些什么? 三、動手實踐時的注意事項。 1、看書學習正確的洗滌方法。 2、查閱技術信息,獲得怎樣使衣物洗得更干凈的小知識。 3、根據自己所帶要洗的衣物,說說應該用什么洗滌用品?(讓學生自己在技術信息中查閱確定) 四、評價。 板書: 洗衣物 浸泡——擦肥皂——搓洗——沖洗——晾干 自制收納盒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制作收納盒,使學生認識到身邊的廢棄物品可以改造成有用物品,激發學生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美好生活。 2.在制作收納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指導學生學習一些技術探究的方法,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重點難點 1、掌握將家中廢棄的盒子改造成收納盒的步驟與方法,并能用學到的方法與技巧制作一個收納盒。 2、弄清并掌握內部隔板的制作方法和組裝方法。 教學器材 教師:多媒體課件、收納盒(范作)、創可貼等。 學生:鞋盒、硬紙板、包書紙、固體膠、尺、剪刀、鉛筆等。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在前幾課中,我們學會了洗茶具、洗衣物,用我們靈氣的雙手和爸爸媽媽一起營造窗明幾凈的家庭環境,大家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 2.可是,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有的同學又遇到了一些新問題,比如有的女生小發飾很多,有的男生玩具很多,他們都覺得這些零碎的小物品很難整理,在生活中你們是怎樣做的呢?有沒有很好的進行歸類放置呢? 3.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出示六個區間的收納盒。(范例) 你們看,如果我們用這個收納盒來進行小發飾或玩具的收納,你們覺得好不好? 4.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怎樣制作一個收納盒。板書:自制收納盒。 二、新授 1.想一想 (1)你見過的收納盒都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 (2)仔細尋找一下,在你家里有沒有直接能拿來制作收納盒的東西? (3)做這樣的可以分為六個區間的收納盒需要哪些工作和輔助材料? 2.了解步驟,制定制作計劃 談話:如何來制作這樣一個收納盒呢?我們先來看一下書本,把步驟圖仔細研究一下。 學生4人小組探究制作收納盒,制定制作計劃。 3.討論交流,突破難點 (1)學生交流自己的制作計劃,明確制作的順序 教師歸納:貼(將鞋盒內部的五個面分別貼上包書紙,根據學生的情況可以要求學生將鞋盒外部的五個面也分別貼上包裝紙),隔(制作三片內部隔板),裝(隔板組裝好插入鞋盒內)。 (2)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你們覺得這幾個關鍵環節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或有困難的? (3)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制作三片內部隔板”“隔板如何進行組裝”等難點環節的特寫錄像,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師生交流,歸納板書制作要求:貼——美觀,隔——均勻,裝——平整。 三、小組合作,實踐操作 1.教師提出制作要求,從分工合作、規范操作、安全防護等方面做一些友情提示。 2.學生進行實踐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板書: 自制收納盒 浸泡——擦肥皂——搓洗——沖洗——晾干 泥蔬果 教學目標 1、認識泥材料的一般特性,初步了解泥制品的制作過程。 2、指導學生掌握制作簡單泥蔬果的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熱愛家鄉的情感。 重點難點 掌握泥蔬果整體的造型方法。 泥蒜頭中蒜薹與蒜瓣的拉、壓、勾、刮等技術處理。 教學器材 自然泥、泥刀、水、泥蔬果成品、蔬果。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引入,認識泥制品 教師出示泥制蔬果圖片,實物投影儀展示。 學生觀察,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制作的?” 學生回答。提問:“你是不是也想動手 二、探究學習,勞技制作泥塑的基本知識。 1、“同學們想想,為什么我們一眼就能分辨出不同的蔬果?” 2、“要想用泥塑的方法把蔬果做得很逼真,首先要學會準確把蔬果的形狀。” 3、“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蘋果和蒜頭的形狀分別有什么特點?” 4、出示泥塑工具圖,介紹泥工工具。 三、實踐體驗,學生制作。 播放泥蘋果制作錄像,學生自學。 “誰來說說泥蘋果是怎么制作出來的?” “在制作時還有注意什么?” 引導學生歸納注意點。 學生制作。 出示你蒜頭的制作步驟圖和對應的說明文字,指名讀讀。 “誰來說說制作泥蒜頭時要注意什么?” 學生說說,師補充。 學生制作。 四、比一比、評一評。 五、拓展活動,激發學生對祖國泥文化的熱愛。 在議一議的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閱讀書上的技術信息,或觀看相關的影像資料,從中收集有用的信息。 在老師的引導下,對議一議相關的問題的回答給予補充和糾正。 泥碗 教學目標 1、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和技巧,學會手捏簡單的泥制品。 2、使學生初步具有技術的感知、思維、想象能力、創新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細心地進行技術活動的習慣。 重點難點 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和技巧,學會手捏簡單的泥制品。 將碗壁制作得厚薄均勻,碗底圈粘合牢固。 教學器材 自然泥、泥刀、水、手捏泥碗成品,荷葉紋小碗圖片。 教學過程 一、互查課前準備 教師組織學生4人一組,互查課前準備,如工具不齊全,可要求同組合用。 ?二、成品展示,激趣引入 1、教師出示手捏泥碗成品圖片或實物。 2、引語:你能說出這么漂亮的泥碗嗎?你準備怎么做? 3、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三、教學捏泥碗的方法與步驟 1、學生欣賞書上的圖示和文字說明,比較一下,與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2、學生說完后,說說手捏泥碗的方法、步驟及注意點。教師注意補充和糾正。并適時板書。 3、具體操作步驟: ①搓泥團。 ②壓扁,捏凹成碗形。 ③修齊邊口。 ④用有齒刀刮碗的內外壁。 ⑤將碗底圈處刮麻并涂上泥漿。 ⑥裝碗底圈。 ⑦用手指蘸水抹光碗表面。 ?四、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1、學生依照圖示,自己動手操作。 2、輕音樂背景下,教師巡視輔導。 3、可引導同組互助合作,請一兩名學生演示制作過程。 ?五、思維拓展,探究學習 1、教師出示荷葉紋小碗圖片或實物,問學生:你知道這樣的泥碗是怎么做出來的嗎? 2、學生思考,相互交流。 3、教師提示:是用泥片貼碗的方法做出來的。 4、引導學生課后嘗試制作。 ?六、學習評價 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 板書: 泥碗 ①搓泥團。 ②壓扁,捏凹成碗形。 ③修齊邊口。 ④用有齒刀刮碗的內外壁。 ⑤將碗底圈處刮麻并涂上泥漿。 ⑥裝碗底圈。 ⑦用手指蘸水抹光碗表面。 泥筆筒 教學目標 1、掌握泥片制筆筒的方法和技巧,運用此方法做簡單的泥制品。 2、了解泥條盤筆筒和內襯模具制造筆筒的方法。 3、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4、初步培養學生精確、嚴密地進行技術活動的習慣。 重點難點 1、掌握泥片制筆筒的方法和技巧。 2、將泥筆筒制作得牢固美觀 教學器材 自然泥、泥刀、墊板、滾子、瓶蓋、線、尺、手捏泥筆筒成品。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激趣引入 出示泥筆筒。 教師:“泥筆筒分為幾個部分?做泥筆筒首先要做哪一部分?為什么?” 學生觀察思考,小組討論。 教師:“誰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二、教學生用泥片制作筆筒的方法和步驟 “請同學們對照書上的圖示和文字說明,看一看制作步驟與自己的想法 教師:是否一樣,比一比,哪一種方法更好?” 學生觀察比較,談談看法。 教師:“哪位同學來談談泥片制作筆筒的方法、步驟及注意點?” 教師及時補充,并指出圓底片的周長必須等于圓柱形筒體片的長度。 請一兩名學生演示用線測量圓底片周長的過程。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①滾壓圓泥片。 ②用瓶蓋壓切泥片做筒底。 ③量筒底泥片周長。 ④用筒底泥片周長和筒高定出筒體泥片的長度和寬度,切去多余部分。 ⑤將筒體底邊刻麻(即加工成毛邊)并涂上泥漿。 ⑥將筒體泥片圍在筒底泥片周圍。 ⑦合圍、捏合。 ⑧加泥修齊筆筒,刻出頸槽。 ⑨完成。 三、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請同學們依照圖示,自己動手做一做,注意筒體與筒底粘貼要牢固,筒體造型要美觀。” 學生制作,教師巡視。 出示學生制作時的典型問題,指導學生分析制作時要注意的地方。 板書: 泥筆筒 ①壓圓泥片。 ②用瓶蓋壓切泥片做筒底。 ③量筒底泥片周長。 ④用筒底泥片周長和筒高定出筒體泥片長度寬度,切去多余部分。 ⑤將筒體底邊刻麻(即加工成毛邊)并涂上泥漿。 ⑥將筒體泥片圍在筒底泥片周圍。 ⑦合圍、捏合。 ⑧加泥修齊筆筒,刻出頸槽。 ⑨完成。 塑絲毽子 教學目標 1.學習設計制作塑絲毽子,了解毽子的起源。 2.熟練運用對折、穿繩、打結、梳絲等方法將塑料繩制成毽子,通過實踐操作不斷提高動手能力,獲得勞動體驗。 3.培養學生在制作活動中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環境意識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重點難點 培養學生在制作活動中的質量意識、安全意識、環境意識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器材 學生準備:塑料繩、鐵墊圈、剪刀、梳子等工具 教師準備:塑絲毽子成品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教師邊唱兒歌邊踢毽子: 大哥哥,小妹妹,太陽下面踢毽子。 紅毽子,真好看,上下翻飛像燕子。 2.教師手拿毽子: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喜歡它嗎?你們了解它嗎?(簡介毽子的歷史)。 踢毽子這項活動在我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由于它不受場地的限制、簡單易學、花樣繁多,深受大家喜愛。你們喜歡踢毽子嗎? 3.你看,他們踢得多起勁呀!(出示學生踢毽子圖片) 其實,不只是孩子們喜歡踢毽子,大人也愛踢毽子呢!(出示圖片) 4.教師:這種毽子大家見過嗎?猜猜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教師手拿塑絲毽子,相機出示課題:塑絲毽子) 你們踢過這樣的毽子嗎?能跟大家講講塑絲毽子有些什么優點嗎? (顏色艷麗、材料簡單、輕巧、不易損壞等) 哦,原來塑絲毽子有這么多的優點呢!那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制作用塑料繩制作的——塑絲毽子。 二、動手實踐 1.老師取出一只毽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做這只毽子,需要哪些材料? 引導學生觀察,了解做毽子所需材料:鐵墊圈、塑料繩、梳子等。 2.自學制作材料,探索制作方法。 同學們,有了這些材料我們怎樣來制作毽子呢?老師為各個小組準備了一個做好的毽子,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仔細觀察,想一想我們該怎樣做這樣一個毽子。 (1)學生可以拆拆成品,看看塑絲毽子是如何做出的。 (2)小組自由討論。 (3)匯報討論結果,全班交流。 (4)觀看制作錄像。過渡: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不是像大家所說得這樣做的。(放制作錄像) (5)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出制作步驟:拉直塑料繩——對折——穿入鐵墊圈——打結——整理塑料繩——剪齊——梳散塑料繩——整理完成。 (5)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說一說有哪些步驟比較困難的,教師適當作演示。 3.學生說制作步驟,教師演示制作過程。 4.學兩人一組,動手制作 (1)提出制作要求: ①安全:剪刀布要對著同學,不要碰到手; ②環保:垃圾放進垃圾袋中。 (2) 學生動手制作,教師相機指導(播放輕音樂) 5.展示作品,交流討論 (1)四個小組為一大組。請每一大組推選出一個最好的毽子,我們看看哪一組做的最好,并說說理由。 (2)比一比,踢一踢,談感受。 要想知道自己的毽子的優缺點到底在哪兒,還可以通過別人的毽子來感受一下,然后和自己的毽子比一比。想試試嗎? 板書: 塑絲毽子 拉直塑料繩——對折——穿入鐵墊圈——打結——整理塑料繩——剪齊——梳散塑料繩——整理完成。 滌綸彩球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滌綸薄膜的特性 2、掌握滌綸彩球的制作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滌綸薄膜材料制作的能力。 3、培養學生審美情趣,養成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滌綸彩球的制作方法。 掌握滌綸薄膜的剪、卷、貼制作技巧。 教學器材 1、展示用的滌綸彩球成品一個,彩色滌綸薄膜,模板。 2、課件。 作業設計 做滌綸彩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激趣,觀察識物。 1、課件展示。 (1)欣賞美麗的裝飾品; (2)說說自己的感受。 2、師:今天老師非常高興能與我們這個班級同學一起上這節勞技課,初次見面,瞧!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禮物,展示彩球。 師:好看嗎?猜猜看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指生說 師:這個是由滌綸薄膜做成的。在一些節日和喜慶的場所我們經常看到一些五彩繽紛的拉花、晶瑩閃爍的彩球,它們好多都是用滌綸薄膜制作的。今天這節課我們也來學習用滌綸薄膜制作彩球,同學們要通過自己動眼、動腦、動手來完成一件精美的作品,有信心嗎? 3、小結:用滌綸彩膜制作,取材便利,制作時比較方便,制作的飾品美觀實用。 二、引導探究,分析歸納。 1、展示成品彩球。師:你們認為制作滌綸彩球該怎么做?哪兒最難做?怎樣才能把它做好呢?(小組內討論。) 3、各小組匯報,集體探討改進的辦法。 4、觀看教學課件。(引導學生觀察,糾正錯誤,明了方法。) 板書: 滌綸彩球 畫、剪、貼、卷、穿、壓 第二課時 一、引導探究,分析歸納。 1、師生共同小結方法、步驟。 (1)畫:在硬紙上畫一個圓形模板,三等份并剪好槽口(剪時,與圓心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再向一個方向剪一個小口,并用針在圓心處戳一個小眼)。 (2)剪:將滌綸薄膜固定在模板上,依模子剪圓,共剪20個圓片(小心不要將薄膜撕裂)。 (3)貼:將雙面膠貼在每個小扇形的邊上,注意要貼在同一個方向。 (4)卷:將每片的三個小扇形分別卷成喇叭形(卷時,每個喇叭口的方向要一致,大小也要盡量一樣,用雙面膠粘牢)。 (5)穿:將毛線做成流蘇,一端用棉線勒緊,另一端用針直接從每個喇叭束的中心穿過。 (6)壓:用小紙片壓緊成球形,再打結(結要打得大一些,以免脫落)。 師:方法出來了,步驟也很清楚了,我們每個小組都來做一個吧!(提示:請大家在使用針、剪刀時一定要注意安全;邊角料不要亂扔,放到指定的地方。) 二、動手實踐,完成作品。 1、選擇制作材料和工具。 2、學生制作(同時播放輕音樂)。 3、教師巡視,及時提供幫助,鼓勵學生認真完成。 三、展示成果,完善作品。 1、展示作品,交流心得,評議作品。(以多種形式進行展評,以鼓勵表揚為主) 2、討論:如再動手制作時,還可以怎樣改進?有什么好辦法? 四、拓展延伸,創新提高。 本節課我們用滌綸彩膜制作了彩球,還可以用它做什么呢?課后認真設計,動手做一做,下節課我們再來交流、評比,看誰的制作最有創意! 板書: 滌綸彩球 畫、剪、貼、卷、穿、壓 建筑紙模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平面示意圖畫法。 (2)學會正確畫出作品的示意圖,理解設計的一般過程。 (3)初步學會按圖制作作品,養成“會設計、能制作”技術素養。 重點難點 (1)平面圖設計技能。 (2)把效果圖按比例設計成平面展開圖 (3)紙模型結構的設計表達。 教學器材 1、鉛筆、尺、量角器、剪刀、彩色卡紙等。。 2、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準備(收集資料) 1、學生5-6人為一組,自由組合成若干 2、組織學生在課前上網瀏覽,并回家觀察收集資料,各組根據自己提出的設計要求,搜集有關資料。 3、制作教學課件,并作使用調試。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設計說明:對于居室的布局以討論的形式完成,可以避免知識內容平鋪直述的枯燥、呆板。設置情景,讓學生考慮自己如何對自己的居室進行布局構思,應怎樣考慮?從構思步驟、構思依據和構思內容三方面考慮,逐步討論使學生掌握相關知識內容。 1語言引入:從周圍新樓盤不斷推出、人們紛紛搬入新居引出居室布局設計的需求。 2多媒體引入:展示各類居室布局效果圖,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居室布局設計的表達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構思、繪制居室布局及各家具分解圖 1、經過交流,給自己心中的居室繪制出布局草圖。 2、修改設計圖:取2-3幅具代表性的圖紙作展示、點評。 3、繪制各家具分解圖。 學生完成布局草圖后在課上交流,通過討論交流拾遺補缺,知道自己在布局構思時哪些要素沒有考慮,同時可以相互啟發,激發靈感。 教師通過對代表作品的點評,指出學生普遍容易出現的設計問題(如居室功能定位的不合理,家具、設施的布局不符合日常生活習慣等),同時啟發學生思考家具(如電器、窗、沙發等)的規范尺寸對布局設計的影響。 通過討論交流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學生一起參與、積極思考,可以相互啟發、共同提高。 板書: 建筑紙模 (1) 切割時尺寸精準。 (2) 上膠及黏合均勻。 (3) 須依設計圖制作,設計圖可于模型制作中途更改。 第二課時 (一)模型制作 1. 教師:以范例模型及制作工具講解模型制作注意事項: (1) 切割時尺寸精準。 (2) 上膠及黏合均勻。 (3) 須依設計圖制作,設計圖可于模型制作中途更改。 (4) 注意工具使用安全。 (5) 教師巡回指導。 2. 學生:依設計圖制作建筑模型 (二)作品展示與評價 1、小組發言人介紹作品。 2、本組同學可以補充 (三)交流總結 師評:總結每組學生的發言情況,肯定學生的優點,并指出不足之處。 (四)獎項設置 ①造型獨特獎②色彩和詣獎③設計精致獎④優秀小組合作獎。 以每小組為一個整體選出相應的獎項,不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爭論,而且可以提高辦事效率。 獎項設置會讓學生有一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使本節課更為完整。 (五)課后拓展 1、鼓勵學生關注家居布局設計,根據所學模型設計制作知識,積極提出設計方案展示自己的設計才干和能力。 2、在課堂完成的模型基礎上,進一步添加制作必要的附屬部件,完善布局,使整個模型更為精致、美觀。 (六)你是否做到了: 1.是否充分表達出了想像力和新穎的設計創意。 2.設計構思中,是否充分考慮到了各部分家具與整個居室環境的協調。 3.制作過程中是否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且步驟清晰,耐心細致,專注投入。 4.在設計制作活動中能否于同學愉快的交流與合作。 板書: 建筑紙模 (1) 切割時尺寸精準。 (2) 上膠及黏合均勻。 (3) 須依設計圖制作,設計圖可于模型制作中途更改。 (4) 注意工具使用安全。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