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屆高三總復習物理每日拔高練第4練重難點剖析1、利用紙帶求物體加速度的兩種方法:(1)逐差法:根據(jù)(T為相鄰計數(shù)點之間的時間間隔),求出,,,然后取平均值,即,即為物體的加速度。在數(shù)據(jù)處理時可以對紙帶重新分段,把6段距離分為“前三”和“后三”,“后三”減“前三”也為相鄰相等時間間隔內(nèi)的位移差,時間間隔為3T。(2)圖象法:利用求出打各點時紙帶的瞬時速度,然后作出圖象,用圖象的斜率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2、數(shù)據(jù)處理1、由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圖象:(1)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在直角坐標系中仔細描點。(2)作一條直線,使同一次實驗得到的各點盡量落到這條直線上,落不到直線上的各點應均勻分布在直線的兩側(cè),這條直線就是本次實驗的圖線,它是一條傾斜的直線2、由實驗得出的,圖象進一步得出小車運動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1)直接分析圖象的特點得出。小車運動的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當時間增加相同的值時,速度也會增加相同的值,由此得出結(jié)論:小車的速度隨時間均勻變化。(2)通過函數(shù)關(guān)系進一步得出。既然小車的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那么隨變化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為,顯然與成線性關(guān)系,小車的速度隨時間均勻變化。3、對紙帶進行分段,用計算加速度:若紙帶上計數(shù)段為偶數(shù),直接分為前后兩段計算,若紙帶計數(shù)段為奇數(shù),可以舍掉首段進行計算。練習1.如圖所示,半徑為的半圓軌道豎直放置,其直徑邊在水平面上,為圓心,點在軌道最左端。在點正上方處將小球以速度水平拋出,小球經(jīng)時間恰過點且速度方向與半圓軌道相切,與水平面的夾角為60°。調(diào)整點的水平位置,以速度水平拋出另一小球,經(jīng)時間該小球恰好垂直打在半圓軌道上的點,與水平面的夾角也為60°.兩小球均可視為質(zhì)點,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兩次拋出小球的初速度大小之比為3:1B.兩小球飛行水平位移之比為3:1C.兩小球在點的速度大小之比為:1D.兩次飛行過程中重力對兩小球做的功大小之比為9:12.汽車在平直公路上由靜止開始運動,發(fā)動機的牽引力隨汽車速度變化的圖線如圖所示,其中段是雙曲線,對應汽車以額定功率運動。已知汽車的質(zhì)量,汽車能獲得的最大速度為30m/s。假設汽車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阻力恒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經(jīng)歷的時間為4sB.汽車的速度為20m/s時加速度大小約為C.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過程中牽引力做的功為D.若汽車的速度達到30m/s后發(fā)動機的功率保持不變,則其圖線應為平行于橫坐標軸的直線3.跳臺滑雪是一種勇敢者的滑雪運動。圖(a)為某跳臺滑雪運動員從跳臺a(長度可忽略不計)處沿水平方向飛出、在斜坡b處著陸的示意圖,圖(b)為運動員從a到b飛行時的動能隨飛行時間t變化的關(guān)系圖象。不計空氣阻力作用,重力加速度g取,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運動員在a處的速度大小為10m/sB.斜坡的傾角為30°C.運動員運動到b處時重力的瞬時功率為D.運動員在空中離坡面的最大距離為2.5m4.某實驗小組用如圖1所示裝置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打點計時器所接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1)實驗必須做到的是________.A.鉤碼的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B.墊高長木板沒有定滑輪的一端,平衡摩擦力C.小車釋放前靠近打點計時器D.連接小車的細繩平行于長木板(2)調(diào)節(jié)好實驗裝置,進行正確操作,打出的紙帶如圖2所示,在紙帶上取計數(shù)點,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間還有四個計時點未畫出,由圖中的數(shù)據(jù)可知,打點計時器打下C點時小車運動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__m/s,小車運動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計算結(jié)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3)如果交流電的頻率實際只有49Hz,則測得的小車的加速度比實際值_________(填“大”或“小”).5.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小明同學在家自主開展實驗探究.用手機拍攝物體自由下落的視頻,得到分幀圖片,利用圖片中小球的位置來測量當?shù)氐闹亓铀俣龋瑢嶒炑b置如題圖所示.(1)家中有乒乓球、小塑料球和小鋼球,其中最適合用作實驗中下落物體的是____.(2)下列主要操作步驟的正確順序是__________.(填寫各步驟前的序號)①把刻度尺豎直固定在墻上②捏住小球,從刻度尺旁靜止釋放③手機固定在三角架上,調(diào)整好手機鏡頭的位置④打開手機攝像功能,開始攝像(3)停止攝像,從視頻中截取三幀圖片,圖片中的小球和刻度如題圖所示.已知所截取的圖片相鄰兩幀之間的時間間隔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由此測得重力加速度為____________.(4)在某次實驗中,小明釋放小球時手稍有晃動,視頻顯示小球下落時偏離了豎直方向.從該視頻中截取圖片,___________(選填“仍能”或“不能”)用(3)問中的方法測出重力加速度.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如圖所示,由題意知,兩小球在豎直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從拋出點到圓軌道上的點,豎直位移相等,故在空中飛行時間相等,根據(jù)知,所以,,同理有,,所以,,,ABC正確;根據(jù)動能定理知,重力對兩小球做的功大小之比等于兩小球動能增加量之比,即,題目中沒有告訴兩小球的質(zhì)量關(guān)系,所以無法求出重力做的功大小之比,故D項錯誤。2.答案:AC解析:A.分析題中圖像可作出汽車運動過程的圖像如圖所示,汽車的速度由0增大到10m/s過程中,汽車的牽引力恒定,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當汽車的速度達到最大速度30m/s時,牽引力等于阻力,有,則由牛頓第二定律得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經(jīng)歷的時間,正確。B.當汽車的速度為20m/s時,由題圖可知,汽車的牽引力為,則此時汽車的加速度大小為,錯誤。C.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則汽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過程中牽引力做的功為,正確。D.若汽車的速度達到30m/s后發(fā)動機的功率保持不變,則汽車受到的牽引力和速度將不變,故其圖線應是一個固定的點,錯誤。3.答案:AC解析:由圖(b)可知,運動員在a處的動能為,從a處到b處的運動時間為,故到達b處時運動員在豎直方向的分速度為,運動員在b處的動能為,聯(lián)立可解得,運動員的質(zhì)量,選項A正確;運動員從a處到b處下降的高度為,水平方向上運動的距離為,因,故斜坡的傾角為45°,選項B錯誤;運動員到達b處時重力的瞬時功率為,代入數(shù)據(jù)可解得,選項C正確;將運動員在a處的速度和重力加速度g分別沿平行于斜坡方向和垂直于斜坡方向分解,則在垂直于斜坡方向上有,故運動員離斜坡的最大距離為,選項D錯誤。4.答案:(1)CD(2)0.96;2.4(3)大解析:(1)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時,不需要平衡摩擦力,不需要滿足鉤碼的質(zhì)量遠小于小車的質(zhì)量,A、B項錯誤;為了能多打出一些點便于數(shù)據(jù)處理,小車釋放前應靠近打點計時器,C項正確;為了使小車能做勻變速運動,連接小車的細繩應平行于長木板,D項正確.(2)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中間時刻的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有小車運動的加速度.(3)如果交流電的頻率實際只有49Hz,則測量計算時所用頻率偏大,由知計算所得的加速度偏大.5.答案:(1)小鋼球(2)①③④②(3)9.6(9.5~9.7都算對)(4)仍能解析:(1)根據(jù)題中提供的小球和測量要求可得出要使用小鋼球進行實驗,與乒乓球、小塑料球相比,小鋼球下落相同高度獲得的速度更大,可以減小實驗誤差。(2)根據(jù)實驗要求,可以得出先固定刻度尺,然后固定手機調(diào)好手機鏡頭位置,打開手機攝像功能進行攝像,最后捏住小球,使小球由靜止下落,即步驟為①③④②。(3)如圖圖片中小球上邊緣的讀數(shù)為2.00cm,中間圖片中小球上邊緣的讀數(shù)為26.00cm,如圖片中小球上邊緣的讀數(shù)為76.70cm,由逐差法可得當?shù)氐闹亓铀俣却笮椤#?)由于釋放小球時手稍有晃動,小球偏離豎直方向,則小球做平拋運動,但豎直方向仍做自由落體運動,故能用(3)問中的方法測量重力加速度。2021屆高三總復習物理每日拔高練第3練重難點剖析一、勻變速直線運動重要推論1、平均速度:,即一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這段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也等于這段時間初、末時刻速度矢量和的平均值。2、任意兩個連續(xù)相等時間間隔()內(nèi)的位移之差恒定,即3、位移中點速度:4、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比例:①,…,末的瞬時速度之比:②的位移之比:③通過連續(xù)相等的位移所用時間之比:二、解決勻變速直線運動問題常用的幾種物理思維方法1、平均速度法:(1)對任何性質(zhì)的運動都適用;(2)只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2、比例法適用于初速度為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與末速度為零的勻減速直線運動。3、逆向思維法把末速度為零的勻減速直線運動轉(zhuǎn)化為反向的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練習1.幾個水球可以擋住子彈?實驗證實:4個水球就足夠了!4個完全相同的水球緊挨在一起水平排列,如圖所示,子彈(可視為質(zhì)點)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勻變速直線運動,恰好穿出第4個水球,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子彈在每個水球中速度變化相同B.由題干信息可以確定子彈穿過每個水球的時間C.由題干信息可以確定子彈在每個水球中運動的時間相同D.子彈穿出第3個水球的瞬時速度與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2.如圖所示,光滑斜面被分成三個長度相等的部分,即,一小物體從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下列結(jié)論中正確的是()A.物體到達各點的速率B.物體在段和段的平均速度之比為C.物體通過三點的速度滿足D.物體通過三點的速度滿足3.如圖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著四個完全相同的木塊,一顆子彈以水平速度v射入。若子彈在木塊中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當穿透第四個木塊(即D位置)時速度恰好為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子彈從O運動到D全過程的平均速度小于B點的瞬時速度B.子彈通過每一部分時,其速度變化量C.子彈到達各點的速率D.子彈穿過每個木塊經(jīng)歷的時間4.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半徑為R的四分之一光滑圓弧軌道靜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且圓弧軌道底端與水平地面平滑連接,O為圓心.質(zhì)量為m的小滑塊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沖上圓弧軌道,恰好能滑到最高點,已知,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小滑塊沖上軌道的過程,小滑塊與圓弧軌道組成的系統(tǒng)機械能守恒B.小滑塊沖上軌道的過程,小滑塊對圓弧軌道的壓力不做功C.小滑塊沖上軌道的最高點時,圓弧軌道的速度最大且大小為D.小滑塊脫離圓弧軌道時,速度大小為5.利用氣墊導軌通過閃光照相進行“探究碰撞中的不變量”這一實驗.(1)實驗要求研究兩滑塊碰撞時動能損失很小或很大等各種情況,若要求碰撞時動能損失最大,應選圖__________(選填“甲”或“乙”)所示的裝置,若要求碰撞時動能損失最小,則應選圖_____________(選填“甲”或“乙”)所示的裝置.(圖甲兩滑塊分別裝有彈性圈,圖乙兩滑塊分別裝有撞針和橡皮泥)(2)若通過實驗已驗證碰撞前、后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某同學再進行以下實驗.某次實驗時碰撞前B滑塊靜止,A滑塊勻速向B滑塊運動并發(fā)生碰撞,利用頻閃照相的方法連續(xù)4次拍攝得到的閃光照片如圖丙所示.已知相鄰兩次閃光的時間間隔為T,在這4次閃光的過程中,兩滑塊均在0~80cm范圍內(nèi),且第1次閃光時,滑塊A恰好位于處.若兩滑塊的碰撞時間及閃光持續(xù)的時間極短,均可忽略不計,則可知碰撞發(fā)生在第1次閃光后的_______時刻,兩滑塊的質(zhì)量比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設水球的直徑為d,子彈運動的過程為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末速度為零。我們可以應用逆過程,相當于子彈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因為通過最后1個、最后2個、以及后3個、全部4個的位移分別為和,根據(jù)知,時間之比為,所以子彈在每個水球中運動的時間不同;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彈依次穿過4個水球的時間之比為:;由題干信息不可以確定子彈穿過每個水球的時間,故B、C錯誤。子彈在水球中沿水平方向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則受力是相同的,所以加速度相同,由可知,運動的時間不同,則速度的變化量不同,故A錯誤。由以上的分析可知,子彈穿過前3個水球的時間與穿過第4個水球的時間是相等的,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可知,子彈穿出第3個水球的瞬時速度與全程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確。2.答案:BC解析:由速度位移關(guān)系式有:,由,可得,故A錯誤;物體在段的平均速度為,物體在段的平均速度為,由前面的分析可得,故B正確;由公式可得,故C正確,D錯誤。3.答案:AC解析: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推論可知,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一定小于中間位置時的速度,故A正確;由于子彈的速度越來越小,故穿過每一個木塊的時間不相等,故速度的差值不相等,故B錯誤;將子彈的運動反向視為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則由可知,通過的速度之比為:,子彈到達各點的速率,故C正確;將子彈的運動反向視為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則由可知,反向通過各木塊用時之比為;子彈穿過每個木塊經(jīng)歷的時間,故D錯誤。4.答案:AD解析:小滑塊沖上圓弧軌道的過程中,沒有機械能損失,系統(tǒng)的機械能守恒,A項正確;小滑塊沖上圓弧軌道的過程中,小滑塊對圓弧軌道的壓力使圓弧軌道加速運動,即小滑塊對圓弧軌道的壓力做正功,B錯誤;當小滑塊從圓弧軌道返回且脫離圓弧軌道時,圓弧軌道的速度達到最大,C錯誤;設小滑塊脫離圓弧軌道時小滑塊和圓弧軌道的速度分別為和,由水平方向動量守恒和機械能守恒得,解得,小滑塊脫離圓弧軌道時,速度大小為,D正確.5.答案:(1)乙;甲(2);1:3解析:第(1)問的實質(zhì)就是考查彈性碰撞和完全非彈性碰撞,所以讀題時盯牢彈性圖、撞針和橡皮泥,問題就不難回答;第(2)問的難點在于看懂滑塊碰撞前、后都是做勻速直線運動,碰撞過程時間極短且速度改變,但是閃光時間不變,所以找對位移和時間,速度自然可求.(1)若要求碰撞時動能損失最大,則需兩滑塊碰撞后結(jié)合在一起,故應選乙圖中的裝置;若要求碰撞時動能損失最小,則應使兩滑塊發(fā)生彈性碰撞,即選甲圖中的裝置.(2)第1次閃光時,滑塊A恰好位于處,由圖丙可知,第二次閃光時A在處,第三次閃光時A在處,碰撞發(fā)生在處.分析知從第三次閃光到發(fā)生碰撞所需的時間為,則可知碰撞發(fā)生在第1次閃光后的時刻.設碰前A的速度為v,則碰后A的速度為,B的速度為,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可得,解得,即.2021屆高三總復習物理每日拔高練第1練重難點剖析一、勻變速直線運動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2、位移公式:3、速度—位移關(guān)系式:二、運動學公式中正、負號的規(guī)定:1、物體做直線運動時,可以用正、負號表示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方向。2、首先我們要規(guī)定正方向,與規(guī)定的正方向同向的矢量取正值,與規(guī)定的正方向反向的矢量取負值。3、一般情況下,以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當時,一般以加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三、解決運動學問題的基本思路:1、根據(jù)題意畫出物體運動示意圖,使運動過程直觀清晰;2、勻變速直線運動常可一題多解,要靈活選擇合適的公式;3、注意列運動學方程時,方程式中每一個物理量均對應同一運動過程。練習1.一輛滿載“支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醫(yī)療物資的卡車,以某一速度在一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行駛過程中,司機突然發(fā)現(xiàn)前方100m處有一障礙物,便立即剎車,可將卡車的剎車過程簡化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從開始剎車起計時,已知前2s內(nèi)卡車的位移為42m,第5s內(nèi)卡車的位移為0.75m。關(guān)于卡車的剎車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卡車剎車時的加速度大小為B.卡車從剎車到停止所用的時間為4.6sC.卡車的初速度為26.8m/sD.停車后卡車距離障礙物的距離為40.25m2.質(zhì)量為的物體,在大小恒定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線運動.0~2s內(nèi)F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2~4s內(nèi)F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物體的圖象如圖所示.g取,則()A.拉力F的大小為100NB.物體在第4s時拉力的瞬時功率為60WC.4s內(nèi)拉力所做的功為480JD.4s內(nèi)物體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480J3.如圖甲所示,物塊的質(zhì)量,初速度,在一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從O點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運動,某時刻恒力F突然反向,整個過程中物塊速度的平方隨位置坐標變化的圖象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0~5s內(nèi)物塊做勻減速運動B.在時恒力F反向C.恒力F大小為10ND.物塊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34.如圖甲所示,為測定物體沖上粗糙斜面能達到的位移x與斜面傾角θ的關(guān)系,將某一物體每次以大小不變的初速度沿足夠長的斜面向上推出,調(diào)節(jié)斜面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實驗測得x與斜面傾角θ的關(guān)系如圖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根據(jù)圖象可求出()A.物體的初速度B.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C.取不同的傾角θ,物體在斜面上能達到的位移的最小值為1.44mD.當時,物體達到最大位移后將沿斜面下滑5.某天小明在上學途中沿人行道以的速度向一公交車站走去,發(fā)現(xiàn)一輛公交車正以的速度從身旁的平直公路同向駛過,此時他們距車站。為了乘上該公交車,他加速向前跑去,最大加速度,能達到的最大速度。假設公交車在行駛到距車站處開始剎車,剛好到車站停下,停車時間,之后公交車啟動向前開去。(不計車長)(1)若公交車剎車過程視為勻減速運動,其加速度大小是多少?(2)若小明加速過程視為勻加速運動,通過計算分析他能否乘上該公交車。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若卡車在5s內(nèi)未停止運動,設卡車剎車的初速度為、剎車過程的加速度大小為,則有,解得,則第5s末卡車的速度,所以卡車在5s內(nèi)已停止運動。設卡車做勻減速運動的時間為t,將卡車的減速運動看作反向的初速度為0、加速度大小為a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有,聯(lián)立兩式解得(舍去),卡車的初速度,A正確,BC錯誤;卡車做勻減速運動的位移,所以停車后卡車距離障礙物的距離為,D錯誤。2.答案:D解析:由圖象可得,0~2s內(nèi)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在勻減速過程中,由牛頓第二定律得,2~4s內(nèi)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大小為,有,聯(lián)立解得,選項A錯誤;物體在第4s時拉力的瞬時功率為,選項B錯誤;4s內(nèi)物體通過的位移為,拉力做功為,選項C錯誤;4s內(nèi)物體通過的路程為,克服摩擦力做功為,選項D正確.3.答案:BD解析:題圖乙為物塊運動的圖象,由可知,圖線的斜率,得0~5m內(nèi),5~13m內(nèi),可知恒力F反向時物塊恰好位于處,物塊做勻減速運動的時間,選項A錯誤,B正確.設水平向右為正方向,對物塊分段受力分析可知,0~5m內(nèi)有,5~13m內(nèi)有,解得,選項C錯誤,D正確.4.答案:AC解析:由題圖乙可知,當斜面傾角時,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其上升的最大高度為,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可得,解得,選項A正確;由題圖乙可知,當斜面傾角為時,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解得物體減速運動的加速度大小為,此時物體運動的距離為,由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可得,聯(lián)立以上兩式可解得,選項B錯誤;物體在粗糙斜面上向上運動時,由牛頓運動定律可得,解得,則物體能達到的位移,引入輔助角α,由數(shù)學知識可得,故,代入數(shù)據(jù)可解得,選項C正確;當時,由于,故有,所以物體達到最大位移后不再下滑,選項D錯誤.5.答案:(1)(2)能乘上該公交車解析:(1)公交車的加速度所以其加速度大小為(2)汽車從相遇處到開始剎車用時汽車剎車過程用時小明以最大加速度達到最大速度用時小明加速過程中的位移以最大速度跑到車站的時間,所以小明可以在汽車還停在車站時上車。2021屆高三總復習物理每日拔高練第2練重難點剖析一、運動圖像1、圖象:(1)物理意義:反映了物體做直線運動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2)斜率的意義:圖線上某點切線斜率的大小表示物體該時刻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負表示物體速度的方向。2、圖象(1)物理意義:反映了物體做直線運動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2)斜率的意義:圖線上某點切線斜率的大小表示物體此時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負表示物體加速度的方向。(3)“面積”的意義。①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相應時間內(nèi)的位移。②若面積在時間軸的上方,表示位移方向為正方向;若面積在時間軸的下方,示位移方向為負方向。二、兩類圖象的比較:???圖象圖象軸橫軸為時間,縱軸位移?橫軸為時間,縱軸為速度線傾斜直線表示勻速直線運動傾斜直線表示勻變速直線運動斜率表示速度表示加速度面積無實際意義圖線與時間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大小縱截距表示初位置表示初速度特殊點拐點表示速度變化,交點表示相遇拐點表示加速度變化,交點表示速度相等練習1.如圖甲所示為雜技中的“頂竿”表演。水平地面上演員B用肩部頂住一根長直竹竿,另一演員A爬至竹竿頂端完成各種動作。某次頂竿表演結(jié)束后,演員A自竿頂由靜止開始下滑,滑到竿底時速度正好為零,然后曲腿跳到地面上,演員質(zhì)量均為50kg,長竹竿質(zhì)量為5kg,A下滑的過程中速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竹竿的總長度約為3mB.0~6s內(nèi),演員B對地面的壓力大小始終為1050NC.0~6s內(nèi),竹竿對演員B的壓力的沖量大小為D.演員A落地時向下曲腿,是為了縮短作用時間以減小地面的沖擊力2.甲、乙兩車在平直公路上行駛,其圖像如圖所示。時,兩車間距為時刻甲、乙兩車相遇;時間內(nèi)甲車發(fā)生的位移為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時間內(nèi)甲車在前,時間內(nèi)乙車在前B.時間內(nèi)甲車平均速度的大小是乙車平均速度大小的2倍C.時刻甲、乙兩車相距D.時兩車間距為時間內(nèi)甲車位移s的倍3.司機駕駛汽車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突然遇到緊急情況剎車直到停止運動,從司機發(fā)現(xiàn)情況到停止運動這段時間內(nèi)汽車的圖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從司機發(fā)現(xiàn)情況開始至汽車停止所用時間為5sB.汽車剎車過程的加速度大小為C.汽車剎車過程的加速度大小為D.從司機發(fā)現(xiàn)情況開始至剎車停止,汽車的總位移為30m4.如圖甲所示,一質(zhì)量為2kg的物體(可視為質(zhì)點)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在粗糙水平面上做加速直線運動,物體的圖象如圖乙所示,時其速度為2m/s,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4,重力加速度.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時,物體的速度為15m/sB.在0~6s時間內(nèi),合力對物體做的功為289JC.在0~6s時間內(nèi),合力對物體做功的平均功率為47.5WD.在時,拉力F的功率為136W5.有四個運動的物體,物體運動的圖象如圖①所示;物體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運動的圖象如圖②所示.根據(jù)①、②圖象可知以下判斷中正確的是()A.物體A和B均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且A的加速度比B的大B.在0~3s時間內(nèi),物體B的速度為C.時,物體C追上物體DD.時,物體C與物體D之間有最大間距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竹竿的長度等于圖線與t軸所圍的面積,由題圖乙可知,竹竿的總長度,故選項A錯誤。0~6s內(nèi)演員A先加速向下,再減速向下,先失重再超重,故演員B對地面的壓力一定是變化的,顯然選項B錯誤。由題圖乙可知,0~4s內(nèi)A向下加速,加速度為,則由牛頓第二定律得,解得,4~6s內(nèi)A向下減速,加速度大小為,則由牛頓第二定律得,代入數(shù)值解得,設向下為正方向,則0~6s內(nèi)竹竿對演員B的壓力的沖量大小為,其中,代入解得,故C正確。演員A落地時向下曲腿,是為了延長作用時間以減小地面的沖擊力,故選項D錯誤。2.答案:D解析:由題圖知,在時間內(nèi)甲車速度大于乙車的速度,時刻甲、乙兩車相遇,故時間內(nèi)甲車在追趕乙車,甲車在后,時刻甲、乙兩車相遇后在時間內(nèi)甲車速度仍大于乙車速度,故在時間內(nèi)甲車在前,A錯誤;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公式知,時間內(nèi)甲車平均速度為,乙車平均速度為,故甲車平均速度的大小是乙車平均速度大小的3倍,B錯誤;如圖圖像中圖線與t軸所圍面積代表位移,則時刻甲、乙位移之差為,結(jié)合題意,圖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時兩車間距,則,聯(lián)立得,因此時刻甲乙兩車相距,C錯誤;根據(jù)幾何關(guān)系知,三角形的面積對應的位移為,則三角形的面積對應的位移為,所以時間內(nèi)甲車發(fā)生的位移為,所以,D正確。3.答案:C解析:根據(jù)位移-時間公式得:,由此可知,圖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的一半,即,“-”表示方向,由圖像可知,勻速運動的速度為,反應時間為,剎車時間為:,故從司機發(fā)現(xiàn)情況開始至汽車停止所用時間為,故A、B錯誤,C正確;反應時間內(nèi)的位移為,剎車位移為:,從司機發(fā)現(xiàn)情況開始至剎車停止,汽車的總位移為,故D錯誤。4.答案:C解析:根據(jù)加速度—時間圖線與坐標軸所圍圖形的面積表示速度的變化量可知,在0~6s時間內(nèi),物體的速度增加量為,由,可得在時,物體的速度為,選項A錯誤;由動能定理,可知在0~6s時間內(nèi),合力對物體做的功為,選項B錯誤;在0~6s時間內(nèi),合力對物體做功的平均功率為,選項C正確;由牛頓第二定律有,,解得在時,拉力,物體的速度,則拉力F的功率為,選項D錯誤.5.答案:ABD解析:由圖①可以看出,物體A和B的圖象都是傾斜的直線,斜率都不變,則速度都不變,說明兩物體都做勻速直線運動,又A圖線的斜率大于B圖線的斜率,則A的速度比B的大,選項A正確.由圖①還可以看出,在0~3s時間內(nèi),物體B運動的位移為,則速度,選項B正確.由圖②可以看出,時,D圖線與坐標軸所圍“面積”大于C圖線與坐標軸所圍“面積”,說明D的位移大于C的位移,因兩物體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開始運動,所以物體C還沒有追上物體D,選項C錯誤.由圖②還可以看出,前3s內(nèi),D的速度較大,間距離增大,3s后C的速度較大,兩者距離減小,則時,物體C與物體D之間有最大間距,選項D正確。2021屆高三總復習物理每日拔高練第5練重難點剖析一、自由落體和豎直上拋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1、自由落體運動(1)運動條件①物體只受重力的作用②由靜止開始下落(2)運動性質(zhì):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3)運動規(guī)律:①速度公式:②位移公式:③速度——位移公式:2、豎直上拋運動(1)運動條件:①物體只受重力的作用②初速度方向向上(2)運動性質(zhì):初速度不為零的勻減速直線運動(3)運動規(guī)律:①速度公式:②位移公式:③速度——位移公式:二、豎直上拋運動的研究方法1、分段法:將全程分為兩個階段,即上升過程的勻減速階段和下降過程的自由落體階段。2、全程法:將全過程視為初速度為、加速度為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必須注意物理量的矢量性。習慣上取的方向為正方向,則時,物體正在上升;時,物體正在下降;時,物體在拋出點上方;時,物體在拋出點下方。練習1.玩具彈力球具有較好的彈性。質(zhì)量為的彈力球從空中某高度由靜止開始下落,與水平地面第一次碰撞后反向彈回到達最高點,整個過程對應的圖像如圖所示。設彈力球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恒為,且不計彈力球與地面發(fā)生碰撞的時間,則彈力球()()A.開始下落時的高度為B.碰后向上彈起的加速度大小為C.與地面碰撞后經(jīng)到達最高點D.從開始下落到第一次反向彈回到最高點的過程中通過的路程為2.某同學將一質(zhì)量為m的小球A由地面豎直向上拋出,初速度的大小為,當?shù)竭_最高點時,與另一質(zhì)量也為m、速度的大小也為豎直下拋的小球B發(fā)生彈性碰撞(時間非常短),經(jīng)過一段時間均落地.如果忽略空氣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為g.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在上升和下降過程中的動量的變化大小都為B.A在上升和下降過程中的動量的變化的方向相同C.A落地時的動能為D.落地的時間差為3.高樓墜物危害極大,常有媒體報道高空墜物傷人事件。某建筑工地一根長為的直鋼筋突然從高空墜下,垂直落地時,恰好被檢查安全生產(chǎn)的隨行記者用相機拍到鋼筋墜地瞬間的照片。為了查詢鋼筋是從幾樓墜下的,檢查人員將照片還原后測得鋼筋的影像長為L,且,查得當時相機的曝光時間為t,樓房每層高為h,重力加速度為g,則(影像長度包括鋼筋長度和鋼筋墜地前在曝光時間t內(nèi)下落的距離)()A.鋼筋墜地瞬間的速度約為B.鋼筋墜下的樓層為C.鋼筋墜下的樓層為D.鋼筋在整個下落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約為4.2020年5月,我國進行了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測量,其中一種方法是通過使用重力儀測量重力加速度,進而間接測量海拔高度。某同學受此啟發(fā)就地取材設計了如下實驗,測量當?shù)刂亓铀俣鹊拇笮 嶒灢襟E如下:(i)如圖甲所示,選擇合適高度的墊塊,使木板的傾角為53°,在其上表面固定一與小物塊下滑路徑平行的刻度尺(圖中未畫出)。(ⅱ)調(diào)整手機使其攝像頭正對木板表面,開啟視頻錄像功能。將小物塊從木板頂端釋放,用手機記錄下小物塊沿木板向下做加速直線運動的情況。然后通過錄像的回放,選擇小物塊運動路徑上合適的一點作為測量參考點,得到小物塊相對于該點的運動距離L與運動時間t的數(shù)據(jù)。(ⅲ)該同學選取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畫出了圖像,利用圖像數(shù)據(jù)得到小物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為。(ⅳ)再次調(diào)節(jié)墊塊,改變木板的傾角,重復實驗。回答以下問題:(1)當木板的傾角為37°時,所繪圖像如圖乙所示。由圖像可得,物塊過測量參考點時速度的大小為______m/s;選取圖線上位于坐標紙網(wǎng)格交叉點上的兩點,利用兩點數(shù)據(jù)得到小物塊下滑加速度的大小為_______。(結(jié)果均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2)根據(jù)上述數(shù)據(jù),進一步分析得到當?shù)氐闹亓铀俣却笮開______。(結(jié)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5.如圖所示,蹦床運動員正在訓練室內(nèi)訓練,室內(nèi)蹦床的床面到天花板的距離是7.6m,豎直墻壁上張貼著一面高度為1.6m的旗幟,身高1.6m的運動員頭部最高能夠上升到距離天花板1m的位置,在自由下落過程中,運動員通過整面旗幟的時間是0.4s,重力加速度大小為,設運動員上升和下落過程身體都是挺直的。求:(1)運動員豎直彈跳起來的速度;(2)運動員下落時身體通過整面旗幟過程中的平均速度;(3)旗幟的上邊緣到天花板的距離。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由圖線與時間軸所圍的面積表示位移可知,彈力球開始下落時的高度,選項A錯誤;彈力球下落時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得,解得阻力大小為,由圖知,彈力球落地時的速度大小為,反彈后的速度大小,反彈后彈力球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由牛頓第二定律得,解得,選項B錯誤;根據(jù)運動學公式,從與地面碰撞到第一次反彈到最高點所用時間,通過的位移大小,則彈力球從開始下落到第一次反彈到最高點的過程中通過的路程為,所以選項C錯誤,D正確。2.答案:BCD解析:A與B發(fā)生彈性碰撞,根據(jù)動量守恒定律,二者速度發(fā)生交換,A做豎直下拋運動,B做自由落體運動,因此B落地時間,對A,上拋運動有,豎直下拋運動有,因此A落地速度大小,所以A落地時的動能為,C正確;取向下為正方向,對A上升過程中動量的變化量為,下拋過程中動量的變化量為,故A錯誤,B正確;根據(jù)動量定理,所以,D正確.3.答案:BD解析:最后t時間內(nèi)的位移為,由于曝光時間t極短,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末時刻的瞬時速度,故鋼筋墜地瞬間的速度約為,故A錯誤;對運動全過程,根據(jù)速度位移公式,有:,解得:,故樓層為:,故B正確,C錯誤;鋼筋在整個下落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故D正確。4.答案:(1)0.32或0.33;3.1(2)9.4解析:(1)物塊勻加速下滑,經(jīng)過參考點開始計時,由運動學公式有,變形得,所以題圖乙中圖線的縱截距表示通過參考點時速度的2倍,則;圖線的斜率表示物塊的加速度,則加速度。(2)物塊沿斜面下滑過程中,由牛頓第二定律有,將;分別代入,解得。5.答案:(1)10m/s(2)8m/s(3)4.4m解析:(1)運動員上升的最大位移為: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位移關(guān)系式,有:解得:(2)運動員通過整面旗幟的時間是0.4s,位移為:故平均速度為:(3)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故該0.4s內(nèi)中間時刻的速度為8m/s,根據(jù)對稱性可知,運動員上升過程經(jīng)過同一位置的速度大小為8m/s運動員從跳起到該位置的時間間隔為:由于,故開始時旗幟的下邊緣與運動員頭部等高,為1.6m,故旗幟的上邊緣高度為3.2m,而大廳內(nèi)蹦床的床面到天花板的距離是7.6m,故旗幟的上邊緣到天花板的距離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屆高三總復習物理每日拔高練第1練.doc 2021屆高三總復習物理每日拔高練第2練.docx 2021屆高三總復習物理每日拔高練第3練.doc 2021屆高三總復習物理每日拔高練第4練.doc 2021屆高三總復習物理每日拔高練第5練.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