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偉大的改革開放》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框題教學內容是貫徹課程標準2.2規定的“闡明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奮斗、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的要求,圍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的改革開放歷程,講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重要意義,闡述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闡述從農村改革、城市改革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從設立經濟特區、開放沿海港口城市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從基本形成進入新格局、新階段;闡明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明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本框分為兩目。第一目:“改革開放的進程”,闡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第二目:“改革開放的意義”,闡述改革開放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中國人民的偉大意義。二者是承接和遞進的關系。二、學情分析高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理性思考的能力正在形成中,社會接觸面不斷擴大,思想意識趨于活躍,對國家的發展成果有所感知并充滿自豪,結合歷史知識,從學生切身感受到的衣食住行等變化入手,通過小組合作上網搜集整理改革開放的成績的資料,將涉及到的部分經濟數據、背后的百姓日常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將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結合起來、將理性思維與感性認知結合起來,真正實現“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的有效統一。三、教學目標1.政治認同:了解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發展成就,理解改革開放的意義,相信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2.科學精神:通過對改革開放不同階段的解讀,知道改革開放是一個過程,是“持久戰”,理解“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3.公共參與:學生自行查詢、感悟改革開放后中國的偉大成就、巨大變化,感悟改革開放讓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過程。四、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容;全面開放的基本內涵;改革開放的意義。教學難點:改革開放的進程。本部分教學內容理論性強,具有高度概括性。在教學中要努力創設教學情景,運用豐富而生動的現實材料來說明觀點,并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使學生理解感悟知識,培育學生的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五、教學方法1、結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議題式教學法”;2、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統一,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3、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回味過去,不忘初心】以學生個人家庭、家鄉變化為切入點,讓學生暢談自己家庭在衣食住行上發生的變化,感受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通過播放視頻,了解改革開放背景。【砥礪前行,偉大歷程】通過手繪“改革開放的歷程”,交流展示改革開放在重要時間節點上發生的大事,教師引導整理歸納改革的歷程,通過國家對內對外的各方面改革的具體措施引導學生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課前學生與家中長輩交流訪談家庭在衣食住行上的變化,上網搜集國家各方面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成就。課上通過對成就所涉及數據的自主觀察與合作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實現“議題式教學”與“學生主體”的結合;通過家的變化、國的變化展現改革開放成就,讓學生通過分享與歸納,在情境中獲得感受、提升與認同。【情感提升,總結歸納】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青少年能做些什么?在充分的公共參與中,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建設者姿態逐步得以展現與增強。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通過豐富的視頻與圖片資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觀察視野與思考空間;并采用課件呈現與板書書寫相結合的方式,擺脫課件的限定與束縛,讓課堂的生成性更強、知識體系更清晰。六、課時安排:本框題計劃一課時七、教學過程課前導入:回顧前兩課的學習,第一課講述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過程。第二課我們知道了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中國共產黨獨立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本節課就從改革開放的實踐講起,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前言:2018年12月18日上午10時,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1)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補充材料:經過幾十年的風雨兼程,中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可以說,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被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推進改革的復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一點都不亞于以前。矛盾越大,問題越多,越要攻堅克難、勇往直前。在改革開放來到新的重要關頭之際,我們黨召開了十八屆三中全會。全會高度評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來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和偉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強調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結合材料,感悟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的背景,內容。學生回答,教師補充總結。知識小結:改革開放的歷程(學生自主落實3分鐘)(五)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在新時代新起點上繼續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進!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新時代我們要將改革進行到底!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在新時代,中國人民將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敢于向頑瘴痼疾開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將改革進行到底!(六)改革的性質教師:當前,國際國內各種矛盾相互交織,各種訴求相互碰撞,各種力量競相發聲,使得改革的方向和原則問題尤為重要。(過渡到改革的性質:)我國的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目的是調整生產關系使之適應生產力水平,而不是社會性質和社會制度的改變。教師:那么我們調整的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了嗎?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學生:生產力發展了。(過渡到改革開放的意義)三、【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一)議題3:通過網絡等多種途徑搜集改革開放40年國家取得了哪些舉世矚目的成就,并通過這些成就談談如何認識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小組代表展示國家在經濟、科技、教育、民生、外交等方面取得的成績。教師:我們在黨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奮斗下,國家取得了輝煌成就!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在世界很多領域都是NO.1!播放視頻:《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逆襲史”》暢所欲言:通過這些成就談談如何認識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知識小結:改革開放的意義。(學生自主落實5分鐘)(二)情感升華:感悟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并談談:創造改革開放偉大奇跡的重要力量?教師播放視頻:《這就是100位改革先鋒的40年!》教師:改革開放的推進和成就正是基于這樣的精神追求和務實奮進所取得的。這100名改革先鋒,為推動改革開放做出了杰出貢獻,發揮了突出的示范引領作用,是人民群眾的優秀代表。因此習近平主席說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那作為人民群眾一員的我們廣大青年,應該怎么做呢?學生齊讀: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我們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