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0][0][0][0][0][0][0][1][1][1][1][1][1][1][2][2][2][2][2][2][2][3][3][3][3][3][3][3][4][4][4][4][4][4][4]一、選擇題[5][5][5][5][5][5][5]1.[A][B][C][D]6.[A][B][C][D][6][6][6][6][6][6][6]2.[A][B][C][D]7.[A][B][C][D][7][7][7][7][7][7][7]3.[A][B][C][D]8.[A][B][C][D][8][8][8][8][8][8][8]4.[A][B][C][D]9.[A][B][C][D][9][9][9][9][9][9][9]5.[A][B][C][D]10.[A][B][C][D]二、填空題11.(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實驗探究題19.(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計算題20.21.2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2020-2021第一學期八年級物理期中試卷(時間:8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30分)1.(3分)下列現象中屬于機械運動的是( )A.五四運動B.生命運動C.太陽升上天空D.鐵生銹了2.(3分)如圖是物體運動的s﹣t,v﹣t圖象,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A.B.C.D.3.(3分)小明設計了幾個實驗,能夠探究聲音產生原因的是( )A.用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時,水面水花四濺B.把罩內的空氣抽去一些后,鬧鐘的鈴聲明顯變小C.用嘴吹哨子的上端,向下拉動活塞,聲音變低D.對著點燃的蠟燭火焰敲擊橡皮膜,火焰會熄滅4.(3分)如圖,在利用直尺探究音調和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改變直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分別撥動直尺,眼睛應該觀察什么?耳朵應該聽什么?( )A.觀察直尺振動的快慢,聽聲音的高低B.觀察直尺振動的幅度,聽聲音的強弱C.觀察直尺振動的快慢,聽聲音的強弱D.觀察直尺振動的幅度,聽聲音的高低5.(3分)在冷卻食物時用0℃的冰比用0℃的水好,這是因為( )A.冰比水的溫度低,因為冰是冷的B.同樣多的水和冰冷卻物體時,吸收一樣多的熱,所以效果相同C.冰有熔化成水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熱D.水結成冰時要吸收大量的熱6.(3分)下列物質均為晶體的是( )A.石英、黃鐵礦、松香、鉆石B.食鹽、金剛石、海波、鐵C.玻璃、石英、金剛石、銅D.金、瀝青、巴西石、蜂蠟7.(3分)如圖是某物質發生物態變化過程中的溫度一時間圖象,下列從圖象中獲得的信息正確的是( )A.這種物質是晶體,其熔點是40℃B.在0至5min物質處于固液共存狀態C.在BC段物質不放熱,溫度保持不變D.在CD段物質處于液態8.(3分)下列能使蒸發變慢的措施是( )A.用瓶子裝酒精時一定要加蓋B.夏天,人們使用電風扇扇風C.把濕衣服展開晾在通風向陽處D.用掃把將雨水掃開9.(3分)如圖是燒開水時從壺嘴冒出“白氣”和剛從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氣”時的情景。對于這兩種“白氣”的解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兩種白氣都是水蒸氣遇冷汽化形成的B.壺嘴里冒出的白氣是水蒸氣C.兩種白氣都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D.雪糕周圍的白氣是升華形成的10.(3分)圖示是一些小冰塊溫度隨加熱時間變化的圖象。從圖象中能獲得的信息是( )A.0min時,小冰塊的溫度為0℃B.小冰塊的熔點是0℃C.t2時刻后,小冰塊變成氣態D.t1時刻前小冰塊為有部分熔化二、填空題(38分)11.(6分)如圖甲所示,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該物體的長度是 cm;如圖乙所示,圖中機械秒表的示數是 s。12.(4分)宋代詩人陳與義乘著小船在風和日麗的春日出游時曾寫了一首詩(如圖)。在這首詩中,詩人藝術性地表達了他對運動相對性的理解。詩的第三第四句描述的情景分別是以 和 為參照物。13.(4分)甲、乙兩車通過的路程之比是3:1,運動時間之比是2:3,則它們的運動速度之比是 ;若甲、乙運動的速度保持不變,以后在相同的時間內他們通過的路程之比是 。14.(4分)甲同學在一根很長的充滿水的自來水管的一端,敲一下水管,乙同學在水管的另一端能聽到三下敲擊聲。第一次聽到的是通過 傳播來的,第三次聽到的聲音是通過 傳播來的。(均選填“空氣”、“水”或“水管”)15.(4分)某種昆蟲靠翅膀振動發聲。如果這種昆蟲的翅膀在2分鐘內振動了1200次,則它振動的頻率是 Hz,人耳 聽到這種聲音。(選填“能”或“不能”)16.(4分)科學考察工作者為了探測海底的深度,常向海底垂直發射 (選填“超聲”或“次聲”)波,利用回聲進行測距。若探測船發出的聲波經過8s才收到回波信號,則此處海水深度為 m.(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約1500m/s)17.(8分)如圖所示,現有甲、乙兩支溫度計,小明要測體溫應該選擇 (選填“甲”或“乙”)溫度計,該溫度計的示數為 ℃,另外一支溫度計的示數為 ℃,它們都是利用液體的 性質制成的。18.(4分)固體可分成晶體和非晶體,冰、食鹽、銅、萘、鐵、瀝青、海波、蜂蠟中,屬于晶體的有 ,屬于非晶體的有 。三、實驗探究題(8分)19.(8分)在圖示的斜面上測量小車運動的平均速度。讓小車從斜面的A點由靜止開始下滑,分別測出小車到達B點和C點的時間,即可測出不同階段的平均速度。(1)本實驗原理 。(2)該實驗所用的測量工具是 和 。(3)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的坡度較 。(4)實驗中多次測量,每次測量時必須讓小車從 (選填“A和B兩個不同點”、“同一高度”或“任意位置”)由靜止開始下滑。(5)在測量小車到達B點時,如果小車過了B點才停止計時,測AB段的平均速度vAB會偏 (選填“大”或“小”)。(6)若小車通過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AB,通過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BC,則vAC、vAB、vBC的大小關系是 。分析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選填“越來越快”或“越來越慢”)。四、計算題(16分)20.(8分)甲乙兩地的距離是3000km,一列火車從甲地早上7:30出發開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幾個車站,在次日13:30到達乙地。列車行駛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勻速通過長度為600m的橋梁,列車全部通過橋梁的時間是20s。求:(1)火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時?(2)火車的長度是多少米?21.(8分)一輛汽車朝山崖勻速行駛,在離山崖700m處鳴笛,汽車直線向前行駛40m后,司機剛好聽到剛才鳴笛的回聲,已知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求:(1)從鳴笛開始到司機聽到回聲的時間?(2)汽車行駛的速度。五、綜合能力題(8分)22.(8分)閱讀短文,回答問題:大自然中的水循環如圖是大自然中水循環現象的示意圖。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層中的水不斷蒸發變成水蒸氣。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時,水蒸氣的溫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條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來越大,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小冰晶又變減小水滴,與原來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這就形成了雨。(1)請在括號內寫出相應引文涉及的物態變化名稱:“水蒸氣的溫度降低凝成小水滴 或凝成小冰晶” ;“小冰晶又變成小水滴” (2)上面涉及的三種物態變化中,屬于放熱的是 。(3)在干旱地區可通過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態二氧化碳)撒到云層中,干冰一旦進入云層,就很快 成氣體,并從周圍 大量的熱使云層溫度 ,空氣中的水蒸氣迅速凝結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導致降雨。(4)地球上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不足總水量的1%,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下列做法中,不正確的是 A.建議并提倡居民使用節水龍頭B.用噴灌、滴落的方法澆灌園林或農田C.將工業廢水處理達標后排放D.將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第1頁(共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0-2021第一學期八年級物理期中測試.doc 試卷答題卡.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