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一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 4.1 時代的主題 一、教學目標 必備知識: 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2.和平與發展的關系 3.促進和平與發展的因素 關鍵能力: 1.能夠結合國際重大時政熱點,理解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因素 2.能夠理解我國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措施,認同中國是國際社會負責任的大國 二、核心素養 1.政治認同:結合我國開展的系列外交活動和處理國際事務的相關活動,理解我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過程所作貢獻,增強政治認同。 2.科學精神: 通過相關時政熱點,感悟和平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樹立科學精神 3.公共參與:正確看待當代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形勢。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2)和平與發展之間的關系 (3)促進和平與發展的因素 2.教學難點: (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2)經濟全球化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影響 四、課前準備 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我們堅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也是時代的命題,需要國際社會以團結、智慧、勇氣,扛起歷史責任,解答時代命題,展現時代擔當。”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深刻分析世界發展大勢,號召國際社會攜手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出了回答這一時代命題的中國主張。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充分彰顯了關注人類前途命運的天下情懷,充分體現了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的歷史擔當。 思考:為什么說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認識這個時代主題有什么重要意義? 2、新課講授 探究活動一: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一)我國對當今時代主題的戰略判斷 材料一:在美蘇對峙的冷戰時代,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地作出了“和平與發展”的當今世界兩大問題的判斷。鄧小平時代觀為我們黨制定正確的戰略策略提供了理論依據,扭轉了戰爭不可避免且迫在眉睫的固有觀念,使全黨能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實現了工作重心的轉移。 材料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這是在對時代趨勢和世界形勢進行了全面深刻分析基礎上得出的科學論斷。世界處于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為中國和平發展提供了根本的前提條件和現實可能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根本外部條件。 材料三:習近平同志指出,認識世界大勢“要樹立世界眼光、把握時代脈搏,要把當今世界的風云變幻看準、看清、看透,從林林總總的表象中發現本質,尤其要認清長遠趨勢”。我們黨充分估計了國際格局發展演變的復雜性,更看到世界多極化向前推進的態勢不會改變;充分估計了世界經濟調整的曲折性,更看到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會改變;充分估計了國際矛盾和斗爭的尖銳性,更看到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會改變。 1.結合教材和材料內容,思考: (1)什么是和平問題和發展問題? (2)依據怎樣的國際形勢,我們作出了當今時代主題的判斷? (3)結合材料,說說正確認識當今時代主題的重要性。 (4)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我們黨對世界形勢的判斷是什么? 2.答案提示: (1)和平問題是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發展問題是指世界經濟的發展問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問題。 (2)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形勢總體穩定,和平因素的增長超過了戰爭因素的增長,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的國際環境具有了現實的可能性。 ②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在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中,世界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發展的規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時期。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經濟特征,世界經濟發展更加注重提高質量,知識經濟方興未艾,經濟可持續發展日益受到關注。 (3)鄧小平同志對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判斷,使全黨能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實現了工作重心的轉移。十九大對當今時代主題的戰略判斷,為中國和平發展提供了根本的前提條件和現實可能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根本外部條件。 (4)世界多極化向前推進的態勢不會改變;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會改變;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不會改變。 3.過渡:通過上述材料我們認識了當今時代主題判斷的意義和依據,有助于我們對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的認同感。而和平與發展的關系也是一個值得我們探究的問題。 (二)和平與發展的關系 閱讀與思考 材料一:習近平主席在談到和平與發展問題時指出:“和平發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們能不能把世界的機遇轉變為中國的機遇,把中國的機遇轉變為世界的機遇,在中國與世界各國良性互動、互利共贏中開拓前進。” 材料二:只有在和平的國際環境中,世界各國才能保持正常的經濟交往和順利實現本國的發展計劃。如今國際局勢風云突變,敘利亞危機、朝核問題等層出不窮。在改革開放的40多年中,抓住和平穩定的周邊國際環境機遇,中國人民以敢為人先的精神,沿著自己的既定步伐與節奏,成功開辟出一條適合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現在,經濟體量穩居世界第二,改革開放邁出重大步伐,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生態環境狀況逐步好轉…… 1.結合材料,說明和平與發展的關系 2.答案提示: (1)和平是發展的前提。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需要國際社會保持持久和平的環境,為各國正常發展和政治經濟的往來提供保障。 (2)發展是和平的基礎。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消除貧困,減少地區沖突的產生,消除不穩定的因素,為維系持久和平提供動力。 3.過渡:材料從我國發展的角度,闡述了和平與發展的關系,彰顯了中國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所做出的貢獻。同時我們要認識到和平不意味著沒有戰爭的風險,發展不意味著沒有困難和障礙。 探究活動二:促進和平發展的因素 閱讀與思考 材料一:放眼世界,從利益分野來說,世界變得越來意“小”,已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大國之間越來越通過利益融合而非發動戰爭來形成“利益制衡”,沖突的代價越來越高。從力量對比來說,以中國為代表的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走上發展快車道,形成一種集體崛起,對全球化、多極化、信息化進程產生前所未有的影響,國際格局為之轉變。從大航海時代大西洋文明對東方文明產生沖擊并主導全球化講,當前我們處于500年來唯有的大變局,大西洋文明主導國際關系的局面正在發生扭轉。這種世界格局大趨勢的轉變,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不是通過大規模戰爭實現的。 材料二:任何國家,哪怕是再強大的國家,靠單打獨斗也做不到獨善其身,做不到“這邊風景獨好”。那些不顧《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奉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動輒干涉別國內政、挑起軍備競賽、對“三股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暴力恐怖勢力)采取“雙重標準”的行為,都會對世界和平發展產生嚴重消極影響。面對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的局面,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各國風雨同舟、利益共享、責任共擔,才最符合自己和國際社會的利益。 1.結合材料和教材,思考: (1)材料一主張用什么方式解決各國的利益沖突? (2)面對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的局面,材料二提出的根本對策是什么? (3)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因素有哪些?它們是怎樣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 2.答案提示: (1)非戰爭的方式實現各自的利益 (2)國際合作 (3)①經濟全球化發展使各國相互依賴。國家間日益增強的貿易往來,增進了彼此間的交流,各國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經濟上的共同利益不斷擴大,共同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意愿不斷增強。 ②不同力量中心之間相互制衡,發展中國家力量不斷增強,新興經濟體實力提升,壯大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力量。科學技術的進步,極大地改變了世界關系和戰爭規律。 ③談話與對話成為解決沖突的主要手段,隨著國際協調機制不斷完善和多邊主義的深入發展,國家間交流與合作的機制日趨成熟,越來越傾向于選擇和平的方式解決國家間的沖突。 3、結束新課 和平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和平的基礎。在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國際協調機制不斷完善和多邊主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因素日益增多,但實現持久的國際和平與發展依然任重道遠,需要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努力。 4、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學習了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展的關系、促進和平與發展的因素。因此,我們要正確看待當代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形勢,理解我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過程所作貢獻,增強政治認同。 六、板書設計 時代的主題 七、課后作業 完成本框同步訓練,預習下一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