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分層作業(一) 思維的含義與特征(建議用時:40分鐘)?知識點一 思維的含義1.第十一屆全運會吉祥物“泰山童子”,創作靈感來源于充滿文化、自然內涵和動人傳說的“五岳之首”——泰山,以擬人化的泰山石賦予吉祥的寓意。這說明( )①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②藝術作品是對原型審美的虛假反映 ③意識來源于藝術家的創意 ④藝術創作是意識能動性的具體表現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D [②③明顯錯誤,排除。]2.鄭板橋曾提到他畫竹的過程:當他晨起“看竹”時,產生了“眼中之竹”;然后,胸中涌起“畫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形成了“手中之竹”。他反復強調“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從科學思維角度看,這是因為( )①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概括的 ②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間接能動的反映 ③前者是局限性,后者是無限性④前者是膚淺的,后者是深刻的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D [“眼中之竹”是對事物的直觀反映,是表面的、膚淺的,“胸中之竹”是在對事物經過藝術加工的基礎上能動的、創造性的反映,抓住了事物的基本特征,是深刻的,因此,②④正確;畫竹看竹是以美學知識去欣賞、感知它,獲取美的感覺,這種美的感覺就是“畫意”,也就是鄭板橋的“胸中之竹”,屬于形象思維,故①不準確;③錯誤,任何認識都是對事物某一方面、某一層次的反映,都要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知識點二 思維的特征3.判斷一個同學的學習情況要綜合各方面考慮,抓住主要的、能夠說明問題的方面,而對有些個別現象如學習成績偶有下降或上升,要舍棄,不予考慮。這是( )A.思維具有概括性的具體表現B.由此及彼C.由表及里D.科學理論能夠指導實踐的具體表現A [本題主要考查思維的特征。判斷一個同學的學習情況,綜合各方面的材料,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本質的屬性,把握這類事物的共同本質,是思維具有概括性的表現。]4.在一列火車的一個車廂里有3個人,他們分別是德國人、日本人和中國人。途中上來一位客人,這位客人將手里端著的魚缸放在空座上。德國人開始發問:“您能告訴我這種魚的名稱嗎?它在生物學上的類別及有哪些特征?”日本人接著問:“請問這種魚我們國家能不能引進?根據日本的氣候、水溫、水質,這種魚能不能生長?”輪到中國人來問了:“這種魚是紅燒好吃,還是清蒸更好吃?”這表明( )A.思維是人所特有的屬性B.不同的思維主體存在著思維方式的差別C.思維方式有優劣之分D.德國人、日本人和中國人的思維風格都包含著思維的共同特征B [本題考查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由材料可知,對于同一種魚,中國人、德國人和日本人提出了不同的問題,反映了人們思維方式的差異,故答案為B項。A、C兩項與題目無關;材料中沒有體現共同特征,而是體現的差異,故D項錯誤。]5.“人的感官是人認識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而思維卻可以幫助人們突破這一天然的界限。這種觀點表明思維具有( )A.間接性B.概括性C.目的性D.預見性A [題干中的觀點表明人的思維能夠突破感官的局限。而人們之所以能夠突破這一局限,理解那些不能親自感知的東西,就在于思維具有間接性,即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從而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6.北京市社科院通過對比北京和紐約等世界城市的四方面數據:經濟、社會、文化、設施和環境,得出結論:北京與世界城市的差距在30年左右。這體現的思維特征是( )A.概括性 B.間接性C.群體性 D.科學性A [本題考查思維的特征。通過多個指標得出綜合結論,體現了思維的概括性特征,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與題意沒有直接關系。]7.有人認為,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又反作用于實踐。但只有正確的思維才能夠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因此,在實踐中必須獲得科學思維,盡量避免任何錯誤。下列屬于思維特點的有( )①間接性 ②能動性 ③準確性 ④概括性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 [本題考查思維的特點,準確性不屬于思維的特點,③排除,①②④符合題意。]8.下列反映思維間接性和概括性特征的是( )①太陽東升西落 ②晝夜循環 ③某某同學長得很帥 ④某某同學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⑤王明的“教條主義” 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B [本題考查思維的特征。回答本題的關鍵是要把握思維的間接性和概括性的內涵。①②③是憑人的感覺器官直接感知到的,不符合思維的特征,故排除。故選B項。]9.在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上,下列堅持了唯物主義觀點的是( )A.感性認識依賴于理性認識B.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C.理性認識從感性認識中來D.經過理性認識達到思維C [本題主要考查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系。現象是本質的表現,本質離不開現象,認識事物必須從認識現象開始。感性認識是認識的起點,只有通過實踐,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并對之加工制作,才能上升為關于事物本質的理性認識。這也體現了先有物質后有意識的唯物主義的觀點。]10.“眼見不一定為實”,這主要是因為( )A.認識包括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B.認識了事物的現象不一定就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規律C.本質和規律是眼睛看不見的東西D.思維的間接性會導致認識失真B [該題是一道因果關系型選擇題。只憑人的感覺器官,認識的是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系,而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是隱藏在現象背后的東西,認識了現象不一定就認識了本質,同時現象又有真象和假象之分,故選B項。A、C、D三項本身不能成為原因。]11.有人認為,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又反作用于實踐。但只有正確的思維才能夠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因此,在實踐中必須獲得科學思維,盡量避免任何錯誤。這種觀點是否正確?為什么?[解析] 本題對思維的認識,只要回答條理清晰即可。[答案] ①“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又反作用于實踐。但只有正確的思維才能夠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這句話正確揭示了實踐與思維的辯證關系以及思維反作用的二重性,是正確的。因此,在實踐基礎上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并使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獲得正確的認識是必要的。②思維具有間接性。這種間接性也可能為感性材料的虛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的失誤,導致認識失真。因此,人們在對一個具體事物的認識過程中出現錯誤是難免的,只有經過不斷糾正錯誤,才能獲得正確的認識。③我們要正確認識事物,進行科學思維,必須深入實踐,切實把握基本事實,把握正確的思維形式,遵循形式邏輯的要求,正確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勇于并善于創新,自覺糾正錯誤,才能獲得科學思維。12.東漢時期,王戎和幾個小朋友到野外玩耍。看到路邊有棵李子樹,樹上結滿了李子,小朋友們紛紛跑上前去摘李子,王戎卻站在一邊一動也不動。小朋友就問他為什么不摘李子吃,王戎說:“李子樹長在路邊,結滿了李子,卻沒人吃,說明李子是苦的。”小朋友們一嘗,果然是苦的。上述材料主要體現了思維的什么特征?這一特征是如何體現的?[解析] 本題以“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為背景,考查對思維特征的理解。第(1)問,根據材料分析,可知體現了思維的間接性;第(2)問,首先回答思維間接性的含義,然后結合材料用思維間接性的原理分析,注意材料與原理的結合。[答案] (1)上述材料體現了思維的間接性。(2)人們不可能對所要認識的每一個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也不可能直接感知到,但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王戎根據經驗知道李子有甜和苦之分,路邊的李子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別人摘掉吃了,現在卻沒人摘,說明這李子一定是苦的。王戎沒有直接品嘗卻對事物的屬性作出了正確的判斷,體現了思維的間接性。5/5課時分層作業(二) 思維形態及其特征(建議用時:40分鐘)?知識點一 思維的基本形態1.自然界中存在各種各樣的鳥,它們在大小、形態、生活習性、叫聲、顏色、會飛不會飛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差異,但我們總能找出鳥的共同本質特征。于是,我們給鳥下了這樣一個定義:鳥是有羽毛、會下蛋的動物。這主要表明( )A.思維是關于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B.人們可以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質和規律C.思維具有間接性D.思維具有概括性D [材料中關于鳥的概念是概括分析、把握本質的體現,這表明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體現了思維具有概括性的特征,故答案為D項。]2.右面漫畫《對癥下藥》采用的思維形式是( )A.抽象思維B.形象思維C.逆向思維D.橫向思維B [本題考查的是形象思維。回答本題的關鍵是把握形象思維的內涵。如果思維抽象、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為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就屬于形象思維。本題中的漫畫以感性形象來表達作者的意圖,故選B項。]3.漫畫《就在這塊取》諷刺了有些人金錢至上的人生觀。這是屬于( )就在這塊取A.抽象思維 B.形象思維C.個體思維D.群體思維B [在漫畫中,“就在這塊取”“金錢至上”人生觀等是解題的關鍵所在,根據題目可知,解答此題要從形象思維入手。]4.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關系是( )A.形象思維是抽象思維的基礎,抽象思維是形象思維的必然結果B.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分屬思維過程的初級、高級階段C.離開了抽象思維的形象思維是不完整的思維D.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各有其功能,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D [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A、B、C明顯錯誤。]5.有過于江上者,見人方引嬰兒而欲投之江中,嬰兒啼,人問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從思維形式上看,這個結論的錯誤在于( )A.概念沒有準確地表達判斷B.不符合推理的規則C.判斷前后相互矛盾D.推理的前提不正確D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找出犯錯誤的依據“此其父善游”,但由此推導出嬰兒也善游這個結論卻是錯誤的。因此,推理的前提不正確。故選D項。]?知識點二 思維基本形態的特征內蒙古杭錦旗的庫布齊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因缺水,樹苗極難成活。人武部干部王中強從“插綠賞花”中受到啟示,用空礦泉水瓶灌滿水后插上胡楊小苗埋入沙里,幾星期后樹苗長出根須而成活。4年后,運用王中強的“容器植樹法”栽下的4000棵胡楊成活率達85%。目前“死亡之海”的萬畝胡楊林一片翠綠,生機盎然。據此回答6~7題。6.上述事實蘊涵的道理是( )①人們可以認識和創造規律 ②正確的思維能夠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 ③思維的間接性和能動性可以幫助人們利用對規律的認識改造世界 ④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的思維能動性的表現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C [①說法錯誤,④與題意不符,②③符合題意。]7.上述材料還說明( )①創造性思維能夠推動實踐的發展 ②分析是唯一科學的思維方法 ③只要解放思想,辦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④只有勤于思考、善于分析,才能有所創造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D [②③明顯錯誤,①④符合題意。]8.“如果有胡子就算知識淵博,那么山羊也能講課了”說明了( )①人的思維風格不同,表現出很多差異 ②人們可以直接感知到未知的事物 ③只看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不能獲得一個正確的認識 ④如果感性材料虛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失誤,就容易導致認識上失真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A [②明顯錯誤,排除。故選A項。]9.形象思維是以直觀形象和表象為支柱的思維過程。在下列活動中,主要依靠形象思維的是( )①依據示意圖,做幾何證明題 ②上舞蹈課時,進行形體訓練或模仿老師做動作 ③欣賞貝多芬的交響樂 ④參加中學生辯論會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D [①④主要依靠抽象思維,幾何證明必須是嚴密的邏輯論證,不能憑感覺或者用工具測量;辯論時,人們主要關注的是你的觀點、論據以及論證過程,而不是你的形象、情感表達等。②③主要依靠形象思維,體育文藝主要依靠模仿掌握動作,而不是靠語言文字講解。音樂通過對人和聲音的具體感受,引起人的情感的共鳴。]10.中國改革開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前進。這說明( )①實踐是由思維派生的 ②思維對實踐具有決定作用③思維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④思維要和實踐相結合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B [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同時又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思維如實地反映了認識對象,能夠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材料中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在改革開放中形成的,同時又推動了我國的改革開放進程,故③④符合題意。思維是由實踐派生的,而不是實踐是由思維派生的,故①錯誤;思維對實踐具有反作用,但不能決定實踐,故②錯誤。]11.公孫龍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他最有名的辯論是“白馬非馬”的假說。一天,他牽一匹白馬出關被阻,公孫龍便以白馬非馬的命題與之辯論,守關的人辯不過他,公孫龍就牽著馬出關去了(或說,他還是不得出關)。公孫龍說,白馬為非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則形不當與,言形則色不宜從,今合以為物,非也。如求白馬于廄中,無有,而有驪色之馬,然不可以應有白馬也。不可以應有白馬,則所求之馬亡矣;亡則白馬竟非馬。這在邏輯學上是一個典型的偷換概念的例子。他把“白馬”和“馬”這兩個不同的概念,用在了一個問題里來進行論證,并作為同等意義上的概念來分析。在哲學上,這是把事物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混淆了。(1)公孫龍對“馬”的論述體現了思維的什么特征?(2)公孫龍“白馬非馬”假說包含了哪些思維形式?[解析] 第(1)問考查思維的特征,應結合材料,在思維的間接性、概括性、能動性特征中進行選擇論證。第(2)問考查抽象思維的形式,涉及概念、判斷、推理等。[答案] (1)公孫龍對“馬”的論述是對事物共同本質的揭示,體現了思維的間接性和概括性特征。(2)概念:馬、白、白馬、色、驪色等;判斷:白所以名色、形非色、言形則色不宜從等;推理:由一系列的概念形成判斷,并經過推理形成新的結論:白馬非馬。12.圖1畫的是位少女,圖2是位老嫗,有人做過實驗,讓兩組人分別看圖1和圖2,再共同看圖3,結果出現不同效果。(1)你在圖3看到了什么?(2)為什么同樣一幅圖像,會解讀出多種含意?(3)圖像欣賞產生的不同效果表明什么科學思維常識道理?(4)你能否將解讀到的不同含意的畫面同時呈現出來?[解析] 該探究活動是一個觀察力測試題,旨在說明被觀察對象的客觀性與思維加工的主觀性二者之間的關系。[答案] (1)圖3中既有少女的形象,也有老嫗的形象。(2)思維具有間接性,思維間接性是與思維的能動性相聯系的。人們已有的經驗和知識不同,對被觀察的對象加工就不同,形成的認識就不同。(3)思維受主觀因素方式的制約。(4)不能。至多能夠在兩種圖像之間進行切換,說明思維加工是受客觀條件制約的。6/6邏輯脈絡:本單元的基本邏輯關系為:從異同、特征、形態角度談思維的基本內涵;從條件、含義、特征角度談科學思維的內涵;思維的作用、學習科學思維的意義主要說明樹立科學思維的重要性;正確思維的基本條件是從措施角度闡述樹立科學思維的基本途徑。知識結構:本單元分為三課。第一課以“思維”為核心,闡述了思維的含義與特征、思維形態及其特征;第二課以“邏輯要義”為核心,闡述了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三個問題;第三課以“領會科學思維”為核心,闡述了科學思維的含義與特征、學習科學思維的意義。第一框 思維的含義與特征學習任務核心素養1.描述與分類:思維風格具有差異性,思維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思維的方式具有多樣性。2.解釋與論證:思維有共同特征,思維的意義,思維的作用。3.預測與選擇:思維的類型。4.辨析與評價:思維的作用。1.科學精神:正確認識思維的共同特征,明確思維的方式。2.公共參與:了解思維的基本知識,初步走入思維世界。議題一|思維的含義1.思維的意義:由于有思維參與其中的人類社會實踐,人成了萬物之靈。2.體悟思維:只要我們在“想”、在“考慮”,就能切身體會到我們在思維。3.思維的內涵(1)思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思維與意識同義,狹義的思維與理性認識同義。(2)“邏輯與思維”中所說的“思維”主要是從狹義角度來講的,指認識的高級階段,是對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4.思維的方式(1)類型: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等。(2)意義:認識事物本質、把握事物規律的重要的思維方式,是具有指導性和針對性的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全面理解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區別內容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形式感性認識以人的感覺器官直接反映事物,包括感覺、知覺、表象理性認識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等三種形式階段認識的初級階段認識的高級階段特點直接性和形象性間接性和抽象性聯系①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因為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起點,建立在感性認識基礎上的理性認識才是真實可靠的,堅持理性認識從感性認識中來②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為理性認識。因為只有理性認識才是對事物更深刻、更全面、更可靠的反映,只有理性認識才能指導人們按規律辦事,有效地改造世界提醒:從性質上看,無論是感性認識還是理性認識,都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典例] 關于思維的形成,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A.思維是人所特有的屬性,是人腦的機能B.有些較高級的動物盡管沒有人腦,但也有思維C.人之外的動物可以形成思維,但不能離開認識對象D.形成思維離不開人腦這一生理基礎,但可以離開認識對象[思維建模]審設問判斷類選擇題審材料思維的形成析選項思維是人所特有的屬性,是人腦的機能,同時其形成不能離開認識對象,故B、C、D三項表述不正確。定答案A【跟蹤訓練】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簡單地說,就是意識和物質的關系問題。這里的“思維”是指( )A.社會意識 B.理性認識C.意識D.哲學思想C [廣義的思維與意識同義。]2.人,論力氣比不上野牛大象,論奔跑比不上羚羊斑馬,論攀登比不上敏捷的猿猴……然而,通過有思維參與其中的人類社會實踐,看似生靈中弱者的人卻成了萬物之靈!其原因是( )A.人有大腦 B.人能直立行走C.人有雙手D.人有思維D [人與其他動物的本質區別就在于人有思維,這是人所特有的屬性,在正確思維的指導下,其實踐活動能夠實現預期的目的。]議題二|思維的特征有位客人到主人家里做客,看見主人家的灶上煙囪是直的,旁邊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訴主人說,煙囪要改曲,木材須移去,否則將來可能會有火災,主人聽了沒有作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鄰居趕緊跑來救火,最后火被撲滅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請四鄰,以酬謝他們救火的功勞,但并沒有請當初建議他將木材移走,煙囪改曲的人。有人對主人說:“如果當初聽了那位先生的話,今天也不用準備筵席,而且沒有火災的損失,現在論功行賞,原先給你建議的人沒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卻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頓時省悟,趕緊去邀請當初給予建議的那個客人來吃酒。探究 (預測與選擇·科學精神)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提建議者所提建議的作用及其原因。提示:①主人和客人基于同一事實形成的不同判斷說明正確的思維如實地反映對象,錯誤的思維歪曲地反映對象。②思維具有間接性和概括性,內容真實和形式正確是科學思維的兩個基本條件。提建議者正是因為如實把握了煙囪、木材等相關感性材料并加以判斷、推理才把握了其間的內在聯系,形成了正確思維。③主人沒聽從客人的建議而致大火,說明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又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思維能夠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1.思維風格的差異:人人都會思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風格。不同風格的思維在速度、方式、質量乃至結果上有很大的差異。2.思維的共同特征特征內涵間接性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概括性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能動性思維能夠提煉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別于客觀實際的認識。正確的思維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錯誤的思維歪曲地反映認識對象[判一判] (1)思維因能夠揭示本質與規律而具有正確性。(×)(2)思維促進認識對象的發展進步。(×)3.思維的作用:思維在實踐中產生,在實踐中發展,又反作用于實踐。正確的思維能夠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 思維的間接性和概括性特征關系思維的間接性思維的概括性區別含義指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指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原因人們不可能對所要認識的每一個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也不可能直接感知到,但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作用能夠彌補直接感知的不足,克服感性認識的局限,更深刻、更正確、更全面地反映客觀事物。這種間接性也可能因為感性材料的虛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的失誤,導致認識失真憑借思維的概括性,人們才能以簡馭繁地認識世界,從千差萬別、紛紜復雜的事物現象中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聯系間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維的兩個基本特征。正因為思維具有概括性,人們才憑借已獲得的感性材料、經驗和知識,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從而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思維才體現出間接性的特點提醒:思維的間接性特征與思維來源于實踐并不沖突(1)要獲得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就要在實踐中接觸和變革事物,占有豐富、真實的感性材料,然后對其進行科學的加工制作,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2)思維還要回到實踐中去,接受實踐的檢驗,才能弄清它是否符合客觀實際,能否真正解決實際問題。[典例] 清早起來,發現院子里地面濕了,房頂也濕了,我們可以據此斷定昨天晚上下過雨。這說明( )A.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B.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C.思維能夠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的目的D.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系的反映[思維建模]審設問說明類選擇題審材料關鍵詞“據此斷定”析選項思維具有間接性,它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正是通過對地面、房頂濕了這一現象的認識,推測到昨天晚上下過雨,故B項符合題意。定答案B【跟蹤訓練】兩個分別以30萬千米/秒和5萬千米/秒的速度運動的物體在速度上的差別,人們憑感官是不能直接感知的,然而科學工作者卻能夠理解,若以5萬千米/秒的速度飛向某一遙遠星球的星際飛船,它的速度比光速慢了多少。據此回答1~2題。1.科學工作者對光速的理解說明了思維的( )A.間接性 B.直接性C.概括性D.抽象性A [科學工作者是通過已有的經驗和知識、獲得的感性材料來理解的,A符合題意。]2.下列對思維的間接性的理解,正確的是( )A.它可以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質和規律B.它具有克服感性認識局限性的一面C.它只會導致人們認識的失真D.它既有彌補直接感知的不足,又有導致認識失真的弱點D [A不正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隱藏在事物的內部,不能直接感知。B錯誤,說法太絕對,思維的間接性可能因為感性材料的虛假或片面,或加工制作的失誤導致認識失真。C項認識不全面。]1.由于有思維參與其中的人類社會實踐,人成了萬物之靈。只要我們在“想”、在“考慮”,就能切身地體會到我們在思維。2.思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思維與意識同義,狹義的思維與理性認識同義。3.“邏輯與思維”中所說的“思維”主要是從狹義角度來講的,指認識的高級階段,是對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反映。4.思維的方式的類型: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等。5.科學的思維方式的意義:是人們認識事物本質、把握事物規律的重要的思維方式,是具有指導性和針對性的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6.人人都會思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維風格。不同風格的思維在速度、方式、質量乃至結果上有很大的差異。7.思維具有間接性。思維能夠憑借獲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透過事物的現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實現對未知事物的認識。8.思維具有概括性。思維能夠從多種事物及其各種各樣的屬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質的屬性,抓住內在的、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把握一類事物的共同本質。9.思維具有能動性。思維能夠提煉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別于客觀實際的認識。正確的思維如實地反映認識對象,錯誤的思維歪曲地反映認識對象。周雯的媽媽是水泥廠的化驗員。一天,周雯來到化驗室做作業,做完后想出去玩。“等等,媽媽還要考你一個題目,”她接著說,“你看這6只做化驗用的玻璃杯,前面3只盛滿了水,后面3只是空的,你能只移動1只玻璃杯,就使盛滿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間隔起來嗎?”愛動腦筋的周雯,是學校里有名的“小機靈”,她只想了一會兒就做到了。信息提取知識對接素養落實愛動腦筋思維具有間接性和概括性借助于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增強科學精神和公共參與意識的核心素養一會兒就做到了思維具有能動性1.“小機靈”很快解決問題,這體現了思維具有( )A.概括性 B.間接性C.能動性C [本題難度不大,根據教材知識,C項應選。]2.請你想想,“小機靈”是怎樣做到的?材料是如何體現思維的特征的?[答案] 做法:將第二個杯子中的水倒入第五個空杯中,并放回原處。特征:①思維具有間接性。周雯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透過事物現象把握其本質和規律,體現這一點。②思維具有概括性。周雯沒有從表面上去思考,而是抓住了題目的本質要求,保證“盛滿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間隔起來”。③思維具有能動性。周雯積極開動腦筋,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第二框 思維形態及其特征學習任務核心素養1.描述與分類:思維形態的分類,思維的基本形態。2.解釋與論證: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主要特征,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關系。3.預測與選擇:科學思維的基本條件。4.辨析與評價: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關系。1.科學精神:正確認識思維的基本形態、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主要特征,明確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關系。2.公共參與:掌握科學思維的基本條件,樹立正確的思維方式。議題一|思維的基本形態孫某無證醉酒駕車,在成都市成龍路先后和四輛小轎車發生撞擊,造成4死1傷。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孫某死刑。孫某不服判決并提起上訴。四川高院對孫某案進行二審。孫某的二審辯護律師更期待的是罪名的改判,將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改為交通肇事罪。有死者家屬表示:“只要罪名不變,改判成死緩、無期,我個人也不會太追究。不過罪名不能變,必須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探究1 (描述與分類·科學精神)律師、死者家屬的思維各屬何種形態?提示:從思維運行時使用的基本單元看,屬于抽象思維。探究2 (預測與選擇·科學精神)請根據本課知識,談談如何才能保證孫某案件判決的科學性。提示:①充分、準確把握“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交通肇事罪”等基本概念的內涵,并結合調查取證得到的感性材料加以合理的判斷、推理。②內容真實和形式正確是科學思維的兩個基本條件。所以對于孫某的犯罪事實要有切實的把握,并遵循形式邏輯的要求、正確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進行科學思維,就有利于做到對孫某案件判決的科學性。1.思維形態的分類劃分標準類型含義從思維的方向看發散思維向不同方向擴散的思維聚合思維向同一方向收斂的思維從思維對認識對象的思考角度看 綜合思維整體地認識對象的思維分析思維分別地認識對象的思維從思維反映認識對象的方式看辯證思維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思維形而上學思維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思維根據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的不同抽象思維人的思維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屬性,通過語詞鞏固下來,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形象思維人的思維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2.思維的基本形態: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關系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區別含義人們把以概念作為基本單元進行的思維,稱為抽象思維如果人的思維抽象、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就屬于形象思維基本單元概念感性形象思維形式概念、判斷、推理感覺、知覺、表象聯系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是根據思維加工時所使用的基本單元而區分的兩種不同思維形態;無論是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都來源于實踐。形象思維是抽象思維的基礎,抽象思維依賴于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維提醒:(1)教材所使用的“思維方式”概念指的是抽象思維的形式,即概念、判斷和推理。科學思維以抽象思維為主,以形象思維為輔;文學藝術思維則以形象思維為主,以抽象思維為輔。(2)在實際思維活動中,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各有其獨特的功能,同時又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典例] 日本文部科學省,通過對日本歷史上大地震的研究預測,日本東海、東南海、南海和宮崎縣近海極有可能發生連鎖地震,一旦發生連鎖地震,最大震級有可能達到里氏9級。日本文部科學省的研究和預測屬于( )A.抽象思維 B.形象思維C.社會思維D.科學思維[思維建模]審設問文部科學省的研究和預測審材料感性形象:發生連鎖地震析選項日本文部科學省以日本歷史上的地震數據作為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從而進行的一系列預測。因此,答案應該選B項。定答案B【跟蹤訓練】讀漫畫《精心一跌》,完成1~2題。精心一跌1.漫畫《精心一跌》充分反映股票是一種高風險的投資方式。從思維形態角度看,漫畫《精心一跌》屬于( )A.個體思維B.群體思維C.形象思維D.抽象思維C [漫畫《精心一跌》形象、直觀地表現了股市情況,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與題意不符。]2.上題中所述的思維形態的最大特點是( )①思維抽象、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 ②思維抽象、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屬性 ③以概念作為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 ④以感性形象作為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C [上述思維屬形象思維,根據形象思維的特點可知①④符合題意。②③講的是抽象思維的特點,不符合題意。]議題二|思維基本形態的特征1.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主要特征(1)抽象思維:基本單元的概念性、運行方式的推導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2)形象思維:基本單元的形象性、運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維表達的情感性。2.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關系:兩者的區分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在實際思維活動中,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各有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1.正確理解概念、判斷與推理(1)在抽象思維中,對某一事物或某類事物及事物的性質、關系等,人們是運用概念來反映的。(2)概念只有結合起來構成判斷,才能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從而形成確定的思想。(3)人們要從若干已知的事物情況認識未知的事物情況,或者說明事物情況出現的原因,就必須運用推理。提醒:思維形態≠思維形式(1)根據思維加工時所使用的基本單元不同,思維可區別為不同的形態,即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2)抽象思維的基本單元是概念,形象思維的基本單元是感性形象。抽象思維的形式是概念、判斷和推理。2.綜合認識思維形態(1)感性材料與感性認識不同,前者是客觀事物,后者是主觀認識。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中的不同階段,而非正確、錯誤之別。(2)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個體思維與群體思維是根據不同標準劃分的,其中不免交叉現象,比如:既是個體思維又同時是抽象思維等。[典例] “人的感官是人認識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而思維卻可以幫助人們突破這一天然的界限。這種觀點表明思維具有( )A.概括性 B.能動性C.間接性D.預見性[思維建模]審設問說明(表明)類選擇題審材料突破這一天然界限析選思維可以幫助人們突破人的項感官這一天然的界限,表明思維具有間接性,故選C。定答案C【跟蹤訓練】我們平時看到的樹,總是有高或矮、直或曲、粗或細、闊葉或針葉、喬木或灌木、落葉或常青等個性特征。“樹”這個概念,揭示了一切樹所具有的共同屬性,即木質莖干植物。這反映出思維具有________特征( )A.間接性B.能動性C.概括性D.主觀性C [“樹”這個概念,揭示了一切樹所具有的共同屬性,即思維具有概括性。]1.出于不同的目的,依據不同的標準,人們對思維的形態有不同的認識和分類。2.從思維的方向看,有向不同方向擴散的發散思維和向同一方向收斂的聚合思維;從思維對認識對象的思考角度看,有整體地認識對象的綜合思維和分別地認識對象的分析思維;從思維反映認識對象的方式看,有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辯證思維和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形而上學思維。3.根據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的不同,可以將思維分為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是思維的基本形態。4.抽象思維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等反映認識對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抽象思維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單元的概念性、運行方式的推導性和思維表達的嚴謹性。5.形象思維在感覺、知覺和表象的基礎上,運用聯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認識對象,觸及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形象思維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單元的形象性、運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維表達的情感性。6.在實際思維活動中,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雖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叢書”已于2019年4月出版發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信息提取知識對接素養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概念作為思維的基本單元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增強政治認同素養行動指南正確的思維能夠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借助于考查思維的作用,增強考生的科學精神素養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創立,是人們運用下列哪種思維形態的結果( )A.抽象思維 B.形象思維C.概括思維2.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有什么聯系?[解析] 第1題,要注意設問中“思維形態”這一關鍵信息,據此排除C;B不符合題意。第2題,要注意結合教材知識,概括歸納出兩種思維形態的聯系。[答案] 1.A2.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是根據思維加工時所使用的基本單元而區分的兩種不同思維形態;無論是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都來源于實踐;形象思維是抽象思維的基礎,抽象思維依賴于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有待于上升到抽象思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1 第1單元 第1課 第1框 思維的含義與特征.doc 20-21 第1單元 第1課 第1框 思維的含義與特征.ppt 20-21 第1單元 第1課 第2框 思維形態及其特征.doc 20-21 第1單元 第1課 第2框 思維形態及其特征.ppt 課時分層作業1 思維的含義與特征.doc 課時分層作業2 思維形態及其特征.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