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5張PPT)知識與能力并重通過與甄別同行金華市教育局教研室 吳望雁一、命題前的準備工作(一)研讀課標,依標施考(二)了解動態,尋找靈感(三)學習標準,明確方向(四)關注現實,收集素材一般優秀試卷參考標準一致性 (1)考試內容的分布與省學業考試說明保持一致 5 4 3 2(2)考試要求的分布和層次與省學業考試說明保持一致 5 4 3 2(3)考試難度分布與省學業考試說明保持一致 5 4 3 2科學性 (4)試卷導向正確,無政治性錯誤 5 4 3 2(5)試卷內容科學,無知識性差錯 5 4 3 2(6)考試結果(分數)穩定可靠、誤差小,真實、客觀地反映了考生的實際水平(信度高) 5 4 3 2有效性 (7)考試內容覆蓋面廣,有較好的內容效度 5 4 3 2(8)試題樣本分布均衡,有較好的代表性 5 4 3 2(9)考試分數準確、有效,達到了預期的測量目的,能夠成為衡量考生能力高低的標志(效度高) 5 4 3 2規范性 (10)試卷框架設計合理,與例卷結構基本一致 5 4 3 2(11)試題編排合理,符合不同題型的命制規范(詳見下面附件) 5 4 3 2(12)圖文清晰、簡約、規范,符合基本常識 5 4 3 2社會科優秀試題參考標準(13)生活化、個性化(選擇性)、有地方特色 5 4 3 2(14)圖文并茂、類型多樣、語言富有親和力 5 4 3 2(15)考查相關知識的組合(遷移)能力 5 4 3 2(16)考查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5 4 3 2(17)題目開放,評分采意 5 4 3 2(18)答案多元,鼓勵創新 5 4 3 2(19)結合時政熱點,貼近社會實際 5 4 3 2(20)強調學以致用,解決現實問題 5 4 3 2合 計二、命題時的操作流程(一)明確考點,精心布局(二)圈定專題,選好題型(三)先主后客,編制題目1、主觀題(非選擇題)的命制規范第一步,要認真選擇試題背景材料,要求(1)相關性(2)新穎性(3)教育性(4)公平性(5)地域性(6)有效性(7)多樣性第二步,要精心設計問題,要求(1)問題應該與考試目標相關。 (2)對簡答題的設問要直截了當,而且使要求的答案簡潔具體。 (3)不同的問題之間應有一定的內在邏輯關系,不應把不相干的問題硬拼在一起。(后面)第三步,把材料與問題有機結合起來。要求避免兩類錯誤設問中的考慮因素—幾個度●角度---最佳切入點;富有新意和導向啟發●難度---充分考慮淺知識和活能力的統一性●梯度---由淺入深、步步推進,最后有飛躍●廣度---充分考慮絕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度---直題和巧題相匹配,考卷長短相宜●分度---能客觀區分考生學習能力的優劣度2、客觀題(選擇題)的命制規范(1)題干本身應有意義(是一個完整意義的句子)并以一個明確的問題形式呈現。如,南美A 是一個平原、干燥的國家B 比美國人口多C 從美國進口咖啡D 主要居住著西班牙殖民者如,大多數居住在南美的殖民者來自于A 英國 B 法國C 荷蘭 D西班牙(2)題干不要包括無關的內容,選項中相同的內容應盡可能置于題干中。例如:2008年1月以來,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出現了罕見的持續大范圍低溫、雨雪和冰凍的極端天氣,嚴重的氣象災害,影響到正常的生產生活。我國南方與北方的分界線是A.長江 B.黃河 C.秦嶺-淮河 D.南嶺又如,上世紀80年代末,華沙條約成員國相繼發生危機,社會動蕩,風起云涌。突出表現在A 社會制度的變化 B 文化觀念的變化C 國家名稱的變化 D 民族構成的變化改成,上世紀80年代末,華沙條約成員國相繼發生危機,社會動蕩,風起云涌。這些國家發生的突出變化方面是A 社會制度 B 文化觀念 C 國家名稱 D 民族構成(3)全部的選項應與題干在語法上保持一致,同時避免它們之間存在語言上的聯系。如,1955年,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說,中國代表團不是來吵架的,“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為此,他代表中國政府闡述了A 亞非國家的革命策略B 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C 第三世界的南南合作D 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4)應答所要求的思維過程不要過于復雜例如.在1:3200000的地圖上量得溫州到寧波的直線距離為7厘米,實地距離應該是A.22.4千米 B.224千米 C.2240千米 D.22400千米(5)所有的干擾選項都應該似是而非的。如,下列現象中,與城市化進程有必然聯系的是A 綠化面積不斷減少B 非農業人口比重不斷增加C 交通擁擠與住房緊張D 環境污染日趨嚴重(6)一般不使用否定式題干,同時也少用諸如“以上都不對”或“以上都對”的選項。(7)使正確答案隨機分布在選項中,以防止學生看出正確選項的分布規律。3、綜合題的命制規范1.考查學生知識的整合能力,大致有三種方式:其一是命制組合式試題,如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開辟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據此回答1—3題。1.根據資料推測,鄭和下西洋發生在我國的A.唐朝(13世紀) B.元朝(14世紀)C.明朝(15世紀) D.清朝(16世紀)2.與鄭和下西洋相比,歐洲人開辟新航路主要是為了A.發財致富 B.宣揚國威C 發展官方貿易 D.開展海外冒險3.這兩次航?!皦雅e”的共同作用是A.加強了各地間的聯系 B.擴大了中國的影響C.促成了新的民族產生 D.加速了美洲的開發其二是命制連鎖式試題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社會進步,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斗爭。其中,一次斗爭沖擊了封建羅網,顯示了中華民族新的覺醒,但在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頑固派反擊下失敗了(歷時103天);另一次斗爭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但勝利果實很快被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所竊取。結合材料,回答問題:(1)以上事實分別指的哪兩次重大斗爭?這兩次斗爭的性質各是什么?(2)你認為兩次斗爭有哪些共同的進步意義?其三是命制融合式試題,結合下述材料,回答1—2題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從江蘇揚州引長江水,經京杭大運河到天津,使江蘇北部、山東和河北東部受益。1、實施南水北調工程主要是為了A、解決資源結構性短缺問題B、促進南北方經濟文化的交流C、鞏固國家的統一D、解決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2、京杭大運河最早是在隋朝開鑿的,請在右圖A、B、C、D四段中選出流經浙江的一段(《隋朝大運河圖》略)2.考查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綜合運用能力。材料一:遠古時代,臺灣與大陸是連在一起的,后來由于地殼運動,形成臺灣島。宋代以來,中國歷代政府都曾在臺灣建立行政機構,行使管轄權。雖然,臺灣曾兩度遭受殖民侵略,但最終又回到祖國懷抱。材料二:1949年后臺灣再次與大陸陷入分離狀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但并未改變一個中國的事實。而李登輝、陳水扁之流卻不顧這一鐵的事實,公然否定一個中國的原則。美國眾議院也不顧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通過了《加強臺灣安全法》,妄圖阻撓中國的統一大業。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⑴材料一說明了什么問題?請用歷史事實加以證明。⑵針對材料一、二反映的問題,我們應采取什么方針政策?為什么?⑶針對上述問題,我們青少年應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哪一項基本義務?(四)擬定答案,預估難度年份 考試人數 平均分 難度系數 及格分 及格率 優秀分 優秀率 最高分 最低分2003 59060 72.8 0.73 39 95% 90 15% 100 02004 62694 73.6 0.74 31 95% 90 20.2% 100 22005 53615 74.87 0.75 38 94.8% 95 12.4% 100 02006 34015 82.48 0.82 60 89% 95 26.8% 100 02007 39392 77.36 0.77 60 82.17% 95 15% 100(252) 0(435)2008 43445 59.44 0.74 48 82% 76 15% 80(55) 02009 45652 56.03 0.70 74% 32% 33人2010 45840 61.67 0.771 153人(五)細心磨題,確保質量。1、試題本身有沒有問題?2、難度上有沒有把好尺度?3、考點有沒有重復?點面是否顧全?4、文字的表述是否規范嚴密?5、試卷的編排是否科學合理?(六)反復校對,專家審定三、命題后的雙重思考(一)依標施教,有效教學(二)立足教材,夯實基礎(三)整合知識,創新思路(四)聯系實際,關注生活(五)培養能力,提升素養關注生活,尋找熱點的作用思考問題有情境,問題設計有切口拓展教材有內容,三科綜合有載體夯實基礎有依托,提升能力有途徑激發興趣有路子,實踐創新有主題熱點怎樣找國家大意志—重要會議、重大決策社會大焦點—百姓心聲、新聞視點標志性事件—重大成就、重要紀念新的價值觀—新的理論、新的觀點人文典型材—文學科學、其他藝術思路歸納一、命題前的準備工作二、命題時的操作流程三、命題后的雙重思考謝謝大家!再 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