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北師大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知識總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北師大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知識總結

資源簡介

北師大版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知識總結
第8章
人體的營養
§4.8.1
人類的食物
食物的營養成分
蛋白質的檢測
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呈紫色反應
2、維生素C的檢測
維生素C可以使加碘的淀粉溶液呈褪色反應(或使吲哚酚試劑、高錳酸鉀溶液褪色,題目經常要判斷某些蔬菜瓜果維C的量)
3、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六大類。其中水和無機鹽屬于無機物,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屬于有機物。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可產生能量,通常被稱為“三大產熱營養素”(三大能源物質)。
二、食物中營養成分的作用

類:人體主要的能源物質
供能物質

肪:儲備的能源物質,起保溫、緩沖作用
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主要為人體生長發育、受損細胞修復和更新提供原料(干重含量最高)
水:構成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含量60%-70%),參與各項生理活動(人體鮮重中含量最高)
非供能物質
無機鹽:
維生素:構成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
含量少,種類多,不供能,不參與構成細胞,缺乏時影響正常生命活動甚至患病。
無機鹽的種類
缺乏時的癥狀
含鈣(豆類,奶類,深綠色蔬菜)
佝僂病、雞胸、O形腿(兒童、少年)、
骨質疏松癥(老人)
含磷(豆類,奶類,深綠色蔬菜)
厭食、貧血、肌無力
含鐵(含蛋白質多的食物)
缺鐵性貧血
含碘(海帶,紫菜,食鹽)
地方性甲狀腺腫(飲食清淡少鹽,一般不鹽補)
生素的種類
缺乏時的癥狀
脂溶性
維生素A
夜盲癥(動物肝臟,魚肝油含有維生素A,植物中的胡蘿卜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所以吃素不會得夜盲癥)
維生素D
佝僂病、骨軟化癥(動物的肝臟,魚肝油含有,曬太陽也可以)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的吸收
水溶性
維生素B1
腳氣?。ü阮惖钠?、糙米中含有)
維生素C
壞血病、牙齦出血(新鮮的水果蔬菜含有)
§4.8.2
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
一、消化管和消化腺組成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組成。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
消化系統(消化管和消化腺):
消化管/道
口腔1;牙齒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攪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咽2:食物的通道,沒有消化作用(也是呼吸系統的通道)
食道3:食物的通道,沒有消化作用
胃4:初步消化蛋白質
小腸6: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
大腸5:
肛門7:
消化腺(消化管外和消化管內)
消化道外的消化腺:
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麥芽糖)唾液淀粉酶

臟:是人體最大的腺體,分泌膽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
消化管內的消化腺:

腺:分泌胃液,含有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質

腺:分泌腸液,含有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
食物的消化
1、消化:食物的營養成分在消化管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2、需要經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質有淀粉、蛋白質、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分別在口腔、胃、小腸。經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質有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質有:水、無機鹽、維生素。淀粉遇碘會變藍。
3、說明淀粉、蛋白質、脂肪的消化過程:
唾液淀粉酶
多種酶(胰液、腸液)
淀粉-------------→麥芽糖--------
---→葡萄糖
口腔
小腸
蛋白質酶
多種酶(胰液、腸液)
蛋白質------------→多肽---
-------→氨基酸

小腸
膽汁(乳化)
多種酶(胰液、腸液)
脂肪-------------→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小腸
小腸
注:若要判斷食物殘渣是從消化道的哪一位置截取的,只要看物質是的最終產物。
若選取最佳的消化液組合進行消化食物,膽汁、腸液、胰液組合最佳。
營養物質的吸收
1、吸收:指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以及食物經過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過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
2、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人的口腔、咽、食管無吸收養分的功能,胃能夠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大腸能夠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的維生素,而絕大部分的營養物質是由小腸吸收的。(食物停留時間短,不會吸收)
3、為什么說小腸是消化食物(長、大、多)與吸收養分(長、大、薄)的主要部位?
因為小腸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長約5—6米(長),小腸內表面有環形皺襞,皺襞上有小腸絨毛,可以擴大吸收面積(大);小腸內有多種消化液(多),可以充分消化食物;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從而促進小腸的吸收;小腸絨毛的壁很薄,由單層上皮細胞(薄)構成,營養物質容易通過。所以說,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4.8.3
合理膳食(考綱要求,必考膳食平衡---葷素搭配)
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常吃奶類、豆類或其制品;經常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膳食要清淡少鹽;飲酒要限量;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的體重;食物要清潔衛生、不變質。
營養合理的飲食:每日均衡地吃“平衡膳食寶塔”中的五類食物,并且保證每日三餐、按時進餐;
在每日攝入的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應當分別占30%、40%和30%左右。
4、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都屬于營養失調,造成營養失調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合理的飲食結構。
5、青少年應多吃含蛋白質和鈣豐富的食物。(若加維生素(脂溶性、水溶性),選擇蔬菜)
6、綠色食物指無毒無公害食品。
7、食物中毒:細菌性中毒(變質的食物)和非細菌性中毒(有毒的動植物:河豚、發芽的土豆,有毒的化學物質:食品添加劑、農藥、有毒的真菌)
8、膳食纖維,第七營養素,植物中含有。
第9章
人體的物質運輸
營養物質的和代謝廢物的運輸依賴于循環系統,主要是指血液循環系統。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和血管組成,血液在心臟和血管之間流動。
§4.9.1
血液
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血漿:淡黃色半透明液體(含有水、蛋白質、葡萄糖、無機鹽和代謝廢物)。
功能:運輸血細胞,運送營養物質和廢物。
紅細胞:無細胞核,呈兩面中央凹的圓餅狀(男:5.0ⅹ1012個/L女:4.2ⅹ1012個/L)。紅細胞壽命一般為120天。骨的紅骨髓可以產生新的紅細胞補充衰老或被破壞的紅細胞。紅細胞中有一種含鐵的蛋白質叫做血紅蛋白(男:120-160g
/L
女:110-150g/L)。紅細胞具有運輸氧氣的功能,紅細胞還能運輸一部分的二氧化碳。血紅蛋白含氧豐富叫動脈血(鮮紅色),血紅蛋白含氧少叫靜脈血(暗紅色)。紅細胞或血紅蛋白過少叫貧血。
血細胞
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數量少(4—10)ⅹ109個/L;功能:有吞噬病菌、防御、保護的作用。當人體有炎癥的時候,白細胞數量大量增加
血小板:無細胞核,最小的血細胞(1—3)個ⅹ1011個/L,形狀不規則;有止血凝血的作用。
注:1、光學顯微鏡下可見紅細胞和白細胞,不易見到血小板。
2、血漿:加抗凝劑(檸檬酸鈉),血細胞在下,血漿在上,淡黃色半透明液體,含纖維蛋白原。
血清:不加抗凝劑,血液凝固后在血塊的周圍出現的黃色透明液體,不含纖維蛋白原。
3、動脈血:含氧量豐富,顏色鮮紅

動脈: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部位的血管(分流)。
靜脈血:含氧量較少,顏色暗紅。
靜脈:將血液從身體各部位送回心臟的血管(匯集)。
4、血紅蛋白是一種含鐵蛋白質,呈紅色,決定了血液的顏色,
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與氧結合(肺部),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與氧分離(組織細胞外)。
一氧化碳也可以結合血紅蛋白而使人體中毒(煤氣中毒),阻礙了氧氣的運輸。
5.貧血是指紅細胞的數量少或血紅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營養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鐵,應多吃含鐵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6.血液的功能:血液不僅具有運輸氧和二氧化碳、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的作用外,還有防御保護作用,此外,血液對體溫調節也有重要作用。
血量、輸血和血型
1、成年人的血量約為體重的7%--8%,血量相對穩定,有利于人體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一次失血量低于10%(約400ml)不影響健康,一次失血量超過30%危及生命。
2、人類有多種血型系統,其中最基本的是ABO血型系統,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四種血型。AB型血是萬能的受血者,O型血的萬能的輸血者。
輸血的原則是:輸同型血(沒有同型血可輸入少量的O型血(主要指輸入紅細胞))
§4.9.2
血液循環
血液流動的管道------血管
血管分布在全身各處,是血液運輸的管道??梢苑譃槿悾簞用}、靜脈和毛細血管。
2、毛細血管的五最:1)管壁最薄2)血流最慢3)分布最廣4)數量最多5)管腔最小
動脈(繪畫為鮮紅色)
靜脈(繪畫為暗紅色)
毛細血管(繪畫為紅色)


與心室相連
與心房相連
連通于最小靜脈與小動脈之間


將血液從心臟輸送到身體各個部分
將血液從身體各個部分送回心臟
有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間充分地進行物質交換
管壁特點
管壁厚,彈性大
管壁較薄,彈性小,管腔大,有的內有瓣膜
管壁極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管腔特點
管腔小
管腔大
管內徑極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
血流速度
速度快
速度慢
速度很慢


身體較深處
身體深處或淺處
全身各處
出血狀態
呈噴射狀
平靜緩流
慢慢滲出
止血方法
包扎近心端止血
包扎遠心端止血
消毒后包扎
血液運輸的動力器官------心臟
上下腔靜脈
肺靜脈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肺動脈
主動脈
1.血液循環的動力來自于心臟,它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兩肺之間,形狀像桃子,大小與本人的拳頭差不多。
2.心臟有四個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四腔的關系是:同側心房心室相通,異側心房心室不相通。心臟由心肌構成,當心肌收縮時,血液送到全身,當心肌舒張時,血液回心臟,此時心臟處于休息狀。
心臟的四腔分別連接不同的血管:
左心室-→主動脈;肺靜脈→左心房;右心室→肺動脈;右心房→上、下腔靜脈。
4.血流有一定的方向,通過靜脈進入心臟,由心房到心室,再通過動脈離開心臟。血液不會倒流是因為心房與心室之間、心室與動脈之間有單方向開放的瓣膜。(所以往離體的豬心臟注水時,水不能逆流進入心臟,例如:往心臟的靜脈注水只能從動脈出來,往動脈注水,還是從原來的動脈出來)
5.心肌有節律地收縮和舒張形成心臟的博動,心肌收縮時,推動血液進入動脈,流向全身;心肌舒張時,血液由靜脈流回心臟,所以,心臟的博動推動著血液的流動,是血液運輸的動力器官。
6.比較房室瓣、動脈瓣、靜脈瓣的位置、開放方向、保證血流的方向
位置
開放方向
保證血流的方向
房室瓣
心房與心室之間
向心室開
心房

心室
動脈瓣
心室與動脈之間
向動脈開
心室

動脈
靜脈瓣
在四肢靜脈內
向心臟方向開
靜脈

心房
心室收縮時,房室瓣關閉,動脈瓣開放;心室舒張時,房室瓣開放,動脈瓣關閉。
7.心臟每分鐘跳動的次數叫做心率(一般以75次計算)。心臟每次收縮時由心室向動脈輸出的血量叫每搏輸出量(以70ml計算);心臟每分鐘輸出的血量叫做每分輸出量,又稱心輸出量,各處的心輸出量一樣,它是衡量心臟工作能量的一項指標。
每分輸出量(心輸出量)=每搏輸出量χ心率
注意:心輸出量在血液循環各處是一致的。
8.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為一個心動周期。
(大約0.8秒)心動周期=60秒(一分鐘)÷心率(75次)
在一個心動周期中,舒張期比收縮期長的好處在于:
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臟;
(2)使心肌有充分的時間休息。
血液循環途徑
1、血液循環是指血液在心臟和全身血管中進行的循環流動。有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路線。
體循環的途徑: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部及內臟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在組織外的毛細血管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中,血液由含氧多、顏色鮮紅的動脈血變為含氧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
肺循環的途徑:右心室→肺動脈(含氧最低)→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含氧最高)→左心房
經過肺部的氣體交換,含氧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為含氧多、顏色鮮紅的動脈血。
體循環和肺循環中同時進行的,并且通過心臟連通組成一條完整的循環路
組織細胞
氧、營養物質
二氧化碳等廢物
左心室
主動脈
全身動脈
毛細血管網
各級靜脈
上、下腔靜脈
右心房
左心房
肺靜脈
肺部毛細血管網
肺動脈
右心室

二氧化碳


小結:1)各循環都是從心室開始的,終止于心房
(共同點:心室
動脈
毛細血管
靜脈
心房)
流入體循環的是動脈血,流出的是靜脈血;
流入肺循環的是靜脈血,流出的是動脈血
3)兩個循環同時進行,最后在心臟匯合,形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
4)
當物質(藥物)從體循環進入,最先進入心臟的右心房
當物質(一氧化碳)從肺循環進入,最先進入心臟的左心房
5)當輸入非同型血造成的凝血會最先堵塞肺部毛細血管
6)靜脈輸入藥物要到達患處,需要經過心臟兩次
7)在肺處,毛細血管的氧氣含量增加,其他的毛細血管的氧氣含量減少
8)在腎臟,皮膚處的毛細血管的營養物質減少的同時,廢物也會減少
9)在小腸處,毛細血管的廢物增加的同時,營養物質也會增加
10)當血栓或者凝集的紅細胞從靜脈流動,則堵塞肺部毛細血管,從動脈流動則除了肺部其余部位皆有可能。
11)觀察魚尾鰭的血液流動,用濕棉花保證小魚的正常呼吸,低倍鏡觀察。
四、血壓與脈搏
1、血壓是指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
我們通常所說的血壓是體循環的動脈血壓。它的表示方式:收縮壓/舒張壓。
心臟收縮時,動脈血壓所達到的最高數值,叫收縮壓。
心臟舒張時,動脈血壓所達到的最低數值,叫舒張壓。
健康成年人收縮壓正常值是:12~18.7千帕,舒張壓為8~12千帕。
高于最大值為高血壓,如:19千帕/13千帕,低于最小值為低血壓,如:11千帕/7千帕。(也可以用毫米汞柱表示,具體參照課本44頁)
2、主動脈壁一張一縮的博動,像波浪一樣沿著動脈壁向離心的方向傳播,叫脈搏。正常人每分鐘的脈搏的次數與心率相同。切脈---測量的部位在橈動脈(于左手腕部外側)
第10章
人體的能量供應
§4.10.1
食物中能量的釋放
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直接或者間接來源于綠色植物和能量最終來自太陽能。
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主要來自糖類,其次是脂肪,它還是儲備的能源物質。
脂肪熱價最高38KJ。
生物體細胞內葡萄糖等有機物氧化分解并釋放能量(實質)的過程,就是呼吸作用。
細胞通過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維持體溫的恒定,另一部分用于推動各種生命活動。因此說,它的重要意義在于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
§4.10.2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
人體吸入氣氛和排出二氧化碳是通過呼吸系統完成的。
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系統
人體的呼吸系統是由呼吸道和肺組成的。呼吸道包括鼻、
咽、喉、氣管和支氣管,
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肺是人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
(1)鼻是呼吸道的起點,能使空氣變得溫暖(毛細血管)、濕潤(黏液腺)、清潔(粘液和鼻毛)(口腔沒有這個功能)
(2)咽位于鼻腔的后方,是氣體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
喉位于咽的后下方,由軟骨和聲帶組成,氣體通過時可以引起聲帶振動而發聲。吞咽時,會厭軟骨會蓋住喉的入口處,以防止食物入喉。
氣管先分為左右兩支。氣管壁由C形軟骨支撐,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濕潤、清潔空氣,也有清除細菌病菌的作用;管壁內表面有纖毛,擺動將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過咳嗽排出體外,這就是痰(氣管形成)。(不能隨地吐痰)
呼吸道清潔空氣的能力是有限的,像PM2.5霧霾、PM10、煙草,呼吸道是無法阻擋它進入肺的,從而引起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支氣管炎。
(5)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完成氣體交換的場所。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個,分別與左右氣管相通。新鮮的肺是粉紅色的,由細支氣管的樹狀分支和肺泡組成。(未出世胎兒的肺的肺泡是沒有空氣的,可沉入水中,可用以判斷嬰兒是出生前死亡或者出生后死亡)
★(6)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的特點。
答:肺泡的數量眾多(3億),擴大了氣體交換的面積;肺泡壁很薄,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氣體交換;肺泡壁上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有利于肺泡內的氣體與血液中的氣體進行交換;肺泡壁上有豐富的彈性纖維,有利于氣體進出肺泡。這些結構特點有助于肺泡進行氣體交換。
二、
呼吸運動與肺通氣
1、外界與肺泡之間的氣體交換,就是通常所說的呼吸,也叫肺通氣。
它是由胸廓和膈的運動引起的。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和肋間肌組成,底部由膈封閉。吸氣時胸廓擴大,呼氣時胸廓縮小。胸廓擴大和縮小的運動就是呼吸運動。通過呼吸運動實現了肺通氣。
肋間肌
膈頂
胸廓(肺容積)
肺內氣壓
結果
吸氣
肋間肌收縮
膈頂下降
胸廓擴大(肺容積增大)
氣壓變小(比大氣壓小)
氣體進入肺
呼氣
肋間肌舒張
膈頂上升
胸廓縮小(肺容積減?。?br/>氣壓變大(比大氣壓大)
氣體出去肺
胸廓的擴大與縮小,引起肺內氣壓的減小和增大。
三、肺的換氣
肺的換氣是指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這個過程是通過氣體擴散實現的。交換的結果是靜脈血轉變成動脈血。
肺動脈(
靜脈血)
肺部毛細血管
肺靜脈(
動脈血)(血液中肺靜脈含氧量最高)
CO2
O2
肺泡
四、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人體血液中的氧氣與血紅蛋白結合,以氧合血紅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運輸;小部分二氧化碳由紅細胞運輸,大部分二氧化碳在血漿中運輸。
五、組織氣體交換
組織氣體交換是血液與細胞之間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也是通過氣體擴散實現的,交換的結果是動脈血轉變成靜脈血。
各級動脈(動脈血)
全身毛細血管
各級靜脈(靜脈血)(組織細胞含CO2量最高)
O2
CO2
組織細胞
▲人體的氣體交換過程主要包括肺通氣、肺的換氣和組織氣體交換。它們的區別如下:
概念
實現方式
表示方式
結果
肺的通氣
外界與肺泡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
呼吸運動
呼氣與吸氣
肺的換氣
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
氣體擴散
氧氣
肺泡
血液
二氧化碳
靜脈血變動脈血
組織氣體交換
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
氣體擴散
氧氣
血液
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
動脈血變靜脈血
注意:每次氣體交換,都不可能百分百的進行交換,這是由氣體擴散的條件決定的。所以,氣體交換的起點不為零,終點不會無限增加或減少,會出現平衡。
而且,氧氣的量:肺泡>血液>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的量:肺泡<血液<組織細胞
第11章
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
§4.11.1
人體產生的代謝廢物
1、人體在代謝活動中通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產生二氧化碳、水、尿素等,這些物質都是代謝廢物。
2、人體將代謝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的過程稱為排泄。排便(排遺)不屬于排泄。
3、代謝廢物的排出的途徑:一部分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等,以汗液的形式通過皮膚的汗腺排出(排汗);二氧化碳(只有一種排泄途徑)和少量的水分,以氣體的形式由呼吸系統排出(呼吸);絕大部分水、無機鹽以及尿素等廢物形成尿液(排尿),通過泌尿系統排出;
二氧化碳和少量水
部分水、少量無機鹽、尿素
大部分水、大部分尿素、無機鹽
4、排泄對人體生命活動的意義:它不僅可以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而且可以調節體內水與無機鹽的含量平衡,從而維持細胞生活環境的穩定,保證體內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
§4.11.2
尿的形成和排出
泌尿系統的組成
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組成。
皮質:外側、顏色較深、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
主要器官,具有

臟:
髓質:內側、顏色較淺
形成尿液的功能
腎盂:中央的空腔
泌尿系統
輸尿管:
輸送尿液的功能

胱:
具有暫時貯存尿液的功能(雖然尿液形成連續,但排尿間歇性的原因)
尿
道:
具有排出尿液的功能
最主要的器官是腎臟,構成腎臟的基本結構功能單位是腎單位,每個腎臟由100多萬個腎單位構成。腎臟可分為:皮質、髓質和腎盂。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主要分布在皮質;腎小管主要分布在髓質。
腎單位
腎小球:是由數十條毛細血管形成的血管球,進出均是小動脈。
腎小體:
腎小囊:套在腎小球外面,很薄
腎小管:細長而曲折
1、尿的形成尿的形成
(1)
腎小球濾過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由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中形成原尿。
(2)
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原尿中的有用物質如大部分的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進入毛細血管中,剩下的物質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最后流向腎盂
2、血漿、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區別:
只有血漿中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原尿中沒有大分子物質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沒有葡萄糖。

蛋白蛋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無機鹽
血漿
900-930
70-80
1
0.3
0.04
9.0
原尿
970
微量
1
0.3
0.04
9.0
尿液
950
0
0
1.8
0.05
11.0
注意:
若原尿或者尿液中出現大分子蛋白質(在原尿中可微量)或者血細胞,說明腎小球發生病變。
若尿液中出現葡萄糖,說明腎小管發生病變,或者胰島素分泌不足。尿量多,腎小管功能出現問題。
尿的排出
尿液排出的途徑: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
2、一個健康的人每天形成原尿約150L,而每天排出的尿液一般約為1.5L。
一個健康人一晝夜至少排尿500mL,才能將體內代謝廢物排除出。
3、血液流經腎臟需經過2次毛細血管,分別是在腎小球和腎小管的周圍,在前者,血液的氧含量沒有發生變化,后者氧含量發生了變化: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4、尿液的形成是連續的,排出是間歇的。
5、排尿意義:(1)排出廢物;(2)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3)維持細胞生活環境穩定。
四、泌尿系統的衛生
泌尿系統的衛生:(1)每天飲用適量的水(飲水要超過一天尿量。)
(2)及時排尿(3)女性注意尿道口的清潔衛生
§11.3
皮膚與汗液分泌
皮膚的結構
皮膚的結構
角質層:保護,防止體內水分散失(厚為繭,脫落為皮屑)(死細胞)
表皮:外、較薄、無血管、上皮組織
生發層:具有分裂產生新細胞(黑色素細胞)
真皮:內、較厚、有豐富血管
有結締組織
、彈性纖維(彈性)
(運輸、調節體溫)、
還有神經末梢(感受外界刺激)
膠原纖維:韌性

腺:包括分泌部和導管,具有
排泄和調節體溫的功能
附屬物


腺:分泌皮脂,滋潤毛發和皮膚


具有保護功能
指、趾甲
二、汗液的形成與分泌
1、為什么人體出汗后會感到涼爽?
答:人體排出汗液,汗液在排出時帶走體內熱量,降低了體內的溫度,此時體表溫度增加,汗液在蒸發時帶走體表的溫度,降低了體表溫度。
2、為什么外面在夏天排出汗液比冬天多?
答:與冬天相比較,夏天環境溫度高,汗腺周圍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細胞從血管中吸收的水量增加,汗液形成量增加。所有夏天排出汗液比冬天多。
3、汗液是在汗腺中形成的。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導管兩個部分。分泌部位于真皮深層或皮下組織內,由盤曲成團的細管構成,它的周圍有毛細血管。導管細長,開口于皮膚表面。
總結:
第12章
人體的自我調節
人體能夠協調體內各部分功能而稱為統一的整體,能夠協調自己與環境的關系,因而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并維持自身相對穩定的狀態,這就是人體的自我調節,包括神經調節與激素調節。神經調節是最為主要的。
§4.12.1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
一、神經系統的組成概況
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組成。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周圍神經系統由12對腦神經和31對脊神經組成。腦包括大腦、小腦和腦干。
神經系統
中樞神經系統
直接連接
周圍神經系統
大腦:
大腦皮層上約有140億個神經元,具有感覺、運動、語言等多種生命活動的功能區——神經中樞。
中樞

小腦: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醉酒,騎車)

神經
腦干:下與脊髓相連,有專門調節心跳、呼吸、血壓等基本(植物人)

系統
脊髓:具有反射和傳導的功能。(能對外界或體內的刺激產生有規律的反應,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若傷,半身不遂)

周圍
腦神經12對:由腦發出,大都分布在頭部。

神經
傳導神經
系統
脊神經31對:由脊髓發出,分布在軀干、四肢。
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
神經細胞又叫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神經元收到刺激后,會產生一種生物電變化,這種變化能沿細胞膜按一定方向傳導。科學家將這種可傳導的生物電變化叫做神經沖動,簡稱沖動。神經元的基本功能就是接受刺激、產生沖動、傳導沖動。
神經元結構
胞體:是神經元的代謝中心:
突起:
樹突:可能有許多,將沖動傳入胞體
沿定的方向一定的傳導沖動
軸突:只有一個,將沖動從胞體傳
在周圍神經系統內,神經元胞體集中出現的部位叫神經節;由一些神經元突起集合成束、外被結締組織膜組成的結構叫做神經。在中樞神經系統內,神經元胞體集中出現的部位色澤灰暗,稱為灰質;大量神經元突起成束聚集之處色澤較白亮,稱為白質。
反射是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
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刺激做出的規律性反應,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
完成某一反射過程的結構,叫做反射弧。
反射弧的結構:包括①感應器:感受刺激,產生沖動
②傳入神經元:傳導沖動到神經中樞
③神經中樞:接受傳來的沖動產生新的神經沖動
④傳出神經元:把新的神經沖動由神經中樞傳致效應器
⑤效應器:接受沖動,引起相應的肌肉和腺體活動。
神經沖動在反射弧上傳導的方向:感應器--→傳入神經元(有神經節)--→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元--→效應器
注:①缺失任何一步都不能稱之為反射②有感覺但無反應,則傳出神經受損③無感覺但可有動作,則傳入神經受損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膝蓋處的韌帶(感受器)→傳入神經-→脊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大腿肌肉(效應器)。
9、反射弧上神經沖動傳導的比較快,使人體能夠及時、迅速、準確地實現調節。
10、反射除了能通過骨骼肌運動對刺激作出反應之外,還能夠通過平滑肌和腺體的活動來調節相應內臟器官的功能狀態。
反射可分為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
非條件反射:是生來就已經建立的先天性反射(本能)。
反射類型
條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個體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比較項目
非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
形成過程
生來就有的
出生后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神經中樞
大腦皮層以下
大腦皮層
刺激
非條件刺激
條件刺激,可由任何可以感受的無關刺激轉化而來
神經聯系
固定不變的
暫時的、可變的
適應范圍
小,只適應不變的環境
大,可適應多變的環境
大腦皮層是神經系統的最高級中樞
大腦皮層是人的中樞神經系統中最大的部分,由左右兩個半球組成(異側控制身體)。在大腦半球的表面的溝(凹)和回(凸)使大腦皮層的實際表面積要比平滑的外形大許多。大腦皮層就是大腦表層的灰質結構。大腦皮層居于最高級中樞地位,它的生理活動較高級神經活動,像學習、語言、記憶、情緒和睡眠等。
2、能夠對語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條件反射是人類條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特有)。
3、有軀體感覺、軀體運動、語言、視覺、聽覺等中樞。其中語言中樞是人類特有的,軀體運動和軀體感覺中樞是對側控制的。
4、腦干:控制心跳、呼吸、消化。
小腦:維持身體平衡和動作協調。(醉酒會麻痹小腦,奔跑、騎車等的平衡由它控制)
§4.12.2
感受器和感覺器官
一、眼與視覺
1.眼的結構和功能
外膜

膜:無色透明,可以透過光線

膜:白色不透明,可以保護眼球內部結構,“眼白”(白眼珠)
眼球壁
中膜

膜:中間有一個可以調節大小的瞳孔,“眼黑”(黑眼珠)
脈絡膜:含豐富的血管和黑色素,對眼球具有營養作用,
眼球
內膜:視網膜,可以感受光線刺激后產生沖動的感光細胞,就是光感受器。

水:稀薄的液體,充盈在角膜與晶狀體之間,虹膜前后方的間隙里
內容物
晶狀體:小巧而富于彈性的凸透鏡狀結構,它懸掛于睫狀體上,可以折射光線
玻璃體:較脆弱的膠凍狀秀,填滿晶狀體后方眼球內的空間
注:從暗到明,瞳孔縮??;從明到暗,瞳孔放大。不管縮小放大,都會產生應激反應,有短暫的時間“失明”
視覺的形成
物體反射的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折射作用)--→玻璃體--→視網膜(成像(倒立、縮小的像)并產生興奮)--→視神經(傳導興奮)--→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產生視覺)
我們能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的原因:睫狀體舒縮,調節晶狀體的曲度,從而使遠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視網膜上,所以我們能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
3.近視是因為眼球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使得物體在視網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鏡矯正。
遠視是因為眼球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使得物體在視網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鏡矯正。
4、眼球與相機(對比)
鏡頭——晶狀體
底片——視網膜
暗箱的壁——脈絡膜
光圈——瞳孔
二、耳與聽覺
1.耳的結構和功能
外耳

廊:收集聲波
外耳道:傳送聲波

膜:接收聲波,產生振動
中耳

室:咽鼓管與咽部相通,空氣能通過此管進入鼓室,維持鼓膜內外兩側氣壓平衡(鼓膜的保護)
聽小骨:包括錘骨、砧骨和鐙骨,組成一條“聽骨鏈”,傳導鼓膜產生的振動

蝸:
有聽覺感受器,產生神經沖動
內耳


半規管
▲患咽炎后容易引起中耳炎,是因為病菌容易經咽鼓管直接進入中耳
2.聽覺的形成
外界聲波--→外耳道--→鼓膜(鼓膜產生振動)--→聽小骨(錘、鉆、鐙)--→耳蝸(耳蝸內感受器受到振動的刺激,產生沖動)--→位聽視經--→大腦皮層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遇到巨大的響聲時,要迅速張口,使咽鼓管張開,使鼓膜內外的氣壓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三、嗅覺與味覺
1.嗅覺感受器位于鼻腔的頂壁,叫嗅黏膜,它只能接觸到經過鼻腔頂壁的回旋式氣流,短促而頻繁的吸氣才容易在這里引起氣流的回旋。如果感受器持續受到某種刺激,其產生沖動的能力會隨刺激持續時間的延長而減弱,這叫感受器的適應(嗅覺適應性,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2.味覺的感受器叫味蕾,主要分布于舌的背面,特別是舌尖和側緣。味蕾分辨的味覺主要有四種:酸、甜、苦、咸,最敏感的部位——酸:舌的外側;甜:舌尖;咸:舌尖;苦:舌根。
觸覺與溫度覺
1.人體的唇、鼻尖、舌尖等處的觸覺非常敏感,肢體的腹側面比相對應的背側面(如手心與手背)觸覺要敏感。
2.皮膚溫度感受器能夠感受使皮膚溫度發生變化的刺激,冷和溫的感受是分別由不同的感受器引起的,分別叫做冷感受器和溫感受器。
皮膚:感受外界冷、熱、痛、觸、壓等刺激的功能。
▲視覺感受器--→視網膜
聽覺感受器--→耳蝸
頭部位置感受器--→前庭和半規管
嗅覺感受器--→嗅黏膜
味覺感受器--→味
§4.12.3
激素調節
內分泌系統與激素
細胞將其合成的物質釋放出來,叫做分泌。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細胞組成的組織或器官,叫做腺。
外分泌腺:有導管,將分泌物通過導管排出腺體外的腺體,如唾液腺、肝臟、腸腺、胃腺、皮脂腺等
內分泌腺:無導管,分泌物(激素)直接進入毛細血管,并隨血液循環輸送到全身各處的腺體,如垂體、甲狀腺、腎上腺、胰島、性腺等
內分泌系統就是由各種內分泌腺組成的系統。
2.在人體內,由內分泌腺分泌的具有重要調節作用的物質,叫做激素。它們在血液中量雖少但作用非常顯著,特別是對于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的調節是不可缺少的。

體:分泌生長激素,促激素等,促進生物的生長和發育。
異常:幼年過多,巨人癥;
幼年過少,侏儒癥;
成年過多,肢端肥大癥。
甲狀腺:分泌胸腺激素,促進生物的發育。
異常:幼年不足,發育遲緩,呆小癥;
成年過多,甲亢;
成年不足,甲狀腺功能低下;
缺碘,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脖子病)。
腎上腺:分泌腎上腺激素

島(蛋白質):分泌胰島素等,調節糖在體內的吸收和消化等。缺乏胰島素,導致細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減弱,形成糖尿病??梢酝ㄟ^注射胰島素制劑來治療。
卵巢
(女性):分泌雌性激素


促進并維持第二性特征發育
睪丸
(男性):分泌雄性激





§4.13.1
健康及其條件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不虛弱,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近年來,又把道德修養和生殖質量也納入了健康的范疇。
一、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健康的生活習慣包括:生活有規律(每天應有8~9時的睡眠時間)、合理膳食、合理用藥(OTC非處方藥,RX處方藥)及拒絕吸煙、酗酒、吸毒等。
吸煙、酗酒和吸毒是當今社會三大公害。
(1)過量飲酒便是酗酒,會導致酒精中毒。吸煙是影響呼吸系統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有尼古丁、一氧化碳和煙焦油等.聯合國把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
(2)毒品的種類很多,危害最大的是鴉片、大麻、可卡因。毒品損害人的大腦和心臟,影響中樞神經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和呼吸系統的功能,還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
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
二、地球上對環境影響最廣泛的幾種污染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磷酸鹽、汞、石油、鉛、DDT農藥。
三、創建健康的環境
創建良好的居室環境和創建良好的水環境。
§4.13.2
預防傳染病
傳染病概述
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之間或人和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凡是能引起人和動物患病的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都是病原體。它具有流行性和傳染性兩大特點。
傳染病的流行和預防
1.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具備三個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切斷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即可終止傳染病的流行。
(1)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脊椎動物--狗、雞等),可以是患者也可以是攜帶者。
(2)傳播途徑——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可為空氣傳播、飲食傳播生物媒介(無脊椎動物)傳播等。
(3)易感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
2.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1)控制傳染源:當人體發病初期表現出來的傳染病癥狀的時候,傳染性最強。對傳染病人要盡可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對患傳染病的動物(焚燒、填埋)也應及時處理。
(2)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病流行的主要方法)主要是講究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主要途徑:空氣傳播、水和食物傳播、接觸傳播、土壤傳播和生物媒介傳播等。消滅各種傳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如蚊、蠅、蚤等,進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3)保護易感人群:不要讓易感人群與傳染源接觸;讓易感人群預防接種;加強體育鍛煉,
增強體質,可以提高他們的抗病能力。
三、認識幾種傳染病
1.蛔蟲病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寄生蟲病,傳染源是糞便中含有蛔蟲受精卵的人。
2.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和塵埃傳播。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一般通過飲食傳播或血液傳播。
§4.13.3
人體免疫
1.免疫是人體內的一中防御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人體內的外來物質以及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護人體內部環境的平衡和穩定。分為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
2.免疫有三方面的功能:①免疫防護,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如果這個功能過強,會引起人體過敏。②維持自身穩定: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③免疫監視: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
3.免疫的種類:①非特異性免疫:也稱先天免疫,對一切病原體都起作用,它是生來就有的,可遺傳,人人都有;②特異性免疫:也稱后天免疫,只對一種病原體起作用,它是在人出生后受病原體的作用而獲得的一種免疫能力,具有特異性。
非特異性免疫
特異性免疫
范圍
對體外異物都反應
對一種異物有反應
特性
非專一性
專一性
形成
生來就有
后天形成
作用


4.抗體與抗原:①抗原是一類能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對人體說,病原微生物、寄生蟲、異種動物血清、異型紅細胞、異體組織等都是抗原物質。②抗體是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刺激淋巴細胞而導致淋巴細胞產生的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主要存在于血清中。
5.免疫的三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的屏障作用;
第二道防線——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殺菌作用;
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脾、淋巴結、扁桃體)、免疫細胞(淋巴細胞)。
其中第一道、第二道防線屬于非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屬于特異性免疫。
6.計劃免疫:有計劃的進行預防接種。接種疫苗都屬于計劃免疫,保護易感人群,屬于特異性免疫。計劃免疫是預防傳染病的一種有效手段
“五苗”:卡介苗——結核病;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脊髓灰質炎疫苗——小兒麻痹癥;麻疹疫苗——麻疹;乙肝疫苗——乙肝
7、艾滋?。ǐ@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由艾滋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經體液(精液、血液、唾液等)、母嬰、性交傳播,常態下,如握手,擁抱等不傳染。不可歧視患者,應以平常心接觸之,鼓勵之,使之接受積極治療。
§4.13.4
當代主要疾病和預防
心血管疾病、癌癥是當代的主要疾病
一、心血管疾病及預防
心臟是血液運輸的動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動的管道。吸煙、高血壓和高膽固醇三個因素與心血管疾病有關。預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即多運動、合理飲食、不抽煙、經常檢查身體并在必要時調節血壓等等,都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
癌癥及其預防
癌癥是全球范圍內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預防:①不吸煙②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③避免過度接觸陽光中的紫外線,少去環境污染嚴重的地方,改善居室通風條件;④堅持體育鍛煉,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緊張和疲勞;⑤正確處理人生中的各種生活事件,并避免精神刺激,學會調整情緒,自我放松,不生悶氣,豁達樂觀,積極向上;⑥及時治療各種癌前病變,定期接受檢查,防微杜漸。
第十四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義務
§4.14.1
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
人類的活動
環境的變化
開墾荒地
——------


耕地減少
采伐森林
土地沙化
興建水利
森林銳減
發展農業
水地流失
發展工業
物種滅絕
開采礦藏
環境污染
興建城市


——-----
…………
…………
1.在生物圈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過程中,森林起著核心作用,森林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增加濕度、制造氧氣、凈化空氣、減弱噪音。森林被破壞帶來了嚴重的后果,不僅造成森林資源的匱乏,還破壞了動物的棲息地,使許多動物瀕臨滅絕,更會使全球性的氣候惡化、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及頻繁發生的水災和旱災等。
2.環境污染是指由于人類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大量的有害物質排入環境,使環境惡化。環境污染不僅有礙工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而且也嚴重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生存及生物圈的穩定。
§4.14.2
保護生物圈是全人類的共同義務
1、全球性大氣污染問題包括:酸雨(二氧化硫),溫室效應(二氧化碳),臭氧層破壞(氟氯昂/氟氯烴)。
2、酸雨對生物有極大的危害,被稱為“空中死神”。
3、環境污染是指由于人類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大量有害物質排入環境,使環境惡化。
4、不同的指示植物進行大氣污染的檢測:如利用地衣和苔蘚等檢測二氧化硫;
利用煙草和菜豆檢測臭氧。
5、在生物圈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過程中,森林起著核心作用,它能涵養水源、
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增加濕度、制造氧氣、凈化空氣、減弱噪音等。
6、保護、恢復、擴大森林資源是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是維護生物圈穩定的根本性措施。
7、地球上適于人類生存和活動的空間是有限的,人類可以利用的生物、礦物和水資源等也是有限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巨野县| 台山市| 横峰县| 龙口市| 万全县| 驻马店市| 田林县| 临猗县| 义乌市| 锡林浩特市| 嘉禾县| 准格尔旗| 阜康市| 祁门县| 天津市| 天全县| 五指山市| 安平县| 长泰县| 沈丘县| 桃园县| 芜湖市| 河源市| 清流县| 四平市| 宝山区| 常熟市| 琼中| 宁武县| 永平县| 信宜市| 庄河市| 淳化县| 土默特右旗| 海原县| 扎兰屯市| 加查县| 大关县| 岳池县| 雷波县| 六盘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