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師大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各單元復習提綱第1章生命的世界生物家族包括原生生物、植物、動物、真菌、細菌、病毒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巖石圈的上層;海平面以上10千米,海平面以下11千米之間;包括所有的生物以及它們所生存的環境。生物的多樣性的內容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也叫基因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本質)、生態系統多樣性(保護生物圈的基礎)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由生物和環境共同組成。常見的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個池塘、一塊草地、一塊農田、一條河、一個校園、一座城市一棵桃樹、一群魚等不是一個生態系統。(生態系統以環境的生存空間命名)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這種能力是有限的,生物多樣性越好,調節能力越強,越穩定(如森林生態系統,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但是這樣的生態系統一旦被徹底破壞就很難恢復。生態系統維持的這種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基礎是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物的特征應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時能夠作出的規律性反應。如朵朵葵花向太陽、一滴糖水會招來螞蟻、含羞草的葉片受到觸動時會下垂、吃話梅分泌唾液“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生長:身高和體重的增加。一粒種子萌發長成幼苗、一株幼苗長成一棵大樹繁殖:生物產生后代的過程。如蜻蜓點水、母雞下蛋、孔雀開屏、植物開花結果新陳代謝(生物的最基本特征):體內物質的轉變。如:植物光合作用、落葉;運動后出汗、呼吸、排尿等5、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形態、生理、分布的各種因素。非生物因素:陽光(向日葵,蚊子,蒼蠅)、空氣(疏松土壤)、水分(東西部差異)、土壤(紅土,黃土,黑土)、溫度(南北差異,山頂與山腳)、濕度(潮濕,干燥)、風同種生物間的關系:互助(如“企鵝喂食、螞蟻共同搬運食物)、斗爭(如梅花鹿求偶爭斗)(斗爭是有一方屈服就停止,一般不會出現傷亡現象)生物因素:不同種生物間的關系:互惠互利(如:海葵和蟹、白蟻和鞭毛蟲、豆科植物和根瘤菌)、捕食如:兔子吃草、獅子捕食斑馬)、寄生(如:蛔蟲和人)、競爭(如:水稻和雜草、大小兩種草履蟲的競爭)共生(也屬于互惠互利,如:根瘤菌與豆科植物)6、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擬態(長得像……如:竹節蟲、枯葉蝶)、保護色(顏色與環境相近,如:蜥蜴和北極熊的體色)、警戒色(長得艷,如:毒箭蛙、胡蜂、夾竹桃)(生物為了生存進行了進化,只要活著就是對環境的適應,如,冬天樹葉落下,蛇冬眠等)7、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鳥類有適于飛翔的翅膀、北極熊的皮下脂肪很厚、仙人掌的葉子特化成刺8、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蚯蚓改良土壤;森林能凈化空氣、調節氣候;蝗蟲啃食莊稼;蚊蠅傳播疾病;大樹底下好乘涼;千里之堤毀于蟻穴。9、生物適應環境的能力是有限的(適應相對性),生物依賴于它所適應的環境,如果離開了它所適應的環境,可能出現死亡甚至滅絕。10、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影響和改變環境;環境也能影響生物。所以生物與環境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制約)的。11、生物與環境是統一的有機整體,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身。第2章探索生命拉馬克――首次提出“生物學”林奈――“分類學之父”,創造了雙命名法(屬名+種名,斜體拉丁文書寫)注: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分類單位:界、門、綱、目、科、屬、種(分類單位由大到小,數量由多到少,共同特征由少到多;同屬于一個較小的分類單位,一定同屬于一個較大的分類單位,反之不成立;種是基本分類單位)達爾文――生物進化論和物種起源,《物種起源》用考察、比較法、分類等方法發現生物進化的趨勢,用自然選擇來解析生物進化的原因。達爾文認為,人類的祖先可能來源于非洲。哈維(較早運用實驗方法的科學家)――血液循環,實驗法使科學研究進去實證科學階段。沃森和克里克(現代分子生物學奠基人)――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標志生物學研究進入分子生物學階段。人類基因組計劃又,美國、英國、法國、日本、德國、中國參與。生物學的研究對象: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科學,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分類、生理、遺傳和變異、進化、生態的科學。生物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實驗法(最重要的方法)、觀察法(基礎方法)、調查法、比較法、文獻法生物學研究基本方法:觀察法和實驗法實驗法研究的一般步驟:發現并提出問題②收集與問題相關的信息③作出假設(根據所收集的資料進行假設)④設計實驗方案⑤實施實驗并記錄⑥分析實驗現象⑦得出結論注:如果結論與假設不符合,分析原因,進行重復實驗:可能假設不是根據資料進行的,這時可以修改假設;可能實驗過程出現錯誤,這時可以進行重復實驗;可能前人的結論是錯誤的,可以進行重復實驗驗證。絕對不能修改實驗數據。對照試驗:要設置對照(一組具有相反意義的詞,如;潮濕和干燥),要注意單一變量(除研究的變量外,其他變量維持相同),所使用的樣品數量不能過少(鼠婦用10只)第3章細胞1、除病毒以外的絕大多數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2單細胞生物:只有一個細胞組成的生物,也稱原生生物。如衣藻、草履蟲、變形蟲、眼蟲多細胞生物:由許多細胞組成的生物。3、顯微鏡的使用結構:光學部分:目鏡、物鏡、遮光器、反光鏡(有平面和凹面之分)、機械部分:鏡筒、鏡臂、鏡柱、鏡座操作步驟:取鏡安放(一手握著鏡臂,一手拖著鏡座)對光:目鏡、物鏡、反光鏡要在同一直線上。在低倍物鏡下,雙目睜開,用左眼觀察,當看到視野內出現白色光圈,即對光完成。放置玻片標本觀察:在低倍物鏡下用粗準焦螺旋尋找物象,把物象移至視野中央,轉動轉換器使用高倍物鏡,調節細準焦螺旋,使物象清晰,(降鏡筒---升鏡筒---細調),觀察(移動粗準焦螺旋時眼睛注視物鏡(與玻片)的距離,防止壓碎玻片。)收放:先提升鏡筒,取下玻片標本,將鏡頭降至最低處,將反光鏡放在直立的位置①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微鏡下所成的像是倒像。如,物P,象為d。(不管物是移動的還是不動的都可把課本旋轉180度看)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所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少,視野越暗。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所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視野越亮。如,同一個顯微鏡在20×20的倍數下看到8個細胞,在20×80的倍數下就可以看到2個。光線暗時,使用大光圈、凹面鏡,光線亮時,使用小光圈、平面鏡。污點判斷:移動物鏡或者玻片,看污點是否移動,若移動就在所移動的位置上,不移動就在目鏡上。4、實驗:觀察人和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操作步驟:擦→滴(生理鹽水,作用是保持細胞形態)→刮→涂→蓋(蓋片時要防止裝片上出現氣泡,氣泡在顯微鏡下是中間亮,周圍暗的象)→染(用碘液,作用是便于觀察)→吸滴刮涂蓋染吸實驗: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操作步驟:擦→滴(清水,作用是維持細胞形態)→撕→展→蓋(蓋片時要防止裝片上出現氣泡)→染(用碘液,作用是便于觀察)→吸①②③④⑤⑥⑦5、植物細胞特有的三個結構:細胞壁、葉綠體、液泡動物細胞植物細胞▲6、細胞結構與其功能細胞壁:保護和支持細胞細胞膜:保護細胞,控制物質進出細胞(進行物質交換,有選擇透過性,高溫可破壞)細胞核: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儲存遺傳物質細胞質:細胞生命活動的場所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場所,合成有機物線粒體:呼吸作用的場所,分解有機物液泡:儲存糖分、色素等多種物質7、細胞為什么不能無限變大?(課本53頁)細胞若無限生長時,較大細胞的表面積相對較小,細胞膜將不能保證從外界環境獲取足夠的生活物質,較小細胞的表面積則相對較大,更易于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從而保證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8細胞分裂,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細胞分裂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的基礎。①細胞分裂過程動物細胞的分裂過程:細胞核一分為二,細胞膜內陷,細胞質一分為二,形成兩個新細胞植物細胞的分裂過程:細胞核一分為二,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新的細胞壁,從而形成兩個新細胞②在細胞分裂前,細胞核里的遺傳物質經過復制而數量倍增(細胞分裂最明顯的變化);細胞分裂時,遺傳物質平均分配到兩個新細胞中,這樣就保證了新細胞與親代細胞具有相同的遺傳物質。1-2-1③細胞分裂的意義:繁殖、生長、更新衰老死亡的細胞第四章生物體的結構層次1、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細胞分化2、組織:形態相似,結構和功能相同的細胞和細胞間質聯合在一起形成的細胞群稱為組織。3、人和動物的基本組織①上皮組織:保護和分泌。如小腸上皮,口腔上皮、消化道內表面、呼吸道內表面、皮膚表皮②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營養。如血液、皮下脂肪、肌腱、骨組織③肌肉組織:收縮、舒張。如心肌、平滑肌、骨骼肌④神經組織:接受刺激、產生和傳導興奮。如腦和脊髓中的神經組織4、植物體的主要組織①分生組織:(芽尖、根尖、莖的形成層)不斷分裂產生新細胞(只要它存在,植物就會活著,比如千年古樹)②保護組織:(表皮)保護內部柔嫩部分的組織。如:洋蔥表皮、番茄表皮、甘蔗表皮③營養組織:制造、儲存營養物質。如番茄果肉、葉肉、蘋果果肉④輸導組織:導管(死細胞)從根部自下而上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篩管(活細胞)從葉等綠色結構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5、器官:不同的組織按照一定的順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如:大腦、胃、腸、心臟、骨、皮膚、骨骼肌植物的營養器官有:根、莖、葉植物的生殖器官有:花、果實、種子根主要吸收水分和無機鹽、莖主要完成支持和運輸的功能、葉主要完成制造有機物的功能。皮膚是以上皮組織為主的人體最大器官,心臟,骨骼肌是以肌肉組織為主的器官。6、系統: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多個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組合在一起構成系統。7、人體的八大系統①神經系統:調節人體的生理活動②泌尿系統:形成和排出尿液③內分泌系統:分泌激素,通過激素的作用,調節人體的生理活動④呼吸系統:吸入氧氣和呼出二氧化碳⑤消化系統: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⑥循環系統:運輸體內物質⑦生殖系統:生殖⑧運動系統:運動、支持、保護8、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物體9、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植物沒有系統)細胞是基本結構層次。10、大多數生物的生長發育都是從一個受精卵開始的,細胞經過分裂產生新細胞,經過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組織。第五章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1.光合作用的發現史海爾蒙特實驗結論:水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質普利斯特利實驗結論:植物可以凈化空氣英格豪斯實驗結論:光照下的綠色植物能釋放氣體薩克斯實驗結論:綠色植物在光下能合成淀粉2、實驗: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步驟:暗處理(目的:消耗葉片中原本存在的淀粉)→部分遮光(同一片葉子進行)→給予光照→酒精脫色(葉片由綠色變成黃白色,酒精變成綠色)→染色(加碘液,目的是為了檢驗淀粉。淀粉遇碘變藍)實驗現象:葉片見光部分呈深藍色,遮光部分不變色。實驗結論: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條件。這章大部分的實驗都是用檢驗淀粉的存在來驗證結果的,它們都需要進行暗處理。驗證產生氧氣,用帶火星的木條放進收集氧氣的試管里面,復燃就說明有氧氣。3、“驗證光合作用釋放氧氣”的實驗(教材P70—71)實驗原理: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氧氣有助燃的性質。實驗現象: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后,可見帶火星的木條立刻猛烈地燃燒起來。實驗結論:說明綠色植物在光下釋放氧氣。碳酸氫鈉作用: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4、“驗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的實驗(教材P71—72)實驗現象:銀邊天竺葵脫色、碘液處理后,可見葉片的綠色部分變藍色,白色部分不變色。實驗結論: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5、“檢驗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實驗(教材P72—73)裝置一中放入氫氧化鈉的原因:氫氧化鈉有吸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作用。實驗現象:裝置一里的葉片不變色,裝置二里的葉片變為藍色。實驗結論: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6、驗證光合作用需要水,只需要暗處理后剪短葉脈進行光照,繼而脫色驗證淀粉的存在即可達到目的。7、光合作用的意義:(1)是生物所需的有機物的來源;(2)是生物生命活動的能量來源;(3)維持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對穩定。8、葉是植物體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4、葉的結構(葉片由表皮、葉肉、葉脈組成)表皮:細胞排列緊密,分成上表皮和下表皮,扁平的表皮細胞無色透明,細胞外壁上有一層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質層(是死細胞)。氣孔由成對的保衛細胞組成,是氣體交換和水分散失的門戶,水多張開,水少關閉。葉肉:分成柵欄組織和海綿組織。柵欄組織的葉肉細胞呈圓柱形,排列緊密,含葉綠體較多。海綿組織的葉肉細胞形狀不規則,排列疏松,含葉綠體較少。葉脈:是葉片的“骨架”,起支持作用。分成網狀葉脈和平行葉脈。葉脈中有導管和篩管。9、葉綠素能夠吸收和轉化光能,葉綠素只有在光照條件下才能形成,沒有形成葉綠素時,葉綠體呈白色或黃色,如豆芽。10、光合作用: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主要是淀粉),并且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二氧化碳+水淀粉(儲存能量)+氧氣葉綠體①原料:二氧化碳、水②產物:淀粉、氧氣③條件:光④場所:葉綠體⑤實質: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同化作用)⑥兩種變化:物質轉變(無機物——→有機物)、能量轉變(光能——→化學能)⑦植物增產的措施:白天升溫,晚上降溫;加入二氧化碳(增加光合作用,減少呼吸作用)。11、光合作用原理的應用:立體高效種植、合理密植(課本81頁)12、呼吸作用: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呼吸作用的反應式: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線粒體實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異化作用)場所:線粒體意義: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能量)1、將燃燒的蠟燭放進裝有萌發種子的瓶子中,蠟燭立即熄滅了,說明瓶里缺少氧氣。證明種子呼吸時吸收氧氣。2、甲瓶中裝有萌發的種子,把瓶中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說明甲瓶里的氣體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證明種子呼吸時釋放二氧化碳。3、裝有萌發種子的保溫瓶里的溫度,比裝有煮熟種子的保溫瓶里的溫度高,這證明種子呼吸時會產生熱量。都用煮熟的種子設置對照試驗。13、呼吸作用釋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種生命活動,一部分轉化成熱量散失。14、呼吸作用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例1:堆放時間較長的蔬菜會因受熱而腐爛,是因為植物的呼吸作用放出熱量,所以堆放蔬菜的地方一定要保持通風散熱,才能防止蔬菜腐爛。例2:栽花或種植莊稼都需要經常松土,是因為植物要進行呼吸作用,而呼吸作用需要氧氣,所以要經常松土。15、水是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水在植物的生活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16、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區。17、根毛適于吸收水分的特點:細胞壁極薄,細胞質少,液泡大。植物根部生有大量的根毛,擴大了根的吸收面積。18、根毛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根毛吸水:根毛細胞液濃度>土壤溶液濃度根毛失水:根毛細胞液濃度<土壤溶液濃度植物吸水和失水決定于細胞液濃度、土壤溶液濃度的濃度差19、水分的運輸途徑:土壤中的水分→根毛(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根部導管→莖→葉脈→葉肉→氣孔→大氣20、水分運輸的動力:蒸騰作用21、水在植物體內的作用:①水是細胞的重要組成成分。②水可以使植物保持狀態。③無機鹽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體吸收、運輸和利用④水參與植物的各種生命活動,如光合作用、蒸騰作用21、若土壤溶液濃度大于根毛的細胞液濃度時,根毛細胞就會失水,一次施肥過多,容易造成“燒苗”。22、植物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含氮(枝葉茂盛)、含磷(花和果實形成)、含鉀(莖、淀粉形成)的無機鹽。23、無土栽培:根據植物生活需要的無機鹽種類、數量和比例配制營養液,用營養液來栽培植物。24、不同植物以及同一植物不同生長期,所需要無機鹽的種類和數量不同。25、蒸騰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形式散失到體外。植物體的水分蒸騰主要是通過葉片的氣孔來完成,葉柄和嫩莖也能進行一定的蒸騰作用。蒸騰作用是植物散失體內水分的主要方式。23、蒸騰作用的意義:促進根吸收水分;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降低植物體的溫度,避免灼傷。24、蒸騰作用原理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例1:熱帶雨林由于蒸騰作用將水分蒸騰到大氣中,提高大氣濕度,增加降水量。例2:植物通過根吸收水分,再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從而促進了生物圈的水循環。例3:為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提高移栽植物的存活機會,最好在陰天或傍晚移栽植物,或移栽植物后要遮陽,移栽時要剪去大量的枝葉。例4:高大的榕樹頂端葉片能夠不斷地得到充足的水分,主要是靠蒸騰作用。例5:蒸騰作用能夠降低葉片溫度,避免葉片被陽光灼傷。25、導管和篩管的區別所在部位運輸物質運輸方向組成細胞導管木質部水、無機鹽自下而上死細胞篩管韌皮部有機物自上而下活細胞26、中耕松土可使氧氣進入土壤中,從而利于根的呼吸。27、水淹地會使土壤中缺氧,根無法呼吸,是植物萎蔫,應及時排澇。28、在低溫低氧、高濃度二氧化碳的環境中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儲存,植物種子應儲存在低溫、干燥處。29、把水果蔬菜低溫保存,目的是抑制其呼吸作用。第六章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1、生活史:生物在一生中所經歷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的全過程。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是從種子到種子的過程,即從一粒種子的萌發到幼苗的根、莖、葉的發生和生長,再到成熟植株的開花、傳粉和受精,最后到果實和種子的形成。2、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的區別:常見植物子葉胚乳營養儲存雙子葉植物大豆、菜豆、蠶豆、花生2片無子葉單子葉植物水稻、小麥、高梁1片有胚乳3、雙子葉植物的種子由種皮和胚組成。胚是新植物體的雛形,是種子的主要部分,胚由胚根、胚芽、胚軸、子葉四部分組成。單子葉植物的胚乳具有儲存營養物質的功能。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4、種子的萌發過程:(種子的萌發總是胚根首先突破種皮)種子吸水膨脹,營養運輸至胚根→胚根突破種皮發育成根→胚芽發育成莖和葉→胚軸發育成根和莖之間的連接部分→胚乳或子葉提供營養后萎縮脫落→幼苗▲5、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成熟、完整、有活力的胚;有充足的營養物質種子萌發的外部條件:適量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6、沒有生活力的種子絕對不能萌發,處于休眠狀態的種子也不能萌發。7、種子萌發和形成幼苗,標志著植物體進入營養器官生長的階段。花、果實、種子是植物體的生殖器官,開花和結實標志著植物體進入一生的成熟階段。8、直根系:主根和側根有明顯區別根系須根系:主根和側根沒有明顯區別,由不定根組成。根系分布的規律:向地生長,向水生長、向肥生長根生長的原因:分生區增加細胞數目、伸長區使細胞體積增大。10、根尖的結構圖▲11、葉芽的結構圖12、芽的類型按發生分類:花芽、葉芽、混合芽按著生位置分類:頂芽、側芽13、莖生長的方向:向上生長,水平生長莖生長的原因:定芽生長點細胞分裂和伸長的結果。14、葉的生長期有限,在短期內葉片長到一定大小時,生長就會停止。有些植物的葉基部,有保持分生能力的細胞,葉片的生長期較長,如韭菜割去葉片上部,葉仍繼續生長。15、花、果實和種子是植物體的生殖器官,開花和結果標志著植物體進入一生的成熟階段。16、花的結構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結構,因為雄蕊的花藥產生花粉,花粉產生精子進入花粉管里,雌蕊子房的胚珠產生卵細胞與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發育成胚,產生的極核與精子結合形成受精極核發育成胚乳。17、花的種類兩性花:一朵花上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如郁金香、月季單性花:一朵花上只有雄蕊或雌蕊。如黃瓜無性花:一朵花上既沒有雄蕊也沒有雌蕊。如向日葵花盤邊緣的舌形花17、傳粉:花藥里散出的花粉以一定方式傳送到雌蕊的柱頭上。傳粉是受精的前提。18、傳粉方式:①異花傳粉:植物開花后,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頭上。常借助昆蟲和風力完成。②自花傳粉:花綻開前后,成熟的花粉散落在同一朵花的雌蕊柱頭上。19、受精作用:當花粉落在雌蕊柱頭上,在柱頭表面的黏液作用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柱頭,沿著花柱向子房方向生長,進入子房,直達胚珠。當花粉管進入胚珠內部時,花粉釋放出精子,胚珠里的卵細胞與一個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20、雙受精是綠色開花植物(被子植物)特有的現象。▲21、果實的來源子房壁——→果皮子房受精卵——→胚果實胚珠種子珠被——→種皮傳粉和受精是形成果實和種子的前提,其中,受精卵發育成胚,珠被發育成種皮,子房壁發育成果皮,整個胚珠發育成種子,整個子房發育成果實。第七章綠色植物與生物圈1、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綠色植物是生產者(決定性作用);維持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蒸騰作用)促經生物圈的水循環2、植被:覆蓋地表而有規律地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叫做植被。我國的植被主要有: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葉林、草原、荒漠3、我國植物資源面臨的主要問題:(1)資源總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地理分布不均衡;(3)土地沙漠化嚴重;(4)人為破壞嚴重,利用不合理。4、銀杉——→植物界的“大熊貓”桫欏——木本蕨類,高八米,目前最高的蕨類珙桐——→“鴿子樹”水杉——活化石之一5、“三北”防護林工程——→“綠色長城”(東北、華北、西北)6、植樹節:3月12日(節徽有五棵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