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水餃的制作一.課題背景水餃味道鮮美,造型美觀,是幾千年來深受我國廣大人民喜愛的傳統(tǒng)美食。目前多數(shù)學生是獨生子女,他們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差、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氣比較嚴重,本節(jié)課就是通過學習水餃的制作,使學生學會自己動手包水餃,從而在學生中倡導自立精神,懂得熱愛勞動的優(yōu)秀品德,既能培養(yǎng)自己的動手能力,又能體會勞動的無限樂趣。二.教學目標:1.了解水餃的文化及歷史。2.掌握水餃制作過程及方法技巧。3.通過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4. 讓學生在體會品嘗自己勞動成果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優(yōu)良品德。三.教學重點和難點:掌握包水餃的方法與技巧。四. 教學方法:激發(fā)興趣 演示 學生實驗 合作實踐等五. 課前準備:和好的面團 餡料 面粉 盤 案板 菜刀 搟面杖等工具六. 教學過程:1.猜謎語激情導入(課件展示)當學生說出答案時問學生幾個問題,喜歡吃水餃嗎,什么時候吃,知道水餃的來歷嗎等等。水餃味道鮮美,造型美觀,是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tǒng)特色食品,又稱餃子,在我們中國有一種習俗,逢年過節(jié),迎親待友,總要包餃子吃。尤其是大年三十,全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包餃子邊聊天,暢所欲言,無所不談,不時引來歡聲笑語,大有其樂無窮之意。“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shù)餃子香”。當人們吃著這味道鮮美的水餃時,如果再知道一些它的來歷,誰能不驚嘆我們文明古國的源遠流長的面食奇苑呢!2.介紹水餃的來歷水餃又名餃耳,也叫扁食。水餃起源說法不一,有的說源于漢朝時期,還有說源于三國時期或南北朝時期。關于水餃的來歷,同學們可以上網(wǎng)了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餃越來越成為人們的主食,所以我們有必要學會自己包水餃。同學們想吃水餃嗎,今天我們學習水餃的制作好不好?3.水餃的制作提問:同學們包過水餃嗎?包水餃有哪幾個步驟?大屏幕展示水餃的制作步驟和面---調餡---搟皮---包水餃---煮水餃第一,和面:第二,調餡兒:第三,搟皮兒:把醒好的面團放在案板上,案板上均勻地撒上一些干面粉,防止面粘到案板上。將面團搓成長條狀。用刀切成1.5厘米左右的一個個小段。把小段用手壓扁。再用搟面杖搟成厚薄適宜的小圓餅,中心部分稍厚些。這樣在包水餃時不會“露餡”。搟皮時,案板上也要撒些面粉,以防粘板。看大屏幕并做示范。第四,包水餃:把適量的餡兒放在餃子皮兒中間,再把皮兒對折,把邊兒捏合,一個生餃子包好了。一般的說,餡多些好吃,不好包。初學者最好少放餡。小組比賽,展示勞動成果。評選“好廚師”。第五,煮水餃:鍋中放清水,旺火燒開后,放入生水餃,一邊放一邊攪動,以防粘鍋。餃子不能放的太多,餃子過多,易破。等下鍋的水餃全部浮起后,就可以不用再攪動,加鍋蓋。整個過程保持旺火,水開后調到中火。水開鍋后水餃應當都漂在水面,根據(jù)不同餡再煮3至5分鐘。判斷是否煮熟的方法:用筷子按一下皮兒,離開后又鼓起,說明熟了。4.總結本次活動我們學會了包水餃,了解了水餃的文化及來歷,增強了勞動觀念,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體會到了收獲自己的勞動成果的喜悅。希望同學們上網(wǎng)多了解水餃的文化。5.課后作業(yè):周末回家給爸爸媽媽包一次水餃。6. 板書設計水餃的制作和面—調餡—搟皮—包水餃—煮水餃聊城市綜合實踐活動優(yōu) 質 課 評 選水 餃 的 制 作東阿縣第三中學王傳芹2011-10-1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