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9張PPT)第三單元第三課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人教版八年級上本資料為作者和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版權所有侵權必究新課導入觀看視頻《少年天子》,想一想少年皇帝劉徹是如何統治一個龐大的國家,他在治理過程中經歷了哪些波折?讓我們學習本課內容第三課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民失作業,而大饑謹。……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漢書·食貨志》新知講解“文景之治”漢初“無為而治”的國策,把對農民生活生產活動的干擾降低到最小,努力保證農民的勞動得到穩定的報酬。文景之治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空前盛世,統治階級采取與時代相應的統治政策,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狀況,因而促進了政治的進步和經濟的繁榮,太倉有不食之粟,都內有朽貫之錢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新知講解材料1:至漢武之初……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腐敗不可食。眾庶街巷有馬,阡陌之間成群。——《漢書·食貨志》材料2:《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今師易道,人易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無以持一統。——《漢書·董仲舒傳》材料3:今諸侯(王國)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縱以逆京師。——《漢書·主父偃傳》公元前141年,漢武帝即位、執掌政權。在武帝即位之初,他面臨著怎樣的局面呢?1.經濟上繁榮富庶2.思想上不統一3.封國作大,直接威脅到中央統治問:面對這些局面,劉邦是如何處理的呢?新知講解七國之亂是發生在漢景帝時期的一次諸侯國叛亂。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吳王劉濞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發動叛亂。七國之亂七國之亂的平定,標志著西漢諸侯王勢力的威脅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和加強,使得西漢王朝的實力愈發強大,對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穩固起到卓越的成效。緩解了諸侯王勢力下百姓艱苦的生活,為后來漢武帝時代的雄風和多年戰爭打下了堅固的基礎。結果:七國之亂,西漢中央政權取得勝利。叛亂從前154年正月開始,到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參加叛亂的七國,除保存楚國另立新王外,其余六國皆被廢除意義: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即允許諸王將自自己的土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諸侯國。漢建立之初,漢高祖劉邦為鞏固統治分封同姓子弟為諸侯王。伴隨著諸侯王勢力強大,威脅中央統治新知講解歷史背景: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子弟。后來根據這項政令,諸侯國被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讓諸侯王各分為若干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最后諸侯國被分成許多小侯國,再也沒有力量和中央對抗了。結果:推恩令對鹽鐵業實行鹽鐵由國家壟斷經營,并設置行政機構具體管理。地方各郡縣設鹽官或鐵官經營鹽鐵產銷。鐵的官營官府控制更緊,包括直接組織開礦冶煉,鑄造器物及銷售,控制了生產和流通的全部過程鹽官營的流程:民制、官收、官運、官銷。募民自備生產費用煮鹽,政府提供主要的生產工具牢盆以間接控制其生產,產品由官府收購新知講解經濟方面——鹽鐵官營材料:漢文帝時,國家對山澤的經營權沒有實行有效的控制,一些王室貴族經營山澤,開發礦產資源,其富裕的程度遠遠超過了皇室。吳王劉濞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個新知講解經濟方面——統一鑄幣1.收鑄幣權歸中央,鑄五銖錢;2.平抑物價西漢銅幣五銖錢,字體清晰,重量實為五銖,不易盜鑄。鐵官使用的封泥是檢驗產品的證明。漢初,幣制混亂,各種銅幣大小、輕重、成色很不一致。民間私鑄行為使這一問題更加嚴重1.歷史背景:2.措施:材料:元狩五年,武帝把鑄幣權收歸中央,罷半兩錢,行五銖錢。——《漢書·食貨志》漢武帝整頓財政,規定貨幣由國家統一鑄造,食鹽和鐵由國家壟斷經營。這些措施大大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國家的財政力量得到大大充實3.意義:新知講解農業政策1.表現:2.稅率比例:3.政策:漢朝的土地所有制與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買賣。土地所有者須向國家耕地稅,耕地稅率為畝產的十五分之一或三十分之一人口稅分為算賦和口賦。算賦是丁稅,口賦是兒童稅,七至十四歲的兒童每年每人納廿錢。西漢早期奉行重農抑商政策,雖然恢復了農業生產,但經濟實力略顯不足,商人地位低下。漢武帝時期國家存糧進一步大漲,經濟實力也因而爆棚,商人的地位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新知講解西漢時期,全國已有數個商業中心,如長安、洛陽、邯鄲、江陵、吳、壽春、番禺、成都等。絲綢之路是當時世界最重要的商路。伴隨著商業的發展,一些經商哲學紛紛出現。到東漢時期,中原地區商道線路發達,各地貨物往來更加頻繁商業政策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素紗禪衣1.背景:西漢早期奉行重農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文帝時期,在貴粟政策下,商人競買爵位,擴大貿易領域,促進了國家經濟的飛速發展,其地位才得以提高。2.政策發展:皇帝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刺史全國劃分為13個監察區,稱為“十三”州部地方監督和檢舉京師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為負責監督地方官員,并抑制和打擊地方豪富。司隸校尉加強監察制度——政治一統刺史制度監督地方政府和皇族,加強皇帝的權威。中央新知講解新知講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全國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設立專門教授儒家經典的太學,優秀的學生經考核后可以直接做官;在地方設立官學,以培養后備官員。2.內容:1.目的: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凡是與儒家思想不符的各家思想都被禁絕為了加強對人們的思想控制,鞏固中央集權,維護國家統一3.措施: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歷史事件。這一政策傳承長達兩千年之久,對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質的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新知講解長安設太學,地方設官學,教授儒學經典3.措施: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董仲舒《天人三策》當時學校里把《詩經》《尚書》《禮儀》《周易》和《春秋》作為教學內容,統稱五經。他們也是后來兩千多年間傳統教育的核心問題探究為什么獨尊儒術而不是法家、道家?材料一:用刑太極也——陸賈《新語》材料三:董仲舒對儒家做出新的發展:從“尊君”和“大一統”角度重新解釋儒學材料二:漢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萬乘,和天子一樣威風。他還自制弓箭數十萬,府庫的珠玉寶器,多于京師董仲舒融合陰陽家,法家等學說,發展成為新的儒術,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漢武帝時的儒術融進了大一統思想,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等新的思想,秦朝推行法家如此短命,是漢朝的前車之鑒.新知講解評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積極—確立了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導地位,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并延續了兩千多年消極—限制了其他各家學術思想,對學術發展不利政治角度:“罷黜百家”有利于國家的穩定,有利于維護統治秩序文化角度:新知講解軍事政策公元前200年冬,劉邦親率大軍北上,匈奴軍隊佯裝后退,漢軍北進,卻在白登被包圍。劉邦與漢軍被包圍七天七夜。最后劉邦賄賂匈奴閼氏才得以逃出重圍。由于長年戰亂,國家初定,漢朝采取和親政策力求與匈奴暫時維持和平。公元前三世紀,匈奴被冒頓單于統治,國力非常強大,多次侵犯邊境1.背景:2.攻打匈奴:新知講解漢武帝晚年,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因此冤死。漢朝經歷多年對外戰爭,對經濟產生巨大沖擊,導致漢朝國力衰弱,前朝積蓄被揮霍殆盡。漢武帝為此發表著名的輪臺之詔,不再窮兵黷武。為挽救經濟,漢武帝在位期間曾采取一系列政策,將鑄幣、鹽鐵收歸中央管理,加強農業生產,實行和糴法,開鑿白渠,并創立均輸、平準政策穩定物價,加強對經濟的控制。漢武帝末年后元二年(前87年)二月,漢武帝于彌留之際立劉弗陵為太子,四天后的丁卯日,漢武帝駕崩于五柞宮,享年七十歲。漢宣帝死后,西漢開始走向衰敗。漢成帝不理朝政,為外戚王氏集團的興起提供了條件,漢哀帝即位后終日與寵男董賢廝混玩耍不理朝政。外戚王氏的權力進一步膨脹。新知講解王莽篡權1.背景:公元6年2月3日,漢平帝病死,王莽立兩歲的劉嬰為太子,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廢除太子,建立新朝,西漢滅亡。2.過程:王莽篡漢自立為皇帝后頒發了一系列詔令。改制加劇了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給人民帶來了更大的災難。導致了王莽政權的覆滅。公元23年,綠林軍一支勁旅起事軍攻入長安,斬掉王莽的頭顱,懸掛在城市之中。3.結果:新知講解首定國家經濟政策,立井田制度即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增加國庫收入。前期:社會安定,經濟發展西漢皇族后裔劉秀在綠林軍配合下一舉摧垮新莽大軍,攻破長安,新朝滅亡東漢的建立1.背景:2.時間:公元25年3.都城:洛陽新知講解永康元年漢桓帝駕崩,漢靈帝即位,引發了以竇太后、竇武為首的外戚勢力和以曹節、王甫為首的宦官勢力的激烈權力斗爭。建寧元年,宦官發動政變,外戚勢力被削弱。靈帝驕奢淫逸,為填補財政公開賣官職,朝政腐敗到了極點。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把持朝政,統治日益黑暗東漢的衰落184年的黃巾起義。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雖平定此叛亂,但是漢朝政府經此一役已國力大減。且中央政府為順利平叛,又將軍權下放給各地州官。各地豪強大族從此開始擁兵自重,后期:在起義軍的打擊下,東漢政權名存實亡公元220年正月,曹操死后,子曹丕襲位,獻帝讓位,改國號為魏,東漢滅亡。功:1.鞏固大一統的措施:(政治上、經濟上、思想文化上)2.軍事上,大敗匈奴,使北部邊疆安定3.民族關系上:(與西域的聯系、西域都護府的設立、與南方及西南少數民族的關系……)“你來評評漢武帝”過:1.漢武帝時期,多次發動戰爭,浪費了大量的軍力、財力,加重了人民的負擔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禁錮了人們的思想總之,應全面地評價漢武帝,他既有功也有過,功大于過人物評價使漢朝的大一統走向全盛課堂小結人們為什么總把“秦皇漢武”并舉?1.兩人都是我國封建時代的重要君主,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的象征2.都采取了創新的制度來鞏固中央集權3.這些制度對后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且對中國歷史起了推動作用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課堂練習1.漢武帝的“罷黜百家”是指()A.諸子百家B.除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C.法家和墨家D.道家和兵家2.西漢王朝的鼎盛時期是() A.漢高祖 B.漢文帝 C.漢景帝 D.漢武帝BD課堂練習3.漢武帝進行貨幣改革后,全國統一使用的貨幣是( )A.半兩錢B.五銖錢C.鏟幣 D.刀幣4.漢武帝時,中央設立的監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地主及其子弟的官吏是( )A.錦衣衛B.節度使C.太尉D.刺史BD課堂練習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史學家顧史學家顧頡剛說:“秦始皇的統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他的手段是刑罰的制裁。漢武帝的統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書,他的手段是利祿的引誘。材料二:(西漢初年)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四匹毛色相同的馬),而將相或乘牛車。(1)材料一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讀書”是指什么事?其中“只讀一種書”的措施有什么意義?(2)根據材料二,分析當時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什么?(3)西漢初期,統治者實施什么政策?出現了哪一治世局面?(4)根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5.(1)焚書坑儒;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2)如何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3)休養生息;文景之治(4)統治者要以民為本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第三課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西漢初,賈誼向文帝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后來,漢武帝“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A.?行推恩????????????????????????????????B.?設刺史????????????????????????????????C.?推察舉????????????????????????????????D.?分郡縣2.《鹽鐵論》一書中提到,漢武帝時實行幣制的徹底改革,集中貨市發行權,禁止各地方政府鑄錢,同時把鹽鐵經營權也收歸中央。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響是(?)???????????A.?有利于保證國家的財政收人B.?成為大一統思想的精神支柱C.?保障老百姓的生產生活穩定D.?防止諸侯王和豪強地主勢力過大3.西漢最高的學府是(?)A.?大學?????????????????????????????????????B.?太學?????????????????????????????????????C.?中學?????????????????????????????????????D.?小學4.下側是西漢初年郡國并行示意圖(局部)。為消除圖中反映的威脅兵權的因素,漢武帝(???)A.?實行“削藩”??????????B.?推行分封制??????????C.?頒布“推恩令”??????????D.?宣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5.秦始皇和漢武帝為安定北邊,都曾派兵大舉反擊一個游牧民族的進擾,這個游牧民族是(???)A.?突厥?????????????????????????????????????B.?女真?????????????????????????????????????C.?契丹?????????????????????????????????????D.?匈奴6.“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提及了中國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漢武”最主要的功績是(???)A.?創立中央集權制度??????????????????????????????????????????????B.?結束割據,實現國家統一C.?穩固大一統局面??????????????????????????????????????????????????D.?統治期間出現盛世局面7.如果你是漢武帝時期的刺史,你的職權范圍是(???)A.?負責監督皇族???????????????B.?監督地方官員???????????????C.?負責州縣的政務???????????????D.?負責地方軍事防務8.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中,沒有以下哪一項(???)A.?推恩令????????????????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C.?全國設13個監察區????????????????D.?派張騫通西域9.漢初統治者采取休養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A.?秦亡教訓、收攬人心B.?文治天下、鼓勵生產C.?人心思治、讓利于民D.?經濟困難、穩定統治二、材料分析題1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史學家顧史學家顧頡剛說:“秦始皇的統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他的手段是刑罰的制裁。漢武帝的統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書,他的手段是利祿的引誘。?材料二:(西漢初年)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駟(四匹毛色相同的馬),而將相或乘牛車。(1)材料一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讀書”是指什么事?其中“只讀一種書”的措施有什么意義?(2)根據材料二,分析當時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什么?(3)西漢初期,統治者實施什么政策?出現了哪一治世局面?(4)根據上述材料,談談你得到了什么啟示?11.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蓋藏,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史記﹒平淮書》材料二: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史記﹒平淮書》)材料三:漢武帝時候,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上實現了大一統,開始進入鼎盛時期。請回答:(1)材料一中狀況出現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統治局面史稱()之治。這一治世局面的出現得益于幾代帝王的不懈努力,他們吸取秦亡教訓,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3)材料三中,為了實現大一統,漢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強中央集權?(4)材料二的治世局面與材料三中大一統局面的出現有何內在聯系?12.漢武帝開創了大一統格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鹽的專賣采取民制官收的做法,煮成的鹽由官府接盆給以一定的工價,全部收歸官有。鐵礦的開采、冶煉和鐵器的鑄造,由官吏指揮“徒”“卒”來從事生產和運輸。鐵器全部歸官府所有.由官府統一運銷。——吳慧《中國商業通史》材料二:西漢中央政府直轄一百多個郡國,除了不定期的派員巡視之外,對地方行政的日常監察,是通過刺史完成的。同時設司隸校尉,負責京師治安……而且還可糾察皇太子、三公以及旁州郡國。——摘編自吳宗國《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材料三: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儒家經典)者,皆絕其道(加以禁絕),勿使并進。(注: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漢書·董仲舒傳》(1)依據上述材料,分別概括漢武帝采取的統治措施及其意義。(2)結合上述材料,說說漢武帝時在哪三方面趨于大一統的局面。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A【解析】推恩令是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而頒布的一項重要政令,根據這項政令,諸侯國被越分越小,勢力越來越小。漢武帝“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指多分封諸侯,從而削弱其實力,相關的措施是推恩令。A項行推恩是漢武帝“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符合題意;B項設刺史是要加強對地方的監察,不符合題意;C項推察舉指實行察舉制這種選官制度,不符合題意;D項行郡縣是指秦朝推行郡縣制,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為了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頒布推恩令。2.A【解析】通過題干可知,有以下重要信息:“漢武帝時期”、“實行集中貨幣發行權和統一法幣的政策”、“國營專利的實業包括鹽鐵和酒等”,這些是漢武帝在經濟上的措施,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鹽鐵官營專賣,通過這些措施,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有利于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鞏固中央集權。A項有利于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是題干政策最直接的影響,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政策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3.B【解析】為了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學說的讀書人,均受到排斥。在長安興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太學是中國古代的最高學府。?ACD三項都不是西漢最高的學府,不符合題意;B項太學是西漢最高的學府,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漢武帝時的全國最高學府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的措施的相關史實。4.C【解析】西漢初年,分封的諸侯國勢力相當大,嚴重威脅中央政權。漢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準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從此,諸侯國越分越小,再也無力與中央對抗,解決了漢初以來的王國問題,加強了中央集權。四個選項中A選項也,B選項,D選項,故本題選C。?A項實行“削藩”是為了消除圖中反映的威脅兵權問題,但是在漢景帝時實行的,不符合題意;B項推行分封制是西周實行的,不符合題意;C項頒布“推恩令”是為消除圖中反映的威脅兵權的因素而實行的,符合題意;D項宣布“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為大一統在思想方面實行的措施,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的大一統的措施及學生的讀圖能力和對歷史事件的理解能力。由題干“郡國并行”“威脅兵權”“漢武帝”可知,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漢武帝實行的“推恩令”。5.D【解析】秦始皇為了安定北邊,維護國家的統一,命令大將蒙恬大舉反擊匈奴,奪取了河套地區,又修筑長城抵御匈奴。漢武帝時國力強盛,開始對匈奴實行大規模的反擊,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經過漠北戰役的沉重打擊,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匈奴說法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秦始皇和漢武帝為安定北邊大舉反擊匈奴的史實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識記秦漢與匈奴少數民族的關系。6.C【解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是指漢武帝。漢武帝最主要的功績是鞏固了大一統局面。漢武帝時,西漢王朝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思想文化上實現了大統一,開始進入鼎盛時期。?ABD三項都不是“漢武”最主要的功績,不符合題意;C項穩固大一統局面是“漢武”最主要的功績,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從毛澤東的詩句入手設置情景,旨在考查對漢武帝歷史功績的識記與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回顧所學知識即可正確作答。7.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時,為強化監察制度,在中央設立司隸校尉,負責監察和檢舉京師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為。為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全國分為13個監察區,即州部,每個州部設刺史一人,為專職監察官,對州部內所屬各郡進行監督。負責州縣的政務和地方軍事防務不是刺史的職責。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的有關知識。漢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3個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監視州部內的地方官吏、豪強及其子弟,嚴禁他們為非作歹,從而大大加強對地方的控制。8.D【解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等。政治方面: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從而削弱諸侯國的實力,加強中央集權。②采取措施削爵、除國。③設刺史,全國分13個州部,每個州部派刺史一人,權力大于諸侯。‘負責監督地方官員,并抑制和打擊地方豪富。經濟方面:統一鹽鐵經營和統一貨幣(五銖錢)漢強大,為漢武帝其他政策的推行奠定了基礎。思想文化方面:①采納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策,排斥、抑制其他學說,把儒家學說定為治國的指導思想。從此,儒家學說被確立為王朝的正統思想,延續了2000多年。②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設立太學,教授儒家經典,為儒家讀書人入仕開辟了通道。軍事方面: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難度不大,需要對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熟練掌握方可作答。9.D【解析】西漢初年經濟凋敝,統治者吸取秦亡教訓,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兵役和賦稅負擔,注重農業生產發展,漢初統治者采取這樣休養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是經濟困難,根本目的是穩定統治。?ABC三項都不是漢初統治者采取休養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不符合題意;D項經濟困難、穩定統治是漢初統治者采取休養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西漢的休養生息政策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漢初統治者采取休養生息政策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關鍵信息是“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二、材料分析題10.(1)焚書坑儒;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2)如何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3)休養生息;文景之治(4)統治者要以民為本【解析】(1)本題考查秦始皇和漢武帝加強思想控制的措施,要求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及調動運用歷史知識的能力。結合材料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讀書”和所學可知,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發布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民間只準留下有關醫藥、占卜和種植的書,其他書全部燒掉;以后再有談論儒家詩書的都要判處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評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陽活埋,這就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結合材料,漢武帝“要人民只讀一種書”和所學知識可知,漢武帝為了實現思想大一統,西漢時期漢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從此,儒家思想成為了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對中國影響深遠。(2)材料二反映了西漢初年人民流離失所,大片土地荒蕪,饑荒、戰亂使人口銳減,社會不穩定,經濟蕭條的社會狀況,因此當時統治者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3)西漢初年的統治者實施了休養生息政策,注重農業生產,使漢初的經濟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局勢穩定下來。文景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生活安定,當時的國力有了很大增強,國家積累了大量的錢糧庫存的糧食和銅錢非常充裕,這一時期的統治局面,歷史上稱為文景之治。(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統治者要以民為本。故答案為:(1)焚書坑儒;使儒家忠君守禮的思想成為大一統政權的精神支柱,從此,儒學居于主導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2)如何恢復和發展社會生產,鞏固新的王朝。(3)休養生息;文景之治。(4)統治者要以民為本。【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兩則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秦朝和漢朝的文化措施、漢武帝大一統措施。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1.(1)秦末農民戰爭。(2)文景采取休養生息政策:重視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注意法紀;(3)頒布推恩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其他子弟建立侯國;加強監察制度,設刺史制度和司隸校尉。(4)文景之治時的經濟繁榮為漢武帝大-統局面的出現奠定了物質基礎。【解析】(1)根據材料一“天下既定民亡蓋藏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了秦朝末年農民戰爭之后漢朝建立之初國家的貧困,人民急需休養生息。因此材料反映的狀況出現的原因是秦朝末年農民戰爭。(2)根據材料二“漢興七十余年之間,國......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漢文帝和漢景帝統治時期,推行休養生息政策,注重農業生產,減輕賦稅、徭役,重視以德化民,提倡勤儉治國,出現政治清明,經濟發展,國力強盛,人民生活安定,史稱“文景之治”。這一治世局面的出現得益于幾代帝王的不懈努力,他們吸取秦亡教訓,采取休養生息政策:重視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注意法紀。(3)根據材料三中,為了實現大一統,漢武帝在政治上聽從主父偃建議,頒布推恩令,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削弱王國勢力;設立刺史制度:監視地方官吏、豪強等措施,加強中央集權。(4)根據材料二“文景之治”與材料三中漢武帝大一統局面的出現;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文景之治時的經濟繁榮,為漢武帝大一統局面的出現奠定了物質基礎。故答案為:(1)秦末農民戰爭。(2)文景采取休養生息政策:重視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注意法紀。(3)頒布推恩令,允許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再分給其他子弟建立侯國;加強監察制度,設刺史制度和司隸校尉。(4)文景之治時的經濟繁榮為漢武帝大-統局面的出現奠定了物質基礎。【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材料為依托,綜合考查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的相關知識,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概括性和開放性,對學生答題能力要求較高。?12.(1)材料一:統一貨幣鑄造為“五銖錢”,鹽、鐵官營。材料二:頒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設立司隸校尉。材料三: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建議,獨尊儒術。意義:西漢大一統鼎盛局面出現。(2)經濟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解析】(1)材料一反映了漢武帝在經濟上,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實行抑商政策。材料二反映了政治上,采納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加強監察制度,對中央和地方的各級官員進行監督,加強皇帝權威。材料三反映了思想文化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當作封建教育的正統思想。漢武帝從政治、思想、經濟等領域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2)材料一、二、三分別反映了漢武帝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上采取的大一統措施。故答案為:(1)材料一:統一貨幣鑄造為“五銖錢”,鹽、鐵官營。材料二:頒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設立司隸校尉。材料三:采納董仲舒“罷黜百家”建議,獨尊儒術。意義:西漢大一統鼎盛局面出現。(2)經濟上,政治上,思想文化上。【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解題關鍵是掌握漢武帝推進大一統的措施。?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少年天子.mp4 第三單元第三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同步練習.doc 第三單元第三課 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