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必修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四課“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第二框的內容。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內容: 第一目“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教材通過相關鏈接、探究與分享等內容,介紹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享有者。 第二目“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教材通過相關鏈接、探究與分享等內容,闡釋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要實現這一偉大夢想,就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必須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第三目“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教材通過相關鏈接、探究與分享等內容,介紹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就是要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闡述了要完成這一戰略所應采取的各項措施,以及青年人應該承擔的時代責任。 二、教學目標 1.知道中國夢的本質;了解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懂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2.能夠結合實際闡明中國夢的本質,結合黨史國史深刻理解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3.通過對本框內容的學習,把握中國夢的本質,深刻認識青年人在新時代歷史大勢中,應該牢固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充分發揮自身所長,努力奮斗,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立德立言立功。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教學難點: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四、教學過程 課程導入: 總結: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偉大民族。鴉片戰爭后,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國人民經歷了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正是從那時起,中華兒女開始把實現民族復興作為最迫切的愿望和最偉大的夢想。為了實現民族復興,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但終究都沒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地肩負起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一)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總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理想夙愿,而且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正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共同夢想,才把國家、民族和個人連接為一個榮辱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實現中國夢意味著必須實現國家富強,國家富強既體現為國家經濟實力強、科技實力強、國防實力強等“硬實力”方面的“富強”,又體現為國民素質高、民族凝聚力強、文化創新力強、國際影響力強等“軟實力”方面的“富強”。實現中國夢意味著必須實現民族振興,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目標和遠大追求。實現中國夢意味著必須實現人民幸福,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夢最根本的是實現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這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 1.今天,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總結: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人民不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上開拓創新,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中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實現了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再向全面小康邁進的歷史性跨越,走出了一條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的現代化之路,成長為無可爭議的經濟巨人。2014 年,中國經濟規模突破 10 萬億美元大關,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兩個經濟總量突破這一規模的國家之一。目睹這一切,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不禁感嘆,“中國發展所產生的巨大變化是超越人類極限的 ”。新世紀第二個十年,國際金融危機仍然威脅著全球經濟,舊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新的增長動力仍在醞釀,我國發展還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面對如此復雜的內外環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行了廣泛而扎實的調查研究,明確提出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確立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經濟政策框架。事實證明,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外部經濟復蘇緩慢和內部遭遇 “三期疊加”壓力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穩中有進,依然保持了中高速增長。2013~2016 年,中國 GDP 年均增長 7.2%,遠高于同期世界 2.5% 和發展中經濟體 4% 的平均增長水平。這期間,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 30% 以上,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居世界第一位。這些都充分說明,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摸清了我國經濟新常態的運行規律,形成了具有很強針對性的政策理論和施策方略,顯示出我們黨駕馭宏觀經濟的能力越來越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強保障。 在外交方面,當前,世界大變局復雜深刻演變,人類社會發展與進步事業面臨新的挑戰。中國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國際舞臺上的鮮明旗幟,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同中國有正式外交關系的國家已達到180個,同11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關系,中國的朋友遍天下。中國越來越深度地參與到新的國際治理體系的構建之中,一系列中國舉措、中國方案,為改革和優化全球治理注入強大動力,標志著中國開始參與并主導全球治理的調整與完善,也反映出中國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有效配置國際資源的能力越來越強,在國際格局大變革中提升了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譜寫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篇章,也為民族復興大業保駕護航。 2.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 總結:中國夢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表達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景。中國夢意味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價值認同和價值追求,意味著每一個人都能在為中國夢的奮斗中實現自己的夢想。“中國夢是國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中國夢的最大特點,就是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家國天下”情懷。只有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才能幸福,國家夢、民族夢的實現過程,為每個人夢想的實現提供了廣闊空間。 3.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 總結: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中國夢不是鏡中花、水中月,不是空洞的口號,其最深沉的根基在中國人民心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我們的人民是偉大的人民,中國人民素來有著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即使近代以來飽嘗屈辱和磨難,也沒有自棄沉淪,而是始終懷揣夢想,向往光明的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是哪一個人、哪一部分人的夢想,而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追求;中國夢的實現,不是成就哪一個人、哪一部分人,而是造福全體人民。因此,中國夢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中國夢的根本歸宿也在于人民。當今時代是放飛夢想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好夢想。中國夢的廣闊舞臺,為個人夢想提供了蓬勃生長的空間;每個人向著夢想的不斷努力,又都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一份力量。只要每個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就會匯聚成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1.歷史使命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總結: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為人類進步與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鴉片戰爭后,中國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國人民經歷了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難。為了民族復興,無數仁人志士“以愛國相砥礪,以救亡為己任”,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各式各樣的嘗試。不甘屈服的中國人民一次次抗爭,一次次失敗,又一次次奮起。歷史呼喚真正合格的使命擔當者。在歷史的反復比較中,在各種政治力量的反復較量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我們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肩負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歷史使命。回顧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才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命運,創造了中華民族新輝煌。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同中國人民接續奮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攻克的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是民族復興使命的合格擔當者,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2.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 總結:社會是在矛盾運動中前進的,有矛盾就會有斗爭。今天,新的偉大斗爭的內容十分廣泛,表現形式也必然復雜多樣,需要我們始終保持高度政治警覺,隨時準備進行斗爭。要更加自覺地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對一切否定黨的領導、否定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否定改革開放的言行,對一切歪曲、丑化、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言行,對一切違背、歪曲、否定黨的基本路線的言行,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抵制。要更加自覺地維護人民利益,堅決防止和反對脫離群眾、損害和侵占群眾利益的行為。要更加自覺地投身改革創新時代潮流,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堅決清除妨礙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要更加自覺地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決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行為。要更加自覺地防范各種風險,增強憂患意識、風險意識,堅決戰勝一切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困難和挑戰。在推進偉大斗爭中,我們要強化斗爭意識、鼓足斗爭勇氣、把握斗爭規律、講究斗爭藝術、提高斗爭本領,堅決摒棄一切貪圖享受、一切消極懈怠、一切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為,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 3.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總結: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本色,自身必須始終過硬。越是目標遠大、任務艱巨,越是挑戰頻仍、矛盾集中,越是要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越是要求全黨同志精神狀態、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工作方式有新的轉變,素質能力有新的提升。要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黨的建設總要求和重點任務,牢固樹立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的理念,消除一切損害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不斷增強管黨治黨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實效性,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動員力,確保我們黨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尤其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健全中國特色國家監察體制,全面增強執政本領。 4.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新時代推進偉大事業,必須保持強大政治定力,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深刻認識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要求,順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新變化,準確把握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新的戰略安排,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三)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2020-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總結:第一階段目標實現,中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的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中華文化影響更加廣泛深入;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現代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 2.2035年-本世紀中葉,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總結:第二階段目標實現,中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中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