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8張PPT)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第7章第3節第2課時重力學習目標-新知導入-新知探究-課堂小結-課堂達標學習目標1.認識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并能夠應用其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2.能找到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會畫重力的示意圖;3.了解重力的由來。【重點】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心的位置。【難點】應用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新知導入物體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面附近的一切物體都受到重力。觀看視頻,你能說出重力的方向嗎?知識點重力的方向1新知探究重力的方向懸線自由下垂的方向都是________向下的,與斜面不垂直,所以重力的方向不能說垂直向下。豎直新知探究把懸線剪斷,小球下落的方向為——————向下。豎直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由靜止開始下落的物體運動軌跡總是沿著豎直方向。新知探究我們站在地面上,腳朝下站得很穩。但地球是球形的,在我們腳“下”的南美洲居民,好像是腳朝“上”的,他們為什么也站得很穩呢?“下”到底是指什么方向呢?思考新知探究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近似指向地心。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響,與物體的運動狀態及位置無關。因為地球對地面附近的物體都有吸引作用,所以站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能站得很穩。通常所說的“下”指的是垂直水平地面向下,或者說人站在地面上時,從頭部到腳部的指向稱為向“下”。實質上在地面上不同位置的“下”都是垂直于水平地面,近似指向地心方向。新知探究建筑工人在砌墻時常常利用鉛垂線來確定豎直的方向,以此來檢查所砌的墻壁是否豎直。重力方向的應用新知探究檢查工作臺面是否水平檢查畫是否掛正新知探究典例1下列關于重力及其方向的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A.豎直向上拋出的籃球,在上升到最高點時不受重力的作用B.在斜坡上行駛的汽車,受到的重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下C.在樹枝上掛著的蘋果,所受重力的方向垂直于地面向下D.流動的水,受到的重力方向是豎直向下的D2新知探究知識點重心地球吸引物體的每一部分。但是,對于整個物體,重力作用的表現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個點上,這個點叫做物體的重心。重心實際上是一個物體各部分受到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點。FFG新知探究(1)形狀規則、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它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重心的位置新知探究(2)質量分布不均勻的物體,重心的位置除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外,還跟物體的質量分布有關。裝入水后重心向下移動重心在幾何中心新知探究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嗎?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OO它的重心在球心而不在球面上。重心新知探究質量不均勻、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重心可以用懸掛法確定。怎么確定質量不均勻、形狀不規則的物體的重心?新知探究確定形狀不規則物體的重心新知探究對于形狀不規則的物體可用支撐法來尋找它的重心。如把湯匙放在手指上,使其在手指上平衡,這時湯匙的重心就在支點上方。拓展延伸“支撐法”確定物體重心新知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體受到G=8N的重力作用,畫出物體所受重力的示意圖。重力的示意圖G=8N畫重力示意圖的步驟:第一步:確定重力作用點,即重心;第二步:從重心豎直向下畫一條線段;第三步:在線段末端標上箭頭、重力的符號G及大小。新知探究典例2關于物體的重心,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任何物體的重心都在這個物體上B.重心就是物體上最重的部分C.物體重心的位置一定會隨物體形狀的改變而改變D.形狀規則的物體,其重心可能不在物體的幾何中心D解析:重心可以在物體上,也可以在物體之外,A錯誤,D正確。重心是重力作用在物體上的等效作用點,與質量的分布有關,不一定在物體最重的部分,故B錯誤。均勻拉伸一個圓柱形鐵棒。其重心位置不變,選項C錯誤。知識點重力的由來3新知探究為什么橡皮沒有被甩出去呢?因為橡皮被細繩拉住,手通過細繩給了橡皮一個拉力,在這個拉力作用下,橡皮才會繞手做圓周運動而不向外飛出。新知探究地球和月球間的引力使月球繞地球轉動而不會跑掉,這個力跟地球吸引它附近物體使物體下落的力,是同一種力。新知探究除在兩極處物體的重力等于萬有引力外,在地球其他各處物體的重力都略小于萬有引力。牛頓提出:宇宙間的物體,大到天體,小到塵埃,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這就是萬有引力。新知探究關于重力的產生,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只有接觸到地球,才會被地球吸引B.地球吸引物體的力大于物體吸引地球的力C.地球吸引地面附近的物體,物體也吸引地球D.地球吸引物體,物體不吸引地球典例3C重力是非接觸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力的大小相等課堂小結重力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一個物體各部分受到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點重心重力的由來地球對它附近物體的引力課堂達標1.(2019·郴州中考)關于重心,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空心的足球沒有重心B.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C.將質地均勻的木球的中心挖去后,木球的重心就消失了D.物體受到的力全部都作用在重心上B任何物體都有重心,重心是一個物體各部分受到重力作用的等效作用點物體的重心可在物體上,也可在物體外課堂達標2.利用鉛垂線和三角尺判斷桌面是否水平,如圖所示的做法正確的是()解析:把直角三角尺的一個直角邊緊貼在桌面上并使三角尺直立,然后把鉛垂線靠近三角尺的另外一個直角邊,如果鉛垂線與緊靠的直角邊平行則說明桌面水平。ABCDA課堂達標3.(2019·河南中考)如圖所示,當鐵球擺到最高點A時,請畫出它此時的受力示意圖。課堂達標4.一個木塊從斜面上滑下,并在水平面上繼續滑動。請分別畫出木塊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時所受重力的示意圖。GG(共33張PPT)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第7章第3節第1課時重力學習目標-新知導入-新知探究-課堂小結-課堂達標學習目標1.了解重力的概念及重力產生的原因;2.探究重力的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系,會根據G-m圖像分析處理實驗結果,初步感知探究方法與探究思維;3.能正確書寫重力大小跟物體質量的關系式G=mg,并能進行簡單計算。【重點】重力的概念、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難點】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中的探究方法與探究思維。新知導入我們生活的地球是處于茫茫的宇宙中不停旋轉的球體。閉上眼睛一想“只要一失足,就會落進宇宙的深淵,那將是多么可怕的事啊?!笨墒沁@種事卻從未發生過,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地球對它附近的物體有吸引作用。知識點重力的概念1新知探究生活中有哪些證明重力存在的現象呢?水總是由高處向低處流樹上成熟的蘋果會落地天上的雪花會落向地面新知探究從手中拋出的鉛球會落向地面向空中撒開的魚網要飄落到水里新知探究(1)定義:地球對它附近的物體有吸引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通常用字母G來表示。(2)重力的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受力物體:(3)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吸引物體的同時,物體也吸引地球。地球地球附近的物體重力新知探究(4)重力是非接觸力,空中的小鳥、落葉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新知探究(1)地球附近的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2)重力不等于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物體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但地球的吸引作用不僅僅是產生重力(把物體拉向地面),還有帶著物體繞地球轉動的作用。(3)日常生活中說的“物體有多重”中的“重”指的是物體的質量。物理學中說的“物重”指的是物體的重力。特別提醒!新知探究太空中的失重現象新知探究假如地球重力變化會發生什么?新知探究典例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空中飛行的小鳥,不受重力作用B.只有靜止的物體受重力作用C.在空中向上運動的物體不受重力作用D.拋出去的物體總會落回地面,這是由于物體受到重力的作用解析:重力是非接觸力,地球附近的所有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與物體的運動狀態無關,故A、B、C錯誤;拋出去的物體總會落回地面,是由于物體受到重力的作用。D知識點重力的大小新知探究2重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呢?請觀察以下現象。質量不同的物體所受的重力不同,舉起它們的感受也不同。那么地球附近的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之間有什么關系呢?新知探究1.提出問題物體所受的重力與它的質量有什么關系?2.猜想與假設物體的質量越大,它所受的重力可能越大。3.實驗器材彈簧測力計,質量為50g的鉤碼多個。實驗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質量的關系新知探究4.進行實驗和收集證據(1)實驗步驟①取一個鉤碼掛在彈簧測力計的下端,物體靜止時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鉤碼所受重力的大小。②改變鉤碼的數量,分別測出1、2、3、4個鉤碼所受的重力,并記錄在下面的表格中。質量m/kg0.050.100.150.20物重G/N物重與質量的比值/(N·kg-1)新知探究(2)實驗視頻新知探究(3)實驗記錄0.490.981.471.969.89.89.89.8質量m/kg0.050.100.150.20重力G/N重力與質量的比值/(N·kg-1)由實驗數據可知,當質量成倍增加時,重力也成倍增加,物體的重力與其質量的比值不變。新知探究G/Nm/kg0.050.300.100.150.200.2500.51.01.52.02.53.0由G-m圖像可知,此圖線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其斜率為一常數,數值約為9.8N/kg。注意:應該使盡可能多的點落在直線上。5.實驗結論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質量成正比,重力與質量的比值是定值,約等于9.8N/kg。新知探究物體所受的重力與質量成正比,能不能說物體的質量與所受的重力成正比?思考質量是物體本身的屬性,它不隨物體的形狀、位置、狀態、溫度的改變而改變,所以不能說物體的質量與所受的重力成正比。新知探究典例2序號1234質量m/kg0.10.20.30.4重力G/N134地球附近的物體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小方同學認為物體的重力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他用天平、鉤碼和彈簧測力計進行了探究。(1)如圖甲是他第2次測量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該測力計的分度值是________N,請將此時測力計的示數填入表的空格處:由圖甲可知,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是0.2?N,示數為2?N。2甲0.2新知探究典例2(2)請你根據表格中的實驗數據,在圖乙中作出重力隨質量變化的圖像。由圖像可知:物體的重力跟物體的質量成_______。乙正比新知探究典例2(3)同組的小明又找來一些不同形狀的鐵塊,分別測其重力發現各不相同,從而得出“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與形狀有關”的結論,你認為這個結論合理嗎?說明理由。解析:要探究重力大小是否與形狀有關,應選取質量相同而形狀不同的幾個物體,分別測出它們的重力大小,實驗中小明沒有控制質量相同,所以得出的結論錯誤。新知探究1.物體所受的重力(G)與物體的質量(m)成正比,比值用g表示。地球附近的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質量之間的關系可以寫成:g=G/m,即G=mg。2.公式中重力的單位是牛,質量的單位是千克,因此比值g的單位是牛每千克,符號是N/kg。其中,比值g=9.8N/kg,粗略計算時,可取g=10N/kg。重力的大小以及計算新知探究3.g=9.8N/kg表示的物理意義: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它所受到的重力大小為9.8N。4.利用公式G=mg時應注意以下兩點:①公式中各物理量都必須用國際單位制單位。②要會將公式正確變形,并能靈活運用。N,N/kg,kgm=G/gg=G/m新知探究拓展延伸(1)在同一地區的物體,g隨其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減小。(2)距離海平面相同高度的物體,g隨其所在地理緯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赤道上g最小,在兩極上g最大。(3)月球上的g值大約是地球上g值的1/6。g值不是定值g是一個常數,但它跟物體所處的位置有關。新知探究質量為0.25kg的木塊,受到的重力是多少牛?一個人所受重力為450N,他的質量是多少千克?(取g=10N/kg)典例3解:由G=mg可知,木塊受到的重力G木=m木g=0.25kg×10N/kg=2.5N由G=mg可得m=——,因此人的質量Ggm人=————=————=45kg450NG人g10N/kg木塊受到的重力是2.5N,人的質量是45kg。新知探究把一個物體從地球帶到月球上,下列關于它的質量和重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質量不變,重力變小B.重力不變,質量變小C.質量和重力都發生變化D.質量和重力都不發生變化典例4解析:物體的位置變化,質量不變。在月球上的g值約為地球上的g值的1/6,故同一物體在月球上的重力會變小。A課堂小結重力重力的概念重力的大小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球附近的物體所受的重力跟其質量之間的關系:G=mg課堂達標1.(2018·成都中考節選)在“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的實驗中。(1)測量物體重力時,應將物體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并讓它處于______狀態,這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即拉力大小)就等于物體的重力。(2)實驗小組的同學測量出了不同質量鉤碼所受重力的多組數據,其中一次測量時彈簧測力計指針位置如圖所示,其讀數為_________N。靜止彈簧測力計的量程為0~5N,分度值為0.2N,示數為1.8N。1.8?課堂達標(3)實驗小組的小虹同學提出:“還可以測量鉤碼以外的其他物體的質量和重力,將這些數據與鉤碼的數據放在一起來尋找規律?!?br/>而同組的小宇同學不贊同,他認為“必須全部用鉤碼的重力與質量的數據來尋找規律”。你認為_______同學的觀點是正確的。解析:為了得到普遍的規律,應該在實驗中換用不同的物體,故小虹同學的觀點是正確的。小虹課堂達標2.(2019·岳陽中考節選)人工智能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如圖所示,某餐廳的送餐機器人的質量為40kg,求送餐機器人的重力。(g取10N/kg)解析:送餐機器人的重力G=mg=40kg×10N/kg=400N。課堂達標3.對下列物體的重力,估計錯誤的是()AA.一個雞蛋的重力大約是2NB.一只雞的重力大約是15NC.一個蘋果的重力大約是1.5ND.一個中學生受到的重力大約是500N課堂達標解:由G=mg可得南瓜的質量為G30Nm=——=————=3kgg10N/kg它的質量是3kg。4.一個南瓜所受的重力是30N,它的質量是多少千克?(g取10N/kg)課堂達標5.月球對它表面附近的物體也有引力,這個力大約是地球對地面附近同一物體引力的1/6。若一個連同隨身裝備共90kg的航天員到達月球表面,月球對它的引力大約是多少牛?(g取10N/kg)G地90kg×10N/kgG月=——=————————=150N66解析:月球對航天員的引力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八(下)第七章第3節重力(第一課時).pptx 假如地球重力變化會發生什么.mp4 楊利偉吃月餅.wmv 重力與質量.mp4 人教八(下)第七章第3節重力(第二課時).pptx 懸掛法.mp4 重力的方向1.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