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汽化和液化【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蒸發和沸騰通稱為汽化現象,汽化時要吸熱.(2)知道蒸發現象,體驗蒸發過程要吸熱.(3)知道沸騰現象,能描述水沸騰前后的情景.(4)探究水沸騰的條件與特點.2、過程與方法:(1)經歷科學實驗的基本過程,培養學生設計實驗,通過實驗分析概括物理規律.(2)了解圖像是一種比較直觀的表示物理量變化的方法,會畫水的沸騰圖像.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學習,學生能體會到物理實驗的魅力.(2)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過程中,感受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意識到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于創新的心理品質.一、汽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汽化過程需要吸熱。汽化現象有兩種方式:沸騰、蒸發,兩種形式都要吸熱。1.沸騰:一定溫度下,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時液體的溫度保持不變。2.蒸發:任何溫度下,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平和的汽化現象,蒸發時液體溫度下降。?二.沸騰和沸點1.沸騰現象:例如水沸騰,有大量的氣泡上升、氣泡變大,到水面破裂,釋放出水蒸氣,如圖甲所示。2.沸騰規律:液體在沸騰時,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沸點不變。3.液體沸騰必要條件:溫度達到沸點、不斷吸熱。4.有關沸點知識:(1)液態氧的沸點是-183°C,固態氧的熔點是-218°C。-182°C時,氧為氣態。-184°C時,氧為液態。-219°C時,氧為固態。-183°C氧是液態、氣態或氣液共存都可以。(2)可用紙鍋將水燒至沸騰(水沸騰時,保持在100°C不變,低于紙的著火點)。(3)裝有酒精的塑料袋擠癟(排盡空氣)后,放入80°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變鼓了(酒精汽化成了蒸氣。酒精沸點為78°C,高于78°C時為氣態)。?三.蒸發1.蒸發現象:(1)濕衣服放在戶外,很快就會干;(2)教室灑過水后,水很快就干了;2.蒸發吸熱,有致冷作用:(1)剛從水中出來,感覺特別冷(風加快了身上水的蒸發,蒸發吸熱);(2)一杯40°C的酒精,敞口不斷蒸發,留在杯中的酒精溫度低于40°C(蒸發要向周圍環境和液體自身吸熱);(3)在室內,將一支溫度計從酒精中抽出,示數會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發吸熱,使溫度計中液體溫度下降,蒸發結束后溫度回升到室溫)。3.影響蒸發快慢的三個因素:(1)液體自身的溫度高低;(2)液體蒸發的表面積大小;(3)液體表面附近的空氣流動速度。?蒸發與沸騰的異同蒸發沸騰不同點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汽化現象在任何溫度下進行在一定溫度下進行緩慢汽化劇烈汽化溫度降低溫度保持不變相同點都是汽化現象(吸熱,從液態到氣態的過程)影響因素1、液體溫度的高低2、液體表面積的大小3、液體表面氣流的快慢四.液化: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液化過程需要放熱。1.液化現象:(1)水開后,壺嘴看見“白氣”(壺中汽化出水蒸氣,遇到冷空氣液化成霧狀小水珠);(2)夏天自來水管和水缸上會“出汗”。(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水珠);(3)霧與露的形成(空氣中水蒸氣遇冷液化成霧狀小水珠;附在塵埃浮在空中,形成“霧”;附在草木,聚成“露”);(4)冬天,嘴里呼出“白氣”。夏天,冰棍周圍冒“白氣”(水蒸氣遇冷液化成霧狀小水珠);(5)冬天,窗戶內側常看見模糊的“水氣”(屋內水蒸氣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6)牙醫在為病人檢查牙齒時,將檢查用的小鏡子在酒精燈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防止口腔內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鏡面上)。2.液化放熱:(1)北方的冬天,在室內暖氣管道中通以灼熱的水蒸氣來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頭回收到的是水(水蒸氣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熱);(2)100°C的水蒸氣比100°C的水更容易燙傷人體(100°C的水蒸氣液化成100°C的水要放熱)。注意:液化的方法分為:降低溫度、壓縮體積兩種方法。常見的液化現象都為降低溫度(遇冷、放熱)的方法;壓縮體積液化包括:(1)在常溫下,將石油氣壓縮放入鋼瓶中,以液態石油氣的形式保存;(2)“長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劑分別是:壓縮成的“液態氫”和“液態氧”;(3)打火機中,常用壓縮后的液態“丁烷”作為燃料。注意:“白氣”(1)壺嘴看見“白氣”猶如“霧”一樣,是小水珠;而煙,這是不透明的小塵埃顆粒。要注意區分“霧”和“煙”的判斷。(2)“白氣”的產生有兩種情況:①置于空氣中的低溫物體周圍出現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而形成的。②含水的高溫物體冒出的“白氣”是高溫物體上的水先汽化后液化而形成的。熔化和凝固【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義。(2)?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及熔點和凝固點。(3)?了解熔化圖像和凝固圖像的物理意義。2、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固體的熔化過程,培養觀察能力。(2)?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感知發生物態變化的條件,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認識圖像、利用圖像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心,產生樂于探索自然的情感。(2)通過實驗培養善于實踐和克服困難的良好意志和品質及相互協作、友好相處的健康心態。一.固體的分類1.晶體:有確定的熔化溫度(熔點)。如海波、冰、食鹽、萘、石英各種金屬等。2.非晶體:沒有固定的熔化溫度(無熔點)。如蠟、松香、玻璃、瀝青、橡膠等。二.熔化1.熔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熔化。熔化的過程需要吸熱。2.熔化現象:(1)春天“冰雪消融”,煉鋼爐中將鐵化成“鐵水”。(2)夏天,在飯菜的上面放冰塊可防止飯菜變餿(冰熔化吸熱,冷空氣下沉)。(3)化雪的天氣有時比下雪時還冷(雪熔化吸熱)。(4)鮮魚保鮮,用0°C的冰比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熱)。(5)“溫室效應”使極地冰川吸熱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3.熔化規律:(1)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2)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要不斷地吸熱,且溫度不斷升高。4.晶體熔化必要條件:溫度達到熔點、不斷吸熱。5.從晶體和非晶的熔化曲線中讀出信息:(1)乙圖是晶體熔化的折線圖,縱向表示溫度,橫向表示加熱時間。曲線起點并沒有從0開始,因為物體本身在加熱前就有一定的溫度;當溫度達到48°C時,呈水平直線,說明在這段時間物體的溫度恒定,達到熔點。(2)右圖是非晶體的熔化,蠟的溫度在不斷的升高,卻始終在慢慢熔化。三.凝固1.凝固: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固,凝固的過程需要放熱。2.凝固現象:①“滴水成冰”②“銅水”澆入模子鑄成銅件。3.凝固規律(1)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地放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2)非晶體在凝固過程中,要不斷地放熱,且溫度不斷降低。4.晶體凝固必要條件:溫度達到凝固點、不斷放熱。5.凝固放熱現象(1)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幾桶水。(利用水凝固時放熱,防止菜凍壞)。(2)煉鋼廠,“鋼水”冷卻變成鋼,車間人員很易中暑。(鋼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熱)。?四.晶體的熔化圖像(ABCD段)和晶體的凝固圖像(DEFG)1.分段分析:(1)AB:固態(吸熱升溫)(2)BC:固液共存(熔化過程,溫度不變,繼續吸熱)(3)CD:液態(吸熱升溫)(4)DE:液態(放熱降溫)(5)EF:固液共存(凝固過程,溫度不變,繼續放熱)(6)FG:固態(放熱降溫)2.該圖說明:①該物質是晶體。②晶體的熔點等于凝固點。③該物質熔化和凝固過程溫度都不變。3.有關晶體熔點(凝固點)知識:(1)萘的熔點為80.5°C。當溫度為79°C時,萘為固態。當溫度為81°C時,萘為液態。當溫度為80.5°C時,萘是固態或液態或固、液共存狀態都有可能。(2)下過雪后,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灑水車在路上灑鹽水(降低雪的熔點)。(3)在北方,冬天溫度常低于-39°C,因此測氣溫采用酒精溫度計而不用水銀溫度計。(水銀凝固點是-39°C,在北方冬天氣溫常低于-39°C,此時水銀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點是-117°C,此時保持液態,所以用酒精溫度計)。知識點一、溫度和溫標【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物質三種狀態的不同特征,會使用酒精燈。(2)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會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2、過程與方法:(1)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提出問題的能力。(2)初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相互協作、友好相處的健康心理。(2)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一.溫度1.溫度的概念: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2.溫度表示冷熱程度,溫度只有高低之分,而不存在大小或多少之分,因此,在語言表述時只能說溫度高或溫度低,溫度上升或下降等。?二.溫度的單位:溫標溫度的測量標準。常用有攝氏溫標、華氏溫標和熱力學溫標(也叫絕對溫標或開爾文溫標)。1.攝氏溫度()(1)攝氏度的定義:在大氣壓為1.01×105帕時,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攝氏度,標準大氣壓下的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攝氏度,在0攝氏度和100攝氏度間分100等份,每一等份就叫做1攝氏度,用符號“°C”表示(這一規定可擴展到0度以下和100度以上)。(2)冰水混合物:指將冰和水較長時間混合后,溫度保持不變的狀態,而不是指將一塊冰投入熱水中,冰正在熔化的狀態。注意:“°C”只能讀作“攝氏度”,不能讀作“度”。2.熱力學溫標(開式溫標)由開爾文(LordKelvin1824-1907英國)于1848年建立。把-273.15叫做絕對零度,每一度的大小與攝氏溫度相同(通常取絕對零度為-273),單位是開爾文,用K表示。T=(t+273)K(其中的單位是)在國際單位制中,溫度的度量使用熱力學溫標。)3.華氏溫標(tF)1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溫度為32度,純水沸騰時溫度為212度,中間等分180份,每一等份就是1華氏度,用表示,(其中的單位是)。?估測常見物體的溫度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C),常見的溫度有:人正常的體溫(腋窩)36.5°C,高燒37.5°C;感覺舒適的溫度在23°C左右;規定,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低于26°C;洗澡水溫40°C;北京市夏季最高溫40°C,冬季最低溫-10°C;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的溫度100°C;結冰時的溫度0°C;絕對零度(-273.15°C)不能達到。知識點二、溫度計一.溫度計使用1.溫度計的構造實驗室溫度計(常用溫度計)由內徑細而均勻并帶有刻度的玻璃管及一個下端裝有適量液體(酒精、煤油、水銀等)的玻璃泡組成。2.測溫原理:常用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3.使用溫度計的注意事項(1)觀察:①零刻度;②分度值;③量程(溫度計所能測量的最低溫度和最高溫度)。(2)放置:①溫度計的玻璃泡要與被測物體充分接觸;②測量液體溫度時,玻璃泡不要接觸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讀數:①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始終不能離開被測物體;②等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③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表面平齊,不能仰視或俯視。(4)記錄:①記錄時一定要帶單位(°C);②是零下時,可在數字前面加負號,如零下5攝氏度,可記為-5°C。?二.溫度計的常見種類觀察體溫計,找出它與實驗室用的溫度計的區別。實驗室用溫度計和寒暑表都是在測量溫度的同時,可以直接看到讀數,而體溫計插入人體后由于直接讀數不方便,專門為體溫計設計的“縮口”保證了體溫計離開人體后,溫度值不變。每次使用前,都要拿著體溫計把水銀甩下去(其他溫度計不允許甩)。知識點三、物質的三態一.物質的三大狀態在通常情況下,物質存在的形態有固態、液態和氣態。物質狀態可以以它的體積性質或分子之間的相互關系來分辨。1.以體積形狀性質來分辨:在固態時,物質擁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而在液態時,物質維持固定的體積但形狀會隨容器的形狀而改變;氣態時,物質不論有沒有體積都會膨脹以進行擴散。2.以分子之間的相互關系來分辨:物體在固態的時候是指因分子之間因為相互的吸引力因而只會在固定位置振動;而在液態的時候,分子之間距離仍然比較近,分子之間仍有一定的吸引力,因此只能在有限的范圍中活動;至于在氣態,分子之間的距離較遠,因此分子之間的吸引力并不顯著,所以分子可以隨意活動。?二.物態變化1.定義:通常的自然情況下,物質存在的形態有固態、液態和氣態。物質的三種狀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這樣變化稱為物態變化。2.固、液、氣三態之間的六種變化形式及吸、放熱規律總結為下圖:注:物態變化時,既要關注溫度的變化,又要關注吸收或放出熱量的情況。升華和凝華【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什么叫升華,什么叫凝華。(2)知道升華是一個吸熱過程,凝華是一個放熱過程。(3)能夠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凝華現象。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收集材料和對日常現象實驗的觀察,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探求知識的欲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小組活動、課外和課堂的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升華1.升華的定義:物質從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升華,升華過程需要吸熱。2.升華現象:(1)在實驗室中,加熱碘,可以看到有紫紅色的碘蒸氣出現。(2)衣柜中防蟲用的樟腦片,會慢慢變小,最后不見了。(3)冬天,濕衣服放在戶外會結冰,但最后也會晾干。(冰升華成水蒸氣)。(4)白熾燈用久了,燈內的鎢絲比新的細。(鎢絲升華成鎢蒸氣,體積減小)。(5)用干冰制舞臺上的霧、用干冰制雨。(6)冬天,0°C或以下(未達到熔點)雪人會逐漸變小。(7)干冰是固態二氧化碳,升華成氣態時,吸收大量的熱,可用來冷藏物品。二.凝華1.凝華的定義:物質從氣態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做凝華,凝華過程需要放熱。2.凝華現象:(1)霜、雪、霧凇的形成(水蒸氣遇冷凝華而成)。(2)冬天,外界溫度極低,窗戶內側可看見“冰花”(室內水蒸氣凝華)。(3)用久的電燈泡會從透明變成黑色,是在電燈泡工作時發熱,而鎢絲受熱升華形成的鎢蒸氣又在燈光泡壁上遇冷凝華成極薄的一層固態鎢。重難點和易錯點1.水的三態變化水在自然界以液態、固態、氣態三種形勢存在。2.物態變化的條件(1)物態之間的轉化有一定的條件,與溫度和氣壓有關,是了解的內容。(2)很多變化路線是這樣的:,但是部分是不需要熔化就直接能變成氣體的,即升華,比如固態氧,是物質在溫度和氣壓低于三相點(物體的三種狀態都平衡存在時的溫度和氣壓)的時候發生的一種物態變化。(3)凝華是物質在溫度和氣壓低于三相點的時候發生的一種物態變化。3.“白氣”的產生有三種情況:(1)置于空氣中的低溫物體周圍出現的“白氣”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而形成的。(2)含水的高溫物體冒出的“白氣”是高溫物體上的水先汽化后液化而形成的。(3)舞臺上的煙霧或者“白氣”是干冰升華吸熱使得環境中的溫度降低,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珠匯集在一起形成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1 物質的三態、溫度的測量— 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學案.doc 2.2 汽化和液化——蘇科版八年級上冊學案.doc 2.3 熔化和凝固——蘇科版八年級上冊學案.doc 2.4 升華和凝華— 蘇科版八年級上冊學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