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tǒng)編版(2019) 必修4哲學與文化9.1文化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必備知識:不同文化思潮的比較;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的意義。關鍵能力:能夠區(qū)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理解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 1.政治認同:認同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才能建設文化強國。 2.科學精神: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中國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 3.公共參與: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1.教學重點: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2.教學難點: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教具:黑板、粉筆、多媒體 1、導入新課 歌曲導入:《義勇軍進行曲》 1935年誕生的《義勇軍進行曲》,穿過抗日戰(zhàn)爭的烽火,走過解放戰(zhàn)爭的硝煙,激勵著今天的我們。“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今天,當這慷慨激昂的旋律響起,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總會蕩漾起一種特殊的情懷。這首歌不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更是從革命年代就廣泛傳唱的“紅色經典”。在革命與戰(zhàn)爭的年代里,國歌被賦予了革命的內涵,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在激情燃燒的歲月里,國歌有著極特殊的意義。在和平時代的今天,這首慷慨激昂的歌更是讓我們不忘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像這樣的歌曲、這樣的文化是我們所需要的,也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那么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文化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2、新課講授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僅開創(chuàng)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還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華文化獲得空前發(fā)展、重新走向輝煌的必然選擇。 (一) 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20世紀初,對于如何實現中華文化的復興,中國的文化界有不同的回應。其中,自由主義、保守主義、無政府主義、三民主義在當時產生了很大影響。 ◆自由主義 胡適說:“我們如果還想把這個國家整頓起來,如果還希望這個民族在世界上占一個地位,只有一條生路,就是我們自己要認錯。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機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識不如人,文學不如人,音樂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 ◆保守主義 康有為說,“中國立國數千年,禮儀綱紀,云為得失,皆奉孔子之經,若一棄之,則人皆無主,是非不知所定,進退不知所守,身無以為身,家無以為家,是大亂之道也”,要“冒萬死因為保舊俗,存禮救而保國魂”。 ◆無政府主義 劉師復認為,無政府主義者“主張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統(tǒng)治,廢絕首領及威權所附麗之機關學說也”。 ◆三民主義 孫中山說:“三民主義就是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這三個主義和美國大總統(tǒng)林肯所說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層意思,完全是相通的。” 你認為上述主張存在哪些問題? 學生:思考回答 點撥:胡適強調的自由主義是一種全盤西化論,盡管在批判專制文化以及宣傳西方科學、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總體上是一種錯誤的理論,是一種數典忘祖的“民族虛無主義”傾向和“歷史虛無主義”傾向,不符合中國國情。保守主義缺乏創(chuàng)新。無政府主義反對政府統(tǒng)治,是不合理的。 三民主義其實是孫中山一系列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國近代化的思考與實踐經驗的總結和高度概括。但三民主義有其不可避免的時代局限性。 過渡:近代以來不同的文化思潮涌入中國的背景和影響是什么呢? 教師講解: 1.背景: 為了民族復興,再鑄中華文化的輝煌,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尋找救國良方,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 2.影響: 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種各樣的文化思潮進入中國,各種主張紛紛登場亮相,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都不能解決中國文化走向何處的問題,無法使中華文化走向復興之路。 過渡:那么這些主張都沒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都不能解決中國文化走向何處的問題,無法使中華文化走向復興之路。那又是什么引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走向復興中華文化的道路的呢? 【閱讀與思考】 在新文化運動中,中國一大批先進知識分子,如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反對孔教和封建綱常,對封建文化發(fā)起猛烈的沖擊,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深刻的反思。五四運動以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 聯系所學歷史知識,說一說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對中華文化發(fā)展的影響。 學生:思考回答 點撥:1919年5月4日,五四愛國運動爆發(fā),它促使新文化運動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這個階段的主流。1919年《新青年》出版了馬克思主義專號,上面刊載了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比較全面地、系統(tǒng)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這是五四運動促進新文化運動向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新階段發(fā)展的典型倒證。《新青年》逐漸成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陣地。1919年楊鮑安發(fā)表了《馬克思主義》,1921年李達翻譯的《馬克思經濟學說》出版。在馬克思主義傳入的同時,還有各種非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經過研究、比較,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解決中國問題的武器。這是五四運動以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成為主流的重要原因。 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對于改變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 過渡:從此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1.影響: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苦苦探尋救亡圖存出路的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國共產黨誕生后,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問題,為中華文化發(fā)展指明了社會主義方向。 2.意義: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相關鏈接】 毛澤東說:“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從這時起,近代世界歷史上那種看不起中國人,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時代應當完結了。” 問:為什么毛澤東會這么說呢?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帶給中國怎樣的精神影響呢? 點撥:1921年7月,在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從此,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出現了一個完全新式的、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tǒng)一的和唯一的中國工人階級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擁有馬克思主義這個最先進的武器,但是,并不能現成地運用它。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排除了因各種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帶來的阻礙,終于創(chuàng)立了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開創(chuàng)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并成功地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迎來了社會主義文化新的春天。 過渡: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 教師講解:在五千多年文明發(fā)展中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革命文化承載著黨和人民對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和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發(fā)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xié)調發(fā)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問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區(qū)別和聯系 (1)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孕育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發(fā)展中。 例如: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和自強不息、敬業(yè)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tǒng)美德。 (2)革命文化:起源于五四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形成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豐富發(fā)展于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以及改革開放時期。例如: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3)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形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 例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制度和理論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等。 聯系: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并隨社會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這三種文化都是中華民族在生存發(fā)展實踐中的偉大創(chuàng)造,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聯系: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并隨社會實踐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這三種文化都是中華民族在生存發(fā)展實踐中的偉大創(chuàng)造,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閱讀與思考】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什么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 視角一:一定的社會制度和發(fā)展道路,就會孕育和滋養(yǎng)與之相應的文化。 視角二:如果拋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割裂民族文化血脈,文化發(fā)展就會像無根浮萍、斷線風箏,迷失方向。 視角三:每個民族和國家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從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視角四:當前,我國文化整體實力和國際影響力與我國國際地位還不相稱,與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還不相稱。 運用所學的知識,綜合上述視角,進一步闡明“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的道理。 學生:回答 點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是實現文化強國建設的必由之路,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決定的,能夠保證文化發(fā)展的方向和目標,從而在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中展示中華文化的個性。 教師講解:看一種文化有沒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進文化發(fā)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沒有生存發(fā)展的實踐土壤,人民有沒有對它的需求。 1.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①是由人民群眾根本利益決定的, ②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 ③是由我國社會制度、發(fā)展道路決定的, ④是由繼承和創(chuàng)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革命文化、發(fā)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要求決定的,⑤是由我國文化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決定的。 【閱讀與思考】 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yè)始終保持較高的增速,呈現出“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的態(tài)勢。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yè)增加值為30785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我國的文化發(fā)展不僅在國內開枝散葉,而且香飄海外。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搭載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快車,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國際傳播能力實現了大幅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建成覆蓋城鄉(xiāng)、便捷高效、保 智能書柜中的圖書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全面覆蓋、互聯互通,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和手段更加豐富,服務質量顯著提升,公共文化管理運行和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政府、市場、社會共同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格局逐步形成,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平穩(wěn)步提高。 結合上述材料,談一談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是文化強國之路”的理解。 學生:思考回答 點撥: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才能保證文化發(fā)展方向,才能不斷發(fā)展文化事業(y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才能不斷發(fā)展文化產業(yè),解放和發(fā)展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的發(fā)展,增強文化軟實力。 2.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的意義 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才能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才能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適應,與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相銜接,與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相匹配。 3、結束新課 簡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 1.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2.發(fā)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不僅開創(chuàng)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還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3.基本內涵: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fā)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4.重要作用和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華文化獲得空前發(fā)展、重新走向輝煌的必然選擇。 4、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不同文化思潮;知道了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的意義。能夠區(qū)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能夠理解和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 文化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一) 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1.近代以來,各種文化思潮涌人中國 2.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 3.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區(qū)別和聯系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1.歷史必然性 2.意義 完成本課時同步及學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