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第三課 日本的大化改新 課件(29張PPT)+同步練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第三課 日本的大化改新 課件(29張PPT)+同步練習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單元第三課
日本的大化改新
同步練習
一、單選題
1.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寫道:“在世界歷史上,很難在什么地方找到另一個自主的民族如此成功地、有計劃地汲取外國文明。”下列能夠成為這一觀點的史實依據是(???

A.?雅典民主政治?????????????????????????B.?布匿戰爭?????????????????????????C.?希波戰爭?????????????????????????D.?大化改新
2.九年級(1)班開展關于“大化改新”的主題班會,以下對大化改新說法錯誤的是(???

A.?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B.?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并收取賦稅
C.?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D.?仿效我國宋朝的典章制度
3.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廢除貴族私有的屯倉、田莊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歸國家所有:中央設二官八省一臺,地方設國、郡、里。材料反映的是(???

A.?大化改新的背景?????????????B.?大化改新的內容?????????????C.?大化改新的性質?????????????D.?大化改新的影響
4.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內容是(???

A.?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B.?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
C.?國家向農民收取賦稅???????????????????????????????????????????D.?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
5.下列選項屬于大化改新影響的是(???

A.?日本從630年第一次派遣“遣唐使”,先后共派遣了19次
B.?從學術、技術、文藝等各方面都向唐朝學習
C.?中央設“二官八省”
D.?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
6.645年孝德天皇在日本史上第一次使用年號“大化”。第二年,他發布了《改新之詔》,在各個領域進行了制度改革。下列關于這場改革的表述,正確的是(???

A.?嚴重削弱了天皇的權利???????????????????????????????????????B.?加速了日本封建化進程
C.?加強了世襲貴族的地位???????????????????????????????????????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統治
7.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的主要內容有(???

A.?廢除一切私地私民??????????????????????????????????????????????B.?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
C.?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D.?統一賦稅
8.“比較”是歷史學習和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與商鞅變法相比較,其共同之處在于(???

A.?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B.?都進行了土地改革
C.?都實行了獎勵軍功??????????????????????????????????????????????D.?都把農民轉化為國家公民
9.閱讀下面圖3“唐朝長安城平面圖”和圖4“日本平城京平面圖”,完成小題。
聯系所學知識,判斷圖3和圖4在建筑風格上的相互關系(
???)
A.圖3建筑風格是向圖4學習的
B.圖4建筑風格是向圖3學習的
C.兩者之間毫無關系
D.兩者完全相同
二、材料分析題
10.下列材料反映了日本封建國家建立前后的有關事情,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1)?
材料一中人物力主的改革名稱是什么?
(2)?
從材料二可以看出日本的文化深受哪一國家文化的影響?
(3)?
你認為材料一中人物力主的改革成功了嗎?請說明理由。
(4)從材料一人物力主的改革中,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國家頒給貧民口分田(唐代實行均田制時的一種份地),六年一次,死后歸還。受田者負擔租、庸、調:租為田租,交納稻米;庸為徭役,每人每年十天,也可以用絹布代替;調為貢物,交納各種土特產品,一般是交納絹布,每戶一丈三尺。
材料二:凡天下丁男,給田一頃;篤疾廢疾,給田四十畝;寡妻妾,給三十畝,若為戶者,加二十畝。
——唐朝武德田令
(1)材料一的規定出自哪個國家的法令?這一法令是在什么改革中頒布的?
(2)材料一中改革開始于什么時候?對該國歷史發展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
(3)材料一中的田令與材料二中的中國唐朝田令有什么共同點?這個共同點能說明什么問題?
1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7世紀中期,日本社會階級矛盾尖銳,社會秩序混亂。日本皇室和部分留學中國的留學生決心參照中國隋唐的政治、經濟制度實行改革,以振興國家。
(1)根據所學知識,回答材料反映了7世紀中期日本進行的什么改革。
(2)這次改革為什么要參照中國隋唐的政治、經濟制度?試舉一例說明隋唐時期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實。
(3)在改革的過程中,留學中國的日本留學生發揮了重要作用。假如你是當時的一名留學生,你會怎么做?
答案解析部分
一、單選題
1.D
【解析】根據材料中“有計劃地汲取外國文明”說明是向外學習。
A雅典民主政治,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并未向外學習;B、C說的是戰爭,與題意不符;D大化改新,日本通過向中國學習實行改革,從奴隸制國家過渡到封建國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難度適中,明確此次改革的背景,該題很容易作答。
2.D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頒布改新詔書,進行大化改新,故D表述錯誤,符合題意;大化改新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ABC三項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仿效我國宋朝的典章制度說法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識記與靈活掌握大化改新的背景、內容和意義。
3.B
【解析】“廢除貴族私有的屯倉、田莊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歸國家所有;中央設二官八省一臺,地方高國、郡、里;實行征兵制。”這些屬于大化改新的內容。
ACD三項不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內容,不符合題意;B項大化改新的內容是題干材料反映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知識及學生的材料解讀能力,關鍵是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決問題。
4.D
【解析】依據課本所學,大化改新的主要內容有: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D項符合題意;經濟上,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將土地、部民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終生使用,也不能買賣;統一賦稅。故ABC三項是大化改新經濟方面的主要內容,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難度適中。學生要掌握大化改新的時間、背景、內容和影響。
5.D
【解析】A.日本從630年第一次派遣“遣唐使”,先后共派遣了19次,不符合題意;
B.從學術、技術、文藝等各方面都向唐朝學習,不符合題意;C.中央設“二官八省”,不符合題意;D.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經過大化改新,國內矛盾緩和,經濟得到發展,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解答時,抓住題干中的“影響”兩字,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這是基礎知識,難度不大。
6.B
【解析】A.嚴重削弱了天皇的權利,不符合史實;
B.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加速了日本封建化進程,符合題意;C.加強了世襲貴族的地位,不符合史實;D.直接推翻了幕府的統治,不符合史實;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解答時,依據對大化改新的影響的準確理解和識記來回答,這是基礎知識,一定要牢記,最好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這樣才能記得準記得牢。
7.C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仿效隋唐制度,頒布改新詔書,進行大化改新,政治上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地方設國、郡、里三級,由中央派官治理,故C符合題意;
廢除一切私地私民、國家將土地分給公民、統一賦稅屬于經濟方面的內容,故ABD不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大化改新的有關知識。抓住題干關鍵詞“政治方面的主要內容”是解題的關鍵。
8.B
【解析】A項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是大化改新的目的,不符合題意;
B項都進行了土地改革是日本大化改新與商鞅變法的共同之處,在大化改新中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在商鞅變法中確定了土地私有的性質,允許土地買賣,符合題意;
C項都實行了獎勵軍功說法錯誤,商鞅變法獎勵軍功,不符合題意;
D項都把農民轉化為國家公民說法錯誤,日本大化改新把農民轉化為國家公民,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和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要準確識記大化改新和商鞅變法的相關史實。
9.B
【解析】大化改新,日本學習唐代建立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后,710年,日本仿照唐都長安的式樣,建立了新都平城京。
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圖4建筑風格是向圖3學習的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
二、材料分析題
10.(1)大化改新。
(2)中國
(3)成功了。理由:大化改新為日本確立了一套在當時頗為先進的管理制度.使日本社會環境穩定,社會經濟發展,為以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
(4)要善于學習外來先進事物;改革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改革要順應時代潮流;我們要勇于創新,堅持改革開放等等。
【解析】(1)圖片中人物是中臣鐮足,他是大化改新的代表人物,7世紀中期,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大化改新。
(2)日本的文化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中國與日本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
(3)成功了,理由從大化改新的影響去回答。
(4)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善于學習外來先進事物;改革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改革要順應時代潮流;我們要勇于創新,堅持改革開放等。
故答案為:(1)大化改新。
(2)中國。
(3)成功了。理由:大化改新為日本確立了一套在當時頗為先進的管理制度.使日本社會環境穩定,社會經濟發展,為以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
(4)要善于學習外來先進事物;改革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改革要順應時代潮流;我們要勇于創新,堅持改革開放等等。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大化改新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大化改新的史實是解題的關鍵。
11.(1)日本。大化改新。
(2)646年。這次改革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逐漸過渡到了封建社會,為以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3)共同點:政府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說明日本大化改新其實是仿效唐朝的制度。
【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7世紀,日本國內矛盾重重,為了鞏固統治,孝德天皇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了改革。經過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3)根據材料“國家頒給貧民口分田(唐代實行均田制時的一種份地),六年一次,死后歸還。受田者負擔租、庸、調:租為田租,交納稻米;庸為徭役,每人每年十天,也可以用絹布代替;調為貢物,交納各種土特產品,一般是交納絹布,每戶一丈三尺”和材料“凡天下丁男,給田一頃;篤疾廢疾,給田四十畝;寡妻妾,給三十畝,若為戶者,加二十畝”可知這兩個田令的相同點是國家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土地歸國家種田人死后土地歸還給國家。這說明日本大化改新土地這方面仿照唐朝的方法。
故答案為:(1)日本。大化改新。
(2)646年。這次改革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逐漸過渡到了封建社會,為以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3)共同點:政府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說明日本大化改新其實是仿效唐朝的制度。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分析背景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大化改新的史實。
12.(1)大化改新。
(2)當時中國唐朝高度繁榮,這一現實強烈刺激了大和統治者。舉例:日本遣唐使到中國。
(3)積極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回國后,積極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同陳規陋俗作斗爭。
【解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在7世紀中葉進行了大化改新。
(2)日本學習中國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國的強大。隋唐時期中日交往的史實如遣唐使、鑒真東渡等。
(3)結合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內容進行分析即可。
故答案為:(1)大化改新。
(2)當時中國唐朝高度繁榮,這一現實強烈刺激了大和統治者。舉例:日本遣唐使到中國。
(3)積極學習先進文化知識;回國后,積極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同陳規陋俗作斗爭。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大化改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題目設計既注重基礎性,又注重開放性。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9張PPT)
第二單元
第三課
日本的大化改新
人教版
八年級上
本資料為作者和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9月16日上午9點多,安倍內閣全體辭職。16日下午,
在眾參兩院的全體會議上將舉行首相指名選舉,日本
政府召開臨時內閣會議并匯總閣僚的辭職信,自民黨總裁菅義偉將被選為第99任日本首相。與公明黨代表山口那津男會談后設立內閣,并預計于當天成立菅義偉內閣,16日晚,菅義偉內閣將正式成立。至此,歷時7年零8個月的第二次安倍政權正式宣告落幕。
時政播報
讓我們學習本課內容《日本的大化改新》
第二單元
第三課
日本的大化改新
日本文化譜系中的中國影子隨處可見。日文、醫藥、茶道、飲食、弓道、服飾、禮儀以及對日本影響深遠的“彌生文化”,無一不是受中國的影響,才不斷發展成就了所謂的“大和文明”
日本是我們最近的鄰邦。然而,自近代以來,在地球上現有的國家中,日本卻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個國家
—水均益
1.
了解日本的古代發展歷史,知道最高統治者天皇的由來。識記大化改新的基本內容;知道日本莊園的出現和武士階層的形成。
2.
了解中日兩國古代交流的史實,通過中日兩國的政治、經濟制度的對比,知道古代中國文化對日本的深遠影響,培養學生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分析日本民族的主要特點。提高客觀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要正視自身的不足,積極改革創新,與時俱進觀點。
學習目標
新知講解
由本州、四國、九州、北海道四個大島及6900多個小島組成的東亞群島國家。國土有限,資源匱乏,日本國意為“日出之處的國家”
1.
地理位置
位于亞歐大陸東端,是一個四面臨海的島國
2.
地形
山地丘陵為主
,火山活動頻繁
3.
氣候類型
溫帶海王性季風氣候
4.
國土構成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希望長生不老,公元前219年派徐福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以及三年的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入海求仙。但并未找到神山。公元前210年,再度派徐福率眾出海,他到了東海的仙島(今日本九州島),感到當地氣候溫暖、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在這里自立為王,繁衍后代,發展成為日本民族的祖先。
新知講解
中日交往是從漢朝開始。據《三國志·魏志·倭人傳》記載,公元1~2世紀時,日本列島上已有100多個小國,同中國交往的就有30余國。公元57年(東漢初),九州北部的倭奴國曾譴使向東漢進貢,漢光武帝賜給其“漢倭奴國王”金印
中日往事——徐福東渡
日本天皇
大和的最高統治者稱大王,后來改稱天皇
日本史書記載,第一任天皇是被神化的神武天皇,傳說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日本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稱號,為當今世界唯一使用皇帝名號的國家元首,在當今日本,天皇依然是象征性的國家元首
新知講解
1.
名稱由來
神武天皇
神道教是日本的本土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天皇崇拜為主,特別崇拜作為太陽神的皇祖神──天照大神。稱日本民族是“天孫民族”
材料一:大化前夕,上自王族,下至豪強,不但占領“國縣山海林野池田”,貧民百姓無立足之地,大批勞動力成為王族、豪族等有勢之家的私有民。豪族之間互相爭戰,自立為強,并且藐視大王和朝廷,自己修筑宮殿、園陵,進調賦稅時,首先滿足自己,然后再向朝廷進調
1.
世襲大貴族經濟實力強大,占有大量土地和勞動者
2.
地方貴族反抗中央貴族,中央貴族之間爭權奪利,豪強貴族權傾朝野,致使皇權旁落
經濟原因
3.
7世紀中期,日本的社會矛盾十分尖銳
國內背景
日本的大化改新
思考:為何在這一時期出現改革

新知講解
1.
國內背景
政治原因
2.
國際背景
新知講解
材料二:初唐時期唐太宗調整統治政策,社會經濟出現繁榮的景象,文化教育事業也迅速發展。貞觀年間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之為“貞觀之治”
中國唐朝的繁榮,朝鮮半島國家的蒸蒸日上,強烈刺激了大和的統治者,渴望參照中國的隋唐制度實行改革
公元5世紀日本就與中國南朝的劉宋交往密切,
蘇我稻目試用了編制戶籍的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天皇的獎賞。使田部民變成以戶為單位的小生產者。他們向國家交納年貢,實際上成了自由的國家農民
日本的大化改新
公元645年6月12日,日本飛鳥板蓋宮太極殿。這一天日本朝廷正在接見“三韓”的使者,舉行“受貢”儀式。隨著“嘎吱吱”的一陣響聲,宮門全部關閉,中大兄皇子突然拔劍刺殺了大貴族蘇我入鹿,在場的許多貴族大驚失色。原來這是中大兄皇子聯合中臣鐮足等人為改革而發動的政變。蘇我蝦夷準備反撲,但蘇我氏軍隊的內部已經被中臣鐮足和中大兄皇子派去的人進行了瓦解。蘇我蝦夷見大勢已去,于次日焚宅自盡。
刺殺了奸臣蘇我入鹿之后,原來的女皇宣布退位,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鐮足推舉中大兄皇子的舅舅即位。
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場宮廷巨變?
7世紀中葉,蘇我氏貴族是日本豪強貴族的代表。他們獨攬朝政,專權跋扈,成為改革的主要絆腳石。于是中大兄皇子聯合改革派發動這場政變。為改革掃清障礙
中大兄皇子刺殺蘇我氏
大和國宮廷政變
改革派代表—中臣鐮足
這場宮廷政變一舉鏟除了蘇我式勢力,強化了中央政權。孝德天皇即位后,建年號為“大化”,遷都難波(今大阪)。次年(646年)進行國制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思考:這次政變的意義是什么

新知講解
大化改新的內容:
1.
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實行班田收授法。廢除豪族對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為國有。國家計口授田,對6歲以上公民,每6年按人口班給分田一次。所班土地不得買賣,死后歸還政府。
2.
效法唐朝的租庸調制,受田農民必須向國家交谷物(租)。服勞役或納布代役(庸),交地方土產(調)。
3.
中央設二官:神袛官、太政官和八省;地方設國、郡、里。各級官吏由國家任免,以才能選官,廢除世襲。
新知講解
1.
更改國名
改名日本國,意為“日出之處的國家”
2.
頒布法令
公元701年制訂《大寶令》又稱為“大寶律令”,是日本古代的基本法典,包括律六卷,令十一卷。
律令的主要內容
1.土地制度和賦稅制
2.中央集權制度
3.軍事制度
4.身份制度
5.司法制度
《大寶令》
大化改新時推行的由國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破壞,很多豪強貴族紛紛建立起自己的莊園。各地的莊園主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蓄養了一批武士,形成了特殊的武士階層
日本民族精神由“神道”向“武士道”演變
莊園和武士階層
武士道精神:
忠君、節義、廉恥、勇武、堅忍等
武士道精神如今已成為日本的代名詞
武士道精神越千年,生命力極端頑強,對日本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武士道”精神的影響
武士道,歸根到底是一種封建時代的特殊的君臣思想,武士道本身并沒有正邪之分,但日本武士道在日本走向法西斯的過程中,的確起了很大的負面作用,但真正給亞洲國家帶來苦難的,是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國思想和皇國史觀教育。
武士道作為一個獨立的倫理的訓條也許會消失,但是它的積極的一面則不會從人間消亡,而是將超越時空的廢墟而永世長存。但其非人性的一面,亦必定將成為歷史的塵埃
唐朝時,很多中國人為中日兩國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貢獻。他們當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鑒真。他不畏艱險,東渡日本,講授佛學理論,傳播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促進了日本佛學、醫學、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學界的尊敬
新知講解
鑒真像
鑒真東渡
753年日本遣唐使來到揚州,再次懇請鑒真同他們一道東渡。當時唐玄宗崇信道教,不許鑒真出海。鑒真便秘密乘船轉搭遣唐使大船。隨行人眾24人,11月16日,船隊揚帆出海,此時,普照也于余姚趕來,11月21日,鑒真所乘舟與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余兩舟一舟觸礁,12月20日,抵達日本薩摩。第六次東渡終于成功
鑒真的六次東渡
754年2月4日鑒真到達日本,受到孝謙天皇和圣武太上皇的隆重禮遇,封號“傳燈大法師”。
鑒真作為律宗高僧,負起規范日本僧眾的責任,于是天皇下旨:“自今以后,傳授戒律,一任和尚”
新知講解
這引起了日本本國“自誓受戒”派的反對,鑒真決定與其在興福寺公開辯論,辯論中鑒真做出讓步,承認“自誓受戒”仍可存在,
于是在東大寺中起壇,756年,鑒真被封為“大僧都”,統領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規的戒律制度
興福寺
鑒真在日本的弟子很多,其中法進是鑒真講授戒律和授戒的得力助手,被日本律宗奉為僅次于鑒真的“第二和尚”,撰有大量律學注疏,在向僧眾講授律學之外,也講授天臺宗教義,如寶在鑒真死后主持唐招提寺,在進入平安時代之后曾為桓武天皇及后妃、皇太子授戒,被日本律宗奉為繼承鑒真、法進之后的“第三和尚”
《東征傳繪卷》(局部):畫面是鑒真在東大寺戒壇上為圣武太上皇和光明皇后授菩薩戒,又為四百四十名沙彌授戒
新知講解
極大的促進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佛教更為廣泛的傳播到東亞地區,對日本的宗教和文化事業發展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增進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
鑒真東渡的歷史意義
大化改新時推行的由國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壞,很多豪強貴族紛紛建立起自己的莊園。莊園主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爭相蓄養武士,使武士階層形成,在此后的日本歷史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從12世紀末開始,武士集團的首領將軍開始控制中央政權,天皇成為傀儡。日本進入幕府統治時期。
武士道精神是武士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絕對服從主君,重言諾,輕生命,勇于戰斗。曾被日本軍國主義宣傳利用。
新知講解
“唐風時代”

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日本傳統文化無處不洋溢著濃郁的中華文化氣息
9世紀日本僧人空海的書法作品
嵯峨天皇
書法
唐朝服飾
日本和服
服飾
唐朝的開元通寶(始鑄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開珎(始鑄于708年)
貨幣
唐招提寺,日本佛教律宗建筑群。簡稱為招提寺
。在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條。由中國唐朝鑒真主持,于公元759年建成,與東大寺的戒壇院并為傳布和研究律學的兩大道場。
新知講解
唐招提寺是具有中國盛唐建筑風格的建筑物
1250年前鑒真到達日本時,曾帶去3000顆舍利子。唐昭提寺最有名的舍利就是玄奘的金剛舌真身舍利。這也是歷史上記載的最早的金剛舌舍利,其次是達摩祖師金剛舌舍利現存于內地。
日本的大化改新
5世紀,大和統一日本
1.
背景
2.
內容
3.
影響
7世紀中期,日本社會矛盾尖銳
日本周邊國家強大
日本留學生力倡改革
645年,皇室和改革派發動的宮廷政變成功
政治上:
經濟上:
法律上:
實行中央集權
土地收歸國有,并定期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編訂了日本第一部律令法典《大寶令》
積極性:
局限性:
國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壞,武士階層形成并不斷壯大
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
是日本歷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改革后,日本成為依靠律令....的天皇制中央集權國家
課堂小結
1.
古代中國光照四鄰,日本孝德天皇進行大化改新,其實仿照(

A.
中國隋唐制度 
 
B.
中國漢朝制度 
C.
中國秦朝制度
  
D.
中國明清制度
2.
模仿與創新相結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體現這一特色的是(

A.
漢謨拉比法典
 
B.
大化改新
C.
奴隸制民主政治
 
D.
種姓制度
課堂練習
B
A
課堂練習
3.
646年元旦,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廢除貴族私有的屯倉、田莊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歸國家所有:中央設二官八省一臺,地方設國、郡、里。材料反映的是(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內容?????????????
C.?大化改新的性質?????????????
D.?大化改新的影響
4.
下列選項屬于大化改新影響的是(

A.?日本從630年第一次派遣“遣唐使”,先后共派遣了19次
B.?從學術、技術、文藝等各方面都向唐朝學習
C.?中央設“二官八省”
D.?日本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
B
D
課堂小結
5.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國家頒給貧民口分田(唐代實行均田制時的一種份地),六年一次,死后歸還。受田者負擔租、庸、調:租為田租,交納稻米;庸為徭役,每人每年十天,也可以用絹布代替;調為貢物,交納各種土特產品,一般是交納絹布,每戶一丈三尺。
材料二:凡天下丁男,給田一頃;篤疾廢疾,給田四十畝;寡妻妾,給三十畝,若為戶者,加二十畝。
——唐朝武德田令
(1)材料一的規定出自哪個國家的法令?這一法令是在什么改革中頒布的?
(2)材料一中改革開始于什么時候?對該國歷史發展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
(3)材料一中的田令與材料二中的中國唐朝田令有什么共同點?這個共同點能說明什么問題?
5.
(1)日本。大化改新。
(2)646年。這次改革使日本從奴隸社會逐漸過渡到了封建社會,為以后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3)共同點:政府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說明日本大化改新其實是仿效唐朝的制度。
【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
(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公元7世紀,日本國內矛盾重重,為了鞏固統治,孝德天皇仿效中國的隋唐制度進行了改革。經過大化改新,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3)根據材料“國家頒給貧民口分田(唐代實行均田制時的一種份地),六年一次,死后歸還。受田者負擔租、庸、調:租為田租,交納稻米;庸為徭役,每人每年十天,也可以用絹布代替;調為貢物,交納各種土特產品,一般是交納絹布,每戶一丈三尺”和材料“凡天下丁男,給田一頃;篤疾廢疾,給田四十畝;寡妻妾,給三十畝,若為戶者,加二十畝”可知這兩個田令的相同點是國家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土地歸國家種田人死后土地歸還給國家。這說明日本大化改新土地這方面仿照唐朝的方法。
謝謝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
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
詳情請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胜县| 吴堡县| 常州市| 阿克陶县| 苍南县| 昭通市| 甘德县| 乌什县| 保定市| 宿松县| 瑞安市| 阳曲县| 内江市| 隆德县| 九江县| 尼玛县| 阳谷县| 友谊县| 中宁县| 翼城县| 大姚县| 徐州市| 塔河县| 南昌市| 龙海市| 德化县| 东光县| 敦煌市| 那坡县| 信阳市| 凌源市| 子洲县| 揭东县| 平潭县| 赫章县| 海阳市| 泸溪县| 乐业县| 那曲县| 酒泉市| 奎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