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北京喜訊到邊寨》教學目標:一、通過聆聽《北京喜訊到邊寨》,學生能從各種豐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當喜訊傳來時人們載歌載舞的狂歡情景。二、通過唱、跳、畫、聽等活動方式,學生能初步感受苗族、彝族的音樂特點。三、比較各主題旋律的速度、力度、節奏、音色及情緒的不同,學生能夠聽辨出不同的音樂形象。教學重點:感受歡快熱烈的音樂情緒。教學難點:用不同的藝術手段,引導學生感受各主題塑造的不同音樂形象。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師:上課前,我們先來唱首歌曲,這首歌曲讓你感受到什么樣的心情?欣賞視頻《趕圩歸來阿哩哩》。師:這是一首彝族歌曲,你從歌曲中感受到彝族人們怎樣一種的心情?師:在樂曲中,你能聽出有哪些樂器嗎?師:這首熱烈歡快的樂曲就是《北京喜訊到邊寨》,他是由作曲家鄭路和馬洪業共同創作的。師:這首樂曲由引子和六個部分和尾聲組成,下面我們逐段進行欣賞。師:聽山寨里傳來了什么聲音?(聽引子+主題1)二、分段欣賞樂曲1、引子+主題1師:這段音樂給你的感受是柔和抒情的還高亢挺拔的?(引子+主題1)師:聽說有好消息要從首都北京而來,彝族的姑娘們禁不住唱起歌來,你聽,她的歌聲讓你的心情起了什么變化?2、主題2師:愉快的歌聲在山寨里回蕩,但歌聲還遠遠不足以表達彝族人的心情,下面這段音樂,讓你想象到姑娘,小伙們在干什么?師:你覺得哪段是姑娘的舞蹈,哪段又是小伙的呢?3、主題3師:得知喜訊就要到來的彝族人們心情是如此的高興,你聽,這個喜訊是怎么傳來的?你聽到了什么聲音?(主題3)師:這個好消息是通過什么方法傳來的?原來是馬車帶著喜訊越過高山,跨過原野,來了。你覺得這個馬蹄聲是急促的還是悠閑的?(主題3)師:在音樂中是用什么樂器來傳遞?(聽主題3)師:木魚模仿了急促的馬蹄聲,讓我們駕起郵遞馬車翻山越嶺,把好消息傳達到彝族山寨吧。4、主題4師:帶著喜訊的郵遞馬車馬上要到了,你聽姑娘們的舞蹈發生什么變化了?師:這段舞蹈跟前面的舞蹈有什么不同?師:這么抒情的舞蹈,你知道是什么樂器演奏的嗎?他就是雙簧管,他柔和的音色非常恰當地表現了姑娘優美的舞姿。讓我們用lv來模仿一下雙簧管音色。(彈唱)師:在歌聲中,讓我們的手指,把姑娘們的挺拔舞姿描繪出來。5、師:姑娘們的舞蹈剛結束,等待多時的郵遞馬車到了!山寨人們夾道歡迎,姑娘小伙們讓我們一起來迎接這個喜訊吧。(主題5、6)師:你覺得這時的號角聲,和前面歡迎我們的號角聲,有什么區別?師:情緒變的更熱烈歡騰,讓我們和彝族人們一起吹起號角迎接喜訊吧。6、主題1+尾聲師:在剛才這段音樂中,你有聽到熟悉的旋律嗎?師:前面姑娘為了迎接喜訊的到來唱起歌,現在得知了喜訊而唱起歌,狂歡的氣氛一次比一次高漲,此起彼伏的號角聲,營造了萬民歡騰的熱烈氣氛。讓我們跟著他們一起跳起來唱起來,紀念這個難忘的日子,慶祝這個來自北京的喜訊吧!三、揭示課題,完整欣賞樂曲師:彝家兒女用他們最擅長的歌舞來表達了他們內心的喜悅,我想大家都非常期待知道這首作品的名稱,這首熱烈歡快的樂曲就是《北京喜訊到邊寨》,是由作曲家鄭路和馬洪業共同創作的,下面讓我們帶著喜悅的心情完整欣賞這首管弦樂作品。四、小結教會學生學會用不同的藝術手段,并且引導學生感受各主題塑造的不同音樂形象。同時優秀的民族音樂不僅能夠得到本民族的認可也能夠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民族的即是世界的!教學反思本課教學在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思維方面有以下幾個特點。1、把培養學生的聽覺思維放在首位本課的教學改變了過去教師講得多,學生聽音樂少的做法,把發展學生的聽覺思維放在首位,加強了對音樂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的聽辨,對音樂民族風格的聽辨,特別是對音樂曲式的聽辨等。樂曲的曲式由引子、六個樂段和尾聲組成。音色包括有圓號、小提琴、雙簧管、小號、鑼鼓。速度有快、中速、漸快。力度有強、稍強、漸強。節奏有緊湊、舒展。旋律有優美、歡快、粗獷等。所有這些對音樂的聽辨結果都是在音樂音響的基礎上通過聽覺思維的過程獲得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是包辦代替,而是引導學生在思維的基礎上得出結論,這是和傳統教學的最大區別。2.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聯想和想象是音樂思維的基本方法,過去我們對聯想和想象的認識有片面性,只看到其視覺形象的一面,忽視了聽覺形象的一面。本課教學既重視了學生視覺的聯想和想象,同時也重視了聽覺的聯想和想象的培養。教學反思“說”就是在學生演唱、聆聽音樂作品之后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學生把對作品的理性認識融注對作品的音響感知、情感體驗和聯想、想像之中,使得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認識的指導下,達到更深入,更高級的階段。在欣賞管弦樂《北京喜訊到邊寨》時,由于音樂描寫的是1976年粉碎“四人幫”的喜訊傳到邊寨,邊寨的各族人民熱烈歡呼、歡歌狂舞的慶祝情景,而生長在幸福的、新時代的小學生很難完全理解音樂內涵。第二遍分段細聽時,我要求學生對各段的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進行對比,說出每段不同的情感及風格特點,并說出想像中的音樂形象。同學們都非常積極、活躍,紛紛舉手發言,有的說:“我好像聽到牛角號聲。”有的說:“我仿佛看到許多人在一起熱烈地跳舞。”……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使個體感知在群體感知中得到統一和升華。再聽音樂時,學生對樂曲風格、情緒、情感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我認為,在欣賞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說的參與,不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有利于教學信息的及時反饋,使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能在理性認識的指導下步步深入,達到深刻、高級的階段,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表達能力。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精品試卷·第2頁(共2頁)HYPERLINK"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6張PPT)遂寧卓同國際學校人音版5年級下冊第2單元第1課時北京喜訊到邊寨你知道嗎?1、“喜訊”指的是什么?2、為什么喜訊是從北京傳出的?2、“邊寨”指什么地方?歌曲創作于20世紀70年代,表達了“四人幫”被粉碎這一特大喜訊傳到祖國南方邊寨后(西南地區),人民群眾歡呼雀躍的慶祝場面和精神面貌。背景介紹引子部分這段旋律主奏樂器是什么?音色有什么特點?在小提琴的震音背景下,用圓號模仿牛角號的聲音,奏出號角性的音樂;形象地表現號聲在山間的回聲,喜訊傳遍了千家萬戶。圓號,又稱“法國號”音色:飽滿低沉第一主題這一主題的情緒是怎樣的?展現了一幅怎樣的場面?跺腳拍手0X0X0XXXX0X0X0004444管弦樂合奏,熱情奔放、高亢的旋律,展現出一幅熾熱的群舞場面。第一主題哼唱旋律,并加入聲勢伴奏第二主題跳音演奏樂器是什么?情緒有什么變化?在單簧管輕快跳蕩的節奏引導下,雙簧管奏出活潑、詼諧的第二主題。第三主題演奏樂器是什么?情緒是怎樣的?木魚鈴鼓第三主題演奏樂器是什么?情緒是怎樣的?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出昂揚而流暢的旋律,并伴以清脆的木魚、鈴鼓聲、清脆悅耳。好像年輕姑娘在獨舞。第四主題隨音樂用“啦”音哼唱,思考主奏樂器是什么?樂曲的力度減弱,在飄逸起伏的節奏伴奏下,雙簧管奏出優美而富有色彩的旋律,好像是年輕姑娘在獨舞。第五主題這段旋律描繪的是誰在跳舞呢?說一說為什么?小號小號吹出了粗獷、奔放的旋律,好像一群小伙子跳起豪裝健美的舞蹈。尾聲結尾音樂與前面哪一段音樂相似?情緒上有什么變化?與第一主題相似,樂曲輝煌燦爛,把萬眾歡騰的熱烈情緒發展到了頂點完成表格主題情緒主奏樂器第一主題第二主題第三主題第四主題第五主題熱烈地跳躍地歡快地歌唱地粗獷地管弦樂合奏單簧管、雙簧管小號小提琴、中提琴雙簧管卓同藝術部遂寧卓同國際學校楊桃謝謝指正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年級下冊第2單元第2課時《北京喜訊到邊寨》.pptx 《北京喜訊到邊寨》 .doc 合唱:北京喜訊到邊寨.mp3 管弦樂:北京喜訊到邊寨.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